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以不知足為話題作文

以不知足為話題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8 05:58:59

㈠ 求「知足和不知足」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足與不知足的和諧性

最近偶滴作文寫得很垃圾,轉載一篇,希望大家喜歡~~(這是偶第一次轉載,支持點吧~~)
在現代社會高速競爭的浪潮中,人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增強,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實現知足的同時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識走向。是啊,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意思是容易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的。筆者認為: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大快樂!我們要深刻理解: 「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知不足,工作上不知足」這句話。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質享受。雖然我們不能像原始人那樣,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築穴居的對生活都那麼簡單知足的水平上,但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為甚至於犯罪行為的發生。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橋梁,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說,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盡可能地獲取無限有益的知識。笛卡爾曾說:「我們去閱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高爾基也說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認知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就要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實現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不斷進取、忘我學習的人只有永知不足,才能不斷進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正是一個在學習上『知不足』的人真正快樂的基本條件嗎?『知不足』的學習觀,這股無形巨大的動力,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推動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

馬克思說過:「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是啊,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敷衍了事;應該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進行更高水準的定位,使工作得到創新性的跨越式發展。

總之,知足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不知足是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知足是為了現在好好地活著,不知足是為了明天活的更好。願我們的世人能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和諧地走完自己真實的人生!

㈡ 關於「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話題的作文怎麼寫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子修)所撰聯,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應」知足」,而在追求知識學問和修身養性上應常」知不足」,對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應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違背道義的事應堅決不做。冰心很喜歡這幅對子,常寫以贈人。

這副對聯是做人的准則: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在物質享受上,在自己的擁有和他人的給予上,以及對無法改變的東西,應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對可以改變、並應該改變的東西,應不知足

上聯的「知足」語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不能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蘊含著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諧的合理內核。「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大意是說,只有通過學習,然後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下聯提出了有為與弗為的界限:即對好事、善事,利國利民的事要積極做;對錯事、惡事、損人利己的事,要堅持弗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為與弗為」給幾位青年店員題寫了一副贈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給人們修身養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對祖父的家訓聯作過獨到的詮釋:對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對有些事則永不能知足,如學習、事業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則是堅決不能做。她時時把此聯掛在書齋內,以示謹遵祖訓。

我意其較為恰當的理解是如此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會需求方面應適則滿足,即知足常樂;而在知、事、義等人類進步、國強民富、個人知識與事業追求方面應永無止境地去努力獲得,永無滿足之感。
「有為有弗為」: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當為者為之,當為而不能為之者奮力為之;不當為者不為,不當為而能為之者,雖勢利當頭亦不所動。
如此,則兩聯合一,警示世人求物與處事中,度與原則的把控,前者重做學問,後者重做事。
而對「知足知不足」,還有一解:對己身之品、行、知、思、識、語等各方面,即自處、待人、處事等,應知其優長,更應知其短劣,足則持之,不足則補之。如此,則與下聯合一,前者重做人,後者重做事。

其實,將此番內容均包容在內,更有意義。人之一生,苦苦覓尋者,無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

㈢ 「知足與不知足」為話題的作文

人生在世,名利財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時時刻刻永不停息、永無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相反,它還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坎坷和煩惱。有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覺不幸福、不快樂,多半是由於我們的不知足。如果把不知足歸結為人類後天的變異,這不免有失公允。其實,不知足是一種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則是一種理性思維後的達觀與開脫。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俄羅斯人對於自己的財產從不滿足,而對於自己的智慧卻相當自信。」這就說明了知足的兩重性。人們對於物慾的追求總會優越於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滿足物質的需要,這與人類的第一需要必須是溫飽有關。

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我們更多地傾向於知足,因為它會讓我們心地坦然。無所求,無所需,就不會有太多的思想負荷。在知足的心態下,一切都變得合理、正常、坦然,我們還會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慾望和要求呢?

學會知足,我們才能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也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學會知足,我們才能在當今社會愈演愈烈的物慾和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態面前神凝氣靜,做到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執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會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覺,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會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擺脫虛榮,寵辱不驚,看山心靜,看湖心寬,看樹心朴,看星心明……

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台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知足的人,是快樂的人。

㈣ 以知足與不知足為標題寫一篇作文提綱。

知足是什麼,就是能看到自己擁有什麼?從而得到滿足。不知足是什麼?就是只能看到自己沒得到的,自己得到的永遠看不見,這就是不知足。但不知足,不滿足的時候就會去進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於這兩面之間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滿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針對物質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針對名利、私慾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滿足則是針對理想、事業,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這兩方面的知足和不滿足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先說說知足吧。人要知足,才會快樂、幸福。社會之大,財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會均有貧富差別,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樣。如果一個人,他老是去往高處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產生煩惱,產生痛苦,他會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別人大魚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飯;別人錦衣綉緞,他只能粗布短襖;別人寶馬香車,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慾望是人生的大敵。
不去攀比,去除慾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從容,清心寡慾,你才會感到天高雲淡,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給你帶來快樂、幸福。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窮人往往快樂,富人卻常常痛苦。為何?就是因為窮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難知足。
再說說不滿足或進取吧。人,畢竟是高等動物,除了吃穿住行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外,畢竟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事業、理想,人格修養、精神境界等等。在這些方面,要永遠地不滿足,要永遠地追求、進取。
人稱「數學鬼才」的劉路從小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愛好數學,鑽研數學,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試分數。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最終有所獲——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驚世界,一舉成名。他說他還要走得更遠。
上演「草根傳奇」的林書豪,開始只是個「板凳球員」,是他的不斷進取,不斷追求,永不言棄的堅持精神,打開了他通往「羅馬」的大門。林書豪的追求、堅持幾乎達到了極限,像他這樣懷揣NBA夢想,不停輾轉各球隊試訓,哪怕只為一個板凳上的末席名額的球員,在美國大有人在,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失敗了,可林書豪沒有滿足,沒有停步,他最終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風雨,都永不滿足,去取得更好的戰績。
知足和不知足有時候是互補的,有時候是無關的,看對待什麼事情了?一方面又要不滿足,不滿足才會去追求、進取,才能抵達人生中的一個個風景如畫的高地。

㈤ 知足 知不足,有所為 有所不為。以這個為話題 作文該怎麼立意(議論文) 急!!!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子修)所撰聯,意思是在生活待遇上應」知足」,而在追求知識學問和修身養性上應常」知不足」,對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應勇往直前地去做,而那些違背道義的事應堅決不做。冰心很喜歡這幅對子,常寫以贈人。

這副對聯是做人的准則: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在物質享受上,在自己的擁有和他人的給予上,以及對無法改變的東西,應知足;而在精神追求上,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上,以及對可以改變、並應該改變的東西,應不知足

上聯的「知足」語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對物質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滿足,不能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蘊含著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諧的合理內核。「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大意是說,只有通過學習,然後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下聯的「有為」是指有作為。語本《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有弗為」,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語本《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大意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下聯提出了有為與弗為的界限:即對好事、善事,利國利民的事要積極做;對錯事、惡事、損人利己的事,要堅持弗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為與弗為」給幾位青年店員題寫了一副贈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給人們修身養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對祖父的家訓聯作過獨到的詮釋:對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對有些事則永不能知足,如學習、事業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則是堅決不能做。她時時把此聯掛在書齋內,以示謹遵祖訓。

我意其較為恰當的理解是如此的:

「知足知不足」: 即在物、名、利等生存之社會需求方面應適則滿足,即知足常樂;而在知、事、義等人類進步、國強民富、個人知識與事業追求方面應永無止境地去努力獲得,永無滿足之感。
「有為有弗為」: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當為者為之,當為而不能為之者奮力為之;不當為者不為,不當為而能為之者,雖勢利當頭亦不所動。
如此,則兩聯合一,警示世人求物與處事中,度與原則的把控,前者重做學問,後者重做事。
而對「知足知不足」,還有一解:對己身之品、行、知、思、識、語等各方面,即自處、待人、處事等,應知其優長,更應知其短劣,足則持之,不足則補之。如此,則與下聯合一,前者重做人,後者重做事。

其實,將此番內容均包容在內,更有意義。人之一生,苦苦覓尋者,無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

知足知不足_有為有不為
http://wenku..com/link?url=m6HS82CnEMzAirXVGul_qg0YBaPsNw7HJqlvIOy_I2OEf_vZv_Sfj-

㈥ 以知足者常樂與不知足者常樂為題寫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知足常樂」雖是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但處於改革大潮的今天,這種觀點我們不能苟同。
「知足」的反面就是「不知足」,對今天的改革者來說,就是要銳意進取,迎難而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

㈦ 關於「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話題的作文怎麼寫

知 足、知不足 「足」為「長處、優點」之意,「不足」即「缺 點」,知足知版不足,即正確認識權自我。 「足」是「足 夠、充足」之意。知足,就是滿足;知不足,就是不滿 足。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們得清楚、明白:何者 該知足,何者該知不足。知足,抑制自己的非分欲 求,在塵世生活面前超然淡泊,可心安,可常樂,可 不辱;知不足,不甘人後,銳意進取,方可上進,表 現了積極

㈧ 「知足與不知足」為話題的作文稍微好點就ok

人生在世,名利財物,都是身外之物,你就是時時刻刻永不停息、永無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相反,它還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坎坷和煩惱.有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覺不幸福、不快樂,多半是由於我們的不知足.如果把不知足歸結為人類後天的變異,這不免有失公允.其實,不知足是一種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則是一種理性思維後的達觀與開脫.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俄羅斯人對於自己的財產從不滿足,而對於自己的智慧卻相當自信.」這就說明了知足的兩重性.人們對於物慾的追求總會優越於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滿足物質的需要,這與人類的第一需要必須是溫飽有關.
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我們更多地傾向於知足,因為它會讓我們心地坦然.無所求,無所需,就不會有太多的思想負荷.在知足的心態下,一切都變得合理、正常、坦然,我們還會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慾望和要求呢?
學會知足,我們才能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也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學會知足,我們才能在當今社會愈演愈烈的物慾和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態面前神凝氣靜,做到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執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會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覺,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會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擺脫虛榮,寵辱不驚,看山心靜,看湖心寬,看樹心朴,看星心明……
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台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知足的人,是快樂的人.

㈨ 以「滿足與不滿足」為話題的作文

知足者常樂

慾望無止境,如果任其膨脹下去,必將後患無窮。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貪欲,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到,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出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樂的秘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干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紐扣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慾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任由其膨脹,則會由此生出許多煩惱。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麼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餘"的人生態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青年人常為自己的貧窮而牢騷滿腹。

"你具有如此豐富的財富,為什麼還發牢騷?"一位智者問他說。

"它到底在哪裡?"青年人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只要能給我你的一雙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麼,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對此,我用一袋黃金作補償。"智者又說。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現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麼豐富的財富啊!"智者微笑著說道。

一個人對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並不需要主觀上的任何功力,因為不知足正是人的慾望的一大特徵。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順情的,彷彿騎手信馬由韁不費力。知足,倒是自覺的、頑強的、堅毅的和勉為其難的。當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輛輛擦身而過的漂亮轎車時,當你身居斗室望著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樓的閃閃燈火時,因羨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無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擺脫這些情緒的糾纏,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樣知足地擠車上班,卻是很不容易的事。

閱讀全文

與以不知足為話題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