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景的作文仿照《草原.》400字
明天爸爸就要帶我去蘇州玩,今晚我高興的已經睡不著了。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好像在烙餅。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透,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爸爸給我講了蘇州的概況。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它的歷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說起蘇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況括為「三位一體」,即:古城、水鄉、園林城市,因而自古以來就有「東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園」的美譽。它的主要景點有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留園,清代的怡園、耦園、鶴園、環秀山莊、虎丘,寒山寺、天平山、靈岩山等……
正說著,蘇州已經到了,我們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經過熱鬧的山塘街我們來到虎丘的山門海涌橋。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景區方圓230來畝,最高處海拔僅34米。然而,在這里大大小小分布著50多個景觀呢!
進入山門,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經進入我們的眼簾,那就是虎尾了。剛才走過的山門就是虎頭,門口的兩口古井是虎的雙眼,左右對稱的八字護牆是雙耳,臨山塘河的石階是牙齒,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斷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進入景區我們游覽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景點。這條長約數十米的山道,點綴著憨憨泉、試劍石、枕頭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勝古跡,著你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穿過一個圓洞門,我們來到了虎丘最美麗的地方——劍池。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種形式奇險,氣象蕭森的感覺。狹長形的水池,南稍寬而北微窄,狀如寶劍,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時曾被品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風壑雲泉」4字,右壁上有「劍池」兩個篆體大字,相傳是書聖王羲之的筆跡。
過雙橋往西,再經雪浪亭北上,來到虎丘塔前。只見虎丘雄踞塔園中央,塔身顯得有點蒼老班駁,但依然矯健挺拔,姿色迷人。眾所周知,義大利有座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薩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稱為「東方斜塔」。
不知不覺一天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在車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風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後,我想借用古人的兩句詩來評價我們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覽遍天下,游之不厭惟虎丘。
Ⅱ 東方威尼斯蘇州的作文開頭
明天爸爸就要帶我去蘇州玩,今晚我高興的已經睡不著了。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好像在烙餅。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透,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爸爸給我講了蘇州的概況。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它的歷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說起蘇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況括為「三位一體」,即:古城、水鄉、園林城市,因而自古以來就有「東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園」的美譽。它的主要景點有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留園,清代的怡園、耦園、鶴園、環秀山莊、虎丘,寒山寺、天平山、靈岩山等……正說著,蘇州已經到了,我們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經過熱鬧的山塘街我們來到虎丘的山門海涌橋。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景區方圓230來畝,最高處海拔僅34米。然而,在這里大大小小分布著50多個景觀呢!進入山門,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經進入我們的眼簾,那就是虎尾了。剛才走過的山門就是虎頭,門口的兩口古井是虎的雙眼,左右對稱的八字護牆是雙耳,臨山塘河的石階是牙齒,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斷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踏上山道,進入景區我們游覽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景點。這條長約數十米的山道,點綴著憨憨泉、試劍石、枕頭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勝古跡,著你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穿過一個圓洞門,我們來到了虎丘最美麗的地方——劍池。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種形式奇險,氣象蕭森的感覺。狹長形的水池,南稍寬而北微窄,狀如寶劍,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時曾被品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風壑雲泉」4字,右壁上有「劍池」兩個篆體大字,相傳是書聖王羲之的筆跡。過雙橋往西,再經雪浪亭北上,來到虎丘塔前。只見虎丘雄踞塔園中央,塔身顯得有點蒼老班駁,但依然矯健挺拔,姿色迷人。眾所周知,義大利有座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薩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稱為「東方斜塔」。不知不覺一天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在車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風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後,我想借用古人的兩句詩來評價我們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覽遍天下,游之不厭惟虎丘。
Ⅲ 我遊玩吳江博物館作文
寒假的一天,媽媽帶我去遊玩,我和媽媽一同來到位於蘇州齊門路以東、東北街以北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聽說它是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親自操刀的在故鄉的「封筆」之作,在這里的所見所聞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贊嘆。
蘇州博物館新館佔地10666平方米,建築佔地617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最高不超過17米。 新館建築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新館建築為地面二層,地下一層。有書畫廳、兩塔瑰寶廳、明清工藝廳、吳文化廳和臨時展廳,另設有書店、影視廳、多功能廳、貴賓廳、觀摩室、書畫裝裱室、文物修復室、陳列設計部、考古部和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地下庫房、面積達57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這4個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設展覽。其中位於地下一層的「吳地遺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題展室。地面一層的"吳塔國寶"系列包括虎丘雲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兩個主題展。
館內還珍藏吳江海堤、吳縣草鞋山、蘇州越城等三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一批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構形惟妙惟肖,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館藏從虎丘塔發現的五代越窯青瓷蓮花碗,造型精美別致,釉色晶瑩滋潤;從瑞光塔發現的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年)所制「真珠舍利寶幢」,雖歷千年之久,仍然斑斕璀璨,富麗堂皇,體現了當時在雕刻、鑲嵌、漆工、金銀細工等方面高度的技術水平;同時發現的寶幢內木函四壁彩繪 、天王像和木刻版妙法經華經冊等,也是價值很高的文物。特別在地下一層,珍藏了70餘幅清代蘇州地區狀元書扇,其數量占清代地區狀元數量的一半以上,是具有地方特點的書畫扇。
通過這次參觀,使我對吳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真是一次有意義的寒假見聞!
Ⅳ 描寫虎丘塔的作文
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記得大文豪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這個雙休日,好不容易讓媽媽帶我到了蘇州,虎丘是一定要去的。
下車之後,站在山門朝遠處眺望,只見林木鬱郁蔥蔥,萬綠叢中偶爾出現一點紅色的焰火,那大概是楓樹吧。寺院在樹木的掩映下,顯得風韻別致。虎丘山並不高,在這里見不到起伏的山坡,也沒有嶙峋的山崖,完全不像我到過的一些名山大川,高峰突起山嶺連綿。在古老的蘇州,古老的虎丘能有諾大的名聲,並不是因為景物,而是因為歷史傳說。
這短短的一段山道上,就有東晉憨憨僧開鑿的憨憨井,有吳王闔閭的試劍石,還有一塊「枕頭石」,說的卻是風流才子唐伯虎在此休息的事。我最喜歡試劍石了,一塊大石頭從中裂開,裂開的斷面筆直光滑,傳說吳王手持莫邪劍經過這里,看到這塊石頭光滑堅硬,決定用來試試手中的寶劍,於是揮手一劈,這塊石頭就從中裂開了,兩千年風吹日曬,沒有變樣。這條裂縫有三個指頭寬,一米多長,如果合攏來還是一塊完整的石頭。我走過去用手摸了摸,然後豎起手掌當做寶劍喀地一砍。媽媽笑了:「你你手刀很厲害啊,石頭都劈開了。」
走到山道的盡頭,空闊的地方有千人石。北面的石壁上鐫刻著「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據說這是顏真卿的手筆,我揣摩了一番,果真是鐵畫銀鉤,非同尋常。沿著石壁旁的小道一腳跨進洞門,迎面就是森森的寒氣,一泓碧波輕輕盪漾,劍池很小,但深邃不可見底,四周石壁合抱著,劍池狹窄猶如一把長劍插入石壁。相傳兩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吳王闔閭就葬在這里,陪葬的有魚腸劍和其他寶劍三千把。我問導游:「這個傳說是真實的嗎?」導游說,1955年的時候,蘇州市政府為了搶修虎丘古塔,曾抽幹了劍池池水,終於找到了闔閭幽宮的墓門。我好奇把手伸到碧水裡,感覺到秋天泉水的清冷,心裡卻為那三千多把寶劍感到惋惜。
虎丘最有趣的是斜塔了,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達兩米多,號稱世界第二斜塔。我站在塔下往上觀望,感覺那塔正緩緩地向我倒來,嚇得我趕緊把眼光移到別的地方。聽聞在塔中曾經發現許多罕見的藝術珍品,然而我們進塔去沒看到什麼藝術品,四壁都是空盪盪,上面有一些裂痕。虎丘塔不準遊人攀登,據說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斜塔正在維修中。我又站到遠處觀望,虎丘塔在周圍高大的樹木中並不顯得突出。我看過許多雄偉的寶塔,從來沒有像虎丘斜塔這樣寒磣的。可它卻那樣聞名,不知是因為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內涵,還是那「斜」得巍巍欲倒給人的視覺帶來美感呢?
虎丘的地方雖小,卻是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著實讓我著迷。
你好!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學習進步!
Ⅳ 虎丘給些資料 作文也可以(最好)
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於此,葬後3日,便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山,簡稱虎丘。此山高僅36米,但古樹參天,周圍有不少名勝。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游覽勝地,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跡很多,傳說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堪稱「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的著名景觀有:斷梁殿、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千人石、劍池、天下第三泉、孫武亭、望蘇台等。
入虎丘後,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見著名的虎丘十八景。這些名勝古跡都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雲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於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磚塔,共7層,高47.5米。由於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開始向西北方向傾斜。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世界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其塔頂偏離4.4米)。1956年在塔內發現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窯蓮花碗罕見的藝術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說這四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顏氏原書,而是後人補書刻上去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吳王闔閭墓可能在這里,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3千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山上有一石井,傳為唐代陸羽所挖,稱為「陸羽井」。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書----《茶經》的作者。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長期寓居虎丘,一邊研究茶葉,一邊著作《茶經》。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評為「天下第五泉」。
虎丘雲岩寺塔
虎丘塔又稱雲岩寺塔,始建於隋文帝仁壽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後毀。現存的虎丘塔建於後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級。原來的塔頂毀於雷擊。1956年重修時,在第三層夾層內發現石函、經箱、銅佛、銅鏡、越窯青瓷蓮花碗等大批珍貴文物。虎丘塔現高47.5米,塔身全為磚砌,重6000多噸。據記載,由於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1956年,蘇州市政府邀請古建築專家採用鐵箍灌漿辦法,加固修整,終於保住了這座畝塔。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春秋時吳王闔閭在此修城建都,死後墓地即在虎丘。而後秦始皇曾登丘覽勝;西楚霸王項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並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為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經說過:「到蘇州而不游虎丘,誠為憾事。」
虎丘,風景幽奇,風光如畫,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吳地記》曰:「山絕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長文 《虎丘山有三絕》為:「望山之形,不越崗陵,而登之者,風見層峰峭壁,勢足千仞,一絕也;近鄰郛郭,矗起原隰,旁無連續,萬景都會,四邊穹窿,北垣海虞,震澤滄州,雲氣出沒,廓然四顧,指掌千里,二絕也;劍池泓淳,徹海浸雲,不盈不虛,終古湛湛,三絕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所以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塔是雲岩寺的塔,稱雲岩寺塔。該塔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據地方誌記載,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現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築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層,磚身木檐。由於從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因而頂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毀壞。原來的高度已無法知道,現存的塔身高47.5米。現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塔中心垂直線已達2.34米,斜度為2.48度。
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歷史,今天,這座聳立於虎丘的山巔的千年古塔,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志。
虎丘劍池
蘇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跡是劍池。從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別有洞天」圓洞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三尺來長,筆力遒勁。據《山志》等書記載,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因年久,石面經風霜剝蝕,「虎丘」兩字斷落湮沒。在明代萬曆年間,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鉤摹重刻。所以在蘇州有「假虎丘真劍池」的諺語。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指闔閭之墓的秘密。
進入「別有洞天」圓洞門,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象為之一變。舉目便見兩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了一池綠水。池形狹長,南稍寬而北微窄,模樣頗像一口平放著的寶劍,當陽光斜射水面時,給人以寒光閃閃的感覺,即便是炎夏也會覺得涼颼颼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橋的影子。抬頭望去,拱形的石橋高高地飛懸在半空,此情此景顯得十分奇險。石壁上長滿苔蘚,藤蘿野花又像飄帶一樣倒掛下來。透過高聳的岩壁仰望塔頂,有如臨深淵之感。這就是名聞中外的古劍池遺址。
劍池廣約六十多步,深約二丈,終年不幹,清澈見底,可以汲飲。唐代李秀卿曾品為「天下第五泉」。據方誌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為劍池,據說還因入葬時把他生前喜愛的「專諸」、「魚腸」等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同時埋在他的墓里。但《元和郡縣志》卻記載:「秦皇鑿山以求珍異,莫知所在;孫權穿之亦無所得,其鑿處遂成深澗。」後來演變而為劍池。總之,劍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吳王墓是否在劍池下面。說法頗多,莫衷一是。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劍池。當時曾刷洗苔蘚,核實劍池東側岩壁上確有明代長洲、吳縣、崑山三縣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記事兩方,載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劍池水干,於池底發現吳王墓門的簡單情況。後來又戽乾池水,出清污泥,又見劍池兩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沒有高低欹斜現象,顯然是由人工開山劈石所鑿成。池南有土壩一個,與石壁三面相連,面積約四隻八仙桌大小,低於平時水面三尺,是人工築成用作蓄水的。由於池北最狹處,發現一個洞穴和向北延伸約一丈多長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單獨出入,舉手可摸到頂,從上到下方正筆直。不難推斷,也是人工開鑿而成。盡頭處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並立,而無迴旋餘地。前面有用麻礫石人工琢成的長方石板四塊,一塊平鋪土中作底座,三塊橫砌疊放著,好似一大碑石。每塊石板的面積約二尺半高,三尺多寬。第一塊已脫位,斜倚在第二塊上。第二塊石板門的石質不同於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由於長期受池水侵蝕,顯露出橫斜稀疏的石筋。根據形制分析,這是一種洞室墓的墓門。劍池是豎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這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據記載,「闔閭之葬,穿土為山,積壤為丘,發五郡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運土鑿池,四周廣六十里,水深一丈……傾水銀為池六尺,黃金珍玉為鳧雁。」這樣誇大的描寫,雖然不一定可信,但作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吳王之墓,建築規模肯定很大,墓室設計也必然會相當精密和隱蔽。從虎丘後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種種跡象分析,劍池很可能是為了掩護呈王墓而設計開鑿的。墓門後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種秘密。但是吳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經考古發掘證實之前,尚是千古之謎。
Ⅵ 寫遊玩虎丘劍池的作文300字
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記得大文豪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這個雙休日,好不容易讓媽媽帶我到了蘇州,虎丘是一定要去的.
下車之後,站在山門朝遠處眺望,只見林木鬱郁蔥蔥,萬綠叢中偶爾出現一點紅色的焰火,那大概是楓樹吧.寺院在樹木的掩映下,顯得風韻別致.虎丘山並不高,在這里見不到起伏的山坡,也沒有嶙峋的山崖,完全不像我到過的一些名山大川,高峰突起山嶺連綿.在古老的蘇州,古老的虎丘能有諾大的名聲,並不是因為景物,而是因為歷史傳說.
這短短的一段山道上,就有東晉憨憨僧開鑿的憨憨井,有吳王闔閭的試劍石,還有一塊「枕頭石」,說的卻是風流才子唐伯虎在此休息的事.我最喜歡試劍石了,一塊大石頭從中裂開,裂開的斷面筆直光滑,傳說吳王手持莫邪劍經過這里,看到這塊石頭光滑堅硬,決定用來試試手中的寶劍,於是揮手一劈,這塊石頭就從中裂開了,兩千年風吹日曬,沒有變樣.這條裂縫有三個指頭寬,一米多長,如果合攏來還是一塊完整的石頭.我走過去用手摸了摸,然後豎起手掌當做寶劍喀地一砍.媽媽笑了:「你你手刀很厲害啊,石頭都劈開了.」
走到山道的盡頭,空闊的地方有千人石.北面的石壁上鐫刻著「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據說這是顏真卿的手筆,我揣摩了一番,果真是鐵畫銀鉤,非同尋常.沿著石壁旁的小道一腳跨進洞門,迎面就是森森的寒氣,一泓碧波輕輕盪漾,劍池很小,但深邃不可見底,四周石壁合抱著,劍池狹窄猶如一把長劍插入石壁.相傳兩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吳王闔閭就葬在這里,陪葬的有魚腸劍和其他寶劍三千把.我問導游:「這個傳說是真實的嗎?」導游說,1955年的時候,蘇州市政府為了搶修虎丘古塔,曾抽幹了劍池池水,終於找到了闔閭幽宮的墓門.我好奇把手伸到碧水裡,感覺到秋天泉水的清冷,心裡卻為那三千多把寶劍感到惋惜.
虎丘最有趣的是斜塔了,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達兩米多,號稱世界第二斜塔.我站在塔下往上觀望,感覺那塔正緩緩地向我倒來,嚇得我趕緊把眼光移到別的地方.聽聞在塔中曾經發現許多罕見的藝術珍品,然而我們進塔去沒看到什麼藝術品,四壁都是空盪盪,上面有一些裂痕.虎丘塔不準遊人攀登,據說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斜塔正在維修中.我又站到遠處觀望,虎丘塔在周圍高大的樹木中並不顯得突出.我看過許多雄偉的寶塔,從來沒有像虎丘斜塔這樣寒磣的.可它卻那樣聞名,不知是因為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內涵,還是那「斜」得巍巍欲倒給人的視覺帶來美感呢?
虎丘的地方雖小,卻是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著實讓我著迷.
Ⅶ 我們蘇州的虎丘塔200字作文片斷
我們蘇抄州的虎丘塔
國慶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蘇州虎丘塔風景區去旅遊。虎丘塔,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爸爸跟我說虎丘塔是斜的,我說:「怎麼可能呢,塔要是斜的,肯定早就倒掉了,我才不信呢!」爸爸說:「你自己看了就會相信了!」
我帶著好奇心來到了虎丘塔風景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那座雄偉的虎丘塔。「哇!塔真的是斜的,而且沒有倒。」我尖叫起來。據導游介紹說,塔系平面八角形,每個面上都有一扇門,七級。原來的塔頂毀於雷擊。虎丘塔高47.7米,塔身全磚砌,重6000多噸。由於地基原因,自明代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1956年,蘇州市政府邀請古建築專家採用鐵箍灌漿辦法,加固修整,終於保住了這座畝塔。
在虎丘塔的周圍有一棵棵粗壯的大樹,一棵樹要十多個小朋友手拉著手才能夠環抱起來,起碼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吧,這些大樹與虎丘塔相互襯映,更是顯得虎丘塔雄偉、壯觀。
現在我終於看到了那座虎丘塔,它雖然很斜,但是也很壯觀,它屹立在那山頂,永遠也不會倒塌。
Ⅷ 蘇州虎丘的歷史資料,最好有神話傳說,越多越好。。快,要寫作文。。
虎丘,原名海涌山,據《史記》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佔地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多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范,絕岩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雲岩寺塔、劍池和千人石;高聳入雲的雲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早已成為蘇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築;劍池幽奇神秘,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令人留連忘返;千人石氣勢磅礴,留下了「生公講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話。位於虎丘西麓的萬景山莊匯集蘇派盆景之精華,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畫;虎丘後山植被茂密,林相豐富,群鳥繞塔盤旋,蔚為壯觀。近兩年又恢復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環翠」和「書台松影」兩處景點,2005年又完成了虎丘山燈光亮化一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襯下熠熠生輝,成為蘇州古城夜景的新亮點。
虎丘,還是蘇州民間集會的重要場所,根據吳地「三市三節」的歷史,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每年春季都舉辦藝術花會,展出牡丹、鬱金香、比利時杜鵑、百合等大批名貴花卉17萬盆,數百個品種;秋季舉辦民俗風情濃郁的民俗廟會,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節目,深受遊客喜愛,一年兩會已成為蘇州特色旅遊項目中的熱點節目。景區還在2004年春節推出了春節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隨著景區燈光亮化工程的順利竣工,景區還將推出中秋賞月燈會等特色游覽活動。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在保護開發風景名勝資源時,向五湖四海的遊人展現了一幅吳地文化與江南山水完美結合的秀美畫卷,是華東眾多旅遊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門票:40元 (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軍人持有效證件可免費參觀,沒有學生票)
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此山高僅36米,但古樹參天,周圍有不少名勝。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游覽勝地,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跡很多,傳說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堪稱「吳中第一名勝」。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說這四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顏氏原書,而是後人補書刻上去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吳王闔閭墓可能在這里,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3千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山上有一石井,傳為唐代陸羽所挖,稱為「陸羽井」。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書----《茶經》的作者。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長期寓居虎丘,他一邊研究茶葉,一邊著作《茶經》。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評為「天下第五泉」。
[編輯本段]虎丘雲岩寺塔
春秋時吳王闔閭在此修城建都,死後墓地即在虎丘。而後秦始皇曾登丘覽勝;西楚霸王項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並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為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經說過:「到蘇州而不游虎丘,誠為憾事。」
虎丘,風景幽奇,風光如畫,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吳地記》曰:「山絕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長文 《虎丘山有三絕》為:「望山之形,不越崗陵,而登之者,風見層峰峭壁,勢足千仞,一絕也;近鄰郛郭,矗起原隰,旁無連續,萬景都會,四邊穹窿,北垣海虞,震澤滄州,雲氣出沒,廓然四顧,指掌千里,二絕也;劍池泓淳,徹海浸雲,不盈不虛,終古湛湛,三絕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所以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塔已有2500多年歷史,今天,這座聳立於虎丘的山巔的千年古塔,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志。
[編輯本段]虎丘劍池
蘇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跡是劍池。從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別有洞天」圓洞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三尺來長,筆力遒勁。據《山志》等書記載,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因年久,石面經風霜剝蝕,「虎丘」兩字斷落湮沒。在明代萬曆年間,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鉤摹重刻。所以在蘇州有「假虎丘真劍池」的諺語。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指闔閭之墓的秘密。
進入「別有洞天」圓洞門,頓覺「池暗生寒氣」、「空山劍氣深」,氣象為之一變。舉目便見兩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鎖住了一池綠水。池形狹長,南稍寬而北微窄,模樣頗像一口平放著的寶劍,當陽光斜射水面時,給人以寒光閃閃的感覺,即便是炎夏也會覺得涼颼颼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橋的影子。抬頭望去,拱形的石橋高高地飛懸在半空,此情此景顯得十分奇險。石壁上長滿苔蘚,藤蘿野花又像飄帶一樣倒掛下來。透過高聳的岩壁仰望塔頂,有如臨深淵之感。這就是名聞中外的古劍池遺址。
Ⅸ 用形象描述的說明方法來寫虎丘塔的作文
每當我想起這來件事,一種催我自新自悔過的心情便湧上頭。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嚴冬的下午。我乘9路公交准備回家,車上的人不算多。我坐在一個雙人座位上,一個中年人坐在我旁邊。車飛快地開著,一中到了,一大群人擁了上來,車上坐滿了人。一位老爺爺牽著一個小妹妹站在我的身旁前後搖晃,售票員阿姨見了,大聲地嚷著:「在座的哪位好心人讓個座給這位牽著小女孩的老人家?」我聽了,剛想起身讓座,一個念頭從我腦中閃過:還是不要讓座吧!離家還有一段路,站著多累啊。於是,我假裝沒聽見,把目光轉向了玻璃窗外。坐在我旁邊的那個中年人毫不猶豫地起身讓座。乘客們都用敬佩的目光看著那個中年人。離家不遠的菜市場到了。那個中年人用手扶著腿,艱難地下了車。他靠著路旁的樹,把褲子輕輕地挽起來。啊,是假肢!我不禁愣住了,只見他用手帕輕輕地擦著截肢處滲出來的血珠。肯定是站在車上時碰破了。我內疚地思索著。我彷彿覺得他更加高大了。
那個中年人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的品質是多麼崇高啊!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啊!
Ⅹ 關於去蘇州的800字作文
明天爸爸就要帶我去蘇州玩,今晚我高興的已經睡不著了。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好像在烙餅。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透,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爸爸給我講了蘇州的概況。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它的歷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說起蘇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況括為「三位一體」,即:古城、水鄉、園林城市,因而自古以來就有「東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園」的美譽。它的主要景點有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留園,清代的怡園、耦園、鶴園、環秀山莊、虎丘,寒山寺、天平山、靈岩山等……
正說著,蘇州已經到了,我們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經過熱鬧的山塘街我們來到虎丘的山門海涌橋。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景區方圓230來畝,最高處海拔僅34米。然而,在這里大大小小分布著50多個景觀呢!
進入山門,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經進入我們的眼簾,那就是虎尾了。剛才走過的山門就是虎頭,門口的兩口古井是虎的雙眼,左右對稱的八字護牆是雙耳,臨山塘河的石階是牙齒,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斷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進入景區我們游覽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景點。這條長約數十米的山道,點綴著憨憨泉、試劍石、枕頭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勝古跡,著你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穿過一個圓洞門,我們來到了虎丘最美麗的地方——劍池。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種形式奇險,氣象蕭森的感覺。狹長形的水池,南稍寬而北微窄,狀如寶劍,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時曾被品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風壑雲泉」4字,右壁上有「劍池」兩個篆體大字,相傳是書聖王羲之的筆跡。
過雙橋往西,再經雪浪亭北上,來到虎丘塔前。只見虎丘雄踞塔園中央,塔身顯得有點蒼老班駁,但依然矯健挺拔,姿色迷人。眾所周知,義大利有座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薩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稱為「東方斜塔」。
不知不覺一天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在車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風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後,我想借用古人的兩句詩來評價我們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覽遍天下,游之不厭惟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