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中秋節的寫作素材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回的中期,所以被稱為答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有很多詩歌都是寫中秋的,比如:(唐)李朴的《中秋》「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就是其中一首。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因為月亮是圓的,所以把月餅也做成圓的。月餅有很多種味道,有蓮蓉味,有叉燒味,有哈密瓜味等等很多的味道。
2. 求作文素材 關於中秋節的
論月
中秋之夜,我們仰望星空,必然望見一輪明月,再加上輕紗般的浮雲環繞,更顯得神秘、迷離,像一位姿態萬千的少女,使人覺得另有一番情趣。
中秋之月是如此皎潔,如此清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時,在我眼前的明月正恰似一個白玉盤,一點也不比似芽的新月,如瓢的半月遜色,而圓月正如西施的明眸,清澈,明亮,能穿透人心,使人不由自主地忘記繁瑣之事。
我的身子透過窗戶,飄飄悠悠地飛到了月宮,我走在浮雲上,那柔和的月光撫摸著我,我的心被它撫摸地溫暖了,我沉醉了。突然,浮雲中竄出一隻玉兔,那玉兔帶著我來到了嫦娥身邊,我聽著她給我講古老的傳說,人間的美好故事,並告訴我「只要人人充滿愛,地球就不會毀滅。」
中秋之月是最無私的,它給世界帶來了美好,為人類帶來了溫暖,為人類照明,給人類心靈的安慰……但它卻不需要回報。中秋之月是公正的,它不偏不倚,大公無私,它將月光公平地普照大地,絕不多一少一。
從古至今,有許多詩人贊美月亮,贊美它溫柔、恬靜,是美好、思念的象徵。每逢中秋,人們就用月亮來傳遞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它使孤獨的人們受到幫助,它使失敗的人們受到鼓勵,它使無助的人們受到關懷。總之,中秋之月就是一條愛的鏈條。
中秋之月是美好的,是皎潔的,是無私的,是公正的。打開你的心扉吧!暢想明天,暢想未來,暢想屬於你自己的中秋之月吧!
3. 高中語文中秋節專題作文素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4. 慶中秋迎國慶作文素材200字左右
金風送爽,天高雲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祖國五十九歲的生日,能與大家同祝國慶,我感到非常快樂。在這里,我要自豪地對祖國母親說:我愛你,中國!
啊!黃河長江,奔騰萬里,你們哺育了一個多麼輝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華夏文明,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哦,祖國,涓涓流貫的河川是你飄逸的長發,綿亘悠久長的山嶽是你硬朗的脊樑。你有滿山遍野的寶藏,你有秀麗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輝煌的故宮,你有蜿蜓伸展的萬里長城,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你還有很多很多。。。。。。在你遼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
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也曾幾經滄桑、幾經痛苦,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倍受欺凌與污辱。我們忘不了園明園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大地在呻吟,黃河在哭泣,然而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壓垮。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華兒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國的旗幟、戊戌變法的驚雷,義和團戰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槍聲,無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五四運動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似驚雷劃破夜空。從南昌到井岡山、從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了一個燦爛的新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巨人終於又站起來了!
走過56年的風風雨雨,經過54年的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同學們,我們中國已經很強大,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國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對我國的釣魚島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記,1999年我國使館的被炸,同胞的鮮血告訴我們:我們還不夠強大。
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著我們的豪情鬥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的起點,十六大給我們吹響了進軍的新號角,億萬中國人民正向著新的目標奮進。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努力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祖國啊,母親!請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重託,新的《中華交響曲》將在我們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輝煌的樂章!就象李大釗期望的那樣:「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國慶節作文
時值金秋,氣候宜人。正值國慶佳節,我邀上我的好友施展,與我們全家一起去浙江海鹽放飛心情!
平日里看慣了大城市裡水泥森林的高聳林立,古板,呆滯。一味的灰調子顯得有些沉悶。而青山碧水的南北湖和錢江岸邊十里長堤,在我的腦海中日益顯得突出。那別具韻味的鮮活,靈動的質感,讓我心馳心往。上了A4高速公路,心情變得暢快極了。你看:路邊的田間地頭,秋實累累;火紅的楓樹在朝陽的映照下,格外絢麗。天藍得一塵不染,雲也好象變得透明,秋陽的光輝溫柔得真讓人心顫。呼吸著帶有泥土清香的清新空氣,感覺真的不一樣。
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海鹽。放下行李,我們迫不及待地奔向海邊。這是錢塘江的入海口,名揚天下的「地卷銀山萬馬騰」的錢江潮就從這里起源。上次來這里我們曾玩了整整半天,抓了幾大盆的海白蝦、小螃蟹,卻也一個個成了「大花臉」、「泥腿子」,仍是興意未盡!在路上,我對施展說了很多關於抓蝦捕蟹的一些技巧,直聽得他摩拳擦掌……
到了海邊,才發現原來現在正在漲潮,海水淹沒了整個海灘,不能抓蝦捕蟹了,我們不覺有點掃興!海里層層疊疊的浪撲向堤岸,但不見潮來。海水並不是碧藍碧藍的,卻泛著泥沙的黃色。在海堤上站了一會兒,我和施展走進海濱公園。咦,那是什麼東西?怎麼在鵝卵石中跳來跳去的?哦,看清楚了,原來是一隻螞蚱!看著那綠綠的螞蚱,我和施展不免有些手癢了!我問媽媽要了兩個塑料袋,用一個套在手上,而施展則要用他的「空手道」來捉螞蚱!我們先把它趕到草叢中,然後,施展便兩只手一齊撲了上去,沒想到那隻螞蚱一跳,竟飛起來了,把我們嚇一跳。螞蚱飛了一段路,又落在一叢草上。我們輕輕走近那一叢草,仔細看,看見那隻螞蚱落在一個草葉上。我輕輕地用塑料袋套下去,啊,套住了!施展趕緊用手伸進去捉,捉著後放入另一個袋子中。有了經驗的我們,開始滿地的找螞蚱,不一會,由於我們的默契配合,抓住了幾十隻螞蚱。而我和施展也找回了久違了的童心!
第二天,我們驅車去南北湖景區。南北湖山不高,但層巒疊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太像西湖,卻比西湖更幽靜,更有鄉村氣息。你看,湖邊垂柳婀娜多姿,風梳理著她那美麗的長發;山上的松樹清翠欲滴,秋風吹過,松濤陣陣。沿著湖堤,走到棧橋中央時,我抬眼向四外望去:左邊是水,右邊是水,前邊是水,後邊是水,這水碧波盪漾,沒有一點污穢,望採納!
5. 求 關於中秋節作文的素材 謝謝
想想月亮,還有你家有沒有過節沒有回來的人,想想他們。
家人團聚在一起,想想那時候的快樂。
很簡單的,沒有多復雜
6. 求一篇中秋節的作文 要800字的、那位大俠幫我寫寫素材
驀然回望,又逢中秋。片片桂花默默綻放,留一抹芳影香語。台歷上,餘下薄薄的幾頁象徵歲月的紙。此時,那些關於明月、關於相思的詩詞斷句,一行行疊疊,載著紅塵的囈語,也載著夜的靜謐,悄然而至。
夜闌人稀,我欲覓芳徑,踏曲幽,悠閑信步聆聽。聞天籟傾情彈奏《二泉映月》的寂寥悲愴,「一泓悲愁映泉月,神曲繞梁今未絕。」「賞松濤舞動《高山流水》的繾綣纏綿,「山青青,水碧碧,千古知音難尋覓。」…… 旋律悠然明悠然暗,心緒百曲,柔腸九轉,是吟詠的共鳴,是喃喃的附和,隨著案頭淡淡的茶香裊裊,思緒宛如這杯清茶,帶著一絲風毫水箋的清澈。映亮了塵世浮生的秦腔百韻、水袖三千。我在喧囂的紅塵中,撿起紛紛落地的心語花瓣,聽一曲曲歌聲繚繞,願,那些散落在歲月深處的水痕彌散開去,溢滿在彼此的心頭,如花永雋。
長夜當歌,印記澹然,月色下,糾纏凝結出了的影,那記憶中的眉眼依然清朗如昨。只想跨越萬水千重山,在浩淼人海中穿越繁華的喧囂,走過大漠孤煙的荒涼去尋找你。離別的日子,自信是兩汪不起波瀾的湖水,是兩彎不興雲影的孤寂的月亮。南國的秋表面繁花依舊,綠草如故。然,我心底卻是星移斗轉,改月換天,度日如年。日日忙忙碌碌走過輕塵,夜夜寂寂寞寞仰望天宇,明月照無眠,給予安慰的是「千里共嬋娟」,柳影花蔭里是千徊百轉的孤單。我知,今年的中秋,依舊孑然一人。
望天空皎月如練一黛如洗。想起那月中的廣寒仙子,想起那痴痴守望數千年的吳剛。不知痴情的男子何時能感動仙姿玉貌的嫦娥,好蟾宮折桂,終成眷屬歸。轉身靜安一隅,在詩書熏染間,采弦上月華,拔流水芬芳,把絲絲柔情盛開為古老傳說的花朵。
明月清風為伴,踩著古韻悠悠的節拍,一路上筆歌墨舞,已經掛在中天。站在紅塵之外,看千山萬水等若迷塵;看五千年的時光,在發稍上輕輕掠過,琅琅心弦,憑欄的是柔腸千結;也許,船過,水無痕,但是,只要船行過,終有音韻在心中回盪。「飛花已逐東風去,丹桂偏能留晚香。」這句話,彷彿是遠歌拂著細碎的花,自心頭開落,迤儷在心中。難以釋懷的情節,都皆是紅塵中捨不得逃離的牢。沉溺有時,寂寞有時,情感何需破繭,淡淡一笑間
7. 寫一篇中秋節的作文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8. 傳統節日作文素材
[傳統節日作文素材]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傳統節日作文素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而有趣的,人們會舉行馬球比賽、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丫枝為架,再拴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小朋友們所喜愛。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詩詞]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端午節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ku!)像、迎鬼船、躲午、貼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給小孩兒塗雄黃、吃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的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作文素材《傳統節日作文素材》。 [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起於三代夏至節;惡月惡日驅避,吳越民族圖騰祭等等。以上各種說法,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兒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端午節詩詞]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節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習俗]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水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月餅最初是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作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詩詞]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 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傳統節日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9. 關於中秋節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關於中秋節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許多人都在為了忙碌而忙碌,關於中秋節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樂此不疲之際,往往忽略了自己心中的追求。因此,在並非覺得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情之時,何不心止如水,讓光陰停滯?為繁忙的生命留下一點空白,讓真實的心靈在此塗鴉?
秋雨先生曾說過,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裡,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此時此刻,所謂生命的空白,或許就是一種"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雲:聖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時候,生命需要隱匿,心靈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為未來做准備,在蓄勢,蓄水以便開了閘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為生命留一點空白,我安靜地想著。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告別忙碌的生活,淡而處之。生活的滋味,無非在於詩,酒,哲學,愛情,在空白的縫隙中,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生活卻因此憑添了幾分色彩。宛若一隱士,把酒黃昏後,看太陽從東而西,靜觀風起雲涌,詩意地棲居,作文素材《關於中秋節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在我心裡,唯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好比一塊空白的印章,為生命烙下閑適的情操,擁有了閑適,才讓我覺得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於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爾,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裡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於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為生命留下一點空白,為這個驕躁不安的世界留一點空白,哪怕只是一點點,卻能挽救無數溺水的精神失陷者。
平靜的天,平靜的陽光下,我只願悄悄地去向那瓦爾登湖畔,遠遠地隔著梭羅,輕輕吟唱著,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在為自己留下的生命空白里,塗上斑斕的色彩。
〔關於中秋節作文: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10. 幫我找兩篇關於寫國慶節和中秋節的作文素材
一個有國籍的人,對本國的國歌一定不會陌生。在一些特定的場
合,聽到國歌就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力量的涌動,精神的昂發和情感
的傾瀉。
但你會一字不差地唱完國歌嗎?我說,我不會,你也未必就會,
如果不是經歷一次不應有的尷尬,我不會想到關於國歌的話題。
前不久,我為一家遠在澳大利亞的朋友送行。朋友一家三口均系
澳大利亞籍華人,7年前朋友留學澳洲,隨後妻兒舉家同遷墨爾本。朋
友出國之初,他兒子僅僅降生3個月,在不到一歲、還不會說話時就已
隨母親赴國外陪讀。這次朋友帶七歲的兒子第一次回國探親,卻能操
一口流利的漢語,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傳授。朋友說,為了母語不至
於在兒子身上失傳,他們對外說英語,家裡一概說漢語,而他孩子的
中文名字,就叫小華。
小華和我玩了一會兒游戲之後,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我問
唱什麼歌,他不假思索地說:「唱國歌。」
我說:「你們澳大利亞的國歌我不會唱,中國的國歌你又不會唱,
怎麼辦好?」
他閃動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說:「我說的就是唱中國的國歌,國
歌是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我頗感意外和懷疑,一個在還不會說話時就出國在外的孩子,能
唱這支融中華民族之魂、民族之氣、民族之神的大歌?然而,隨著童
聲的響起,我不得不信。「叔叔,我們一起唱。」在小華的邀請下,
我們開始了二人小合唱。我小聲地唱了三句之後,嘴裡竟冒不出原本
十分熟悉的詞兒來,不得不合著節拍轉為哼唱那雄勁、激揚的旋律。
小華不斷地將我的軍:「叔叔,唱詞兒,唱詞兒呀!」他從頭到尾唱
完了國歌,而我在旋律中偶爾摻加兩句還沒忘盡的歌詞,卻也不是錯
了,就是混了。
我羞愧難當。
我驚異小華能把國歌唱得如此熟練而且情緒飽滿。我從朋友口中
得知,在別的孩子學兒歌的時候,小華學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華
人民共和國國歌》。小華在澳洲上幼兒園後,有一次,幼兒園要舉行
歌唱比賽,規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亞兒童歌曲。小華喜歡唱歌,嗓子有
歌唱家的雛形,如唱規定的曲目獲獎希望極大。但小華在父母的支持
下卻一再要求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幼兒園的阿姨既驚訝又惋
惜,說唱中國國歌大家聽不懂,是獲不了獎的。而小華非常堅決:
「不獲獎也要唱!」比賽之前,父母幫他做了認真的排練。比賽那天
父母都去了,不僅僅是去聽兒子唱一首歌,而是去聽兒子在異國他鄉
的舞台上唱祖國的國歌。小華頗「奶油」的稚聲中注入了幾分剛勁,
幾分明快,幾分激昂,把國歌唱得既孩子氣甚濃,又大人味十足。小
華盡管沒有獲獎,但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就連那位說唱中國國歌
聽不懂的阿姨也一邊鼓掌,一邊大聲地說:「中國男孩,OK!」我相
信,這位阿姨雖沒聽懂,卻看懂了,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娃,從血液
到肌骨不都是「中國造」嗎?「中國品牌」的人種,國歌就寫在他的
臉上,刻在他的心裡,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