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濃與淡的素材,名言
詩人說:「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確,生活中有人 偏愛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歡綠葉濃酒式的熱烈;其實,也有人偏愛濃酒綠葉 般的濃重,不喜歡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有人說「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濃與淡,似乎象徵了自古以來兩種相持 不下的人生態度。有人看穿一切執念與紛擾,抱定清淡拔俗的態度;有人卻偏愛狂烈,認為 人生之精彩在於綻放之轟轟烈烈不遺餘力。正如濃茶與淡酒,人們各有所好;在我,卻似乎 更加中意後者。 的確,人間世事沉浮不斷,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較於看淡一切平心靜氣,似是自找煩惱。 當人們糾纏於慾念和執著時,沖淡的態度如同賢者平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一盞清茶,勝 過哀莫難忘。」清淡之好,在於善於放下。放下所愛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擁有便能放下所 失去。以淡然之態行走於浮世,一切煩惱便能處之泰然,不慍不怒,彷彿世外君子。 如此看來, 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態雖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 卻也因之而帶了幾分錯失的遺 憾。 清淡故不執著, 無所謂愛恨有無, 故能自保, 可人生如是之意義何在?秉持清淡的原則, 似神仙般御風掠過人世波濤洶涌之海,確是瀟灑從容,卻也未曾體味人生百態,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為傾心那些鍾愛濃烈的人生。我總是想起那「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他 的名字,他演的虞姬,還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都恰如一個隱喻, 埋下了一個戲痴戲里戲外的人生濃烈至極的伏筆, 也註定了他那因濃烈而癲狂的命運。 如是 濃烈, 故而敢愛敢恨; 人生或是鶯飛草長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熱荒涼谷, 都嘗試過, 體驗過, 縱然結局是悲劇,也不留遺憾。相比那種將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態,或許這種狂烈,才可稱得 上是真正的瀟灑吧。 其實真正偏愛濃酒綠葉般的濃重之人,當其精彩盛放達於極致,反而又似歸於平淡,讓人看 不出分毫。竹林七賢看似超脫物外與世俗決裂,然阮籍窮途之哭,又何嘗不是真性情的全然 釋放和對於無拘無束的人格的熱望?還有那句「不如相忘於江湖」,言出莊子之口,我卻總 覺得這表面的平淡清凈之下藏著巨大的暗潮, 那是只有經歷過濃烈的洗禮與刺青後凝練出的 一粒智慧之硃砂。 「有一種鳥一生都在風中飛翔,累了就在風中睡覺。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 的時候。」這鳥像極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風中極盡生之美麗的人們。在我看來,人生便該 是這樣一種態度;在極度的濃烈和絢爛之中燃盡韶華,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寄情於濃釅 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終歸於寂滅,都已足夠。 朝陽一模作文題目 朝陽一模作文題目 蘋果公司 logo, 蘋果公司的徽標是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圖案引發了 人們各種各樣的聯想。 有人說要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嘗嘗;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事 物;有人說殘缺也是一種美;有人說原來平凡無奇的蘋果圖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創 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說咬第一口只是個開始…… (簡析:朝陽題目後面附的五個觀點來說,一和五會偏向於實踐,二三偏向於完 美與殘缺的辯證, 四偏向於創新, 也都是常見的作文母題, 操作起來難度並不大。 ) 石景山一模: 石景山一模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列車速度不斷提升,電子產品快速更新,蔬菜水果催熟 上市。。。。 很多人在追求快節奏的生活,他們吃快餐,發微博,速配閃婚。。。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也引 發了種種思考;有人說我們必須加快速度,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有人說快,才會贏得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 快,才會提高效率,效率就是生命;有人說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得不償失; 有人說放慢生活速度,讓人們找到平衡而不迷失自己;還有人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 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❷ 以濃與淡為話題的作文
生活的濃與淡
閱讀(10)
評論(0)
發表時間:2008年05月24日
22:36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709252589-1211639805
出水芙蓉是一種淡雅的美,像一個化著淡妝的女孩,從你的眼前走過,輕輕的,你的眼光不經意的掠過。心裡有一絲的顫動,像春天早晨清新的風,像雨後一顆含在葉間的露,在心中滾動。
春天的季節,飄著蒙蒙的細雨,在柳影里,在碧水中,在槳聲的呢喃下,淡淡的霧,朦朧的山……這樣的韻味,這樣的詩意,只淡淡的寫意在國畫中。
國畫,總是淡淡的,人物或山水時隱時現,星星點點,留著大片的空白,無數的想像在這方寸間孕育。
油畫,多的是濃墨重彩,色彩重重疊疊,人、物乃至整個世界彷彿都想一點不漏地展現出來。
杯中的咖啡喝到一半,濃得化不開,黑黑的,苦且濃香,傳遞給神經系統,蓬勃地興奮起來。
有一種叫龍井的茶,產於穀雨前。撮幾葉在杯中,經熱水的沖泡,嫩嫩的,綠綠的,尖尖的芽頭朝上,飄浮於透明而淡綠的杯中。
一種是濃濃的香郁,一種是淡雅的沁肺。
人生的濃與淡如何?我不知道。戀愛時的轟轟烈烈,海誓山盟,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戀愛時的那種思念,那種等待;戀愛時的那些纏綿,那些甜蜜,那些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濃重而多彩。
先賢聖哲對婚姻多有論述,不乏有閃光的經典。以我的淺見,既不是刻骨銘心般的纏綿,也不是入地獄般的苦難。婚姻本被生活所包含,對生活不必有太高的期望,自然對婚姻也不能想像得太過甜蜜。那些銀幕上的浪漫,只是因了現實的太過平淡,才有了濃濃的遐想和思念,如海市蜃樓般的美麗而虛幻。但總也有平淡中的閃光和甜蜜,就算是淡淡的,靜靜的,也總是一份真情的愉悅。
生活的濃與淡,因個性的不同有所區別,沒有對與錯,沒有好與壞。濃是一種生活方式,淡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淡一點於身心更有裨益,更能持久長遠些。
❸ 平淡的也有味作文素材
平淡的日子是一杯白開水。
是白開水,你可以往裡加糖,加色素,將它調製成一杯色澤鮮艷、味美可口的飲料。飲料的顏色有很多樣,飲料的味道也有很多種;關鍵是你有沒有興趣,會不會調制。
平淡的日子是一張白紙。
是白紙,你可以在上面寫文章,畫圖畫。文章有小說、散文和詩歌等等;圖畫有山水、人物和花鳥等形式;關鍵是你有沒有那份情致,會不會寫畫。
平淡不是乏味,平淡的日子是一杯淡淡的清茶,只有細細品嘗,其餘味無窮;平淡不是空白,平淡的日子是一副多維立體畫,只有凝神定睛,才能看出它的奧妙。
平淡的日子輕松,富有情趣。在這樣的日子裡,你可以和年邁的爺爺奶奶拉拉家常,與爸爸媽媽一起散步,給遠方的朋友寫信。
平淡的日子很從容,很自然。在這樣的日子裡,你可以到海邊去,聽海鷗鳴叫,看驚濤拍岸;到山崗去,聞小鳥啁啾,觀山色空濛;到田野去,眺農家炊煙裊裊,望白雲悠悠。可能的話,最好到森林去,想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尋小溪旁的奇花異草,覓林中自由快活的玉兔小鹿。
平淡的日子心靜如水。在這樣的日子裡,人的靈魂是安詳的,思想是清晰的,心情是平和的。在這樣的日子裡,你可以回憶童年,回憶 校園,回憶初戀,回憶火花一般耀眼的那份真情和感覺。
平淡的日子,你可以靜坐案前,潛心讀書。在書中,你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先賢大師交流對話,可以漫遊人間天上,飽覽人類瑰麗的文化名勝和秀麗的山水風光。
人生紛繁,功名禮祿撓心,平淡的日子難得;人生短暫,如白駒之過隙,平淡的日子可貴
❹ 議論文年味是濃了還是淡了800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裡很是熱鬧,盡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鍾,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路,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麼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系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❺ 淡與濃為題寫作文
回答人的補充 2010-10-02 22:04 當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從你眼前走過,雖是驚鴻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妝,更接近於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風,就會繪人留下一種純凈的感覺。 如果濃妝艷抹的話,除了這個女孩表面上的光麗之外,就不大會產生更多的有韻味的遐想了。 其實,濃妝加上艷抹,這四個字本身,已經多少帶有一絲貶義。 淡與濃,或許由於接近天然,似春雨,潤物無聲,容易被人接受。 在中國畫中,濃得化不開的工筆重彩,毫無疑義是美。但在一張玉版宣上,寥寥數筆便經營出一個意境,當然也是美。前者,統統呈現在你眼前,一覽無余。後者,是一種省略的藝術,墨色有時淡得接近於無。可表面的無,並不等於觀眾眼中的無,作者心中的無,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實是給你留下的想像空間。「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沒畫出來的,要比畫出來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畫,多濃重,每一種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現自己,而中國的水墨畫,則以淡見長,能省一筆,決不贅語,所謂「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說,濃到好處,不易;不過,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 咖啡是濃的,從色澤到給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以強烈為主調。有一種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釅黑如漆,飲在口中,苦香無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飲者徹夜不眠,不覺東方之既白。茶則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龍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種感官的怡悅,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風生的愜意,也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無法加以比較的。 但是,就我而言,寧可傾向於淡。強勁持久的興奮,總是會產生負面效應。 人生,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濃是一種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兩者,因人而異,是不能簡單地以是或非來判斷的。我呢,覺得淡一點,於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濃烈人生哲學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了;但執恬淡生活觀者,也不能說是消極主義。奮斗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種的積極。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於你的周圍,你就會成為坐標中的一個點,而這個點必然有著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於是,這就構成了家庭、鄰里、單位、社會中的各式各樣繁復的感情關系。 夫妻也好,兒女也好,親戚、朋友也好,鄰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這個坐標繫上點,看得濃一點,你的感情負擔自然也就得;看得淡一點你也許可以酒脫些、輕鬆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條褲子,自然是夠濃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過,密如膠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樣地淡然相處,無昵無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婦,親莫乎子女,其道理,也應該這樣。太濃烈了,便有求會之毀,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頭上,一旦要給自己畫一張什麼圖畫時,倒是寧可淡一點的好。 物質的慾望,固然是人的本能,佔有和謀取,追求和獲得,大概是與生俱來的。清教徒當然也無必要,但慾望膨脹到無限大,或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或欲壑難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得則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則大懊喪,大失落。神經像淬火一般地經受極熱與極冷的考驗,難免要瀕臨崩潰邊緣,疲於奔命的勞累爭頭,保不準最後落一個身心俱弛的結果,活得也實在是不輕松啊!其實,看得淡一點,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的話,那麼,得和失,成和敗,就能夠淡然處之,而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淡之美,某種程度近乎古人所說的禪,而那些禪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這種淡之美的境界。 禪,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禪趣,不亦樂乎?
記得採納啊
❻ 關於話題作文《淡之美》的素材
李國文先生的《淡之美》,文中選取了年輕女子的淡裝、早春時節的西湖、寥寥數筆便能經營出一個意境的簡筆畫、茶、淡的生存方式、禪等一系列看似並無任何關聯的素材,然而,貫穿全文的,正是作者的思想感悟: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年輕女子的淡裝,較之濃裝艷抹,更接近自然,清新、純凈,「似春雨,潤物無聲,容易被人接受」;西湖,盡管「淡裝濃抹總相宜」,但「那早春時節,在那細雨、碧水、微風、柳枝、漿聲、船影、淡霧、山巒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才是最美的西湖」;與「濃得化不開的工筆重彩」相比,簡筆畫淡而韻味猶存,能給你留下想像的空間,「沒畫出來的,要比畫出來的更耐思索」;咖啡與茶,一濃一淡,咖啡給人帶來的強勁持久的興奮,總是會產生負面效應。茶呢?「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感官的愉悅、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生風的愜意」,也非筆墨所能新人形容;再者人生,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將復雜的關系看得淡一些,你也許可以灑脫些、輕鬆些,對物質、名利看得淡一些,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那麼,得和失、成和敗,就能淡然處之,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再者禪,那些禪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淡之美的境界。作者處處圍繞淡之美來選材,先說外表的淡之美,再談自然、藝術、人類生活的淡之美,最後談人生追求的淡之美。盡管題材廣泛,取材自由,但這些看似散的外在的「形」又層層遞進地體現了「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這一內在的「神」。由微觀而宏觀,找出作者筆下一個個散的素材,分析其內在的含義,便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作品的主題「神」。
❼ 求一篇以「人生鹹淡皆有味」為題的高中作文
鹹淡皆有味
王清銘
一天,教育學家、文學家夏丏尊先生拜訪弘一大師,吃飯時看見大師總吃一道鹹菜。夏先生心有不忍,說:難道您不嫌這鹹菜太咸嗎?
弘一大師回答:咸有鹹的味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又端起了一杯白開水,夏先生皺著眉頭道:沒有茶葉嗎?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鹹淡皆有味,這句話既概括了弘一法師的人生境界,又如念珠的線,貫串起他的一生。
鹹淡是兩種不同的滋味,分別對應著兩種不同的生活,甚至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咸就是燈紅酒綠、肥馬輕裘,咸是叱吒風雲,咸是西裝革履、談笑風生;淡,就是清風明月、竹杖芒鞋,淡是飄然出塵,淡就是青燈黃卷、晨鍾暮鼓。咸是鐵馬秋風塞北,那麼淡就是杏花春雨江南。鹹淡就是趙朴初對他的評價: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鄭域有一首寫梅花的詞:「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梅花無論開在何處,都一樣的幽香高雅;人也一樣,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顯達還是默默無聞,都可以過一種有味的人生。
他年輕時寫合唱曲《春遊》,其中有這樣的詞:「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鍾送夕陽。」這是一種鹹的生活。
弘一法師給友人夏丏尊的畫題詞:「屋老。一樹梅花小。住個詩人,添個新詩料。愛清閑,愛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為題小梅花屋圖》)這是一種淡的生活。
俞平伯嘆服弘一法師:少年時做公子,是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是個風流名士;做話劇,是個演員;學油畫,是個美術家;學鋼琴,是個音樂家;辦報刊,是個編者;當教員,是個老師;做和尚,是個高僧。弘一法師的一生鹹淡皆有味,年輕時咸有鹹的味道,二十文章驚海內,才華橫溢,各種藝術觸類旁通。中年後掙脫名利情感的桎梏,從榮華富貴抽身,淡出世俗,歸隱佛門。身鋪破席,卷衣為枕,弘一法師不以為苦。
弘一法師到青島講佛法,行前約法三章:不為人師,不開歡迎會,不登報吹噓。青島市沈鴻烈兩次登門拜訪,還設素宴相邀,都被他謝絕了。弘一法師曾引前人詩句明志:「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土筵中甚不宜。」
弘一法師由咸入淡,絢麗至極然後歸於平淡,有位女作家說他這樣的生活變化是「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換了真正的自由」。弘一法師應該也有痛苦的蛻變過程,但說是刳骨剔肉,有點誇大其詞。他的生活轉換是那樣的自然,以致我們很難確定他經歷過很曲折的心路歷程。他皈依佛門,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結局。
夏丏尊這樣評價弘一法師:「在他,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小旅館好,統艙好,掛搭好,破席子好,破舊的手巾好,白菜好,蘿卜好,咸苦蔬菜好,跑路好,什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鹹淡皆有味,就是順心適性,隨遇而安,該風流倜儻時就灑脫不羈,有玉盤珍饈就開懷暢飲人生美酒,到了青燈黃卷時就超凡脫俗,明心見性,擺脫煩惱,了卻生死。最難得的是弘一法師能在淡中品味出自己的味道,孤寂的生活並不讓他孤苦,而是欣欣然如赤子。
林語堂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一個「跳」字,形象地說出了弘一法師人生角色轉換的過程,那麼自然,甚至有些灑脫。
1942年9月4日,弘一法師圓寂前預知大限將至,寫了遺書和遺偈給他的生平至友夏丏尊和弟子劉質平告別。他的遺偈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華枝春滿是咸,天心月圓是淡,是淡而有味。鹹淡皆有味,這樣的人生境界能夠抵達的人很少,因此同時代的人對他敬仰有加,連張愛玲也這么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❽ 鄉土味的相關作文素材高中
印象中的農民
不知哪一天,我去了一個美麗的水鄉,那裡有很多勤勞的農民。我獨自一人走在金黃色的田邊。其他同學則隨著老師在路邊的小店吃西瓜。
前方走來一個衣著樸素的老農,背著一個枕頭大小的竹筐,慢慢地走著。裡面裝著半筐金黃色的麥穗。老農臉上掛著幾顆汗珠,顯然是累了。
那時候,火辣辣的太陽快落山了,我以為老農要回家,誰知他又轉去麥田裡,在田裡盪來盪去忙碌著,一會兒彎腰,一會兒微笑。他在干什麼?我不知道,走近仔細一瞧,原來,他在拾麥穗。
我忍不住隨口背起了《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老農看了看我,用鄉土味極濃的普通話對我說:「小朋友,你會撿嗎?先挑些……」一個帶紅領巾的小女孩跑過來,對老農說:「爺爺,快回去吧!飯好了,正等著你呢!」我愣了一下,急忙撿起麥穗,兩個褲袋各塞了一把。抬起頭來,老農已經走遠了,只剩下那一個小女孩,我追了上去,大喊:「小姑娘!等一等。」她停下來看著我。
「給你,拿回家!」
「這……這可不行,咱家很多了。」
「這可以做早餐加一兩片麵包呀!」
……
我向老師他們跑去,老農的身影也出現在我的眼前,慢慢地又消失在金色的田野中。
這個老農,他平凡得像一株小草,他普通得像一片樹葉。
天邊的晚霞漸漸淡了,他的身影融進了蒼茫的暮色中。
❾ 淺淡作文素材
[淺淡作文素材]上了大學,挺懷念高中的的日子的,淺淡作文素材。 那個時候,我閑暇的時候寫寫文章,用的是黑色簽字筆,而不像這樣般,鍵盤,鍵盤,還是鍵盤。 老師希望我們寫寫有關素材積累的幾分心得,於是寫了這篇東西。我不想從另外的資料,大吹特吹素材的重要,寫一堆挺不錯卻不是我自己使用的方法。雖然我有過積累素材,卻沒怎麼系統地把生活中可積累的點點滴滴記錄下,可是,這些點點滴滴卻幾乎都有個醇香的味道,寫作的時候,看看,心情舒暢,如今,依然回味無窮,至少,高中寫作的日子沒有白過。 這一次,是我第一次,稍稍系統地整理了一下,我積累素材的心得。 積累素材,有兩樣東西是必須的,筆和一本筆記本。它們將是陪著你們走完高中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好夥伴。握起手中的筆,記下自己想記下的點點滴滴。時間會把一個人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一切都沖淡,沒有記錄,曾經引起你共鳴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篇文章會從你的記憶中從醇香的白酒淡成無味的白水。無需過得太久,你想回憶起這些話,故事,文章的時候,嘴裡只能無奈地吐出:「我好像記得。」 為了看的條理清晰一點,以下文字會比較系統。 生活中處處皆是素材。先說說素材的來源: 課外: 1. 報紙。 泡在習題的海洋里太久,看下報紙,是一種不錯的享受。報紙的內容,大都只是新聞,我們只需稍稍記錄一下特別有興趣的時事即可。但記錄時事,有個好處,當時用起來是個亮點,可過上幾年就沒啥價值了。瞧瞧我當時記錄的一個例子:「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與對手鳩山競選下一任日本首相時,不經意地說出青年男女沒錢就不要結婚的話,這嚴重打擊了倍受金融危機的壓力的日本民眾的心,以至於麻生的前景無比黯淡。」 2. 雜志。 收集素材,重在平時。所以呢,雜志的東西雖然多且精彩,但建議不要在自修的時間,尤其是在上課的時間看。我挺喜歡《百家講壇》這份雜志的,寫的是歷史,而以歷史作為素材,既能以史諷今,也不會引起政治糾紛。下面是我摘下的一段話:「晚清時期,中國的GDP位居世界第一位,是當時日不落的大不列顛的數倍。然而,鴉片戰爭,中國一敗塗地。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園林的無數珍寶,就是清朝統治者把本可投資於近代工業和交通運輸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奢侈的皇家珍寶。」 《格言》的最後一頁,有不少值得思考的話。「對於一隻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作文與考試》,雖然這是一種應試雜志,不過真的挺不錯的。有不少考試的材料,也有一些比較輕快的文字。「我送你一株忘憂草,再為你逮只幸福鳥,當幸福鳥含著忘憂草向你飛來時,請把心情准備好。」 還有《讀者》《青年文摘》我都看過不少,這些雜志應該沒幾個人沒聽過吧。有許多挺適合高中生閑暇的時候閱讀的文章。 3. 課外書。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尤其喜歡看小說,我看的小說不少,也不局限於不少老師推薦的那些好學生應該看的名著。即使是一本流行小說,能在書中尋到自己所得,便沒有白費。其實,我記下的素材中,確實有著不少是玄幻小說,或者武俠小說的。 「所有的一切權勢和富貴,在生命被剝奪的瞬間都會顯得微不足道。而我,卻付出了後者去獲得了前者,這是多麼的可笑!」(《鏡》滄月著) 「武夫的個性,不吃虧,不受辱。傲王侯,慢公卿。一怒之下,血濺五步。淡笑風生,急行千里。大丈夫快意恩仇,一腔性子,都隨著自己的喜好來辦。但是,這樣的性格,這樣的豪情,必須要在有實力的情況,才能發揮出來。」(《龍蛇演義》夢入神機著) 「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老師是生存,作文指導《淺淡作文素材》。為了一塊土地,為了一座房子,為了一塊肉,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殺戮的技巧,無需催促,無需勸說,在每一天的生死的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4. 歌詞。 或許,不少同學都有著抄寫歌詞的興趣。以適合的歌詞為題,可以令人眼睛一亮,達到題好一半文的效果。以適合的歌詞開篇,可以為全文奠定基調。以適合的歌詞穿插,為文章主題增添許多文采。以適合歌詞結尾,令人流連曲中文中,久久忘返。 這個,我就不舉例子了。我怕你們說我喜好的歌不好聽,呵呵~ 5. 網路。(這個可不推薦~~所以也不多說了。) 課內: 在高中緊張的日子裡,花太多的時間放在課外,終究不是太好。所以,我強烈建議,收集素材的重點應當放在課內的學習之中。 1. 課本。 課本可以積累東西有很多,也有很多優秀的段落。而古文和古詩,也是大家必須掌握的內容。特別是那些古詩詞,我們背了那麼多,難道就只為了默寫那幾分嗎?寫作上不嘗試用一下多浪費啊!其實,寫作用上詩歌也不是很難啊。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總嚮往著能在一個寧靜的月夜,獨自漫步於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內心的旋律,詩情畫意的時間在此刻為你停留」 鄉村是「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麗,鄉村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悠閑,鄉村是「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喜悅。 2. 試卷上的閱讀材料。 在應試教育之下,我們遇到的試卷多如星數。我們必須閱讀的文章不少。而,這些文章,可以記下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少散文可以摘下許多文筆優美的句子,但,卻往往被我們忽略。 「我一卷在握,於蘆花下,和屈子同憤,跟太白共醉,與東坡同發少年狂。在綿綿的秋雨和茸茸的蘆花交織成的心境中,我讀懂了字里行間的心酸,痛苦,孤獨,濃醇,率真和苦澀。人世滄桑和歷史悲劇熔鑄成的慘痛,猶如滴血的利刃,我們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寧可肝腸寸裂,也要帶著微笑,輕輕地說,往事如煙。」(《心中的蘆葦》張弛) 3. 試卷上的作文題目素材。 我們的語文試卷那麼多,材料作文必定不少。那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個不錯的積累對象。這一篇寫親情的文章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在香港某次問卷調查中,問題是你最喜歡哪首詩,得票最高的是孟郊的《遊子吟》。」 4. 作文範文。 在高中三年裡,寫過的作文不少,看見的範文自然也不少。花點時間,積累一下,未嘗不可。能用,可用,就算不用,也可以用來激勵自己。例如,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話:「有人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我要說,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有人說,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我要說,人最好的合作夥伴是自己。有的人捶胸頓足地埋怨上天讓自己懷才不遇,而我要為自己當一次伯樂。因為,我了解自己。」 還有一些我只記錄下材料的片段:「家園如夢,如一彎新月,悄然掛在情感的枝椏,如一縷微風,輕柔地吹拂著漂泊的靈魂。流淌的歲月,如夢的家園,似浮雕鐫刻於心靈的豐碑,讀不盡那深刻的內涵,因為家園滋養的那份親情,總是那麼悠遠綿長。」 5. 自己,還有同學的文章。 有些時候,作文書里的例文的寫法太過罕見,而功力也十分深厚,我們一般人學習不,畢竟那是上報型的文章!這是我同學寫的一段話的開頭,顯然,他寫這段話時用了他積累的素材!而這段話也成了我積累的素材:「歲月就象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是年輕隱隱的傷感。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於自己的卻並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卷雲舒,去留無意。在這個紛擾的世俗世界裡,能夠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是一種境。淋過雨的空氣,疲倦了的傷心,我記憶里的童話已經慢慢的融化!」(張君壽) 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包羅萬象。個人覺得呢,積累引起自己共鳴的材料為主,積累考試容易使用的為輔。而積累的內容簡單點就分成三類: 1. 文筆類。 2. 事例。 3. 哲理類。 這個分類可不怎麼嚴格,文筆好的素材,可以哲理深刻,好的事例,也可以有深的哲理。由於我懶,就不舉例子了,反正大家都懂! 行文之時,能做到文采飛揚,內容豐富,道理深刻,再加上不離題,文章自然差不了那裡去。 〔淺淡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