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秦淮河作文結尾

秦淮河作文結尾

發布時間:2021-02-21 00:45:03

① 《夜遊秦淮河》秦淮河流淌在我的夢中已經很久很久了的那一篇,作文其中裡面引用了名人事例有哪些

俞平伯朱自清結伴而游

② 請詳述朱自清寫作《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心態以及對結尾「心裡充滿了幻滅的情思」的理解。

朱自清對舊社會的不滿,和舊社會的衰老黑暗。

③ 朱自清散文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概括80字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紀游性寫景抒情散文.文章從作者與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寫起,巧妙地以「槳聲燈影」為行文線索,由利涉橋到大中橋外,自夕陽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現了完整的游蹤,形成明顯的時空順序. 同時,其中又貫串著作者的情感線索.在開始的遊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靜的,從容品味,賞心悅目,陶醉於秦淮河入夜的景色.並且在描繪燈光、水色和月光時,將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進去.而後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著了難解的糾紛」,文章就此出現了一個大轉折.作者的心緒起了變化,由對美景的沉醉轉為落入現實的悵惘.而文章的後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現自己「幻滅的情思」中,為讀者造成了一個回味想像的空間.這篇散文結構的又一個突出之處在於作者緊扣秦淮河夏夜的特點,將月光、燈火、水色等景緻作為描寫對象,其中又以燈光為重點,不僅細致地描寫了不同時間、不同水域的燈光、河水、月亮三者的變化,而且還表現了華燈映水,燈月交輝的獨特意境,使讀者也能品出 「天之所以厚秦淮河」,「天之所以厚我們」的許多新異的滋味.
簡答如下
主要內容:主要是描繪秦淮河歷來都是文人墨客雲集之地,體現了秦淮河畔的美麗夜色和繁華景象
中心思想:雖說作者想竭力地迴避社會現實,然而卻難以超然,這就引出了許許多多的煩惱.

④ 從寫作手法和情感來鑒賞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第四段

作者在聲光色彩的協奏中,敏銳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時地、不同情境中的綽約風姿,引發人思古之幽情。富有詩情畫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筆下如詩、如畫、如夢一般。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讓人發幽思之情;溫柔飄香的綠水,彷彿六朝金粉所凝;飄渺的歌聲,似是微風和河水的密語……平淡中見神奇,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境界,正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作者的筆觸是細致的,描繪秦淮河風光時,不求氣勢豪放,而以精巧展現美,具體細膩地描繪秦淮河的秀麗安逸,充分體現了作者細致的描寫手法。船隻、綠水、燈光、月光、大中橋、歌聲……種種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細細描繪,卻是明麗中不見雕琢,淡雅而不俗氣,使得秦淮河在水、燈、月交相輝映。 歷史是秦淮河的養料,可以說歷史成就了秦淮河,沒有歷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義。 作者從現實走進歷史回憶,從形態與神態兩方面喚醒了秦淮河。「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彷彿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作者由燈開始墮入歷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隻,霧里看花,盡是飄飄然,朦朦朧朧;飄渺的歌聲,似幻似真……作者藉助對歷史影象緬懷,將秦淮河寫得虛虛實實、朦朦朧朧,讓人陶醉,令人神往。在對妓女的,矛盾的心理中不難看出作者想要放鬆自己,享受歌妓的曲調。
作者原本著力於秦淮河的自然景觀,卻以歌妓的出現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審美情趣。作者把自己當時那種想聽歌,卻又礙於道德律的束縛,一心想超越現實,但又不能忘卻現實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盡致,真實具體,那種情真意卻,給予讀者極大的感染力,而意蘊深厚自然。為夢中回到現實,做好了鋪墊。總的來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文章明顯地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細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繪秦淮河的景色時,將自然景色、歷史影象、真實情感融會起來,洋溢著一股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給人以眷戀思慕、追懷的感受。文中展現了一幅令人緬懷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影。[3]

⑤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主要內容

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賞析
【賞析】此作,1923年月22日寫於北京,選自《雜拌兒》。多年前,俞平伯與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共同的題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風格不同、各有千秋而傳世,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南京秦淮河,它那旖旎的風光,尤其是它那蘊含歷代興亡的史跡,歷來就是許多騷人墨客歌詠憑吊的場所。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詩雲:「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把對秦淮美景的抒寫與對時局的深沉感慨結合了起來。到了清代,孔尚任作傳奇《桃花扇》,更是極寫秦淮河笙歌繁華的氣象和國破家亡的慘景。因此人們神往秦淮河,正如朱自清文中所說的那樣,不
僅是因為它那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美景,實在是有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這兩篇散文寫於「五四」革命風潮剛剛過去三四年的時候。當時,隨著革命的深入,「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統一戰線進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比之「五四」當時來,整個文化領域顯得比較冷落。由於新的革命高潮還沒有到來,一些知識分子感到前途茫茫,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樣:「到了『五卅』的前夜為止,苦悶仿徨的空氣支配了整個文壇,即使外形上有冷觀苦笑與要求享樂和麻醉的分別,但內心是同一苦悶彷徨。走向十字街頭的當時的文壇只在十字街頭徘徊。」(《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這兩篇同題散文當可印證這一點。我們從文章中不難看出,無論是俞平伯還是朱自清,由於他們都困縛在知識分子的狹小天地里,因而他們也就不可能從秦淮河的歷史和現狀里,發掘出更有積極意義的思想來。他們也有所不滿,有所追求,但是又感到十分迷惘,因而文中就都有著一種悵惘之感。他們不掩飾自己思想上的苦悶。朱自清寫道:「這實在是因為我們的心枯澀久了,變為脆弱;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俞平伯則寫道:「其實同被因襲的癬趣所沉浸。」他們都有著一種精神的渴求,想借秦淮之游來滋潤心靈的乾枯,慰藉一下寂寞的靈魂,這里多少還回盪著一點「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呼聲,雖則這呼聲是那麼輕微。但是山水聲色之樂,畢竟不能解除他們精神上的苦悶,他們也不能像古代一些文人那樣放浪形骸,因而在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上,他們處處顯得拘謹,顯得與環境很不協調。結果自然是乘興而去,惆悵而歸。
但是在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中,我們又可以發見他們不同的地方。在如畫的美景中,朱自清抒發的是難以消受或不堪消受的心境,對那怡人娛目的美景和粗率不拘的歌聲,有著一種熱切的依戀,感情上比較強烈,而這一切,寫來又是那麼樸直,不加文飾,更表露作者朴實誠懇的性格。有人說朱自清是「文如其人」。他的「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這是很中肯的評論。而俞平伯作文,喜歡在抒情寫景之中,闡發所謂「主心主物的哲思」,置身在秦淮河這所謂「六朝金粉」的銷金窟里,他雖則被這「輕暈著的夜的風華」所陶醉,但是所感到的「不是什麼欣悅,不是什麼慰藉;只感到一種怪陌生,與怪樣的朦朧。」「我們無法使人信它是有,我們不信它是沒有,勉強哲學地說,在或近於佛家的所謂『空』」。比之朱自清的熱切依戀之情來,俞平伯表現得冷靜、理智,他在文章中極力要造成一種空靈、朦朧的意境,就像水中月、鏡中花似的,使人捉摸不定。因而文中有些段落,不僅有一種淡淡的苦澀之感,而且使讀者感到有些玄妙。
人們常常說,現實生活是豐富多採的,因而文學作品的題材應該多樣化,這樣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文藝也才能百花齊放。這些自然是很對的,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一步考察的話,還會發現,即使是同樣的題材,在有才能的作家的筆下,由於不同的風格和流派,甚至由於不同的性格和氣質,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使同一題材的作品,呈現不同的風貌。一樣的燈彩月影,一樣的歌吹泛舟,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筆下,寫得卻是各呈異彩。俞平伯是首次來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則是重遊,因此,那文章一開頭,就大為不同。「我們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燈影,圓月猶皎的仲夏之夜。」這突如其來的兩句,一下子就把這位初來者的欣悅並略帶驚奇的心情勾勒出來了。而那位重遊者,在文章的開頭,卻只是比較平直的段交代:「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練,樸素親切。俞平伯寫散文追求一種「獨特的風致」,遣詞造句方面,他吸收了明人小品的某些長處,比較古樸、凝練。在整個格局方面,他又喜歡在細膩柔婉的描寫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因此他的散文,就有著一種情與思、熱與冷的結合。雖則有些地方顯得比較繁縟,但也不乏機智的富有情味的描寫,比如「小船兒載著我們,在大船縫里擠著,挨著,抹著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這「擠著」、「挨著」、「抹著」,很有生活實感,寫出了秦淮河上一派喧嘩景象。特別是「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更有哲理的意味。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有形或無形的聯系。坐在小船上看風光,殊不知這一葉小舟本身也是河上的風光,每一個賞燈玩景之人,都成了秦淮河風光的組成部分。在這里,情與思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了。同是寫船出大中橋,來到秦淮河最為繁華的地方,朱自清寫來從容舒徐,在俞平伯筆下,卻是奇峰突起:「船兒俏俏地穿出連環著的三個壯闊的涵洞,青豁夏夜的韶華已如巨幅的畫豁然而抖落。哦!凄厲而繁的弦索,顫岔而澀的歌喉,雜著嚇哈的笑語聲,劈拍的竹牌響,更能把諸樓船上的華燈彩繪,顯出火樣的鮮明,火樣的溫煦了。」色彩似乎更為濃烈更突顯出這位初來者的驚奇與欣喜。
俞平伯是諳熟古典小說詞曲的,因此在這篇散文中,隨處可見他在這方面的功力。他把這些文藝樣式的用詞融匯在一起,並不顯得突兀或錯雜,反而增添了文章的生氣和豐采。比如「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說,且舒了惻惻的情懷,暫且學著,姑且學著我們平時認為在醉里夢里的他們的憨痴笑話。」這一段頗像古典詞曲的句式,用在這兒,卻也顯得自然而風趣。「時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槳,向燈影的密流里橫沖直撞。冷靜孤獨的油燈映見黯淡久的畫船(?)頭上,秦淮河姑娘們的靚妝。茉莉的香,白蘭花的香,脂粉的香,紗衣裳的香……微波泛濫出甜的暗香,隨著她們那些船兒盪,隨著我們這船兒盪,隨著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兒盪。有的互相笑語,有的默默不響,有的襯著胡琴亮著嗓子唱。一個,三兩個,五六七個,比肩坐在船頭的兩旁,也無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兒葬在我們的心上——太過火了,不至於罷,早消失在我們的眼皮上。不過同是些女人們,你能認識那一個面龐?誰都是這樣急忙忙的打著槳,誰都是這樣向燈影的密流里沖著撞;又何況久沉淪的她們,又何況飄泊慣的我們倆。當時淺淺的醉,今朝空空的惆悵;老實說,咱們萍泛的綺思不過如此而已,至多也不過如此而已。你且別講,你且別想!這無非是夢中的電光,這無非是無明的幻相,這無非是以零星的火種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扮戲的咱們,散了場一個樣,然而,上場鑼,下場鑼,天天忙,人人忙。看!嚇!載送女郎的艇子才過去,貨郎旦的小船不是又來了?一盞小煤油燈,一艙的什物,他也忙得來像手裡的搖鈴,這樣丁冬而郎當。」整整這么一段,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有著一種詩詞的韻律美。從它的句式和韻律來看,這一段無異是一段散曲,看得出來,作者在這些地方是著意經營的,但又不使人感到前後不協調,反而使文章平添了不少風采,增加了讀者許多興味,應該說,這些地方都是得力於作者古典文學修養的深厚.

紙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而逐漸失去了昔日風韻,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以濃墨重彩為它猛繪一筆,再次展現了濃裝艷麗秦淮河的風采。 朱自清成名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記敘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見聞感受,作者在聲光色彩的協奏中,敏銳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時地、不同情境中的綽約風姿,引入發思古之幽情。 富有詩情畫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筆下詩、如畫、如夢一般。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讓人發幽思之情;溫柔飄香的綠水,彷彿六朝金粉所凝;飄渺的歌聲,似是微風和河水的密語……平淡中見神奇,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境界,正所謂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作者的筆觸是細致的,描繪秦淮河風光時,不求氣勢豪放,而以精巧展現美,具體細膩地描繪秦淮河的秀麗安逸,充分體現了作者細致的描寫手法。船隻、綠水、燈光、月光、大中橋、歌聲……種種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細細描繪,卻是明麗中不見雕琢,淡雅而不俗氣,使得秦淮河在水、燈、月交相輝映。 歷史是秦淮河的養料,可以說歷史成就了秦淮河,沒有歷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義。 作者從現實走進歷史回憶,從形態與神態兩方面喚醒了秦淮河。「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 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彷彿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作者由燈開始墮入歷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隻,霧里看花,盡是飄飄然,朦朦朧朧;飄渺的歌聲,似幻似真……作者藉助對歷史影象緬懷,將秦淮河寫得虛虛實實、朦朦朧朧,讓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本著力於秦淮河的自然景觀,卻以歌妓的出現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審美情趣。作者把自己當時那種想聽歌,卻又礙於道德律的束縛,一心想超越現實,但又不能忘卻現實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盡致,真實具體,那種情真意卻,給予讀者極大的感染力,而意蘊深厚自然。為夢中回到現實,做好了鋪墊。 總的來說,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文章明顯地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細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繪秦淮河的景色時,將自然景色、歷史影象、真實情感融會起來,洋溢著一股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給人以眷戀思慕、追懷的感受。《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展現一幅令人緬懷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影象。

⑥ 泊秦淮改寫成散文800字

如煙的水氣霧氣籠罩在繁華如晝的秦淮河上,如銀的月光靜靜地映照著江邊喧鬧的沙岸.在寧靜的夜裡,我的小船停泊在岸邊,不留神靠在了離酒家很近的地方.酒家夜市繁榮,弦歌處處,我躺在小船里,聽著隱隱傳來輕快的歌聲、樂聲和眾多的嘻笑聲,不禁無限感慨.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唱著《玉樹後庭花》.她們只知清謳娛客,豈知前朝亡國之鑒?而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以這種亡國之音尋歡作樂,怎能不使人有歷史重演的隱憂呢?

千年前,你把命運的舟泊在秦淮河邊,讓最美的年華沉醉在夢與醒之間.
千年後,小女子我站在歷史的彼岸,透過迷濛的雲霧,回望著秦淮的故事.
秦淮河風情萬種的記憶像花苞一點一點在我的心頭綻開.
夜夜笙簫的小樓上有歌聲隱隱,透過那扇宿命更替的木窗,我看到了你冰清玉潔的眼波中綴滿憂傷.
生在亂世的你身委芳塵,日子好像沒了歸期,只好把心思向夜色訴說,然後交給花兒去記憶.
人們多是從「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中想像著你的美貌,也因為這句話讓與你一脈相承的國色天香成了千古罵名,你與「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幽王為數舉烽火」而博其一笑的褒姒成了亡國的導火線,背負了紅顏禍水的罵名.
可這又豈是你的初衷?難道你這位江南女子的夢里不曾有過一個飽讀詩書、白衣飄飄的少年,他會在燈下吟詩,他會在月下論劍,他會「呵手為伊書」,他會帶你遠走高飛,去過紅袖添香的寧靜生活?
也許你曾在秦淮河邊無盡地守望,把清晨的鳥鳴等待成晌午的陽光,又把晌午的陽光站成斜陽的凄美和殘月的清幽.
於是那個風度翩翩的冒郎輕輕地叩響了你的小窗,也打開了你緊閉的心房.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槳聲燈影的秦淮河邊拉開了帷幕.
原以為望斷天涯的等待可以換來「執子之手」長相廝守,原以為將生命的帆停在秦淮河邊的聲色犬馬可以換來「與子偕老」細水長流的寧靜.可塵事難料,曉霧弄人,一封家書讓你和冒郎的相識變成了離別,再回首已是天各一方.
素裙白衫,襲一身清麗與古典,可誰又知道了冷傲外表之下的你卻有一顆赤子之心,紅顏禍水的背後你豈不也想和姐妹們「通權達變,大義凜然,苟利國家,生死以之」?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畫堂,再也沒有飄逸的裙裾讓你起舞,再也沒有精緻的花冠裝飾你長長的秀發,五華山華國寺的孤燈下卻有長齋綉佛的你的身影.
最終,在一個雷雨後的黃昏,你把自己交給了清澈的蓮花池,和曾經的過往一樣,把自己交給了水.從將生命的舟停泊在秦淮河邊,到把生命的舟沉匿於蓮花池底,都好像一場夢,一場凄美的夢.
這就是你的一生,驚鴻一瞥的一生.只是你在沉入池底前可曾回頭,可曾再看一眼那美麗的暮色,可曾想起與冒郎在黃昏中並肩的身影?
河水幽幽,依然泛著粼粼青光,一波一波的,似是人心湖的搖曳.一位麗人在夜風中向我款款走來……

⑦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作品鑒賞1000子以上

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賞析
多年前,俞平伯與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共同的題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風格不同、各有千秋而傳世,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南京秦淮河,它那旖旎的風光,尤其是它那蘊含歷代興亡的史跡,歷來就是許多騷人墨客歌詠憑吊的場所。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詩雲:「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把對秦淮美景的抒寫與對時局的深沉感慨結合了起來。到了清代,孔尚任作傳奇《桃花扇》,更是極寫秦淮河笙歌繁華的氣象和國破家亡的慘景。因此人們神往秦淮河,正如朱自清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僅是因為它那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美景,實在是有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這兩篇散文寫於「五四」革命風潮剛剛過去三四年的時候。當時,隨著革命的深入,「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統一戰線進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比之「五四」當時來,整個文化領域顯得比較冷落。由於新的革命高潮還沒有到來,一些知識分子感到前途茫茫,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樣:「到了『五卅』的前夜為止,苦悶仿徨的空氣支配了整個文壇,即使外形上有冷觀苦笑與要求享樂和麻醉的分別,但內心是同一苦悶彷徨。走向十字街頭的當時的文壇只在十字街頭徘徊。」(《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這兩篇同題散文當可印證這一點。我們從文章中不難看出,無論是俞平伯還是朱自清,由於他們都困縛在知識分子的狹小天地里,因而他們也就不可能從秦淮河的歷史和現狀里,發掘出更有積極意義的思想來。他們也有所不滿,有所追求,但是又感到十分迷惘,因而文中就都有著一種悵惘之感。他們不掩飾自己思想上的苦悶。朱自清寫道:「這實在是因為我們的心枯澀久了,變為脆弱;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俞平伯則寫道:「其實同被因襲的癬趣所沉浸。」他們都有著一種精神的渴求,想借秦淮之游來滋潤心靈的乾枯,慰藉一下寂寞的靈魂,這里多少還回盪著一點「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呼聲,雖則這呼聲是那麼輕微。但是山水聲色之樂,畢竟不能解除他們精神上的苦悶,他們也不能像古代一些文人那樣放浪形骸,因而在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上,他們處處顯得拘謹,顯得與環境很不協調。結果自然是乘興而去,惆悵而歸。
但是在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中,我們又可以發見他們不同的地方。在如畫的美景中,朱自清抒發的是難以消受或不堪消受的心境,對那怡人娛目的美景和粗率不拘的歌聲,有著一種熱切的依戀,感情上比較強烈,而這一切,寫來又是那麼樸直,不加文飾,更表露作者朴實誠懇的性格。有人說朱自清是「文如其人」。他的「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來,腴厚從平淡出來」,這是很中肯的評論。而俞平伯作文,喜歡在抒情寫景之中,闡發所謂「主心主物的哲思」,置身在秦淮河這所謂「六朝金粉」的銷金窟里,他雖則被這「輕暈著的夜的風華」所陶醉,但是所感到的「不是什麼欣悅,不是什麼慰藉;只感到一種怪陌生,與怪樣的朦朧。」「我們無法使人信它是有,我們不信它是沒有,勉強哲學地說,在或近於佛家的所謂『空』」。比之朱自清的熱切依戀之情來,俞平伯表現得冷靜、理智,他在文章中極力要造成一種空靈、朦朧的意境,就像水中月、鏡中花似的,使人捉摸不定。因而文中有些段落,不僅有一種淡淡的苦澀之感,而且使讀者感到有些玄妙。
人們常常說,現實生活是豐富多採的,因而文學作品的題材應該多樣化,這樣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文藝也才能百花齊放。這些自然是很對的,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一步考察的話,還會發現,即使是同樣的題材,在有才能的作家的筆下,由於不同的風格和流派,甚至由於不同的性格和氣質,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使同一題材的作品,呈現不同的風貌。一樣的燈彩月影,一樣的歌吹泛舟,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筆下,寫得卻是各呈異彩。俞平伯是首次來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則是重遊,因此,那文章一開頭,就大為不同。「我們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燈影,圓月猶皎的仲夏之夜。」這突如其來的兩句,一下子就把這位初來者的欣悅並略帶驚奇的心情勾勒出來了。而那位重遊者,在文章的開頭,卻只是比較平直的交代:「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朱自清善於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練,樸素親切。俞平伯寫散文追求一種「獨特的風致」,遣詞造句方面,他吸收了明人小品的某些長處,比較古樸、凝練。在整個格局方面,他又喜歡在細膩柔婉的描寫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因此他的散文,就有著一種情與思、熱與冷的結合。雖則有些地方顯得比較繁縟,但也不乏機智的富有情味的描寫,比如「小船兒載著我們,在大船縫里擠著,挨著,抹著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這「擠著」、「挨著」、「抹著」,很有生活實感,寫出了秦淮河上一派喧嘩景象。特別是「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更有哲理的意味。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有形或無形的聯系。坐在小船上看風光,殊不知這一葉小舟本身也是河上的風光,每一個賞燈玩景之人,都成了秦淮河風光的組成部分。在這里,情與思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了。同是寫船出大中橋,來到秦淮河最為繁華的地方,朱自清寫來從容舒徐,在俞平伯筆下,卻是奇峰突起:「船兒俏俏地穿出連環著的三個壯闊的涵洞,青豁夏夜的韶華已如巨幅的畫豁然而抖落。哦!凄厲而繁的弦索,顫岔而澀的歌喉,雜著嚇哈的笑語聲,劈拍的竹牌響,更能把諸樓船上的華燈彩繪,顯出火樣的鮮明,火樣的溫煦了。」色彩似乎更為濃烈更突顯出這位初來者的驚奇與欣喜。
俞平伯是諳熟古典小說詞曲的,因此在這篇散文中,隨處可見他在這方面的功力。他把這些文藝樣式的用詞融匯在一起,並不顯得突兀或錯雜,反而增添了文章的生氣和豐采。比如「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說,且舒了惻惻的情懷,暫且學著,姑且學著我們平時認為在醉里夢里的他們的憨痴笑話。」這一段頗像古典詞曲的句式,用在這兒,卻也顯得自然而風趣。「時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槳,向燈影的密流里橫沖直撞。冷靜孤獨的油燈映見黯淡久的畫船(?)頭上,秦淮河姑娘們的靚妝。茉莉的香,白蘭花的香,脂粉的香,紗衣裳的香……微波泛濫出甜的暗香,隨著她們那些船兒盪,隨著我們這船兒盪,隨著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兒盪。有的互相笑語,有的默默不響,有的襯著胡琴亮著嗓子唱。一個,三兩個,五六七個,比肩坐在船頭的兩旁,也無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兒葬在我們的心上——太過火了,不至於罷,早消失在我們的眼皮上。不過同是些女人們,你能認識那一個面龐?誰都是這樣急忙忙的打著槳,誰都是這樣向燈影的密流里沖著撞;又何況久沉淪的她們,又何況飄泊慣的我們倆。當時淺淺的醉,今朝空空的惆悵;老實說,咱們萍泛的綺思不過如此而已,至多也不過如此而已。你且別講,你且別想!這無非是夢中的電光,這無非是無明的幻相,這無非是以零星的火種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扮戲的咱們,散了場一個樣,然而,上場鑼,下場鑼,天天忙,人人忙。看!嚇!載送女郎的艇子才過去,貨郎旦的小船不是又來了?一盞小煤油燈,一艙的什物,他也忙得來像手裡的搖鈴,這樣丁冬而郎當。」整整這么一段,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有著一種詩詞的韻律美。從它的句式和韻律來看,這一段無異是一段散曲,看得出來,作者在這些地方是著意經營的,但又不使人感到前後不協調,反而使文章平添了不少風采,增加了讀者許多興味,應該說,這些地方都是得力於作者古典文學修養的深厚.
紙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而逐漸失去了昔日風韻,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以濃墨重彩為它猛繪一筆,再次展現了濃裝艷麗秦淮河的風采。朱自清成名作《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記敘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見聞感受,作者在聲光色彩的協奏中,敏銳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時地、不同情境中的綽約風姿,引入發思古之幽情。富有詩情畫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筆下詩、如畫、如夢一般。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讓人發幽思之情;溫柔飄香的綠水,彷彿六朝金粉所凝;飄渺的歌聲,似是微風和河水的密語……平淡中見神奇,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境界,正所謂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作者的筆觸是細致的,描繪秦淮河風光時,不求氣勢豪放,而以精巧展現美,具體細膩地描繪秦淮河的秀麗安逸,充分體現了作者細致的描寫手法。船隻、綠水、燈光、月光、大中橋、歌聲……種種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細細描繪,卻是明麗中不見雕琢,淡雅而不俗氣,使得秦淮河在水、燈、月交相輝映。歷史是秦淮河的養料,可以說歷史成就了秦淮河,沒有歷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義。作者從現實走進歷史回憶,從形態與神態兩方面喚醒了秦淮河。「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 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彷彿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作者由燈開始墮入歷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隻,霧里看花,盡是飄飄然,朦朦朧朧;飄渺的歌聲,似幻似真……作者藉助對歷史影象緬懷,將秦淮河寫得虛虛實實、朦朦朧朧,讓人陶醉,令人神往。作者本著力於秦淮河的自然景觀,卻以歌妓的出現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審美情趣。作者把自己當時那種想聽歌,卻又礙於道德律的束縛,一心想超越現實,但又不能忘卻現實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盡致,真實具體,那種情真意卻,給予讀者極大的感染力,而意蘊深厚自然。為夢中回到現實,做好了鋪墊。總的來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文章明顯地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細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繪秦淮河的景色時,將自然景色、歷史影象、真實情感融會起來,洋溢著一股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給人以眷戀思慕、追懷的感受。《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展現一幅令人緬懷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影象。

⑧ 寫秦淮河作文的結尾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被稱內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容化名河」的秦淮河,夜景不可小覷。
美稱「十里珠簾」的秦淮風光帶上點綴著數不盡的名勝佳境,許多故事留傳千古。昨天,我和爸爸就一起去探索這秦淮河的秘密了。
來到秦淮河碼頭,所有的船都是裝扮一新的畫舫。坐在畫舫里向外面看,其他畫舫上的燈火都映在碧瑩瑩的水中,真讓人有「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感覺。
坐在精美的畫舫上,迎面吹來一陣陣清涼的風,在這樣如此令人陶醉的環境下欣賞河兩岸美麗的景色,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河兩岸,全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飛檐漏窗,雕梁畫棟,畫舫凌波,槳聲燈影,真是美極了!一路上,我們經過了11座橋。每一座橋旁都有不同的美景,不同的故事,正是因為這些故事和美景,組成了秦淮河獨特而迷人的風光。
夜遊秦淮河的旅程結束了,站在碼頭,望著兩岸的燈火,和映在河裡的畫舫,耳邊響起了水漿相碰的聲音和淙淙的流水聲。一切都隨著這汩汩的河水從歷史深處淌來,攜著我的思緒,悠悠逝向遠方……

⑨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主要內容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與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時所作的散文,主要內容:文章記敘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見聞感受。

文章從作者與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寫起,巧妙地以「槳聲燈影」為行文線索,由利涉橋到大中橋外,自夕陽西下到素月依人,描寫了完整的游蹤,形成明顯的時空順序。

同時,其中又貫串著作者的情感線索。在開始的遊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靜的,從容品味,賞心悅目,陶醉於秦淮河入夜的景色。並且在描繪燈光、水色和月光時,將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進去。而後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著了難解的糾紛」,文章就此出現了一個大轉折。

作者的心緒起了變化,由對美景的沉醉轉為落入現實的悵惘。而文章的後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現自己「幻滅的情思」中,為讀者造成了一個回味想像的空間。

(9)秦淮河作文結尾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1923年10月,正值五四運動過後四年,文化領域顯得比較冷落。兩位作家身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想要借游覽秦淮河滋潤自己乾枯的心靈,慰藉自己寂寞的靈魂。

但是在游覽的過程中,他們在燈影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上親身感受新舊文化的交鋒,顯得和這個環境很不協調。兩位作家乘興而來,惆悵而去,深有感觸,便相約寫下這篇同題散文。

作品風格: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文章明顯地體現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細致的特色。在描繪秦淮河的景色時,將自然景色、歷史影象、真實情感融會起來,洋溢著一股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給人以眷戀思慕、追懷的感受。《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展現一幅令人緬懷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影象。

⑩ 游南夫子廟的作文大全600

舉世聞名的夫子廟位於南京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它建於宋朝,是南京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伴著晴朗的天氣,我步行來到了夫子廟。剛到門前,便看到牌坊上寫的一行對聯「十里繁華邀九州俊彥,六朝遺韻揚千載風光」,它是說南京這座六朝古都、十里秦淮風光旖旎,繁華似錦。走進大門,一直向北走,便是江南貢院,江南貢院就是我國古代進行科舉考試的場所。未進門,便看到一塊木牌坊,上面寫著幾個金色的大字——「江南貢院」。它雕梁畫棟,結構精巧,讓人看著就覺得氣勢非凡。邁進江南貢院的第一步,我就感到這里十分涼爽,順著這條路很快就到了考棚。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每個格子里有一位考生,他們的桌子上都擺著干糧,餓的時候吃。因為他們要一連考好幾天。順著這條路走到了後門。一出門,原來那種涼爽的感覺就立刻消失了,比起外面那種人多而且吵鬧的地方,我更喜歡裡面。
出了江南貢院,我順著人流繼續往北走,便看到了秦淮河。它伴著夫子廟景區流淌,彷彿在訴說著十里秦淮的動人故事。秦淮河裡的畫舫絡繹不絕、川流不息,河水緩緩的流著。對面朱紅的照壁上兩條金光閃閃的巨龍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尤其在夜晚的燈光和秦淮河水的映襯下,更是栩栩如生,成為了夫子廟獨具特色的一處景點。
向東看去,便是大成殿。大成殿裡面的廣場中央立有孔夫子的塑像,我從廟殿里看到了孔夫子一生的寫照。走進後面的一個小演奏廳,裡面還有樂器表演,但那個時候不是演出的時間段,所以沒有看到,真有點兒可惜。
夫子廟真是一個熱鬧非凡、座無隙地、人山人海的旅遊景區,它是南京這座古城的縮影,它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哦。

閱讀全文

與秦淮河作文結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