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北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寫的是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在搪塞我,因為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裡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里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② 路遙的事例及作文的立意
作文立意的虛與實
四月柳州、貴港、欽州三地統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材料如下:
一位先生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雜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訪,進門大吃一驚,問:「那株名貴的牡丹哪裡去了?」這位先生才知道,他居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卻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花團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然後一一鏟除。
命題者提供了參考的立意角度,依次是:1、吸取教訓,增長智慧;2、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長期觀察才能識別人才;4、莫讓現象迷惑了眼睛;5、想問題、辦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6、方法決定結果。
據說,這叫「新材料作文」,是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材料,從多個角度立意作文的。但從這個材料里拈出個中心「吸取教訓,增長智慧」,或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新」得有些令人費解。
市裡統一改卷時,提了意見。以為「發展的眼光」「現象迷惑眼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雲雲,空泛了;「吸取教訓,增長智慧」架空了原材料,還是虛了;「長期觀察才能識別人才」較接近題意。中心應該扣著「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可以寫人才問題,可以寫新的技術、方法、思想。
審題立意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從具體的形象的材料中拈出個中心,抽象出個道理來。這種抽象雖然是個「虛化」的過程,但抽象得太高,虛化得太厲害,也不成。同學們的毛病是喜歡弄到哲學的層面去,用一個哲學的基本原理來代替具體的中心論點。哲學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概括,是世界觀,是思考問題的方法,用作文章的中心論點,會讓文章也「虛化」了去。比如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個材料不可以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呢?09年全國卷「兔子學游泳」,如果持反對意見,讓兔子去學游泳,不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遼寧卷討論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現象,也可以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海卷鄭板橋書法自成一體,那更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更重要的是,作文到底是個形象思維的過程,抽象出中心,還得回到形象去——用事例來充實文章。當我們以這些抽象的論點為中心,展開寫下去時,會空泛,容易跑題。
牡丹花是色彩鮮艷,姿態華麗的;梅花是形態端莊,略帶香味的;玉蘭是顏色樸素,香味濃郁的。剝掉這些特點,抽象出一個概念「花」來,已經跟原先的花有了很大距離;如果再抽象出更高的一個概念「植物」,看你要轉多少彎,才回得到牡丹那裡去!而且,難保不走岔了。以前做過一篇作文「老熊賣掌」:老熊把自己的熊掌割下來,拿到集市上賣,兔子問老熊為什麼,老熊說,管它呢,先富起來再說。有學生這么來提出中心:老熊真是愚蠢,我們做人可不能這么愚蠢。舉例子,說到失街亭的馬謖,說到「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這是一回事嗎?馬謖之蠢是自以為是,守株刻舟之蠢是不知變通,老熊之蠢叫作「只顧眼前利益,不做長遠打算」,怎能混為一談呢?
另一種錯誤則相反,太「實」了。
形象只是一個寄託,是寄寓一個道理的載體,如果只就這個形象做文章,視野就狹窄,思路就打不開。中心的提出,要抽象、概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跳出」原材料;不可拘泥於原材料,跟原材料「較真」。「論牡丹與雜草在植物形態上的區別」,「牡丹從幼苗到開花需要時間」,「兔子學會游泳的好處」或者「兔子學游泳的可行性分析」——這叫做「跳不出」原材料。「不對啊,牡丹的幼苗跟雜草不一樣啊」,「兔子怎麼可能會游泳呢?」——這叫做跟原材料「較真」。
蘇軾《惠崇春江曉景》「春江水暖鴨先知」,清人毛奇齡《西河詩話》指出:「鵝也先知。」錢鍾書斥為「死參」「死在句下」。也是個「較真」的例子,用我的學生的話來說:我們讀書寫文章可不能這么愚蠢啊。
虛實之間,把握尺度,方為「活法」。
③ 寫路遙作文的題目
首先,我對路遙復充滿敬意。制我對路遙的敬意緣於他的關於《平凡的世界》之前因後果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而與《平凡的世界》無關;和一部不太出名的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看了《早晨從中午開始》,我為他拿命寫作所忍受的苦難(有點像畫「向日葵」的梵高),像一個苦行僧一樣自律生活,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自覺榨乾身上的最後一滴血汗的鬥志,而由衷欽佩,同時心裡發痛、悲戚。這是怎樣一個人啊?為了寫一部反映大時代的鴻篇巨著,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顧了,置生死與度外。這是偏執狂嘛,難道一部作品比自己的命還重要?不看他的作品,純就他的寫作態度、奮斗精神、人生激情而言,那都是不得了的,值得肯定的。事實上,當年在《女友》雜志上發表《早晨從中午開始》不多久,路遙就因病英年早逝,叫許多善良的人們和喜歡他的讀者扼腕嘆息。至於喜歡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是因為我和作者一樣,也有過兩年在縣立中學讀高中的飢餓歲月。我喜歡這部小說,並不是說這部小說寫得多麼好,恰恰相反,我覺的這是一部虛偽的屬烏托邦性質的作品,過於美化嚴峻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並且像瓊瑤的愛情小說一樣膚淺;而是小說里關於飢餓、
④ 求現代人的作文素材
鄉土作家:路遙賈平凹陳忠實關鍵詞:故土柔情
暖香如玉的春陽下孕育的靈魂,光熱烘人的火灶旁成長的生命,紮根在鄉土中積蘊一腔深沉的故土柔情。「鬼才」賈平凹,一紙《秦腔》,字里行間都有陝南的鍾靈毓秀,他用悲憫之心包裹沙石坡的粗糲枯黃,他用文字記錄時代變遷的歷史真實。活在悲壯與苦難中的路遙,帶來的是濃郁的陝北風情,是在飢餓與城鄉落差中苦苦掙扎靈魂的真實自述。《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堅守著詩意的鄉村生活與傳統的道德情操。看他筆下血淚,如站在黃土高原上一夢千年,俯拾大風里泥土揚起的記憶塵埃。
文學家:木心 關鍵詞:孤獨
「既然大樹上沒有一片葉子敢於面對風的吹拂、露的浸潤、霜的飄灑,整個樹林也便成了沒有風聲鳥聲的死林。」迎接風霜雨露的孤獨充斥著木心先生的內心,他少年時受文學啟發,嚮往豐富的人生經歷,於是背起行囊,把幾十年的人生過得跌宕入戲;他文革時被囚禁十八個月,回首時只留下一句淡淡的感慨:「誠覺世事盡可原諒。」他像是來自遙遠古代的神祇,他的文學,在一片封建王朝的沉痾、一片火熱革命後的廢墟中孤獨生長。「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他避人避世,像一個孤證,像空谷跫音,像一個「原本該如是美麗的文明」之人質,孤獨地敲著烏鎮的青磚白瓦,堅守自己的「大雅」氣脈。
俄國詩人:普希金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關鍵詞:責任
不同於「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阿赫瑪托娃更多了一種銀月般的母性、悲憫與深情。蕁麻濱藜的靈性澆灌了她的詩心,衛國戰爭的艱難磨礪了她的秉性,十月革命的激烈激起了她的豪情。阿赫瑪托娃知道苦難是怎樣將粗礪的楔形文字,一頁頁刻上面頰的歲月,知道微笑如何從謙和的嘴唇枯萎。同時期的女詩人茨維塔耶娃將痛苦傾注於情愛中,勒住喉嚨咽下最後一曲輓歌,將靈魂卑劣成燃燒整片荒蕪大地的碎銀。阿赫瑪托娃卻情願背負起歷史的使命,為億萬人名奔走呼號,不論凜冽寒冬,還是七月熱浪。「我把這杯酒喝乾--為眼睛中沒有生氣的冷焰,為上帝無法拯救的苦難,為殘酷而粗野的人寰。」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 關鍵詞:弱德之美 古典文化
葉嘉瑩的一生只懂、只會、只愛一件事:詩詞。這個古典文化熏陶的靈魂,從小受到的教育提倡「弱」才是品德。葉嘉瑩的「弱德之美」的「弱」並不代表軟弱,而是一種在逆境中的堅持。「這種美感所聚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她兒時接觸到的古典文化讓她一生都在遵循弱德之美,她要求自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美者未必皆合乎道德,然而合乎道德者皆美。
翻譯家:朱生豪 關鍵詞:堅守
魯迅先生曾把翻譯家比作將火種從天國偷來贈與人類的普羅米修斯。「伏案泣血,一生無悔」恰是莎士比亞劇作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人格寫實。他「雖貧困疾病,交相煎迫」,仍「伏案十年,筆耕不輟」。十年之功,不可雲久,殆畢生精力,盡注於茲矣。戰火紛飛的年代,清冷破敗的老宅,他在風雨飄搖間捧著智慧的火種,傳遞靈魂的溫度。朱生豪先生以才情、堅守澆灌出西方著作的驚艷譯本。正如川端康成寫道:「即使靠一枝筆淪落於赤貧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靈也已無法和文學分開。」
⑤ 急需路遙寫的《人生》的寫作背景
<人生>寫作背景是路遙的插隊時的生活再現
⑥ 平凡的世界中的作文素材有什麼
每一個平凡的世界,都有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人,用汗水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人,路遙,就是那個不平凡的人,在一個平凡的世界創造他的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本獲得茅盾獎的文學作品,可其中卻沒有一絲矯揉造作,更沒有華麗的辭藻,離奇獨特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遣詞造句,朴質的情感。
路遙創造的這個世界裡的村莊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也只是一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個.可他們倆卻在這個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書寫了新的人生之路.同樣是做皇帝,武則天卻成為了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書寫了一段傳奇,同樣被蘋果砸,牛頓卻發現了萬有引力,同樣是殘疾人,有一些卻微笑面對……他們一個個用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戰勝困難,擺脫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束縛。
也許,不平凡的人生,就誕生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一時極度貧窮曾讓多少有理想的青年意志消亡,停泊在幻想之海,可在逆境中,孫少安和孫少平戰勝了自卑與懦弱,用對夢想的渴望給自己一個堅強的理由,劃起堅強之舟,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甚至愛情,讓本來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自己,為這浩渺的世界添上幸福而溫暖的一筆。
擁有了磚窯,踏上了社會,就像所有美好的結局一樣,每個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可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一切都現實而殘酷.孫少安的賢妻因勞累而噴血,孫少平的女友田曉霞在一次采訪中去世,李向前雖和潤葉在一起卻已殘廢,潤生和金波的愛情也沒有著落.而路遙正是通過這一凄涼的結局來告訴我們,每一個世界都不完美,生活因苦難才美麗。
每一個平凡的世界,都需要一個不平凡的自己,潑墨揮灑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⑦ 一切關於 良知 的作文例子和素材 急!!!
作文素材系列: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內學家、作家。容1911年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我不想回家,我爸爸媽媽已經把我賣了。」小女孩羅思琪哭著對記者說。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反映。
推薦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⑧ 路遙簡介。
1、作品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一版於1986年12月在文聯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於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藝於出版社正式發行。
2、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3、作者簡介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1969年回鄉務農。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11]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肝病醫治無效在陝西西安英年早逝,年僅42歲。
⑨ 作文1500字路遙的書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凈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斗、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裡朴實無華生生奮斗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里,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賭博』,而賭注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盡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獲,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著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盡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平凡的世界讀後感觸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盡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