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運用高考作文素材
你好!
每年為了迎戰高考,我們總是讓學生識記一些作文素材,但是從平時的寫作訓練來看,能應用在文章中的學生卻很少。針對這種現狀,就如何運用平時積累素材,我們談一點看法,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一.轉換角度應用 一次,侯寶林想看看明代笑話集《謔浪》,探究笑的藝術,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舊書攤,也沒找到。一個偶然因素,他知道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就不顧天寒地凍,一連18天跑到圖書館去抄,一部10多萬字的書,就這樣用自己的筆抄錄裝訂而成。 這則材料,自然寫勤奮.刻苦.成功等方面內容的作文,是能夠無需思考就應用的。但換個角度,就能大大的擴展其應用范圍。如話題作文「站起來」,你可以從要在社會中站起來,成為一個巨人,就必須努力使自己有豐富的學識來應用這則材料;命題作文「學會說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學會向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說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說不;「生命的價值」這樣的題目,正可以從艱難曲折和實現生命的價值這個角度來聯系應用;再如,一則材料作文你自己准備以「精神無價」為寫作角度,那麼侯寶林的拼搏精神不也是這樣嗎? 二.對照比較應用 《元史》記載:一次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正好路邊有棵梨樹,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許衡站著不動。有人問:「你為何不去摘梨?」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主人了。」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但我有主。」 2007年四川卷是命題作文「一步與一生」,這則材料正好從反面應用,以不跨出越過道德底線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來入筆;「激勵的價值」這一話題,既可以從他人激勵的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自我激勵的比照角度來寫,這則材料不正反映了許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勵嗎?三.聯想轉化應用 前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而成才。 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8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有些同學擅長寫文學類的作文,那麼,由這則材料可以聯想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物,在想像中雜取種種、合成一個,虛構一篇小小說;或聯想某些自然現象,寫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也可轉化形象,採用擬人化的筆法,以動物或植物為描寫對象,寫一篇童話,或者寓言故事。 四.搭橋對接應用 1923年,美國福特公司有一台電機壞了,所有公司工程技術人員都未能修好。有人推薦了德國來美國謀生的思坦因曼思。他來之後,在電機旁聽了三天,又用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好一會,最後在電機一個部位畫了一道線,說「這兒的線圈多繞了16圈。」果真按照他這個指點去修,電機就正常運轉了。為此公司總裁福特先生,給了他一萬美元酬金,又邀他加盟。他拒絕了這個請求,因為他就職的那家小工廠老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寫一篇「享樂與追求」的命題作文,表面看起來與這則材料關系不大,但抓住其中一個因素延伸,就可以與之銜接應用。如道德追求,是講感恩之心的。「道德」是座橋梁,使二者結合在一起。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話常掛在嘴邊」為題來作文,如果延伸一下,想到一句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要尊重知識」,這則材料所反映的一道線,一萬美元的酬金,就可以從一個側面來論證這個問題。再比如以「走進陽光」為話題作文,你如果立意「要走進事業的陽光之中,就必須有科學知識」,那麼這則材料以「事業」為橋梁,自然可以應用了。五.觸發生成應用 一位老婦人,在她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准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並自我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條時,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她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她回答說:「老實說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跺腳時,我都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10條錯誤之一。」
比如以「責任」為話題,如果你首先想到了「社會責任」,那麼由此聯想生成民族責任、團體責任、職業責任、家庭責任等。如果說維持家庭和睦溫馨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那麼要實現這個責任,就應當寬容。這樣這則材料就成了我們文章的一個組成部分。再如以「目標與實踐」為題目,我們由這則材料想到了人生目標之一,就是家庭幸福,而這在實踐中需要像這老婦人一樣,有50年如一日的恆心。我們知道,「恆心」只是心理品質的一個方面,這樣來看其它方面,如真誠、寬容、愛心、習慣、愛好等心理品質是否也需要呢?由此打開思路,其它素材也就聚於筆下,並可構思成一篇並列式結構的議論文。可見,一個「恆心」由此及彼地聯想生成了多個心理品質並列的構思,成為文章的思想結構要件。六.對比映襯應用例如這一段話:「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權貴,顧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氣、有骨氣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祿為榮,膝下有節,自強不息。他們的高尚品質永遠為後世傳誦。相反,那些曾榮耀一時、富貴一生的人,現在卻早已被時間的長河沖刷得無影無蹤了。」它除了運用舉例論證法之外,還運用了對比法。通過正反對比使論證更加周密,是非曲直更加明確,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比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再看一個例子: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棄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採菊……他們的人生輕松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而別里科夫被世俗束縛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錢拖至了死神的身邊,他們沒有全力輕松地奔跑,最終被捲入世俗的濁流中……(選自高考滿分文《輕鬆起跑》)我們面對同一個話題,總能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人物素材,運用對比手法將這兩種人物放在一起做一個深入的比較,優與劣、好與壞、美與丑自然會更加鮮明突出。這種方法可以廣泛運用於各種文章的寫作中。七.組合排比應用素材應用中的「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辭手法,而是一種運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稱做「多料合用」。這里所說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連續使用甚至堆砌同類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將同類材料進行精要的表述,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說明同一論點。其好處是顯得滔滔不絕,材料充實,理直氣壯,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辭效果。在組合時,語言表達要注意精要整齊,排列順序要合理(比如按時間先後,由遠到近,由主到次等)。例如下面這個例子:江南,是你心靈棲息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這里尋找到了生命的歸宿。傳奇女子三毛,浪跡天涯幾十年,頭發上沾的什麼風都有的她,一來到江南便哭了,像見到了親切的老祖母,她終於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靈的地方。江南巨賈沈萬山,歷經商場的風風雨雨,最後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邊,不再爭名逐利。還有不留名的文人隱士,或許他們也曾想金榜題名,仕途得意。然後日復一日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終於使他們累了,於是他們打點行囊。到了江南,終老於斯。(節選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棲息江南》)文中用了三個例子,共同說明江南是心靈棲息的地方。這三個例子都很典型,一個是浪跡天涯的三毛,一個是「歷經商場的風風雨雨」的沈萬山,一個例子是群體形象,是中國古代曾經「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這些人都把江南作為生命的歸宿,就更顯出了江南的美好。這當然是單獨一個例子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再看一個例子:讀書人是要有點意氣。或者說,書生意氣本來就是指讀書人身上透露出來的那種氣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讀書人追求知識以至完全摒棄一切雜念的意氣;「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是讀書人躊躇滿志、豪情萬丈的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讀書人高潔孤憤、藐視權貴的意氣。(2006年高考湖北卷滿分作文)這段文字的中心就是第一句話。作者用了三個例子,組成排比,引用不同的名言、詩詞闡述書生意氣,分別表現了讀書人的專心、憂心和雄心,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讀書人的意氣。當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這且不談,這里要說的是,作者將同類素材排比組合,既在觀點上加大了力度,豐富了內容,又在語言上顯示出了一種氣勢,表現了一定的文采。這種用材的方法,是經過了作者主觀的精選、加工,和那種無視內容的需要與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八.一材多解應用寫議論文,同學們大多苦於無材料可用。其實,大家頭腦中已經儲存了不少材料,但為什麼還會為材料匱乏而發愁呢?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有些同學不會高效率地利用自己佔有的材料,不善於一材多用。由於事物本身的豐富多彩,一則好的材料總是立體型的,具有多元的屬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對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異,因此,同一則材料往往可以從中挖掘出幾個不同的觀點。例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金子總會發光的。燭子武是塊「金子」,年輕時精力旺盛,才華橫溢,但被埋沒幾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國難當頭,才被委於重任,出使秦國,挽救了國家的危難。②千里馬需要伯樂的發現和扶植。千里馬就是燭之武,伯樂就是佚之孤。如果沒有佚之孤對燭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極力舉薦,燭之武縱有多大才華也沒有施展的機會。③顧全大局,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燭之武年輕時未被重用,難免產生委屈和不滿,但國難當頭,他不計個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國。④責已恕人,寬容待人。面對燭之武的牢騷,鄭伯沒有表現出絲毫不滿,而是深深自責,連說「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⑤燭之武善於辭令,值得我們學習。與戰國時代縱橫家的危言聳聽不一樣,燭之武的外交辭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剛,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場經濟大潮中,人際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辭令的人,將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頭腦,才可能從同一材料中發現蘊藏著不同的意義。同時,運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應根據不同觀點的需要,作一定的取捨,在敘述時要突出和強化與觀點相關的地方,其他無關內容可一筆帶過。如果我們能做到一材多用,那麼一則材料可論證幾個不同的觀點,可說明幾個不同的問題,那麼同學們頭腦中庫存的材料就會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呢?就拿當前的金融危機來說,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擴大為一場全球金融危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不受影響。這個材料,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運用:①危機與機遇共存;②面對危機人們有不同心態,不同心態必將決定不同的命運,人如此,國家亦亦然;③合作共贏:這是一場全球性經濟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要渡過危機,只有依靠各國的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此外,還可以有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等不同立意。
更多你可以咨詢:400-012-4008或者www.cheng.xueda.com
⑵ 作文素材怎麼用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一點自己的寫作風格風格,與感受
⑶ 求解, 關於作文的素材 怎麼用啊!! 我不懂啊!!
一個素材可挖掘多個主題。
一個素材經過多個角度的挖掘,可以服務於多個不同的主題。通過分析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去應對各種題目,會發現很多素材都能將他們靈活地運用到各類主題中,以不變應萬變。
以下給你舉個例子,你可以參照方法,自己選自己喜歡的素材然後試一下。
(素材)
鄧亞萍的爸爸鄧大松,20年前是河南省乒乓球隊的快攻手,媽媽也是球迷。亞萍5歲時,流星飛舞般的小白球開始編織了她童年的夢幻,她對爸爸說:「我想打球!」望著比球台高一點的士幾,爸爸驚喜萬分,從此,士兒承父教,每天隨爸爸去鄭州西郊文化官練球。
父親鄧大松是乒乓球教練,他毫不客氣地對鄧亞萍說:「要打球,你就曲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球速問題,身材不高,就必須把球打得快,這樣才有進攻性;二是步伐問題,你個子矮,別人跑一步,你就要跑兩步,所以你一定要跑得快。否則你就別打了,去上學。」他對亞萍的要求幾近苛刻:4歲時,每天要檢上萬個球;稍大點後,要應對家人的車輪戰,要把球扣死在球台規定的點上······
鄧亞萍的童年曾因個頭接、手臂短的生理缺陷,三次被淘汰出省級和國零級乒乓球隊。但是她的父親認定女兒是打球的材料,送鄧亞萍去自己的好友隊里訓練.幾經磨煉,鄧亞萍的「羽翼」豐盈了,她成了世界乒壇的奇才。
【素材分析】
勵志文
1.理想——小時候編織的夢幻般的理想,匠大後即使有再多先天不足的障礙,也要努力去跨越它,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2.缺陷不是借口——在困難面前沒有任何借口,即使是白身有缺陷,也不能輕言放棄。人定勝天,總有克服缺陷的辦法。
3.勤奮——4歲時,每天要撿上萬個球;稍大點後,要應對家人的車輪戰,耍把球扣死在球台規定的點上……只有通過自身的勤奮訓練,才能戰勝先天條件不足的困難。
真情文
父愛——是父親對女兒理想的支持,才有了鄧亞萍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是父親對自已女兒的不放棄,才有了這個世界乒壇的奇才。)
⑷ 如何在作文中用好素材
深思熟慮,用好材料
教學設想:1、學會使用材料作論據
2、欣賞習作,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導語: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寫作必須要佔有材料,其實,寫作過程就是確立觀點和尋找材料的過程.農民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而對於我們來說,「手中有料,作文不慌」,只要平時注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那麼,不管遇到什麼題目,都能信手拈來,揮灑自如,寫出好文章來.
寫作議論性的文章,選擇材料作論據很重要.運用材料論據要恰當,不然就很難具有說服力.
讓我們看看《考試大綱》對寫作對材料的要求.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
1、 基礎等級:
①符合題意 ②符合文體要求
③感情真摯,思想健康④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⑤語言通順,結構完整⑥書寫規范,標點正確
2.發展等級
①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果關系.
②豐富.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③有文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④有創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歸納:「基礎等級」的④「發展等級」①②④都提到對材料的要求.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我們對下面的文章進行點評.找出其中的優點與不足.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物鏈中,狼是羊的天敵,沒有狼這個對手,羊群就面臨著災難.在人類社會中,對手可以說是人類生命中的鹽,少了它,生活會淡而無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碰上對手.如何看待對手,常常關繫到人生的成敗.
要求:以「對手」為話題寫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例文 感 謝 對 手
(1) 在2001年7月3日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上,北京戰勝多倫多、大阪、巴黎和伊斯坦布爾,獲得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全國人民為之歡呼雀躍,而主持人水均益卻說了一句令人難以忘懷的話:「我們要感謝對手.」
(2)是的,正是有了多倫多這樣強大的對手,北京才有緊迫感、壓力感,才使我們的申辦工作做得更扎實、更細致、更完美.這樣的對手,可使中國更強大,在國際上的威望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確要感謝對手.
(3)世界充滿了競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競爭就會有對手,有了對手才有戰勝之而成為強者的念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是競爭,這就是要戰勝對手的根本原因.
(4)《動物保護》雜志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秘魯的國家森林公園,生活著一隻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年輕的美洲虎.秘魯人為了很好地保護這只虎,在公園里專門開辟出一塊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為虎園,精心設計和建造了豪華的虎房,好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園里林木茂密,綠草芳菲,溝壑縱橫,流水潺潺,並有成群人工飼養的牛、鹿、兔等供老虎盡情享用.凡是到過虎園參觀的人都說,如此美妙的環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沒有人看見美洲虎去捕捉專門為其准備的「活食」,也從沒有人看見過它的王者風范.它只是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無精打採的熊樣.於是,政府又通過外交途徑,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結果還是依然如故.一天,一位動物學家來公園參觀,看到美洲虎那副懶洋洋的樣子,便對管理員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卻不懂得獵殺的動物,要放一些獵性動物與其共存,否則,美洲虎無論如何也提不起精神來.管理員聽了動物學家的話,不久便引進了幾只美洲豹投放虎園.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美洲豹進園那天起,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如颶風般俯沖下山岡,老虎那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片廣闊的虎園里真正意義上的森林之王.
(5)在美國北部,人們為了喜歡有鹿群的生活,捕殺了狼,結果鹿群的體質越來越弱,生命力也逐漸降低.後來,又在鹿群中引進了狼.狼是鹿的對手,鹿在某次被追捕的過程中逃脫了,之後它便懂得了只有跑得更快,才不會被狼吃掉的道理.接下來的結果是它不停地奔跑,然後超越自我,不斷繁衍了下去,而體質和生命力也一代比一代強.狼也是一樣,為了追殺鹿群,奔跑再奔跑,而它的子孫成了比鹿的子孫更為強大的對手.
(6)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初到法國留學,曾有一個洋學生傲慢地污衊「中國人太愚昧無知,生來就是當亡國奴的料」.徐悲鴻十分氣憤,當即向洋學生挑戰:「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祖國,我們比試比試.」此後,徐悲鴻不顧生活中的風吹雨打,在艱難中他銘記自己的諾言,勤學苦練,終於在畫壇中一展才華,蜚聲中外.在清末中國人落後挨打的悲慘時代,如果沒有洋學生辛辣的言語激起徐悲鴻的愛國心,也許他終不會立下雄心壯志,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為中國人爭氣.徐悲鴻告訴我:「重視你的對手,因為他們幫助你不斷地挖掘潛能.」
(7)一種動物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一個人沒有了對手,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庸碌無為,就會因為過於相互的依賴而失去生機與活力;一個政體沒有了對手,就會逐步懈怠,甚至走向腐敗和墮落;一個行業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志,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美洲虎因為有了美洲豹這樣的對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風;鹿群因為有了狼這樣的對手,才長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續.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有了對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氣;有了對手,才使你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等待你的只有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8)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是敵人,是異己,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馬上除之而後快.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便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一種力量,一劑強心針,一副推進器,一個加力擋,一條警策鞭.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志,會讓你排除萬難去克服一切艱難和險阻,會讓你想方設法去超越、去奪取勝利.
(9)正由於此,我們要說:感謝你——對手!
分析優點:
學生概括:(1)語言通順,運用了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2)事例豐富(3)結構較嚴謹(4)引入巧妙.
分析不足:
教師:第4段的敘述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學生:不簡潔,缺乏概括.
教師:記敘文以記敘生動見長,敘事時需要生動、具體、形象;議論文以論證精闢見長,敘述事例的目的是證明觀點,敘述需要高度概括,只要能證明觀點即可.
歸納:1、材料要簡潔概括.
修改方法:(1)刪除描寫性語句
(2)把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
在秘魯的國家森林公園,生活著一隻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年輕的美洲虎.有人工飼養的牛、鹿、兔等供它享用,還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但它只是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無精打採的熊樣,從沒有人看見過它的王者風范.後來放進來幾只美洲豹,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如颶風般俯沖下山岡,它那威猛霸氣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片虎園里的森林之王.
教師:這則材料是否緊扣主旨?
沒有緊扣主旨.只扣住了「對手」,而不是緊扣「感謝對手」.
教師:議論文寫作不能只停留在對材料的簡單敘述上,還要恰當運用說理,使材料與觀點形成一個整體,而不是若即若離.
理論論證是對事理進行分析,並提示事例與中心的內在聯系,從而使論點得到證明和深化.
歸納:2、加強說理,運用議論性的語句使之扣題.
運用說理使之扣題:「美洲虎因為有了美洲豹這樣的對手,才有了危機、憂患意識,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風;感謝美洲豹吧,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叢林之王.」
思考:本文用美洲豹和狼兩則材料論證「感謝對手」,好不好?這篇文章是要論證「感謝對手」,還是在揭示大自然的奧秘?是否在此處再加上,「兔子要感謝那些食肉動物,沒有它們,兔子的後腿會更短,尾巴會更長」?
不好.如果把這則材料放在文章開頭作為引入是可以的,可以增加文章的新穎性.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應選用更具典型意義的、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更密切的事例.如果通篇都引用自然界事例,那麼,文章就缺乏深度.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選用什麼樣的材料,對文章的境界至關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必須收光聚焦,即材料既要有較高尚的情趣和審美趣味,又要能充分論證觀點.材料的選擇要有深刻的內涵,就是材料能揭示主題,能透過事物的表象,發掘其社會意義,能給人以警示和啟迪.
概括:3、盡量發掘材料深意.即考綱上闡述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因果關系.」
這篇文章的開頭已很好了,所以我們只能任疼割愛,把這則材料和後面的「鹿和狼」的事例也刪除.瞧,剛才我們費了那麼大勁修改的段落就這樣沒了,多可惜呀!其實不可惜,只要是不能緊扣主旨的,刪去都不可惜.
繪畫大師徐悲鴻這則材料是否緊扣觀點?
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初到法國留學,曾有一個洋學生傲慢地污衊「中國人太愚昧無知,生來就是當亡國奴的料」.徐悲鴻十分氣憤,當即向洋學生挑戰:「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祖國,我們比試比試.」此後,徐悲鴻不顧生活中風吹雨打,在艱難中他銘記自己的諾言,勤學苦練,終於在畫壇中一展才華,蜚聲中外.在清末中國人落後挨打的悲慘時代,如果沒有洋學生辛辣的言語激起徐悲鴻的愛國心,也許有才華的他也終不會立下雄心壯志,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為中國人爭得一口氣.徐悲鴻告訴我:「重視你的對手,因為他們幫助你不斷地挖掘潛能.」
思考:此材料是否能充分論證「感謝對手」?
否.此材料論證的是「人要有骨氣」.「洋學生」不是「對手」,作者只是在最後巧妙地把材料往「感謝對手」上靠.議論文要注意點據一致,即論據和論點要保持一致,就是材料與中心要高度一致,不能偏離題旨.偏離題旨是寫作時常出現的問題.題旨必須從頭至尾牢牢把握,不能開篇尚能把握,而在行文當中卻逐漸偏離,橫生枝杈.
歸納:4、材料要緊扣觀點
教師:下面是為這篇文章補充的材料,同學們看看這些材料是緊扣觀點.
(1):向你的敵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執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後,感謝孝庄輔佐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第二杯敬眾位大臣及天下萬民,感謝眾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鰲拜.」眾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著說:「是他們逼著朕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我感謝他們.」
一個人身價的高低,就看他的對手.對手總會給你帶來壓力,逼迫你努力地投入到「斗爭」中,並想辦法成為勝利者.在同對手的對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練自己.從這一意義上說,你的敵人是你前進的動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分析:緊扣題旨,但是不夠簡潔概括.可刪去描寫性語句(即黑體字),再把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
(2)捉螃蟹的漁民捉到一隻螃蟹後往往把蓋子蓋嚴,捉到第二隻螃蟹後就不再蓋蓋子了.因為有兩只螃蟹後它們便互相拖拉,以致誰都爬不出籠子.在競爭面前,有誰會懂得謙讓呢?動物終究是動物,人則不同.人類是有靈性的,知道如何競爭,光明磊落,並以尊重自己的對手為驕傲.對手不是敵人,沒有了對手,自己也無法生存,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分析:此則材料不能論證「感謝對手」.他論證的是感謝「敵人」,讓他們都爬不出籠子.
(3)當有記者問劉翔,「每次比賽時,你的身邊總有許多世界級的強手,難道你不因為緊張而害怕嗎?」劉翔從容的回答道:「雖然強手如雲,但是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我才能發揮得更好.」正是這種自信,幫助劉翔最終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上.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個個的賽程,每人每天面對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對手.面對對手,唯有充滿自信,才能面對他們.如果丟失了自信,那麼意味著,比賽還沒有開始你就已經提前離開了賽場.
分析:這則材料論證的是只有「自信」,才能戰勝對手.
材料(4)3721的總裁說過這樣一句話:「競爭對手好比是磨刀石,是他們把我磨礪得十分鋒利,然後我手起刀落,把對手砍掉.」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競爭對手,他們激勵我們奮斗不息的勇氣,最終超越自我,最終使對手這塊磨刀石越磨越薄,使自己這把刀越來越鋒利.所以說,有一個對手很重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更重要.
分析:運用了議論性語句,使材料很切題.
(5)一位英國冒險家在叢林中迷路了,他無法找到求生之路,絕望中的他失去了生存的願望.突然,一隻豹子沖向他,他拚命奔跑,左突右沖.碰巧,豹子被獵人設下的機關捕獲,他才得以逃生.最後他堅忍的穿過森林,重獲新生.假如沒有豹子,探險家可能葬身叢林;而豹子的出現,恰恰激發了他的求生慾望.其實,對手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它激勵你,刺激你,助你成長,助你成功.
分析:材料很准確.
(6)曾見過這樣一些報道,「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在訓練時教練把鱷魚放進泳池」,「肯亞長跑選手與獅子一起訓練」……教練用這樣的方法訓練運動員固然有些殘忍,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存在,能激發人的最大潛力嗎?其實這個世界是不存在什麼對手的,如果真有對手,那對手也只是你自己,如果你戰勝不了自己,也就戰勝不了其他任何「對手」.
分析:不能證明「感謝對手」,「對手」變成了自己,怎麼感謝?
教師:使用材料的最高境界是巧妙化用,不著痕跡.把材料有機地融入文章中,避免生硬引用,從而留下粘貼痕跡.
我們可以用略寫的方式巧妙化用材料,為這篇文章補充一些內容,使之更充實,更具說服力.
歸納:5、巧妙化用材料
方法:一個事例一句話,選用二三個事例,構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需要動力,對手就是能量;生命需要旋律,對手就是音符;生命需要味道,對手就是鹽.有了對手,才有了儒家與墨家同盛,法家與道家同興的場面,才有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有了對手,才顯出曹操的雄才偉略、奸雄本色,才襯托出孔明的足智多謀、用兵如神,才有了英雄輩出、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有了對手,歷史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一個團隊若無對手,會變成一盤散沙,不攻自破;一個人若無對手,也會自我膨脹,自我毀滅.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得感謝對手,沒有對手,就沒有我們自已.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議論文對材料的一些要求,概括起來有五點
1、材料要簡潔概括.
2、加強說理,運用議論性的語句使之扣題.
3、盡量發掘材料深意
4、材料要緊扣觀點
5、巧妙化用材料
6、材料要有新穎性(跟上時代脈搏、老材料新立意);
還要善於運用新鮮的材料,即使是陳舊的材料,也要善於化腐朽為神奇,讓材料發出奪目的光彩.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誰真正喜歡對手呢?我們也可以從「渴望平靜的生活,不希望有什麼對手」的角度立意.
仍採用化用材料的方法:
「柳宗元遠離了世俗、遠離了『對手』,寄情山水,從而描繪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優美詩篇;陶淵明正因為疏遠了世俗這一對手,才領略了『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情懷.對欲『窮則獨善其身』的人來說,生活中還是少些兇猛的對手,多些知心的朋友,這樣的日子豈不是優哉游哉?」
下面再對其他同學的文章進行點評.
⑸ 怎麼把作文素材用起來
先背一段時間吧 等以後寫作文順手了 看素材記憶比較好
⑹ 作文素材裡面的素材怎麼用,是全抄嗎
素材來基本解釋:1.文學﹑自藝術創作的原始材料。即未經提煉和加工的實際生活現象。2.指編纂書刊的第一手材料。作文素材么,我覺得就是在寫作時候能夠用到的一些材料,例如傳說,新聞,名言之類的,其實結合就是把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去,你可能在寫某個議論文的時候會用到一些例子,那個就是素材,可以為文章添色很多,使內容充實可感。也有些素材可以擴大來用,全篇可以是一個小故事的擴寫,最後來個總結。素材的用法有很多種,一語帶過可以,長篇談論也可以,化用可以,直接敘述也可以,素材的目的是為了給文章增添可讀性,或者使自己說的道理更加淺顯易懂,更具說服力。你說的有機結合就是運用素材的時候不能太突兀,要在恰當的時候用材料,上下語言要銜接流暢,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這樣的運用就不妥了。素材用得好會成為文章的一大亮點,但是要是用不好會成為累贅,甚至是敗筆,所以記得,文章要懂得流露真情,真正做到把自己融入到寫作中去,很多素材牢記心中有時候就能自然的運用了。寫作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希望你也能從寫作中找到樂趣,祝你進步。
⑺ 請問作文素材怎麼用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所寫文章的主旨,明確之後可以自己想想有什麼可以用得上的事例.
然後回,在自己的腦海中答列出一個提綱,將這些素材按自己所想的順序組合起來.
最後,按自己的構思開始寫,注意素材要銜接精密,素材與素材之間最好可以有過渡句來連接,這樣可以是行文讀起來流暢;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引出材料.
有時候還可以通過鏡頭式的方法將材料用到文章之中,這樣就可以免除過渡句的使用,一般來說,鏡頭式作文好寫,還容易得高分.(樓主可以自己查查具體的鏡頭式作文怎麼寫)
運用素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偏題,平時多寫寫、多積累、多看看例文,時間長了就會如探囊取物一樣得心應手了.
⑻ 作文素材到底是怎麼用到作文里的
一、摘抄品評法平時每人准備一個筆記本,及時把在每天至少15分鍾的閱讀過程中發現的佳詞美句、詩詞名句,分類摘抄在筆記本上,做到每天一摘抄.並在旁邊做好相應的語句評析,可從語句中的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用詞的精妙、句式的結構等方面進行品評,或者寫上自己的讀後見解與感受.以促使同學們更好地領悟語言文字的內涵,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有效地積累語言.
二、背誦交流法只抄不記還不能達到目的,不論學什麼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非淺.因此,同學們可以把積累下來的好詞佳句,優美片段、名言警句、經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時文等具有一定寫作典範的語言材料,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想辦法把這些內容背誦下來,也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一起進行交流,進行感悟,進行比較,進行品味,進行欣賞,以此來把素材貯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增加各類知識的儲備,使到語言日臻豐富,在運用語言時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餘,增強了書面表達的能力,作文素材《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三、運用積累法只積累,不運用,就不能達到最終目的.同學們要堅持每周一練筆,在練筆中,盡可能地把自己積累的詞語佳句大膽、准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因為,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周轉的密度.同學們在不斷運用語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把積累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詞彙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語言表達更規范、流暢,且富有表現力,結構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遠.由此,還可提升同學們作文中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意識關注現在的社會,多看下焦點訪談,那裡面的文字很犀利的,對作文還是有點幫助,
⑼ 如何運用寫作素材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寫作技能,在寫作中,照搬素材的情況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或是表達的需要,將作者已掌握的材料進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變成文章中經過加工的題材。而在行文過程中,對素材的加工一般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要圍繞題目和中心,二是要恰當地表達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說,對選定的生活現象素材,以及閱讀中獲得的書面材料,要刪除與題目無關的部分,並注入自己的感情傾向。
下面我們先看一個加工前的素材:
記得有一次,在親戚家吃飯,我覺得糖醋魚燒得挺好吃的,就隨口說了一句,「糖醋魚挺好吃的,以後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媽媽聽了,很興奮地對我說:「你要是喜歡,每次回家我都給你做。」第二天,我回學校後,把這件事差不多忘了。過了幾個星期後,我回家吃飯,媽媽特地從菜市場買回兩條魚,忙著燒糖醋魚,即使累得滿頭大汗也不亦樂乎。
下面是經過加工後的情景:
去年春節,我在姥姥家吃飯。糖醋魚就擺在我的面前,那種滋味誘惑著我,不知不覺間,我把糖醋魚消滅光了!等到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的臉紅得像關公一樣。母親打破了尷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藝實在太高超,你看……」說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悄悄地對我說:「你要是喜歡,每次回家我都給你做。」
從此以後,魚市場中天天穿梭著母親忙碌的身影,幾乎無一天例外。
有一次,風雨交加,狂風怒吼,母親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魚肯定泡湯了。
晚上回到家中,剛到家門口,門縫中就飄來了那熟悉的、誘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進去,我怕我的眼淚不爭氣!我真的不想進去,因為我的內疚與自私!我真的不想進去,因為母親那帶著體溫的糖醋魚……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藝術真實上下功夫,為買魚、燒魚設置場景。二是在細節描寫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實的對話,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一來,母愛就表現得更加具體真實也更加強烈了。
在對素材引用表達中,為了更好地支持論點,我們還要對素材從語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輝。
⑽ 語文作文素材如何運用到文章中去
1.先說老子雲,再把老子的說的話解釋一下,然後聯系你要寫的主題「道德和內法制」。(這樣寫容一方面起點題的作用,另一方面總領下文)。
2.在這一段的開頭銜接一個有關「道德和法制」的句子,接著寫這個材料(你這個材料的大致意思是這個老太太為了民眾的利益叫停了珠澳大橋的修建,這是高尚道德的表現,如果老太太沒有叫停,那麼修建之後引起的環境問題,交通問題,以及給周邊居民帶來的問題就會隨之顯現,導致「好事變壞事」,這也反映了政府有關部門自私自利,做事欠缺考慮,也沒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我們政府要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真正維護好做廣大人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