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關於玉樹地震作文題記結尾
玉樹,是中國人復民的玉樹,是制有13憶中華民族同胞支持的玉樹,是出於中華民族磨難出真知,患難見真情時代的玉樹,真情祈禱亡靈佑我可敬可愛的老百姓。是歷史留給了7:49,是大自然給了中華民族了一個7.1,是無情的地震用600多次的餘震下決心要震碎中國人民的心。它錯了,中華民族是一張弓,你愈拉他他愈有彈性,我們是打不垮,率不爛的。讓大自然和歷史一邊呆著去吧!
B. 怎樣寫玉樹地震作文的最後的一個自然段
人間有大愛,我們與玉樹心心相連!關注青海,抗震救災,我們在一起!去年去過玉樹,仙內境容一般的地方,還有好多朋友生活在那裡,不知情況怎麼樣了,希望一切安好!保佑他們吧!不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要堅強勇敢地活著,為愛自己的人,也為自己愛的人!為深陷災難的人們祈福,珍惜自己擁有的,不抱怨!感恩生活.讓我們一起為青海地震祈禱:「災難已到達頂點,何處是你救助之標幟?萬千世界的救助者啊!」
C. 玉樹地震作文開頭結尾
今天是玉樹地震發生後的一個星期,是全國人民為災區死難者致哀的日子,全國人民都沉專浸在悲痛屬之中。
14日早晨7時49分, 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高原上美麗的玉樹在地震災害的重創之下,建築被毀壞,到目前為止已經失去了兩千多個鮮活的生命,讓人是那麼的揪心,這一場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救援行動馬上展開,解放軍官兵、醫護人員、政府官員、志願者……都奔赴災區,夜以繼日地在廢墟中救助受災的同胞,真是地震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我看到胡錦濤在黑板上為災區的孩子們題寫「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時,感動了所有人,人們踴躍捐款捐物,為災區人們獻出自己微薄之力。
玉樹,挺住!現在已經是玉樹大地震的第七天了,我們炎黃子孫都在關注玉樹的最新情況,讓我們默默的為玉樹人民祈禱,希望玉樹重新崛起!玉樹——挺住!全國人民都在心急如焚地關注著你們,希望你們早日擁有新校舍,新家園......
D. 怎麼寫玉樹作文
媽媽:
這是我第一次提筆給您寫信,不知您看後有何感想.
從我還是嬰兒到現在,您無時無刻不奉獻於我,不知流下多少辛勤的汗水與鮮血,為我鋪平了道路,令我萬分感激!
因為摔傷了,扎出了血等事,您又不知在背後流下多少心疼的,酸楚的眼淚,令我萬分難忘!
我的校服臟了,明天又恰逢星期一,您竟抽空在當天晚上洗的乾乾凈凈,令我萬分敬佩!
媽媽,您為我做的事實在太多,就像天上閃爍的明星,永遠都數不勝數,而我為您做的點滴……
您可曾記得,我上二年級,一天夜晚,我肚子疼起來,持久不見好,您見了,披著被喂我吃葯,我疼痛難忍,您立刻背起我向醫院走去,路滑滑的,狂風呼嘯,夜,靜的可怕.我緊緊抓住您的衣服,突然,您摔了一跤,頓時,腳上鼓起了一個大包,您卻問我是否受傷.事後,我的病好了,可您的腳卻還是腫腫的,紅紅的……醫院的醫生都說您有毅力,我也為此而驕傲自豪!
媽媽,您總願作一展磨台,被別人使用,推動,您總願為他人服務,可您自己卻無絲毫顧慮.正因這,您一次又一次被送進了醫院……
記得那年暑假,小姨因為騎摩托車,把腿上的三根筋刮斷了,您在醫院日夜守護著她,直至小姨病將痊癒,卻查出自己的脖子上長了個瘤,不久,您也住進了醫院……
那些日子,我去看您,見您的聯消瘦了許多,一張憔悴的臉,見我來了,才睜開久閉的雙眼,勉強露出一絲笑容.我看到了這些,強制自己不流眼淚,堅強些,但走出醫院,眼淚卻忍不住流了下來……
有時,我望著您遠去的背影,心裡很難過,我知道,無人能知曉您的苦衷,因為您始終不肯告訴我.我也知道,您在風風雨雨的十多年來,走到哪裡,仍不會忘記我.我還知道,您不僅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感動地說不出話來,而且在學習上,您也同樣關心我……
有時我覺得,您像一個鬧鍾,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有時我覺得您像一朵異常鮮艷而又默默無聞的花朵,只知無私奉獻於人;有時我覺得您又像夜晚天空中的明星,像閃爍的螢火蟲,為別人照亮了道路……
每當想起這些事,一股暖流湧向我的全身,您為我成長花費了全部的精力,付出了所有的汗水!媽媽,如今,我已長大,決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做一個您所期待的好少年!
參考資料:自己寫的
E. 玉樹作文600
今天是玉樹地震發抄生後襲的一個星期,是全國人民為災區死難者致哀的日子,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14日早晨7時49分, 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高原上美麗的玉樹在地震災害的重創之下,建築被毀壞,到目前為止已經失去了兩千多個鮮活的生命,讓人是那麼的揪心,這一場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救援行動馬上展開,解放軍官兵、醫護人員、政府官員、志願者……都奔赴災區,夜以繼日地在廢墟中救助受災的同胞,真是地震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我看到胡錦濤在黑板上為災區的孩子們題寫「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時,感動了所有人,人們踴躍捐款捐物,為災區人們獻出自己微薄之力。
玉樹,挺住!現在已經是玉樹大地震的第七天了,我們炎黃子孫都在關注玉樹的最新情況,讓我們默默的為玉樹人民祈禱,希望玉樹重新崛起!玉樹——挺住!全國人民都在心急如焚地關注著你們,希望你們早日擁有新校舍,新家園......
情系玉樹,大愛無疆!玉樹是藏族人聚居的地方,這次救災,全國各族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再次體現了56個民族的團結友愛,愛給我們力量,愛也會給玉樹人民帶去力量。
F. 寫玉樹 作文
心系玉樹
在2010年4月14日那天,青海省玉樹縣發生里氏7.1級地震。這次地震震驚版了全國,震權驚了世界,震驚了我們的心.「玉樹不到,青海長青!」
動人的畫面
青海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因為這場地震,變成了一片灰色的廢墟。然而,在這片廢墟上卻出現了白,橙,綠三種顏色。白色是穿著護士服的「白衣天使」,橙色是救援戰士和消防員,綠色則是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他們在這灰色的底色上描繪出動人的畫面。
阿福!
「他來自香港,是一位司機,有誰知道他的事跡。他大公無私,用生命鑄愛,誰能像他那樣單純。兩岸雖遠,心和心卻相連,你的心照亮了大陸內地。阿福你要走好,阿福你要安心,老天會知道你的善心。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玉樹人民一定會牢記你,感恩的心,單純的你,中華人民為你祈福安息。」你一到達安全地帶,卻又回去就那些孩子,當你救出孩子們時,你卻再也出不來了。
這次地震就像一次暴風雨,我衷心的希望這場暴風雨後會有那令人驚嘆的光芒!
G. 玉樹作文
喜和大悲為何總要如此巧合地糾結在一起:奧運前,我們痛哉汶川;世博前,我們淚望玉樹。
不是迷信什麼,只是覺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清醒著:生活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但生活從來也不會完全盡如人意。欣喜往往是預料之中的,而災難和悲傷卻總是突然來襲。
玉樹,和兩年前的汶川一樣,一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熟悉的地方猛地闖進了所有中國人的視線,然後,聚集起所有的目光和悲傷。這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現實,可必須面對。又因汶川在前,所以這一次,悲傷依然,但已經不那麼慌張。
悲劇總會陸續上演,但沒有一次悲劇是對上一次的重復。所以,玉樹的救援依然面臨著困難,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氣溫,脆弱的交通,語言的障礙,還有原本就存在的貧困。但畢竟是在汶川之後,我們依然看到了這一次生命大救援的過程中所體現的進步。何為重?何為輕?何為緩?何為急?救援工作的展開多了份理性和從容。比如,當地政府暫時讓一腔熱血的志願停下腳步,因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為救援者和最需要的救援物資而開。
倒不是急著為救援叫好。如果災難都不足以讓人警醒並成長,那就不是進步而是退化了。更何況,面對所有有希望繼續延續的生命,我們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斷地讓我們叫出好來,盡管這樣的事更應發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後。
眼下,拯救生命,是當務之急。也正如xxx的指示所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無價。
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想做些什麼,但這中間的不少人可能最後又什麼都沒做,只是在心頭默默地為玉樹祈願。其實這已經挺讓人溫暖的,卻又總讓人覺得還不夠。
有關方面呼籲說災區急需棉被和棉衣等物資。我相信有很多人有這方面的物資並且也願意捐出來,但卻因為不知道往那兒捐,或是知道卻因為覺得麻煩,還或者是實在騰不出時間來送過去。因此,對於有關部門來說,不能只是給出幾個捐款賬號就可以的。是否能把捐贈點擺到街頭巷邊,是否能組織街道居委會等基層部門和志願者弄幾個熱線電話,然後根據捐贈情況能分區域分時段去收取。這對於志願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說一腔熱血沖到最前線才叫志願者。志願精神原本就是一種義務奉獻的精神,更多的是,這種服務往往是在幕後默默完成的。
而這樣的一些有規劃、合理安排的捐贈和志願服務是否應該在經歷了汶川之痛後就應該形成一種機制了呢?至少不應該是每當一次新的災難來襲時,我們在展開救援等各項工作的過程中總在懊喪:我們為什麼沒有準備得更好,而我們原本可以做到。
玉樹遭受重創的時候,其實離汶川之殤兩周年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應該多想想汶川。不是為了去增添感傷,而是通過回望來發現我們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准備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們的心理救援可否准備好了,因為在度過生命救援的「黃金24小時」後,心理救援對遭受身心重創的人們來說也同樣重要。再比如後期安置工作是否能更早地進行准備,樣板房和各種生活用品是否都能盡可能地提前到位?
汶川之傷尚未癒合,玉樹又添新的創痛。每逢天災驟降,人心的熱度頓時升溫。大災有大愛,愛心暖人心,這真的是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可愛的地方。每每這個時候,因災難而生的悲痛和因愛心而生的感動相互交織,一起揪著人的心。也每每在這個時候,我總在想,是否災難能少一點,而愛心和溫暖卻常在。比如能少一些王家嶺的悲劇,多一些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弱勢群體的關注。
顯然,天災的到來是不大可能會我的這種願望而中止的,但每個人的愛心也不能因此而多一些嗎?而能更常態化一點嗎?其實未必要時常捐款捐物,更多的時候只需要我們不要冷眼相待,只需要多投入一點關注,然後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幫助。而我的這點願望又何嘗不是很多人的所想呢?
淚望玉樹,惟願生命的奇跡能更多地出現,願所有的生者都堅韌,逝者皆安息,不拋棄不放棄。回想汶川,惟願我們能以更好的生活狀態告慰亡者,願人間溫情常在,愛心永駐,不冷漠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樹。7。1級地震突如其來, 寧靜的小城在重創之下一片狼藉。塵土滿面的孩子, 低垂著腦袋被抱出廢墟, 模糊的圖像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 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 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 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 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煉, 無論是政府, 還是民眾, 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盡管科技日漸發達, 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 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 也應該不斷進步。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 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後, 防震減災法獲得通過, 已經於2009年5月實施, 應急救災被納入了法治軌道。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 公民精神隨之成長, 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 對應該用於重建的財物進行輿論監督。巨大的社會進步有目共睹, 我們相信這些會在玉樹地震後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兩年前, 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壞力, 使得橋梁斷裂、樓宇坍塌, 可是中國人沒有被擊倒。三歲的小男孩躺在擔架上向救援者敬禮, 年輕的警察媽媽敞開懷抱為失去母親的嬰兒哺乳, 至今我們還清晰地記得這些細節。更忘不了舉國默哀的三分鍾結束後, 天安門廣場上那經久不息的加油聲, 那一刻13億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齊心協力的救援中, 人與人的隔膜打開了, 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新的認識, 整個社會煥發出更強大的活力。可以說, 災難之後的記憶強化了國民的憂患意識, 提高了社會的應急能力, 所以今天我們能以最高的效率進行震後救援。
在災難面前, 堅持以人為本, 中國曾經創造了救援的奇跡。我們也期冀另一種奇跡能在將來出現, 那就是大災化為小難或者是有災無難。這需要全體民眾繼續弘揚"汶川精神", 強化憂患意識。
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
H. 關於玉樹的作文、
愛,在那一刻綻放
愛是什麼? 愛是我們美好生活中一個美麗的音符, 愛是歷史長河中盪滌起的朵朵浪花,愛是幸福的源泉。世界因為有愛,才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才使得人們沐浴在幸福的愛河其樂融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災難又一次降臨,一座美麗的城市在傾刻之間化為廢墟,10多萬間房屋在一瞬間倒塌,數以萬計的生命在災難中掙扎。
再也沒有這樣朴實的話讓我們感動。 「兄弟姐妹們,你們所遭受的災難也是我們的災難,你們所遭受的痛苦也是我們的痛苦,你們失去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親人。請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安排好解決好你們的生活。」 這是溫總理冒著餘震的危險親臨現場時對災區老百姓的一席話。「救人要緊,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愛,在那一刻綻放:危難時刻,敬愛的溫總理為災區人民送去了最堅強的福音。
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成都市無償獻血點獻血的人們排起了長龍,四川的的哥們自發組織車隊親赴災區自願無償承擔救災運輸任務,南京8歲的孩子將自己積攢的壓歲錢慷慨奉獻,為災區捐款。各種救災物資從祖國甚至世界各地蜂擁而至。愛,在那一刻綻放:地震無情人有情,仁愛情懷可歌可泣,人間大愛感動天地。
再也沒有這樣的瞬間讓我們流淚了。剛到達玉樹的消防特勤中隊長許軍出現高原反應,人們勸他先休息,他卻說:「我是來救人的,不是來拖累人的。」 隨即便投入了一線救災中。克服了高原反應,連續戰鬥了兩個多小時,他依然堅持著。「大隊長,發現了生命的跡象。」話音剛落,許軍便倒在廢墟中暈過去了。愛,在那一刻綻放:在強烈的高原反應下,仍然爭分奪秒,永不放棄。
沒有了工具,武警戰士們就徒手在廢墟中挖刨,奇跡般營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忍受著惡劣天氣的煎熬,只靠方便麵與礦泉水充飢,但是他們帶著對生命的關愛和自己的責任,靠著頑強的毅力,艱苦工作,連續作戰,很多同志連續幾天都沒有休息過。愛,在那一刻綻放:面對困難,永不低頭,面對挑戰,永不認輸。
我們是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再大的困難,用13億去除,困難將變得非常渺小;再小的愛心,用13億去乘,將會大愛無邊。地震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血濃於水的人間真情,看到了這個世界原來充溢著這么多的真愛,沒有一點缺憾,沒有一點瑕疵。「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真愛如這春風細雨,世界因此而美好與和諧。讓我們扣緊愛的音符,伴隨著時代的腳步,去奏響一個又一個愛的樂章!
I. 玉樹作文
大喜和大悲為何總要如此巧合地糾結在一起:奧運前,我們痛哉汶川;世博前,我們淚望玉樹。
不是迷信什麼,只是覺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清醒著:生活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但生活從來也不會完全盡如人意。欣喜往往是預料之中的,而災難和悲傷卻總是突然來襲。
玉樹,和兩年前的汶川一樣,一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熟悉的地方猛地闖進了所有中國人的視線,然後,聚集起所有的目光和悲傷。這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現實,可必須面對。又因汶川在前,所以這一次,悲傷依然,但已經不那麼慌張。
悲劇總會陸續上演,但沒有一次悲劇是對上一次的重復。所以,玉樹的救援依然面臨著困難,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氣溫,脆弱的交通,語言的障礙,還有原本就存在的貧困。但畢竟是在汶川之後,我們依然看到了這一次生命大救援的過程中所體現的進步。何為重?何為輕?何為緩?何為急?救援工作的展開多了份理性和從容。比如,當地政府暫時讓一腔熱血的志願停下腳步,因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為救援者和最需要的救援物資而開。
倒不是急著為救援叫好。如果災難都不足以讓人警醒並成長,那就不是進步而是退化了。更何況,面對所有有希望繼續延續的生命,我們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斷地讓我們叫出好來,盡管這樣的事更應發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後。
眼下,拯救生命,是當務之急。也正如xxx的指示所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無價。
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想做些什麼,但這中間的不少人可能最後又什麼都沒做,只是在心頭默默地為玉樹祈願。其實這已經挺讓人溫暖的,卻又總讓人覺得還不夠。
有關方面呼籲說災區急需棉被和棉衣等物資。我相信有很多人有這方面的物資並且也願意捐出來,但卻因為不知道往那兒捐,或是知道卻因為覺得麻煩,還或者是實在騰不出時間來送過去。因此,對於有關部門來說,不能只是給出幾個捐款賬號就可以的。是否能把捐贈點擺到街頭巷邊,是否能組織街道居委會等基層部門和志願者弄幾個熱線電話,然後根據捐贈情況能分區域分時段去收取。這對於志願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說一腔熱血沖到最前線才叫志願者。志願精神原本就是一種義務奉獻的精神,更多的是,這種服務往往是在幕後默默完成的。
而這樣的一些有規劃、合理安排的捐贈和志願服務是否應該在經歷了汶川之痛後就應該形成一種機制了呢?至少不應該是每當一次新的災難來襲時,我們在展開救援等各項工作的過程中總在懊喪:我們為什麼沒有準備得更好,而我們原本可以做到。
玉樹遭受重創的時候,其實離汶川之殤兩周年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應該多想想汶川。不是為了去增添感傷,而是通過回望來發現我們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准備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們的心理救援可否准備好了,因為在度過生命救援的「黃金24小時」後,心理救援對遭受身心重創的人們來說也同樣重要。再比如後期安置工作是否能更早地進行准備,樣板房和各種生活用品是否都能盡可能地提前到位?
汶川之傷尚未癒合,玉樹又添新的創痛。每逢天災驟降,人心的熱度頓時升溫。大災有大愛,愛心暖人心,這真的是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可愛的地方。每每這個時候,因災難而生的悲痛和因愛心而生的感動相互交織,一起揪著人的心。也每每在這個時候,我總在想,是否災難能少一點,而愛心和溫暖卻常在。比如能少一些王家嶺的悲劇,多一些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弱勢群體的關注。
顯然,天災的到來是不大可能會我的這種願望而中止的,但每個人的愛心也不能因此而多一些嗎?而能更常態化一點嗎?其實未必要時常捐款捐物,更多的時候只需要我們不要冷眼相待,只需要多投入一點關注,然後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幫助。而我的這點願望又何嘗不是很多人的所想呢?
淚望玉樹,惟願生命的奇跡能更多地出現,願所有的生者都堅韌,逝者皆安息,不拋棄不放棄。回想汶川,惟願我們能以更好的生活狀態告慰亡者,願人間溫情常在,愛心永駐,不冷漠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樹。7。1級地震突如其來, 寧靜的小城在重創之下一片狼藉。塵土滿面的孩子, 低垂著腦袋被抱出廢墟, 模糊的圖像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 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 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 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湧向災區, 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煉, 無論是政府, 還是民眾, 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盡管科技日漸發達, 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 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 也應該不斷進步。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 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後, 防震減災法獲得通過, 已經於2009年5月實施, 應急救災被納入了法治軌道。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 公民精神隨之成長, 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 對應該用於重建的財物進行輿論監督。巨大的社會進步有目共睹, 我們相信這些會在玉樹地震後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兩年前, 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壞力, 使得橋梁斷裂、樓宇坍塌, 可是中國人沒有被擊倒。三歲的小男孩躺在擔架上向救援者敬禮, 年輕的警察媽媽敞開懷抱為失去母親的嬰兒哺乳, 至今我們還清晰地記得這些細節。更忘不了舉國默哀的三分鍾結束後, 天安門廣場上那經久不息的加油聲, 那一刻13億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齊心協力的救援中, 人與人的隔膜打開了, 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新的認識, 整個社會煥發出更強大的活力。可以說, 災難之後的記憶強化了國民的憂患意識, 提高了社會的應急能力, 所以今天我們能以最高的效率進行震後救援。
在災難面前, 堅持以人為本, 中國曾經創造了救援的奇跡。我們也期冀另一種奇跡能在將來出現, 那就是大災化為小難或者是有災無難。這需要全體民眾繼續弘揚"汶川精神", 強化憂患意識。
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 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