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鄉土」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http://..com/link?url=-gK6IPcV8TMR-x3Ov3n2LqLWtjLHdanUdgiA8a
② 文白相間的鄉土氣息的作文
例文
秋風拂面,給我捎來了自然的請帖,讓我與之約會。
一切是那樣的寧靜,祥和,我踩在灑落一地的星光上,跨過一片幽靜的田野,走進了秋日。
一抹斜陽慢慢地靠近山旁,將余暉投入農家小屋的懷抱之中,所有的一切都浸在殘陽中,閃閃發光,熠熠生輝。山巒與田地已經構成一幅浪漫的鄉間圖畫。屋後的稻田裡篩下一地細碎的陽光,驚醒了田地里的酣夢,它們嘻笑著,與秋風一起玩耍,打破了這秋日的寂靜,那麼就與它們一起去尋找秋日的歡聲笑語吧!
幾只絨球般的小雞小鴨,在媽媽們的帶領下,搖晃著毛茸茸的身子,嘰嘰喳喳地歡聲雀躍地唱著鄉野之歌,將火紅的夕陽余暉與夜色融合在一起,然後再將身影拖得老長老長得。門前的小狗,輕搖著尾巴,與陽光下的影兒嬉戲,與夥伴們耍鬧,追逐,在地上翻滾;小貓們悠閑地眯著眼睛,洗著臉,舔著瓜子,那般的悠閑,那般的恬靜。
夕陽下的小河,星星般的閃爍著點點波光,那河裡的嬉戲聲,與潺潺的流淌聲,是那光屁股孩童用純真與活潑奏響的鄉間小曲。不遠處的農家小屋上,那是一道朴實但卻是永恆在心裡的美景。
故鄉的炊煙生長於綠樹掩映的小村處,裊娜在晨煙幕露的點綴下,它愈發顯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那縷縷炊煙與那颯颯秋風彌散愛鄉村田野之中,愈來愈遠。
夜色愈來愈濃,整個村子慢慢的寂靜下來,四周一片靜謐。此時,那遠處的山,遠處的水,和那一個個農家院落和小屋,輕披上柔紗,恬靜地睡覺了。露水灑落,伴著花開的聲音以及人們輕微香甜的鼾聲,在淡淡的月光上搖曳著,彌漫在充滿稻香的田野中。
每一個秋日,我都與自然約會著,貪婪地吮吸著自然的清香。
③ 有關鄉土的作文,600字左右就夠,不要太多字的
1,鄉土之戀
近了,近了,我深愛的故土,那藍天白雲間飄灑著你親切的氣質,綠樹黑土中散發著你溫柔的芬芳……我已迷醉。
終於,經歷了那漫長歸程中的苦苦等待後,雙腳踏上了我可親的家園。我背起行囊,選擇步行,心中的漣漪層層暈染開來: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尺,落葉歸根。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過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無論時間與空間經過怎樣的磨合,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便是鄉土情。
這情紮根於心底,沒錯,從我出生的那一刻起,與鄉土就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里是我永遠的快樂老家,母親的愛撫,父親的期望,鄰里鄉親的誇贊,鄉土的景,鄉土的情,早已溶化為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這情就像春蠶作繭,緊緊包著自己那樣,將我緊緊擁在她的懷里。溫暖如春,輕松安適。是的,在故鄉的懷中,感受到的是一種寧靜,一種異乎尋常的安靜,似乎是置身於遠離世俗紛爭的世外桃源般平靜。也許,是因為有家的安慰;也許,是因為有朋友的熟識;也許,是因為有童年的會議。那單純而明凈的一切,讓我的心回到起點,生命的激情也重新爆發。
有人說,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喜愛到處闖盪,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可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即便乾坤明朗,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他們。就像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的浮海遠游,人在異鄉,心在故土。
故鄉,我選擇了你,選擇在你溫柔的故土裡生根發芽,那也是盼望著,在你廣闊的天地間作出一番成績,成為你的驕傲。所以我同樣的等待著你接納我的迴音,那便是,創業後的成功,就如同絕美的花綻放時撐開花瓣的一瞬,灑脫動人。
故鄉,你是我心中最美的生命發源地,你是我的天堂。我嚮往天堂,天堂花開,溫暖如春。鄉土之戀,溫暖亦如春。
2,鄉土情
聞著家鄉的土壤,就想起那為自己兒女辛苦的父母;聞著家鄉的土壤,就給自己帶來了前進的力量;聞著家鄉的土壤,就讓自己有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因此在我的書包里裝著一盒土,它是我離開家鄉的時候,特地從我家的菜園子里挖的,在他的身上有我父母滴下的辛勤的汗水……
記得剛到縣城讀書報名的那一天,母親把我安頓好後,正要轉身離去,我卻叫住了她:「媽……你別忙走。」我把憋在心裡很久的話說了出來,「我……我想買一些資料書,你能給我一些錢嗎?」我知道我的家庭很困難:我和我的兩個姐姐都在讀書。大姐讀高中,我讀初中,二姐在技校學廚師。試想一個農村家庭能供這樣的三個孩子學習是多麼的不易!母親沒有說什麼,伸手從衣兜里掏出10元錢給我:「夠了嗎?」她問。「可能……可能不夠!」我聲音有些顫抖。「那你要多少」媽媽接著說。」大概30元吧」我難為情地回答道。母親可能身上沒那麼多錢了!」你要那麼多錢幹嘛!」母親有些發怒了。」我……」我邊哭邊跑到牆角里去。母親當然想拉住我,但她沒追上我,我躲到牆角邊哭邊抱怨:人家又不是亂用錢,人家只是想買一些好書搞好自己的學習,你慢慢找吧!我似乎嘗到了報復別人的甜頭,立刻變得十分高興。這時候,我清楚的聽到了鄉土的話:孩子,勝利而驕傲的孩子,歡呼吧,你報復了你的親媽,你用劍刺傷了她的那棵心,她的心在流血,你知道嗎?孩子?聽了這些話後,我被羞得面紅耳赤,想想母親從早到晚,起早貪黑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我們!這時,母親找到了我,一把抱住我,急切說:」小偉,你快別再折磨媽媽了,媽知道你不會亂用花錢的!」說著媽媽把手伸進了衣兜里,並且給了我50元錢。我向媽媽笑了笑,她也回應了我一個笑容,現在想起來媽媽的那個笑容是多麼地勉強。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因為身上錢不夠,只坐了一趟短途車,剩下的十多公里路都是她走完的!媽!我對不起你;媽!我愛你!
從此鄉土倍伴我度過了三年初中,每當我生氣時,鄉土給予我勸導;每當我困難的時候,鄉土給予我鼓勵;每當失敗時,鄉土給予我力量!
兩天前,我發現不知從哪兒飄來一顆種子落入我的那盒鄉土內。長出一顆小小的幼苗,但我知道,那顆小小的幼苗就是我自己,在鄉土的教導和滋養中不停地成長。啊!紙盒中的鄉土,你是我成長的基石;你是我靈魂的歸宿;你是我一生的伴侶!離開了你就像船失去了方向;離開了你就像里里失去了光芒;離開了你就像雄鷹失去了翅膀.總之,你……鄉土,我不能沒有你!因為鄉土象徵著我那愛我的爸爸媽媽!
3,鄉土的氣息
捧一捧鄉土,那柔軟的、沒有一絲雜質的鄉土、細細的……那是黃土高原的象徵,是黃河中下游美的所在。那絲絲細膩的鄉土,伴我成長一路,紛紛揚揚,成長在這個東方巨人的心臟。
千年的風雨吹不盡,吹不盡你那秀美的戎裝,霧開散,展露你那堅實的胸膛,寬厚的手掌。
是你,是你,是你養育了我,是你伴我長大,是你將我送進學堂,目光遠送,古道上一片紛紛揚揚。
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是渴了,來找你喝水的那個小孩;我是餓了,來找你吃糕的那個小孩……成長的滄桑,歲月的流逝,人老了,什麼都不記得了,但忘不了,忘不了您慈祥的面容,忘不了您那甘甜的乳汁和那香噴噴的油糕,忘不了……
我一直記這您的聲音,不忘,不忘。空谷幽蘭的叫聲,響過山,響過川,響過大江南北,一路走來,響啊響,呼喚離鄉的遊子,牽引他的心。這聲音不大,幾乎沒有人能聽得到;這聲音不小,總在外出離鄉的遊子心中響起。這是母親在路的那頭撕心裂肺的呼喊!慈母的聲音,呼喚的是遊子回鄉的身影。她不求兒子成為達官顯貴,只希望平平安安的,就好。
我的心收緊了。此時此刻,再繁華的大都市在我眼裡也沒有故鄉的小路引人;在秀美的山川古嶺在我眼裡也沒有故鄉的山川招目。那一點點心思,只有,買上一張回去的車票,踏上歸途,對著異鄉的天空大喊:
我要回家!
④ 寫一篇以「鄉土中國」為話題的作文,字數800~1000,很急,大家幫幫忙!!!
傳統節日:不應消逝的文化記憶
——小議「傳統節日與中國文化」
作為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曾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積淀逐步流失,儀式感日漸淡化,節日正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個節日,讓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節日不僅僅是假日
從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翻開了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新篇章。這一改變固然對保護民族傳統節日起到了積極作用,卻也面臨著「雞肋」的尷尬境地:文化傳承的斷層,導致增設假日的初衷並未真正實現,節日出現了「假日化」的趨勢。
對於傳統節日「假日化」的情況,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指出,節日和假日是不同概念:假日是為了實現公民休息的權利,是一種福利,不包含特定的文化內涵。節日則大有不同,如春節,意味著全家團聚,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含有避邪、迎福的內容。又如中秋節,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增設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是為了創造條件讓民眾更好地度過這個節日,而不僅僅是增加了休息日那麼簡單。
被「瘦身」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多種多樣,如春節的祭灶、掃塵、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端午的祭祀、劃龍舟、懸艾葉菖蒲,清明節的踏青、插柳等,人們通過這些行為表達願望、敬畏自然、親近血緣、懷念祖先、體現價值觀,它們也是節日文化的重要支撐。然而,在現代文明背景下,節慶活動的簡化導致儀式感淡漠,節日文化內涵大打折扣。
城市化進程令大多數百姓住進了鴿子籠似的高樓,賞月的理想環境已不復存在。至於七夕,被扭曲為「中國情人節」;重陽,對於年輕人來說越發陌生……無怪乎有人驚呼,中國傳統節日似乎就剩下飲食文化了,中秋節、端午節更是被戲稱為「月餅節」、「粽子節」。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節日具有增強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是集體的文化記憶。如何拯救這些流傳千年、意蘊豐富的文化記憶,讓它們在新時代重現活力,是近年來包括專家學者、普通百姓在內的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說:「節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節日風俗的傳承可以並行不悖,不一定構成前者對後者的破壞,而是一種對節日文化生活的適時補充。把『產品』、『產業』與『傳統節日』相提並論,既順應了時勢的需要,也體現了文化創新精神。」
拓寬民眾了解節日文化的渠道,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被訪者主要通過「老一輩說的」這一途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選擇「媒體上了解」的僅佔四成;同時,近七成受訪者呼籲,網路、電視、報紙、雜志、書籍等媒體要擔起文化責任,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度,營造更積極的節日氣氛
⑤ 關於鄉土作文的題目關於鄉土的作文題目
可以寫「消來失的村莊「:年輕人到源外地打工,上學,工作,在外地買房,結婚生子,故鄉的老房都沒人住而逐漸衰敗了,村莊里只剩下老人逐年減少……。還可以寫「渴盼的眼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們渴盼著外出打工的親人回家……
⑥ 鄉土為題.寫一篇八百字作文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灺人散後,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並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異鄉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遇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爾在江上聽到鄉音,就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居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
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幾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他開始感覺飢飽寒暖,發為悲啼笑樂.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但懂得愛的另一面——憎和恨,卻須在稍稍接觸人事以後.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蟲一鳥,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時一俗,一絲一縷,一飲一啜,都溶化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輩輩都植根在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里.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瞭然,橫豎呼吸著同一的空氣,濡染著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著邊.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但童年的烙印,卻
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
「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草窩.」但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仗著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舍的家鄉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富有浪漫氣息.有的只是一首朦朧詩,——為了闖世界.多數卻完全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著眼淚打發出門,去串演各種悲劇.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著他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根線的長度,足夠繞地球三匝,隨衛星上天.
浪盪乾坤的結果,多數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侘傺無聊,鎩羽而歸.有的春花秋月,流連光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有的倦於奔競,跳出名利場,遠離是非地,「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有的素性恬淡,誤觸塵網,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種菊東籬,怡然自得.——但要達到這境界,至少得有幾畝薄田,三間茅舍作退步,否則就只好寄人籬下,終老他鄉.只有少數中的少數、個別中的個別,在億萬分之一的機會里冒險成功,春風得意,衣錦還鄉,——「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這句名言的創作者是楚霸王項羽,但他自己功敗垂成,並沒有做到.他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出來造反,結果無一生還,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毅然在烏江慷慨自刎.項羽不愧為蓋世英雄,論力量對比,他比他的對手劉邦強得多,但在政治策略上棋輸一著:他自恃無敵,所過大肆殺戮,乘勝火燒咸陽;而劉邦雖然酒色財貨無所不好,入關以後,卻和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終於天下歸心,奠定了漢室江山,當了皇上.回到家鄉,大擺筵席,宴請故人父老兄弟,狂歌酣舞,足足鬧了十幾天.「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就是劉邦當時的得意之作,載在詩史,流傳至今.
災難使成批的人流離失所,尤其是戰爭,不但造成田園寥落,骨肉分離,還不免導致道德崩壞,人性扭曲.劉邦同項羽交戰敗北,狼狽逃竄,為了顧自己輕車脫險,三次把未成年的親生子女狠心從車上推下來.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當人質,威脅要烹了他,劉邦卻說:咱哥兒們,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烹了他,別忘記「分我杯羹」.為了爭天下,竟可以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當然,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四方丈夫事,平心鐵石心」;「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談.但正義戰爭的終極目的,正在於以戰止戰,締造和平,而不是以戰養戰、以暴易暴.比災難、戰爭更使人難以為懷的,是放逐:有家難歸,有國難奔.屈原、賈誼、張儉、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直至康有為、梁啟超,真可以說無代無之.——也許還該特別提一提林則徐,這位揭開中國近代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的偉大愛國前賢,為了嚴禁鴉片,結果獲罪革職,遣戍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涼時刻,口佔一詩,告別家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戌卒宜.」百年後重讀此詩,還令人寸心如割,百脈沸涌,兩眼發酸,低徊欷?#91;不已.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後,陰間有個望鄉台,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陽世的親人.但這種纏綿的情致,並不能改變冷酷的現實,百餘年來,許多人依然不得不離鄉別井,乃至飄洋過海,謀生異域.有清一代,出國的華工不下一千萬,足跡遍於世界,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金礦、鐵路、種植園里,滲透了他們的血汗.美國南北戰爭以後,黑奴解放了,我們這些黃皮膚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勞、廉價的特質,成了奴隸勞動的後續部隊,他們當然做夢也沒有想到什麼叫人權.為了改變祖國的命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發軔於美國檀香山,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很多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改革開放後掀起的出國潮,洶涌澎湃,方興未艾.還有一種頗似難料而其實易解的矛盾現象:鴉片戰爭期間被清王朝割棄的香港,經過一百五十年的滄桑世變,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何等的盛事!而不少生於斯、食於斯、慘淡經營於斯的香港人,卻看作「頭上一片雲」,寧願拋棄家業,紛紛作移民計.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倒影,歷史浩盪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作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戚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科學進步使天涯比鄰,東西文化的融會交流使心靈相通,地球會變得越來越小.但鄉土之戀不會因此消失.株守鄉井,到老沒見過輪船火車,或者魂喪域外,飄泊無歸的現象,早該化為陳跡.我們應該有鵬舉鴻飛的豪情,魚游濠水的自在,同時擁有溫暖安穩的家園,還有足以自豪的祖國,屹立於現代世界文明之林.
⑦ 有關鄉土風情的初中作文
臉龐拂過故鄉的風,天上飄過故鄉的雲。思念起故鄉的那一輪明月時,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籠罩在心懷,透過朦朧的月光,彷彿能看到親人的笑顏。
當思鄉之情無處表達的時候,一盤美味的家鄉菜餚,使遊子的心與故鄉的山山水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那熟悉的鄉音,淳樸的鄉情;那綿長的鄉思,濃烈的鄉愁化作品嘗中無盡的回味……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我們素以飲食文化聞名於世。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們又以鄉土情結而被人稱道,當飲食文化與鄉土情結相凝結時,家鄉菜自然也就成了情感紐帶。在華燈初上的夜晚,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常可以看到:三五同鄉人,同嘗家鄉菜,共品家鄉酒,暢敘家鄉情,其情切切,其樂融融。作為異鄉之客的無奈與痛苦,隨著笑聲與清風漸漸走遠。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對異地水土不服,我猜一則氣候差異,二則飲食不同。可見,味蕾上的家鄉永遠難忘,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不可磨滅的痕跡。
我記得請一位從四川遠道而來的朋友吃飯,整個宴席,他對水煮魚情有獨鍾,我問他為什麼這么愛吃,出門在外地也應該換換口味才是。他憨笑著說:「這道菜有種味道叫做『家』」。彷彿因為這道菜將我與他的距離拉近了許多。不是一鄉人,勝似一鄉人,我也成了他眼中的「老鄉」。
家鄉菜不需珍饈佳餚,不需山珍海味。一捧家鄉的紅棗,一碟家鄉的花生米,一杯家鄉的小米酒,一碗家鄉的榆錢飯,就是一片飄盪在遠方的樹葉,對養育它的根的思念,對根的訴說,對根的企盼,純真而又溫暖。
葉落歸根,落花化泥,當冰雪覆蓋了遊子的足跡,當風霜吹散了離人的身影,漂泊的心返回了故鄉。在經歷人生的暴風驟雨之後,內心不在躁動,一切都看得寧靜,一切都感到恬淡,一切都歸於平定。家鄉已變得清晰,家鄉的菜餚更覺鮮美。
臉上拂過熟悉的風,天上飄過熟悉的雲。在院中的大槐樹下,伴著悠揚的笛聲,啜飲著家鄉的清茶,回想起異鄉的家鄉菜,感到十分愜意。它豐富了遊子的物質生活;它支撐了遊子的精神世界;它使遊子的征途不再寂寞,使遊子心中的家鄉不再遙遠。
⑧ 有關鄉土的作文
一看我有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清秀的面孔,就知道我是茂名人,這是我愛這個傑地靈的茂名的其一原因,其二因茂名有著美麗的風景名勝、龐大的種植基地和大型的工業。
說到旅遊,你一定不能錯過電白的放雞島、茂港區的中國第一灘,高州的冼太廟……這些景點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遊客慕名前來旅遊。它們各有各的特色,在放雞島臨海吹吹海風,看看島上的樹木最寫意不過的了;冼太廟是你祈禱的最好選擇,而且這廟歷史悠久,寓意重大。我每年都和家人一起去那裡祈禱呢。
茂名是「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紅麻子繁育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基地」。荔枝、儲良廣眼、香蕉是高州盛產的,可能生長的地方山清水秀的原因吧,結出的果實都很可口。就說荔枝吧,皮薄肉厚,肉晶瑩剔透,清甜可口,誘人極了。電白縣盛產紅心蛋、海產品。那裡出產的海產品遠銷省外。如果你想吃海產品就到電白縣來,包你滿意。
茂名素以「南方油城」著稱,是我國南方最大的煉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基地。
茂名也算是個人才聚集地了。弦子就是一個例子,現在在娛樂圈是小有名氣的,她的歌曲深受大家的喜愛,還有在網上非常流行歌《墨爾本的翡翠》就是電白的歌手林頤主唱的。
茂名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啊。
⑨ 以鄉土為話題的作文改怎麼寫
我家鄉的四季
何佩陽我的家鄉在運城,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是一個好地方專。春天,這里成了賞屬花的地方,夏天,這里又是一個避暑的地方,秋天,又是一個觀景的地方,冬天,這里又變成了滑雪的地方。我們的家鄉應有盡有,美不勝收,如果你想來,那我們就很樂意奉陪。春天到了,小草和小花爭先恐後地換出了一套美麗的新裝展現給我們看。它們一個個爭奇斗艷,沁人心脾。夏天到了,小樹想和一幢高樓做比較,於是它拔地而起,長成了大樹。雖然它比高樓小,但是卻能給我們乘涼,於是它很開心。西花園里的泉水精美絕倫;晚上,在舜帝陵,展示了一段噴泉表演,那音樂的背景加上精彩的表演,簡直就是「天下無敵」呀!秋天來了,這里就成了一個豐收的地方。蘋果、石榴、棗、核桃、柿子等,形狀豐富多彩,味道酸甜可口,這里真是個好地方。冬天到了,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可是我們依然快樂著。我們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在滑雪。看,他們在那裡叫我玩呢!我喜歡我的家鄉,我為我的家鄉感到自豪。
可以用這個做範本~!!
⑩ 以「鄉土」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600字左右,詩歌20行以上
呵呵,這里有一篇本人原創的
不知合不合你的意呢。
又見杏兒紅
夢里,又見一樹的翠綠,依稀夾雜著點點紅......
——題記
一
五、六月的時候,正是村裡的雨季。孩子們在雨停之後,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沖向散發著清新泥土味的泥濘的田野里。田裡的正中央,是一棵參天的老杏樹,雨季左右,便是杏兒成熟的時候。陽光撥開了烏雲,透過那青翠欲滴的樹葉,在潮濕的地上投下富含生機的夏的印記。忙了一個上午的果農們正坐在樹下,擦著汗,笑眯眯地看著樹上燈籠一樣的杏兒,和像貓一樣,上了樹偷摘果子的孩子們。
二
夏天的夜裡,整個村裡靜悄悄的,滿天星斗如同珍珠般華彩流溢,偶爾聽到幾聲蟬鳴。隨微風一起流動的,還有收獲的喜悅。果農們早早備好了竹竿和竹筐,孩子們則打算用秋天的上衣「順」上一兜甜津津、軟綿綿的杏兒。不用說,他們此刻的夢里,必定是「一樹翠綠點點紅」的美景吧?或許饞嘴的小孩,在夢中已經品完了收獲後的果子了吧?老杏樹依舊幾十年如一日地站在田中央,彷彿村莊的守護神一樣,帶著滿樹的芬芳和甜蜜,祝福著人們在夏夜的夢里獲得豐收。
三
雞剛打鳴,東方就露出了一抹魚肚白,人們便急忙起床,開始准備收杏兒了。果農們在等大家站好時,便耀武揚威地走在隊伍前頭,哼著歡快的小調;孩子們緊跟著果農,滿臉都是興奮,還不時地交換眼色,為的,就是那綠葉間誘人的「點點紅」。也許因為收杏兒心切,平時二十分鍾的路程,今天居然只十分鍾就走完了!果農們生怕耽誤了收果子,只喝了口淡茶,就開始分工了。樹上的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杏兒仔細地放入竹筐;樹下的則拿著竹竿,輕輕地把杏兒打落,再一顆一顆地擺在筐里,就像如獲至寶般的激動;孩子們一半上了樹,趁果農忙碌時大把地摘下杏兒,然後向樹下的夥伴得意地扔下「戰利品」。在摘杏兒的時候,無論是圍觀的村民,還是摘果子的人們,臉上都流露著比杏兒還甜的笑容。傍晚,果農們在夕陽余暉中儲存好了杏子,都帶上了酒,准備一醉方休;孩子們杏兒吃多了,正三三兩兩地嘰歪著「牙酸」;人們在一起大呼小叫地預計著杏子的賣價,爭得不亦樂乎。田中,老杏樹蒼老的身軀似乎也在因微笑而輕晃。這是每個夏季村裡獨有的風景,人們卻從不感到厭煩。
四
她還記得,自己剛考上大學離村時,奶奶塞給她一包紅彤彤的杏兒。那杏兒的味道不正是村莊的氣息嗎?在A城三年的她一直沒回去。今天,她坐上了直達家鄉的火車。她閉著眼,靜靜回憶著:摘杏兒的孩子們,她總是在樹下接果子。杏兒的甜、酸倒的牙......故鄉的一幕幕彷彿是流動的長河般,此刻竟無法讓心平靜。她睜開眼,看兩旁冷漠地屹立的高樓,這才稍微平靜了。奶奶去世快一年了,不知村裡又是何樣?那片田野是否還會在雨後散發泥土的清香?她無法阻擋如潮水似的回憶,只能由它靜靜徜徉。
五
整齊的樓房,精心規劃的綠化帶。她看到三年前的質朴的家鄉竟成了這般模樣。她黯然了,默默地走在水泥鋪的人行道上。「再也聞不到泥土的芬芳了。」她想。卻不小心撞上了一個堅硬的東西。剛想抱歉,卻發現這個東西正是當年的老杏樹!它現在被移到了城市的人行道供觀賞,杏兒則被環衛工人收走,低價出賣了。她撫摸著記錄著她童年點點滴滴的老樹皮,眼淚猛地溢了出來:模糊中,依然「一樹翠綠點點紅」。
時光變遷,曾經的收獲早已是如今珍寶般的回憶。
沙沙風聲中,又見杏兒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