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的作文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1-03-03 00:56:04

⑴ 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寫一篇作文 500字

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傑倫,於是他把周傑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傑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⑵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謝謝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參考資料: http://www.dfg.cn/gb/cszd/rjgx/11-jsby.htm

⑶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為話題寫作文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⑷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 的作文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只有一隻翅膀的天使,
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裡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⑸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的作文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傑倫,於是他把周傑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傑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⑹ 速求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題的作文

From "霍金問答":
....
反面例子自然不足掛齒,然而,這里專門舉出的霍金問答卻是非常得體的專業回答例子。大家請先力爭忽略裡面的知識性趣味,注意和記牢 Stephen Hawking 是怎樣使用那些標准問答句型(和與之共生的回答語氣)的。你會看到什麼叫做不冒犯和得體(第一個問題是個著名的公眾人物陷阱,一些貌似成功卻隱藏不了教養欠缺的名人,如莎朗-斯通或 里查-基爾是一定會跳進這類低級陷坑的)。順便說,德國和韓國的甚至主流媒體在這方面也差到可以用垃圾坑來形容,尤其是發表涉及到中國的話題。其實,他們的教育欠缺了西方和全世界共守的自尊(self-esteem)的第一金戒和第二金戒(The 1st and 2nd golden rules):

1st rule: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它源自中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One should treat others as one would like others to treat oneself (positive form); One should not treat others in ways that one would not like to be treated (prohibitive form, this is also called the Silver Rule);

2nd rule: 贏的優雅,輸得(有)尊嚴 Win with grace and lose with dignity.(這個規則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化的貴族騎士作為"上帝的戰士"所崇尚的精神,追求精神尊嚴與肉體(體魄/武功/愛情) 優秀的完美統一。在今天的體育賽場有句經典的評論,你可以從中看出騎士精神的哲理: 」當勝利者歡呼享受贏球喜悅時,被他們擊敗的對手還在網前等著握手」)。

學習的尊嚴也是一樣,"victor" 可以是征服高盧全境凱旋而歸的凱撒大帝,也可能只是一個無關輕重賭硬幣正反面的 "winner" ;而有時 "loser" 也可能僅僅是一個普通練習賽的 "failure" ---從理論上說,勝利者都是暫時的,然而不管贏者輸家,尊嚴卻是永遠的。擁有這兩種自尊精神之後,人的舉止和語言自然合乎規范。

理論方面的鋪墊啰唆至此,下面列出霍金問答的內容和翻譯,你會看到什麼叫做 professional,gently and respectfullly.

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題寫一篇作文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另一篇中國的大聖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基督教經典中也主張,「己所欲,施於人。」這實際上都是教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對待別人要像對待自己一樣。自己不喜歡的卻強加於別人,就如官場所說:「對人馬克思主義,對己自由主義。」這對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一般情況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別人也不會喜歡;自己討厭的東西,別人也有可能討厭;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也許接受不了。所以不能把我們自己的喜惡強加於別人,非要他人和我們一樣,可以說是強人所難。
某女買了件時興的上衣,回去之後她在鏡子面前照了半天,發覺自己的膚色不合適這件衣服,於是某女非要把自己買的衣服推銷給朋友。朋友向來和某女的審美觀不太一致,再加上她確實覺得這衣服不符合自己的氣質,於是推辭。某女為了讓朋友要這件衣服,用盡了手段。兩人最後鬧得不歡而散,一對好朋友因一件衣服而各奔東西。
別人罵你,你心中必定不快,所以你就不要隨便罵人;你不願被人欺騙,那你最好不要去欺騙別人;你最討厭別人在背後對你指手畫腳,那你就不要在背後去非議別人、對別人說長道短。這就是「己不欲,不施人」。
人們習慣於從自身的角色出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理解和看待別人,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式思維。人們習慣於把交往中的矛盾歸罪於對方,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自然難以達成相互理解,因為人們習慣於「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富勒說過,「向別人扔污物的人,把自己弄得最臟。」
幾千年來,人類在對待人際關系中始終都遵循這樣一條定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如何對待別人,你種的是善因還是惡因,你強加於人的是自己的喜或惡,最後都會報應在你的身上。
你可以將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別人的頭上,可不久你會發現,你自己也被別人強加了他們的喜好,盡管你覺得這很難受,可你有什麼辦法呢?
狼和狽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經常合夥去干偷吃雞鴨的勾當,所以才有狼狽為奸的故事。一次他們偷了農夫的雞,喜歡喝雞血的狼建議喜歡吃肉的狽也喝喝雞血,狽不樂意,於是狼與狽大吵一架,分道揚長而去。
其實,只要學會「角色互換」,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己所不欲,卻施於人」的問題。
所謂「角色互換」,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把作為主體的自我當作客體的自我來審視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公正地理解別人,也能較客觀地對待自己。
一個人做酒店裡的侍應生,總覺得來吃飯的人對他百般挑剔,真是難伺候;可他作為普通人去飯店裡吃飯,則會以顧客的身份嫌侍應生不夠盡職盡責。這正是只從自己立場上考慮問題的結果。
一個人對待上級的命令,可能會覺得上級不了解情況和不體諒群眾困難,可他對待自己的下屬時卻又往往站在領導的立場看問題,認為下屬應服從自己的意願,這正是因為只站在自己立場上看待問題而產生的態度。
角色互換的作用正是可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
人際交往中的角色互換,可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這樣可以通情達理地諒解對方的行為和態度。有些人常自以為聰明,對他人的某些行為好發議論,「我要是他,絕不會這么干。」說這些話的人,實際上有三種可能:
1.他確實比別人有高明之處,但未必沒有不如別人的地方。
2.他喜歡做「事後諸葛亮」,屬於「馬後炮」,只有當別人的行為取得結果後,他才去做正確的選擇。
3.他並未考慮對方的處境。擱著自己,也許還不如別人。
只有意識到別人的難處,才能很好地理解別人,改善交往效果。
角色互換的第二個方面,就是以對待客體是我的態度來對待他人。當你對別人做出某種行為或表示某種態度時,應當首先考慮到可能給對方心理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如果會給對方造成痛苦,就要考慮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角色互換中可以使你體驗到對方在此情景下的感受,防止出現傷害對方感情的舉動。
與人交往要具有心胸寬廣、忍耐性強的心理品質。有些人氣量狹小、心存報復、或開惡意玩笑捉弄他人,散布謊言中傷他人,其結果是既害他人,也使自己陷入孤立。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應身先士卒、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在日常交往中以禮待人、遵守諾言,若與他人產生矛盾,要首先檢討自己,多為對方著想。對他人要謙遜有禮,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做到「有理也讓人」。這樣你就可以團結更多的人,建立一個良性的人際關系,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

⑻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600字初中水平 禁止復制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傑倫,於是他把周傑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於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後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傑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⑼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700字。中心內容要緊扣美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了一個「樂觀」的阿Q形象,他的「樂觀」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別人身上,欺軟怕硬。我們的現實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這個社會現在需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美德而不是「阿Q精神」。我們要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更加友好,社會才會進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提高個人精神境界的良葯。某省重點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的被患疑似甲流應停課,家長卻以孩子也是被別人傳染為由不願讓孩子停課。多麼不負責任的一句話,自己的孩子患病卻責怪到別人頭上,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停課卻要連累多少學生,中華傳統美德,儒家經典,個人修養,此時此刻都到哪裡去了?倘若這個孩子傳染了更多的人,那麼是不是整個年級都要因此停課呢?這個家長的行為也影射出了我們許多社會問題,我們只為個人利益考慮,忽略了整體,如果每個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不是每個人的精神境界就會因此提高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錦囊妙計。福建南平人鄭民生為了宣洩自己對社會的不滿造成了9名小學生死亡,4人受傷的駭人聽聞的事件。追跟溯源,不也是因為別人把怨恨加在他身上,他又加在別人身上所致的嗎?社會需要和諧,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一份寬容。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社會需要和諧才能進步,國家需要社會和諧才能穩步前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這些的前提和保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有原則的忍讓而不是毫無原則的容忍,懦弱。
有些人欺軟怕硬,我們無需忍讓,應用好言相勸。在我們交際中要學會有原則,在不失去自我的情況下忍讓。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平等,社會才能和諧進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春秋談當代,道理每個人都懂,卻很少有人真的去做。我們要真的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會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才能讓社會和諧進步發展,才能讓每個人都活得快樂!
謹記:三思而後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閱讀全文

與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話題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