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寫一篇「仁義」的作文體裁不限,幫忙給個題目,和思路吧~~
如果說一個人不仁不義,必定是貶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敗壞。自古以來,聖人賢士都以仁義來嚴格律己,孟軻「捨生取義」,譚嗣同「殺身成仁」,他們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仁義」二字,可見,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兩個字是支撐人的兩塊基石,做人,就要做仁義之人。
「仁」 是大聖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對仁的理解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那麼何謂惻隱之心?如果你看到東風無力百花殘,原本絢爛的事物在一個濕冷的夜在記憶中離去,只剩滿地殘破的軀體,你是否心中有所觸動,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襤褸,眼神因為飢餓而黯然無光,雙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頓生憐憫,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惻隱之心在暗中慫恿,而人之為人,是不可離了這顆惻隱之心的。沒有惻隱之心,也就無所謂「仁」,人,就成了高山上無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熱心,社會也就永遠處於冰凍狀態,沒有情感,沒有光明,沒有溫暖,試問這樣的世界怎麼會惹人留戀?都言「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應當胸懷仁心,讓人間有情。
「義」的本義是「儀」,中國人習慣於以平衡的原則來處世,所以也把「正義」作為行為的准則之一。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何謂羞惡之心?《詩經》有言:「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為人,要懂羞惡,顧廉恥。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也正是指的這一點。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誘惑肯堅持自我,做到為人有「義」的?今年四月震驚全國的邯鄲農行金庫特大盜竊案結案,金庫被盜款數達5100萬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貪念是為了買彩票,小中了幾次之後就頻頻向金庫伸出黑手,而這兩個人竟都是該銀行現金管理中心管庫員,難怪結案後街巷老人要連罵他們「不顧廉恥」了。義,應當成為做人的根本立足點和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積淀的精蘊。
仁和義向來是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作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則和人生理想,它不僅是這千年的迴音,也要成為當今社會中人們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堅持仁義,做仁義之人,才能成就坦盪盪凜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華,社會才有桃源之和諧。
Ⅱ 以「仁義之辨」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800字左右
《尊德性》:「仁為可親也;義為可尊也。」這一條明確表明了仁與義的道專德精神實質的不同。仁是一屬種親親之情基礎上的愛人之心,義則是對社會尊卑倫理秩序的尊敬和維護的義理和規范。楚簡《性自命出》中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說法:「義,群善之蕝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義是聚集善的標尺。通俗地說,合於義的就是善的,不合於義的就是不善的,因此,善與不善,就在於看其是否合乎義,而和仁無關。《呂氏春秋·有始覽·聽言》曰:「善不善本於義,不於愛」,把「義」作為道德的根本原理,而且表示這種原理和「愛」即仁是不同的。《禮記·喪服四制》曰:「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很明顯,在古代一般思想者的心目中,「義」和「仁」的一個關鍵區別是,「仁」出於自然的感情,「義」為具有客觀性的道理,兩者都是道德意識與行動的重要基礎。
Ⅲ 以仁義為話題的作文800
葉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10月4日早上,我約了好友去專大佛寺。下午,我瞞著爸爸媽屬媽,獨自去了同學家。
我是騎自行車去的,還帶上了手機。
恰好同學一家要出門遊玩,便帶上了我,而粗心的我將手機落在了同學家。
晚上7:09分回到同學家,拿起手機一瞧——屏幕上赫然顯示著25個未接電話。不一會兒,手機又響了,我沒敢接,我怕……
回到店裡,爸爸不在,媽媽以及廚師、服務員圍坐在桌旁,眼睛緊緊地盯著桌上的電話,等待著,電話那一頭的聲音,等待著那個頑皮、淘氣、讓人擔心的孩子。
看到我時,媽媽一個箭步沖過來,緊緊地摟著我,咱也不想松開,彷彿她一鬆手,我就會離她而去。
Ⅳ 以仁義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仁義之我見》
仁義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仁義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良好品質,仁義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年的暑假,我就關注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明朝人。我剛聽到書名的時候,感覺不好看,但是當我看到書面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副帶有英雄豪氣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從此我就認真地讀了起來。
《水滸傳》里有許多令人敬仰的人物,如張飛、關羽、孔明等。但最令我敬佩的人,那還要數關羽了,因為他特別重情義,講仁義!
記得那次,曹操發兵二十萬攻打劉備,關羽拚死堅守,但靠孤軍奮戰也是不行的,曹操還是攻破了徐州,劉備匹馬投奔了青州袁紹,張飛也中計敗走芒殤山,劉備的家眷和關羽被曹軍重重包圍,曹操勸其投降,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我只向漢帝投降,決不屈服於曹操;二、兩個嫂嫂那裡,請撥皇叔的俸祿贍養;三、只要我知道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也都要去投奔他。這三缺一,關羽就決不投降!曹操一心只為招降關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答應了。於是關羽就開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生活。這難道不叫做「仁義」嗎?你看,關羽寧可死,也不願投降自己的敵人,當今社會上像關羽這樣的人簡直太少了,甚至沒有。我想如果我是關羽的話,在當時無奈的情景下,一定也會投降於曹操的。而關羽則不,他還記得當年在桃園發過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報國安民!這就叫做「忠義」吧。雖然關羽暫時安身於曹營,但身在曹營的關羽卻時時刻刻不忘故主劉備,我認為這也應該叫做「仁義」。當關羽打聽到劉備的去處時,就想去找劉玄德,可曹操不惜讓這么一員良將如此走掉,就越發對關羽好,先是送給了關羽許多金銀珠寶,又贈了一件戰袍,接著又送給關羽一匹好馬。關羽雖很想念劉備,但也被曹操的一番深情所打動,決定報答曹操,於是就幫助曹操斬袁紹兩位大將。我認為這更叫「仁義」。當關羽報答完曹操大恩之後,就去找劉備,但曹操設下種種阻攔,可關羽為了兄弟情義,毫不畏懼,過五關,斬六將,這也叫「仁義」。當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圍得水泄不通,但關羽又想起在曹營時曹操待他不薄,又顧念舊情,就又把曹操放了,這也叫「仁義」。當時吳國為奪回荊州,周瑜被氣死,吳蜀之間的怨恨更加深重。這時吳國魯肅居然宴請關公赴會。面對東吳擺下的鴻門宴,關雲長卻是不動聲色,單刀赴會。這叫做「忠勇」。
有一次,關羽在與曹操奮力抗戰的過程中中了箭毒,關平請來華佗為他父療傷,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而關雲長卻談笑著與馬良下棋,另一隻手還拿著雞肉。華佗拿出一把尖刀,讓隨從在一旁接血。華佗先割開關羽手臂上的皮肉,一直割到見得到骨頭,只見骨頭已經發青,華佗用刀刮著骨頭上的毒素,發出「沙沙」的響聲,帳上帳下的人都掩面失色,關公卻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笑著下棋,臉上不見一點痛苦的神色。不一會兒,血就流了一大盆。華佗刮盡關公骨頭上的毒,就敷上葯,再用線將皮肉縫起來。手術剛做完,關羽就大笑著站起來,還伸了伸手臂,說:「手臂伸舒想過去一樣,不痛了。先生真是神醫啊!」從這里可以看出關羽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是我們,早已嚇得昏了過去,而且那時候沒有麻醉人的葯,把骨頭刮出來那得有多疼啊!而關羽還能談笑風生,顯得如此輕松,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 義」這個字可真奇妙,雖然只有三筆,但裡面所包含的意思卻深奧的不得了。關羽就配得上「義」這個字。因為他特別仁義、忠義,還很忠勇。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吶!
Ⅳ 關於仁的作文題目
做人來要有仁愛之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自者,人恆敬之.一個人只有真誠地關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永恆的愛;一個人只有真誠的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永恆的尊敬.愛與敬是雙向的,沒有播種就不會有收獲.因此這句賢文啟迪我們...
Ⅵ 關於仁愛的作文題目
仁愛
當小小露珠從嫩綠的草尖上滑落,它會選擇鑽進土壤,奉獻自己,讓嫩草茁壯成長。而對於我們來說,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奉獻,更多的在於要仁愛待人。
就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一樣,面對廉頗的惡言,選擇迴避,周圍人問為何時,他卻說:「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這么做,只是因為將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事後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寬容的對待他,這便是仁愛待人。
仁愛待人,出自《論語》,而《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所謂仁愛待人,就是要對他人尊重,設身為他人著想,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人,這是平等互待,以禮為本。《論語》不像唐詩宋詞那樣易懂,卻也不像魯迅的文章那樣讓人難於理解,里邊談到的次數最多的一個字,便是「仁」,對於「仁」,總是有不同闡述,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比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仁愛待人,就像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進一步說明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仁愛待人,就像《顏淵》里邊提到的「克己復禮為仁」一樣,要剋制自己,提升道德修養。
仁愛待人,就像孟子所說的:「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我們要孝順父母,不讓他們擔心。
是啊,我們就應該如《論語》中所寫的一樣,要「仁愛待人,推己及人」。
然而,現在的生活中,高科技已逐步佔有人們的心智,尤其是青少年們,漸漸遠離書籍,整天捧著手機、電腦,從而感悟不到品味書籍的好處,於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了:不孝敬父母長輩、不愛學習、脾氣差、缺乏愛心……,這時,何嘗不可以翻一翻那些陪伴過自己的經典書籍?雖然它們可能早已被我們放在書櫃底層,但那些經典之作,那些有著傳統文化的作品,那些沉實古典的中華書籍,無論是哪一本都可以教導我們做人,教導我們做事。只有誦讀了這些經典之作,我們才能感悟生命,感悟成長。
Ⅶ 以仁義命題的作文
《戰國策·國策》中有這么一個故事:「馮諼客孟嘗君」 講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好士,門下有食客數千人,其中有一個叫馮諼,馮諼在孟嘗君家曾彈劍唱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等歌,因而馮諼食有魚、出有車、他的母親也得到了孟嘗君的照顧。
有一天,孟嘗君出了個通告,詢問府里的賓客:「有誰熟悉算帳理財,能夠替我到薛地去收債?」馮諼在通告上寫:「我能」。於是孟嘗君派馮諼去收債,辭行的時候,馮諼問道:「債款全部收齊,用它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呢?」孟嘗君說:「看我家裡缺少什麼東西,就買什麼。」馮諼趕著馬車到了薛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應當還債的百姓都來核對借約。借約核對完了,馮諼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借款賜給百姓,燒掉借約,百姓齊聲歡呼萬歲。
馮諼又馬不停蹄的趕回齊國都城,一清早就要求進見孟嘗君。孟嘗君奇怪他回來這么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見他,問道:「債款全收齊了嗎?怎麼回來的這么快呀?」馮諼回答說:「收齊了。」孟嘗君又問:「用它買了些什麼回來呢?」馮諼說:「您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考慮您府里已經堆滿了珍寶,好狗好馬擠滿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滿了美女。您府里缺少的東西要算『義』了,因此我替您買了『義』。「孟嘗君問:「買義怎麼個買法?」馮諼說:「如今您只有一塊小小的薛地,卻不能撫育愛護那裡的百姓,反用商賈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把借約燒了,百姓齊聲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給您買的『義』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罷!」
過了一年,齊泯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為自己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離薛城還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攜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嘗君,整整有一天。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替我田文買的義,竟在今天看到了。」
仁義不象錢或物那樣實在看得見摸得著,因此孟嘗君對馮諼買仁義非常不高興。當孟嘗君被齊王貶出回到薛城時才認識到昔日失去的今天都加倍的得到了回報。真是『仁義重於利』啊!
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充分體現出孟子的「性本善」說當中所談到的「人皆有『惻隱之心』」這觀點,這也是孟子所主張的「仁」的具體表現!
仁義是中國自古傳承下來的一項美德。早在春秋時期就發生了一件看似仁義而又荒唐的事情。
宋國本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但宋襄公與齊桓公、晉文公、 秦穆公、楚莊王並稱為春秋五霸,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齊國爆發了易牙之亂、王位之爭。齊桓公有六個兒子,齊桓公怕自己死後諸子爭位,就將其兒子公子昭(後來的齊孝公)託付給宋襄公,視為太子。等到齊桓公去世後,易牙、豎刁、開方三個大奸臣廢掉齊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易牙與寺人貂殺死大臣,篡奪王位。公子昭逃到了宋國。此時宋襄公見齊國有亂,正好齊桓公身前又將公子昭託付給自己,宋襄公是個視仁義超過自己生命的人,同時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宋國的實力不是很強大,但宋襄公認為公子昭來投奔他,這是個可利用的機會,於是便想乘機奪取齊國的盟主地位,就收留了公子昭。宋襄公為大國齊國齊孝公復位起到大作用,自認為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是足夠樹立威信稱霸諸侯的時候。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比他強大的楚國因為此事而來攻打他,雙方隔著一條大河,扎營築寨。楚國首先發兵渡河。這時宋襄公手下一位忠臣獻計,他說:「他們正在渡河,我們可以趁機放箭。」不料宋襄公卻說:「我們舉著仁義大旗,怎能作此不仁義之事?」過了一陣,楚兵剛剛渡河。大臣又說:「楚兵陣未布好,我們可以趁機攻打。」可宋襄公又指著「忠義」二字說:「我們舉著仁義大旗,怎能作此不仁義之事?」說話間楚兵已經殺來,宋國大敗,宋襄公差點送命。而他仍然說:「仁義總會戰勝不仁的
Ⅷ 關於仁義為話題的作文
爸爸是山,我總靠在山邊,享受山清水秀的風景。爸爸是山,無論風吹雨專打,爸爸總屬是微笑的面對生活。爸爸是山,保護著我這個剛萌芽的小苗。
爸爸是水,滋潤著我這棵乾枯的小苗。爸爸是水,用他豁達的胸懷,包容我的一切過錯。爸爸是水,唱出無比動聽的人生。
爸爸是樹,永遠為我遮風擋雨。爸爸是樹,紮根在深深大地上。爸爸是樹,保護著我們一家。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做兒女的,又如何能不為過去因自己的幼稚,傷害了父母的心而感到羞愧呢?又如何能視父母的日漸蒼老而不顧呢?我們只有憑著一顆拳拳赤子之心,懷著一份深深地感激之情,為家庭及國家做出貢獻,我們才能不負父母的一片養育之恩。
Ⅸ 關於仁義的作文
如果說一個人不仁不義,必定是貶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敗壞。自古以來,聖人賢士都以仁義來嚴格律己,孟軻「捨生取義」,譚嗣同「殺身成仁」,他們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仁義」二字,可見,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兩個字是支撐人的兩塊基石,做人,就要做仁義之人。
「仁」是大聖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對仁的理解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那麼何謂惻隱之心?如果你看到東風無力百花殘,原本絢爛的事物在一個濕冷的夜在記憶中離去,只剩滿地殘破的軀體,你是否心中有所觸動,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襤褸,眼神因為飢餓而黯然無光,雙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頓生憐憫,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惻隱之心在暗中慫恿,而人之為人,是不可離了這顆惻隱之心的。沒有惻隱之心,也就無所謂「仁」,人,就成了高山上無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熱心,社會也就永遠處於冰凍狀態,沒有情感,沒有光明,沒有溫暖,試問這樣的世界怎麼會惹人留戀?都言「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應當胸懷仁心,讓人間有情。
「義」的本義是「儀」,中國人習慣於以平衡的原則來處世,所以也把「正義」作為行為的准則之一。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何謂羞惡之心?《詩經》有言:「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為人,要懂羞惡,顧廉恥。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也正是指的這一點。可是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誘惑肯堅持自我,做到為人有「義」的?今年四月震驚全國的邯鄲農行金庫特大盜竊案結案,金庫被盜款數達5100萬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貪念是為了買彩票,小中了幾次之後就頻頻向金庫伸出黑手,而這兩個人竟都是該銀行現金管理中心管庫員,難怪結案後街巷老人要連罵他們「不顧廉恥」了。義,應當成為做人的根本立足點和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積淀的精蘊。
仁和義向來是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作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則和人生理想,它不僅是這千年的迴音,也要成為當今社會中人們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堅持仁義,做仁義之人,才能成就坦盪盪凜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華,社會才有桃源之和諧
Ⅹ 以仁為主題的作文題目
仁抄
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同樣在這真誠與美好的世界裡讓我們互相幫助吧!
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我們有著不同的語言。但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為此我們更應該互相幫助。
無論是誰都應該有著寬大的胸懷,我們應去幫助別人,給別人溫暖,別人才會給你陽光。
我們曾讀過一篇文章,文中的故事讓我記憶深刻,使我難忘。文中說一位黑人幫助白人,可白人卻歧視黑人,黑人幾次想和白人做朋友都被拒絕了,還罵他是小黑鬼呢。可當白人因患肺炎住院,而又無錢治病的時候,黑孩子毅然決然地捐出了自己辛苦存的錢,並一直默默的祈禱讓他快點好起來。雖然最終白人還是不幸去世了,但當白人爸爸知道黑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捐出了自己辛苦賺的錢的時候,十分感動,並且擁抱了黑孩子,要知道,之前他是非常討厭黑人的。
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讓我們信守這一點,互相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