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時間與生命的作文素材

時間與生命的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3-05 05:26:49

⑴ 求幾篇關於生命偉大的作文素材

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陸幼青:即使我對生命有萬般眷戀,我也會選擇默默承受,靜靜等待。【《生命留言》】

特里薩(修女):我睡去,感覺生命之美麗,我醒來,感覺生命之責任。

亨利·詹姆斯(美國小說家):街上的每一塊石頭,陽光里的每一粒分子,都包含著歷史。

帕斯卡爾(法國思想家):人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生命,宇宙中的任何力量都可以毀滅他,但是人又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人知道自己的有限,知道自己會死亡,這就是人的偉大。

諾瓦利斯(德國浪漫詩人):如果沒有死亡,最大的幸福就會屬於極端瘋狂者。

柏格森:我們感到時間的延續像一條我們無法逆行的小溪。它是我們存在的基礎,像我們感到的那樣,它是我們生活的那個世界的本質。

托馬斯:如果當命運的最後時刻來臨時,我們越加緊緊依奉它,那麼滿頭白發也會是一種幸福,殘存的理智不是災難。但是生活的長久習慣使我們不情願去死。

盧梭:如果我們永遠不死,我們反而會成為不幸的人。當然,死是痛苦的,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不能永遠活下去,想到還有一種更美好的生活將結束今生的痛苦,我們就會感到輕松的。如果有人允許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長生不死,請問誰願意接受這不祥的禮物?

泰戈爾:願生者有不朽的愛,願死者有不朽的名。
生若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 【《飛鳥集》】

張愛玲:想做什麼,立刻去做,否則來不及了,因為人是最拿不準的東西。

弘一法師臨死作偈:悲欣交集

瞿秋白臨刑前說:此地很好

貪官胡長清哀告看守所民警:我有一技之長,我的書法還有名氣,如果留我一條生路,我願意在監牢里給你們寫一輩子毛筆字。

范思哲(已故時裝設計大師):我一直深信,沒有一種東西是永遠屬於我們的,生命就好比旅行,也許在旅程中我們會擁有某些東西,但是終究不能帶走它。

蒙田(法國):我隨時准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帕斯卡爾:人們既然不能治療死亡、悲慘、無知,他們便認定為了使自己幸福而根本不要想念這些。
盡管有著這些悲慘,人還是想要能夠幸福,並且僅僅想要能夠幸福而不能不想要幸福;然而他又怎樣才能掌握幸福呢?為了要好好做到這一點,他就必須使自己不死;然而既然不能不死,所以他就立意不讓自己去想到死。

柏格森:我們感到時間的延續像一條我們無法逆行的小溪。它是我們存在的基礎,像我們感到的那樣,它是我們生活的那個世界的本質。

托馬斯:如果當命運的最後時刻臨近時,我們越加緊緊依奉它,那麼滿頭白發也會是一種幸福,殘存的理智不是災難。但是生活的長久習慣使我們不情願去死。

盧梭:如果我們永遠不死,我們反而會成為不幸的人。當然,死是很痛苦的。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不能永遠活下去,想到還有一種更美好的生活將結束今天的痛苦,我們就會感到輕松的。如果有人允許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長生不死,請問誰願意接受這不祥的禮物?

冰心《往事》: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限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

【中西生死哲學】儒家一方面承認「死生有命」,但也強調「未知生,亦知死?」以此提醒世人把重點放在現世努力。孟子所謂「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最能突現這種人文精神。道家莊子雖明言「死生命也」,但也強調應用平等心看待生死,因為「生死如一」最能突現超拔精神。
在西方,柏拉圖曾經明白強調,人生的目的在求真善美,但永恆的真善美只有在死亡之後,因此,「哲學就是對死亡的練習」。並且,他主張靈魂不死論,其學生亞里士多德雖然否認靈魂不死,但也肯定「神聖理性不死」,並強調「我們應盡力過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到了康德,認為靈魂不死雖然「沒有邏輯的確定性」,卻有「道德的確定性與必要性」。因而他強調,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道理,「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久」。在黑格爾更是直言「死亡是一種揚棄」。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則明言,人生觀即死亡觀,人生既然註定是「邁向死亡的存有」,因此,如何能在平日盡心盡責,才是面對生死最好的態度。
到了當代,因為醫學發達,「臨終關懷」更成為普世關心的問題,如何「生有尊嚴,死也有尊嚴」,也成為超越國界的共同課題。芝加哥大學蘿絲教授的名著《生死學》認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種「成長」,更具積極性與建設性。

【追問生命的意義】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每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對自身靈魂的必然拷問,縱然它達不到人類終極關懷的高度,卻依然閃爍著樸素無華的平民思想火花。《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博士,是著名的奧地利精神醫學家、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第三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俘虜。《活出意義來》一書正是作者對集中營經歷和浩劫的描述,同時也是俘虜編號為119104的他,在牢獄生涯里發明「意義治療法」經過情形的重要記錄。
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也使得每個人的存在有其意義,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之愛息息相關。「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復,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一個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的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在弗蘭克看來,只要有「求意義的意志」存在,不僅生命和愛,就連「苦難」和「痛苦」都深具意義。

【只因生命有限】既無力改變,有無法逃脫,唯一的只好讓短促的生命極力張揚,將不多的日子創造得厚實些,以此來彌補上天留給我們的遺憾,消退我們心中的惶恐,生命從此有了真正的意義,今人已經用「價值」兩個字作為此種意義的標識,
法國探險家夏(譯音)目睹他的最佳搭檔、他的哥哥在阿爾卑斯山的雪崩中喪生,夏用最簡短的語言面對挺拔的雪山致哀:「你到世上與離開只是一瞬間,但你將與阿爾卑斯山一樣永恆。」夏願做雪山上的獨行俠,「因為每一次,那前面總有著一種誘惑。」
誘惑,這應該是使生命濃縮的最初動因了,我們現在常常將它稱作目標或理想。
每天將舊的日子勾去,每年將掛歷換上新的,便會嘆息人生苦短,便會想到來日無多,便會想盡辦法使已經在濃縮了的日子在濃縮些,精彩些,質量些,厚實些,便會朝前看一看那個誘惑,往後掂量一下已有限的價值。

【我為什麼登山】英國一名著名的登山家這樣回答:「因為山在那裡。」對於登山家來說,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把登山運動作為自己的崇高事業,全力以赴。
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是永恆的。正是由於人類的探險精神,人類才不斷進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許多人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對後來者,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培育探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積極意義。一個具備探險精神的人,會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尋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南極探險中悲壯的一幕】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南極的征服,當阿蒙森勝利班師後五個星期,斯科特才到達南極.雖然斯科特在向南極的進軍中他已經知道了阿蒙森的勝利,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將成為失敗者而停止前進.在返回時因遇上南極早到的冬季被圍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奧茨凍壞了雙腳,行動艱難,為了不拖累大家,夜裡獨自走出帳篷,消失在暴風雪中。最後僅存的三位探險家體力嚴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在又凍又餓又累中活活死去.臨死前,斯科特還在寫他的探險日記,他們至死都沒有拋棄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標本。茨威格曾贊道:「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荊棘鳥的傳說】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創來換取……

【胡楊樹】在內蒙古地區有一種叫做胡楊的樹木,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生,二百年枯榮;死,二百年不倒;倒,二百年不朽.

【每條魚都在乎】暴風雨過後,有許多被卷上岸的小魚困在沙灘的淺水窪里,無法回到大海。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將小魚撈起,並使勁扔進大海。路過的人忍不住說:「孩子,這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為什麼還要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在乎!」

【給痛苦一個去處,而不是給生命一個歸處】最近,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自殺已成為15到34歲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朋友說:我存在,並不僅僅意味著我活著,而應擁有生命質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質量,我選擇死,就像安樂死一樣,是一種值得尊重的結束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種選擇死亡的方式是基於嚴肅的思考並能給生命帶來升華,至少,它是對生命尊嚴的一種維護。我討厭那種遇到些許壓力就結束生命,這是逃避。更有甚者,以自殺作為要挾手段。這種人了結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帶給他們的痛苦。
挫折和憤怒是一種痛苦。結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給痛苦一個去處,而不是給生命一個歸處。 (《中國青年報》4月11日 馮雪梅)

死於誰手】江西萍鄉的煙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廳大火。四川合川沉船、武漢客機失事、多佛爾偷渡客慘死、江門煙花廠爆炸。
河北霸州派出所長杜書貴當街掏出槍殺人還未終審,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導員劉德周又開槍殺死三人而後逃竄。
9·11事件中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兩幢摩天大樓成為一片廢墟,阿富汗人家的牆壁上布滿了像篩子眼一樣密集的彈洞,還有傑寧難民營散發惡臭的一具具腐屍。

【生命有價】姚麗,建行大慶分行的一名女營業員,面對手持凶器的兩名歹徒,在報警無效的情況下,為避免被搶去更多的款額,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萬多元錢。雖然事後她立即主動補交了這筆錢,單位還是對她實行了「雙開」,開除黨籍和公職,該行說得分明:「姚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應毫不猶豫地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寶貴的生命。」最後,經過仲裁委裁決和法院判決,在輿論壓力下,單位總算開恩為:開除黨籍、記大過、賠償損失。
生命有價,最終自然演變成生命無價而不值分文,在各種各樣美妙的旗幟下,肆意踐踏、凌辱甚至扼殺生命。生命有價,骨子裡反映的是一種漠視乃至無視生命的意識。

【不殘鳥雀】蘇軾年少時,他的母親不讓兒童婢僕捕取鳥雀,因此,鳥也不怕人。幾年間鳥雀築巢在低枝,人可以低頭看到巢中的雛鳥。又有四、五百隻珍異的桐花鳳鳥翔集其間。有人說鳥雀築巢去人太遠,就會招致蛇鼠老鷹的掠殺;人既不殺,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夠取得異類的信任。

【墓誌銘也是文化】沈從文的墓沒有氣派的墓道、遮風檔雨的墓亭,也沒有墳包。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大塊不規則的五彩石頭,矗立在雜草叢生的地上。只見石頭正面是沈從文自己手跡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來米的土坎上,是大畫家黃永玉的題詞:「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人性的光芒】在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一座史前時期的房址內,考古工作者新近發現了聚集著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長者似用雙手護衛著身下的4人;東牆壁下的一對母子,母親倚牆跪坐在地上,右手撐地,左手將一嬰兒摟抱於懷中,臉頰緊貼在嬰兒頭頂上。

【梭倫為何哭泣】一位腐儒看見梭倫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說:「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麼,那麼,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這位聖者回答說:「就是因為不能挽回什麼。」

【琅玡柳】桓溫北征時,經過金城,見到以前自己擔任琅玡太守時所種的柳樹,都已長到十圍粗,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註解生命的文本】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著一個最重大的懸念:死亡。死亡永遠與生命同在,沒有死亡的虛無,就沒有生命的豐盈。死亡使人世間平淡無奇的一切顯得如此珍貴、如此神聖、如此優美。站在死亡的邊緣,我們往往會更加眷戀生命,渴望生活。緊張與焦灼,幸福與憂傷,透徹與痴迷,恍惚與清醒,懷念與遙想,豐富的體驗,奔流的思緒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盤旋,生命中的此時此刻是那麼獨特,那麼無法逃避,那麼驚心動魄!
雨果在遺書中寫到:「上帝、靈魂、責任,這三個概念對於一個人足夠了。我抱著這個信念生活過,我也要抱著這個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義、良心,這就是上帝。」牛頓的遺言非常簡潔,他對自己的最終評價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幾枚貝殼的孩子。愛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辦公室變成人們朝聖的紀念館,「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我的一切都將隨著我一起死去」。但丁的臨終遺言只有一句話:「轉動太陽和地球的是愛」。
生命的魅力在於不斷地超越自我,從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從創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於承受苦難和悲劇,生命便掙脫了自身的局限。

【歌德之死】歌德患有死亡恐怖症,他總是避免談「死」這個詞,他不能看殯葬事宜,如果有靈車從他家門前經過,他就會發怒。然而,他自己倒不怕死。一個春天的傍晚,他與愛克曼同看落日,對朋友說:「人活到75歲有時不免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時心裡倒非常平靜,因為我相信我們的生命是不可毀滅的,會在來世延續下去。生命就像太陽一樣,我們以為看見它消失了,但事實上,它並沒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
在咽氣以前,他叫道:「光明……再多一點光明!」最後,他緊緊抓住兒媳奧蒂莉厄的手不放,呼吸微弱地說:「不,小女人,就讓我再撫摸一會兒你這只溫柔的小手吧!」

【契訶夫最後的話】契訶夫去黑林山的目的本想尋求身體的康復,結果卻找到了死亡。施沃勒大夫讓人把香檳送上樓來,契訶夫接過遞給他的酒杯,轉向他的妻子奧爾加:「我已很久沒有喝香檳了。」他慢慢喝光杯里的酒,然後躺下,平靜地死去。

【盧梭談死】有一次,狄德羅到蒙莫朗西去看望盧梭,後者指著一個池塘說:「這就是我一再想跳進去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方!」
「你為什麼沒有這么做呢?」狄德羅問。
「我把手伸進水裡,但是我感到它太涼了!」他回答說。

【「那邊真美」】1931年8月始,愛迪生生命垂危。臨終前,他曾清醒過一會兒。「那邊真美!」他說。

【金聖嘆的悲傷】金聖嘆童年時在井邊玩耍,隨手將一顆石子扔進了井裡,回到家裡號啕大哭起來,大人問他原因,他說:有顆石子被丟進井裡,想到它再也出不來了,所以痛哭。
他的絕筆詩:「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黃泉無旅館,今夜是宿誰家?」
臨刑前說:「殺頭有如風吹帽。」

【伊壁鳩魯《關於死亡》】你要習慣於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乾的事,因為一切善惡吉凶都在感覺中,而死亡不過是感覺的喪失。因為這個緣故,正確地認識到死亡與我們無干,便使我們對於人生有死這件事愉快起來,這種認識並不是給人生增加上無盡的時間,而是把我們從對於死亡的渴望中解放出來。一個人如果正確地了解到終止生存並沒有什麼可怕,對於他而言,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一切罪惡中最可怕的——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了。

【「我活過來了」】曾撰寫《論特權·第三等級是什麼?》的法國教士、憲法理論家西哀耶斯,被人們問及:1789年大革命時期做了些什麼?
他回答說:「我活過來了。」
活過來,這是從一碗菜湯、半間席棚開始的瑣屑的事情,還有活下去的願望,有時強健有時纖微,然而她一直繼續著。活過來的未必是最優秀的,但他負有活過來的人的責任,上帝只能把此後的使命交給生者。

【紅爐一點雪】有個深蘊禪機的句子,色彩鮮明,充滿美感:
紅爐一點雪。
雪花飄舞。有一片剛好落在火紅的爐子上。
在還沒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們便發現它是「存在」的,雖然一瞬間,它立即融化,歸於空寂無有。
人的生命,不論長短,有像是這片雪花。它自天上灑下來,歷程千萬里,可以稱為「長」;但飄落堆積姿態快速,不可能回頭,也沒時間仔細思考,便已經面臨消失,故亦可以視作「短」。——一兩秒?百數十載?熊熊爐火,不由分說,便吞噬它了。
它存在過,卻來不及留下任何痕跡。
當片片雪花你擠我攘地,爭著投向艷色,也不過是場無謂的追逐。
美,這倒是真的。(《青年文摘》97年4月 李碧華 )

⑵ 求關於生命的價值的高考作文素材

曾讀過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小說叫作《打賭》。是寫—位法律學家與一位企業家在一次沙龍聚會中在談到一個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時爭執起來。企業家認為在監獄里蹲十五年還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學家則認為活著總比死了好,活著就是希望。二人爭執不休,最後打起賭來,賭注是法律學家讓企業家把他關起來,十五年後如果法律學家不違約,企業家的全部財產歸法律學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學家便被企業家關進自己後花園的—間小屋,這間小屋只有一個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學家蹲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過起監獄生活,企業家每天給他提供所要讀的書。時間一天天流逝,法律學家讀完了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神學、文學大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到了。這時的企業家因在生意場中失利,他知道時間一到自己便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於是他決定在到期的頭天夜裡殺死法律學家。銀行家好容易打開那把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的生銹的鐵鎖,發現法律學家正在殘燭前伏案熟睡,銀行家正欲趁機殺死這形同枯槁的法律學家時,卻發現桌上放著一封給他的信。信中說,他感謝企業家,十五年來他讀了許多書,這些知識將是他終身用不盡的財富,他還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決定不再要企業家的財產,他將於明天拂曉前破窗而出,自動毀約。銀行家看完信決定放棄殺死法律學家的念頭。第二天拂曉前法律學家果然毀約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銀行家的財產,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這篇小說似乎包含了許多道理,熱愛生命,活著便是希望,應該是它的主題,世間一切事物中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熱愛生命並不等於貪生怕死,「人生自古誰無死」?記得秋瑾有一首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尊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古今中外一切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價值和運用生命價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重於泰山,然而卻不可以輕如鴻毛。人是不可以輕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馬的一句話,人類的全部幸福就在於希望和等待之中。活著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人類的活著和追求幸福而運作,活著和幸福是人類的主題和目的:如果離開了活著和幸福,人類的—切便將失去意義。

在宇宙空間飛行過的宇航員,到南極去進行過科考的科學家,當他們遠離人類群,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面對廣袤無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間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時候,他們悟透了一切,他們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時覺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貴和偉大的,人類在面對生命的極限時要求生存是多麼地不容易,多麼地艱難。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人們,他們認為人類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相互爭斗都是不應該的。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可貴,然而生命不能作這樣的游戲,因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戰過生命極限的人他們從生與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傑克·倫敦那篇叫作「熱愛生命」的小說:兩個淘金人歷盡苦難和艱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感人故事;使你覺得人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人的生存慾望是多麼強烈,人在死亡的邊沿才會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貴。那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輕生?還有什麼理由要無緣無故的離開這個人世呢?生命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的,這恰好證明著生的可貴。生命是一切上層建築和物質世界的基礎,因為有了人類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這個五彩繽紛,像萬花筒一樣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贊歌

⑶ 關於生命的作文正面題材

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鍾
生命不斷更新,永葆青春,其中沒有一時一刻與別的時刻雷同。 ——題記
生命是美好的,但生生命之花,只是過眼雲煙。人生猶如時鍾,他的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准。時間上的每一剎那都對下一剎那發出了批示和決定。一剎那本身又接受了上一剎那的批示和決定。生命,又何需匆匆的過,只要踏踏實實走好生命的每一步,一切都不再是曇花一現。正如高爾基所說的那樣:「世上沒有比時鍾更加冷漠的東西了;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你盡情地摘取幻夢的時刻,它都是分秒不差地滴答著。」人生亦如時鍾,只有走得准,人生路上才會充滿陽光和鮮花,人生才會完美。
陶淵明有一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古人浩嘆時間流失的惆悵和無奈,依然引起今人的共鳴。像波浪滔滔不息地滾和沙灘,我們的光陰匆匆奔赴著終點。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對時間的價值越來越敏感。確實,任何其它東西都顯得無足輕重;我們因而也就在這一點上變得吝嗇起來。學會把握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懂得享受生活。
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而今天是你惟一擁有的現金。所以應當聰明的把握。既然人生如時鍾,滴滴答答地走過生命的每一個季節;那人生就如燦爛陽光中的金色斑點,一閃即逝。抓住人生中最燦爛的光陰,去做一些讓自己終生受益的事,那麼你就不會在垂暮之年嗟嘆自己的一生竟如此的被打發掉了。
人生如此的短暫,走過春夏秋冬,歷經生命的百花園,感受生命的價值。在人的每一個階段,嘗試著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歲月的流逝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每一步留下的足跡都印證了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經歷,當你再度回首,就會感慨,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並沒有虛度人生。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鍾,全力以赴心中的夢!做時間的主人吧,主宰屬於自己的命運。聰明 的把握人生,莫讓它像時鍾,有時偷懶,跟不上時代的節拍。
生命,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永遠懂得珍惜生命,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鍾,在點滴時間中創造生命的奇跡。生命的歲月里,放飛夢想,載著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⑷ 跟生命時光有關的作文材料

時間一晃而過,一晃就是好幾年了。去匆匆,來匆匆,生命的長河如流水。正如他們所說: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唉!我們曾經打鬧過,戲耍過,想想現在卻已經今非昔比了,該有男朋友的有男朋友了,該有女朋友的有女朋友了,該有家業的有家業了,我卻還是獨立的小船。還在聯系的卻沒有那麼幾個了,沒有聯系的也許就算我們下次再見面時也會顯得很陌生了吧。
常說:生命的歷程就像一把磨刀石一樣。經過了喜,怒,哀,懼等風風雨雨,只有經過了數次的磨練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閃閃發光,讓它變得很耀眼,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先苦後甜吧。
時間和生命常常向對方打招呼。時間總是對生命說:「人這一生也就只有這一次了,不會有第二次了」你如果珍惜了這一天你就會有很多天,雖然歷史的長河沒有你,生命的歷程有著你緊跟不舍的腳步。如果你不珍惜這一天你就將會失去所有,也許這一天的時間象徵著你這一生。
我們總在埋怨時間過得太快或者太慢,其實不是時間過得太快而是我們已經失去這一天了,你不珍惜它所以它當然也要走了。生命要走到盡頭的人常常嘆氣:唉!我們已經失去太多東西了,時間能倒流回來該多好啊。說到底還是埋怨時間不夠長,我們不要再埋怨時間了,因為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時間。要想時間過得慢或者過得快那就好好珍惜它吧,珍惜現在將擁有你想得到的一切。
時光在消散,生命在流逝。時間和生命的結束不過是閉上眼睛一瞬間而已。當你在埋怨生命不光彩的時候時間一過去了一大半了,就好像一個老人在倒一杯茶那麼簡單的事情。現在的青少年(女)總想著我未來會干什麼干什麼的,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現在珍惜了嗎?有的跟我們年齡相仿的人在這個階段他們卻闖出了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我們有過嗎,當然沒有,因為我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整天一無所事。青少年們美少女:我們該醒醒了,讓我們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世界吧。
生命是無價的,時間是自己爭取的。它們都是買不來的,因為它們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讓我們為手上點一盞屬於自己的燈吧。

⑸ 熱愛生命,珍惜時間 的名人事例 作文素材 150-250之間 幫忙 謝謝!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准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准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 迅

我以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得也是「今」。因為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

——李大釗

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是由於人生短促,更由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賓塞

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越倍覺失時的痛苦呀!

——但 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川端康成)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華羅庚)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末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試想,歷史上那些為人類創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得豐富而有意義呢?這里我們還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體會吧。歌德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他的自述是他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情的最好注腳:「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

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掌握了日語、英語、世界語等幾門外語,完成了《海邊診所》的翻譯。一個身體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覺的高位截癱患者,一個殘疾者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出如此奪目的異彩?原因之一不是由於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富貴時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嗎?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麼?眾說紛雲,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時間到底是什麼呢?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怎樣贏得更多的學習時間?
要想得到更多的學習時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一、 早日立下志向:彼埃爾·居里說:"使自己想一個嗡嗡地響著的陀螺一樣急速地旋轉,使外物不能侵入。"對於那些立志獻身四化,攀登科學高峰的學生來講,必然會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而自覺地抓緊時間學習。
二、 善於制定計劃,明確學習任務:要根據學的進度和自己的學習狀況來安排計劃,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每天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三、 用頑強的毅力,排除對學習的干擾:不少學生承認,學習時間抓不緊或者被其他事情侵佔,是由於自己缺乏毅力所造成的。因此,要想獲得更多的學習時間,就要在克服困難,實現志向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毅力。
四、 不斷檢查時間的利用率:每天要想一想:過去的一天在學習上完成了什麼任務?花了多少時間?時間利用率如何?效果怎樣?怎麼改進。不斷調整學習時間,使時間利用率得到提高。
五、 善於利用零碎時間: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一個人如果認識到學習的重要,看到自己水平不高,感到時間的緊迫,就會自覺地去利用零碎時間。零碎時間最好用來學習自己最喜歡的學科,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六、 生活要簡朴,朋友要挑選: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應當在追求吃穿玩樂上浪費寶貴的時間。要與有抱負,有志氣,好學上進的同學多來往。如果交上了不求上進,只講吃喝玩樂的朋友,並仿效起來,那麼,自己的學習時間必然會一天天少起來。

應該珍惜時間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准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准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貓頭鷹的啟示(如何科學地安排好時間)?
一年春天的某個早晨,太陽剛剛升起,喜鵲就來到了貓頭鷹先生的家門口,歡快地叫著"貓頭鷹先生,快起來,借著早晨明媚的陽光,練習我們的捕食本領,不要再睡懶覺了。"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身體一動不動地蜷屈在窩里,懶懶地說了聲:"是誰呀?這么早就上這來瞎叫,我還沒有睡醒呢,啥時練不行,我還得再睡一會。"喜鵲聽了這話只好獨自鍛煉去了。到中午,喜鵲又來了,一看貓頭鷹雖然醒了,但還是在床上躺著,喜鵲剛要說話,貓頭鷹搶著說:"天還長著呢,練什麼呢,趕趟,趁早還是休息的好。"喜鵲說:"已經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該捕食鍛煉了。"可是貓頭鷹還是不動。太陽落山之前,喜鵲飛到貓頭鷹家,看見貓頭鷹剛剛起床洗臉。就對他說:"天要黑了,我要休息了,你怎麼才洗臉啊。"貓頭鷹說:"我就這習慣,晚上餓了我才開始捕食。"喜鵲說:"這么晚了你還能捕到什麼食。"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了,貓頭鷹拍打著翅膀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累得筋疲力盡,什麼食物也沒捕到,肚子餓得咕咕叫,他也哇哇地亂叫,聲音非常難聽。
當然這是個小小的寓言故事,如果貓頭鷹真的夜間去捕食,就要餓得從樹上摔下來了。可是這則寓言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時間。古人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昨天和今天沒什麼大區別,今天和明天也沒有不一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復,但是我們個子長高了,慢慢又變矮了,頭發由黑變白,這時才剛想起,該學的沒有學,該會的沒有會,該做的沒有做,但是過去的時間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從小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否則就難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⑹ 以"生命的春天"為話題的議論文素材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點不起眼;生命是偉大的,就像一顆顆璀璨的夜明珠,是無價之寶。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生命這個美好的東西,它很珍貴,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有些人好好珍惜了生命,讓生命活出了精彩,創出了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而有一些人因為生活的挫折和坎坷,居然就輕易地舍棄了自己寶貴而又年輕的生命,這是多麼的不負責任啊!而時間又是什麼呢?時間像一張弓箭,正所謂拉弓沒有回頭箭,只要你用足勁拉起弓,這只箭就會射出,只須一眨眼的工夫,箭就會在你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去不復返。 作為一名學生,應該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自己的父母和社會,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但是要得到優異的成績就必須珍惜時間,珍惜這分分和秒秒來刻苦學習。此時,我想到美國著名作家富蘭克林曾說過的一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的確,只有珍惜時間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 這兒有個故事,在一個演講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手舉一張鈔票邁著大步走上講台,他對會議室里的人問:「這有20美金,有人要嗎?」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 說完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然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現在誰還要這張鈔票?」他說完後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看了這個故事,我有了很深的感受,無論演說家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人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有因為臟、皺而失去價值,它依舊值20美元。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失敗或挫折擊倒,正如鈔票被揉和碾一樣。但是應該相信,我們的生命和這20美元一樣,永遠不會喪失價值,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當成無價之寶,永遠地愛惜它,無論你是顯貴或是平民。 下面是另一個故事。 你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一棵小草生長嗎?它為著嚮往陽光,為達成它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沉重,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縫隙如何狹小,它總要曲曲折折地、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下長,它的芽往地面挺立,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生命之力,阻止它的石塊被掀翻了。一棵小草的生命力之大如此。 沒有一個人將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力量之大,的確世界無敵。這種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會顯現,上面的石塊毫不足以阻擋它,因為這是不達目的不停止的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力。 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樣,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奮發向上永不低頭,只有這樣的生命才是最精彩、最有意義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要珍惜這大好光陰,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效力。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如果你熱愛生命,就請珍惜時間吧!

⑺ 關於珍惜生命的作文素材

使生命不朽的小法則

雪峰

每天清晨起來,要擰開水龍頭洗臉,發現,水龍頭最初的一股水渾濁,不清亮,天天如此。我明白了,生命確實在於運動。
我住的房子有三個衛生間,一次,其中的一個漏水,故暫時關閉,由於還有兩個可使用,所以沒有急於修理。
為了避免客人使用,愛人不僅把馬桶用蓋蓋上了,還用透明膠帶粘住了,但忽視了馬桶底殘留的水的處理,過了大約十天吧,發現過道內經常飛舞著小小的蚊蠅,我們的房間由花工每日清掃,很難找到一丁點垃圾,一年四季,可以說,很少見到蒼蠅,為何突然出現蚊蠅?我和愛人翻箱倒櫃到處查看,仍不知禍源在哪。
愛人喜歡干凈整潔,不要說出現成群蚊蠅,房間里出現一個蒼蠅,也非要將其拍打成粉碎性骨折或趕出去方可安心。果不其然,我坐在電腦前打字時突然聽到她好象發現了新大陸似地歡快地喊道:「老公!找到了!」
我順音過去一看,愛人早已打開的馬桶內飛舞著上百個小蚊蠅,馬桶底部原來清亮的水已經渾濁不堪。
用水桶提水沖,然後用一種叫 Toilet Active kills Germs 的葯水噴灑洗滌,最後再用清洗劑刷洗,三個多小時後,蚊蠅全體撤退,房間回歸清凈。
以上兩個自然現象的啟示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有出有進,自然太平。
進一步的啟示是:水只有不斷地流動,才能永葆清純;生命只有不斷地運動,才能永葆永恆。
動就是生命。不動,就是死亡。
由於生命由兩部分組成,物質的肉體和精神的靈體,所以生命也同時需要兩種運動。對物質的肉體而言,人必須要經常活動,以保持肌體氣血的暢通,氣血的暢通能有效及時地把營養和氧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使肉體充滿活力。
對精神的靈體而言,這個動就是要不停地思想,不能讓大腦休眠。水只有連接源頭,通向江河海洋,才能永存;生命只有連接過去,展望高層生命空間,才能永恆。
我們經常感嘆某人思想僵化,朽木難雕,其原因是這個人固執己見,將自己的思維局限於某個學說、教義、思想、主義的「一潭死水」中,久而久之,自己已經「腐爛發臭」而不自知,既不接受新的思想(活水),也不願從封閉的「井底」出來,「流向江河海洋」,其結果,不僅使自己原來的清純之氣變質,還會製造出許多的「蚊蠅」來,污染周圍的空氣和環境。
比如,各大宗教,都認定自己所屬的宗教是唯一的正教,其餘的都是邪教,死抱著幾卷經卷不放,還要到處收弟子,宣傳「一潭死水」的「聖潔」性、「永恆」性、「真理」性,其固執偏見,愚昧到極點毫不自覺,能有什麼前途?
比如,一些科學家,認定只有科學的東西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只有科學才能最終拯救人類,只喜歡在單行道上猛跑,完全忽視了反物質世界和負宇宙的存在,一目能瞭然嗎?
比如......

⑻ 求作文素材。。。 以生命為話題的素材

【我為什麼登山】英國一名著名的登山家這樣回答:「因為山在那裡。」對於登山家來說,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把登山運動作為自己的崇高事業,全力以赴。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是永恆的。正是由於人類的探險精神,人類才不斷進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許多人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對後來者,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培育探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積極意義。一個具備探險精神的人,會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尋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南極探險中悲壯的一幕】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南極的征服,當阿蒙森勝利班師後五個星期,斯科特才到達南極。雖然斯科特在向南極的進軍中他已經知道了阿蒙森的勝利,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將成為失敗者而停止前進。在返回時因遇上南極早到的冬季被圍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奧茨凍壞了雙腳,行動艱難,為了不拖累大家,夜裡獨自走出帳篷,消失在暴風雪中。最後僅存的三位探險家體力嚴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在又凍又餓又累中活活死去。臨死前,斯科特還在寫他的探險日記,他們至死都沒有拋棄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標本。茨威格曾贊道:「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荊棘鳥的傳說】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創來換取……
【每條魚都在乎】暴風雨過後,有許多被卷上岸的小魚困在沙灘的淺水窪里,無法回到大海。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將小魚撈起,並使勁扔進大海。路過的人忍不住說:「孩子,這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為什麼還要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在乎!」
【給痛苦一個去處,而不是給生命一個歸處】最近,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自殺已成為15到34歲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朋友說:我存在,並不僅僅意味著我活著,而應擁有生命質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質量,我選擇死,就像安樂死一樣,是一種值得尊重的結束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種選擇死亡的方式是基於嚴肅的思考並能給生命帶來升華,至少,它是對生命尊嚴的一種維護。我討厭那種遇到些許壓力就結束生命,這是逃避。更有甚者,以自殺作為要挾手段。這種人了結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帶給他們的痛苦。挫折和憤怒是一種痛苦。結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給痛苦一個去處,而不是給生命一個歸處。
【死於誰手】江西萍鄉的煙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廳大火。四川合川沉船、武漢客機失事、多佛爾偷渡客慘死、江門煙花廠爆炸。河北霸州派出所長杜書貴當街掏出槍殺人還未終審,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導員劉德周又開槍殺死三人而後逃竄。9•11事件中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兩幢摩天大樓成為一片廢墟,阿富汗人家的牆壁上布滿了像篩子眼一樣密集的彈洞,還有傑寧難民營散發惡臭的一具具腐屍。
【生命有價】姚麗,建行大慶分行的一名女營業員,面對手持凶器的兩名歹徒,在報警無效的情況下,為避免被搶去更多的款額,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萬多元錢。雖然事後她立即主動補交了這筆錢,單位還是對她實行了「雙開」,開除黨籍和公職,該行說得分明:「姚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應毫不猶豫地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寶貴的生命。」最後,經過仲裁委裁決和法院判決,在輿論壓力下,單位總算開恩為:開除黨籍、記大過、賠償損失。生命有價,最終自然演變成生命無價而不值分文,在各種各樣美妙的旗幟下,肆意踐踏、凌辱甚至扼殺生命。生命有價,骨子裡反映的是一種漠視乃至無視生命的意識。
【不殘鳥雀】蘇軾年少時,他的母親不讓兒童婢僕捕取鳥雀,因此,鳥也不怕人。幾年間鳥雀築巢在低枝,人可以低頭看到巢中的雛鳥。又有四、五百隻珍異的桐花鳳鳥翔集其間。有人說鳥雀築巢去人太遠,就會招致蛇鼠老鷹的掠殺;人既不殺,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夠取得異類的信任。
【墓誌銘也是文化】沈從文的墓沒有氣派的墓道、遮風檔雨的墓亭,也沒有墳包。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大塊不規則的五彩石頭,矗立在雜草叢生的地上。只見石頭正面是沈從文自己手跡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來米的土坎上,是大畫家黃永玉的題詞:「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人性的光芒】在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一座史前時期的房址內,考古工作者新近發現了聚集著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長者似用雙手護衛著身下的4人;東牆壁下的一對母子,母親倚牆跪坐在地上,右手撐地,左手將一嬰兒摟抱於懷中,臉頰緊貼在嬰兒頭頂上。
【梭倫為何哭泣】一位腐儒看見梭倫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說:「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麼,那麼,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這位聖者回答說:「就是因為不能挽回什麼。」
【琅玡柳】桓溫北征時,經過金城,見到以前自己擔任琅玡太守時所種的柳樹,都已長到十圍粗,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註解生命的文本】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著一個最重大的懸念:死亡。死亡永遠與生命同在,沒有死亡的虛無,就沒有生命的豐盈。死亡使人世間平淡無奇的一切顯得如此珍貴、如此神聖、如此優美。站在死亡的邊緣,我們往往會更加眷戀生命,渴望生活。緊張與焦灼,幸福與憂傷,透徹與痴迷,恍惚與清醒,懷念與遙想,豐富的體驗,奔流的思緒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盤旋,生命中的此時此刻是那麼獨特,那麼無法逃避,那麼驚心動魄!雨果在遺書中寫到:「上帝、靈魂、責任,這三個概念對於一個人足夠了。我抱著這個信念生活過,我也要抱著這個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義、良心,這就是上帝。」牛頓的遺言非常簡潔,他對自己的最終評價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幾枚貝殼的孩子。愛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辦公室變成人們朝聖的紀念館,「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我的一切都將隨著我一起死去」。但丁的臨終遺言只有一句話:「轉動太陽和地球的是愛」。生命的魅力在於不斷地超越自我,從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從創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於承受苦難和悲劇,生命便掙脫了自身的局限
【歌德之死】歌德患有死亡恐怖症,他總是避免談「死」這個詞,他不能看殯葬事宜,如果有靈車從他家門前經過,他就會發怒。然而,他自己倒不怕死。一個春天的傍晚,他與愛克曼同看落日,對朋友說:「人活到75歲有時不免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時心裡倒非常平靜,因為我相信我們的生命是不可毀滅的,會在來世延續下去。生命就像太陽一樣,我們以為看見它消失了,但事實上,它並沒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在咽氣以前,他叫道:「光明……再多一點光明!」最後,他緊緊抓住兒媳奧蒂莉厄的手不放,呼吸微弱地說:「不,小女人,就讓我再撫摸一會兒你這只溫柔的小手吧!」
【契訶夫最後的話】契訶夫去黑林山的目的本想尋求身體的康復,結果卻找到了死亡。施沃勒大夫讓人把香檳送上樓來,契訶夫接過遞給他的酒杯,轉向他的妻子奧爾加:「我已很久沒有喝香檳了。」他慢慢喝光杯里的酒,然後躺下,平靜地死去
【盧梭談死】有一次,狄德羅到蒙莫朗西去看望盧梭,後者指著一個池塘說:「這就是我一再想跳進去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方!」「你為什麼沒有這么做呢?」狄德羅問「我把手伸進水裡,但是我感到它太涼了!」他回答說
【「那邊真美」】1931年8月始,愛迪生生命垂危。臨終前,他曾清醒過一會兒。「那邊真美!」他說。
【金聖嘆的悲傷】金聖嘆童年時在井邊玩耍,隨手將一顆石子扔進了井裡,回到家裡號啕大哭起來,大人問他原因,他說:有顆石子被丟進井裡,想到它再也出不來了,所以痛哭。他的絕筆詩:「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黃泉無旅館,今夜是宿誰家?」臨刑前說:「殺頭有如風吹帽。」
【伊壁鳩魯《關於死亡》】你要習慣於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乾的事,因為一切善惡吉凶都在感覺中,而死亡不過是感覺的喪失。因為這個緣故,正確地認識到死亡與我們無干,便使我們對於人生有死這件事愉快起來,這種認識並不是給人生增加上無盡的時間,而是把我們從對於死亡的渴望中解放出來。一個人如果正確地了解到終止生存並沒有什麼可怕,對於他而言,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一切罪惡中最可怕的--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了。【「我活過來了」】曾撰寫《論特權•第三等級是什麼?》的法國教士、憲法理論家西哀耶斯,被人們問及:1789年大革命時期做了些什麼?他回答說:「我活過來了。」活過來,這是從一碗菜湯、半間席棚開始的瑣屑的事情,還有活下去的願望,有時強健有時纖微,然而她一直繼續著。活過來的未必是最優秀的,但他負有活過來的人的責任,上帝只能把此後的使命交給生者
【紅爐一點雪】有個深蘊禪機的句子,色彩鮮明,充滿美感:紅爐一點雪。雪花飄舞。有一片剛好落在火紅的爐子上。在還沒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們便發現它是「存在」的,雖然一瞬間,它立即融化,歸於空寂無有。人的生命,不論長短,有像是這片雪花。它自天上灑下來,歷程千萬里,可以稱為「長」;但飄落堆積姿態快速,不可能回頭,也沒時間仔細思考,便已經面臨消失,故亦可以視作「短」。--一兩秒?百數十載?熊熊爐火,不由分說,便吞噬它了。它存在過,卻來不及留下任何痕跡當片片雪花你擠我攘地,爭著投向艷色,也不過是場無謂的追逐。美,這倒是真的。
【等待漂泊】生命為理想而存在生命不與平庸為伍這是怎樣的誘惑!生命是自己手中一支筆理想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歌,在廣瀚的天宇上縱情地書寫縱情地吟唱!悲壯而美麗!這是怎樣的誘惑?
【走向遠方】生命也許就是一些年齡的經歷。年齡的不同使我們有了生命的不同階段,使我們的生命像一棵棵樹木,有了年輪與四季,有了根與果實,有了幸福與痛苦。在每個生命的開端,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機和可能性,而過了成長期以後,生命力就開始衰弱了,隨著年齡的增加,希望與可能性都會越來越小。非洲的大象衰老了,會在象群不遠處找一個地方自動躺下來。一頭大象一天是要食掉好多水草的,躺下來的大象便不再食用周圍的水草。它要把它們留給後代。它已經十分衰老了。衰老得奔跑不動了,蚊蠅在它的眼角處恣意飛舞,它疲憊的眼睛望著歡騰著生命景象的象群,看象群經過它的身邊。年幼的象會用鼻子撫觸它們的老祖父或老祖母的身體,彷彿在向它告別,然後它們從它的身邊走遠了。【生命的美麗】真正美麗的生命執著地追求著真理,它不會趨炎附勢地扭曲自己的形象,塗改自己靈動的線條,更不會讓自己美麗的底色染上塵污。除非用烈火將其燃為灰燼,使之化為塵埃,否則,美麗的生命九像一條清澈的小溪,永遠百折不回樂觀堅強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後一滴。有時,它也許會被冷酷地阻斷;有時,它也許會被無情地擱淺;更甚至,它還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麗燦爛的星海蒼穹,未及靜靜地諦聽一聲那宇宙深處的清純之音,它就以被意想不到的庸俗與險惡一下子毀得千瘡百空,奄奄一息……生命之所以美麗,正在於它有血有肉的過程中,始終高揚著一個美麗的主題;美麗之所以永恆,正在於生命的底蘊中,始終流動著人類最純粹的良知與渴望於是,美麗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麗而永恆。這是一個連上帝也祈求的統一。
【回望生命燦爛依然】一扇完全失去窗框的水泥窗檯上,一盆正在競相綻放的秋海棠,在風里奼紫嫣紅的搖曳。我默默注視著,良久,驟然醒悟,哦,這便是燦爛的生命,或許很快在冬季到來的某個早晨,就凋零了,可曾經生機勃勃在這世界上生存過,這便是生命的美麗。生命是脆弱的,人擁有了生命的同時,也擁有了苦難。於是,便有了嫣然好看的人生。偶爾,彎下腳去,去看那片被蟲啄透的葉子,陽光毛茸茸透過生命的脈絡,清晰的印襯出歲月痕跡,那種感動有著肺腑之痛。這便是生命的美麗。即使是殘缺的人生。
【一生有多長】生命其實是無法預知長度的,因為不可測,誰也說不清究竟是一百年還是幾年幾十年。我們可以設計人生目標,卻不可以設計人生的長度,生命只有寬度,亦即質量值得我們去思量盤算。我們只有在它的寬度里發揮彈性,做有價值的人,生命就提高了倍數。
【擇生與擇死的思考】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當死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時,他選擇生,一種令肉體與精神,令自己與親友都極其痛苦的生--接受宮刑西方人棄生取義的意識與東方有異,他們更重視「生」的權利與個人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則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作是民族大生命的一環。舍小取大,故有欣慰之感。
【人生當做一棵樹】不痛苦就是快樂。這就是安樂死的社會一般意義。然而我想說,不痛苦並不意味著必然快樂。相對於死來說,活著才是快樂,哪怕活著的時候充滿痛苦,人們也願意選擇痛苦地活著而不願選擇快樂地死去。就此我想多說一句:與其說安樂死,不如說安然死。安然是一種面對死亡痛苦的無奈選擇;而安樂則是活著的人們畢生的一種主動追求。因此,我以為,人們在欣賞和肯定安樂死的時候,更應該欣賞和肯定安樂活。因為真正的壞了的前提,首先必須是活著;其次,就是活得要盡可能多一些快樂,而不是像俗話所說的那樣:好死不如歹活著。死,固然應該好死;活,為何就不能好活乃至更好地活著呢?少一些牢騷,少一些氣盛,少一些虛妄的慾望,少一些俗事的干擾,少一些算計的煩惱,少一些無聊的虛榮,把人生就當作一棵樹,有生就有死,有榮就有枯;紮根大地,只索取自己該索取的養料;;寒來暑往,默默接受大自然的安排;清風玉露,於它是痛快的洗禮;予綠蔭於路人,養頤期於天年,如此大樹,如此人生,其不安也樂哉!
【名人的臨終遺言】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被耳聾的痛苦折磨了二十多年,臨終前只留下了這樣一句傷感的遺言:「我將在天堂里聽到一切。」英國詩人濟慈把他最後的思想表達在詩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長滿了野菊花。」英國詩人拜倫已經厭倦了生活,並且因發高燒及長久未進食而消瘦無力,他輕聲說道:「現在我想睡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看到大家都圍繞在他身邊哭泣,便大聲說:「為什麼哭?你們以為我是長生不死的嗎?我原以為死亡要比這難受得多呢!」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死得很安詳面對死神,他說:「我已經准備就緒。」法國著名戲劇家拉伯雷臨死時說:「拉下帷幕吧,喜劇結束了。」《挪威的森林》: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不是生的對立面。死本來就已經包含在「我」這一存在之中。我們無論怎樣力圖忘掉它都歸於徒勞這點便是實證。因為在17歲那年5月一個夜晚俘獲了木月的死,同時也俘獲了我【美麗一次】在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它的獨特並不止於此,在那裡,根系龐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長,而它的根,卻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通常,它要花費5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後,一點一點地及收養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的花。讓人惋嘆的是,這種及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的工夫,它隨母株一起香消玉碎。依米小花的生長和蟬的生命歷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它們知識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它們卻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麗只有一次一次,便足矣!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轟轟列列,一次的無悔人生……一次,僅一次,卻需要長時間堅韌不拔的進取和力盡艱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盡一個人一世的光陰,畢生的精力!人生的路途遠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長,可是,在這段漫漫的求索的艱辛歷程中,我們不一定會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生死之門】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生存著一種小鳥,叫鶯鳥。鶯鳥以一種叫蒺藜的草籽為食,但這種草籽渾身是鋒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層深深的內核包裹著,鶯鳥要啄食到裡面的果肉,可不是一件易事。它必須先把草籽頂在地上,又咬又擰,然後頂住岩石,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殼弄掉,吃到果肉。許多啄不開草籽外殼的鶯鳥被活活地餓死,只有少部分的鶯鳥頑強地生存下來科學家對這種鶯鳥做過研究,只有喙長達到11毫米的鶯鳥,才能啄開草籽的外殼,求得生存;而喙長10。5毫米以下的鶯鳥,因無法啄開草籽而活活地餓死。原來,鶯鳥的生死之門,相隔僅僅是0.5毫米!這使我想起「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句成語,人生的命運和成敗也是由細微差別決定的:一位考生,差0。5分,可能由此而落榜;一位運動員,差0。5秒,可能由此而與冠軍無緣……如果說,鶯鳥的喙長是與生俱來的,但人生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才幹。既然我們知道生死之門有時相隔僅僅0。5毫米,我們何不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使我們的生存之「喙」長一點,再長一點。它改變的,可能就是我們的一生啊!
【死亡暗示】非洲剛果有個黑人青年在朋友家作客,朋友准備了一隻野雞作為早餐。黑人青年的部落嚴禁吃野雞,他就問朋友,早點是不是野雞。朋友答,不是野雞。黑人青年便享受了一頓美味的早餐。數年後,他們二人再次見面。那位朋友問他想不想吃野雞,青年回答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巫師鄭重警告過他絕不可以吃野雞。朋友聽了哈哈大笑,接著告訴他那次早餐吃的正是野雞。誰知青年立即全身發抖,不到24小時便死去關於暗示使人致死的原因,曾有人從生理上加以解釋,認為極度恐懼與極度憤怒引起的生理反應相似,兩者都會使腎上腺素增加,並且減少身體某些部位的血液供應。由於血液供應減少時,紅血球輸送的氧也會相應地減少,毛細血管如果缺氧,血漿就會較容易地滲入血管周圍的組織。倘使恐懼或憤怒狀態延續過久,全身的血液流通量便會減少。這樣會使血壓降低,從而導致一種惡性循環:血壓降低會嚴重影響那些負責維持血流循環的器官的功能,於是血液流通量再減,進一步降低血壓,任其發展下去便可致命

閱讀全文

與時間與生命的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