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魯迅的材料作文素材
他,總是穿著一件樸素的小白褂,平平直直的頭發直立在他的頭上,嘴上「一」字形的濃濃的鬍子,看起來很顯眼。他的身軀是瘦小的,當他對你伸出手來時,你看到的,就是一個非常瘦的,瘦得連血管都清晰可見的,長滿老繭的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的確,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寫了很多文章,幫助過很多人,只為了別人,而從來不關心自己。
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熱情地歌頌了熱愛人民、造福人民的大文豪——魯迅;無情地鞭撻了剝削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詩中的「俯下身子」把魯迅的精神表達得非常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在我學過的課文里,魯迅先生曾經救助過一位受傷的車夫。他可是一名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竟能俯下身子,而且半跪著,用他那瘦小的手,為一個社會地位非常低的車夫來治傷,而且當時可是狂風怒號,在寒冷的陰暗的天空下,使得魯迅充滿老繭的手上,又多了一層霜。
魯迅先生一生寫了好多書,文章。他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厭倦,整天寫作寫到晚上,從晚上又寫到天亮。魯迅認為,時間等價於生命,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生命,只有利用好生命,不浪費一點時間,人生才不算白費。他願意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他把筆當做武器,把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反動派作為敵人,不浪費生命,和敵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斗爭。
『貳』 以魯迅的《祝福》為背景材料寫一篇作文
魯迅是個非常有生活情調、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觀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後來又解釋道:「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魯迅很重視我,絕不假清高.他的日記里仔仔細細地記著他的幾乎每一筆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薪水、講課費、稿費.後兩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拿300塊大洋.那時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標準是每月3塊大洋.1快大洋的購買力大約是今天1元人民幣的七~八十倍到100倍.舉個例子:根據老舍回憶,教育分局局長,每月100元;小學校長40元,小學老師25元,學校的勤務員6元.老舍說當時一毛二~三就可以吃頓很好的飯:1份炒肉絲,3個火燒,1碗餛飩帶兩個雞蛋,如果一毛五,就可以再來1壺老白乾喝喝了.這頓飯現在在北京15元恐怕還未必能拿下吧! 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里說:「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不但是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尚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不是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可見,魯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魯迅的小說《祝福》,我覺得文章最精彩之處是文章的題目「祝福」,文章為什麼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寫的是悲劇,但是卻用了很有希望的題目,這正是魯迅最高明的地方,簡單的「祝福」兩個字,把悲憤和希望都表現出來,引人深省.魯迅已經離我們遠去,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僅僅就是從《祝福》上面說來,魯迅還是離我們很近的.離我們遠的只是那封建社會和那愚昧的人. 魯迅把自己推向了生存的邊緣,或許站在邊緣上吶喊,這個聲音更加洪亮有力.於是便有了這樣的聲音: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然而這種吶喊卻被誤認為是「虛無主義」而被徹底否定,這多少也讓魯迅感到「缺少知音」的遺憾和孤獨.在我看來,魯迅和常人沒什麼不同,然而卻受了常人所不曾經歷的來自心靈的孤寂.這對於一個深入思考社會、思考人性的思想者而言,多少有些遺憾和可悲! 魯迅的一生深味著這非人間的濃黑悲涼.在慘淡的人生,淋漓的鮮血中,他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絕望處境,意識到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於這絕望的抗戰.當他在苦悶中一點一點地自願地沉落下去時,精神血液里一定又噴薄出強者的聲音.強者的生命,在對苦難的戰勝和超越中,表現出歡欣和偉力. 行么?你可以自己改改!
『叄』 關於魯迅的的寫作素材或優秀文章
寫作素材:
魯迅一生創作的作品題材很多,包括小說,散文,雜文等。其中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並開始用筆名魯迅。小說代表集子有《吶喊》,其中收錄《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故鄉》,《阿Q正傳》等。小說集《彷徨》收錄有《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等。小說集《故事新編》收錄有《補天》,《奔月》等。散文詩集《野草》,主題是1自我主觀感情情緒的象徵性表現;2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象徵性肯定;3對各種庸俗傾向的憤懣揭露和無情鞭撻;4對反動政治統治者的揭露和控訴;5對青年中某些思想傾向的批評和諷刺。另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個回憶性散文集。記述了魯迅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一些重要的生活片斷。雜文在魯迅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最大的比重,是他一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學業績。現代雜文的這種文體形式是魯迅創造的,是他對中國現代散文文體的一個重 大貢獻。著有有《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二心集》等。作品包括《我之節烈觀》,《墳》,《記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為了忘卻的記念》等。
優秀文章: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空虛寂靜
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於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彷彿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
----魯迅《傷逝》
真話須有勇氣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
----魯迅《傷逝》
快步走著
我快步走著,彷彿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沖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麽掙扎著,久之,久之,終於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魯迅《孤獨者》
解剖自己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魯迅《墳·寫在〈墳〉後面》
充實和空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魯迅《野草·題辭》
顯微鏡
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台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從高超的學者,是渺小,污穢,甚而至於可惡的,但在勞作者自已,卻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和人生有關,並且也不十分容易做。
----魯迅《集外集拾遺·做「雜文」也不易》
野史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畢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採花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真的聲音
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
根於愛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干凈時,卻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
創作總根於愛。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瞞和騙
┅┅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已不覺得。
----魯迅《墳·論睜了眼看》
天才與民眾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
拿來主義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已來拿!
┅┅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發表真話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已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
接近孩子
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忘卻了的孩子世界邊疆去,想到月亮怎麽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麽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裡,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
----魯迅《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
製造機器
現在的所謂教育,世界上無論那一國,其實都不過是製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要恰如其分,發展各各的個性;這時候還未到來,也料不定將來究竟可有這樣的時候。我疑心將來的黃金世界裡,也會有將叛徒處死刑,而大家尚以為是黃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們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書似的每本一律。
----魯迅《兩地書·北京四》
希望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台的時候,我還暗地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麽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已手制的偶像麽?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魯迅《故鄉》
擺脫冷氣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堅信」很少
中國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堅信」。我們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後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燒紙錢作賄賂,佩服豪傑,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
----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騎牆
夫近乎「持中」的態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但境遇是很危險的,┅┅。後者則是「騎牆」,或是極巧妙的「隨風倒」了,然而在中國最得法,所以中國人的「持中」大概是這個。
----魯迅《集外集·我來說「持中」的真相》
替換
┅┅我以為信運命的中國人而又相信運命可以轉移,卻是值得樂觀的。不過現在為止。是在用迷信來轉移別的迷信,所以歸根結蒂,並無不同,以後倘能用正當的道理和實行----科學來替換了這迷信,那麽,定命論的思想,也就和中國人離開了。
----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染缸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什麽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面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交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葯方。
----魯迅《兩地書·北京四》
鞭子
我憎惡那些拿了鞭子,專門鞭撲別人的人們。
----魯迅《魯迅書信集》
痛苦
造化生人,已經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別人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聖人和聖人之徒卻又補了造化之缺,並且使人們不再會感到別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魯迅《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
萬劫不復之奴才
┅┅自已明知道是奴隸,打熬著,並且不平著,掙扎著,一面「意圖」掙脫以至實行掙脫,即使暫時失敗,還是套上了鐐銬罷,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使自已和別人永遠安住於這生活。
----魯迅《南腔北調集·漫罵》
時間即生命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魯迅《行外文淡》
凈水
一道濁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水的干凈而澄明,但蒸溜了濁流的一部分,卻就有許多杯凈水在。
----魯迅《准風月談·由聾而啞》
悲劇與喜劇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魯迅《墳·再論雷鋒塔的倒掉》 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延長生命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魯迅《禁用和自造》
愛之附麗
人生的第一要義便是生活,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魯迅《傷逝》
『肆』 有沒有關於魯迅的作文素材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污、苦難、彷徨與覺醒…… ——題記也許,我們對魯迅的了解大多在於他的作品,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為革命獻身偉大品質和崇高精神.一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國歷史上高大形象,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跡. 巴金爺爺曾經贊美魯迅「你象一個普照一切的太陽,連我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輝,你象一顆永不殞落的巨星,在暗夜裡我也見到你的光芒.中國青年不會辜負你的愛和你的期望,我也不應當辜負你.你會活下去,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中國青年的心裡,活在全中國人的心裡.」 魯迅總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寫下了很多深刻的話,也說了些過激的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聖人」,而且一輩子也沒有承認誰是「聖人」.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到他卻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戶兒」;父親久病,作為長子的他經常奔走於當鋪與葯鋪,受盡白眼;他曾因溜進百草園翻何首烏,捉斑蝥,被先生責罰;他留過學,學過醫,成績平平,棄醫從文;他思想活躍,先是進化論,繼之超人哲學,後來社會主義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近代思想快速發展的痕跡.但他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幾代中國人.他「吶喊」過,想憑一己之力,喚醒沉睡的同胞,搗毀令人窒息的「鐵屋子」;他也「彷徨」過,孤獨地在故紙堆里抄寫古碑;他更妥協過,接受了母親「贈送」給他的「禮物」;他絕對疲憊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總之,他同普通人一樣,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對,他自己也曾說「矯枉必須過正」;他深情祝福中國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忘卻」! 不久,我學習了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從文中我懂得了魯迅先生立志救國,年輕時到日本仙台學醫,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但自從在學堂看了電影後,看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那些中國人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槍斃,還拍手歡呼的情景,魯迅先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受傷,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他發現,無論他的醫術怎樣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體,只能使國民變得強壯,但是並不能喚醒中國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給俄國人看客.因此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他毅然選擇了放棄醫學,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斗,從此走上了文學道路. 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勢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動蘊含著中國將要成為自由,獨立的國家,他為了中國,為了民族,為了新中國的到來,她真是費盡了心血.今天,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可惜,他卻永遠閉上了眼睛......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更應該汲取魯迅精神力量的領域,繼續向魯迅思想前進,迎接更多的挑戰,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奮斗
『伍』 魯迅可以用於那些作文素材
嘲笑別人,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諷刺。而喜歡嘲笑別人的人,往往也都會一事無成。
在我身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但總有一些人會獨來獨往,他們是真的喜歡孤獨嗎?不見得。所以引起了我的好奇,在課余時間觀察了一下。
「呦,xx今天穿的裙子真丑啊。」,「你看看他可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之後會哈哈大笑。但這是不是源於自己內心的空虛?以為自己可以在嘲笑別人
的時候收貨快樂,到頭來只是讓自己在友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對嘲笑的心理說不呢?不要讓嘲笑他人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理萌芽,其實這也是人生
旅途中的一種挑戰。
對嘲笑說不的同時,我會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嘲笑別人,明明知道嘲笑是不對的可我們為什麼會繼續?其實這就是嘲笑別人的心理在作祟。因為嘲笑別人會使自己產
生一種優越感,即使你也不會這道題,即使你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嘲笑別人就會把你從自卑的泥潭中拔出,但卻將你推向了自負的潮水中。
讓我們對嘲笑說不,讓我們對自己狠一點。直視自己的不足,正視生活中的困難。對別人的優點要發自內心的贊美,對別人的不足我們要思考是否自己也會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別人犯錯時,不要嘲笑,要鼓勵,要寬容,更要給予支持和力量。當自己犯錯時,不要逃避,要正視,要解決,要虛心接納。
對嘲笑說不吧!那樣你就會感到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你就會感到自己的可愛。
『陸』 關於魯迅先生的寫作素材
魯迅一生創作的作品題材很多,包括小說,散文,雜文等。其中1918年發表《專狂人日記》,是中屬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並開始用筆名魯迅。小說代表集子有《吶喊》,其中收錄《狂人日記》,《孔乙己》,《葯》,《故鄉》,《阿Q正傳》等。小說集《彷徨》收錄有《祝福》,《在酒樓上》,《傷逝》,《離婚》等。小說集《故事新編》收錄有《補天》,《奔月》等。散文詩集《野草》,主題是1自我主觀感情情緒的象徵性表現;2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象徵性肯定;3對各種庸俗傾向的憤懣揭露和無情鞭撻;4對反動政治統治者的揭露和控訴;5對青年中某些思想傾向的批評和諷刺。另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個回憶性散文集。記述了魯迅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一些重要的生活片斷。雜文在魯迅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最大的比重,是他一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學業績。現代雜文的這種文體形式是魯迅創造的,是他對中國現代散文文體的一個重 大貢獻。著有有《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二心集》等。作品包括《我之節烈觀》,《墳》,《記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為了忘卻的記念》等。
一字一字打出來的,希望可以對你有些幫助。
『柒』 寫魯迅的作文
文學巨人——魯迅
魯迅是中國的一顆璀璨明星,它是青年們永恆的導師,黑暗道路中的一團火焰,一個令敵人都敬佩的戰士。他用筆做武器,用文字作軍隊,向舊社會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沖鋒。然而,若不是魯迅在休息的時候寫下了這本《朝花夕拾》,又會有幾個人知道他那童話般美麗,卻又充滿了傷感與無奈的過去呢?
只是一部魯迅的回憶錄,只寫了魯迅的回憶。然而,魯迅把這些看似毫無用處,只能被當成一種消遣的往事寫了下來,卻讓我們發現,讓我們明白,那些「瑣碎」的背後,其實隱含著太多的舊思想、太多舊社會的錯誤以及許許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無奈。不單如此,啼笑皆罵的魯迅即使是在寫回憶錄,他也不會真正的休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領導者」面前,魯迅敢罵,魯迅要罵,他罵得酣暢淋漓,罵得人心舒暢;在守舊思想和軍閥勢力面前,魯迅善諷,魯迅定諷,他諷得對手無話可說,諷的邪惡有口難言。無論是什麼時候,魯迅都會讓那些誤導中國方向的人們,不,是「豺狼們」被打成「喪家的落水狗」。熟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周家這位樹人,身上凝結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與力量啊,他分明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愛國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結晶,一束引領著中國青年向前,向著未來急速飛馳的強光。他在黑暗中用筆鋪成一條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紙壘成一堵排開黑暗的堅實之牆;他在困頓中用心中的利刃劈開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禦一次次邪惡的反撲。縱然,他決定稍作休息,也會讓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蟲」不敢猖狂。
他,魯迅,是真正的革命戰士,一位不朽的樹人,一點不滅的光源!
————————————————————————————————————————
嘿嘿,就這樣吧~題目是我自己想的,如果不滿意你可以再根據文章內容自己想一個。。。
『捌』 關於魯迅的作文材料
魯迅生平簡介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號豫才。浙江紹興人。七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從壽鏡吾老先生就讀於三味書屋。十三歲那年家裡發生一場很大的變故,經濟狀況漸入困頓,接著父親一病不起,使他飽嘗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離開故鄉考進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1902年初畢業後被選派赴日留學,先是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09年8月回國。
辛亥革命後應蔡元培之邀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供職,後又隨部遷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繼出版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其思想產生了飛躍,由此進化論思想為主導,轉向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思想為主導。1930年3月「左聯」成立時,被推薦為常委,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
後十年的雜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槍,充滿了唯物辨證的精神。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毛澤東認為:魯迅是 「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玖』 當代社會仍需要魯迅精神800字作文素材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污、苦難、彷徨與覺醒……
——題記
也許,我們對魯迅的了解大多在於他的作品,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為革命獻身偉大品質和崇高精神.一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國歷史上高大形象,在人們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跡.
巴金爺爺曾經贊美魯迅「你象一個普照一切的太陽,連我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輝,你象一顆永不殞落的巨星,在暗夜裡我也見到你的光芒.中國青年不會辜負你的愛和你的期望,我也不應當辜負你.你會活下去,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中國青年的心裡,活在全中國人的心裡.」
魯迅總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寫下了很多深刻的話,也說了些過激的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聖人」,而且一輩子也沒有承認誰是「聖人」.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到他卻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戶兒」;父親久病,作為長子的他經常奔走於當鋪與葯鋪,受盡白眼;他曾因溜進百草園翻何首烏,捉斑蝥,被先生責罰;他留過學,學過醫,成績平平,棄醫從文;他思想活躍,先是進化論,繼之超人哲學,後來社會主義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近代思想快速發展的痕跡.但他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幾代中國人.他「吶喊」過,想憑一己之力,喚醒沉睡的同胞,搗毀令人窒息的「鐵屋子」;他也「彷徨」過,孤獨地在故紙堆里抄寫古碑;他更妥協過,接受了母親「贈送」給他的「禮物」;他絕對疲憊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總之,他同普通人一樣,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對,他自己也曾說「矯枉必須過正」;他深情祝福中國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忘卻」!
不久,我學習了魯迅先生寫的《藤野先生》,從文中我懂得了魯迅先生立志救國,年輕時到日本仙台學醫,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但自從在學堂看了電影後,看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那些中國人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槍斃,還拍手歡呼的情景,魯迅先生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受傷,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他發現,無論他的醫術怎樣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體,只能使國民變得強壯,但是並不能喚醒中國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給俄國人看客.因此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他毅然選擇了放棄醫學,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斗,從此走上了文學道路.
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勢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動蘊含著中國將要成為自由,獨立的國家,他為了中國,為了民族,為了新中國的到來,她真是費盡了心血.今天,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可惜,他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更應該汲取魯迅精神力量的領域,繼續向魯迅思想前進,迎接更多的挑戰,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奮斗
『拾』 關於魯迅的議論文 文學是有力量的素材
一、「理想」論據:
穿上橄欖綠的博士:
年輕的崔志雲博士對軍營有一種難以言說無法解開的情結。很小的時候,他就夢想著能穿
那身迷人的國防綠,可到了報名參軍的年齡,他卻因個子小而未能如願。2000年,當他聽說武警部隊招收博士的消息後,異常興奮。於是,他辭別原單位,告別親人和自己的導師,走進了嚮往已久的軍營。他說,一看見軍裝,一種神聖感就會油然而生。
他原來是學空間技術的,但對計算機網路卻情有獨鍾,而部隊恰好給他提供了專攻計算機的機會和條件。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其喜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他還說, 軍營中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能很好地培養人服從、嚴謹、獻身的優良品質,克服掉懶散的毛病,在這個大熔爐中,可以把人鍛打成一塊好鋼,他因此而感到自 豪。他決心在軍營中發揮專長,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而獻身。
生命的標點符號:
黃宗英在深圳曾精彩地、頗具藝術性地用標點符號對自己、對人生作了一番設計:我不想給自己的生命打個「。」,因為國家的改革大業還在繼續;我也不想在自己 人生的途中寫個「……」,因為許多大事難事等著我去做;我只是在畫一個「;」,因為我還要迎接生活的挑戰,去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藏之名山,傳之後人
年輕時的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型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 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 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少年達爾文要周遊世界:
達爾文,查理·羅伯特,9歲時對他父親說:我想世界上肯定還有許多未被人們發現的奧秘,我將來要周遊世界,進行實地考察。為此他一直在積極准備,在希魯茲伯里學校,校長斥責他是個想入非非的「不務正業」的學生。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終於搭上海軍勘察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的環球 旅行,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以自 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適應性也作了正確解說,從而摧毀了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隨後又了表了《動物和值物在家養 下的變異》、《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等書。對人工選擇作了系統的敘述,並提出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進一步充實了進化論的內容。查理·達爾文終於成了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先驅。
二、勤奮:
勤奮是一把鑰匙
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
眾所周知,學習要靠勤奮刻苦。華羅庚先生說:科學的靈感,絕對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曾說:「我是個拙笨的學術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巴爾扎克說「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有許多我們眾所周知的名人、偉人。回首歷史,在這些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離不開「勤奮」二字。
只有勤奮,才能塑造人才;只有勤奮,才能改變人生;只有勤奮,才能出類拔萃;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只有勤奮,才能戰勝困難。因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勤奮之心的人。
天賦與勤奮
天賦,也許是上帝興致勃發時的賞賜,也許是耶酥不小心漏下的金子,他誘人的味道引得他人羨慕,讓自己得益(意)。他總是一點兒也不費力便可得到,踏實的人發揮他,飄浮的人欣賞他,虛榮的人利用他,懶惰的人只要佔有他。他來了就是來了,逃也逃不過,可是得不到就是無緣,求也無用。對於他,更多的是神奇,有時他更成為長項,發揮的淋漓盡致,有時他會退化,一點一滴被時光與黑暗吞噬,漸漸虛無……
勤奮,是每一個學子都熟悉得不行的,他是筆尖在筆記本上一行行公式定理,是文稿紙上一筆一劃的真知灼見,他的辛酸與幸福做伴,苦熬與快樂同行。他總是可望不可及,不下一點兒工夫連邊也觸不著。他來得不易,幾夜,昏黃的燈光將他迎來,可不知何時,他卻又頑皮地悄無聲息地在笑聲里滑過。緊綳的琴弦容不得松動,完美的弧線來不得缺陷。他是養尊處優的聖上,得好好侍奉,小心出錯。可他也是懂得回報的,幾聲贊許,幾次對視,一點點這兩個幾乎成為勁敵,又是死黨的傢伙,真得不好一刀兩斷。「勤能補拙」大家耳熟能詳,勤奮可以挖掘天賦,為天賦錦上添花。而天賦是勤奮的動力,是勤奮的基石……
天賦不會,也不能一手遮天,只有用勤奮作潤滑劑,才能閃亮;沒有天賦,勤奮是鎮定劑,幫你步步為「贏」。
書山有路勤為徑
「書山有路勤為徑」,可見成才的必由之路在於一個「勤」字。古人雲:「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有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也」。事實說明,只有勤奮才能成才,只有勤奮,天下才會無難事。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
學習也是實踐,不斷的學習實踐是人們獲得才能的基礎和源泉。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問題在於你肯不肯學,敢不敢學。人,許多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就是通過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就驕人業績的。
說勤奮
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實才,開拓知識領域,使自己聰明。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個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義的。
論據:
「筆冢」的由來
唐代書法家懷素以草書著稱於世,人稱「草聖」。他的草書,氣勢雄渾豪放有「驟雨狂風」之勢。
他幼年為僧,寺院附近種值有一萬多株芭蕉,每日摘采蕉葉練字。蕉葉用完了就用淺色漆盤和方木板練字,寫滿字跡後,擦掉再練。久而久之,竟把漆盤和木板磨穿了。寺院的牆壁上,傢具上,連僧人做袈裟的布上都寫滿了字。他每日勤奮刻苦練字,用禿了許多毛筆,堆集起來埋在山下,名曰「筆冢」。
董老的手杖
老革命家董必武喜歡書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勤於練字。他晚年的時候到戶外活動總是拿著一根手杖。走累了,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就以手杖當筆,在地上練習寫字,如果坐得高,乾脆把手杖像握筆一樣提著,在空中寫劃。散步時,以手杖鍛煉握筆、運筆的腕力。由於董老的刻苦勤學,他的書法秀美、挺拔,人稱「董體」。
言菊朋學戲
京劇言派創始人言菊朋,是蒙古族人,祖輩幾代都是清王朝的武官。他在陸軍貴胄學堂念書時就對京劇藝術特別有興趣。畢業後,他在某蒙藏學院得了個小差事,收入很低,維持六口之家生活過得緊巴巴。可他千方百計要省出錢來去聽戲。他特別愛看著名老生譚鑫培演的戲,不管是下瓢潑大雨還是大雪紛飛,他總是腳踏釘鞋,手持雨傘,上戲院買張最便宜的票,潛心觀摩譚鑫培的表演。十餘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他的足跡踏遍了北京城內各大戲院。
他不但刻苦、細心學習譚鑫培的表演藝術,而且還在學習別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京劇界獨樹一幟,成為言派創始人。
門采爾的「絕症」
阿爾道夫·門采爾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師,他從13歲開始學繪畫。一生共創作了一萬五千多幅速寫,七千多張素描。這些數量驚人的作品,都是他辛勤勞動的結晶,他不管走到哪裡,繪畫工具總是隨身帶著,在大街小巷,鄉村田野,河畔山頂,處處可以看到揮筆作畫的身影。有人稱他得了「緩畫狂熱症」,他聽了很高興地說:「希望此病是絕症。」
畫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一位卓越越畫家。他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第一堂課老師教他畫雞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還是讓他繼續畫雞蛋,這一下達·奇想不通了,就問老師:「為什麼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痹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下的光線不同,比方說,把頭抬高一點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點看,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因此畫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得心應手。
達·芬奇從此苦練基本功,天天畫蛋。一年,二年,三年……他畫雞蛋用的草稿,已經堆得老高了。經過長期的勤奮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三、「幸福」論據:
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
一個年輕人整天悶悶不樂,慨嘆世之不濟,他沒有富豪的萬貫家財。有一天,一位神仙對他說:「年輕人,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萬貫家財。」年輕人想了想:手做飯做事,怎麼能給你呢?不行!神仙又說:「那把你的腿給我,我也給你萬貫家財。」年輕人想了想:沒了腿便無法走路,無法行動,還是不行。神仙笑了,說道:「年輕人,你是多麼的幸福呀,你的手和腿可都是你萬貫家財換不來的呀!」是啊,年輕人很幸福,他擁有的不只是「萬貫家財」,只是他沒有意識到罷了。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同這個年輕人,對自己身邊的幸福缺少發現。
幸福就是助人為樂:
有一個寓言,曾經有四個富豪的子女,雖然他們家財萬貫,但是他們並沒有覺得比其他人更幸福,於是他們開始尋找幸福。他們到處詢問,什麼是幸福,有人回答:住豪華別墅就是幸福,有人回答:開名車就是幸福,也有人回答:天天不用勞動能吃到美味就是幸福,顯然這些答案都不是他們所要的,他們很失望,只能繼續尋找。最終他們來到了一個荒島上找到了一個老人。老人並沒有告訴他們什麼是幸福,只是請求他們:孩子們,幫我做件事吧。孩子們說,只要你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幸福,別說一件,十件百件都可以。於是老人說:我在這里生活了半輩子,想到外面看看世界什麼樣。於是孩子們分工合作,砍樹、扎木筏。在離開的路上,他們四人又齊心協力的劃槳,高唱歌曲。這時,老人問他們:孩子們,你們快樂么?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非常快樂!老人又問:那你們感覺幸福么?孩子們還是異口同聲的回答:非常幸福。也就在這時,孩子們領悟到了:助人才是快樂之本,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有一個人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然而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在那顆珍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夠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麼它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於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他又削去了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不復存在了。那個人心痛不已,並由此一病不起。在臨終前,他無比懊悔地對家人說:「若當時我不去計較那一個斑點,現在我的手裡還會摸著一顆美麗的珍珠呵。」
真正的幸福,其實不是讓我們冒著背負終生之憾的危險,可以去剔除對方身上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們把握好自己手裡的那一顆實實在在的珍珠,學會包容與珍惜,然後,才能從彼此心靈的和弦里感覺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苦盡甘來的果實: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奮斗。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奮斗不斷地追求不斷地進取。當你缺少了這一精神品質,你生命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生命的意義都不存在了那有什麼幸福可言。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身居帝王之尊仍不停地奮斗,於是才有了「貞觀之治」時普天下臣民的幸福;魯迅奮斗一生,彌留之際仍握筆不輟,於是才有了文學作品和精神思想流傳不朽的幸福;貝多芬身殘志堅,為藝術奮斗終生,於是才有了《命運交響曲》在世界各地長響不止的幸福;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奮斗於科學第一線,對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於是才有了「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恆久幸福。
幸福不是滿足,不是放鬆,不是停滯,而是追求,是奮斗,是生命價值的完美展現。現實的安逸固然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那絕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短暫快樂的背後是空虛,快樂的前面是痛苦;偶爾的成功固然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那種成功意味著終止,終止的生命便失去了活力。一個人如果僅僅存有靈魂的軀殼當然不會有永久的幸福。
四、「信任」論據: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裡拚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么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五、「責任」論據:
1.魯迅改稿:魯迅先生提倡寫文章「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他自己身體力行著這一主張,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天中所寫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的修改上,清楚地表現了這一點。當時,他「已經沒有力氣了」,但他仍堅持修改,在這篇最終未能完成的僅有 2600多字的短短文稿中,修改的痕跡竟達53處之多。
2.陳金水獻身祖國氣象事業:陳金水從氣象學院畢業後,離開山清水秀的浙江隻身來到青藏高原。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氣象站。在卧室里懸掛著「祖國的氣象事業高於一切」的橫幅,以表明自己的心跡。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青藏高原一干就是30年。青藏高原生活環境極為艱苦,終年積雪,萬里無人。由於低壓高寒,他吃不上煮熟的飯,吃不到新鮮蔬菜。由於缺氧,落下了心血管疾病。他為青藏高原的氣象事業,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3.居里夫婦獻身科學事業:1898 年,居里夫婦便在一間極為簡陋的房子里開始提煉鐳的工作。矮小破舊的實驗室里,鐵屑飛揚,蒸氣熏人。患著結核病的居里夫人,從早到晚忙個不停:翻倒礦石,傾倒溶液,攪拌冶鍋……有時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每到了晚上居里夫婦累得精疲力竭。經過三年零九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從400噸鈾瀝青礦、1000噸化學葯品和800噸水中,提煉出1克純鐳,居里夫人的體重卻減少了14斤。鐳的提煉成功,震動了世界。法國要授予他們勛章,有的要出高價買他們的專利。居里夫婦公開宣布:不要勛章,也不賣專利,技術公開。
4.敢於承擔責任的足球主教練:德國國家足球隊的總教練沃勒爾和法國總教練桑蒂尼選擇了主動辭職,義大利隊總教練特拉帕托尼和西班牙隊塞斯也沒有繼續幹下去的意思,他們明白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最好。因此用辭職的方式來表明自己願意承擔責任。實際上,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讓人尊敬。
5.勇於承擔責任的卡特總統:在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作戰計劃失敗後,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即在電視里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僅僅因為上面那句話,卡特總統的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以上。做下屬的最擔心的就是做錯事,特別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錯,而在這個時候,老闆來了句「一切責任在我」,那對這個下屬又會是何種心境?卡特總統的例子說明:下屬對一個領導的評價,往往決定於他是否有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不僅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使下屬進行反思,反思過後會發現自己的缺陷,從而在大家面前主動道歉,並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