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逃避現實作文素材

逃避現實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2-26 12:50:31

1. 夢想與現實作文素材

1、阮籍,字嗣宗,他的父親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三歲喪父,由寡母撫育成人,家境不富,但學習努力,興趣頗廣,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他攻讀儒家經典,也愛讀老莊,並且學習擊刺武藝,能長嘯,善彈琴,還喜歡喝酒。相傳他母親去世時,阮籍正在與人下棋,對手要停止,他卻堅持下完,似乎無動於衷。但下完棋後,他飲酒二斗,大哭一場,吐血數升,內心悲痛再也壓抑不住。《世說新語任誕篇》記載:「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決,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阮籍葬母,照常飲酒吃肉,不循常禮,人都以為不孝;但當他竭力一哭,吐血廢頓,世間所謂的真孝子,又有幾人能夠這樣呢?嵇康,字叔夜,除了熟知先代典籍外,他在文化藝術各方面的修養也頗精深。他自少即好音樂,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當時是首屈一指而無與並者,他創制的並於臨刑前彈奏的「廣陵散」為世間絕響。他還善書法,由妙於草書,其墨跡被列為「草書妙品」。至於他文辭壯麗,善寫文章,更是受到廣泛推崇,被認為是個「奇才」。阮籍與嵇康都是為了躲避曹魏與司馬氏政治斗爭的牽連迫害而歸隱山林,同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代表,同時「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但阮籍採用了仕而隱的態度,遠害全身的態度,嵇康則剛直不屈得罪權貴,因好友呂安的事被牽連入獄,含冤而死。這兩個人前者逃避現實,後者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都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都無法實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起舞的人生境界,從反面論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很強的震撼力。
2、沈從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沈從文的人生和創作是夢想和現實結合的完美範例。
3、被稱為「最後的大家閨秀」的張允和,有著「白發才女」等諸多的美譽。沈從文妻子張兆和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學專家、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周有光的夫人。擅詩書格律,精崑曲。她的人生是夢想和現實的典範,且新穎不落俗套.
●青春的夢想,是未來的真實的投影(英國)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先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法國)
●夢是心靈的思想,是我們的秘密真情(杜魯門·卡波特)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丁尼生)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阿·安·普羅克特)
●一切活動家都是夢想家(詹·哈尼克)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魯迅)
●夢想家的缺點是害怕命運(斯·菲利普斯)
●夢想家命長,實幹家壽短(約·奧賴利)
●夢境每是現實的反面(偉格利)
●如意算盤,不一定符合事實(奧地利)
●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古龍)
●一個人如果已經把自己完全投入於權力和仇恨中,你怎麼能期望他還有夢?

2. 作文素材(部分整理)

[作文素材(部分整理)]【學習資料】作文素材(部分整理)2010年05月30日星期日10:04屈原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作文素材(部分整理)。"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願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適用話題】適用"肩膀"、"位置與價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責任"、"理想"、"執著"等等--諸葛亮諸葛亮,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將鼎足三分,燒博望,借東風,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機妙算的絕頂聰明。故與關羽之"義絕"、曹操之"奸絕"合稱三絕。諸葛亮執法嚴明,情義深重,勇於自責。有情而不枉法,執法而不忘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諸葛孔明,這才是真實可信的孔明!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節,我們才會由衷贊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適用話題】諸葛亮博學多才,擔任蜀相期間,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為歷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稱頌。適用話題有:"忠誠"、"謙虛與成就"、"大智若愚與成功"、"肩膀"等。諸葛亮對劉備的忠信歷來被大家傳為美談,此事例適合話題"誠信";諸葛亮不聽劉備臨終忠告,最終導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適合話題"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認知"等。---司馬遷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二十歲時滿懷求知的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這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准備。其父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天漢二年(前99),李陵出擊匈奴,乒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獲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潤飾。《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巨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八篇,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修史的抱負。【素材評析】一個人,無論在遇到多大的打擊與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繼續。但精神是需要支撐的。司馬遷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宮刑後,發憤著書,就是因為他為自己尋找到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柱,他們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等。而當我們的人生也遇上了難以跨越的坎時,是否也把司馬遷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適用話題】《史記》,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為了理想而放棄尊嚴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適用話題有"堅強"、"意志"、"忍辱"、"誠信"、"心靈的選擇"、"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李白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但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與他不滿黑暗現實之間形成劇烈的矛盾。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素材評析】李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學士,並沒能涉身政治,卻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對權貴的傲視,從而招致排斥,憤而離開了長安。在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心緒。可以想像,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但詩句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其根源就在於作者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適用話題】李白的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賜還鄉期間,還胸懷坦盪,對未來充滿信心,適用話題"仰望"、"抱負"、"肩膀"等。李白在皇宮期間,要求高力士為其脫鞋,因此而招來放逐的命運,此話題適合"談意氣"、"高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杜甫杜甫是一位愛國者,一生盼望為國效力,而命運並不眷顧他,以致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的詩篇。他的愛國情懷集中體現在他的詩作中。杜甫生活在那個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變化的時代,他用卓越才華和驚人毅力建造了現實主義的詩歌藝術的豐碑,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部分整理)》。沉澱於詩中憂國憂民的涕淚,人道主義悲天憫人的情懷,鑄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一己的苦難推及廣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他親眼看見國破家亡的慘景,寫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素材評析】此詩是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詩中寫到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適用話題】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間,在流落船上,無所適從的時候,心中還依然懷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志,思考國家的命運,適用話題"憂思與抱負"、"肩膀"、"生無所息與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與路"等。--阮籍阮籍,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他興趣頗廣,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他攻讀儒家經典,也愛讀老莊,並且學習擊刺武藝,能長嘯,善彈琴,還喜歡喝酒。阮籍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後期變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阮籍為了躲避曹魏與司馬氏政治斗爭的牽連迫害而歸隱山林,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現實,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無法實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起舞的人生境界。【素材評析】阮籍的性格上尤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心非常有節制。從上文中在母終時的表現以及喝醉酒後的行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這種有放有斂的性格還能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任。阮籍的詩寫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喜怒不形於色,正是因為他有著兩種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統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緣故。【適用話題】阮籍佯狂而歌,蔑視禮教、潔身自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適用話題:"符號"、"走與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陶淵明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陶淵明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適用話題】陶淵明遠離塵世,視功名如糞土,寧可窮困潦倒,住破爛的房子,也堅持只讀書自娛自樂,而絕不為了溫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適用話題"高潔"、"榮辱"、"談意氣"、"我想握住你的手"等。--蘇軾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台詩案、太後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台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適用話題】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豐碑"、"談意氣"、"沉穩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李清照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國家的半壁江山頓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一個處於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後的辛棄疾亦有。但他們,這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上溯數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啊!於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具有須眉般悲壯的愛國情懷。【適用話題】即便在國恨家仇面前,李清照還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來自律,此事例適合話題"雕刻心中的天使"、"銘記與忘卻"、"專一與忘情"、"水的靈動"、"紀念"等。--陸游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禦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志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的愛國詩人。分析:陸游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話題:"文學的力量"---魯迅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後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話題:"理想和現實""選擇"---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麼?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准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心理上的脆弱。【素材評析】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後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裡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於他。【適用話題】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作文素材(部分整理)〕【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3. 求陶淵明的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關於陶淵明的作文素材及其運用範例。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一)高考作文優秀片段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里,又有誰能將心澄凈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3.陶潛伴著"庄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丑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4.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5.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麼寄託?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7.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閑與曠達!8.背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於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在和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嘗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離官場的輕松、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敘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9.小船在水面輕輕搖盪、漂浮著,微風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著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後的山泉。青山回響著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遠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溫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里,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閑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脫、無羈。)1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裡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松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世、氣干青雲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11.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盪,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涌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作文素材《作文素材:關於陶淵明的作文素材及其運用範例》。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著輕爽的河風,立於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溫馨的家居。他的神態是那樣的幸福、輕松、安詳、超脫,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呢!12.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聖價值發生沖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現代人,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二)寫陶淵明的對聯。昔我曾眠三徑菊;今誰又抱一山詩?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三)重點人物素材陶淵明在各種話題中的靈活應用上帝的賬單:站在歷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鴻梁,翻閱素養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淚灑江東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隨項王去,化作矛尖花;張騫扶著駝鈴走,一心向天山;衛將軍旌旗飛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能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與採菊;唐太宗載舟為民,創貞觀之治;南唐後主伴寂寥,佳作不間斷;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銘記…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盪氣回腸。三分嘯成劍氣,無處不散發著素養的光芒。窮則獨善其身:因為我知道,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猶豫、徘徊。蘇子想到了出世,就會增加猶豫與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淵明,我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欲辯已忘言",我總想在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後面,加上一句,你會不為六斗米折腰嗎?六斗不夠,八斗呢?這總是有種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鍾愛的蘇子啊!你怎能以此為效呢?"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晉陶淵明,大家是頂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場腐朽,民怨載道的封建社會里,陶淵明能自守清節、出而不染,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參加革命之前,也是"軍閥"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風亮節,而始終為中國革命事業奔走不息,亦為當世萬流景仰。由此可見,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於更紅。鏡:鏡乃一種品格,既然是品格,則有高尚與低劣之分。陶淵明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他們各有所愛的"鏡",他們各自選擇自己所堅持的秉性。然而選擇"低劣鏡"的人亦有之,"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吳王面前為越國求情,是佞臣,是越國的叛徒;"張昌宗恐太後-日晏駕,為元忠所誅,乃譖元忠與戩私議",是小人的行為,是遭人唾棄的國賊。然人各有"志",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對鏡子品格的選擇。走近陶淵明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題記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余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頁,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環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回響又一圈圈的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雲舒展,菊點寧靜。您就居於這里。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著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語,生活中要想做到這樣一個"真"字倒還是真需要些勇氣與智慧。您在隨波逐流與矢志不移之間終是選擇了您的真理:寧靜,和諧。在政治權利沉重,卻又無比黑暗的時候,您硬是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您帶著與眾不同的清新與曠達,尋回一方心靈凈土。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滾滾紅塵的陣陣廝殺,只不過是您窗前的一陣風.一串雨罷了。在最昏暗的日子裡,靈魂深處卻充滿陽光。這就無愧於您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清明!現在您的生活已經很接近於您的理想了: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勞作,自得其樂,又有香菊清酒於您相伴,那高潔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嗎?祥和幽靜,纖塵不染。那詮釋情懷的酒不也是您的最愛嗎?與生和諧,遠離凡塵。伴著它們,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您的生活抑或說您的歸宿就是歸隱,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也是您的人生。做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樂的老人,您一生無憾。因為您的心界即是幽靜的,高潔的,政事的污濁必定無法攪擾您的生之和諧。面對南山,您似乎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淡泊的心態。您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己心境的了解與共鳴才是真正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您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生活閑適,而不必"心為行役",自然游目騁懷,參透自然。您告訴我,在污濁社會也不能隨波逐流;您告訴我,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您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做那個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訴我,"真",永生不滅…彷彿是靈魂回到內心,我猛地驚醒,窗外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而我心中,卻多了幾分坦然,幾分寧靜…隱者頌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懷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欄柵,你認清斗米中的昏濁\\背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後的衣裳\\踏著落英繽紛,你尋尋覓覓桃源夢境\\追著堯舜足跡,你隱隱匿匿南山菊影\\沒了羅綺華服,你披起晚霞織就的布衣更顯高貴\\沒了輕車香馬,你踩著淚光延伸的路途更覺舒暢\\勇於放棄\\敢於清高\\於是你笑了,笑聲中你雙眸閃亮,眼神滑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一個隱匿疼痛,願意被遺忘的勇者嗎舞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著一曲淡泊,卻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著家徒四壁,望著操勞的妻,望著渴求的兒,迫於生活,他懷抱滿腹經綸,依依惜別了故鄉的青山,故鄉的綠水,奔走仕途…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鬥角的風口浪尖,舞著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著錢財萬貫,望著昏暗的官場,望著佳餚美人的頹廢,迫於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昇平的紙醉金迷里,舞著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著春色滿園,望著倦飛知返的鳥,望著涓涓細流的泉,為免於玷污,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的田園,故鄉的山水,遠離塵市…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著對穀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著,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脫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著歸真返璞,飲盡一生。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涌,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卷雲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評析:這兩篇文章分別側重從"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頌和懷念著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又有哪個話題不能運用陶淵明這個材料呢?象蘇軾、陶淵明這樣的大家,在話題作文中,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素材
本文源自網路,樓主若不採納 必須給個贊啊

4. 生死抉擇作文素材

生死抉擇 無悔人生
歷史的江河奔涌東逝,捲起千堆雪,卷軸了名利,捲走了虛無,卻卷不走那些站立的風流人物;浪淘萬粒沙,淘盡了繁華,淘盡了榮辱,卻淘不盡那些明亮的不朽靈魂。是他們在生與死中堅毅地選擇,或死而不朽,或生而偉大,如流星一般在歷史的天空中炫然一現,成就的是自己的無悔人生,留給後人的是永久的精神之光。
滔滔江水,如時光流逝。在那美麗的灕江水邊,是屈子傲然的身影。鞠躬盡瘁,竭忠盡智,誰料月明多被烏雲妨,人清總被世俗污,忠信卻遭疑忌,正直反遇誹謗,窮苦倦極,憂愁幽思,怨生《離騷》。當自己的理想徹底破滅,抱負終不得施展時,他選擇了那清清的江水,來保全自己的高潔,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遠離污濁。
因為愛國之心赤誠熱烈,不願國家落入讒臣之手,所以選擇忠言直諫;因為高潔之情堅定不移,不願與其他人同流合污,所以選擇獨立於世;因為不願向敵人屈服,所以選擇以死示志,因為不願苟且偷生,所以選擇隨水而逝。
屈原的死是用肉體的消亡來獲得靈魂的永生,是用不朽的精神見證自我的價值。他如一隻斷線的風箏,悠然地栽入水中,精神之光卻在後人的紀念中傳遞。
時光流逝如滔滔江水,有人可以死的不朽,就有人可以生的偉大。太史公司馬遷志在完成《史記》,於是他身陷囹圄,依然選擇筆耕不輟;屢遭挫折,依然選擇堅持不懈;遭受極刑,依然選擇忍辱負重,用一根傲骨,支持著不倒下,不屈服,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選擇的不是懦弱,而是堅強;不是卑微,而是偉大。因為他的理想還未實現,所以他選擇忍辱負重;因為他的作品還未完成,所以他選擇堅強地活。讓那些流言蜚語在時間的分解下消融,讓自己的作為在時間面前無悔。
時間證明了一切,後人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個選擇了生,一個選擇了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答案不言而喻。他們雖然一個選擇了生,一個選擇了死,但他們卻共同詮釋了堅定不屈,在人格的魅力面前,生與死都同樣顯示了偉大,「站著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面不朽」,這正是他們無悔人生的寫照,激勵著後人將這種精神傳承。

5.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麼?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准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心理上的脆弱。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冊學習了課文《鴻門宴》,讓我們對項羽這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文再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摘自《鴻門宴》

素材評析

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後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裡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於他。

適用話題

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願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

高中課文《屈原列傳》、《離騷》、《湘夫人》等,都說到屈原。

【原文再現】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傳》

【素材評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詩中他自己寫到:「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屈原受到奸臣讒陷,被楚王流放時,在憤激之下而寫的。正如司馬遷所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作詩《離騷》泄憤。但是,屈原的高潔之處,在於他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打擊與諂害,但他總是執著地堅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馬遷贊美到:「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適用話題】

適用「肩膀」、「位置與價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責任」、「理想」、「執著」等等。

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讀過「三國」的人,一提起「奸雄」,誰都知道是指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最能體現曹操的奸惡。

但現實生活中的曹操,卻有著對理想的追求,是一個矛盾的復雜體。原以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為只是一介武夫,讀了他的《短歌行》等詩篇,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是極其豐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否也印證了一條真理:人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極高的文學造詣。我們學過的《觀蒼海》《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寫的。

【原文再現】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素材評析】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

【適用話題】

曹操愛惜人才,胸懷大志,傑出的軍事才能值得大家學習,但是曹操狡詐多變,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適用話題有「智慧與狡猾」、「理想」、「抱負」及「誠信」、「生無所息/生有所息」、「人與路」、「談意氣」等。

諸葛亮

諸葛亮,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將鼎足三分,燒博望,借東風,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機妙算的絕頂聰明。故與關羽之「義絕」、曹操之「奸絕」合稱三絕。

諸葛亮執法嚴明,情義深重,勇於自責。有情而不枉法,執法而不忘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諸葛孔明,這才是真實可信的孔明!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節,我們才會由衷贊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我們曾學過《出師表》《失街亭》(《三國演義》)《蜀相》等課文,這些課文都涉及一個人物——諸葛亮。

【原文再現】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摘自《出師表》

【素材評析】

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際遇,是千古傳頌的佳話。人們在甚贊諸葛亮的況世奇才的同時,也甚贊他能報知遇之恩的美德。自從自隆中出山後,就把「攘除奸凶,興復漢室」作為畢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寫「三顧頻煩天下濟,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襟」,無不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而感動。

【適用話題】

諸葛亮博學多才,擔任蜀相期間,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為歷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稱頌。適用話題有:「忠誠」、「謙虛與成就」、「大智若愚與成功」、「肩膀」等。諸葛亮對劉備的忠信歷來被大家傳為美談,此事例適合話題「誠信」;諸葛亮不聽劉備臨終忠告,最終導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適合話題「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認知」等。

司馬遷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二十歲時滿懷求知的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這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准備。其父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天漢二年(前99),李陵出擊匈奴,乒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獲赦出獄,為中書令,發憤著書,最後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潤飾。《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和傳記文學巨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除《史記》外,司馬遷作賦八篇,又撰《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修史的抱負。

高中第六冊第四單元,專門用一個單元來學習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及《史記》中的選文。

【原文再現】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摘自《報任安書》

【素材評析】

一個人,無論在遇到多大的打擊與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繼續。但精神是需要支撐的。司馬遷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宮刑後,發憤著書,就是因為他為自己尋找到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柱,他們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等。而當我們的人生也遇上了難以跨越的坎時,是否也把司馬遷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適用話題】

《史記》,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為了理想而放棄尊嚴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適用話題有「堅強」、「意志」、「忍辱」、「誠信」、「心靈的選擇」、「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愛國者,一生盼望為國效力,而命運並不眷顧他,以致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他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的詩篇。他的愛國情懷集中體現在他的詩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個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變化的時代,他用卓越才華和驚人毅力建造了現實主義的詩歌藝術的豐碑。沉澱於詩中憂國憂民的涕淚,人道主義悲天憫人的情懷,鑄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一己的苦難推及廣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亂,長安淪陷,他親眼看見國破家亡的慘景,寫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

杜甫,學習過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書懷》《詠懷古跡》《閣夜》《登岳陽樓》《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現】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素材評析】

此詩是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詩中寫到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

【適用話題】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間,在流落船上,無所適從的時候,心中還依然懷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志,思考國家的命運,適用話題「憂思與抱負」、「肩膀」、「生無所息與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與路」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但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與他不滿黑暗現實之間形成劇烈的矛盾。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我們學習過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中覽古》等詩,在高中第五冊的第五單元還專門安排了李杜詩歌單元,學習了《蜀道難》、《將進酒》等詩歌。

【原文再現】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素材評析】

李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學士,並沒能涉身政治,卻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對權貴的傲視,從而招致排斥,憤而離開了長安。在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心緒。可以想像,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但詩句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其根源就在於作者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適用話題】

李白的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賜還鄉期間,還胸懷坦盪,對未來充滿信心,適用話題「仰望」、「抱負」、「肩膀」等。李白在皇宮期間,要求高力士為其脫鞋,因此而招來放逐的命運,此話題適合「談意氣」、「高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阮籍

阮籍,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他興趣頗廣,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他攻讀儒家經典,也愛讀老莊,並且學習擊刺武藝,能長嘯,善彈琴,還喜歡喝酒。阮籍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後期變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

阮籍為了躲避曹魏與司馬氏政治斗爭的牽連迫害而歸隱山林,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現實,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無法實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高中語文讀本第二冊有篇文章寫到《阮籍不拘禮法》。

【原文再現】

阮籍不拘禮法

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盪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素材評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心非常有節制。從上文中在母終時的表現以及喝醉酒後的行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這種有放有斂的性格還能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任。阮籍的詩寫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喜怒不形於色,正是因為他有著兩種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統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緣故。

【適用話題】

阮籍佯狂而歌,蔑視禮教、潔身自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適用話題:「符號」、「走與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

陶淵明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

陶淵明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如《歸園田居》組詩的久享盛名,有類似的特點: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的愉快。

我們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它們的作者就是陶淵明。

【原文再現】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素材評析】

本文從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麵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適用話題】

陶淵明遠離塵世,視功名如糞土,寧可窮困潦倒,住破爛的房子,也堅持只讀書自娛自樂,而絕不為了溫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適用話題「高潔」、「榮辱」、「談意氣」、「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國家的半壁江山頓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一個處於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後的辛棄疾亦有。但他們,這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上溯數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啊!於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具有須眉般悲壯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的《聲聲慢》《一剪梅》等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高聲歌唱。

【原文再現】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素材評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趙明誠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聲聲慢》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

【適用話題】

即便在國恨家仇面前,李清照還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來自律,此事例適合話題「雕刻心中的天使」、「銘記與忘卻」、「專一與忘情」、「水的靈動」、「紀念」等。

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台詩案、太後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雲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台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原文再現】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摘自《赤壁賦》

【素材評析】

《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選文中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託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適用話題】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 「豐碑」、「談意氣」、「沉穩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

陸游一生以詩文為武器,抒寫抗敵禦侮、恢復中原的激越情懷和有志難伸的憂憤,氣勢雄渾,感情奔放。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的愛國詩人。

分析:陸游的愛國詩篇沒有矯情,沒有妥協,從中可窺見到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話題:「文學的力量」

6. "夢想與現實"作文素材

1、阮籍,字嗣宗,他的父親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三歲喪父,由寡母撫育成人,家境不富,但學習努力,興趣頗廣,博覽群書,多才多藝。他攻讀儒家經典,也愛讀老莊,並且學習擊刺武藝,能長嘯,善彈琴,還喜歡喝酒。相傳他母親去世時,阮籍正在與人下棋,對手要停止,他卻堅持下完,似乎無動於衷。但下完棋後,他飲酒二斗,大哭一場,吐血數升,內心悲痛再也壓抑不住。《世說新語‧任誕篇》記載:「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決,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阮籍葬母,照常飲酒吃肉,不循常禮,人都以為不孝;但當他竭力一哭,吐血廢頓,世間所謂的真孝子,又有幾人能夠這樣呢?嵇康,字叔夜,除了熟知先代典籍外,他在文化藝術各方面的修養也頗精深。他自少即好音樂,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當時是首屈一指而無與並者,他創制的並於臨刑前彈奏的「廣陵散」為世間絕響。他還善書法,由妙於草書,其墨跡被列為「草書妙品」。至於他文辭壯麗,善寫文章,更是受到廣泛推崇,被認為是個「奇才」。阮籍與嵇康都是為了躲避曹魏與司馬氏政治斗爭的牽連迫害而歸隱山林,同是魏晉名士風流的代表,同時「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但阮籍採用了仕而隱的態度,遠害全身的態度,嵇康則剛直不屈得罪權貴,因好友呂安的事被牽連入獄,含冤而死。這兩個人前者逃避現實,後者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都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都無法實現在夢想和現實之間起舞的人生境界,從反面論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很強的震撼力。

2、沈從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沈從文的人生和創作是夢想和現實結合的完美範例。

3、被稱為「最後的大家閨秀」的張允和,有著「白發才女」等諸多的美譽。沈從文妻子張兆和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學專家、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周有光的夫人。擅詩書格律,精崑曲。她的人生是夢想和現實的典範,且新穎不落俗套.

●青春的夢想,是未來的真實的投影(英國)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先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法國)
●夢是心靈的思想,是我們的秘密真情(杜魯門·卡波特)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丁尼生)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阿·安·普羅克特)
●一切活動家都是夢想家(詹·哈尼克)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魯迅)
●夢想家的缺點是害怕命運(斯·菲利普斯)
●夢想家命長,實幹家壽短(約·奧賴利)
●夢境每是現實的反面(偉格利)
●如意算盤,不一定符合事實(奧地利)
●夢想絕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距離。(古龍)
●一個人如果已經把自己完全投入於權力和仇恨中,你怎麼能期望他還有夢?(古龍)

7. 有什麼關於敢於面對現實的作文素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逃離現實,就只能是一個懦夫!
奧斯特洛夫斯基可謂是一個真的勇士。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16歲的他因戰爭致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命運的不幸,他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勇敢的面對現實,同命運反抗。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用一顆為革命事業奮斗的炙熱之心著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盡管奧斯特洛夫斯基沒有得到上帝的垂青,但他敢於面對殘忍的現實,最終使上帝為他開了一扇窗。
巴爾扎克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是信徒的洗禮之水;是弱者的無底深淵。」而在成為世界大文豪之前,巴爾扎克也曾陷入無助境地。
巴爾扎克熱愛的文學創作與父親的意願相違,這個衣食無憂的公子哥淪為了需要靠朋友接濟的可憐蟲。面對困境,巴爾扎克並沒有向父親屈服,而是堅持自己喜愛的文學創作。困境磨練了巴爾扎克的意志,增強了他對人生的洞察力,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人間喜劇》的問世,便昭示了勇於面對苦難,積極進取迎來的可喜收獲。
當遇到困境,有的人卻選擇了逃離。
杜牧曾詠;「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一代楚霸王項羽兵敗劉邦,在這個群雄逐鹿的舞台,他始終不願磨平自己的稜角,最終以自刎的方式結束了可悲生命。勇於面對現實,退一步則可卷土重來。而他卻感嘆:「此天亡我,非戰之過也!」顯然,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問題,逃避現實,註定了他不可能有絕處逢生的驚喜。
逃避終究不能扭轉現實。既然逃不開,我們何不以一種大方的姿態去面對它,也許會看見更明媚的天空。

8. 求議論文作文素材

●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因不與貴族合作死於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頸中噴涌的鮮血化作了一條華貴美麗的「豹尾」,鞭打在一個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動地的絕響。(江蘇考生《暗夜的絕響》)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近體詩的先驅者——以其傑出的貢獻掀開了中國古代詩歌嶄新的一頁,引發了盛大輝煌的盛唐氣象。(江蘇考生《人生三部曲》)
●斯賓諾莎在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被孤獨、寂寞籠罩的情況下,潛心研究哲學,探索真理,創作了神學著作《宗教論》。他讓後人感嘆道:「最孤獨最寂寞的是過程,最厚重最豐富的也是過程。」(江蘇考生《人生三部曲》)
●在長江的上游,有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眼淚,也有李白揚帆盪槳的身影。或許,劉備與李白完全是兩類人,一位是爭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則是周遊天下的詩人。帝王將相自成其蓋世偉業,賢士詩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長江以它的廣博容納了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劉備疲憊的馬蹄。(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華夏》)
●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開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中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採菊……他們在人生路上輕松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湖南考生《輕鬆起跑》)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釣的莊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渾濁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不願做供奉於高高廟堂之上的烏龜;他又入乎其內,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孤獨地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越王勾踐承受了亡國之痛,扛住了數十載非人的屈辱。他堅守復國信念,是因為他在圈外遙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勝利復仇的希望,最終他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歷史奇跡。(湖北考生《近觀與遙望》)
●大藝術家羅丹在工作時差點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鎖在工作室里。正是這種「入」,才有了王羲之寫完的18缸墨水;正是這種「入」,才有玄奘取經跋涉幾萬里的路程;正是這種「入」,才有陳景潤演算的幾十麻袋的稿紙。(湖北考生《人生的「出」與「入」》)
●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八百多位。可是後人發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後面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的。科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工作過程中經常客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據,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湖北考生《人生的「出」與「入」》)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是太「入」了,憂國憂民、感時傷世,少陵的嘆息綿長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樓」,他的心悲傷了;登高遠望,他的憂思又在心頭迴旋。(湖北考生《釣罷歸來不系船》)
●霍金能夠創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繼日研究的結晶;牛頓能夠發現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那是對他苦思冥想、嘔心瀝血的回報;馬克思能夠發現剩餘價值規律,那是與他廢寢忘食、勤勤懇懇的研究分不開的。(河南考生《小議「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
●28歲的歐拉僅用兩天時間就將幾位數學家幾個月得出的結論進行了完善的論證。斯坦梅茨僅用三天時間就使數名工程師幾個月也不能維修好的機器重新啟動。(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女詞人李清照有「尋尋覓覓」的哀婉凄切,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兒女情長,但也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河北考生《意外花開在情理枝頭》)
●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卻幸運地為老友鮑叔牙所舉,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叔牙幫管仲贏,也為自己贏得了後人的欽敬。(山東考生《成人者天成之,與人者天與之》)
●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浩浩盪盪地出發,他帶著天朝上諭,所到之處,送陶瓷,送絲綢,送茶葉。他送去的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度的文化,同時也收獲了異域文化,更有禮贊和膜拜。(山東考生《雙贏,一種人倫的智慧之美》)
●林肯當上總統後,他的朋友推薦一人為內閣成員。看過此人後,林肯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朋友詢問個中原因,林肯說:「他的臉不適合。」朋友啞然失笑,說:「他不能為自己的長相負責啊。」林肯嚴肅地說:「一個人若過了三十還不能為他的臉負責,那他就成不了大器。」(江西考生《臉中窺世界》)
●蘇武忠貞愛國,拒絕折節叛國,甘願與羊為伍。地窖冰冷,他咽白雪嚙氈毛;北海荒遠,他「掘野鼠藏草實而食之」。他用赤膽忠心奏響了千古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四川考生《永遠的蘇武》)
●西漢前朝帝王休養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體恤民情,輕徭薄賦,使社會安定,成就「貞觀之治」;唐玄宗初年繼往開來,安置百姓,重用賢臣,安穩統治天下,成就「開元盛世」;康乾勵精圖治,平定叛亂,維護統一,社會安定和諧而成就「康乾勝景」。(北京考生《說「安」》)
●成吉思汗,那個彎弓射鵰的猛士,那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後,有多少無辜的靈魂。希特勒,歷史上最厲害的演說家,幾小時把整個歐洲吹噓得沸騰起來。彈指一揮,血肉橫飛。身後,是數萬人堆起的屍骨;腳下,流淌著殷紅的血流;身前,是繼續行走的大軍。(陝西考生《銘記血腥中的古訓:和平》)
●到底什麼是人的魂?說白了,就是人的某種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元帥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的魂;「我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是杜甫的魂。(四川考生《問靈魂》)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於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裡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於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福建考生《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安徽考生《讀•感悟》)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 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湖南考生《談意氣》)
●阮籍目睹世間的渾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異處,借醉酒逃避現實。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卻終因一篇《為鄭沖對晉王箋》被人唾棄。嵇康則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協,最終一曲《廣陵散》成為絕響。其實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廣陵散》向後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歸的境遇竟是如此迥異。若是兩人各向中間邁出一步,將幻想與現實稍加中和,也許就不會落得生者隱入迷幻,死者融入蒼穹,只留給後人無盡的悵惘。(山東考生《夢想在現實中起舞》) ★★現實人物類★★
●普通教師殷雪梅在一輛瘋狂駛來的汽車沖向自己學生的時候,挺身而出,張開雙臂用軀體護衛學生。這一英雄壯舉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什麼叫做輝煌燦爛的人生、什麼叫做響亮有力的「結尾」。(江蘇考生《人生三部曲》)
●公安戰線的楷模任長霞,一生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濟貧,顧及人民大眾利益;「入乎其內」,她除惡掃黑,鐵面無私,用一腔熱血保一方的安寧。「入乎」他人,全心呵護有難的人,讓奉獻之花開在每一個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時時以共產黨人的標准嚴以律己,從不給家人謀半點私利。(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矮個子給鄧亞萍的成功帶來了阻力,可是她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獨占乒壇,讓各國運動員發出「和鄧亞萍生活在同一時代,簡直就是一種悲哀」的感嘆。(河南考生《巔峰上的蝸牛》)
●21歲的劉翔在奧運會110米跨欄中創造了「亞洲飛人」的奇跡。這奇跡的背後,有劉翔的定位準確、敢於拼搏,也有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家花在劉翔身上的訓練費用就達300多萬元。(河北考生《「亞洲飛人」的奇跡》)
●田世國,一個事業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捐獻出自己的重要器官——腎,來搶救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80多歲的老母親。他的舉動感動了整個中國。(安徽考生《什麼?——是該這樣!》)

1.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盪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義大利士兵負傷,便冒著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背著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
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拚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干,終於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當當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敗的,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幸,最終也能有所收獲。
話題:「成功的曲折」「永不言敗」
2.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3.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4.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准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5.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恆」
6.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7.於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雲:「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分析:祖國的統一和強盛是華夏兒女永恆的願望。於右任的臨終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人的心,還在於他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話題:「故鄉情」「月是故鄉明」「殷殷愛國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灣託管」和「台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希望留在台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
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斗的人們。
話題:「心中的豐碑」「祖國的呼喚」
9.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願」「愛國——永恆的話題」
10.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人生價值」
11.80美元環游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周遊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准備後,他就在口袋裡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為什麼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伯特的經歷印證了一句俗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決心,堅持到底,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
話題:「成功的魔杖」「夢想與堅持」「信念」
12.我竭盡全力
一天,戴爾·泰勒牧師向教會學校的一個班宣布:誰要是能背出《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他們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那是許多孩子做夢都想去的地方。但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有相當大的難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歲的學生竟然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誦了下來,沒出一點差錯。泰勒牧師驚訝地張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誠的信徒能背誦的也很少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牧師在驚嘆他有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背下這么長的文字的呢?」這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軟體公司的老闆,他名叫比爾·蓋茨。
分析:人們在做事之前,往往總是強調困難的因素,而不願動手,其實,這只不過是為自己的惰性找一個借口。大多數時候,不成功僅僅是因為努力得還不夠罷了。
話題:「立志與成功」「人生的奮斗」
13.左思立志 堅韌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分析:認准行動目標,不為外人所動,堅持就是勝利,挺住就是一切。
話題:「磨礪與成功」「如何對待別人的嘲笑」
14.普羅米修斯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造福而獻身的神。他出於對人類的同情,為使人類免遭毀滅,把天火偷來送給人類,並把科學、藝術和醫葯等知識傳授給人類,使人類從此能夠戰勝危難,並變得文明起來。他因此而惹怒了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鐵鐐把他銬鎖起來,釘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讓神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對奉命來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說:「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你奴隸般的命運;我寧肯被縛在崖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僕。」馬克思推崇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獻身的精神,稱他為「 哲學的日歷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分析:對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來說,任何加諸肉體的痛苦都無法戰勝靈魂對自由的追求。
話題:「對自由的追求」「對信念的堅持」「理想與犧牲」
15.「這是我的權力」
老革命家陳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間,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的決議草案時,陳少敏堅決不舉手。會後,康生惡狠狠地質問她為什麼不舉手,她義正辭嚴地回答:「這是我的權利!」後來她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縣,受盡折磨。她堅定地說:「不要犯軟骨病,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群眾、對國家、對黨負責到底。」
分析: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堅持了做人的尊嚴,堅持的真理,也就是維護了個人和民族的尊嚴。
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16.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污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17.孫中山的崇高信仰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18.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沖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別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著,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
19.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分析: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顆愛國心,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話題:「成功的因素」「愛國心」
20。不為五斗米折腰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里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里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餚,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傢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嚮往。
話題:「品德與氣節」「人生的追求」

閱讀全文

與逃避現實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