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博弈作文素材

博弈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3-02 22:39:52

⑴ 以博弈為題的作文有哪些素材可用

摘自《博弈聖經》第三版後記
《博弈聖經》 曹• 國正 著 新加坡希望出版社
《博弈聖經》新加坡第三版 後記
博弈文化盛宴
曹•國正
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
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著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文化只有進程,沒有核心,是虛無的精神謊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兩塊。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2里的非絕對對立性。
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17、科學的文明實體。
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質。
一個人懂得了文化進程,就走進了產生智慧、文明、科學的發源地。人類在文化進程中,通過自由的激情,在真理之前不可能達到完整性,因為包含了錯誤行為的那一部分,任何人從未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每一個人都有權讓自己變得愚蠢,有權犯錯,尋找自我,確證自我的存在。人是一個神秘的怪物,每時每刻都在矛盾的對立中期待著什麼,一旦有了機會,便信口開河地胡說,想創造獨有的理論,看似有著健全的理智,其實攙進了主觀無知的鬧劇成分,異想天開,任意發揮,荒謬之極,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理、文化、文明、科學、哲學,只是想證明自己,卻忽略了正在表現的正是一個低級文化的殘缺過程。人們並沒有多少文化,只是簡單地對名詞的吼叫。文化的無知逐漸神話,與聽眾的無知共同走到一起,無知的結合賦予了文化進程的和諧,接受未來與過去共同的命運。在非理性的文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文化因素是復活的文化個性,能對文化人格進行區分。
文化是一個進程,偉大的文化價值在進程的中間。文化不是實現,而是象徵,最終以物理世界的存在達到文明。文明是現實主義。大部分人對文化的中間屬性持懷疑態度,人們在非物質文化中表現出的正常精神或精神疾病都來源於文化虛無主義。雖然文化價值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滅,任何真實存在的文明還都是通過文化來實現,一次次的文化變成現實,都是精神與物理世界的博弈,也是大自然的一次次呼吸,以國正論○2相對性的結構永存並進行傳遞。
人是客觀世界的秩序,看到的都是生物行為表現出的國正○24相對性中極少的那一部分,感覺到的處處都是相互對立的混沌世界,因此人們會感到恐懼。不難想像,就連恐懼也是兩種存在,人們會在恐懼中不滿足現實的表現,沉迷在另一個世界,並默默地醞釀著創造。
人類在文化進程中,像信徒走進教堂,像管理者走進辦公室,像運動員走進賽場,都是進入了一個文化世界,使精神在進程中不朽地演化,一切文化要素在這里給相對性的國正○24大小進行區分,用自己認為寶貴的東西來創造激情,再進行有價值地混合。所有的靈魂都沒有自律的文化價值,人們就是在這個文化的哲學中相互混淆,然後再不同的分裂,不同的對立,所有的人類在文化進程探索中都變成了文化人,在內在的張力中用文化哲學進行著創作。我們把文化中藉助國正論○2的語文學反映,定義為哲學。人們用哲學認識未來。
在文化進程的路上,一個人一生都在尋找精神中的那一半,不如說是尋找精神期盼中的機會,每時每刻都被困擾著,一會兒反復、徘徊,一會兒迷茫、誘惑。我把識別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定義為知識。知識在思想內部接受各種因素的抽象懲罰之後,才會變動一步。每一次變動都是一次博弈(相當於人與賭場的一次博弈),都會得出一個結果。
生物親序○8的本性在徹頭徹尾的矛盾中認識到國正論○2相對性是基本常理,當站在實體背景與人形成對立時,實體一方便以博弈世界固有的法則作為戰略,包括國家戰略、軍事戰略、經濟戰略、企業戰略等。只有首先洞察戰略的定義和戰略里的文化結構,才能真正站在大自然的文明實體一邊,才能精準地掌握戰術者的行為,戰略和戰術的博弈結構影響著人類的文化、文明和科學,對立的文化屬性使人走向單一軌道,實現自我肯定。但在正常的人群當中,絕對有一半或一大半的人屬於精神病患者,聽起來是駭人聽聞,其實這是大自然的博弈實體○9結構。以往的戰略家只知道站在文明實體這一邊會占優,但並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戰略是賭場,戰術是賭客;單位是賭場,員工是賭客;自然是賭場,人類就是賭客。任何利用文明實體威力狂妄地表現出權力、金錢優勢的人,一旦離開文明實體獨立存在成為賭客時,立刻會表現出渺小而不堪一擊。那些不可抗拒的災難也都是人與自然對抗的失利案例。
相對性的國正論○2是連著兩個世界的橋梁,它中間的第三空地象徵著一個可創新的美麗世界,是深刻現實的藝術中心,那裡表現出最深刻的精神現實,就是創造博弈結構的無限可能。一切創新突破都介入了人與世界的相際關系,一切創造都是博弈的結果。人與自然、人與背景、人與社會相當於人與賭場的二特性實體結構。不要幻想將已發生過的事件進行回放,特別是公安、偵查、偵探,一直想把不可逆的事件變成可逆,將歷史過程再次重現。目前,人們只是在文化進程中用簡單的推理來尋找證據,或在從文明再返回到文化進程中的簡單邏輯里反反復復,並沒有準確給偵察定義。
博弈的結果證明:事件可逆、讓事實重現都是違反了大自然的法則,應該從戰略和戰術的橫向對局的第三空地里產生博弈的混合、排序、定性,才可能有所發現。人們利用戰略中的六種命題,解釋戰術中的六種形式,追問是與不是,給戰術者的創造行為定性,讓文化進程形成一個閉環,從而讓戰術者優先找到那唯一證據。如果優先確定罪犯是戰略特性還是戰術特性,就可以確定罪犯的層次,也可以搏獵○23出領袖和士兵的文化等級。公安偵查、檢察偵查在偵查一個罪犯時,就像一個賭客,先定性生物特性行為找到輸的原因,再確定輸的事實。
戰略的定義範式是檢驗國家戰略、軍事戰略、經濟戰略、企業戰略的模塊,這是領導人博弈對抗戰勝對手的六法則,可以檢驗出戰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檢驗戰略家的能力,罪犯創造的罪惡只包含在戰術中。戰略的特徵是發現智謀的綱領,戰術的特徵是創造實在的行為。
人是自然界的個別現象,不是宇宙的高級現象。人是微觀世界的中心,貧民無知的追星現象都圍繞著他瘋狂地旋轉,這股旋轉的動力,從人們的本性深處騰起,像火山岩漿似的,從文化進程的空淵中噴出。人類的身上隱藏著世界生活之謎,生物行為的問題是精神問題,從文化運動中對好與壞,經過自我的內在分配並自豪的定型之後展現出來,才能得到解釋。最具欺騙性的游戲並不是娛樂場,股票的上市是將一些破銅爛鐵、有形的、無形的、虛無的,虛擬一個資本的框架,並得到政府和國家貨幣組織的批准,形成一個博弈戰略的大股市潘多拉。一旦上市開盒,一個賣家,無數的買家,形成博弈對局,生物特性的蟻團行為一旦轉移並開始了相互博幣○41運動,就不容易停息。其實,幾個幸運的股東早已變現逃之夭夭。人的行為結構里沒有理性,世界就是用國正○24相對性這種博弈的形式運動。國正論○2的非絕對對立性沒有理性,是一種觀念,就像承認股市是賭場,但卻在經濟學里被合法、被默認,托馬斯•謝林也是這個觀點。道德與博弈的共存一元論是經濟學里的默認定律○89。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理性是說教,道德是展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徑,都是為了絕對的自信進行國正論○2的大小之爭。道德與自信沒有法紀,是第三空地里游盪的個人意志,那裡的靈魂正將演變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創生。其實人類的文化進程無窮無盡,無終無果。
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88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愛是精神文化過程,真、善、美表現出的高尚感,在癮魂○88的作用下,它會俘獲,也會出現極小極大地自由跟隨,暫時的信任就變成了全部意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人們提倡的浪漫與自由,是動物的本能特性。一個人和多少異性對局,就有多少個行為印象,男女之間對這種印象行動稱為感情。感情是依賴,是癮魂○88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感情是精神疫情,發作時使人瘋癲成為怪物,這種怪物行為的畸變反而成了鮮活浪漫的感情作品,不然會導致淫亂、婚變、家庭悲劇、自殺、情殺、道德和法制壓力。愛的文化進程就是博弈,它的結果是情,愛與情是一個象物又象魂的物勢影像○48,我定義為愛情。所以,誰也說不清人的一生在尋找什麼,最終好像在尋找一種廢物。
人們急於尋找愛的真理,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真理不計後果,只表現出暫時的意義。一個個局部真理屬性的連續性,構成了真理的永恆特徵。它不容忍假設,更不允許與謊言並存,因為真理的下一站就是物理世界的證據,那是文明的所在地。
文化的魅力來自智慧的偏見和野蠻,偶然性個案才能進入神秘的創新,當然也會引起爭議,我們知道完整和分裂都是世界的面貌。文化的成型到鮮艷、炫耀、敏銳、透徹,才能表現出智慧的辯證和深邃。智慧就是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
大自然用時間創造了文化的次序,人類根據大自然雙重性和第三空地的優雅產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這里引入戰略和戰術不同時空特性,戰略和戰術的對局或許可以給偵察定義。這里也是戰略和戰術的博弈,戰術者(賭客)只懂得文化性質,戰略家(賭場)還懂得文明實體。文化是一個進程,一個按時間可分的精神演變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這是文化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這是文明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科學,這是科學進程。
文化誕生於謊言,文化又是虛無主義,只有文化才有萬能的理性產生當代文明。文化來源於各種各樣組織教育機構,來源於不同的格式和理解萬事萬物非絕對對立的意識態度,用哲學分化的傾向,用崇拜信奉的自由,帶有部分痴化的偏見並給以肯定。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區分出是與不是才能在文化進程中完成探索、發現、發明。理性是真理的靈魂,真理是文明的胚胎,文明是科學的豐碑。文明的創新一定要戰勝他人,保持和自然宇宙的一切和諧才能走向科學,科學用它的永恆、普適、唯一的三大不變屬性,作為檢驗萬事萬物的准則,度量人的非物質文化行為博弈價值,也度量著有形的物理世界。

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博弈聖經》《博弈聖經》新加坡希望出版社出版
世界著名圖書館、著名大學收藏、海外中文圖書

⑵ 800—1500字作文《博弈》

人生就是一場棋,局裡局外,黑白相間,有人看透全局,步步
為營;而又有人窘迫交加,走投無路。舉棋,落定,一場華麗的賽
局便在這星星點點,簡簡疏疏中拉開帷幕。
棋逢絕境智者勝。內突外圍,合兵夾擊,以掎角之勢包攬全局
,這就是智者;沉穩自信,運籌帷幄,不言棄不落淚,看淡輸贏的
智者。
成為智者,你需有一顆沉穩平靜的心。諸葛亮也是沉穩自信,
端坐西城高樓,手撫三尺瑤琴,不費一兵一卒,擊退司馬懿的豹虎
之師,投以敵手一個淡定從容的笑。危境中的安之若素,冗雜瑣事
中的不厭其煩,足以顯示智者厚積薄發的風度。面對少好凌氣的柳
開,張景唯袖中藏一軸,金榜題名。面對俄國力士的鐵拳,霍元甲
冷靜從容,紋絲不移。智者沉穩如冰壺清水。
智者懂得放長線,釣大魚,深謀遠慮,決勝千里之外,一舉一
動凌駕著駘盪的東風。

⑶ 以博弈或變通為話題的作文

這里有有一篇變通的文
學會變通

――讀《從哪一頭吃香焦》有感

; 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想問題,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或許問題很快就會迎刃而解,能想到另一種或幾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是我從文中所悟出的人生道理。

; 人的一生能一帆風順地過日子嗎?不能,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困難像是在成功道路上的一個個障礙物,所以我們得動腦筋想辦法解決這些障礙物才能長驅直入,走向成功。這正如問中所說的「香蕉是可以從兩頭吃的!」這句話說得多好啊!僅僅這一句,卻包含了種種真理。從中說明了辦法不是只有一種而已,而是有成千上萬種,只是你有沒有動腦筋想辦法呢?所以,你應該、必須學會變通,學會選擇一種好的辦法,而不是呆板,只會一種方法,想讀「死書」一樣。你做事事倍功半,否則你將事半功倍,所以要學會舉一反三。

; 記得那一次,媽媽讓我燒水沖茶給爸爸和幾位叔叔。媽媽告訴我燒水15分鍾,再加上其它程序一共20分鍾。我以為很簡單,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開始燒水,等水熱後,我便馬上洗茶杯,放上適量茶葉,然後沖茶,一共花了25分鍾。媽媽說我做事過於死板,腦子不靈活。我頓時納悶了,又冷靜下來想想,猛地拍一下後腦勺,對了,我缺少的是不懂得變通!其實在燒水的15分鍾時,我可以洗茶杯,拿茶葉,准備一切,這樣就能省下10分鍾,不是嗎?

; 在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絕對不能每一樣東西,每一件事像按部就班式一樣,不
是一定要照著步驟去做,得懂得靈活變通。你先嘗試換個新角度,從另一方面去看,用另一種心態去想,看看這種方法好還是那種方法快。方法多得不計其數,你選擇如何?只需要你能夠客觀、全面、認真地對待問題,樹立一個正確的心態,才能將困難徹徹底底地消滅。正所謂「事在人為」,我們能夠學會變通,才能更好地將事情、困難真正解決。因為變通,靈活能使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上帶來種種方便,能讓我們做得更好,效率更高。

; 讓我們一起學會變通,懂得變通!

比美的仙女
有兩位仙女,一名幸運仙,一名不幸仙,同住在一座森林中。她們都認為自己是這座森林裡最美麗的,彼此爭吵不休,於是同去請狐狸評判。
狐狸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對她們說:「請你們先走幾步看看,然後我才能下斷語。」
她們依言各走了幾步。
狐狸對幸運仙說:「當你走進來時,真是可愛!」他又對不幸仙說:「你的可愛乃在你走出去時。」兩個仙女沉默了一會兒後,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點頭而去。
點評。。 高明的狐狸並沒有順著仙女的思路去回答美或不美,輕輕的「走幾步」化解了不可調節的矛盾。聰明與否往往取決於能否換個角度思考,獨辟蹊徑。

太大的葫蘆
主題:反向思維,突圍,變廢為寶
莊子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種葫蘆,一下子結了一個大葫蘆。葫蘆一般是用來盛酒水等液體的,由於這只葫蘆太大,如裝滿水肯定會炸裂,倘若鋸開用它的一半當瓢舀水用又沒有那麼大的缸。於是莊子說話了,你們只知道把水裝在裡面,而不知把水裝在外面,把它放在河中當船用不是很好嗎?
點評一:這就是睿智過人的倒轉思維。 諸葛亮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孔明在西城中,准備啟程。等他安排停當,司馬懿引大軍15萬蜂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到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竟皆藏匿,諸軍各收城鋪。打開城門,每一門用上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披鶴髦,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馬司懿來到城下,見到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馬懿嚇壞了,立即叫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退兵?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諸葛亮說:司馬懿料吾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去,必為之所擒。
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博弈矩陣來表示這個博弈:
這個博弈中,「進攻」是司馬懿的「占優策略」。該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即:(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守城」);(司馬懿「進攻」,諸葛亮「棄城」)。然而,司馬懿不知道自己和對方在不同行動策略下的支付,而諸葛亮知道。他們對博弈結構的知識是不對稱的:諸葛亮擁有比司馬懿較多的知識。當然這種知識的不對稱完全是諸葛亮「製造出來的」。
司馬懿是如何推理的呢?司馬懿的推理是「歸納的」。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一生都是謹慎的,既然諸葛亮一生沒有冒險,此次也肯定不會冒險,諸葛亮有埋伏。司馬懿在「攻城」和「撤退」之間作出「撤退」的選擇。
在這里,司馬懿歸納作出了一個錯誤的策略選擇。盡管如此,我們不能說司馬懿是不理性的。司馬懿作出錯誤的策略選取,是由於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在孔明-司馬懿的博弈中,孔明做出的空城假象,目的就是讓司馬懿感到「攻城」有較大的失敗的可能。如果我們用概率論的術語來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馬懿對進攻失敗的主觀概率。此時,在司馬懿看來,「攻城」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而「撤退」的期望效用大於「攻城」的期望效用。即:司馬懿認為,「攻城」的期望效用低於「撤退」的效用。諸葛亮惟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讓司馬懿退兵。
我知道是囚徒困境
就是AB兩個囚徒 被抓住後 關在兩個不同囚室
如果兩個都不招供 則每人只判三年 如果都招供 則每人判五年
如果一個招供 另一個不招供 則招供的判一年 不招供的判十年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個人都不招供 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
對A來說如果B不招供 則他招供好一些 如果B招供 他也是招供好一些
則招供是他的占優策略 他會選擇招供
同樣分析B 也 會選擇招供
最終結果是兩人都招工 並為達到兩人都不招供的最優選擇
這就是囚徒困境
一般經濟學書上都會講
囚徒末路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里最經典的例子之一。它的模型是這樣的:
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在這個例子里,博弈的參加者就是兩個嫌疑犯A和B,他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數就是他們的支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結果。A和B均坦白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8年而抵賴卻要判十年;假定A選擇抵賴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賴確要被判刑1年。即是說,不管A坦白或抵賴,B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是坦白還是抵賴,A的最佳選擇也是坦白。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這個組合中,A和B都不能通過單方面的改變行動增加自己的收益,於是誰也沒有動力游離這個組合,因此這個組合是納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選擇抵賴,各判刑1年,顯然比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當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訂立一個"攻守同盟",但是這可能不會有用,因為它不構成納什均衡,沒有人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協定。

海盜分金
經濟學上有個「海盜分金」模型,是說5個海盜搶得100枚金幣,他們按抽簽的順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號提出分配方案,然後5人表決,超過半數同意方案才被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
假定「每人海盜都是絕頂聰明且很理智」,那麼「第一個海盜提出怎樣的分配方案才能夠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推理過程是這樣的:
從後向前推,如果1至3號強盜都餵了鯊魚,只剩4號和5號的話,5號一定投反對票讓4號喂鯊魚,以獨吞全部金幣。所以,4號惟有支持3號才能保命。
3號知道這一點,就會提出「100,0,0」的分配方案,對4號、5號一毛不拔而將全部金幣歸為已有,因為他知道4號一無所獲但還是會投贊成票,再加上自己一票,他的方案即可通過。
不過,2號推知3號的方案,就會提出「98,0,1,1」的方案,即放棄3號,而給予4號和5號各一枚金幣。由於該方案對於4號和5號來說比在3號分配時更為有利,他們將支持他而不希望他出局而由3號來分配。這樣,2號將拿走98枚金幣。
同樣,2號的方案也會被1號所洞悉,1號並將提出(97,0,1,2,0)或(97,0,1,0,2)的方案,即放棄2號,而給3號一枚金幣,同時給4號(或5號)2枚金幣。由於1號的這一方案對於3號和4號(或5號)來說,相比2號分配時更優,他們將投1號的贊成票,再加上1號自己的票,1號的方案可獲通過,97枚金幣可輕松落入囊中。這無疑是1號能夠獲取最大收益的方案了!答案是:1號強盜分給3號1枚金幣,分給4號或5號強盜2枚,自己獨得97枚。分配方案可寫成(97,0,1,2,0)或(97,0,1,0,2)。
「海盜分金」其實是一個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模型,體現了博弈的思想。在「海盜分金」模型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企業中的一把手,在搞內部人控制時,經常是拋開二號人物,而與會計和出納們打得火熱,就是因為公司里的小人物好收買。
1號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收益最大。這不正是全球化過程中先進國家的先發優勢嗎?而5號,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而只能分得一小杯羹。
不過,模型任意改變一個假設條件,最終結果都不一樣。而現實世界遠比模型復雜。
首先,現實中肯定不會是人人都「絕對理性」。回到「海盜分金」的模型中,只要3號、4號或5號中有一個人偏離了絕對聰明的假設,海盜1號無論怎麼分都可能會被扔到海里去了。所以,1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他的海盜兄弟們的聰明和理性究竟靠得住靠不住,否則先分者倒霉。
如果某人偏好看同夥被扔進海里喂鯊魚。果真如此,1號自以為得意的方案豈不成了自掘墳墓!
再就是俗話所說的「人心隔肚皮」。由於信息不對稱,謊言和虛假承諾就大有用武之地,而陰謀也會像雜草般瘋長,並借機獲益。如果2號對3、4、5號大放煙幕彈,宣稱對於1號所提出任何分配方案,他一定會再多加上一個金幣給他們。這樣,結果又當如何?
通常,現實中人人都有自認的公平標准,因而時常會嘟嚷:「誰動了我的乳酪?」可以料想,一旦1號所提方案和其所想的不符,就會有人大鬧……當大家都鬧起來的時候,1號能拿著97枚金幣毫發無損、鎮定自若地走出去嗎?最大的可能就是,海盜們會要求修改規則,然後重新分配。想一想二戰前的希特勒德國吧!
而假如由一次博弈變成重復博弈呢?比如,大家講清楚下次再得100枚金幣時,先由2號海盜來分……然後是3號……這頗有點像美國總統選舉,輪流主政。說白了,其實是民主形式下的分贓制。
最可怕的是其他四人形成一個反1號的大聯盟並制定出新規則:四人平分金幣,將1號扔進大海……這就是阿Q式的革命理想:高舉平均主義的旗幟,將富人扔進死亡深淵……
制度規范行為,理性戰勝愚昧!
如果假設變為,是10人分100枚金幣,投票50%或以上才能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50%是問題的關鍵,海盜可以投自己的票。因此如果剩下兩個人,無論什麼方案都會被通過,即100,0。
往上推一步,3個人時,倒數第三個人知道如果出現兩個人的情況,因此它會團結第一個人,給他一個金幣
「往前推一步。現在加一個更兇猛的海盜P3。P1知道———P3知道他知道———如果P3的方案被否決了,游戲就會只由P1和P2來繼續,而P1就一枚金幣也得不到。所以P3知道,只要給P1一枚金幣,P1就會同意他的方案(當然,如果不給P1一枚金幣,P1反正什麼也得不到,寧可投票讓P3去喂魚)。所以P3的最佳策略是:P1得1枚,P2什麼也得不到,P3得99枚。
P4的情況差不多。他只要得兩票就可以了,給P2一枚金幣就可以讓他投票贊同這個方案,因為在接下來P3的方案中P2什麼也得不到。P5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只不過他要說服他的兩個同伴,於是他給每一個在P4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1和P3一枚金幣,自己留下98枚。
依此類推,最終P10的最佳方案是:他自己得96枚,給每一個在P9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2、P4、P6和P8一枚金幣。
結果,「海盜分金」最後的結果是P1、P2、P3、P4、P5、P6、P7、P8、P9、P10各可以獲得0、1、0、1、0、1、0、1、0、96枚金幣。
在「海盜分金」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
真地是難以置信。P10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獲得了最大收益。而P1,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但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結果連一小杯羹都無法分到,卻只能夠保住性命而已。

博弈論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博弈文化盛宴》
以此博弈哲學語言也可體現出以下四種博弈分類: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應屬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包括擴展性博弈和重復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則是以貝葉斯均衡等理論完成對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為核心概念的信號博弈。

變通
詞 目 窮則思變
發 音 qióng zé sī biàn
釋 義 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出 處 《周易·系辭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示例:凡人之情,~。 ★唐·陸贄《論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狀》
遇到問題了就要試圖改變,改變了問題就可以解決,解決了就可以長久的保持下去。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來自《易》。認為世間的萬物的變化都符合這么一個規律,不管我們從歷史角度還是我們身邊息息相關的一些事情來看也不能脫離這么一個規律。從中國的三大盛世來看這其中過程都逃不開以上9個字,都沒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在外匯市場中也是這樣,筆者去年在眾邦視點中的《道氏理論結合趨勢的操作方法》文章也略有描述。我們現在看看歐元這幾年的走勢也是十分符合這么一個規律的。
「順勢操作」是被認為金融投資中高手能掌握的絕世武功,也是道氏理論的精髓所在,在技術分析中有很多的工具用來識別趨勢的反轉、確認趨勢的。這個趨勢有遵循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行情上漲到一定空間會隨著其中的多頭力量的釋放、獲利頭寸的平倉,力量逐漸,減小到一定的度之後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這個過程就是「窮則變」。趨勢轉變開始到結束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道氏理論中認為會保持1-3年的時間),在趨勢剛剛轉變的時候很多人還在懷念過去,為什麼會這種情況,因為長期的趨勢使的人們的思想中產生了慣性思維,總不太相信趨勢反轉的事實,隨著一些重要的趨勢線被打破,行情真正得到了完全的確認時才開始慢慢接受事實,這一些階段就是「變則通」。「通則久」就好比是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大家都很嚮往,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介入金融領域投資甚至阿公、阿婆都會參與並且和專業人士共同推波助瀾、共同的賺錢和分享趨勢的美麗,俗稱「傻子都能賺錢的階段」。這些階段使得人們的思想麻痹喪失憂患意識或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更有甚者認為世界將是他的了,簡直是痴人說夢、一派胡言。同時這個階段也為「窮則變」埋下了「禍根」。
改革開放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而且提出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我說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為什麼要改革,為什麼改革是必由之路,為什麼是當代中國命運的抉擇,如果不改革開放,不可能發展中國,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不可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應當深刻的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創新思想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⑷ 以「博弈」或「變通」為話題寫作文,用什麼素材好

諸葛亮誤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孔明在西城中,准備啟程。等他安排停當,司馬懿引大軍15萬蜂擁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到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殺來。孔明傳令眾將,旌旗竟皆藏匿,諸軍各收城鋪。打開城門,每一門用上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而孔明披鶴髦,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馬司懿來到城下,見到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馬懿嚇壞了,立即叫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急速退去。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退兵?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孔明見魏軍退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諸葛亮說:司馬懿料吾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去,必為之所擒。
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博弈矩陣來表示這個博弈:
這個博弈中,「進攻」是司馬懿的「占優策略」。該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即:(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守城」);(司馬懿「進攻」,諸葛亮「棄城」)。然而,司馬懿不知道自己和對方在不同行動策略下的支付,而諸葛亮知道。他們對博弈結構的知識是不對稱的:諸葛亮擁有比司馬懿較多的知識。當然這種知識的不對稱完全是諸葛亮「製造出來的」。
司馬懿是如何推理的呢?司馬懿的推理是「歸納的」。司馬懿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一生都是謹慎的,既然諸葛亮一生沒有冒險,此次也肯定不會冒險,諸葛亮有埋伏。司馬懿在「攻城」和「撤退」之間作出「撤退」的選擇。
在這里,司馬懿歸納作出了一個錯誤的策略選擇。盡管如此,我們不能說司馬懿是不理性的。司馬懿作出錯誤的策略選取,是由於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在孔明-司馬懿的博弈中,孔明做出的空城假象,目的就是讓司馬懿感到「攻城」有較大的失敗的可能。如果我們用概率論的術語來說,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馬懿對進攻失敗的主觀概率。此時,在司馬懿看來,「攻城」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而「撤退」的期望效用大於「攻城」的期望效用。即:司馬懿認為,「攻城」的期望效用低於「撤退」的效用。諸葛亮惟有通過這個辦法,才能讓司馬懿退兵。
我知道是囚徒困境
就是AB兩個囚徒 被抓住後 關在兩個不同囚室
如果兩個都不招供 則每人只判三年 如果都招供 則每人判五年
如果一個招供 另一個不招供 則招供的判一年 不招供的判十年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個人都不招供 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
對A來說如果B不招供 則他招供好一些 如果B招供 他也是招供好一些
則招供是他的占優策略 他會選擇招供
同樣分析B 也 會選擇招供
最終結果是兩人都招工 並為達到兩人都不招供的最優選擇
這就是囚徒困境
一般經濟學書上都會講
囚徒末路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里最經典的例子之一。它的模型是這樣的:
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在這個例子里,博弈的參加者就是兩個嫌疑犯A和B,他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數就是他們的支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結果。A和B均坦白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8年而抵賴卻要判十年;假定A選擇抵賴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賴確要被判刑1年。即是說,不管A坦白或抵賴,B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是坦白還是抵賴,A的最佳選擇也是坦白。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這個組合中,A和B都不能通過單方面的改變行動增加自己的收益,於是誰也沒有動力游離這個組合,因此這個組合是納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選擇抵賴,各判刑1年,顯然比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當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訂立一個"攻守同盟",但是這可能不會有用,因為它不構成納什均衡,沒有人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協定。

海盜分金
經濟學上有個「海盜分金」模型,是說5個海盜搶得100枚金幣,他們按抽簽的順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號提出分配方案,然後5人表決,超過半數同意方案才被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
假定「每人海盜都是絕頂聰明且很理智」,那麼「第一個海盜提出怎樣的分配方案才能夠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推理過程是這樣的:
從後向前推,如果1至3號強盜都餵了鯊魚,只剩4號和5號的話,5號一定投反對票讓4號喂鯊魚,以獨吞全部金幣。所以,4號惟有支持3號才能保命。
3號知道這一點,就會提出「100,0,0」的分配方案,對4號、5號一毛不拔而將全部金幣歸為已有,因為他知道4號一無所獲但還是會投贊成票,再加上自己一票,他的方案即可通過。
不過,2號推知3號的方案,就會提出「98,0,1,1」的方案,即放棄3號,而給予4號和5號各一枚金幣。由於該方案對於4號和5號來說比在3號分配時更為有利,他們將支持他而不希望他出局而由3號來分配。這樣,2號將拿走98枚金幣。
同樣,2號的方案也會被1號所洞悉,1號並將提出(97,0,1,2,0)或(97,0,1,0,2)的方案,即放棄2號,而給3號一枚金幣,同時給4號(或5號)2枚金幣。由於1號的這一方案對於3號和4號(或5號)來說,相比2號分配時更優,他們將投1號的贊成票,再加上1號自己的票,1號的方案可獲通過,97枚金幣可輕松落入囊中。這無疑是1號能夠獲取最大收益的方案了!答案是:1號強盜分給3號1枚金幣,分給4號或5號強盜2枚,自己獨得97枚。分配方案可寫成(97,0,1,2,0)或(97,0,1,0,2)。
「海盜分金」其實是一個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模型,體現了博弈的思想。在「海盜分金」模型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企業中的一把手,在搞內部人控制時,經常是拋開二號人物,而與會計和出納們打得火熱,就是因為公司里的小人物好收買。
1號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收益最大。這不正是全球化過程中先進國家的先發優勢嗎?而5號,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而只能分得一小杯羹。
不過,模型任意改變一個假設條件,最終結果都不一樣。而現實世界遠比模型復雜。
首先,現實中肯定不會是人人都「絕對理性」。回到「海盜分金」的模型中,只要3號、4號或5號中有一個人偏離了絕對聰明的假設,海盜1號無論怎麼分都可能會被扔到海里去了。所以,1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他的海盜兄弟們的聰明和理性究竟靠得住靠不住,否則先分者倒霉。
如果某人偏好看同夥被扔進海里喂鯊魚。果真如此,1號自以為得意的方案豈不成了自掘墳墓!
再就是俗話所說的「人心隔肚皮」。由於信息不對稱,謊言和虛假承諾就大有用武之地,而陰謀也會像雜草般瘋長,並借機獲益。如果2號對3、4、5號大放煙幕彈,宣稱對於1號所提出任何分配方案,他一定會再多加上一個金幣給他們。這樣,結果又當如何?
通常,現實中人人都有自認的公平標准,因而時常會嘟嚷:「誰動了我的乳酪?」可以料想,一旦1號所提方案和其所想的不符,就會有人大鬧……當大家都鬧起來的時候,1號能拿著97枚金幣毫發無損、鎮定自若地走出去嗎?最大的可能就是,海盜們會要求修改規則,然後重新分配。想一想二戰前的希特勒德國吧!
而假如由一次博弈變成重復博弈呢?比如,大家講清楚下次再得100枚金幣時,先由2號海盜來分……然後是3號……這頗有點像美國總統選舉,輪流主政。說白了,其實是民主形式下的分贓制。
最可怕的是其他四人形成一個反1號的大聯盟並制定出新規則:四人平分金幣,將1號扔進大海……這就是阿Q式的革命理想:高舉平均主義的旗幟,將富人扔進死亡深淵……
制度規范行為,理性戰勝愚昧!
如果假設變為,是10人分100枚金幣,投票50%或以上才能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50%是問題的關鍵,海盜可以投自己的票。因此如果剩下兩個人,無論什麼方案都會被通過,即100,0。
往上推一步,3個人時,倒數第三個人知道如果出現兩個人的情況,因此它會團結第一個人,給他一個金幣
「往前推一步。現在加一個更兇猛的海盜P3。P1知道———P3知道他知道———如果P3的方案被否決了,游戲就會只由P1和P2來繼續,而P1就一枚金幣也得不到。所以P3知道,只要給P1一枚金幣,P1就會同意他的方案(當然,如果不給P1一枚金幣,P1反正什麼也得不到,寧可投票讓P3去喂魚)。所以P3的最佳策略是:P1得1枚,P2什麼也得不到,P3得99枚。
P4的情況差不多。他只要得兩票就可以了,給P2一枚金幣就可以讓他投票贊同這個方案,因為在接下來P3的方案中P2什麼也得不到。P5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只不過他要說服他的兩個同伴,於是他給每一個在P4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1和P3一枚金幣,自己留下98枚。
依此類推,最終P10的最佳方案是:他自己得96枚,給每一個在P9方案中什麼也得不到的P2、P4、P6和P8一枚金幣。
結果,「海盜分金」最後的結果是P1、P2、P3、P4、P5、P6、P7、P8、P9、P10各可以獲得0、1、0、1、0、1、0、1、0、96枚金幣。
在「海盜分金」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
真地是難以置信。P10看起來最有可能喂鯊魚,但他牢牢地把握住先發優勢,結果不但消除了死亡威脅,還獲得了最大收益。而P1,看起來最安全,沒有死亡的威脅,甚至還能坐收漁人之利,但卻因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結果連一小杯羹都無法分到,卻只能夠保住性命而已。

博弈論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博弈文化盛宴》
以此博弈哲學語言也可體現出以下四種博弈分類: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應屬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包括擴展性博弈和重復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則是以貝葉斯均衡等理論完成對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為核心概念的信號博弈。
變通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改革開放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轉變;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而且提出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我說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為什麼要改革,為什麼改革是必由之路,為什麼是當代中國命運的抉擇,如果不改革開放,不可能發展中國,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不可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應當深刻的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創新思想

⑸ 求:博弈變通的素材

「博弈論」原本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但由於它較好地解決了對競爭等問題的可操作性分析,成為經濟學中激盪人心的一個研究領域。可以說,「博弈論」已經改變了經濟學的傳統輪廓線。從對「博弈論」簡要、通俗的介紹中可以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博弈,或者說,我們身邊的許多行為、現象都可用博弈來概括。「博弈論」不僅屬於經濟學,也理應屬於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歷史學等,這些學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論」那旖旎的學術風光和精細的分析技巧。 一、博弈及其分類 「博弈論」就是分析博弈行為和博弈決策的一門科學。 我國古代有個「田忌賽馬」的故事,說的是齊威王與大將田忌各出三匹馬,一對一比賽三場,由於齊威王的最優、次優和較差的三匹馬分別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馬快,所以田忌總是以0:3告負。後來田忌的謀士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讓最差的馬去與齊威王最快的馬比,而讓最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次優的馬,讓次優的馬去贏齊威王最差的馬,這樣便以2:1取勝。但我們還可進一步設想,如果齊威王知道了田忌的花招後,便會在以後的比賽中也更改出馬的次序,當然田忌的出馬次序也應改動。雙方的出馬次序怎樣才是最合理的呢?這便是「博弈論」更深一層次研究的問題了。 2002年度獲奧斯卡大獎的影片《美麗心靈》中主角的原型,便是「博弈論」中納什均衡的創立者──約翰?納什。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酒吧里,4個男生正商量著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當時還正在大學讀書的納什卻在朦朧的「博弈論」思維邏輯引導下喃喃自語:「如果他們4個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會擺足架子,誰也不睬。然後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別人也不會接受,因為沒人願意當『次品』。但如果他們先追其他女生,那麼漂亮女生就會感到被孤立,這時再追她就會容易得多。」在納什眼裡,追求女生就是一場「博弈」,而「博弈」是要遵循一定規則的,是需要「博弈」策略的。 我們再從經濟決策上來看「博弈論」。假如你是一個公司的老總,你在決定是否將自己的產品降價以及降價多少時,必須首先要考慮至少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將會增加購買嗎?大概會增加多少購買量呢?其他同種產品的廠家也會降價嗎?等等。你只要是理性的話,一定會在對這些問題考慮的基礎上來作出你的決策。所以說,「博弈論」主要是研究各相關行為主體的決策行為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假定條件下,理性的行為主體如何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等問題的。在這里,決策均衡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意味著最佳決策或最佳決策的組合。因為只要決策是最佳的,相關的行為主體就不會去改變它,從而它處於穩定、均衡的狀態。再簡而言之,「博弈論」就是分析博弈行為和博弈決策的一門科學。 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博弈進行分類: 一是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達成某種有約束力的契約或默契,以選擇共同的策略,此種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屬於非合作博弈。企業之間的聯合定價就屬於合作博弈,而經常挑起價格戰的企業採用的便主要是非合作博弈。在合作博弈中往往包含著非合作博弈,如石油輸出國組織是合作博弈的產物,但其中為了各自利益的超產和爭吵又屬於非合作博弈。 二是分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與變和博弈。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總和為零,各種賭博就屬於零和博弈。例如4個人參與一場賭博,其中3個人輸了總共1000元,那麼另外一個人必然贏了1000元。期貨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也屬於零和博弈。人們平常所說的「損人利己」實際上也包含有零和博弈的意思。常和博弈則是指所有博弈方的得益總和等於非零的常數。例如若幹人分配一份總額既定的財產乃典型的常和博弈。變和博弈則是指隨著博弈參與者選擇的策略不同,各方的得益總和也不同。如在同一個股票市場,面對同樣的大盤走勢,伴隨著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不同,有可能大部分人賺錢而小部分人虧錢,也有可能小部分人賺而大部分人虧,甚至還有可能所有人都賺或都虧。 三是分為靜態博弈與動態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時或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採取行動的博弈是靜態博弈。譬如,在投標活動中,投標人投出標書一般雖有先後,但因為所有投標人在開標前都不知道其他投標人的標價,因此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採取行動。體育競賽中,雙方出場陣容的選擇也屬於靜態博弈。動態博弈則是指博弈方的選擇和行動有先後之分,後行者可以根據先行者的策略選擇來決定自己的策略。如A企業降價後,B企業也跟著降價;足球比賽中,一方換上一名攻擊性前衛後,另一方針對性地換上一名後衛;如此等等。 四是分為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種博弈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擁有全部的相關信息,只擁有部分相關信息的便屬於後一種博弈。 二、「博弈論」中的經典案例 「博弈論」中一些經典案例,不僅使專業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眾興致盎然。 「博弈論」中有一些由點及面、發人深思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不僅使專業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眾興致盎然;不僅成為「博弈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整個經濟學領域中的學術奇葩。 1、囚徒困境 假設警察局抓住了兩個合夥犯罪的嫌疑犯,但獲得的證據並不十分確切,對於兩者的量刑就可能取決於兩者對於犯罪事實的供認。警察局將這兩名嫌疑犯分別關押以防他們串供。兩名囚徒明白,如果他們都交代犯罪事實,則可能將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們都不交代,則有可能只會被以較輕的妨礙公務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會被立即釋放,不交代者則將可能被重判8年。 對於兩個囚徒總體而言,他們設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個囚徒在選擇不交代的策略時,都要冒很大的風險,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將可能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對於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採取何種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對於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後兩人都會選擇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個體理性行為與集體理性行為之間的矛盾、沖突。 囚徒困境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記得姜昆和唐傑忠過去說過一個公共樓道佔用問題的相聲。住戶在公共樓道里堆滿了雜物,結果大家都極不方便,以致即將分娩的婦女都沒法及時被送往醫院。但你如果不佔用公共樓道,別人也會佔用。每一居住面積狹小的住戶從自我利益最大化出發,都會選擇佔用。但佔用的結果卻最終損害了大家的利益。 前幾年,我國彩電市場上,生產廠家基於自我利益選擇大幅降價,但由此引發的價格戰使所有生產廠家都遭受重創,這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2、智豬博弈 假設豬圈裡有一大一小兩只豬,豬圈的一頭有一個豬食槽,另一頭有一個控制豬食供應的按鈕,撳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若小豬去撳,大豬先吃,大豬可吃到9個單位,小豬撳好後奔過來,則只能吃到1個單位;若大豬去撳,小豬先吃,小豬可吃到6個單位,大豬吃到4個單位;若同時去撳,奔過來再同時吃,大豬可吃到7個單位,小豬吃到3個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大豬採取何種策略,小豬的最佳策略是等待,即在食槽邊等待大豬去撳按鈕,然後坐享其成。而由於小豬總是會選擇等待,大豬無奈之下只好去撳按鈕。這種策略組合就是名聞遐邇的「納什均衡」。它指的是,在給定一方採取某種策略的條件下,另一方所採取的最佳策略(此處為大豬撳按鈕)。 智豬博弈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司空見慣的。如大股東行使監督上市公司的職責,而小股東則坐享這種監督帶來的利益,即所謂「搭便車」;愛清潔的人經常打掃公共樓道,其他人搭便車;山村中出外跑運輸、做生意的人掏錢修路,其他村民走修好的路;等等。 3、斗雞博弈 兩只公雞面對面爭斗,繼續斗下去,兩敗俱傷,一方退卻便意味著認輸。在這樣的博弈中,要想取勝,就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至少要顯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來,以迫使對方退卻。但到最後的關鍵時刻,必有一方要退下來,除非真正抱定魚死網破的決心。 這類博弈也不勝枚舉。如兩人反向過同一獨木橋,一般來說,必有一人選擇後退。在該種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種可選擇的策略運用。如那種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點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獨木橋上的另一人。還有夫妻爭吵也常常是一個「斗雞博弈」,吵到最後,一般地,總有一方對於對方的嘮叨、責罵裝聾作啞,或者乾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卻怒火。冷戰期間,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爭斗也是一種「斗雞博弈」。在企業經營方面,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條件下,一家企業投資了某一項目,另一家企業便會放棄對該項目的覬覦。 當然,「博弈論」中還有其他一些著名案例,這里無法一一加以剖析。上述的三大案例、尤其是前兩大案例,已經成為經濟學中的專用名詞,成為經濟學中對許多問題進行分析的分析支架。 三、博弈策略 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 談到博弈策略問題,可以說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有許多精妙的博弈策略。許多成語及成語典故,就是對博弈策略的令人叫絕的運用和歸納。如圍魏救趙、背水一戰、暗渡陳倉、釜底抽薪、狡兔三窟、先發制人、借雞生蛋等等。當然,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 在博弈中,人們經常採用威脅策略,但其他博弈方也會採取對威脅的辨別和反威脅策略。經濟學家澤爾騰就將不可置信的威脅剔除出去,解決了一個博弈中可能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問題,從而使人們能方便地預測博弈的結果。舉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說,父母不同意女兒所交的男友,威脅女兒說:「如果你再同他交往,我們就與你斷絕關系。」但這樣的威脅往往是不可信的。對愛情執著的聰明女兒會置父母的不可置信的威脅於不顧,繼續與男友交往甚至最終與之結婚,父母最後也會承認那個當初他們並不喜歡的女婿。這個結果便是剔除了不可置信的威脅後的「納什均衡」,「博弈論」中稱其為「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博弈論」研究還發現,在重復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數是無限的,博弈方會選擇相互合作的策略。因為如果一家企業採取不合作的低價傾銷策略,其他企業也會採取相同的策略進行報復性競爭,長期下去,這些企業都將完蛋。企業深諳此理後,便會在相互默契中將價格維持在一個合適水平,盡量避免長期性、大規模的低價殺傷戰。美國水表生產的四大巨頭企業(班琪表業等)在長達幾十年的時期內都維持了這種定價方面的良好合作關系,成為「博弈論」中經常被提及的案例。 但如果重復博弈的次數較少,則合作就不可能實現。如生產彩電的某企業已決定轉產而不再生產彩電,它就不會與其他彩電企業繼續價格方面的合作,而可能對庫存品低價甩賣,因為別的彩電企業對它沒有報復的機會了。一些人在快調離原單位或快退休時的拙劣表現,也屬此列(包括所謂的「59歲現象」)。 再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去菜場買菜,當你對某種菜的質量、口味等有疑慮時,賣菜的阿姨常會講:「你放心,我一直在這兒賣呢!」這句朴實的話中其實包含了華麗的「博弈論」思想:我賣與你們買是一個次數無限的重復博弈,我今天騙了你,你們今後就不會再來我這兒買了,所以我不會騙你的,菜的質量、口味肯定沒問題。而你在聽了阿姨的上述一句話後,常常也會打消疑慮,買菜回家。 在博弈中,人們掌握的信息經常是不完全的,這就需要在博弈進行過程(即動態博弈)中不斷地收集信息、積累知識、修正判斷。成語故事「黔驢技窮」實際上就包含了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毛驢剛到貴州時,老虎摸不準這個大動物究竟有多大本領,因而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這在老虎當時擁有的信息條件下是一種最優策略選擇。過了一陣子,老虎走出樹林,逐漸接近毛驢,就是想獲得有關毛驢的進一步信息。一天,毛驢大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急忙逃走,這也是最優策略選擇。又過了一些天,老虎又來觀察,並對毛驢挨得很近,往毛驢身上擠碰,故意挑釁它。毛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別無它法。老虎最終了解到毛驢的真實本領後,就撲過去將它吃了。在這個故事裡,老虎通過觀察毛驢的行為逐漸修正對毛驢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面目。事實上,毛驢的策略也是正確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總想掩藏自己的真實技能。老虎吃掉毛驢的策略,在「博弈論」中就是所謂的「精煉貝葉斯均衡」。 人們常提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是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動態博弈的一種描述,面對上邊的政策,下邊尋求對策是正常的、必然的。從「博弈論」的角度講,上邊的政策制定必須在考慮到下邊可能會有的對策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政策就不會是科學、合理的。 從以上對「博弈論」簡要、通俗的介紹中可以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博弈,或者說,我們身邊的許多行為、現象都可用博弈來概括。「博弈論」不僅屬於經濟學,也理應屬於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歷史學等,這些學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論」那旖旎的學術風光和精細的分析技巧。

⑹ 怎麼寫以博弈為話題的作文

博弈論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博弈文化盛宴》 以此博弈哲學語言也可體現出以下四種博弈分類: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應屬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包括擴展性博弈和重復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則是以貝葉斯均衡等理論完成對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為核心概念的信號博弈。 變通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⑺ 20個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專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屬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⑻ 以博弈為話題的 作文 1000左右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對於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博弈文化盛宴》 以此博弈哲學語言也可體現出以下四種博弈分類: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應屬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包括擴展性博弈和重復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則是以貝葉斯均衡等理論完成對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為核心概念的信號博弈。 (還是自己寫吧!這只供參考) 怎樣寫好? 高考很像一次博弈,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博弈的雙方,一方代表國家行使選錄權的教育管理部門,希望通過高考出題和改卷,測量出考生的真實寫作水平。另一方則是考生和他們所在的中學,要在為期三年的時間里,通過讀、背、寫等多種教學手段,盡量提高寫作水平和應考能力,以應付這次關系極為重大的考試。 在這樣的博弈中,本來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一方用真實的寫作水平迎接高考,一方用科學的方式檢驗考生的真實寫作水平。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總是出現某種「變異」。比如,考生都希望接近甚至拿到考題,高效備考,輕松得分。而教育部門為了測量出考生的真實寫作水平,就必須挖空心思避開猜題押題,保證所出題目是考生或中學語文教師無法預測的,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所以,變換題目乃至出題方式,成了出題者最下功夫的地方之一。這樣的思路一般能夠得到老師和考生的理解,這是大家必須共同維護的考試公平原則。但是,按這樣的思路出的作文題,很有可能會顯得反常甚至怪異,特別是在恢復高考30年、幾乎所有的高考作文題型都被採用過後。在考生這面,扎扎實實地勤學苦練,努力提高寫作水平,在考場上寫出好作文,這本來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並非所有考生都這樣做。特別是當一場考試能夠決定一位考生的一生時,當一個班級的高考成績能夠影響語文教師的聲望、地位、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時,當一個學校的高考成績能夠影響該校在本地區的排名,影響校長們的升遷晉級時,一些考試的「盤外招」就會被人使用。於是,原本很簡單的博弈就變得復雜化了。簡而言之,出題者不僅要考查考生的寫作水平,還要檢查這種反映在一篇高考作文上的寫作水平的真實性。其實,任何一種考試都包含了這樣兩個目標,只是在考試題目過於怪異,媒體炒作過於浮躁,過多地分散了公眾的注意力時,人們往往把最本質的東西忽略了。 任何採用不正常的手段提供的應試作文,都不應該獲得高分;很多自我感覺良好,實際得分不高的考生,很可能是在這個地方馬失前蹄。 1998年前後,學術界曾經發生了一場關於高考語文的爭論,其中的一個重點是高考作文。許多參與討論的人認為,高考作文的命題越來越走向僵化,正在走入類似封建時代科舉考試那樣的死胡同,他們建議改革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在這樣的輿論呼喚下,話題作文被推到前台 話題作文的形式據說來自美國,它的特點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淡化審題要求;第二,放寬文體限制;第三,倡導自由表述;第四,強調綜合素質;第五,鼓勵創新思維。推出這種作文題型的初衷,是為了改變日益僵化的高考作文模式,激活中學語文教學,更好地選拔人才。從理論上看,這種作文形式無疑有其合理性。但是,過於強調考生的自由度,就會出現另外的弊端。 首先是抄襲作文激增。我雖然沒有統計過話題作文形式推出前後抄襲作文百分比的差異,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明顯感覺到這個變化。由於對考生限制的大幅度降低,數量不少的考生因為作文能力的低下,無法用自己的實際寫作水平獲得較高的分數,所以,採用默寫現成的作文成了他們的首選。 其次是套話作文的流行。如果說抄襲只是作文能力低下考生的行為,那麼,套話作文則成為更大多數考生的「應試絕招」。我們曾把這種套話作文稱為「文化作文」,因為這種作文動輒以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化為題材,無論你出的題目是否與文化有關,它都能把話題轉入歷史文化名人上去,比如我在《作文新天地》上曾經點評過的幾篇杭州地區七縣市某次聯考作文就是如此。那次聯考作文題是這樣的: 「錯位,《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離開原來的或應有的位置。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錯位』現象:學生迷戀網路,商家欺騙消費者,是一種『錯位』,子女當一天家長,讓闖紅燈的人當一回交警,也是一種『錯位』。在生活中,你有類似的經歷和見聞嗎?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呢?請以『錯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很顯然,出題者有意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現實生活,希望學生對身邊的事情進行思考。遺憾的是,我點評的三篇作文,居然不約而同地從歷史或文藝作品中發掘寫作的題材,沒有一篇按照出題者的提示寫身邊之事,而且在寫法上都是典型的所謂「文化作文」。 我給「文化作文」概括出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題材總是選用歷史文化名人;第二,文章結構表現為「穿靴戴帽三段論」,即用三段歷史文化名人的事跡為文章主體,再加上一個開頭和一個結尾;第三,作文的主題總是局限在一個淺顯的平面而不做深入開拓。根據我們幾年來閱卷的不完全統計,出現在這類「文化作文」中的歷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淵明、蘇軾為最多,可稱為「文化作文三巨頭」。其他常見的還有莊子、項羽、司馬遷、嵇康、王維、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隱、陸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題涉及愛國主義還是環境保護,關懷底層大眾還是建設精神文明,他們都可以用上述這些材料敷衍。這種刻意模仿出來的作文不僅文化底蘊要打折扣;在現實生活中還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其一,從考試的角度看,這種作文有明顯的宿構嫌疑,作文中的人物傳記性材料,完全可以事先准備,頭尾在考場上再根據話題添加。閱卷教師很難辨別哪些是事先准備的,哪些是現場寫的,從而真正檢驗出考生的真實水平,如果打了高分,顯然就是對其他考生的不公平。其二,從教育的宗旨來看,高考指揮棒引導下的學生只會寫這種八股味很濃的文章,真正的寫作能力並沒有提高多少,這恰恰違反了中學語文改革的初衷,也是高考出題人閱卷人最不想看到的。 令我們憂慮的是,話題作文形式以及近年來各地真假難辨的滿分作文已經嚴重地影響了高中學生的寫作風氣。也許並非所有考生都熱衷於寫「文化作文」,但是,高考中同樣呈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採用這類「文化作文」的形式而獲取高分的現實,驅使著很多考生包括寫作天分較高的考生都紛紛轉向模仿寫作「文化作文」 .鑒於上述高考作文的現狀,我們在多種場合呼籲改變目前的作文出題方式,停止話題作文模式。應該理性地認識到,任何考試都有其局限性,高考作文當然也不能例外。高考作文是一次戴著鐐銬的舞蹈,除去這鐐銬,就不再是高考。只有用好這鐐銬,才能讓考生在高考中展示自己的真實寫作能力。而這,也會給後面的中學語文教學以正面的引導,讓後來者真正努力提高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表達生活的能力

⑼ 有關博弈的作文800字以上

博弈論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目標的理論。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博弈可以分析自己與對手的利弊關系,從而確立自己在博弈中的優勢,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論,可以幫助對弈者分析局勢,從而採取相應策略,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的類型分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靜態博弈、動態博弈,等等。
博弈的分類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同時選擇或兩人不同時選擇,但後行動者並不知道先行動者採取什麼樣的具體行動。對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為重組,由於規則的嚴密與精細,任何人因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心理問題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後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輸,參與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兩個參與人有行動的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對參與人的先行動的一方稱決策人,根據初擇樣本的選取標准進行認定,然後對樣本行為特性進行分類,確定決策人的每一次背景信息特性。用人人十分關心的行為概率常數進行求解,這就明顯的看出優勢的大小和概率分布。動態和靜態博弈本身就是一個國,也會出現均衡,博弈的最終結果都是國大於正。
根據參與者能否形成約束性的協議,以便集體行動,博弈可分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納什等博弈論專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謂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與其他參與者談判達成協議或形成聯盟,其結果對聯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參與者在行動選擇時無法達成約束性的協議。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資源悲劇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參與者行動的採取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採取的是什麼行動。
動態博弈指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採取行動的人可以知道先採取行動的人所採取的行動。
從知識的擁有程度來看,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論中重要的內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則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嚴格地講,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的「公共知識」的博弈。

閱讀全文

與博弈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