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文明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我愛我家 家,不是說擁有一套豪華的房子就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家,更不能說沒有房子的人就沒有一個幸福家。那麼家是什麼呢?家是有親人的陪伴,一家人彼此關心彼此照顧,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去殺害他人。這樣才算擁有一個家,一個幸福的家。
以現在的生活條件,我想每個人都有一個房子了吧,但那是家么,為了自己的一點錢財不惜傷害自己的親人,那不是家,那隻是一個可笑的幌子。有些人並沒有多好的房子,但他們有一個很好的家,他們在吃飯的時候總會把好的飯菜讓給比自己小的,或者是年長的。雖然沒有很好的生活條件,一家人還是幸福得很。這才算是家呀!
說到了家,不禁有讓我想起了發生在 我家的事,我家那可是一家老小全都有:我、我爸媽、哥哥和嫂子還有一個小傢伙那就是我的小侄女,她快4歲了,別看她小她可是個小機靈鬼,而且很懂禮貌。放假的時候他爸媽早上就會帶著她來,晚上再回他家去,晚上每次走的時候都不會忘記了和我們說再見。他爸媽一到家就會跟家裡打電話報平安,我看見媽媽接到他們的電話知道他們平安到家時臉上那種緊張地神情立刻放鬆下來,露出了一絲微笑。我也欣慰了,哥哥和嫂子不會因為一點電話費就不給媽媽回個電話報平安讓媽媽擔心,更不會因為嫌麻煩而不理會。這些不就是作為家裡的一員該做的事么————回到家給自己的父母打個電話報平安。一個懂得關心和牽掛的家,才算是一個家。
我的父母也很和諧,從我懂事以來從來都沒有見過他們吵過架,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他們倆就會把自己的想法說一下,在進行討論,看誰的想法對。我家是做生意的,我媽媽腰不好,有時候會腰疼,每次腰疼的厲害的時候,爸爸總會讓媽媽休息,忙過一陣子
就詢問媽媽好些了么,無論是誰生病爸爸都很擔心也很照顧,爸爸對家人總是那麼體貼。爸爸生病時媽媽也會很用心的照顧爸爸,遇到這種事情時,爸媽總會互相體諒。從來都沒有厭煩過。這讓我十分感動。一個懂得關愛、體諒和愛護他人的家才算是一個家。
我的家不是空虛的,是有父母和兒女們一起共同創造、和諧的家。我愛我家......
Ⅱ 有關文明的作文開頭怎麼寫
文明在我身邊
講文明,懂禮貌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基準。尊敬長輩,愛護弱小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更應該做到講文明、懂禮貌。
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知道了講文明、懂禮貌並不需要做的轟轟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記得在《今日視線》曾報道過,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當記者想要見一見這位好心人時,他總是不願露面,更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姓名,人們稱他為「活雷鋒」,還親昵地稱他「關微」先生。通過記者的搜索,終於得知「關微」是廣東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來,他共捐款72.5萬元。平時都是通過電話確認救助對象,然後把錢匯過來,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機,取走幾年來的資助發票。見過他的人記得,「關微」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那「樂善好施」的文明行為感動了所有人。
還有一次,有一個人因出車禍流血過多,需要輸血!當《今日視線》發出報道求助時,一位來人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救人。趕緊去獻血。當醫生得知他剛獻完不到三個月,不能在獻血。可老人毫不猶豫,不顧自己的安危地再次獻了救命的血!他的行為不正詮釋「文明」兩字的含義嗎?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社會將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一樣,經過沒人的手中,都能匯聚、釋放所有人的熱情。
讓我們攜手起來,共同倡導「講文明,樹新風」的美德吧。
Ⅲ 關於文明的作文開頭結尾
開;在每個人人生旅途的行囊中,有一把文明鑰匙,它並不起眼,卻能打開通往和諧社會的大內門。雨容果曾經說過: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可見在這個倡導和諧的社會中,文明已經變得萬分重要
尾;我們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就要講文明,讓我們握緊文明的鑰匙,打開和諧之門,讓文明之花開滿開滿世界!
Ⅳ 文明禮儀作文600字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升旗儀式,最為庄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以和為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Ⅳ 關於文明作文的開頭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Ⅵ 關於文明的作文開頭
期待火星
這是一幢陰暗陳舊的居民樓,偏離街道較遠,垃圾無處倒,在樓下堆得到處都是。更為糟糕的是,三個單元的樓道全黑著,不是沒有燈泡,就是燈泡壞了無人換。公用的通風窗戶,年久失修,玻璃破碎,有的風脫落了,刮風的時候,就吱吱地響,煞是嚇人。就是這樣一幢樓的居民,居然能夠相安無事,也確為離奇。人們彷彿早已習慣了這里的邋遢和臟亂,而覺不出有什麼異樣。
一天,一個小夥子來到這里,租下了中單元底樓的房子,准備當做新婚的住房。小夥子整天樂呵呵的,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先是用掃帚把門前的樓梯清掃干凈,又買來玻璃換在公用通風窗扇上,然後踩著凳子,把樓道的燈修好,扯上一根拉繩,讓進出樓道的人都能方便地開關,不少人感到有些難為情,也從家裡拿出鐵鍬幫著他干起來,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整幢樓底下的垃圾便被清掃一空。奇跡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的:過了不幾天,小夥子居住的這個單元一至六樓走廊的燈都漸次亮了,破損的窗扇也都自覺地被人修好。夜幕拉下的時候,融融的燈光從樓道的通風窗戶里映照出來,那麼地祥和溫暖。
彷彿快樂的情緒容易傳染一樣,這個單元全新的改變以及由此產生的美好與融洽氛圍慢慢地在整個樓層滲透和蔓延開來。要是一個常在這兒走動的人就人驚奇地發現:今晚這家門前的燈亮了,明晚那家門前的燈又亮了;人們拎著垃圾袋從樓道出來,不再是像以往一樣隨手一撂,而是自覺地向街道對面的垃圾箱走去。
小夥子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點付出,竟然讓整個樓層換了模樣。這不見得有什麼稀奇,因為社會風氣的變化,如今的人們都漸漸學會了在苟且和推諉中度日,是以對一些不關已的東西採取了漠視的態度。其實,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涌動著對陽光的熱愛,對真善美的渴求和期盼,這時,只要有一點火星冒出來,就會點燃他們心中的仁慈和善良,讓真情之火熊熊燃起。
很多時候,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缺少的就是這樣的火星:眾目睽睽之下行凶的歹徒,列車上伸向無辜者衣兜的骯臟之手,光天化日之下射向鳥禽的尖銳槍響--------倘若有一個人站出來,就會激活很多麻木和膽怯的心靈,制止罪惡的發生。多一顆火星,這世界就增添一抹亮色,人人做一顆火星,世界將變成愛的海洋。
Ⅶ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作文的開頭白
古人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習「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這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文明禮儀是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它告訴我們講究文明禮儀的人要從身邊的待人接物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以前,我們學校隨時可以聽見臟話,例如,同學們把人撞到了,也不道歉,反而還罵那位被撞倒的同學;吃飯排隊時,同學們也是你卡一個位,我卡一個位,即使有保安在旁邊;無論校園的那個角落,隨處可見垃圾,當同學們辛辛苦苦將校園打掃干凈時,一些同學馬上搞「破壞」,又出現「雪花」了……種種不文明的習慣,都出現在了我們校園,為此,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依然不管用。這次,學校舉辦了「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活動,激發了我們的興趣,我們在這一個月里,我們改掉了許多壞習慣,成了一個真正的「文明實小人」。你瞧,一個男生把一個小妹妹撞到了,男生將小妹妹輕輕的扶起來,還連連道歉:到了吃飯的時候,同學們不再卡位了,而是自覺地排隊;當地上出現「雪花」時,同學們會自覺地撿起來……這些,都證明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成了一個真正的「文明實小人」!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要去張村,可他不認識路,半途之中偶遇一位老者,年輕人喊道:「喂,老頭,這離張村有多遠?」老者脫口而出:「五里(無禮)!」年輕人聽了,真的足足走了五里的路,一直沒有見到張村。年輕人停下來仔細想了想,立刻恍然大悟!沒錯,文明禮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它就像陽光一樣受到歡迎,因為它所到之處都帶來了光明與快樂,與之相反,則會與年輕人一樣得到應有的懲罰!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自古就強調「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的美德!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在文明禮儀源遠流長的中華大地,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小學生,更應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文明禮儀要從身邊的待人接物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我們作為小學生,要養成文明禮貌、尊敬師長、愛護同學、講清潔衛生、愛護花草等良好行為習慣,成為一個品行兼優的有用之才!成為一個真正的「文明實小人」!同學們,讓文明禮儀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讓文明禮儀陪伴著我們一起成長吧!
Ⅷ 文明在校園 作文 600字
文明在校園
你們也許會看到一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旁若無人地坐在公交車的老弱病殘席上;也許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時髦姑娘,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他*的」之聲;也許會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揚長而去的情況。每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麼不相稱!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對於這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並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准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准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裡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范我們的行為。其次,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著「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的時候,採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Ⅸ 急求關於文明的作文,開頭結尾題目要出彩!!!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自己看著刪減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