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文明禮儀徵文的題目有哪些
文明伴我行
老師經常會教育我們,文明禮儀是很重要的,還講些故事給我們聽。每個故事我都會有感想和疑問:為什麼被政府選出可以出國的聰明人,一到外國就不講文明呢?為什麼那些人每次出國,外國人就會指指點點,議論我們中國人的行為呢?
就因為我們不講文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別人的注意。老師講過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四川某校帶學生去美國進行友好交流活動,美方把他們安排在一個高級酒店住宿。晚上,他們穿著睡衣在走廊亂竄,還在大聲喧嘩。同住酒店的人都非常不滿。更有甚者,一個男孩兒還隨意按牆壁上的火警按鈕,結果警報聲大作。驚得滿酒店的人往外跑,頓時造成了一片混亂。後來才知道是一場空虛。通過錄像,酒店發現了是中國孩子小孩所為。酒店忍無可忍,把整個訪問團趕出酒店,弄得中方代表萬分尷尬。這不僅丟了他們學校的臉,更丟了中國學生的臉,丟了中國人的臉。
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不文明的現象: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破壞公物、亂闖紅燈,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看演出時或打手機,或無動於衷等等,造成了國民素質的整體低下。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文明行為與國家形象的密切關系,認識到文明國民也現代化中國的密切關系。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我們這一代人的文明素質,讓文明永遠伴我們而行。
開頭:人人都說自己講文明、懂禮儀,可誰又真的做得到呢?
結尾:讓我們改掉毛病,共同創造一個文明的禮儀之邦吧
B. 有關文明禮儀的作文 ,寫出一題目
講文明懂禮貌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裡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麼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語言和行為都要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長輩,對老師,對說話對方表示尊敬時,要稱呼「您」;請求別人做什麼或給予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別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說「謝謝」;當別人感謝你或有事向你道謝時,要說「別客氣」或「沒關系」;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主動說「對不起」;早晨上學或路上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其他熟人時,要主動打招呼,說「您早」、「你好」;分手時互相說「再見」。說話時,態度要和藹、謙遜、文雅、親切、得體,決不可以說臟話、粗話,要堅持說普通話。
待人接物,行為舉止,都要講究文明禮貌,講究儀表儀態,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撒野。要學會克制和謙讓,自己不對,要勇於自我批評;別人不對,要能原諒別人的過失;當別人對自己表示歉意時,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擅自進入別人房間,是魯莽是行為。任何人在工作、學習時都需要專心專意,因此要盡量避免去打擾別人,當別人正在休息時,尤其是睡著了的時候,更要盡量避免打擾別人、影響別人。
學習與禮貌
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就倡導「禮治」,將禮儀謙恥作為立國之本。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由禮儀所體現出來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像給老幼病殘讓座,像幫助盲人過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才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才足以證明中國是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在學校一次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的活動中,我們不斷加深了對文明禮儀的理解。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遵守一定的文明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敬人的原則,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務必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與重視放在首位,切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願,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允許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人前人後不一樣,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適度的原則。運用禮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應當牢記過猶不及。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針對具體情況,認真得體,掌握分寸,不能做得過了頭,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這樣去做,待人友好與敬意才易於為他人所接受。不允許在運用禮儀時逢場作戲,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機取巧,做假騙人,這就是真誠的原則的含義。
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用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活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演講、作文、漫畫、徵文、專刊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也在不斷開展,在社會、家庭、校園都涌現出許多文明禮儀的標兵。但在這與此同時,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習文明禮儀,運用文明禮儀,各行各業都在開展文明禮儀活動。然而,為什麼在不斷的倡導學習中,仍然有許多非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是我們倡導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的意識有問題呢?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說臟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C. 關於文明禮儀的作文題目
《禮儀之邦--中國》
D. 文明禮儀的作文題目
文明禮儀無處不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矗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E. 關於文明禮儀作文的題目
文明禮儀
當代,文明禮儀是衡量一個人的標准,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社會生活的必須品。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講究禮儀,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作為小學生,我們更應該講文明、懂禮儀。
然而,在我們周圍,總會看見一些同學不文明的行為,個別同學有時會在樓上製造「瀑布」,而這「瀑布」卻不比黃果樹瀑布遜色;有時會在潔白的牆壁上留下眼花繚亂的「傑作」,而這「傑作」也不次於書聖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更有一些同學,在家不理解家長的辛苦忙碌,在校不聽老師的教誨。說話不文明,舉止不文雅,讓文明失去了美,讓禮儀沒有了愛。
其實講文明知禮儀非常簡單,在學校里,紙屑、果皮不亂扔,「瀑布」不亂造,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上課認認真真聽講,下課不大聲喧嘩,輕聲慢步過走廊,上下樓梯向右靠,見到老師行個禮,遇到同學問聲好,公交車上要讓座,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品行好。這樣我們不僅做到了文明,還宣傳了文明。只要人人邁出文明一小步,社會文明就會邁出一大步。我們作為安順的小市民,要發揚講文明守禮儀的好習慣,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文明的行為來規范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總之,文明禮儀已不只是在課堂上和在家裡,應是無時無刻,不分地理空間,時時牢記在心。
懂文明,講禮貌,這是我們小學就開始學習的。讓我們共同攜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文明禮儀之邦。
F. 講文明作文的題目
''講文明禮貌''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裡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麼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語言和行為都要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長輩,對老師,對說話對方表示尊敬時,要稱呼「您」;請求別人做什麼或給予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別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說「謝謝」;當別人感謝你或有事向你道謝時,要說「別客氣」或「沒關系」;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主動說「對不起」;早晨上學或路上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其他熟人時,要主動打招呼,說「您早」、「你好」;分手時互相說「再見」。說話時,態度要和藹、謙遜、文雅、親切、得體,決不可以說臟話、粗話,要堅持說普通話。
待人接物,行為舉止,都要講究文明禮貌,講究儀表儀態,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撒野。要學會克制和謙讓,自己不對,要勇於自我批評;別人不對,要能原諒別人的過失;當別人對自己表示歉意時,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擅自進入別人房間,是魯莽是行為。任何人在工作、學習時都需要專心專意,因此要盡量避免去打擾別人,當別人正在休息時,尤其是睡著了的時候,更要盡量避免打擾別人、影響別人。
學習與禮貌
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就倡導「禮治」,將禮儀謙恥作為立國之本。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由禮儀所體現出來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像給老幼病殘讓座,像幫助盲人過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才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才足以證明中國是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在學校一次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的活動中,我們不斷加深了對文明禮儀的理解。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遵守一定的文明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敬人的原則,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務必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與重視放在首位,切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願,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允許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人前人後不一樣,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適度的原則。運用禮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應當牢記過猶不及。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針對具體情況,認真得體,掌握分寸,不能做得過了頭,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這樣去做,待人友好與敬意才易於為他人所接受。不允許在運用禮儀時逢場作戲,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機取巧,做假騙人,這就是真誠的原則的含義。
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用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活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演講、作文、漫畫、徵文、專刊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也在不斷開展,在社會、家庭、校園都涌現出許多文明禮儀的標兵。但在這與此同時,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習文明禮儀,運用文明禮儀,各行各業都在開展文明禮儀活動。然而,為什麼在不斷的倡導學習中,仍然有許多非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是我們倡導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的意識有問題呢?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說臟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G. 文明禮儀的作文 題目
做一個文明的人
H. 有關文明的作文題目 文明怎麼起作文題目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