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純粹理性批判主要有哪些內容
《純粹理性批判》內容精要:「純粹理性」是指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批判」是指對純粹理性進行考察。康德為該書冠以這一名稱,是為弄清人類認識的來源、范圍及其界限。該書分為篇幅很不相稱的兩部分:「先驗原理論」和「先驗方法論」,其中「先驗原理論」為全書的關鍵和主體,同時也是最難於閱讀的部分。
18世紀的歐洲哲學界,認識論問題占據突出的地位,並形成了以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和以休謨為代表的經驗論兩大認識論派別。康德認為認識論問題如不解決,哲學只能在歧路上徘徊,他首先批判了當時歐洲流行的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唯理論,指出萊布尼茨認為不需要感知經驗,僅憑人類的理性思維便可認識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達到真理,是「獨斷」和荒謬的。康德堅決認為人的心靈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萊布尼茨代表的舊形而上學是虛偽的。康德同意休謨的看法,認為人類的認識開始於經驗。但他也批評了休謨否認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這實際上是否定科學知識。康德意識到了爭論雙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雙方錯誤的同時,也指出雙方的說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確的。康德的觀點是,人類的認識開始於經驗,知識來自於理性。依康德的這一觀點,人類知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後天感知經驗,這些經驗是混亂零散的東西;另一個是人類頭腦中先天固有的帶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認識能力。人類的認識活動就是用先天的認識能力對感官提供的後天經驗進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學知識,因此人們頭腦中任何一個科學知識都是這兩方面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麼,人類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認識能力呢康德指出,人類的理性中存在著「時間」和「空間」兩種「直觀形式」,這兩種形式先於一切經驗,並且是經驗形成的前提條件。康德認為,即使人的感官沒有任何實際對象,「時間」和「空間」也先天地存在於人的意識中,當人們進行認識活動時,我們體驗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連串處於「時間」和「空間」形式中的過程,人們運用「先天的」思維形式對這一過程混亂零散的感覺材料進行整理加工,人們才能獲得感性認識。所以只有從人類的立場,才能談到空間與時間,它們不可能離開人類主體而獨立存在,它們屬於人類的條件,是人類感知的先天方式,並非物質世界的屬性。
康德進一步指出,人們通過「時間」與「空間」形式獲得的感性認識並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認識直觀材料,不能算科學,還必須經過更高一級被稱為「知性」的人類思維活動。而「知性」則是運用范疇、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康德說:「思維無內容是空的,直觀無概念是盲的。」所以必須將兩者聯合起來,才能產生嚴格意義上的知識。他把「知性」自身規定為包括統一性、多數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個概念或范疇,「知性」活動把這12個概念或范疇運用到直觀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這些材料具有必然聯系和因果關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科學知識。與「時間」和「空間」相同的是,「知性」也不從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規律,而是把自己的規律加於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說:「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最後,康德指出,人類通過「知性」獲得的科學知識,僅僅是對「現象界」的認識。而「現象界」中的東西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不能滿足人類的求知慾望。要超出「現象界」的認識,進一步把「知性」的各種知識再加以「綜合」、「統一」,把它們整理成無條件的,絕對完整的知識,這是人最高級的認識活動能力,叫「理性」。康德認為「理性」企圖達到最完整、最高的統一體:靈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這三個統一體稱為「理性的理念」,這些理念都是「現象界」之外的,康德把它們稱為「自在之物。」康德斷言說,「自在之物」是超經驗的,不屬於人的認識范圍,因而不能用「知性的概念」去認識。然而,當「理性」去追求「理念」時,卻又必須運用「概念」、「范疇」去認識他們,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這一矛盾稱為「二律背反」。康德利用形式邏輯的歸謬法來論證「二律背反」,即事先肯定命題的反面,然後論斷它不可能,以此推翻對立的反命題,來證明正命題是正確的,從而證明理性要求超出「現象界」范疇,去達到最完整、無條件的「自在之物」的認識是不可能的。至此,康德完成了他的認識論學說體系,並驕傲地聲稱,他在哲學界中完成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在認識中不是心靈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靈,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無能的,「自在之物」是人的認識根本達不到的,是不可知的。在人的認識所達不到的領域,應當留給宗教信仰。正如康德所說:「我發現必須否定知識,才能給信仰保留地盤。」
『貳』 摘抄朝花夕拾中理性批判的句子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
回憶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專散文屬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
事,讀起來興趣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
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朝花夕拾》一書已成為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其中一本,以及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名著推薦與閱讀的名著,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
『叄』 請從朝花夕拾中 溫馨的回憶 和 理性的批判 兩個角度,各舉出兩個事例加以說明。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較濃的有: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狗·貓·鼠》——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闡述作者仇貓的原因。
《五猖會》————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擊。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
《阿長與<山海經>》——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祝願之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記敘,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寫讓魯迅感激的日本仙台醫專解剖學老師藤野先生(主要)和棄醫從文思想轉變的重要原因。對國人在日本吃喝玩樂不思富強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朝花夕拾》一書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
『肆』 作文「理性的批判」的素材
一項活動,四種行為。我們需要如馬雲般的領跑者,也同樣需
要雖不討好卻也至關重要的批判者。而我更希望,我們人人都能保
持冷靜的頭腦,做一個理性的批判者。
因為質疑批評,是使活動朝著正確方向進行的重要保證。我們
對一項活動的質疑和批評能夠引起引領者和追隨者的關注,從而進
行改進,甚至喚醒麻木的心靈,從而改變錯誤的觀念,找尋新的方
向。尼採在黑暗的中世紀高呼「上帝已死」和「重估一切價值」,
喚醒人們對人天性的渴望,從而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
扭轉世界精神的發展方向。魯迅執筆為劍,直刺國民麻木的心臟。
他用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將熱血灑在中國大地上。雖然因個人力量
有限而無法拯救中國,但他仍激起了無數愛國志士投身革命,改變
中國向殖民地發展的軌跡。時至今日,道德滑坡造成了各種食品安
全事件,而一項由無良商家帶頭的不擇手段追逐利益的活動更是引
爆中國。此時,目光堅定且銳利的江平挺身而出,大聲批判不法商
家,高聲呼籲「法治天下」。從古至今,是這樣的冷靜批判者們一
次又一次地將世界拉回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質疑批評,是使活動的本質更好體現的重要「顯影劑」。無論
是從方舟子的論戰還是從網友對「微信紅包」大討論的事情都可以
體現出正是各種各樣的質疑批評才使得一切活動的主題更加突出,
目的更加明確。同時也使得一些趁機從中獲利的不法之徒原形畢露
。國家決策,需要民眾廣泛參與,提供改善的建議,從而完善智力
支持系統。政府機關發起的活動也有各方各界的人進行監督。質疑
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從質疑聲中找回活動的本質,並確立明
確的目標。
然而,質疑與批評有時過於雜亂,因此反而會引發社會不必要
的驚慌和懷疑。對此,我認為,在提出質疑前一定要先對事件進行
了解,深入分析,最終得到正確的定論,才能做到冷靜的批判。柴
靜主講的《蒼穹之下》和之前的「冰桶挑戰」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社會各方的猜疑和批評,雖然使得事件更像真相邁進了一步
,卻也使得活動偏移了本該有的方向,造成社會的不安。
做個理性的批判者,讓我們的社會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伍』 《朝花夕拾》中包含理性批判的句子有哪些
1、「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出自《狗·貓·鼠》)
表現了作者不喜歡貓的原因。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3、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賞析;這是「我」在失去了心愛隱鼠之後,對被說是吃了隱鼠的貓的仇恨感情的抒發。在某種意義上也表達了作家關懷弱小,嫉惡如仇,反抗壓迫的精神特徵。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陸』 有哪些理性批判的例子
只要最後成功就叫理性,但是又很矛盾。這樣的例子不少,批判鄧小平,在當時是有理性的,但是毛死後就被稱為不理性。
『柒』 簡愛理性批判
《簡愛》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鄉村。簡,一個相貌平平的鄉村女教師,但她卻自尊自強,個性反叛,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她深深地愛上了英俊魁梧,財大氣粗的主顧羅切斯特先生,可是當她知道羅切斯特有一個瘋瘋癲癲的妻子的時候,理性戰勝了情感,毅然離開了他。接著她又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盡管他認為聖約翰是個好人,但他更愛上帝,是上帝的忠實子民。在簡的觀念力,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可鄙的。
高爾基曾說過:「一般來講,文學的任務、藝術的任務究竟是什麼呢?就是把人身上最好的、優美的、誠實的也就是高貴的東西用顏色、字句、聲音、形式表現出來」無疑夏洛蒂勃朗特的這部《簡愛》就是這么一部作品。小說不僅為純潔的愛情唱響了贊歌,而且對階層觀念,平等意識作出了挑戰。同時對宗教也提出了挑戰。
簡區別於其他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獨立,自信,平等。她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出身卑微,然而她覺得人和人在靈魂上是平等的,自由的。因此她可以自信自強的去愛羅切斯特。當簡愛發覺她深深地愛上了主人後,在地位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她卻敢於去愛,因為她堅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個窮教師斗膽愛上一個上流人物,在等級深嚴的社會觀念看來,無異於乞丐萬奢望國王,所以這本身就是向社會及偏見的大膽挑戰。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著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簡愛這樣並不把權貴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盪盪地愛。當羅切斯特為了試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貴族小姐時,她憤怒地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賤,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就如我們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基於此,她表達愛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膩的贊美,溫柔的絮語,更不是祈求,誘惑或勾引,歸根結底,她追求的是兩顆心的平等結合。簡認為兩性之間必須是平等的,女性必須自強自立,不依附於男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不被人輕視。簡和羅切斯特在一般人眼裡,本不是同一階層的人,但是優雅的簡,用她智慧的頭腦征服了財智雙全的羅切斯特。他們的愛情甚至連家裡的傭人都不看好,女傭菲爾菲克斯曾對簡說:「親愛的小姐,我勸你不要冒險」。但簡堅信她是配得上羅切斯特先生的。
而對於聖約翰,他愛的不是簡,而是簡的堅強意志,他認為簡是一個可以跟他一起為上帝服務的人,他的高尚事業需要簡來幫助。簡依然的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盡管表哥是一個好人,一個意志堅強,感情專一的男人。
在打破階級觀念的同時,簡也對宗教作出了挑戰。面對聖約翰對宗教的執著,簡認為,一切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掌握。聖約翰像簡求愛的那晚,神情的對簡說:「來吧,上帝在召喚你,為上帝服務是高尚的,你可以做到的」。簡徘徊了,猶豫了,就在那一刻,她似乎聽到了羅切斯特先生對她的呼喚:「簡,簡,簡」簡突然清醒了過來,明白在內心深處,她依然深愛著羅切斯特。簡愛不相信上帝,不相信宗教。
簡平凡的外表下有著不朽的靈魂,在這個平庸的世界裡顯得彌足珍貴。《簡愛》這部帶有自傳體色彩的小說向人們證實了一個道理:人的價值=尊嚴+愛。簡那個貧苦低微、其貌不揚、性格倔強、感情豐富、獨立自尊、勇敢執著、聰慧過人的女孩,她對自己的命運、價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的認識,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的追求。從簡愛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對於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斷、選擇的堅定理想和執著追求。這是簡愛人格魅力的啟示,也是本文的寫作目的所在。
『捌』 就朝花夕拾理性的批判點評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較濃的有: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狗·貓·鼠》——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闡述作者仇貓的原因。
《五猖會》————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擊。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
《阿長與<山海經>》——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祝願之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記敘,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寫讓魯迅感激的日本仙台醫專解剖學老師藤野先生(主要)和棄醫從文思想轉變的重要原因。對國人在日本吃喝玩樂不思富強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朝花夕拾》一書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又名《舊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或撿起,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