Ⅰ 橋的作文
抓住特徵有重點地說明事物
我們先來讀這段文字:
「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築——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點,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台,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
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巍巍中山陵》中介紹大平台的一段文字,作者介紹了大平台的規模後,用將近200字描寫了在大平台上觀察的景象,顯得具體而又生動。
作者為什麼要如此著重地寫大平台呢?這是由說明文的特點決定的。
我們知道寫記敘文必須圍繞中心,寫作說明文也是這樣,說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的特徵,說明和描寫事物必須圍繞特徵。那麼我們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徵呢?這主要來自觀察。任何事物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內在功能、生活習性、存在價值等,我們要善於從不同角度和各個方面進行觀察,這樣就能找到其值得表現的特徵。例如《巍巍中山陵》,從其建築規模、地理環境、具體位置、修建過程等,都可以看出它地理形勢、歷史地位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都體現一個共同特點——巍巍。
像記敘文一樣,凡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要略寫或不寫,能具體表現中心的要著重寫。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我們才能確定要選哪些材料、如何安排詳略。《巍巍中山陵》一文作者要表現中山陵「巍巍」的氣勢,「巍巍」就是中山陵的特徵,大平台這一段能充分體現中山陵的特徵,所以要著重說明。
如何進行說明才叫重點說明呢?重點說明不在於廢話多,而在於我們運用何種方式將特徵表現出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說明方法和什麼樣的語言來表述。像本文開頭的例子,作者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突出大平台的規模,用生動的語言來形象描寫在大平台上的所見,充分展現了它的「巍巍」,顯得准確而又形象鮮明。
【學生習作】
家鄉的橋
我的家鄉在蘇北,「長三角」的東部,濱江臨海,河網密布。水多自然橋多,方圓幾十里內,大小的橋梁,數也數不清。這大大小小的橋,有的像飽經滄桑的老人,有的像美麗妖嬈的少女,有的盤旋高下,有的如長虹卧波……
家鄉有一座小橋名叫宏濟橋,雖名不見經卷,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縣志載, 唐代有個孫思女按照老人的意願,將准備辦壽宴的錢在渠上造了這座橋。後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幾經修繕,至今還在發揮作用。走在這座橋上,放眼是碧綠的田野,橋下清清的河水不停地奔流,兩岸垂柳依依,不遠處是村莊,幢幢樓房與這座古橋相映襯,盡情展現著家鄉的美麗。
我的家鄉是全國有名的教育之鄉,長壽之鄉,家鄉的橋不少就是淳樸鄉民們重視教育、健康長壽的見證,如育賢橋、百歲橋。1990年春節後,一位叫郝姚氏的老奶奶百歲壽辰。兒女忙著籌劃為老人辦壽宴。老人得知後要求兒女將辦壽宴的錢用來在旁邊河上建一座橋,以便車輛行人通行。一位姓王的老教師用紅漆題寫了「百歲橋」 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並加小記:「郝姚氏老太, 1891年生,為祝壽登期頤,特建此橋以志之」。郝姚氏老太熱心公益事業的善舉受到鄉鄰的誇獎,百歲橋的故事也通過媒體傳遍全國。
千百年來,一座座橋雄跨在家鄉的大大小小的河流上,為家鄉的交通發展發揮這重要作用,也見證了家鄉父老的淳樸善良,見證了家鄉的發展變化。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鄉的橋也越建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長。九華立交橋是滬陝高速上的一座雄偉壯觀的立交橋,蘇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宏偉壯觀,四通八達,寧通、寧啟高速和南北走向的204國道在此與G40交匯。蘇通大橋則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式大橋,全長32.4千米,它連接蘇南蘇北,為家鄉的繁榮帶來希望。
啊,家鄉的橋,我為你自豪,為你驕傲,你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家鄉建設成就的見證。
【點評】家鄉的橋,大小各異,數量極多,小作者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抓住了有代表性的四座橋梁——宏濟橋,百歲橋、九華立交橋和蘇通大橋,分別從古老優美、見證善良、 便利交通和規模大、建築成就高等角度來體現家鄉橋的特點。這樣圍繞特徵,有重點地說明,把家鄉的橋與家鄉的風景美、人文美、生活美結合在一起,表現了作者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蘇通大橋
2008年4月,「蘇通大橋」通車了。但是除了在電視上我卻一直沒有親自去領略她的風采,作為一個南通人,我一直深感羞愧。今天,我終於要親眼目睹她的雄姿了。
夢幻與現實,一路都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之中。突然,眼前出現了「蘇通長江大橋」這幾個鮮紅的大字,我知道,蘇通大橋到了。
坐在汽車上,一眼望去,這寬闊平坦的橋面筆直筆直,一直向前延伸去,橋好長呀,怎麼也望不到盡頭。矗立在北橋頭路邊的兩個高大的橋墩,像兩個巨人,從他們身上均勻拉下數十根鋼索,如同「千手觀音」的條條玉臂,與南橋頭的兩個巨人遙相呼應,由它們拉起了這座長達30多公里的大橋。據資料介紹,蘇通大橋主墩基礎由131根長約120米,直徑為2.5米--2.8米的群樁組成,承台長114米,寬48米,在40米水深下長達300米的軟土地基上建起來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樁基礎。
汽車繼續行駛著,哇,長江到了!放眼望去,迷濛的江對面隱約可見蘇南富庶的村鎮和工業區,江水滔滔地向東流去,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船,都在母親的懷抱里暢游。江北南通的狼山靜靜地佇立在江邊,正如劉白羽所說,「給滔滔東流的長江畫了一個圓滿的感嘆號」。
站立橋頭,老師告訴我們,蘇通大橋是當今世界最長的斜拉式大橋,全長32.4公里,它享譽了四個世界第一:斜拉橋主孔跨度1088米;主塔高306米;斜拉索長580米;群樁基礎平面尺寸11348.1米。蘇通大橋極大地改變了南通的交通面貌,南通,南通,從此不再「難通」。看著這雄偉的大橋我思緒萬千,我盡情領略它著的風采,感受著我們祖國的偉大。
汽車離開蘇通大橋時,我又望瞭望遠處的蘇通大橋,心想:這么宏偉壯觀的蘇通大橋,凝聚了中華兒女多少智慧,凝聚了廣大建築工人們多少艱苦卓絕的努力啊!讓我為我們家鄉自豪!為我們祖國自豪!為中國人民自豪!
【 點評】世界上的橋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但作者通過觀察,抓住了蘇通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式大橋」這一特點,重點介紹橋墩、拉索和跨度,通過具體的數據和生動的描寫,生動而又清楚說明地了中國現代橋梁建築的成就,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抓住特徵有重點地說明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Ⅱ 作文.我心中的橋.誰能給個好的開頭.要很好的
每當從對門鄰居家傳來「搖呀搖,搖到外婆橋……」這細微的聲音時,就會勾起我的一段記版憶。
我最初的記權憶是被外婆摟在懷里,聽她低吟著「搖呀搖,搖到外婆橋……」這首富有民間色彩的歌謠。從那時起,迷迷糊糊的,我便有了橋的概念。我記得外公曾經說過,記憶的開始才是生命的真正開始,而我記憶的起點,就是那「外婆橋」。
外婆的老家在水岩,那是山旮旯里的一個水鄉,河連河,溪連溪,橋連橋。小時候,外婆總喜歡帶我到門前的小橋上玩耍、嬉戲,還「鍛煉」呢。我剛學會跑的時候,整天跌跌撞撞地從小橋這頭跑到那頭,再從那頭跑到這頭,漸漸地,小橋便成了我的夥伴,伴隨……
Ⅲ 關於以橋為話題作文題目該怎麼取快,開頭怎麼寫
虛擬的橋比較好寫,比如說『人生之橋』,『友情之橋』,『心靈之專橋』之類的,或者是『橫屬跨』,『彼岸』,都行的,新意的可以寫『造橋師』.
可以引申為心橋,書橋,連心橋等,我們也寫過這篇作文,我寫的是地震時,我們為災區捐款,從而,我們有愛心的人與災區人民中間就是一座連心橋!這是我的觀點,你試試,也許會有更好的!
Ⅳ 關於橋的作文開頭怎的寫
橋,美麗無比,連接兩地.
古老的橋,歷史悠久;現代的橋,科技發達.
Ⅳ 求有關橋的作文開頭!急!
故鄉河上橋
一座橫跨我記憶河流的橋。
多少年來,我常常佇立橋頭,痴痴俯看滾滾河水,獃獃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灘,水渠,岸柳,還有那朝霞中的鳴雞,暮靄里的吠犬,乘著山風翻飛的鷹隼,踏著炊煙歸欄的羊群。繪成橋邊獨有的一幅素描,掛在心屏上,也用以裝飾我曠的腦際。
是普通的河,穿過小村與山蜂間的空地,切斷了村莊跟山蜂的聯系,彼此變得孤獨落寞。
橋也是常見的橋,橋木是父輩們從南山頂砍下來的柞或柳,兩根一對,大的一頭擔在河的中間石垛上,小的一頭落在彼此對面的岸邊。一般的橋有四根木頭就足夠了。小橋簡約,樸拙,亦如媽媽縫在我對襟小掛上的紐袢。
小橋就這么地縫合了小村與山峰的翹盼。
路從村前的草灘神向南山,河道掐斷了小路的進取心,對著河水嘆息著。而小橋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軀,接通了斷里路的神經和脈管。以他不變的姿勢,擔當起聯接職責,無怨無悔的迎來送往。橋,三位一體。從山頂上看,橋,是山伸向小村的兩條腿;從村裡看,橋,是小村擁抱山峰的雙臂。
而擁抱山蜂,就是擁抱豐衣足食日子。故鄉的南山,東起二層砬子、老岳府,西致墳溝、楊家坎,總面積有五千多畝。山上林木蔥郁,奇花異草、山貨野果、飛禽走獸、應有盡有。
山坡上和山根兒,還有上千畝的肥田沃土。如果說南山是聚寶盆,那麼小橋,就是鄉親們的發財路了。
韃子香花謝了,卷蓮花開了。山裡的第一批草葯成熟了。貝母、地龍骨、龍膽草、細辛,花枝招展等待採收。供銷社收購站貼出收購通知後人們便陸陸續續地進山了。我們這幫孩子也夾在大人中間,扛把小钁頭從橋上跑過去,爬上布滿葯香的山坡,獵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橋南橋北的人們,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們的戰果。孩子們則尥蹶撒歡兒地跑回家領取大人們的獎賞。我使用的第一支自來水筆就是用三斤細辛換來的,那銀亮的筆帽淡青色地筆管 ,至今還清楚的記得。
小橋還是時鍾的指針,准確地記錄著時序更替。橋的這頭是春,那一頭就是秋了。剛剛挑過種子的扁擔,悠忽間變成了扛莊稼的背扦子;裝過肥料的土籃,隨即盛滿了蘿卜、白菜。在橋上魚貫而歸的還有金黃的谷穗、玲瓏的豆莢、沉甸甸的紅高粱。它們壓彎小橋的腰肢。
小橋,托舉起豐收的喜悅。
小橋也有它的閑情逸致。蒙蒙細雨中,約上幾位釣友線凌碧波鉤垂希望,揮灑悠然自得。深秋時節,橋上橋下的河面上,總有人挖上幾眼魚窖,間或撿起一排魚晾子,勤勞的村民們和小橋一起撈取屬於他們的河鮮魚趣。
Ⅵ 寫一篇介紹性的關於現代橋的作文的開頭,急!!!
開頭么?我只有有2種、你挑一下吧
1 匆匆走過人生幾十個寒暑,踩過的迴路不計其數答,跨過的橋也難以一一回想。每次行至水邊,都會對橋生出幾分感激,如果少了它們,這旅途不知要增加幾多艱難!橋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每天渡人無數,哪怕風吹雨淋,雪欺霜辱,哪怕烈日爆曬,酷寒冰凍。人世花開花落,風雲變換,悲歡離合時時都在上演,而它安享寂寞,笑看浮華,只盡自己本分,把岸與岸連在一起,化分離為相聚
2 橋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橋的內容到底有多豐富?中國的橋了解多少?世界的橋還有多少需要了解?橋文化有多麼博大,橋文明可能也是另一種世界史。走向橋,走向一種文化,走向一種文明。對於橋,我還有著太多太多的未知,而這未知,也讓橋對我有了更多的誘惑。對橋的探索,是不是也是對文明足跡的尋求?走向橋,從無知走向文明。
個人覺得第二種較好、如果是介紹性作文的話、、
Ⅶ 關於橋作文開頭,急
可以由南京長江大橋引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然後寫自己要介紹的橋的特色。
Ⅷ 橋作文開頭
天放異光,一扇時空之門緩緩打開,我便啟程踏上了溝通古今之路……。
初到此地,不知何年。便化作小生打扮,見遠處一人正站立於此峰之巔,小跑上前問道;「不知先生你的姓氏?可否告知與我?」「我乃杜子美」那名男子答道。子美?這好像是杜甫的字,我不會穿越到了漢朝吧!「小生
今年十三,無家可歸,能否給予我一所住處?',杜甫欣然答應,我便就此在他家住下。不知過了多久,外面到處都燃著烽火,杜甫引我去了長安城。天哪!昔日榮華的長安已然成了這副模樣,烽煙四起,士兵們身上滿是鮮血,連我都不忍看下去了,不知他這位愛國詩人會如何!只見他雙膝跪地,口中悲呤;」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隨即痛哭流涕。看著他這副模樣我只得安慰了他幾句便告辭了。也是啊,精神支柱倒下了,他也就好似老了幾十歲一樣,如同木偶一般,呆滯。
來到陶淵明隱居的山上,便見以為白發老人正辛勤勞作著,汗流浹背,而他卻不亦樂乎。我不禁上前一步問道」先生為何如此勞苦?「只見老人抬起頭,答道;」只愛田園之樂,不為五斗米折腰「一聽,這必然是五柳先生了吧,我再次發問;」以先生如此才識,高官厚祿不在話下,為何將自己折騰成這樣?'先生悠然作答;「就好比溫水煮青蛙,時間久了我也不能保證自己還如此清廉。恪守本分。「而後,我似懂非懂的告辭了。
再次啟用時空之門,直接來到了宣州謝朓樓,我手持美酒,小飲一口,意境無窮,口中微辣,卻又不失香甜,甜而不膩。衣衫半解,腰掛一壺,手提一罐,在空闊的大道之上,左右搖晃,似醉非醉,正如那位詩人所說的;」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
杜甫之所以如此只因他執念太深,愛國入骨;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只是他看穿人世間的真理。
夕陽之下,我回去了,只願古今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一起架起時空之橋,讓我們與詩人正面溝通吧!
Ⅸ 關於橋的作文
橋
最早留在記憶中的橋都是一些小橋。
家鄉也應該算是水鄉吧,很多水溝纏纏繞繞著小村,自然橋也就多了。
家鄉的水溝都不寬,也就十來米吧,架在溝上的橋都很簡陋,往往就是下面兩個橋墩,上面幾塊長長的寬石板,而這些石板排列並不緊密,兩塊石板中間一般會有很大的空隙。但這樣的橋還算穩固,雖說沒有橋欄,但因為溝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橋上看橋下的水流並不覺得害怕。這樣的石橋在小時候的家鄉已稱得上是象樣的橋了,都架在家鄉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要承受著人走車軋牲畜踏。雖說這石板橋看起來很粗糙,卻能歷時間的風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橋建於什麼時候,關於這些橋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從橋上失足的傳聞。這橋的悠久歷史雖然從沒有人提起,現在回想起來卻可以揣摸,因為那些橋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損得厲害,本來該是方形的條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圓潤的了,它們也就成了石橋歷史的象形文字,那兩塊條石間不窄的孔隙就是因為日久天長的雨雪侵蝕吧!
在一些鄉間小路上,把水溝的兩岸連在一起的則是用木樁和樹枝搭起來的小橋。這些橋都是臨時搭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財力,但也很難持久。一般就是村民覺得有些小路走到溝邊斷開很是不便,到對岸要麼涉水,要麼去繞很遠的路。如果是夏天涉水還行,其它季節涉水會很不舒服,況且如果負重的話,涉水更為艱難;去繞行,路就會太遠,因為溝一般都很長,這樣會浪費很多時間。於是一些村民自發組織在一起,跟村裡說好,砍上一些樹枝,粗壯的做了橋樁,細些的鋪成橋面。橋面的樹枝鋪得很厚,鋪好後再在上面墊上更厚的一層土,踩實,小橋就架成了。人走在這小橋上,穩穩的,很是方便,再也不必涉水,再也不必繞遠,對這臨時小橋心會生出喜愛,對架橋人也生出感激。只是這小橋的材料過於單薄,或許就是很偶然的一輛牛車從小橋上走過,小橋就會有些變形。如果一場大雨,這小橋上的泥土會被雨水帶走,小橋露出它的骨架,雨過後,某個勤快的村民會重新給小橋補上肌膚。但小橋的生命還是過於短暫,可能一年過後,它已經只剩一些痕跡,再也不能擔負曾經的使命。
而在一些更少人行走的羊腸小路上,還偶爾會在水溝邊看到一座獨木橋。一根木頭孤零零地躺在水面上,每日看著身下的水流,靜候著有人從自己身上攀過。獨木橋總讓人心生恐懼,走在這橋上總會心驚膽顫,兩腿發軟,但為了不涉水,為了不繞遠,也只能冒險。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走獨木橋時,嚇得手腳並用,連滾帶爬,走過橋時,已全身是汗。雖說只是獨木成橋,一樣擔負了橋的使命,讓路途變短,只是現在這樣的橋已銷聲匿跡,再也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