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屠喲喲作文素材

屠喲喲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2-24 07:54:57

❶ 屠呦呦作文素材有沒有創新

[作文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版,葯學家,中國 中醫研權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作文素材——屠呦呦
。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葯學系(該院1952年年底自北京大學獨立建院,2000年4月回歸北京大學,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歷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化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個人榮譽

❷ 以屠喲喲獲獎為題的高考作文

我的媽媽個子高高的,眉毛濃濃的,眼睛亮亮的。媽媽愛嘮叨在我們家是出了名的。

平時,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每當晚上我想多看一會兒電視的時候,媽媽就嘮叨開了:「別看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每當我做作業的時候,耳邊又傳來了嘮叨聲:「寫字姿勢要正確,預防近視!」還有什麼上課要注意聽講啦,不懂就問啦,要誠實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這嘮叨真是沒完沒了。一聽到媽媽的嘮叨聲,我就心煩。可有一件事卻讓我對媽媽的嘮叨產生了新的認識。

那是臨近期終考試的時候,早些天,媽媽就把考試要注意的事項對我一遍又一遍地說了。等到考試那天,媽媽又嘮叨著對我說:「考試時別緊張,要認真審題,字跡要工整,做完題要仔細檢查……」唉,聽得我頭都要炸了,媽媽可真能嘮叨!

考試了,我一看題目很簡單,就飛快地做了起來。不過一會兒工夫,試卷就答完了。剛想交卷時,我的耳邊彷彿又響起了媽媽的嘮叨聲:「要認真檢查,要認真檢查!」於是,我認真地檢查起來。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我一下子查出三道錯題。為了防止出錯,我又查了一遍。直到自己認為再沒有錯了,我才交了卷。這次我考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滿分。

感謝媽媽,感謝媽媽的嘮叨!我忽然覺得媽媽的嘮叨是自己一生中都享用不盡的財富。

❸ 有關屠呦呦的作文材料怎麼立意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剛剛宣布,屠呦呦與另外兩名海外科學獎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將一分為二。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兩人一同獲得一半獎金,而另一半獎金將頒給屠呦呦。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打破了幾個記錄:中國大陸第一個自然科學領域諾獎,女科學家,土生土長未出國不會英語的科學家,未獲院士的科學家,研究工作沒有發表過SCI論文(國際期刊)的科學家,中醫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最高年齡當選博導的科學家,工作發表到獲獎間隔最長的科學家。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而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可以做院士,好多政府高官也當上了院士。不過,屠呦呦今天卻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獎!而且是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第一次獲獎。可見在中國做院士可能與你的科研能力無關。

在當今的中國,傑青、長江、院士、這個計劃那個計劃獲得者、這個級別那個級別的各類獎勵獲得者,其中有多少是有良心的真才實學者?一旦上靠旁門左道上了某一個台階,成為所謂的"沒有良心的專家(磚家)"就開始為"錢"(經費、灰色收入)而奮斗,利益交換、權錢交換,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而且這些學術敗類一旦上台就會肆無忌憚地提拔徒子徒孫和與之臭味相投的人,生生不息……成的真了學霸甚至學匪了!當然在這樣的群體中還是有一些有良知的真正專家,但他們對力量甚微,偽幣驅逐良幣,但願良幣能倖存一二,這才是中國學術界未來的希望。

估計屠呦呦教授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後,中國科學院相關部門估計現在忙於增補她為院士了,這真是自打嘴巴。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

這些人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從上述幾位"落選院士"的治學為人風格中,人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袁隆平至今仍
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扎在水田裡研究超級水稻;李愛珍數十年如一日呆在實驗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為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
士,恐怕還不為社會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
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語,筆者注);饒毅則是出了名的"敢講話",研究之餘還在自己的博客和國內外媒體上撰
文,批評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教授不聽講座的浮躁學風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中國農大原校長石元春、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雖然因涉嫌學術造假而屢遭檢舉、質疑,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相當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順風順水地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

作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的評選無異於風向標、指揮棒,具有無可替代的引領、示範作用。其評選是否客
觀、公正,不僅事關院士群體自身的尊嚴和公信力,更影響著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熱情,甚至海外留學人員的來去選擇。

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敢講真話、貢獻卓著的落選院士,涉嫌造假、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兩相比照,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追求權利、鄙視知識!已經成為了我們民族屹立於民族之林的絆腳石!

再看看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在從事基礎教育的人群中,也有許多的專家、學者。但是這些專家和學者,甚至高級教師、高級講師。又有幾人是真正的在一線教育戰線上從事教學研究的?用現在時髦的一句話回答您:您懂得!

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個人的人生成長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本人也僅僅是一個相當於高中學歷的中專生,但是可以考取注冊會計師證書,讓很多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艷羨不已。其實靠的就是在小學和初中打下的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夠舉一反三的去領悟許多繁雜的知識結構。可是現在的中國的基礎教育,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潛意識中的雞肋。甚至有學生也認為當老師是"最沒出息的人"才做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和我國現在的制度有緊密的關系,天天奮戰在教育一線,但是每每晉級評職稱,卻被主管部門用各種名目的打分政策所打倒。因為打分靠的是證件,而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的教師又有多少時間去搞這些所謂的證件?結果和屠呦呦一樣,成為"三無"教師。

今年屠呦呦的獲獎,應該引起決策者的反思,不僅僅是院士的評選制度,也包括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在內的人事造成的評定!

❹ 屠呦呦事跡素材描寫生動的。。。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葯學家,中國 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葯學系(該院1952年年底自北京大學獨立建院,2000年4月回歸北京大學,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歷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化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個人榮譽
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委授予的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國家科委等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7年,雙氫青蒿素被衛生部評為「新中國十大衛生成就」;
2009年,獲第三屆(2009年度)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葯發展獎;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拉斯克獎是美國最有聲望的生物醫學獎,也是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大獎之一,是僅次於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大獎。屠呦呦獲得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
獲獎詞
表彰她在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並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它們的誕生對人類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是立竿見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葯物青蒿素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科研過程
屠呦呦自幼耳聞目睹中葯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葯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後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考大學時,屠呦呦選擇葯物學專業為第一志願。她認為葯物是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與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葯學。她覺得生葯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葯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從此,她埋頭從事生葯、炮製及化學等中葯研究,開始了她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當時,正值初創的中醫研究院工作條件差,設備簡陋,科研人員不足。但是,黨的「繼承、發揚中醫葯學寶庫,積極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政策,遂成為廣大中醫葯工作者的奮斗目標。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從事生葯學研究。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葯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葯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葯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葯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葯志》。
屠呦呦雖身患結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採集標本,還是在室內進行實驗研究,她都積極主動地完成。由於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參加衛生部舉辦的「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葯知識。在2年半的學習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參加過臨床學習。通過這次學習,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她還根據自己的專業,深入葯材公司,向老葯工學習中葯鑒別及炮製技術,並參加北京市的炮製經驗總結,從而對葯材的品種真偽和道地質量,以及炮製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以後,屠呦呦參加了衛生部下達的中葯炮製研究工作,是《中葯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該書廣泛收集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葯炮製經驗,對有關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1978年,該書獲衛生部醫葯衛生科技大會成果獎。
通過一段時間的生葯和炮製研究,屠呦呦體會到,中葯研究還必須重視中葯內含物質與葯效之間的關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葯療效規律的必然途徑。屠呦呦和同志們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後發明和研製了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葯科技成果」之一。由於屠呦呦在科研工作的出色成績,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寸草心,幾度寒暑報春暉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生葯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葯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從1955年進入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於深愛的事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
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採集樣本,先後解決了中葯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歷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葯炮炙經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一線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並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斗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如是說。
為什麼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科技工作者,是不該滿足於現狀的,要對黨、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獻。」
傳承者,古代醫書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雙雙眼睛緊張地盯著191號青蒿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後成果。隨著檢測結果的揭曉,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該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臨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要在設施簡陋和信息渠道不暢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葯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群眾來信都沒放過,屠呦呦終於在2000多種方葯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葯、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屠呦呦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重新在經典醫籍中細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一語驚醒夢中人,屠呦呦馬上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為高溫會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隨即另闢蹊徑採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
追夢人,求索之路無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後。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並未讓屠呦呦止步,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鬱郁蔥蔥地長在山野里,外表朴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樣的科學追夢人,大愛在左,奉獻在右,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生命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綠意盎然,讓不同地域、種族的人一起吮吸現代科技的芬芳。
拉斯克獎
2011年8月,屠呦呦出現在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名單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預言性地公開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醫科學家值得獲得諾貝爾獎。
饒毅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希望很大,事實上,她獲得這個獎甚至比獲得諾貝爾獎更厲害。」
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0位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所以該獎項也被看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個人獲獎引爭議】
「功勞歸於一人不公平」 。關於青蒿素研究的爭議,已持續多年。屠呦呦獲獎的消息傳出後,業內也不乏異議。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稱,關於青蒿素研究的爭議已有30年,早期甚至「狀告」至國家科委(現科技部)獎勵辦。「屠呦呦既不是最先發現青蒿提取物抗瘧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離到抗瘧有效單體的人,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導下取得的,將功勞全歸給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與歷史事實不符」。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研究員李英,1967年就參加「523項目」,並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結構中作出關鍵貢獻。她透露,這一發明此前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並獲香港、泰國等獎項,「但都是頒給集體」。
「泰國的獎,屠呦呦也以個人名義申報了,但在評審時還是給了集體,可能美國特別強調個人的作用,所以給了個人。」李英認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證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貢獻,但屠呦呦對其他發明環節很難出力。
對於屠呦呦獲獎引發爭議的問題,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表示,經查證原始資料,尤其是軍事科學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後確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關鍵作用,所取得的成績無可爭議。
饒毅同時也提出,如果屠呦呦獲國內廣泛認可、甚至世界肯定,大家不要簡單地英雄崇拜,更不應否認其他人的工作,在這背後,還有一群「無名英雄」。

❺ 關於屠呦呦的作文素材 100子左右

屠呦呦來,女,1930年12月30日生自,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作文素材——屠呦呦。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葯學系(該院1952年年底自北京大學獨立建院,2000年4月回歸北京大學,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歷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化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71年首先從黃花

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❻ 屠呦呦獲諾獎的作文素材十條

屠呦呦

❼ 作文材料屠喲喲,諾貝爾獎獲得者作文題目

屠喲喲獲得諾貝爾獎 文題作文:
打開各大網站,屠喲喲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早已以疾風之速席捲了各大平台。按屠呦呦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還是看新聞才得知,而平時被娛樂圈刷屏的微博熱搜上出現「屠喲喲」三個字的時候,第一反應便是「呦呦鹿鳴」,這是哪個網路紅人?細細看來,竟是一位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85歲老人。而真正走近這位老人時你才發現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背後強大的醫者情懷,雖歷經八十多載的歲月卻歷久彌堅。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更多的是激發了來源於心底的民族自豪感,一方面在於這個獎項級別的象徵性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則來自於中國人和這個獎項之間長此以往所形成的微妙的關系。多次的擦肩和遺憾更增加了其神秘感,也因此,當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刻,中國作家和這一獎項間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了聯系,舉國上下一片歡呼聲。如今,屠呦呦以一位女性的身份「牽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其驚喜程度同樣讓人振奮。相信很多人的自豪感更多的是來自於這份難得。

然而,要想讓這份驚喜從思維中真正走進內心,我們需要對屠呦呦本人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我們也才能尋根溯源從諾貝爾獎中體味到更多最為原始的意義所在。

拋開生平簡歷和大大小小的獎項,在屠喲喲個人簡介中有一個這樣的信息吸引著人們的視線--現年85歲的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頭銜,被稱為「三無科學家」。和她眾多的醫學成就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就不難想像屠呦呦對於醫學事業的赤誠之心可見一斑,相對於如今評職稱、拼學歷,屠呦呦的成就更讓人欣慰,也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然而對於青蒿素,很多人其實並不是有太多的了解,自然對其醫學價值也就沒有更深層次的體會。對於青蒿素這一葯物的發現和使用的重要意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樣評論道:每年全球有超過45萬人死於瘧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兒童。屠喲喲從傳統草葯中尋找攻克瘧疾的辦法,她提取出的青蒿素成為了治癒瘧疾的良葯--青蒿素在瘧疾發展初期就可以迅速殺死病菌。青蒿素對瘧疾的療效是史無前例的。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中介紹,由於傳統抗瘧疾葯物的長期使用,瘧原蟲已經對這些葯物產生了抗葯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從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實踐證明,青蒿素對瘧疾相當有效。直到今天,青蒿素仍在世界發揮作用。光在非洲,青蒿素每年就可以拯救超過10萬人的生命,屠呦呦因此成為第十二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女性。因此,相較於傳統的方法,青蒿素對於瘧疾的治療更多的體現在其有效性,從而提高了生命的質量。

從醫學到青蒿素,從青蒿素到瘧疾,然後再到生命的意義,偉大著卻又平凡著。說到屠呦呦,人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來自一位老人的純然和朴實。在和網友的互動中,當問及「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是怎樣克服的?」時,屠呦呦回復到:我不是學醫學的,只能對年輕的醫學工作者說,希望中醫葯工作未來有新的激勵機制。中醫葯資源非常豐富,是偉大的寶庫,應該讓它為人類健康造福。在這份堅守與期盼中,屠呦呦用心培育著對於中醫學的熱愛,在這份愛中,不僅會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其中,更會讓中醫學這份事業得到人們更多的注意,從而有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

諾貝爾獎從來都不應該僅僅代表的是一種難得榮譽下的自豪感,更多的是讓人們在每一個獲獎者背後的情懷里有了更多前進的力量,這份力量應該向陽光一樣,照進更多人的世界,成就更多人的情懷。而屠呦呦,醫學者的情懷里也將會指引著後來人投身其中,有不變的堅守,有長遠的意義,有更深的價值,然後用這份情懷成就更多的人,長此以往,讓「諾貝爾」在中國帶來更少的驚奇,更多的奇跡。

❽ 一篇關於屠呦呦的勵志議論文

屠呦呦5日晚上接受復錢江晚報記制者采訪時表示,她是5日當天看電視時才知道得獎的。談及獲獎感覺,「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
「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屠喲喲獲諾獎對中國意味啥?屠喲喲的諾獎對中國意味著什麼?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
中國科學界與諾貝爾獎之間糾纏了幾十年,曾有文章寫到「中國科學家諾獎之路:曾無限接近 又漸行漸遠」。曾經最有希望的是生於江蘇的華羅庚,但因諾獎中並無數學家,最終願景落空。
20世紀中期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共計5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以及葯學家屠喲喲。
這5人中,前三位為美國華裔,李遠哲生長於台灣,只有此次獲獎屠喲喲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內地本土科學家。
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一個書香門第,她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鳴之聲。名字是父親起的,當時,並沒人預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改變這個女孩的一生。

閱讀全文

與屠喲喲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