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民族作文的題目是什麼
每個人每天都要刷牙,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把牙膏擠一點在牙刷上,沾上點水,在牙
齒上刷幾下就會有許許多多的泡沫出現。繼續刷,泡沫還會越來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些泡沫是怎樣產生
的,又是怎樣消失的呢?我一定要搞個明白。
於是,我問「百事通」老爸:「爸爸,你知道泡沫是怎樣形成,又是怎樣消失的呢?」老爸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嗯,嗯,泡沫是怎樣產生的,我還真不知道,至於泡沫的消失呢,我可能知道一點兒,泡沫是一種鹼性物質
,它遇到酸性質時,兩者中和,泡沫就消失了。」「哦,是這樣啊!」 「不過,我說的並不全面,你還是問問別
人,上網查資料吧!」老爸說。
於是,我又問了好多人,可他們的回答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好了,上網去查查資料吧!網上的資料好多,可
這些答案也是雜七雜八的,沒有統一的答案。怎麼辦呢?我又想到了書,可我翻遍了《十萬個為什麼》、《百
科知識》等許多書籍也沒有個現成的答案。最後,我把多方面的答案綜合起來,終於知道了泡沫的秘密。
在刷牙時,牙膏產生的泡沫作用可大呢!因為殘留在口腔中的食物能夠牢固地附著在牙齒的表面,必須藉助於
牙膏才能把牙刷干凈,使牙齒光亮美觀,用牙膏刷牙,還可以清除口臭和防治口腔疾病。牙膏為什麼有這些作
用呢?這得從牙膏的成份談起。
牙膏是由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的,它包括摩擦劑、洗滌泡沫劑、粘合劑、保濕劑、甜味劑、芳香劑和水分
。近幾年來,在牙膏中還加入了各種葯物,製成多種葯物牙膏。一支好的牙膏,輕輕一擠,就冒出潔白潤滑的
膏體。它應有高雅的香味,適度的甘甜,細膩的口感和充分的泡沫。
摩擦劑是牙膏的主體,常用的摩擦劑有碳酸鈣(caco3)、磷酸氫鈣(cahpo4·2h2o),用量在30%~55%之間
。為了增加去污效果,裡面還需加入洗滌泡沫劑十二醇硫酸鈉(roso3na),用量在2%~3%左右。牙膏能潔白
牙齒主要靠這兩種成份的作用。摩擦劑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洗滌泡沫劑具有洗滌和發生泡沫的作用,二者結合
起來加上牙刷的作用,就能把牙齒表面的污垢刷去。泡沫能使刷除下來的牙垢懸浮,不致再與牙面粘附,最後
隨嗽口水吐出口腔。但是,洗滌劑有潤滑作用,如果它的成分過多,產生的泡沫就會越多,潤滑亦會增大,這
樣反而會降低摩擦劑的摩擦能力,影響潔齒效能。牙膏質量的高低,並非決定於泡沫的多少,而在於摩擦劑的
質量。
洗滌劑為什麼能產生泡沫呢? 洗滌劑的原料主要是皂片或合成洗滌劑,採用皂片作為洗滌劑,其所含的鹼性物
質還會刺激口腔黏膜,長期使用,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合成洗滌劑在口腔內如不能清除,其殘留物被攝入人體
內,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危害。洗滌劑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一類被稱作表面活性劑的物
質,它能快速發泡,既能發泡沫,又能清洗口腔中的污垢。作用就是減弱污漬與污垢物間的附著力,在牙刷機
械力的作用下,使污垢脫離牙齒,從而達到洗凈牙齒的目的。泡沫就是由於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引起的。
泡沫是如何消失的呢?在泡沫形成不久,泡沫落成一層小膜的時候,它重力比較大,它會擠佔一定的空間來容納
自己,但隨著環境(外力、水、風等)的改變, 泡沫內外失去平衡,在破了的一瞬間,爆破氣波沖出了比較薄弱
的小膜, 泡沫就看著消失了。
Ⅱ 2017中國民族漢考的內容或作文題目
咚咚鏘……一聲春雷,天空閃過幾條紅白紫的亮線,原本晴空萬里的碧天,滴滴答答……專下起了瓜盆屬大雨,春天竟大搖大擺的走來了……
說是大搖大擺,實則不為過。大雨滂沱,街道原本川流不息的車輛人群,正一點一點的往邊靠,不一會兒,便分散出一條寬敞的大道。我抱著書,踉踉蹌蹌的走在鋪滿枯葉的小道上,「今天真倒霉,竟不帶傘!」我唉嘆一句,抱著書的小手不禁打了個冷戰,身子一陣陣顫抖,便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路過那顆茂密的大樹,我低著的頭眼角餘光不經意瞥見了樣東西,我瞪大了眼,頓時,一股憐憫湧上心頭,第一次,我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脆弱中夾著一個渴望生存的機會。我趕忙跑過去,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彷彿一眨眼就會消失的小生命。
Ⅲ 2016民族漢考作文寫什麼
前不久,全國高校200多位英語教師雲集上海,批閱26萬專業英語四級卷。一道關於端午節的試題四問:一問屈原的性別?回答非男即女;二問:屈原生活的年代?答東周西漢的,南唐北宋的,淸末民初的,花樣繁多;三問:屈原之死?答被國王一刀砍了腦袋的,被皇帝綁上絞刑架的,答失足落水的有之。四問:投粽之意?相對集中:因為粽子是屈原的最愛,屈原托夢給朋友,說他饞粽子了,而水晶宮里只有海鮮的段子......四個題答錯了近一半。
Ⅳ 民族團結的作文題目
愛,在民族團結中流淌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每當這首歌唱響的時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國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我出生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語是「銀灰色的草原」,它位於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東西鑲嵌著兩顆晶瑩透亮的戈壁明珠——艾比湖和賽里木湖.這里山青水綠,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牛羊成群;這里孕育著淳樸善良、勤勞豪放的各族兒女.
——這就是我的家鄉!
——這就是養育我幸福童年的家鄉!
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樂市,有一所「逸夫」小學,是由著名香港實業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資的.是我現在上學的地方.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不僅有漢族學生,也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同學,雖然我們民族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但我們之間象自家人一樣快樂生活.
記得我們班有一位哈薩克族同學,普通話說的不是很標准,老師講課他也聽得不很明白,因而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我們看著很著急,就一遍一遍的教他學說普通話,讓他一步一步理解漢字意思,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他的普通話有了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上去了.
在給我們講課的老師里,也有民族老師用漢語給我們上課的.有時候老師還教我們淺顯易懂的一些民族話,如: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等;有時候還給我們講民族故事,讓我們理解民族風俗習慣,尊重民族風情.
在集體活動中同學和老師有時是一起參與的,這時候民族同學可是大顯伸手了,如維吾爾族同學表演維吾爾族舞蹈《我們新疆好地方》,蒙古族同學唱蒙古歌曲《吉祥三寶》.我們也跟著他們學跳、學唱,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一年有四季,民族團結就是這四季里——春日的鮮花朵朵,夏日的和風習習,秋日的碩果累累,冬日的陽光融融.讓我們盡情品嘗這四季的芬芳!讓我們用心澆灌民族團結的花兒!讓我們用情唱出祖國的繁榮富強!
Ⅳ 跪求.............民族漢考```作文題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帶著嘹亮的哭聲來了。您說,這是個吉祥的開頭。
在您的牽手中,我蹣跚學步;在您的教導中,我呀呀學語;在您的期盼中,我邁入學堂;在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我逐步成長……
感謝您給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貧困的家庭。媽媽,我怎能忘記上次我從學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說:「媽,好多年沒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著你。您無言,嘆了聲氣,走進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這個無理的要求啊,父親去世的早,僅靠您單薄的身體守著父親留下的二畝薄田。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殘忍,怎能再給母親施壓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看到您趕集回來,肩上背著個小西瓜,籃子里還有些剛下地的青綠的菜。媽媽走進灶房操勞著一天的飯菜,我忽然有想哭的沖動。過了一會兒,您叫我吃飯,坐在那張簡陋的八仙桌旁,我明顯地看到菜比以前要豐富好多,還有讓我垂涎的紅紅的西瓜。媽說:「娃要高考,給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亂地吃了一些飯菜,伸手拿起一塊西瓜,幸福地吃了起來。我說:「媽,您也吃啊。」您說:「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這個,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間整理回學校要帶的東西,媽媽收拾了碗筷。後來,忽然想到告訴媽媽要體檢了,於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親正背對著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曉得該和母親說些什麼!慶幸媽媽沒有回頭,我沖回房中,捂著被子哭了好久。
媽媽,把她能給我的都給了我,我唯有學業可以回報。可是考前最後一次重要的模擬,我卻考得很糟糕。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遠遠地發現,昏黃的殘陽中,母親佝僂著背在村口望著我歸來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後走的沖動,可我終究不能。
和母親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著,該怎樣告訴母親我的失敗呢?到家的時候,我頭低著告訴母親我考砸了。母親,望了我好久,然後用她枯槁的雙手,輕輕摟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會考好的……」
有這樣的母親,即使窮又怎麼樣?她疼我,愛我,相信我,給我一個充滿愛的充實的成長過程,母親給我的已經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場上。我知道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我會一直努力。最後,要告訴母親:下輩子還做您的女兒!
Ⅵ 2016新疆高考少數民族漢語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關於什麼的
1、2015年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了,由於使用的試卷不同,各省的語文作文題回目各異,但基本上答都是材料作文。2、考生要針對作文題目裡面給出的材料,分析一下材料裡面隱藏的豐富內涵,從材料中比較篩選出自己所需的材料,從材料中讀出不同的感受,提煉出獨特的意義,並在作文時從自己的角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內涵得以提升,達到了較好的論證效果。
Ⅶ 關於民族團結的作文的題目
關於民族團結的作文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著名的《團結就是力量》,曾經擂響了各民族團結救亡、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鏗鏘戰鼓,吹響了各民族團結建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激越號角,時至今日,仍然激勵著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斗。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形象,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我國各民族在歷經數千年的遷徒、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欺凌。當時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必然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反而"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統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在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過程中,不僅民族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華民族從自在的聯合走向自覺的聯合,團結一致走上了通向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
中華民族繁榮富強,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新紀元,中華民族展現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來,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攜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壯麗史詩。60年來,中華民族在前進過程中克服了來自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自然界的種種困難和考驗,頂住了來自國內外的種種壓力和挑戰,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航船乘風破浪、勝利前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同心同德、並肩戰斗。今天,"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理念已經成為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已經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要靠各民族團結友愛。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往開來、意氣風發,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民族復興的神聖使命把各民族緊緊地凝聚在一起。講任務,是56個民族共同的任務;講成績,是56個民族共同的成績;講困難,是56個民族共同的困難;講前途,是56個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個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攜手並肩、團結奮斗,中華民族才能煥發出無比磅礴的偉大力量,民族復興的偉業才會展現出寬廣燦爛的光明前景。
Ⅷ 最近幾年民族漢考作文題目
高考作文命題的幾個原則
武漢市江夏一中 程良焱
語文學科的高考,作文題是「傳統節目」,且不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是如此,上世紀五十年代高考剛誕生的時候,就有了作文考查。考得最多,議論也最多。每年高考題面世後,不僅是語文界,在整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都給了作文題以足夠的關注,報刊、電台、電視台、網上,或介紹,或評論;有肯定,有否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今年高考結束以後,全國十幾道作文題又成了大家的議論話題,尤其是湖北卷等幾套試卷的作文題,更是議者眾多,見仁見智。對於同一道作文題出現很多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往往與評論者的好惡、看問題的角度以及認識水平等因素有關。但是,有沒有一個基本的、靜態的標准呢?應該說是可以找到的。
高考作文題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功能,二是導向功能。一道好的作文題,要能夠對考生的寫作水平作出客觀的、公正的考查和評價,還要能夠對今後的中學作文教學起到正確的、積極的引導作用。要實現這兩個功能,高考作文命題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下面就結合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談談高考作文命題的四個原則,或許能對高考命題和高考作文題評價以及中學作文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一、寫作的公平性。公平性是高考的核心價值觀,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具體到作文試題中如何體現,還是有必要議一議。筆者認為,高考作文題的公平性,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內容的公平性。作文題所涉及到的內容,對每一個考生應該都是公平的。前幾年全國統一命題,跨度很大,覆蓋面很廣,理應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經濟狀況等方面的情況;近兩年有十幾個省市自己命題,這方面的矛盾緩和了一些;但一個省內的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漢民族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文化修養仍然有一定差別,命題者不能不給予高度關注。對於這一點,近幾年的高考題都做得比較好。例如2005年高考全國卷,要求以「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為話題作文;2004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買鏡」為話題作文;2004年高考北京卷,要求以「包容」為題作文,等等,在內容方面,都沒有特別傾向哪類考生,疏遠哪類考生,因而是公平的。現在很多省市自己命題,一些作文題呈現出了一定的地域特點,例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試題是,要求考生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談談流行文化對考生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對於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考生來說,這個內容是他們熟悉的,因而試題也是公平的;但如果把它作為全國卷的作文題,或者移植到內地的一般省份去考試,就不一定對每個考生都那麼公平了,因為「流行文化」在全國各地的風行程度和對人們的影響程度是有較大差異的。
第二,文體的公平性。近幾年話題作文出現以後,在寫作要求中往往有一條「自選文體」,這項要求是非常科學、非常明智的,因而它成為話題作文的亮點之一。遺憾的是,「自選文體」這一要求所體現出的高考寫作的公平性,還沒有為很多人所認識,因此在近兩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又出現了指定文體的要求,例如2005年的北京卷和湖南卷,都限定只能寫議論文(記敘文)。為什麼限定體裁妨礙了高考寫作的公平性?這是因為每一個考生不同文體寫作的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有的擅長記敘,有的擅長議論,有的擅長說明,有的擅長抒情;現在你要求只能寫某一種體裁,必然對擅長這種體裁的學生有利,而對於不擅長這種體裁的學生,他只能棄長而取短,這就造成了寫作的不公平。
有人可能會說,《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既然已經規定學生在高中階段應該掌握常見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散文的寫作,高考指定其中一種體裁來考查,就是合理的。筆者認為,這種說法似是而非,或者說不完全正確。不錯,《課程標准》是有這樣的規定和要求,但我們應該把這個意思解讀為掌握這幾種文體的基本寫法,達到基本要求。原因應該是很清楚的。其一,《課程標准》中還有大量的供學生選擇的寫作選修課,以給學生提供在某一種文體方面達到更高境界的平台;相比較而言,常見文體的寫作就只能是一般要求了。這正是新課程重視學生差別,將學生的學習分為基礎性學習和發展性學習的重要思想的體現。其二,《課程標准》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展示個性,培養特長,這種「個性」和「特長」當然應該包括寫作在內,;因此,學生在不同文體的寫作上各現其長,是十分必然的。其三,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清楚,學生到了高中,往往呈現出愛好和擅長一定文體的寫作趨向,他們有限的學習時間、學習精力和漸趨成熟的心理需求,不可能讓他們各種文體的寫作都達到優秀,各種文體的寫作水平都很高是不現實的;其四,從社會需要來看,跟學生將來的工作和業余興趣愛好有關的文體,一般也只有一、二種,這是需要達到較高水平的;至於幾種常見文體的寫作,能達到一般要求也就夠了。把各種文體的寫作能力都訓練得很優秀,似乎並沒有什麼必要。有鑒於此,高考試題指定作文體裁,不僅難以客觀評價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對中學作文教學帶來不好的導向。
作文命題實現寫作的公平性,還要盡力避開宿構。這就要求作文命題避開那些常見常寫的舊題陳題,避開那些流行的復習資料和教師學生手邊的各種書籍經常引用的材料,注意命題角度,追求命題創意。一旦出現陳題和師生手邊的材料,就很難做到公平了。2005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題,在這方面就有點不盡如人意。命題所選材料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五冊《語文讀本》里《〈人間詞話〉八則》中的第七則。表面上看,學生人手一冊,似乎是公平的;但語文教師都清楚,《語文讀本》篇幅很大,高三年級教學時間又很緊,教學中對它的處理是有很大彈性的,有指導學生自主瀏覽的,有挑選部分篇目指定閱讀的;某個對《人間詞話》情有獨鍾的教師,他可能當作講讀課文來與學生一起學習討論。這樣,考生在這道作文題面前,「前經驗」必然差別很大,寫作的公平性就大打折扣了。當然,無論從哪裡選取材料,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從離師生閱讀視野較遠的地方去找材料,「撞車」的概率就會小得多。
立意的多元性。所謂「立意多元」是指考生在試題的要求下,能夠從正面、反面、側面,多角度、多方面去提出問題,發表看法;敘事寫景,表情達意。高考作文命題要遵循立意多元性原則,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其一,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大家都在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但具體到語文教學、語文高考中該怎樣做,我們還有很多認識誤區和行為枷鎖。中小學學生的創新,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其內涵,這里不展開論述。筆者想指出的是,高考作文命題,應該引導和鼓勵考生在法律准繩和道德常規的前提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如果限定立意,主題先行,那和封建科舉考試的「代聖人立言」有什麼本質區別?不錯,學生價值觀的提升,需要引導、幫助和教育,但「灌輸」往往沒有好效果;而學生體驗、領悟以後形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有可能內化到他的思想中去,成為他行動的指南並產生內驅力。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已經在逐漸淡化解讀文本「答案唯一」觀念,高考作文命題應該與中學教學接軌。從高考作文題的「評分標准」來看,命題專家們已經在關注這一問題;但似乎從作文形式方面關注較多,從作文內容,尤其是立意方面的關注則較少。
其二,拓寬寫作思路的需要。一道作文試題,數以十萬計的考生去寫,如果只能表現某一主題,難免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我們也就難以看到更多的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美文佳作。誠然,體裁、題材、結構、手法、語言的不同,也可以造就文章的絢麗多彩;但「意」畢竟是文章之「魂」,靈魂的鮮活,思想的燦爛,才是文章真正的「高致」。而一旦作文命題沒有了「立意」的框框,考生的寫作思路就會大為廣闊,新鮮的思想、獨立的見解,必然能使他們的寫作才華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
自話題作文面世以來,「自定立意」往往成為很多作文題的一項具體要求,按理說,立意多元化應該不再成為問題。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很多高考作文題自覺不自覺地在這方面束縛著考生手腳。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引導語中說得很清楚:「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宇宙人生的態度和方法。其實,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對我們為文、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會有啟發。」雖然提示了五個寫作角度,但都得圍繞王國維「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思想」談「啟發」;大思想、大前提已定,考生只能在這個框框內「跳舞」,寫些闡釋、印證、引申類的文字,越出雷池一步,就是走題。盡管題目另有要求說「自定立意」,但事實上已無「意」可「自定」。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題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遼寧卷作文題以「今年花勝去年紅」為話題,2000年全國卷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2001年全國卷以「誠信」為話題,等等,都是立意「一邊倒」的作文題。相反,2005年全國丙卷以「忘記和銘記」為話題,上海卷以流行文化的影響為話題,廣東卷以「紀念」為話題,2003年全國卷以「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2004年北京卷以「包容」為題,等等,都是能夠寫出立意多元化文章的試題。
審題零難度。「零難度」是個形象的說法,意即難度比較小,一般的考生都不會感到困難。長期以來,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認識誤區。有人認為,高考作文試題,應該有一定的審題難度,審題是一道門檻,要把一部分考生攔在門檻之外。這種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高考作文題究竟「考」什麼?應該主要是考查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這其中當然會涉及到情感態度和思想品德,但似乎並不把理解和分析語言材料作為考查重點;而作文題艱深難解,恰恰是背離了這一考試宗旨。其次,審題的過程和結果具有不穩定性。由於高考時間緊張,考生的情緒也緊張,如果作文試題意思過於復雜,文字過於深奧,考生一下子難以把握,就容易出現一念之差,審錯題,審偏題,或者審題過於膚淺。而審題猶如射箭,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旦「走題」,分數將一落千丈,再好的寫作才華,也會付諸東流。其三,寫作最本質的功能應該是服務社會生活,而個人進入社會後的寫作,有感而發者居多,確定范圍者有之,但很少有指定具體試題的,我們每個社會成員都有這方面的經驗。當然,應試寫作不同於社會寫作,前者有一個統一標准統一評價的問題。但這兩種寫作之間的距離不應該越拉越大,而應該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教學和考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為學生走向社會作鋪墊的,這二者之間的鴻溝越小,學生走入社會的適應性就越強,適應速度就越快。綜上所述,高考作文題的審題難度,應該有個適當的控制,宜小不宜大;不要把區分考生寫作水平的標尺設置在審題難度上,更不要誤以為審題難度的大小就等於或者決定了寫作難度的大小,審題能力和表情達意的能力不是一回事。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在審題難度問題上,有些試題是解決得不太好的。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提供給考生閱讀的一段文字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選文,這段文字的本意是在談文藝理論,又是用文言文寫的,無論是內容還是語言形式,考生理解起來都比較困難。比如說「入乎其內,故有生氣」的「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高致」,作何解釋?莫說是十七八歲的孩子,又無工具書可查閱,就是我們當教師的,又有多少人能說的清楚准確?而這些詞語又是體現王國維「思想」的關鍵字眼,一旦理解不清,甚至弄出錯誤,寫作的麻煩就大了。據說今年作文的平均得分,比去年降低了4分,不少考生偏離題意,這是否與審題難度過大有關,是值得思考的。2004年高考江蘇卷要求以「水的凝重與山的沉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結果難倒了不少考生。孤立地看,這個話題還是不錯的,既有形象,又有哲理,內涵深邃,充滿思辨,但卻受到專家和老師們的批評,原因何在?就是因為太難,考生不易把握。這樣的話題,就是讓我們教師來寫,要在一個小時以內,寫出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也是相當困難的。2005年高考福建卷要求考生就兩幅畫的內容作文,也人為增加了難度。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多少話題可以談,何必讓考生先去鑒賞兩幅畫?如果某一考生文章寫得很好,就是不善於看畫,怎麼辦?1996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要求考生「仔細觀察《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兩幅漫畫」之後,寫一篇鑒賞文章,帶來多大反響,受到多少批評,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在難度方面,高考全國卷作文題還有值得商榷的,比如2003年的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1986年的作文題「樹木·森林·氣候」等,內部關系都相當復雜,難以把握,帶來審題的較大困難。而像2004年高考上海卷以「忙」為話題,北京卷以「包容」為話題,2005年高考山東卷以「雙贏的智慧」為話題,江西卷以「臉」為話題,廣東卷以「紀念」為話題,全國丙卷以「忘記和銘記」為話題,上海卷要求就流行文化的影響作文等等,都是難度把握較好的作文題。
取材生活化。這里的「生活」是廣義的,既指直接的實踐生活,又指通過閱讀、影視等途徑獲得的間接生活。所謂取材生活化,就是說,高考作文試題涉及到的內容,是學生親身體驗過的,或者間接了解到的,考生有話可說。這一原則與前面說到的公平性原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公平性是指考生之間對作文內容的熟悉程度應該是大體接近的,生活化則是指作文內容與考生整體(或主體隊伍)之間的關系,即絕大多數考生對作文題涉及的內容,是熟悉的,有話可說的。這個道理比較好懂,這里不展開分析,也不再舉例。
高考作文試題的命題,還可以說到一些原則,但愚見以為以上四條原則是基本的,主要的。遵循了這幾條原則,試題就可能不會出較大問題,否則,就難免不盡如人意。關於高考作文命題,向來見仁見智,本文僅是筆者的一孔之見,還望專家和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