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存在為話題的構思作文800字
把思念放生,把記憶珍藏,我們一味的成長,但卻仍固執的扛起擔當。
-----題記內
不曾想過,何所謂擔當容,只是當置身於都市繁華的車水馬龍之間,高樓林立的「層山峻嶺」之間,燈紅酒綠的現代流行生活之間,我們生活的地方,好似一片觸不可及的凈土,一片心靈的「世外桃源」。
或許,當遼闊的教學樓築起隔絕與外界嘈雜的屏障,當幽寂的小路上,漫步了三三兩兩手捧書本的身影,我們在身旁的幽徑上,有所擔當,擔當起那份所謂的「未來的希望」。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玻璃的阻擋散射成五彩的光芒,我們的身影淹沒入柔美的陽光深處,而縈繞於耳畔的還是那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我們把身心埋入課本,集中起全身所有的細胞「全副武裝」,我們在不斷地汲取著知識,向著知識的高山上攀登。回首望去,朝著山底吶喊,向世界詮釋著我們我們的信念。擔當伴著成長的讀書聲,安然落入泥土中,積儲力量開始萌發。
2. 思路話題作文600字
如果不是什麼重要考試的作文,可以試試這么寫:全文的內容就是寫你在思專考這個題屬目時滿腦子里想的東西,全文可以說是流水賬,並且沒有一個字提到思路,但全文就是你在想作文怎麼寫的思路。
這么寫好處是比較新穎,屬於意識流類的文章,代價是比較冒險,弄不好就是0分。自己取捨吧,不過千萬不要寫些沒用的東西。給你個開頭和結尾供參考
開頭:其實這篇作文我是可以寫點做數學題的辛路歷程的,但是太枯燥,又平凡;轉而想寫點抒情的吧,這題目又太抽象;那麼就展現一下我的文筆,來點優美的詞句堆成文,算了,沒那個語言功底。。。
結尾:到底寫什麼我實在是沒有思路,或許這就是我的《思路》。
3. 以「思路」為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
俗話說:「和尚和尚,不剃頭,不成樣。自然,和尚的頭頂就是光溜溜的。」可把梳子賣給和尚豈不是多此一舉?我帶著滿心好奇,讀了《把木梳賣給和尚》這篇短文。
讀後,我感慨萬千。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公司因規模發展的擴大,且高薪招聘一名營銷員,相馬不如賽馬,人山人海的應聘者都躍躍欲試,但試題弄人,「把木梳賣給和尚」應聘者連連揮袖而去,只剩下三位有意志的年青人敢於嘗試。最後,小伊以十天只能買出一把和小石以十天只能賣出十把被淘汰,而小錢卻以十天賣出一千把的商業頭腦贏得了職位。原來,小錢打探到了一個久負盛名的寺廟,想到以大師書法超群來在木梳上刻「積善梳」三個字,贈與進香者,讓這些善男信女,梳卻三千煩惱絲。
當問題擺在眼前,有的人遵循正常思維形式去處理;有的人略有探究卻不懂轉彎;而有的人卻敢於嘗試,大膽創新。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結果也不相同。如果我們總是用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那就如被困在迷宮里,總是碰壁,總是走不出去。假如換一種角度,就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就像故事中的小錢,找到了一條很好的商道,成功地開拓了市場。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深有感觸。記得那一次,我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但是答案就像在跟我捉迷藏似的,遲遲不現身。怎麼這么難呢?忽然,我靈機一動,推理法!我將原來的一般思維改成推理方法,一步一步推理,果真,不一會兒,便有了准確的答案。瞧!這就是「機巧善變」的好處。總之,換個角度看事物,換個思維看問題,說不準會有新的發現與收獲。
人人的生活都像走迷宮,判斷錯了,就換著走,可能就會有新的發現,倘若死板走在一處,就永遠困在迷宮里了。新思路決定新出路,《把木梳賣給和尚》這個小故事讓我懂得了「機巧善變」的真諦。
4. 以思路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談讀書的苦樂之境
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麼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就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咖啡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樂之境。那麼,如何才能達到讀書樂之境呢?
首先,要忘記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麼就無法在意義上體會到樂。當今的學生,大多說讀書苦。固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但學生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子,也是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古今讀書之心境為何有如此之差異?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的快節奏生活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久而久之,看到書就心煩氣躁,但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心不凈(靜),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抑制那顆動盪不安的心。當今的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早已俘虜了我們的心。讀書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此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嚮往俗世的功利。林語堂先生曾說:「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見林語堂《論讀書》)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有趣嗎?還是林老說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見林語堂《論讀書》)。因此,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安頓好那顆動盪不安的心。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那「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應該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就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也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算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負擔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實,暢游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認識了譚嗣同和毛澤東。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荷馬與巴爾扎克,了解雨果與華茲華斯,了解了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讀書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半空墜」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們太怕考試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我認為,分數大多與讀書無關,分數低絕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
如果,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麼,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
換種思路
每當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就會想起父母對我說的:「凡是都有兩面性,有很多的人只從一面去思考問題,所以他們很難找到正確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而只用一種思路去思考會使人走向錯誤走向極端。」
在學習中,做題時我最需要這樣做,因為出題者會用語言將我們引向錯誤,所以這樣作會使遇到的困難變的容易,用這樣的方法解出的題目一定是正確的.我曾經讀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被公司給解僱了,因為失去了工作,所以使他覺得自己沒有了生活的勇氣。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灰暗,沒有陽光,沒有色彩。當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一個中年人,座在椅子上曬太陽,他的母親看上去已經年過半百,還在照顧他時。他覺得自己可以不需要別人的照顧,說明自己還是很有能力的。想到這里,他就離開了。第二天,他重新來到這里,看到那位中年人的母親。他就上前詢問,一問才知,那個中年人因為兒時得了小兒麻痹症使他的雙腿癱瘓。他因為不了解情況而誤解了那個中年人。這使他感到十分慚愧,雖然那個中年人得了小兒麻痹症,但是依然堅持與病魔斗爭的勇氣使他覺得自己應該進里去擺脫人生的陰影。這件故事讓我從中知道了只觀察一面會改變事物的本質,使人們無法看到世界的真面目。
換種思路去觀察世界,讓世界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採納,萬分感謝! (*^__^*)
5. 思路為話題的作文800
(換種思路)
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麼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就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咖啡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樂之境.那麼,如何才能達到讀書樂之境呢?
首先,要忘記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麼就無法在意義上體會到樂.當今的學生,大多說讀書苦.固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但學生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子,也是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古今讀書之心境為何有如此之差異?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的快節奏生活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久而久之,看到書就心煩氣躁,但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心不凈(靜),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抑制那顆動盪不安的心.當今的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早已俘虜了我們的心.讀書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此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嚮往俗世的功利.林語堂先生曾說:「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見林語堂《論讀書》)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有趣嗎?還是林老說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見林語堂《論讀書》).因此,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安頓好那顆動盪不安的心.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那「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應該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就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也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算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負擔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實,暢游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認識了譚嗣同和毛澤東.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荷馬與巴爾扎克,了解雨果與華茲華斯,了解了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讀書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半空墜」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們太怕考試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我認為,分數大多與讀書無關,分數低絕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
如果,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麼,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
突破思維定勢
三次傳鑰匙,第一次耗時15秒,第三次卻只用了0.5秒.同學們的成功來源於在一個「傳」字上打破了思維定勢——只要碰到每個人的手就算是「傳」.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個美國人的兒子從幼兒園回來,鄭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隻蘋果,說:「您知道蘋果里藏著什麼嗎?」做父親的不以為意:「除了果核還能有什麼?」兒子就把蘋果橫切成兩半,興奮地說:「看哪,裡面有一顆星星.」果然,蘋果切面顯示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這位美國人沉默了,他已吃過多少蘋果,卻從未發現蘋果里還有「星星」這樣一個秘密.
傳鑰匙和橫切蘋果的故事,讓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只有敢於突破思維定勢,不怕標新立異,才會有質的飛躍和創造性的發現. 突破思維定勢,勇於出奇制勝,將有助於開創事業,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據載,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製造出來了,當時每對重585克.直到20世紀50年代愛迪達公司對此作了專門研究,發現鞋重與運動員體力消耗關系極大,而鞋重減不下來主要是因為始終保留了金屬鞋頭.他們大膽屏棄金屬鞋頭,設計出重量僅為原來一半的足球鞋.新產品一投放市場,就深受青睞,供不應求.愛迪達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它突破了人們頭腦中無形的思維框架:鞋重無足輕重.打破了習慣性思維的束縛,也就領先一步,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迅速佔領了市場.這對於今天我們企業務創新、求發展是很好的借鑒.
突破思維定勢,善於獨辟蹊徑,會在學習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從1加到100,怎麼算?老老實實「1+2+3+……」的演算,當然也能得出結果,但有沒有簡便方法了呢?只要動一下腦筋就不難發現其中有50個101,這樣很快就准確地算出答案. 是5050了.所以,我們解題時可以試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簡便,更合理.
在觀察問題時,不妨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原來就是這樣的嗎?將來又會怎樣?讀書時也不一定完全順著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沒有相反情況?有沒有作者未說明白的道理?這樣不斷獨立思考,逐步培養創造欲、探索欲,就能體會到創造的歡樂,提高學習的實效.
由於傳統力量和思維定勢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對生活的各種現象習以為常.讓我們樹立問題意識,不斷有所發現,找到創造的入口,到時候得到的收獲,相信比快速傳鑰匙和發現蘋果中的「星星」都要有價值得多.
6. 請以「思路」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你若沒有樹的偉大,但可以有草的純朴:你若沒有牡丹的高貴,但可以有小野菊的灑脫……生命可以不偉大,但必須發光。而把握好生命,就把握好了發光點。
把握可以重生、脫難。我曾讀過一篇文章——《鯰魚跑了》。此文是說「爸爸」從小販中買了三條鯰魚,為了不讓它們「逃跑」做了萬全的准備,可是一條小鯰魚把握好了時機從下水道逃離了「魔爪」。此文的小鯰魚不就是把握了機會了嗎?這三條魚的逃脫時間是同等的。但是只要把握好了時機就可重生,就可脫難,就可避免成為盤中餐,然而這就是生活。
把握還可以使之成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也是一種把握。當時的蘋果砸在他的頭上時,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細心的觀察、思考,最終的成功也就是把握好了一個蘋果。當時牛頓的成功引來了許多人的非議。他們說:「如果上天也砸一個蘋果給我,我照樣能夠發現它。」其實上天分給每個人的東西,並未給某個「天之驕子」多些機會,成功與否只在於你會不會把握好機會——這就是成功者的秘訣。
上天分給了牛頓一個蘋果,給達芬奇一個雞蛋,給迪士尼一隻老鼠,而且還是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成功者的輝煌來自他們的把握,來自他們的自信。
而把握又有什麼魔力呢?使之充滿鬥志?贏得重生?獲得成功?
其實把握就是力量和信心的化生。只要你多一分把握就會多一分成功的把握;把握又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你把握好今天,就會有燦爛的明天;把握好自我,就會有美好的人生。
只有把握好人生,抓住生命中的發光點,才能讓希望變成現實。
篇二
如果你是一隻小鳥,就不要羨慕鷹擊長空;
如果你是一隻蝴蝶,就不要羨慕魚翔海底;
如果你是一隻烏龜,就不要羨慕兔跑如飛。
―――題記
7. 以「底限」為話題的作文,給我一個思路,800字
我允許自己失敗,卻絕不容許放棄,放棄是懦弱的代名詞,這是我自己的底線。
正文寫自己曾經失敗時放棄因別人而重新振作的事。
8. 以「換種思路」為話題的作文
談讀書的苦樂之境
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麼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就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咖啡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樂之境。那麼,如何才能達到讀書樂之境呢?
首先,要忘記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麼就無法在意義上體會到樂。當今的學生,大多說讀書苦。固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但學生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子,也是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古今讀書之心境為何有如此之差異?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的快節奏生活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久而久之,看到書就心煩氣躁,但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心不凈(靜),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抑制那顆動盪不安的心。當今的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早已俘虜了我們的心。讀書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此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嚮往俗世的功利。林語堂先生曾說:「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見林語堂《論讀書》)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有趣嗎?還是林老說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見林語堂《論讀書》)。因此,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安頓好那顆動盪不安的心。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那「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應該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就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也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算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負擔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實,暢游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認識了譚嗣同和毛澤東。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荷馬與巴爾扎克,了解雨果與華茲華斯,了解了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讀書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半空墜」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們太怕考試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我認為,分數大多與讀書無關,分數低絕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
如果,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麼,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