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三坊七巷作文開頭

三坊七巷作文開頭

發布時間:2021-03-07 07:43:32

⑴ 三坊七巷作文怎麼寫

1.福州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福州市最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所謂的「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三坊七巷住過許多名人。就拿「光祿坊」來說吧。這里曾經住過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詩人玄孫許良臣、許藎臣等。
光祿坊的風景也很不錯,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界處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留下了對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記得在我11歲那年(1911年),從山東 煙台回到福州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這個住址,現在我寫起來還是非常地熟悉、親切,因為自從我學會寫字起,我的父母親就時常督促我給祖父寫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寫。這所房子很大,住著我們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們這一房,就住在大廳堂的兩邊,我們這邊前後房,住著我們一家6口,祖父的前、後房只有他一個人,和滿屋滿架的書。那裡就成了我的樂園……」。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對故居的留戀。如果三坊七巷沒有魅力的話,她怎麼會對這里有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遊玩三坊七巷。要說什麼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個坊和七條巷。巷是什麼?就是屋子之間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坊是什麼?坊是人們的住宅區。

「三坊七巷」是由明磚清瓦構築的傳統街區,位於福州古城的中心。它東臨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祿坊,北接楊橋路(巷)。歷來是福州官紳、富豪和文化人較集中的住宅區。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的排列是楊橋巷、郎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我們先來到了郎官巷。一進巷口,只見門牌上寫著:郎官巷。來到郎官巷的二十號:嚴復故居。進了門,我先去嚴復生平介紹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圖片來。爸爸來了,說:「去看看別的吧。」於是,我們去了嚴復故居的後花園。那裡有一棵小楊柳,鳥兒在枝頭歌唱,地上還盛開著喇叭花,一派生機,非常惹人喜愛。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個石磨,房口有一個花門,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後來又來到了安民巷,安民巷還有一個故事呢。以前,外國(古代的時候中國分為好多個國家)打到我們國家的附近,老百姓們都害怕極了。於是,外國派了一名士兵在這條巷門口貼了一張安民告示:老百姓,你們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老百姓這才放心。於是,後人就給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著我們又准備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經過一條很彎彎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這時突然下起了一陣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夢澆滅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熱。滿街熙熙攘攘的紅男綠女,涌動著俗世的歡樂。滿眼紅紅火火的標語旗幟,渲染著節日的喜慶。和兒子悠悠閑逛,不經意的在一條巷子前頓足,卻見巷口是璀璨的花團錦簇。抬眼望去,無邊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隱約的小吃飄香。兒子說,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之一的三坊七巷!

節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織。沿著中軸線南後街向東西鋪展開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節日的喜慶里,有時光恍惚、夢里繁華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後街仍盡力地保持著歷史的風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張揚,臨街的店鋪也透著家常的氣息。深褐色的木窗欞甚少華麗的雕飾。但如果你回眸歷史,你的眼前會飄過一個個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會回盪著一聲聲風雅的談笑。這時你便會覺得:這古樸的窗欞,有濃濃的墨香、詩意,有淡淡的空靈、雋秀,又有一些無法觸摸的凝重。宛如一幀珍藏許久的藝術珍品,你只有細細的回味,才能品出個中滋味。老福州的韻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頭,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滲出來。溫和醇厚,毫不張揚。

隨著人流在南後街徜徉。在時空的交錯中,我陷進了遙遠的情境里。街巷西邊的「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依然透著士大夫階層的威嚴厚重。而東邊的「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則演繹著市井的樸素溫和。你隨意拐進哪一條巷道,腳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舉手觸摸的都是潔白無瑕的高牆,抬眼望處都是窄窄長長的天空。這樣的情景會令你頓生「夢里不知身是客」的愴然滋味。

我在郎官巷南側的二梅書屋逗留許久。當我抬起腳,跨過那高高的門坎時,內心不禁生出一股敬畏。這是清代翰林林星章先生的舊居。木質結構的書屋,不是高堂大屋,但每一處都流露出古時文人學士的風雅。看似漫不經心處,自有無限韻致。轉角處一盆小小的綠色植物,小天井上兩株伸向天空的修長小樹,長長的游廊盡頭,精巧的假山上蜿蜒著的紫色藤蔓,處處彌漫著一種克制,一種溫和。一間間大小不一,格局各異的書房,或由小迴廊相連,或隔著小天井相望,但皆朴實無華,就連廳堂也沒有什麼特別耀眼的擺設。把所有的堂皇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起來,朴實無華到極致反倒有一種凜然不可冒犯之感。書屋曲折回環,宛若迷宮般,有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感,似乎隱喻著浩瀚典籍,功成名就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我們或坐在迴廊的長凳上歇息,或在曲徑上轉悠,或在演武廳想像著當年的學子也會怎樣地嬉戲玩鬧,似乎有歌詠般的誦讀之音夾著頑皮的嬉鬧之聲傳來……

走出二梅書屋,心卻仍在裡面繞不出來。直至走到緊挨著衣錦坊的黃璞故居前,才被這另一種迥異的建築喚醒。這黃氏故居,是左右對稱、前後推進的格局,顯出一種別樣的整齊謹嚴,處處透著無聲的端莊,莊重而不失精巧。一進一進的房子像串葫蘆似的,每一進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連接,而每一進的大廳,廂房,耳房、書房,起居室、天井,迴廊,各有各的情致,又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故居的每一進都是以大廳為中軸,井然有序地左右鋪開,層層推進,哪一處都不得有半點含糊。緩緩地移動腳步,往昔的繁華也恍若在眼前晃過。端莊威儀的大廳曾經有過多少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雅聚呢?玲瓏秀氣的小客廳還有雍容高貴的女主人輕啟朱唇,淡掃蛾眉後吟詩品曲、輕歌曼舞的遺香嗎?而典雅秀氣的綉樓是否有養在深閨里的的千金小姐回眸一笑的粲然生輝呢?曾經的繁華,終敵不過歲月的風霜,金鼎玉食的詩禮之家也在歲月里黯然失色。浮生如夢,夢里不知身是客。其實,誰不是人世間的匆匆過客呢?

匆匆的人間過客,來得太遲,無緣目睹三坊七巷往昔的風華。歲月褪去了它曾經的油彩光亮,但又賦予它任何華麗的裝飾也無法比擬的風韻。那是從這三坊七巷中飄出來的陣陣墨香,那是從它的肺腑里滲出來的渾厚氣息。含蓄內斂,卻自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雍容典雅。兒子的注意力總是無可救葯地盯在各色各樣的小吃、美食上。而我,總會在樸拙得近乎靜默的景觀前屏息凝視。我似乎聽見那裡傳出的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意氣方遒的談笑聲,歲月彷彿不曾走遠,它還是在顧盼張望著。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號稱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的三坊七巷,曾經滋養了多少將相之才,曾經匯聚了多少時代風雲?無須太多的史料,單從坊名、巷名,就可窺視它曾經的風姿和榮耀。但多少翻雲覆雨的故事,多少風雅迷人的傳說,都付與春風一笑中。「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徜徉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慨嘆,想來古今無異。

最好還是不要全抄呀,把這三篇的整體拼湊一下,一些好的句子也可以照搬,

⑵ 寫三坊七巷的作文100字

位於鼓樓區南後街的三坊七巷是來福州必到的一站,自唐宋以來形成的三坊七巷由:一衣版錦坊、文娛坊、光祿坊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構成。

這錯落有致的小巷子出了不少偉人,漫步其間,時不時就會發現冰心、嚴復等偉人故居,許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曾經居住於此的近代詩人陳衍,就寫過這樣一副對聯:「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深巷之中分布著許多明清古宅,這些住宅結構精巧,布局講究,擺設更是精緻。單單從室內的木雕構件就可令人嘆為觀止,如木窗皆採用鏤空清雕而成,框架木結構的精心編排構成了各式圖案裝飾,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

布局方面更是令人初覺隨意,仔細回味才能發現其中的大學問,哪怕是角落裡的一盆蓮花,都是十分的講究布局的錯落有致。

古宅中明清時代的石雕、屏風、傢具、小擺件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其精緻程度最是令人拍案稱奇,置於中堂桌上的隨便一個果盒,都可說是巧奪天工。

⑶ 三坊七巷400字 作文

我的家鄉是有著「有福之州」的美麗城市——福州。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烏山

⑷ 關於三坊七巷的600字作文

福州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福州市最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所謂的「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三坊七巷住過許多名人。就拿「光祿坊」來說吧。這里曾經住過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詩人玄孫許良臣、許藎臣等。
光祿坊的風景也很不錯,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界處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留下了對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記得在我11歲那年(1911年),從山東 煙台回到福州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這個住址,現在我寫起來還是非常地熟悉、親切,因為自從我學會寫字起,我的父母親就時常督促我給祖父寫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寫。這所房子很大,住著我們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們這一房,就住在大廳堂的兩邊,我們這邊前後房,住著我們一家6口,祖父的前、後房只有他一個人,和滿屋滿架的書。那裡就成了我的樂園……」。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對故居的留戀。如果三坊七巷沒有魅力的話,她怎麼會對這里有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⑸ 三坊七巷作文1000

似乎看到,在兩者眼神交際的那一瞬間,天空中擦出了古與今的火花;一個小孩兒光著屁股,蹣跚地走向「刻板印書」的雕塑,伸出那隻胖嘟嘟的小手,輕輕觸摸著,隨即「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雨漸漸小了,我們沿著寬達十幾米的石板路向前,認真品讀著右邊的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左邊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楊橋巷。

也許沒有人會想到,衣錦坊這
片房子已經擁有252年歷史了,當時房子四周是厚達80厘米的鞍形風火牆,牆上方的雕塑生動形象,一組「吳剛嫦娥」,一組「張生紅娘」,這曾讓住在這里的歐陽家族驕傲了很久很久。衣錦坊還有個著名的景點——水榭戲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輕風細雨之中,閩戲就在這里飛翔著。

不知不覺間,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細細聆聽,彷彿聽見一百多年前那些達官鴻儒談笑往來的腳步聲,彷彿聽見一百多年前那些學子琅琅的讀書聲,彷彿聽見《陳若霖斬皇子》的聲音,彷彿看見當年李鴻章在這奮筆疾書,寫下「冠蓋今螺渚,詩書古穎川」的楹聯。

光祿坊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與吉庇巷一起被辟為馬路,其舊貌已是現代高科技不能復原了的,於是帶著一點點失望,我轉過身子,往回走去。映入眼簾的是入口處的郎官巷,那裡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老人的居所。那居所在當時看來,頗具現代化:門斗兩側山牆緊連著側牆,突出了其門面排場的氣氛;走廊、欄桿上的花紋也均為民國時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築紋飾。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條最先被改建成馬路的地方,還存在著兩個名人深深的腳印。林覺民、謝婉瑩,這兩個閃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楊橋路17號。在那「風光月霽襟懷」之間,在那「紅紫青藍白綠黃城」之里,無不洋溢著謝家人對自己居所的熱愛與贊美。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戀的老屋,所眷戀的回憶吧。

也許是在這喧囂的大城市裡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於感覺到尋找那純凈的一小方土地好難好難;也許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對福州城的熱情,以至於沒有發現,就在市中心的這條長廊可以讓疲倦的人們重新獲得對過去的悸動與沉醉。

它,連接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將來,連接著那些純真的回憶與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細雨中,回味著。

三坊七巷,這個佇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築群,這個回響著福州人世代夢想的地方,在這條時光長廊里,我沉醉了。

⑹ 寫一篇介紹三坊七巷的作文怎麼寫

那條貫古今,串未來的長廊;那條瑩瑩光無盡的長廊。 ——題記
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走在泥濘的路上,心裡不由得有些陰霾:三坊七巷,真的有那麼好嗎?為什麼要花這樣的時間徘徊在這條似乎跟不上時代腳步的街上呢?疑惑與不理解的思緒溢滿了整個心房。
雨還是不停地下著,撐著傘走路,雨絲就這樣肆無忌憚地打在臉上。冷冷清清的馬路,載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也載著我獨自的沉默——為什麼他們的心充滿喜悅?拐過一個轉角,卻忽然感到眼前一亮,這條修復過的街道,竟是如此清新、明亮。
跨過那個大門洞,彷彿進入了時光長廊,我慢慢地走著,抬頭看那火紅的大燈籠掛在二樓房間的窗前,與豎立在巷口的電線杠子打著招呼;老字型大小的店牌端端正正地架在那些仿古建築的房樑上,正眯著眼睛望著對面的奶茶店。我似乎看到,在兩者眼神交際的那一瞬間,天空中擦出了古與今的火花;一個小孩兒光著屁股,蹣跚地走向「刻板印書」的雕塑,伸出那隻胖嘟嘟的小手,輕輕觸摸著,隨即「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雨漸漸小了,我們沿著寬達十幾米的石板路向前,認真品讀著右邊的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左邊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楊橋巷。
也許沒有人會想到,衣錦坊這片房子已經擁有252年歷史了,當時房子四周是厚達80厘米的鞍形風火牆,牆上方的雕塑生動形象,一組「吳剛嫦娥」,一組「張生紅娘」,這曾讓住在這里的歐陽家族驕傲了很久很久。衣錦坊還有個著名的景點——水榭戲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輕風細雨之中,閩戲就在這里飛翔著。
不知不覺間,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細細聆聽,彷彿聽見一百多年前那些達官鴻儒談笑往來的腳步聲,彷彿聽見一百多年前那些學子琅琅的讀書聲,彷彿聽見《陳若霖斬皇子》的聲音,彷彿看見當年李鴻章在這奮筆疾書,寫下「冠蓋今螺渚,詩書古穎川」的楹聯。
光祿坊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與吉庇巷一起被辟為馬路,其舊貌已是現代高科技不能復原了的,於是帶著一點點失望,我轉過身子,往回走去。映入眼簾的是入口處的郎官巷,那裡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老人的居所。那居所在當時看來,頗具現代化:門斗兩側山牆緊連著側牆,突出了其門面排場的氣氛;走廊、欄桿上的花紋也均為民國時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築紋飾。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條最先被改建成馬路的地方,還存在著兩個名人深深的腳印。林覺民、謝婉瑩,這兩個閃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楊橋路17號。在那「風光月霽襟懷」之間,在那「紅紫青藍白綠黃城」之里,無不洋溢著謝家人對自己居所的熱愛與贊美。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戀的老屋,所眷戀的回憶吧。
也許是在這喧囂的大城市裡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於感覺到尋找那純凈的一小方土地好難好難;也許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對福州城的熱情,以至於沒有發現,就在市中心的這條長廊可以讓疲倦的人們重新獲得對過去的悸動與沉醉。
它,連接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將來,連接著那些純真的回憶與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細雨中,回味著。
三坊七巷,這個佇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築群,這個回響著福州人世代夢想的地方,在這條時光長廊里,我沉醉了。

⑺ 三坊七巷的好作文!!急需啊!!! 快!

給你些資料吧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 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三坊七巷圖「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衣錦坊

衣錦坊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著有《來齋選古》、《來齋金石考》等。林佶精詩文,著有《朴學齋詩文集》,又善書法,他手寫的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抄》、《古夫於亭雜錄》、《午亭文編》非常有名,被稱為「林佶四刻」,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還有詩人、著名藏硯家黃任,琉球國冊封使齊鯤、同榜兄弟兩進士——劉齊衢和劉齊銜、博物學家郭柏蒼、近代小說翻譯家林紓、著名作家郁達夫等等。還出過不少才女,如黃任之女黃淑宨和黃淑畹,齊鯤之女齊祥棣,郭柏蒼之女郭拾珠姐妹,她們或精書畫,或工詩文。
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因原來光祿坊旁的房屋都比較老舊,目前該地正在進行整體大修工作,預計2010年國慶節前全部完工。

楊橋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參見詞條「福州冰心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南)有座「雙拋橋」,規模不大但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不過,由於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設的緣故,雙拋橋已經由「橋」慢慢變成了一座街邊的「亭」,成為路人歇腳品茶的場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宮巷

宮巷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採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於吉庇巷口。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後街。
三坊七巷之南後街福州南後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
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後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於楊橋路、止於吉庇路的南後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裱褙、書坊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有關人士說,根據相關規劃,南後街的定位是傳統文化商業街,初步打算根據老字型大小的經營現狀選擇一部分予以恢復,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市民喜愛的傳統燈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舉辦。此外,有關部門還有意邀請壽山石刻、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在南後街設置工藝美術大師展示店,以增加傳統商業氛圍。
現在,在南後街的經營商業業態規劃上,出現了酒吧咖啡、頂尖奢侈品等「新面孔」。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將給傳統的南後街注入現代化的因素。
南後街沿街保護性修復工程於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經開街,再現其「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的歷史風貌。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習慣上講,我們都先說三坊後講七巷,其實,從建築位置來分析應該是先有七巷後有三坊。唐代的先民們先是沿著城市的軸線--南街,建起了一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後,再隔一條南後街,向西發展,建起一組坊巷,成為以南後街為中心軸線的"非"字形結構的街區。經過千百年的風雨變遷,大多於宋代定下坊巷之名,於明清時代形成今天建築格局,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從建築空間的處理來看,三坊七巷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與其他廊、榭等建築形成高低錯落,活潑而又極富變化的空間格局。廳堂一般是開敞式的,與天井融為一體。特別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廳堂顯得高大、寬敞、開放,一般在廊軒的處理上著力,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採用粗大的而長的優質硬木材,並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築及其他南方建築中,都極少見到。例如宮巷林聰彝故居之轎廳以及祠廟的戲台,均是如此處理。這是福州古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結構上與眾不同之外,在圍牆、雕飾、門面上都很有特色。
馬鞍牆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福州僅個別建築有,包括福建的閩北、閩南、閩東也有存在,惟獨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翹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
雕飾
三坊七巷在建築裝飾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數對門窗扇的雕飾。普通居民樑柱多不加修飾,簡潔朴實,而在門窗扇雕飾上則煞費苦心。其窗欞製作之精緻,鑲嵌的木雕之華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難以企及的。窗飾的類型特別豐富,有卡榫式圖案漏花,有純木雕式窗扇,也有兩者相間使用。可以說是江南藝術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過精心編排,構成不同的裝飾效果,有直線型、曲線型、混合型--直線型疏密有致,曲線型富有動感,混合型變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題材有飛禽走獸,人物花卉,整個窗扇雕飾有對稱式有不對稱式。如文儒坊尤恆盛的明代古宅,在二進廂房的門窗隔扇上,透雕了較復雜的瓶花圖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滌環板上是淺浮雕的花開富貴.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鏤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飾,充分顯示了福建民間工匠的高超技藝。
建築門
三坊七巷建築門的處理也極具特色,約有四種。一種是在前院牆正中,由石框構成的與牆同一平面的矩形師門,另一種則是兩側馬鞍牆延伸作飛起的牌堵,馬鞍牆夾著兩面坡的屋蓋形成較大的樓,像沈葆楨故居、陳承裘故居、林聰彝故居都是這種門樓。
[編輯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舉辦的「老城保護與整治———三坊七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通過。宣言就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如下共識和行動倡議: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屬於一個城市,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每個城市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
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應不僅注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應注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重視建立民眾與文化遺產間的情感聯系,應建立、積極、合理、有效的途徑,使文化遺產為民眾所關注與分享,使文化遺產真正為社會發展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
文化遺產對於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而深刻長遠的,是不可復生的精神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文化遺產的喪失是無法補償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每個城市都有她應保護的「紫禁城」。
[編輯本段]主題展館
用於展示三坊七巷文化價值的博物館擬選地址現已基本確定,將開辟8個博物館和3個展示區:
1.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博物館,擬選址劉家大院。理由是劉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國領先的城市公共事業的先驅,又臨近光祿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廳」。
2.福州當代藝術中心,擬選址藍建樞故居。理由這里緊貼光祿坊公園,對帶動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參觀都極為有利。 3.當代漆藝博物館,擬選址南後街中心地段的葉氏民居。理由是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與老行當和現代生活嫁接的中轉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與演藝中心,擬選址郭柏蔭故居。 5.戲劇戲曲演藝中心,擬選址水榭戲台。 6.茶文化世術館和國賓級接待中心,擬選址林聰彝故居。 7.明清傢具民俗博物館,擬選址二梅書屋。 8.楹聯博物館擬選址梁章鉅故居(梁章鉅是福州先賢楹聯學鼻祖)。 擬開辟的3個展示區為:「一個專項展示區」,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黃巷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閩台親緣關系;「第一綜合展示區」為黃巷至吉庇路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林氏價值的各種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綜合展示區」即「三坊」中各展示點有機結合形成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關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還將藉助「一水一節點兩街兩片區」的結構,構建不同功能區。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濱水休閑風情帶。「一節點」規劃是擬將光祿坊的「光祿吟台」作為三坊七巷南節點。「兩街」為南後街傳統特色商業帶和南街商業更新發展帶,「兩片區」規劃是結合北入口,將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戲台部分作為旅遊集中展示區。宮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將作為博物館建築集中區;文儒坊南北段兩側作為會館會所片區,以創意和休閑為主。
如果你的老師看到了我寫的,肯定會說你抄的。。
所以還是給你些資料吧
希望給我加分啊
先謝謝啦~ ~

⑻ 關於三坊七巷的800~1000字的作文

1.福州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福州市最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所謂的「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三坊七巷住過許多名人。就拿「光祿坊」來說吧。這里曾經住過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詩人玄孫許良臣、許藎臣等。
光祿坊的風景也很不錯,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在楊橋巷與南後街交界處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留下了對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記得在我11歲那年(1911年),從山東 煙台回到福州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這個住址,現在我寫起來還是非常地熟悉、親切,因為自從我學會寫字起,我的父母親就時常督促我給祖父寫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寫。這所房子很大,住著我們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們這一房,就住在大廳堂的兩邊,我們這邊前後房,住著我們一家6口,祖父的前、後房只有他一個人,和滿屋滿架的書。那裡就成了我的樂園……」。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對故居的留戀。如果三坊七巷沒有魅力的話,她怎麼會對這里有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遊玩三坊七巷。要說什麼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個坊和七條巷。巷是什麼?就是屋子之間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坊是什麼?坊是人們的住宅區。

「三坊七巷」是由明磚清瓦構築的傳統街區,位於福州古城的中心。它東臨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祿坊,北接楊橋路(巷)。歷來是福州官紳、富豪和文化人較集中的住宅區。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的排列是楊橋巷、郎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我們先來到了郎官巷。一進巷口,只見門牌上寫著:郎官巷。來到郎官巷的二十號:嚴復故居。進了門,我先去嚴復生平介紹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圖片來。爸爸來了,說:「去看看別的吧。」於是,我們去了嚴復故居的後花園。那裡有一棵小楊柳,鳥兒在枝頭歌唱,地上還盛開著喇叭花,一派生機,非常惹人喜愛。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個石磨,房口有一個花門,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後來又來到了安民巷,安民巷還有一個故事呢。以前,外國(古代的時候中國分為好多個國家)打到我們國家的附近,老百姓們都害怕極了。於是,外國派了一名士兵在這條巷門口貼了一張安民告示:老百姓,你們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老百姓這才放心。於是,後人就給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著我們又准備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經過一條很彎彎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這時突然下起了一陣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夢澆滅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熱。滿街熙熙攘攘的紅男綠女,涌動著俗世的歡樂。滿眼紅紅火火的標語旗幟,渲染著節日的喜慶。和兒子悠悠閑逛,不經意的在一條巷子前頓足,卻見巷口是璀璨的花團錦簇。抬眼望去,無邊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隱約的小吃飄香。兒子說,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之一的三坊七巷!

節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織。沿著中軸線南後街向東西鋪展開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節日的喜慶里,有時光恍惚、夢里繁華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後街仍盡力地保持著歷史的風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張揚,臨街的店鋪也透著家常的氣息。深褐色的木窗欞甚少華麗的雕飾。但如果你回眸歷史,你的眼前會飄過一個個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會回盪著一聲聲風雅的談笑。這時你便會覺得:這古樸的窗欞,有濃濃的墨香、詩意,有淡淡的空靈、雋秀,又有一些無法觸摸的凝重。宛如一幀珍藏許久的藝術珍品,你只有細細的回味,才能品出個中滋味。老福州的韻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頭,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滲出來。溫和醇厚,毫不張揚。

隨著人流在南後街徜徉。在時空的交錯中,我陷進了遙遠的情境里。街巷西邊的「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依然透著士大夫階層的威嚴厚重。而東邊的「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則演繹著市井的樸素溫和。你隨意拐進哪一條巷道,腳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舉手觸摸的都是潔白無瑕的高牆,抬眼望處都是窄窄長長的天空。這樣的情景會令你頓生「夢里不知身是客」的愴然滋味。

我在郎官巷南側的二梅書屋逗留許久。當我抬起腳,跨過那高高的門坎時,內心不禁生出一股敬畏。這是清代翰林林星章先生的舊居。木質結構的書屋,不是高堂大屋,但每一處都流露出古時文人學士的風雅。看似漫不經心處,自有無限韻致。轉角處一盆小小的綠色植物,小天井上兩株伸向天空的修長小樹,長長的游廊盡頭,精巧的假山上蜿蜒著的紫色藤蔓,處處彌漫著一種克制,一種溫和。一間間大小不一,格局各異的書房,或由小迴廊相連,或隔著小天井相望,但皆朴實無華,就連廳堂也沒有什麼特別耀眼的擺設。把所有的堂皇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起來,朴實無華到極致反倒有一種凜然不可冒犯之感。書屋曲折回環,宛若迷宮般,有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感,似乎隱喻著浩瀚典籍,功成名就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我們或坐在迴廊的長凳上歇息,或在曲徑上轉悠,或在演武廳想像著當年的學子也會怎樣地嬉戲玩鬧,似乎有歌詠般的誦讀之音夾著頑皮的嬉鬧之聲傳來……

走出二梅書屋,心卻仍在裡面繞不出來。直至走到緊挨著衣錦坊的黃璞故居前,才被這另一種迥異的建築喚醒。這黃氏故居,是左右對稱、前後推進的格局,顯出一種別樣的整齊謹嚴,處處透著無聲的端莊,莊重而不失精巧。一進一進的房子像串葫蘆似的,每一進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連接,而每一進的大廳,廂房,耳房、書房,起居室、天井,迴廊,各有各的情致,又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故居的每一進都是以大廳為中軸,井然有序地左右鋪開,層層推進,哪一處都不得有半點含糊。緩緩地移動腳步,往昔的繁華也恍若在眼前晃過。端莊威儀的大廳曾經有過多少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雅聚呢?玲瓏秀氣的小客廳還有雍容高貴的女主人輕啟朱唇,淡掃蛾眉後吟詩品曲、輕歌曼舞的遺香嗎?而典雅秀氣的綉樓是否有養在深閨里的的千金小姐回眸一笑的粲然生輝呢?曾經的繁華,終敵不過歲月的風霜,金鼎玉食的詩禮之家也在歲月里黯然失色。浮生如夢,夢里不知身是客。其實,誰不是人世間的匆匆過客呢?

匆匆的人間過客,來得太遲,無緣目睹三坊七巷往昔的風華。歲月褪去了它曾經的油彩光亮,但又賦予它任何華麗的裝飾也無法比擬的風韻。那是從這三坊七巷中飄出來的陣陣墨香,那是從它的肺腑里滲出來的渾厚氣息。含蓄內斂,卻自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雍容典雅。兒子的注意力總是無可救葯地盯在各色各樣的小吃、美食上。而我,總會在樸拙得近乎靜默的景觀前屏息凝視。我似乎聽見那裡傳出的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意氣方遒的談笑聲,歲月彷彿不曾走遠,它還是在顧盼張望著。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 號稱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的三坊七巷,曾經滋養了多少將相之才,曾經匯聚了多少時代風雲?無須太多的史料,單從坊名、巷名,就可窺視它曾經的風姿和榮耀。但多少翻雲覆雨的故事,多少風雅迷人的傳說,都付與春風一笑中。「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徜徉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慨嘆,想來古今無異。

最好還是不要全抄呀,把這三篇的整體拼湊一下,一些好的句子也可以照搬,

順便說一下,第三篇真的很不錯,我就是參考那篇寫的,為了它我上網搜了一天吶……痛苦的人……

希望能夠幫到你^0^……

⑼ 三坊七巷作文怎麼寫要1000字的。速來,

我的家鄉是有著「有福之州」的美麗城市——福州。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烏山於山鼓山,這三座山可漂亮了,烏山上的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於山上的萬象亭、吸翠亭、補山精舍等。這些亭榭依崗巒起伏,隱約在松竹花卉之間,風景清幽,引人入勝。鼓山是福州最有名的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坐上的鼓山的纜車,從高空往下望去,茂密的森林裡不時還會傳來鳥的叫聲,美不勝收! 我的家鄉在福州,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這可是個有福之州,它的變化可用八個字來形容「日新月異,翻天覆地」。一撞撞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就像一座座高嶺,高樓的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閃一閃。那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車輛川流不息,一輛輛飛馳而過,捲起一陣風。到處綠樹成蔭,美麗極了! 三坊七巷是我們這里最有名的建築了,給你介紹介紹吧!「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 「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還有哦,以前的福州人民過的日子比現在差多了:現在的人們有電腦玩,有電視看,有照相機可以照相,有電話打.可是以前呢,人們有一台電話就不錯了,而且還是有錢人家才能用得起的。老師說,以前的電話不像現在的那樣,電話線直接插到插座里去就可以了,是要從供電局把線從哪裡牽過來,按米算錢。而且以前的傳達室是用來叫電話的,不是有電話了接一下就好了,是要傳達室的人跑來叫:某樓某房間的某某某,你有電話。有電話的人要從樓上跑下來接電話,有的時候來不及跑下來別人的電話就掛掉了,很麻煩!以前的電話都只是在單位宿舍的傳達室里有,接是不要錢的,但看管的人會把盤面鎖起來,只許接,不許打。 我的家鄉——福州在一天天地發展,在一天天地進步,我相信它必定會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要不就是三坊七巷,即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就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由於楊橋巷、吉庇巷和光祿坊已改造成馬路,故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 據史料記載,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由於閩江的泥沙長期淤積,在現今三坊七巷一帶,被自然形成了一片平整之地。唐末「安史之亂」時,中原混戰,許多仕人、商客紛紛南遷入閩,以避亂世,這些人來到福州後,很自然地選擇了這里,開始組建新的家園。於是乎,一個以士大夫階層、文化人為主要居住地的街區,便在三坊七巷一帶生成。 還要不就是: 這事我已經盼望了很久很久。 十月二日,我和爸爸去遊玩三坊七巷。要說什麼 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個坊和七條巷。巷是什麼?就 是屋子之間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 州也叫「弄」。坊是什麼?坊是人們的住宅區。 「三坊七巷」是由明磚清瓦構築的傳統街區,位 於福州古城的中心。它東臨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 吉庇路(巷)和光祿坊,北接楊橋路(巷)。歷來是 福州官紳、富豪和文化人較集中的住宅區。自北而南 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的 排列是楊橋巷、郎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 吉庇巷。 我們先來到了郎官巷。一進巷口,只見門牌上寫 著:郎官巷。來到郎官巷的二十號:嚴復故居。進了 門,我先去嚴復生平介紹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圖片 來。爸爸來了,說:「去看看別的吧。」於是,我們 去了嚴復故居的後花園。那裡有一棵小楊柳,鳥兒在 枝頭歌唱,地上還盛開著喇叭花,一派生機,非常惹 人喜愛。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個石磨,房口有一個 花門,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後來又來到了安民巷,安民巷還有一個故事呢。 以前,外國(古代的時候中國分為好多個國家)打到 我們國家的附近,老百姓們都害怕極了。於是,外國 派了一名士兵在這條巷門口貼了一張安民告示:老百 姓,你們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的。老百姓這 才放心。於是,後人就給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著我們又准備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經過一條很 彎彎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這時突然下起了一陣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 巷的美夢澆滅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閱讀全文

與三坊七巷作文開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