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辛棄疾的作文
西北望長安抄
可憐無數山
您憑欄遠眺
雙目凝然
夕陽如血
映在你臉上
卻泛出冷光
燈暗黃,燈下
你撫劍長嘆,悲慨萬端
英雄夢,已成空
一切終究煙消雲散
空留一世惆悵悲酸
遙想從前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在那個吹角連營的當年
手中的劍
發出了銳利的光芒
在那過秦關吞殘虜的英雄道路上
要將揚州路上苦難的淚
拭乾
要將拂狸祠下胡虜的血
飲完
可憐白發生
心未死,鬢已殘
想報國卻被奸佞誤
才報國無門,請纓無路
山河破碎
也碎了你的肝膽
笑容里藏著一絲蒼涼的絕望
目光卻深情堅定地望著北方
且不顧那生前身後名
可那君王天下事
依舊不能了卻
唉
啼鳥還知如許恨
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㈡ 以「寫給辛棄疾」為題,寫一段開片語
第一講畫龍點睛精心擬題知識要點:1、標題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鍾情.2、「題好一半文」.3、從內容上看,文章的題目要力求新穎脫俗,使人一見有為之一震的感覺.4、從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細」「量體裁衣」,力求讓擬定的題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考試說明:近幾年來,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作文命題的思路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命題者為考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寫作自由.那麼,話題作文如何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現富有表現力的清新面孔呢?1、巧用修辭修辭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1)比喻《我渴望老師的「陽光」》(四川成都)以「陽光」喻暖人的關愛,簡潔含蓄,如將喻體換成「熱情幫助」之類,則索然無味.又如《我發現女孩也可以做「太陽」》(江蘇南通)、《家,我們成長的避風港》(山西長治),這些設喻佳題也都富於文學色彩.(2)借代遼寧大連一位考生緊扣母親烏黑發絲中的白發敘寫,揭示歲月無情、母愛無價這一真諦,給文章擬題目《黑白債》,借色彩代本體,又亮出線索,寄託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聲》(安徽合肥),這一標題借「掌聲」代「鼓勵」,也很有創意.(3)層遞《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浙江溫州)讀書的興趣、方法和作用在遞進中表達得簡練生動.(4)比擬《小樹又快活了》(江蘇鹽城)《讀水千遍真有趣》(陝西西安)前者運用擬人辭格讓小樹具有人的感情,後者把「水」擬作能「讀」之物,用的是擬物辭格.(5)對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貴》(吉林長春)、《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浙江溫州)這兩例都將文旨濃縮在整齊對稱的句子中,體現出考生善於推敲的語言功夫.(6)對比《躺著讀書,站著做人》(浙江溫州)「躺著」與「站著」形成姿勢上的對比,使得標題包含哲理,令人回味.(7)雙關《我最需要一劑良葯》(安徽廬江)文中「良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語雙關,內蘊豐富.(8)設問《錯?對!》(江蘇南京)先問後答,以簡馭繁,又穿插標點,構思巧妙.(9)反問《中國的教育家,您難道還沒發現嗎?》(河北唐山)反問中飽含著擺脫應試教育重負的強烈願望,觀點鮮明,言辭懇切.(10)頂真《讀書樂樂讀書》(浙江溫州)《活讀書書讀活》(同上)這兩例運用頂真兼回環辭格,風趣地展示讀書之趣、讀書之樂和讀書之法.(11)反語《我發現了家中的「賊」》(河北石家莊)家中幾次「失竊」,「作案者」原來是瞞著別人給災區寄錢的一家人的三個成員,題中用「賊」,貶詞褒用,凸現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風趣.(12)仿擬《我是服務的小行家》(湖北武漢)《讀書就是愛自己》(江蘇徐州)前者仿歌詞「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後者訪廣告語「愛你就是愛自己」,鮮活生動,點明主題.(13)引用《腹有詩書氣自華》(浙江溫州)、《風物長宜放眼量》(內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現讀書的作用,後者揭示消除「代溝」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題目,能較好地體現考生的文學積累和修養,給人耳目一新之感.(14)反復《「我」為我服務》(湖北武漢)前面的「我」為克隆人,兩個「我」重復,設置懸念,新穎醒目.(15)通感《綠色可聽》(青海西寧)作者溝通視覺和聽覺,「聽」出了窗外綠色世界的欣欣向榮,視覺獨特,別出心裁.2、善於引用(1)引用詩詞古典詩詞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和內涵底蘊,用它們來作題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讀者喜聞樂見,富有親切感.台灣作家三毛的小說《驀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宵》中「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詞句;又如魯光的《中國姑娘》中,有一段寫袁偉民訓練女排姑娘時近乎殘酷無情的內容,小標題為《道是無情卻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運用古詩詞或成語典故來作標題,還可以顯示出作者渾厚的文學素養和不同一般的寫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種擬題方法.(2)引用歌詞現在的流行音樂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詞非常優美,借用它們作文章的標題,既顯得活潑風趣,又容易把讀者帶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如一位同學在中考作文時自擬的題目是《因為愛你》,見到這個題目,讀者一定會驚訝不已,想不到考場里還有這樣大膽的學生!可當你閱讀時,發現作者記敘的原來是一段與網路有關的故事,結尾時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為愛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詞,全文可謂渾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講述的是女生寢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陰天?雨天》講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幾次誤會.3、借用符號(1)標點符號屬無聲的語言,用之擬寫文題,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往往給人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擬文題為「人生,豐富多彩!」,作者以感嘆號為題,語勢鏗鏘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沒有固定的格式」,並點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將豐富多彩」這一主旨.(2)將數學符號引進標題,藉以昭示所要表達的主旨,具有直觀、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點,往往收到出奇制勝之效.近年來正悄悄興起於全國各類報刊,話題作文的擬題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蘇一考生以「10-1=……」為題,巧用數學符號組成等式,設置懸念,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對生活中的「10減1」現象作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詮釋,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4、其他形式(1)轉換角度有時我們還可以從反面,或是從側面來擬題.如《下周我不回家》這個題目就很有吸引力,寫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誤會之後,決心少回家,以認真的學習態度回報父母的故事;《第四號戒令》從側面來寫老師對學生的過分約束,讀時令人忍俊不禁,讀後發人深思.(2)故設懸念文章的題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標題里設置懸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含蓄地展現出來,才能緊緊地抓住讀者的心,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同時,一個富有懸念的題目,也會讓你覺得有話可說.如《女生傳來的紙條》這個題目就很典型:這位女生為什麼要給男生寫紙條呢?紙條上都寫了些什麼話呢?結局又會如何?讀者一看題目,便有了這么多要弄明白的問題,自然會產生讀下去的強烈願望.又如新聞標題《當列車駛來》也屬於這一類.讓文章標題新穎、曲折、吸引人,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不過,我們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一定要「不窘於題而又不失其題」,要像孔子說的那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學們若能認真注意到這些方面,必將得到意外的收獲.[1—1]一位小學老師要學生在方格本上寫一個「a」字,要求把這個字寫滿.結果有一個孩子寫了一個大大的「a」字.這個字幾乎占滿了全篇.老師很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偷懶、胡鬧.根據上述材料,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並把看法濃縮成論點型標題.導思:這是一道擬題訓練題.角度很多.1、你可以就事論事,如:有的同學說:「從小偷懶胡鬧,大了怎麼得了?」有的同學批評老師布置作業交代不清,標題擬為:「說話要力求准確,無歧義」.有的批評老師教育方法不對,過於嚴厲,擬題為「要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還有的說老師布置作業太煩瑣,擬題為「幹嘛非寫滿全篇?」這些標題都是從材料中提取出來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淺俗,很難給人以啟迪.2、你也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進一步挖掘它的深意.如:有些同學經過深入分析思考擬定了以下標題,如「拒絕框框!」「敢於破『矩』,標新立異」「沖破束縛,銳意創新」「鼓勵創造,發展個性」「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該廢止了」「規矩——扼殺個性的枷鎖」「開啟智慧的大門」「誰扼殺了我們的想像力?」「是培養人才還是庸才」「不要扼殺個性的萌芽」「這個『懶』偷的好」「標新立異『好』」「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確能給人一定的啟迪.相信你能擬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論點型標題來.[1—2]秋天,北京大學新學年開始了.一個外地學生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邊.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過來,年輕學生走上去說:「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應了.那位新生於是輕裝地去各種入學手續.一個多小時以後回來了,老人還盡職盡責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年輕學子謝過老人,兩人各自走去.幾天之後,北大開學典禮,這位年輕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請根據上述材料,擬一個論點型標題.導思:這道擬題訓練題的角度也頗多.1、如果就事論事,做表面文章,則擬題為:「助人為樂」「平易近人,以身作則」「一諾千金,負責到底」「謙遜為人,長者風度」.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則可擬題為:「開學第一課」「北大第一課」「人間自有真情在」「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人格」.3、如果再深一層,則可擬題為:「己所欲,施於人」「不以善小而不為」「可敬的赤子之心」「質朴無華見純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難能可貴的平常心」「呼喚平等與博愛」「超凡脫俗境界高」.這些標題贊頌季先生平凡中的偉大是真正的偉大.4、還可以從贊揚或批評學子的角度立意:「人的尊嚴與平等」「留住誠信」「沒有大人物與小人物之分」「人與人只須平視」「不必仰視,不可俯視」「不必『驚訝』」,這些都有相當的新意,這類標題能給人以新鮮、深刻的啟迪和教育.第二講抓住關鍵審清題意知識要點:1、審題是應試作文的關鍵.2、審題要快速、准確.3、審題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寫作范圍和角度,確定寫作的重點.考試說明:隨著考場作文命題形式的演變,考生們除了審視「題目」(材料),還必須對題後的要求反復體會.題目審准了,才會寫得切題.1、審清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就是根據指定的題目寫文章.在命題作文中,題目是選擇材料、確定主題的一個重要依據.文章是否切題,是行文成敗的關鍵之一.審題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全面理解題意.對題目的含義要全面理解,辨明題目的要求,把握題目所提示的寫作范圍和重點.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題目要求寫發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寫兩件.如果寫的事情與初中生活無關,或者只寫了一件事,就不切題意.(2)要辨別題目中的精微含義.在全面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要注意辨別其中精微的含義,把握住寫作的中心.如《學習是青年學生特別突出的任務》一題,就要注意強調「特別突出」這個限制條件.青年學生正處於德、智、體全面發展時期,他們有各種任務,但是比較起來,學習是「特別突出」的任務,不是一般的任務.這是「特別突出」的含義.文章緊扣這些內容來寫,就能突出中心,體現題意.(3)要選擇適合題目要求的體裁.命題作文要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文章的體裁.有些題目較明確地表示了對體裁的要求:在題目的首尾有「記」「事」一類字眼,或者題目標明寫某個過程、某人事跡等,這就要求寫成記敘文.如果題目首尾有「論」「談」「說」「駁」一類字眼,或者題目明確提出一種主張或一個問題,這往往是要求寫成議論文.2、審清材料作文給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題的另一種形式.出題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煉,然後據此想像,依據要求寫作記敘文、議論文或說明文.給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種形式:純文字材料作文、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這種題型的特點一是考察學生能力的全面性,因為它要求讀者看、聽、寫結合,便於全面考察學生的閱讀(看圖、聽音)、理解、分析、綜合、歸納及寫作能力;二是對寫作范圍、題材以至主題有較強的限制,極好地扭轉了考試時猜題目猜類型範圍、事先准備作文的現象;三是由於給了材料,學生有材料敘述、有問題議論、有對象說明,既減少了學生無材料可寫的現象,又能全面考察學生記敘、議論、說明的能力.由於這種題型的客觀性較強,便於作文評卷,所以已成為各級考試和競賽的主要題型.
㈢ 贊美辛棄疾的作文500字
蘇軾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李白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豁達開朗;而你,有的盡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愛國情懷。因此,辛棄疾,我崇敬你。
辛棄疾,你一生兢兢業業,一心想要精忠報國。你在家鄉率先起義,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不見風使舵,本著堅定的信念反金犯禁抗敵報國。後來你遇到了耿京,與他共商大計,與他奮起反抗,你盡自己所能,竭自己之力,滿腔熱血鼓舞起無數士兵的鬥志。當義端竊走你的大印投奔金兵時,耿京的斬令落地,你卻沉著冷靜地請求三天期限,殺叛徒取大印。你跨上駿馬,揮鞭向附近的金兵的營地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而去。而在山道上,你英勇果斷,手起劍落,搜出軍印,將義端的頭顱掛在鞍上,催動坐騎,回營復命。
辛棄疾,你的赤子之心,讓人震撼;你的愛國情懷,令人感動。你想要「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地殺敵報國,因而你組建了「飛虎軍」,一支所向披靡的隊伍,一支令金人聞風喪膽的隊伍。可誰又曾想到,你當初可是冒著殺無赦的危險地上請呈;誰又能記得,你當初在期限二十天的時間里而做出的努力。你這么做又是為了什麼?是為民,是為家,更是為國啊!
辛棄疾,你的愛國情懷無論是在下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時,還是在「單騎闖敵營,午仞數殺敵」的豪放風采中,都是那麼的真摯。你晚年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且身體虛弱,仍心系國家。在九月十日,你憔悴的臉上忽然現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時如同又飛騎在戰場上,對著金人砍殺,馬兒不停地奔跑著,身後成千上萬的大軍跟著自己向北沖鋒,旌旗飄揚,殺聲震天……。
辛棄疾,你的愛國情懷讓世人震撼,你的以天下為己任,你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的赤子之心完美地詮釋了什麼什才是精忠報國!因此,辛棄疾,我崇敬你。
㈣ 一片關於辛棄疾的作文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比陸游小十五歲,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於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女真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辛棄疾初來南方,對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映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幹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卻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然而現實對辛棄疾是嚴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畏縮而圓滑、又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准備,並在江西上饒的帶湖畔修建了園榭,以便離職後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四十二歲時,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
辛棄疾一向很羨慕嘯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閑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台,這又使他難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湧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後半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破陣子》),「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寧宗嘉泰三年(1203),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激昂慷慨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開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閑居。雖然後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
雖然,自中原失陷以來,表現對於民族恥辱的悲憤,抒發報國熱情,已經成為文學的中心主題,辛棄疾的詞在其中仍然有一種卓爾不群的光彩。這不僅因為辛棄疾生長於被異族蹂躪的北方,恢復故土的願望比一般士大夫更為強烈,而且因為他在主動承擔民族使命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求個人生命的輝煌,在他的詞中表現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義精神。
在抒發報國之志時,辛棄疾的詞常常顯示出軍人的勇毅和豪邁自信的情調,像「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歌頭》),「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滿江紅》),「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
等等,無不豪情飛揚,氣沖鬥牛。對那些與自己一樣勇於報國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贊美,與之同聲相應,彼此勉勵,如《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的慷慨熱情,全然不同於一般俗濫的祝壽詞: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而對於庸俗圓滑、面對民族危亡無所作為的官僚,辛棄疾有一種出於本能的厭惡,在《千年調》中他勾勒了這類人物的丑態:「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然而正是這樣的人充斥官場,把持權位,引導著一條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憤慨地寫道:「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卜運算元》)
當辛棄疾帶領不多的人馬沖過戰場烽火來到南方時,懷著滿腔熱血,渴望一展宏圖,卻不料從此陷落在碌碌無為的境地,這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苦悶和悲憤。在他南歸的第十二年重遊當年南歸的首站建康時,他寫下了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是對山河破碎的悲哀,對壯志成空的悲哀;歲月無情地流去,因這種悲哀更顯得怵目驚心。然而即使詞人在寫他的孤獨和悲哀,寫他的痛苦和眼淚,我們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許、絕不甘沉沒的心靈。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鎮江知府時,所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仍是一面浩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一面追憶自己青年時代的戰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猶有可為的壯烈情懷: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種永遠不能在平庸中度過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隨了辛棄疾的一生,也始終閃耀在他的詞中。它奏響了宋詞的最強音。
另一方面,無可奈何的處境和同樣無可奈何的心境,使辛棄疾和陸游一樣,不得不在鄉居生活中尋求排遣苦悶的途徑。他是受老莊思想影響很深的,曾自述「案上數編書,非庄即老」(《感皇恩》)。老莊哲學讓他暫時忘懷世間的煩惱,貼近自然與日常生活,感受並在詞中表現「一壑一丘」中所蘊涵的哲理與美感。而由於個性和審美趣味的不同,他的這一類詞作不像陸游詩那樣偏向於古樸淡雅,而是清新秀麗、活潑靈動。如《清平樂》寫農家生活的情調: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西江月·遣興》寫自己放曠的生活: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但這類詞作,並不意味著辛棄疾悲憤的心境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生活的閑適而談化。這只是一時的忘情,也是悲憤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只要讀一下著名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就可以知道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正是因為他經歷了許多世事滄桑,積蓄了太多太深的苦悶,深知人生的無奈,才「欲說還休」。他只能在恬靜的田園鄉村中為自己的感情尋找寄寓,撫慰飽受創傷的心靈,這是一個英雄人物在一個平庸苟且的社會中的不得已的選擇。理解這一點,才能明白辛棄疾寫這一類詞時真正的心態。
二、辛詞的藝術創造
宋詞在蘇軾手中開創出一種豪放闊大、高曠開朗的風格,卻一直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繼承發展。直至南渡之初張元干、張孝祥、葉夢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恥為主題的詞,才較多繼承了蘇軾的詞風,起到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但他們的這一類詞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為內心激情所支配的結果,而沒有成為有意識的藝術追求,也沒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題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棄疾出現在詞壇上,他不僅沿續了蘇詞的方向,寫出許多具有雄放闊大的氣勢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視一切陳規的豪傑氣概,和豐富的學養、過人的才華,在詞的領域中進行極富於個人特色的創造,在推進蘇詞風格的同時也突破了蘇詞的范圍,開拓了詞的更為廣闊的天地。
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但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並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沖動歸於深沉的平靜,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在他的詞中,如「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賀新郎》),「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乃至「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蘭陵王》),都是激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聲,如「天風海雨」,以極強烈的力度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詞中作曠達語,但他並不能把沖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洩內心的悲憤,如「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水龍吟》),「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賀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浪淘沙》),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壯與絕望交織紐結,大起大落,反差強烈,更形成瀑布般的沖擊力量。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從開頭起,一路寫想像中練兵、殺敵的場景與氣氛,痛快淋漓,雄壯無比。但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之後,突然接上末句「可憐白發生」,點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夢想,事實是白發無情,壯志成空,猶如一瓢冰水潑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驚栗震動。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棄疾也自有特點。他一般很少採用傳統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如「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水龍吟》),「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滿江紅》);他所採摭的歷史人物,也多屬於奇偉英豪、宕放不羈,或慷慨悲涼的類型,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的李廣(《八聲甘州》),「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永遇樂》),「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孫權(《南鄉子》)等等。這種自然和歷史素材的選用,都與詞中的感情力量成為恰好的配合,令人為之感奮。
所以,同屬於豪放雄闊的風格,蘇軾詞較偏於瀟灑疏朗、曠達超邁,而辛詞則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
不過,以上只是指辛棄疾詞中主流部分的藝術風格而言。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己亥……》,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盪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如《鷓鴣天》的下闋: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於簡朴中見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所以劉克庄《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這是比較全面也比較公允的評價。
辛棄疾和蘇軾在詞的語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開拓者。前人說蘇軾是以詩為詞,辛棄疾是以文為詞,這當然有些簡單化,但確實也指出: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有規矩存在。在辛詞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間語言,如「些底事,誤人那。不成真個不思家」(《鷓鴣天》),「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丑奴兒》),也有夾雜許多虛詞語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漢宮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有語氣活躍的對話、自問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南鄉子》),「杯,汝來前!」(《沁園春》)也有相當嚴整的對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
……。概括起來說,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鬆散,語義流動連貫,句子往往寫得比較長。文人詞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躍地連接句子構成整體意境的方式,在辛詞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並不是說,辛棄疾的所謂「以文為詞」不再有音樂性的節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動的語氣的同時,他仍然能夠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的節奏。如《水龍吟》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義聯貫而下,在詞中是很長的句子,但卻是頓挫鮮明,鏗鏘有力,決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詞的形式中而已。
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廣泛地引用經、史、子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匯、成句和歷史典故,融化或鑲嵌在自己的詞里。這本來很容易造成生硬艱澀的毛病,但是以辛棄疾的才力,卻大多能夠運用得恰到好處、渾成自然,或是別有妙趣,正如清人劉熙載《藝概》所說:「任古書中理語、廋語,一經運用,便得風流」。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篇為例,百餘字的篇幅,敘及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五個歷史人物的事跡,而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觀情感、意念絲絲入扣;不僅內涵極為豐厚,而且語氣飛動,神情畢露,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辛棄疾的詞時常也有過分散文化、議論太多,以及所謂「掉書袋」即用典用古語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麼說,他確實把詞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詞不僅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達得很自由很充分。這樣,詞的創作才完全擺脫了羈絆,進入了自由的境界。望採納!O(∩_∩)O~
㈤ 幫寫一篇讀辛棄疾作文,一般就行
今天早上看了一片關於辛棄疾的文章,心弦顫動了下,不只因很久沒有「雨夜亂翻書」了,而是再次感嘆那份執著,從二十三歲開始的夢想。眼下自己已經二十六,虛長當年的稼軒三年,而如今壯志全無,只談風月。哎! 只談風月,只談稼軒。 那離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腦中,晃來晃去,卻只有「風雨飄搖,偏安江南」這這類的字眼。然而,偏偏在這飄搖亂世,稼軒橫空出世,劍吼西風的高歌猛進,放盪不羈的孤高疏狂,詼諧幽默的田園野趣,宏圖難展的壯志未酬,細膩清麗的春閨春愁,無一不是稼軒筆下靚麗的風景。 初識稼軒還是初中,讀的是《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覺得真好,可又說不出好在哪裡,只是心裡喜歡,愛之誦之,出乎自然。讀到「稻花香里說豐年」,彷佛鼻尖真真切切的聞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氣,竟是欲罷不能。於是,「辛棄疾」這三個字印在我腦中揮之不去,似乎是與這恬靜、舒適的鄉村氣息夾雜在一起的。 再後來,到了高中。知識多了,對稼軒的了解也多了。知道他是個愛國詞人,讀他的《破陣子》。好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震撼了,可憐白發生,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與蒼涼啊。 後來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才知道辛棄疾在中國詞壇上地位之高,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力壓古今豪傑,奪得「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 人總是善於遺忘的,正如王右軍所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此後的高中,忙於高考,忙於奔波於數理化之間,對這個讓我曾經傾心,曾經震撼的辛棄疾,漸漸的遠去了,偶爾復習課文的時候讀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時,或是一笑而過,或是愣愣出神,心中泛起漣漪,卻再也沒有那種驚濤駭浪,洶涌奔騰之感了。 再見稼軒,便是大學了。坐在圖書管里,不經意的翻起一本《宋詞精選》,又是不經意的翻到辛棄疾這里,我才驚羨,才震撼,往日的激情,頓時流入心中!「將軍百戰聲名裂」,是否稼軒意氣風發,聚眾抗金的肝膽寫照?是否也想「劍指三秦,一戰東歸」?雄心勃勃,壯志凌雲的稼軒,依舊是錚錚男兒,到死心如鐵。恨只恨,蛾眉有人妒,君王讒小人。稼軒,縱然你是補天的經綸手,縱然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卻也只得閑飲酒,醉吟詩,憔悴賦招魂,蘸著血淚寫一句「儒冠多誤身」!那古來三五個英雄中,稼軒你是否也在其列?平生意氣,只換得衣冠人笑,難怪稼軒感嘆「知我者,二三子」。那個沉悶墮落的南宋王朝,意氣如稼軒者,天下有幾人? 後人把稼軒與蘇軾並提,合稱「蘇辛」,且早有定論,「魄力之大,蘇不如辛;氣體之高辛不如蘇。」但就是這排山倒海的魄力,是我最喜歡的。甚愛他一笑人間萬事的灑脫,好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此等氣魄心胸,叫人傾倒,此等樂觀豁達,叫人欽佩。不愧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愛酒。李白說得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酒是稼軒一輩子離不開的東西。猶記稼軒有一篇戒酒的詞《沁園春》,開篇便呼「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如此金剛怒目,大下決心,真是不易。然讀到後來,稼軒一改開始堅決之心,竟與酒杯達成協議: 麾之即去,招之即來。哈哈,不覺莞爾一笑,好一個可愛的稼軒。 稼軒不僅與酒杯有協議,更與鷗鳥是同盟。帶湖新居游覽之時,與鷗鳥結盟曰:「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不但要與鷗鳥結盟,更要歐鳥帶來白鶴,好一個不知足的稼軒啊! 稼軒生在我八百年前,是先賢前輩。叫聲稼軒,很是失禮,確倍感親切。恨只恨此生無緣,不能與先生把酒一杯,共話人間萬事空,共笑沙鷗滿身愁,共與沙場秋點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古。此生不能與您相醉明月,不能與您塞北江南,華發蒼顏,真乃人生一大憾事耳!
㈥ 以《品》為題,辛棄疾為題材,寫一篇800字作文 品味辛棄疾的人生
今天早上看了一片關於辛棄疾的文章,心弦顫動了下,不只因很久沒有「雨夜亂翻書」了,而是再次感嘆那份執著,從二十三歲開始的夢想。眼下自己已經二十六,虛長當年的稼軒三年,而如今壯志全無,只談風月。哎!
只談風月,只談稼軒。
那離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腦中,晃來晃去,卻只有「風雨飄搖,偏安江南」這這類的字眼。然而,偏偏在這飄搖亂世,稼軒橫空出世,劍吼西風的高歌猛進,放盪不羈的孤高疏狂,詼諧幽默的田園野趣,宏圖難展的壯志未酬,細膩清麗的春閨春愁,無一不是稼軒筆下靚麗的風景。
初識稼軒還是初中,讀的是《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覺得真好,可又說不出好在哪裡,只是心裡喜歡,愛之誦之,出乎自然。讀到「稻花香里說豐年」,彷佛鼻尖真真切切的聞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氣,竟是欲罷不能。於是,「辛棄疾」這三個字印在我腦中揮之不去,似乎是與這恬靜、舒適的鄉村氣息夾雜在一起的。
再後來,到了高中。知識多了,對稼軒的了解也多了。知道他是個愛國詞人,讀他的《破陣子》。好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震撼了,可憐白發生,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與蒼涼啊。
後來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才知道辛棄疾在中國詞壇上地位之高,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力壓古今豪傑,奪得「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
人總是善於遺忘的,正如王右軍所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此後的高中,忙於高考,忙於奔波於數理化之間,對這個讓我曾經傾心,曾經震撼的辛棄疾,漸漸的遠去了,偶爾復習課文的時候讀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時,或是一笑而過,或是愣愣出神,心中泛起漣漪,卻再也沒有那種驚濤駭浪,洶涌奔騰之感了。
再見稼軒,便是大學了。坐在圖書管里,不經意的翻起一本《宋詞精選》,又是不經意的翻到辛棄疾這里,我才驚羨,才震撼,往日的激情,頓時流入心中!「將軍百戰聲名裂」,是否稼軒意氣風發,聚眾抗金的肝膽寫照?是否也想「劍指三秦,一戰東歸」?雄心勃勃,壯志凌雲的稼軒,依舊是錚錚男兒,到死心如鐵。恨只恨,蛾眉有人妒,君王讒小人。稼軒,縱然你是補天的經綸手,縱然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卻也只得閑飲酒,醉吟詩,憔悴賦招魂,蘸著血淚寫一句「儒冠多誤身」!那古來三五個英雄中,稼軒你是否也在其列?平生意氣,只換得衣冠人笑,難怪稼軒感嘆「知我者,二三子」。那個沉悶墮落的南宋王朝,意氣如稼軒者,天下有幾人?
後人把稼軒與蘇軾並提,合稱「蘇辛」,且早有定論,「魄力之大,蘇不如辛;氣體之高辛不如蘇。」但就是這排山倒海的魄力,是我最喜歡的。甚愛他一笑人間萬事的灑脫,好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此等氣魄心胸,叫人傾倒,此等樂觀豁達,叫人欽佩。不愧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愛酒。李白說得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酒是稼軒一輩子離不開的東西。猶記稼軒有一篇戒酒的詞《沁園春》,開篇便呼「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如此金剛怒目,大下決心,真是不易。然讀到後來,稼軒一改開始堅決之心,竟與酒杯達成協議: 麾之即去,招之即來。哈哈,不覺莞爾一笑,好一個可愛的稼軒。
稼軒不僅與酒杯有協議,更與鷗鳥是同盟。帶湖新居游覽之時,與鷗鳥結盟曰:「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不但要與鷗鳥結盟,更要歐鳥帶來白鶴,好一個不知足的稼軒啊!
稼軒生在我八百年前,是先賢前輩。叫聲稼軒,很是失禮,確倍感親切。恨只恨此生無緣,不能與先生把酒一杯,共話人間萬事空,共笑沙鷗滿身愁,共與沙場秋點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古。此生不能與您相醉明月,不能與您塞北江南,華發蒼顏,真乃人生一大憾事耳!
㈦ 以走近辛棄疾為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走近辛棄疾
孤村荒野外,一位已近暮年的老人,望著窗邊的夕陽,吟誦到:「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慶幸你生在宋朝,那個文化氛圍濃郁的年代造就了宋詞,而你豪放的詞風也在南宋詞壇熠熠生輝。曾看到你投宿王氏草庵的情景,一句:「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寫出你英雄失意的感慨,卻不忘收復萬里江山的壯志;聽聽你的那句「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個「那人」與眾不同的形象體現出你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還曾看見你於田園間揮筆寫到「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這是一幅多麼富有情趣的鄉村生活圖景呀!所有的人物都被賦予鮮明的形象,一切都是那麼得恬淡美好。
在你的詞作里,我看到了你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聽到了你對南宋統治階級屈辱投降的鞭撻,讀到了你既想歸田隱居,激流勇退又想為國立功的矛盾心情。從你的作品中我既讀到了豪放詞的雄渾,遒勁,也讀到了婉約詞的清新明麗,真是靈活灑脫,不拘一格,更讀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可憐你卻生在南宋那個破落的時代,在你出生之時,北方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你從小就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在你的心裡早已種下了為國殺敵立功,收復失地的壯志之種,在特殊環境下成長的你天生就有一種俠義之氣。
想當初,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你義無返顧加入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當金軍不攻自破時,你奉命與南宋朝廷聯絡,但當你完命歸途時聽到的卻是首領被殺,義軍潰散的消息。於是你果斷行事,將叛徒擒拿,交給朝庭處決,你的勇敢,機智曾大快人心,名噪一時。
因為一心決議收復失地,你曾經寫下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議,如《九議》《美芹十論》等,你的軍事,政治才能已嶄鋒芒,然而腐敗的南宋朝廷卻已無心應戰。理想得不到實現,抱負無法達成,年輕有為的你只能發出報國無門,生不逢時的慨嘆。「道男兒到死心如鐵,著試手,補天裂」是你>
提交回答
望採納
㈧ 高考作文中描寫辛棄疾的美文
醉里挑燈,長劍泛著幽藍的光;輕彈劍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乾揚州路上苦難的淚,要飲盡佛狸祠下胡虜的血。那確是一把好劍。
當年你學成之後,駕駿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時,腰中佩的就是這把劍吧?當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氣相投,舉酒起誓要將金人趕出大宋,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時候,案上放的就是這把劍吧?當年你率十八騎,夜闖金營,沖殺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張安國時,手中揮的就是這把劍吧?它為什麼這樣鋒利,斬盡一切不平,銳不可當?
在詩山詞海中遨遊了許多年,看過了李清照的蓮舟,看過了李白的金樽,看過了李商隱的錦瑟,但最奪目的,還是你的劍!劍氣中,我能覺察你那雙充滿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但你說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寶馬雕車走過的路上,失落在滿眼風光的北固樓,失落在斜陽草樹邊的尋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後靠著的老松樹邊上。然後你笑了,笑容有些慘淡。你說你的白發已經生了,你的悲憤已經平息了,你的萬字平戎策也換作種樹書了。
為什麼?為什麼?是一次次的上書請戰卻沒有效果,磨損了你的劍嗎?是一次次聽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卻無能為力,蝕鈍了你的劍嗎?是不經准備的倉皇北伐,將十萬大宋男兒的性命斷送在長江邊的狂風,折斷了你的劍嗎?
但我知道,你那酒中還有著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張琴里還藏著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聲音,你的夢里依然有的盧飛奔,弓弦的霹靂。你的心中藏著那把劍,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寫在紙上,交給了我。
就是那把劍!它鋒利的劍刃是一種叫作仇恨的鋼鐵,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它寬厚的劍柄是一種叫作愛的材料,那是一個民族在被人踐踏後的堅強和團結。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障礙、困難、或是危險,劍氣都能直沖霄漢。就是那把劍,它永遠不會失落!
劍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愛著一方水土、有著自己尊嚴的人心中,作龍吟之聲。▲
評點:
作者懷著對辛棄疾無比仰慕的心情,以其劍為感情抒發的線索,連綴出辛棄疾坎坷、不屈的一生。出劍、用劍,還有作者評劍,對比中只見辛棄疾的劍閃耀憤怒、執著、不屈的光芒。接下來是收劍、嘆劍,英雄報國無門,空有一腔抱負和不凡的膽智。文章至此並未低徊不前,而是在第六段突起異峰,鋪揚文字,大聲贊劍,手中的劍不在,但心中的劍在。劍就是辛棄疾的化身,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至此辛棄疾形象、「我」的感受融入劍中,合為一體,發出錚錚之聲,動人心魄。
汗.....只找到一篇,,先看著吧。。。
㈨ 以「我眼中的辛棄疾」為題寫一篇作文
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㈩ 關於致辛棄疾的作文急
只談風月!!!
今天早上看了一片關於辛棄疾的文章,心弦顫動了下,不只因很久沒有「雨夜亂翻書」了,而是再次感嘆那份執著,從二十三歲開始的夢想。眼下自己已經二十六,虛長當年的稼軒三年,而如今壯志全無,只談風月。哎!
只談風月,只談稼軒。
那離我八百年的南宋,在我腦中,晃來晃去,卻只有「風雨飄搖,偏安江南」這這類的字眼。然而,偏偏在這飄搖亂世,稼軒橫空出世,劍吼西風的高歌猛進,放盪不羈的孤高疏狂,詼諧幽默的田園野趣,宏圖難展的壯志未酬,細膩清麗的春閨春愁,無一不是稼軒筆下靚麗的風景。
初識稼軒還是初中,讀的是《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覺得真好,可又說不出好在哪裡,只是心裡喜歡,愛之誦之,出乎自然。讀到「稻花香里說豐年」,彷佛鼻尖真真切切的聞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氣,竟是欲罷不能。於是,「辛棄疾」這三個字印在我腦中揮之不去,似乎是與這恬靜、舒適的鄉村氣息夾雜在一起的。
再後來,到了高中。知識多了,對稼軒的了解也多了。知道他是個愛國詞人,讀他的《破陣子》。好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震撼了,可憐白發生,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與蒼涼啊。
後來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才知道辛棄疾在中國詞壇上地位之高,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力壓古今豪傑,奪得「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
人總是善於遺忘的,正如王右軍所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此後的高中,忙於高考,忙於奔波於數理化之間,對這個讓我曾經傾心,曾經震撼的辛棄疾,漸漸的遠去了,偶爾復習課文的時候讀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時,或是一笑而過,或是愣愣出神,心中泛起漣漪,卻再也沒有那種驚濤駭浪,洶涌奔騰之感了。
再見稼軒,便是大學了。坐在圖書管里,不經意的翻起一本《宋詞精選》,又是不經意的翻到辛棄疾這里,我才驚羨,才震撼,往日的激情,頓時流入心中!「將軍百戰聲名裂」,是否稼軒意氣風發,聚眾抗金的肝膽寫照?是否也想「劍指三秦,一戰東歸」?雄心勃勃,壯志凌雲的稼軒,依舊是錚錚男兒,到死心如鐵。恨只恨,蛾眉有人妒,君王讒小人。稼軒,縱然你是補天的經綸手,縱然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卻也只得閑飲酒,醉吟詩,憔悴賦招魂,蘸著血淚寫一句「儒冠多誤身」!那古來三五個英雄中,稼軒你是否也在其列?平生意氣,只換得衣冠人笑,難怪稼軒感嘆「知我者,二三子」。那個沉悶墮落的南宋王朝,意氣如稼軒者,天下有幾人?
後人把稼軒與蘇軾並提,合稱「蘇辛」,且早有定論,「魄力之大,蘇不如辛;氣體之高辛不如蘇。」但就是這排山倒海的魄力,是我最喜歡的。甚愛他一笑人間萬事的灑脫,好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此等氣魄心胸,叫人傾倒,此等樂觀豁達,叫人欽佩。不愧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愛酒。李白說得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酒是稼軒一輩子離不開的東西。猶記稼軒有一篇戒酒的詞《沁園春》,開篇便呼「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如此金剛怒目,大下決心,真是不易。然讀到後來,稼軒一改開始堅決之心,竟與酒杯達成協議: 麾之即去,招之即來。哈哈,不覺莞爾一笑,好一個可愛的稼軒。
稼軒不僅與酒杯有協議,更與鷗鳥是同盟。帶湖新居游覽之時,與鷗鳥結盟曰:「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不但要與鷗鳥結盟,更要歐鳥帶來白鶴,好一個不知足的稼軒啊!
稼軒生在我八百年前,是先賢前輩。叫聲稼軒,很是失禮,確倍感親切。恨只恨此生無緣,不能與先生把酒一杯,共話人間萬事空,共笑沙鷗滿身愁,共與沙場秋點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古。此生不能與您相醉明月,不能與您塞北江南,華發蒼顏,真乃人生一大憾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