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節約達人作文開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有些人認為:以現在的條件,不必再講勤儉節約,其實,他們錯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學會節儉。
㈡ 以書信的格式寫一篇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開頭怎麼寫!!!
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的作文題目是《勤儉從我做起》。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我們擁有過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也曾遭受過百年蹂躪的恥辱。當我們合上了沉甸甸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卷深處飄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聲音,這句話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反復驗證,奢侈導致喪權辱國!提起百年來的屈辱史,我們就心頭作痛!而勤儉,就是我們民族興盛的基石。勤儉是勤勞和簡朴,指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珍惜勞動成果,有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要自己動手創造早財富。諸葛亮說過一句話:「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是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中華民族自身道德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勤儉,不僅為興國之策,更是立家之本,為人之根。
勤奮出天才,勤勞能擺脫落後和貧窮,誰不勤勞,貧困、愚昧就屬於誰。而節儉,怎樣才能做到呢?我想,還是應當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哪怕是一滴水、一粒飯、一角錢,匯集起來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如果一個水龍頭每秒鍾滴兩滴水,那麼一年就會漏106144毫升的水,而水資源並非有些人所想的無窮無盡,許多地區是水缺貴如油啊。如果長期浪費下去,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水的危機。更不要提與勤儉相對的奢侈了,那是貪婪與罪惡的根源。
勤儉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體現了對我們勞動價值的尊重,它折射出我們的品德和人格。讓我們以勤儉為立身之本,以奢侈為終身之戒,發揚優良傳統,借鑒外國節儉國家的經驗,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擁有它,我們的家園一定會富饒,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昌盛,我們的民族一定會更加強大!
㈢ 勤儉節約的作文結尾怎麼寫!!
這樣的主題作文結尾,想要更好的書寫,必須要把所有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總結概括,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㈣ 關於寫人穿著節儉的作文開頭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變得富裕起來,這種美德便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但是,有些人並沒有忘記這一傳統,依舊勤儉節約,我的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員。
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滿頭白發,臉上堆滿了皺紋。她平時十分節儉,恨不得把東西復制幾個,按奶奶的話說就是:「這東西沒壞,湊合著用吧。」奶奶平時喜歡撿瓶子去賣錢,小時候,在奶奶的感染下,我也有了這個習慣,在我上一年級時,一次在校園里,我看見了一個瓶子,於是我把它偷偷藏了起來,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我放下書包,馬不停蹄地往我藏瓶子的地方跑去,當我看見瓶子還在時,欣喜若狂,連忙跑到欄桿前,對著欄桿外面的奶奶喊到:「奶奶,我找到一個瓶子!」說完,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把瓶子扔了出去,奶奶撿起瓶子,拍了拍上面的灰塵,放進了隨身攜帶的袋子里。奶奶誇獎了我,「真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我聽了後,心裡美滋滋的,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有點可笑
奶奶的衣著十分樸素,在奶奶看來,衣服只要是沒有穿破,就算是好衣服。一次,媽媽給奶奶買了一套新衣服,奶奶見了,十分生氣,「買這么貴的衣服干什麼?,趕緊拿去退了,」奶奶的態度很堅決,在奶奶的堅持下,沒辦法,媽媽只能把衣服退掉。事後媽媽生氣的對我說:「再也不給你奶奶買衣服了!」
別看奶奶平時這么節儉,但遇到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聽媽媽說,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奶奶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全部捐贈給了地震災區,用來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
這就是我勤儉節約的奶奶,我要學習奶奶的這種美德,並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五年級:滕睿傑
㈤ 節約用水作文開頭,
珍惜生命之水,節約從我做起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保護每一滴水。」這句話說得沒錯,如果沒有了水,地球就會乾裂;如果沒有了水,就沒有了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要愛惜每一滴水,愛惜地球母親每一滴眼淚。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上,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佔有水資源總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普通家庭中浪費水的不良習慣數不勝數。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細碎的廢物;在用水期間去開門、接電話、換電視頻道,而且不關水龍頭;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根據專家分析,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了錢,也為社會節約了水資源。
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並且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污染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工業廢水污染得臭不可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費水的現象也十分嚴重,據統計。 一個中等城市每年浪費的水相當於一個洞庭湖的水量!
珍愛生命之水!
不經意之間瀏覽到的一則公益廣告,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電視畫面上有一個水龍頭,此時正在艱難的往外滴水,滴水的速度愈來愈慢,終究就慢慢枯竭了。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麼我們能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沒有水,那麼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萬代。水是生命的搖籃! 看完這則廣告,我真是感受頗深,為了節約用水,我制訂了以下家庭節水計劃:
滴水多用:洗臉水用後可以洗腳,然後沖廁所;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以應對不備之需,如此,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用洗米水、煮麵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以及減少洗潔精對餐具的污染;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沖洗幾次,才敢放心吃。可以改用鹽浸泡消毒,只沖洗一遍就夠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維持我們的生活,沒有水,萬物就會消亡,沒有水,人類無法生存,沒有水,就不會有秀美的湖光山色……節約用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應該從愛惜一點一滴水做起,牢固樹立「節約用水光榮,浪費用水可恥」的觀念,時時處處注意節約用水。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都會宣傳:大家要愛惜水資源,保護生命之水。其實,不光在這一天,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應該珍惜每一滴水,用實際行動珍愛生命之水。
㈥ 勤儉節約作文
第一篇:節約美德不可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的一條深刻警示。近日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從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朴就
作為一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制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朴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卻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了,「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享受生活,盡情消費」,「好日子先過,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玄耀消費」成為部分社會群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有些人民「公僕」,在「節約」與浪費大錯位的問題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報道,2004年全國用於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共計7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00億元。這7000億元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還多。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宏偉大業。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誠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明.佚名《名賢集》)我們國家畢竟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談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費。毛澤東同志一再告誡我們「要節約建國,節約辦一切事業。」鄧小平同志多次講到:「我們是窮國、大國,一定要艱苦創業。」因此,「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永遠不能丟。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並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艱苦創業,盡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盡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滋潤我們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是甘泉水,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是在物質條件匱泛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是一個當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節約是一種不竭的財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中,還是在條件優裕的順利之時,這種道德要求都不會過時,也不應當過時。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生產也注意節約節儉,過日子注意精打細算。對比起來,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達1000美元,而社會上卻颳起崇闊、比闊之風。講享受、高消費都過早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同我們的國情,同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是多麼的不協調啊!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的傳統美德,重在實踐,貴在堅持。我們應牢固樹立「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的榮恥觀;黨員幹部要帶頭大興節約節約之風,為群眾做出表率;每個家庭都要節約持家,不要鋪張浪費,不超前消費;每個公民都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弘揚節約節約的優良作風,養成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具體事作起,真正付諸實踐,長期堅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會進一步發揚光大起來。
第二篇: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老師和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省每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了,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漸漸地將過去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拋棄,而懸著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們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血汗、拼出來的。許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國家主席毛澤東所有衣服中竟沒有一件不打補丁的;敬愛的周總理的睡衣穿了幾十年,破了就補,補了又補,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件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捨不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便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現在人們富裕了,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用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有一些同學一直嫌學校的飯菜不好吃,時常倒飯菜。要知道我們的一頓飯,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農伯伯頂烈日,冒風雨;食堂叔叔阿姨,買菜、揀菜、洗菜、炒菜,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我們手中時,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怎麼能不好好珍惜呢?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並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儉意識,「讓節儉成為習慣」、「讓節儉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儉,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㈦ 有關勤儉節約的開頭結尾。
開頭:1.諸葛亮來在他的《戒自子書》中寫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一語道破了勤儉是一種美德這個道理.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凡是有卓越成就的人生活上都是勤儉節約的.所以我們也要勤儉.
2.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漸漸淡忘了這個傳統美德.
結尾:1.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牢記心頭!
2.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吧!
㈧ 以書信的格式寫一篇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開頭怎麼寫
隨之而來,搶紅包也成功的搶了春節的「戲」。年輕人聚在一起,「搖一回搖」「咻一咻」答「刷一刷」,而老人和孩子被晾在一邊的場景,在除夕夜屢見不鮮;父母辛辛苦苦張羅一桌年夜飯,而年輕人卻不領情,只顧低頭「咻紅包」;看朋友圈「毛玻璃」的興致,遠遠高過聽父母傾述一年的「心路」......說實話,這些不過是搶紅包的必選動作,搶的人不會感到有多另類。但給旁人帶來的,卻是強烈忽視感和疏離感。顯然,這是得不償失的。
別讓「搶紅包」搶了春節的「戲」。假如春節是一台大戲,那麼,「搶紅包」充其量只是一個暖場歌舞。可以活躍氣氛,可以凝聚人氣,甚至可能風光一時,但終究只是配角。而對於春節來說,真正的「正戲」是貼對聯、拜大年、述親情等承載文化符號的年俗。通過貼對聯,感悟古代的「微傳播」,承襲文化的力量、傳統的力量;通過拜大年,親朋好友之間促膝長談,增進感情,共享團員喜氣的年味;還有在正月十五看花燈、鬧元宵,感受喜慶、共享團員等等。我們不能讓「暖場舞」搶了「正戲」的風光。
㈨ 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
節約美德不可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的一條深刻警示。近日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從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朴就
作為一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制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朴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卻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了,「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享受生活,盡情消費」,「好日子先過,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玄耀消費」成為部分社會群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有些人民「公僕」,在「節約」與浪費大錯位的問題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報道,2004年全國用於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共計7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00億元。這7000億元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還多。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宏偉大業。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誠然,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明.佚名《名賢集》)我們國家畢竟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談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費。毛澤東同志一再告誡我們「要節約建國,節約辦一切事業。」鄧小平同志多次講到:「我們是窮國、大國,一定要艱苦創業。」因此,「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永遠不能丟。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並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艱苦創業,盡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盡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滋潤我們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是甘泉水,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是在物質條件匱泛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是一個當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節約是一種不竭的財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中,還是在條件優裕的順利之時,這種道德要求都不會過時,也不應當過時。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生產也注意節約節儉,過日子注意精打細算。對比起來,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達1000美元,而社會上卻颳起崇闊、比闊之風。講享受、高消費都過早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同我們的國情,同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是多麼的不協調啊!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的傳統美德,重在實踐,貴在堅持。我們應牢固樹立「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的榮恥觀;黨員幹部要帶頭大興節約節約之風,為群眾做出表率;每個家庭都要節約持家,不要鋪張浪費,不超前消費;每個公民都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弘揚節約節約的優良作風,養成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具體事作起,真正付諸實踐,長期堅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會進一步發揚光大起來
㈩ 如果寫關於節儉的作文開頭該怎麼寫
節儉節儉,是媽媽向我強調的問題,可是我到現在也不明白,什麼節儉?是攢錢嗎?說道攢錢,我可有一個小小的故事,有一次,我媽讓我攢錢,我也不知道怎麼攢錢,就之咱一毛的,我媽也不問,我就狂攢,可是才攢了四個一毛錢的鋼鏰,連五毛錢都沒見著。光攢錢是節儉嗎?莫非省水就是節儉?到這兒,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以前,我媽嫌我太浪費水,洗澡不知要用多少水,洗臉洗腳要用一大盆,要讓我刷刷碗,那可是水流不止了。所以,自從我媽說了我,我就開始節水,洗臉洗腳只用盆的一個底兒,洗澡只用一盆水,早上洗臉只洗一下。廣節水是節儉嗎?難道省電是節儉?我還要講一件事,我媽經常叫我省電,我就為了省電夏天不開空調,也不開電扇,盡量少看電視,能看見堅決不開燈。但是省電是節儉的關鍵嗎?節水是嗎?攢錢是嗎?都不全是。那什麼是節儉呢?我問了很多人,有鄰居有家長,他們各抒己見,意見大同小異,我把大家的意見歸總了一下,明白了節儉。節儉就是讓所有的東西充分體現它的價值絕不浪費任何東西。節儉,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節儉,會給子孫後代留下豐富的物質財富;節儉,將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還在發展中,祖國強盛需要節儉。讓我們用行動去尋找節儉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