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學習,勵志的高中作文素材
一 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時間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條新聞,一位中學女生的試卷被同桌偷看,事後,班主任老師不分青紅皂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批評她考試作弊,這位女生原本就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聽到班主任老師對她的無端指責,她又羞又憤,感覺比竇娥還冤,當即沖出教室,從五樓縱身跳下,一位花季少女瞬間命喪黃泉。父母傷心,同學痛心,老師疚心,這就是整幕悲劇的後果。那位班主任老師沒有遵守「有幾分事實,只說幾分話」的原則,固然有錯,但這位女生的反應未免太過激了些,她的心理未免太脆弱了些,小小的委屈被她猛然放大,變成了邁不過的高坎和扛不起的鐵閘,於是她選擇了輕生之路,縱身一躍,花落人亡。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有的委屈很小,有的委屈很大。應該說,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委屈也就會越多,不是說「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嗎?這些「謗」(即批評)究竟有多少真正講到了點子上,是平心而論的剴切之言?究竟有多少屬於惡意潑灑的污水,是混淆視聽的不實之詞?他若倍感困擾,光是那些唾沫星子就能讓他長出一身爛瘡。他若承受不住,每天把毒葯當水喝,也不夠劑量。
在過往的歲月中,確實也有一些優秀人物經受不住流言飛語的委屈而自殺了,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紅遍全國的影後阮玲玉。由於狗仔隊對她的私生活大刨特刨,不明真相的人造謠傳謠,外界輿論變成了阮玲玉的內心難以承受的重壓,再加上婚姻的不幸,她愴然寫下「人言可畏」的遺書後,即服毒自殺。如日中天的一代影後香消玉殞,年僅二十五歲。阮玲玉的死既是個體生命的悲劇,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的巨大損失。
極端而言,大小委屈都能傷人,甚至殺人,但我們不能讓死神輕易得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同樣具有偶然性、一次性、脆弱性和短暫性,你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那些小小的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你要學會一笑置之。嘴巴長在別人身上,他要造謠,你就讓他造謠,謠言終究會止於智者;他要瞎說,你就讓他瞎說,瞎說污損不了你的人格;他要無端指責,你就讓他無端指責,身正不怕影子斜。
你要學會超然待之。別人犯了錯誤,做了蠢事,你不應該拿他所犯的錯誤和所做的蠢事來懲罰無辜的自己,你要尋求正確的方式去回應他們,那就是將自己鑄造成器,用實力,用實績,用光明磊落的胸懷,用藐視雞蟲得失的大度,用不爭一日之長的靜氣,去撲滅那些用謠言、謊言和不實之詞點燃的虛妄之火。
你要學會轉化勢能。試想,你手中有一把好刀,好刀用久了也會鈍化,他們及時地提供了磨刀石,你還得感謝他們。這樣的豁達和樂觀是絕對必要的,當你有能耐將外界的委屈轉化為內心的力量時,你就能超越他人,戰勝自己,無往而不利。
當然,你也可以尋找更高的參照系數來說服自己。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明朝抗清(當時是後金)英雄袁承煥,他們受過天大的冤屈,前者被大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風波亭,後者被崇禎皇帝以通敵賣國的罪名凌遲處死,那樣大的冤屈,他們都頂在頭上,扛在肩上,死得那麼慘烈。歷史終究要還給他們真正的清白,還給他們不朽的英名。相比較而言,你平時所受的小小的委屈又何足掛齒?何足傷心?何足捐棄生命?!
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這絕非阿Q精神,這是強者寶貴的人生經驗。
二 美麗的蝴蝶時間
喜歡花叢中那翩翩飛舞的蝴蝶,美麗的翅膀在陽光下閃爍,像一個精靈,自由自在,多姿多彩。
可是,每一隻蝴蝶在沒變成蝴蝶之前,都是一隻躲在繭里的醜陋的毛毛蟲,想要張開美麗的翅膀,就要沖破重重的束縛,靠頑強的毅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住痛苦,不為自身的缺憾而嘆息,不為眼前的困境而頹廢,一步一個腳印,放飛自己的生命。
還記得去年看過的一個電視綜藝節目,應該是公益性的,叫「圓夢」,報名參加的圓夢者,可以站在舞台中間,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圓夢組織會根據你的願望,能力,可行性,讓參加節目的相關組織和企業民主人士幫你解決問題,實現夢想,也就是圓夢。但前提是你的夢想必須有價值有意義,能得到大家的認同,值得人們幫你去實現。
那天,走上舞台的那位女孩,著實讓電視內外的人大吃一驚:一個沒有胳膊的女孩,帶著她的十字綉作品來到台上,現場表演用腳來綉十字綉,不用任何人幫忙。十字綉我們都不陌生,我自己也綉過幾幅,一副「八駿圖」整整綉了五個月,那是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如果我們只憑想像,恐怕很難相信這是真的,可那個女孩卻做到了,一向愛動情的我看的眼淚直流,現場的觀眾和相關人員連主持人周立波都潸然淚下。
女孩很不幸,九歲時有一次出去找媽媽,無意中抓到了路旁的電線被擊傷,雖然有幸保住了性命,可兩個手臂從肩膀那裡全部截去。那麼漂亮一個女孩,如果沒有出事,應該大學畢業了,有一份好工作,有一個美麗幸福的人生。可命運總會在某一個岔路口給上你一刀,不管你有沒有能力去承受。
在女孩脫去鞋子,坐在現場為大家示範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女孩的媽媽說,女兒受傷後就再沒去上學,可她不願意終身活在殘疾的陰影中,她用腳學會做所有的事,寫字,做家務,做針線活。她用腳綉十字綉,在市場上擺攤,現做現賣,她說,不能一輩子讓人養活,她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大冬天赤著腳坐在風里,女兒的腳凍得通紅,媽媽說著哭了,現場觀眾哭了,電視外面的我也哭了,不是為女孩那悲慘的經歷,是感動於她那頑強的意志和不服輸不認命的心態。
女孩的夢想很簡單,想要開一個十字綉店,憑自己的能力讓家人和自己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她的願望也實現了,帶到現場的六副畫每副一萬元被人搶購,還有好多人預定。一位大姐答應出資幫她開十字綉店,包銷她的所有綉品,教她來經營。所有的人為女孩鼓掌,女孩從未哭,一直很陽光地笑著。
很遺憾忘了女孩的名字,可她那堅強自信的笑容一定留在每個人的心中。人們買她的畫,幫她實現夢想,不是因為同情她的遭遇,而是敬佩她那自強不息的品質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生活可以給我們帶來任何的災難,有人在災難面前倒下,心甘情願地認命,做了命運的奴隸;有的人在困境中崛起,跟不幸的人生做斗爭,憑自己的努力成為生活的主人。決定我們命運的,不光是家庭,能力和環境,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堅強和永不放棄。
其實,我們從小就受這樣的教育,在我們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聽著張海迪姐姐的故事長大。一個從小就高位截癱的女子,沒有進過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很多門外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
若提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一定會想起一個偉大的名字:海倫.凱特,美國的盲人女作家,幼年因急性腦炎導致失明及失聰,憑頑強的意志掌握了五國語言,畢業於哈弗大學,成為世界級作家。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保爾.柯察金,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和他們的成長經歷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他們也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可是,我們卻僅僅是把他們當做了故事裡的人物,而不是活生生的事例,也許是他們離我們太遙遠,我們能看到他們的成就,卻想像不出他們所經歷的痛苦和他們努力奮斗的過程。我們常常抱怨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磨難,我們為自己的懶惰和脆弱找出各種借口,卻從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失敗的原因。
當我們把大把的光陰肆意揮霍的時候,當我們把寶貴的青春白白浪費的時候,當我們擁有健全的身體卻無所事事的時候,當我們因一點挫折而一蹶不振的時候,當我們為自己的處境怨天尤人的時候,多想想那些身殘而志堅的人的故事吧,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認輸,用頑強的生命去創造人生的價值。生活中像他們這樣的人有千千萬,他們讓我們感到自己的頹廢和軟弱,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和不尊重。
或許我們出身卑微,一文不名,遭遇挫折,身陷困境,歷經坎坷,可只要我們堅強,自信,自尊,自立,一樣可以穿越身心,破繭成蝶,創造出自身的價值和魅力。
張海迪說:「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是的,斷臂的女孩都能做到連正常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我們有什麼理由否定自己,不思進取。努力做一隻美麗的蝴蝶吧,沖破心的牢籠,汲取知識和力量,豐盈自己的內心,增強自己的能力,懷揣夢想,讓心飛翔......
三 人只有站起來後世界才屬於他
我常常無緣無故為自己的渺小而落淚。
我很渺小。這是我們作為普通人難以躲避的話題。我們生長在這浩淼的宇宙之中,宇宙中的星星多的如同海邊堆積如山的沙。我們難以成為星星。星星如同鑽石閃耀在這黑幕的天空之中,它露出頭來時,全世界的人便都盯著它傻笑,小孩也笑,情人也笑。
而我們。
當我坐在公交車後座上望著窗外人們漸行漸遠的背影,我思索著,或者一次擦肩而過的緣分僅僅如同小河上游漂下來的小紙船,匆匆的驚喜的注視幾眼,它便猝然離去,消失在水波的光影中。坐在公交車上,我總是在思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生命的聯系,人與社會的關系。
終於,在夕陽落下,樹影裊娜,雲朵依依的黃昏,我悟出了活著的奧妙。世界上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孔,一樣的工具,擺布的各式各樣,造就了面孔的截然不同。這世上的人總是奔波在大街小巷,他們無一例外的奔著自己的大好前途。他們用自己的雙腳,用一步一步的積累,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或許,人只有站起來後,世界才屬於他。
當我們第一次站起來時,從未料想過這一站的重大意義。我們無意的一站,決定了我們站起來行走的習慣,我們不再漫無目的的爬行,我們學著像一個「人」一樣的站立,或許,只有這樣,才會到達想到的目的地。
我們總是忙碌著奔波,卻從未想過奔波的意義,忘記了奔波的方式。那是最最質朴,最最基本的方式啊。看祖國大好河山,看白雪皚皚,看日升月落,看花開花謝,看滄海桑田。我們奔波著這一切的美麗,為了自己的美麗,為了別人的美麗,為了佔有美麗,為了欣賞美麗。在這凡世忙忙碌碌之際,所有人都忘記,只有站起來,這一切才能盡收眼底。
我們無法想像那些身有殘疾的人們如何忍受自己生理上的巨大不便和心理上的巨大煎熬。當他們得知自己本健全的身體如同斷翅了的蝴蝶一般不再美麗時,當他們得知上天賜予自己最好的禮物破碎慘敗時,當他們苟延殘喘難以直視時,他們想到了死。
或許死是人解脫的最直接方式吧。
如同大地驟然黑暗一片,自己拖著殘敗的身體在這黑暗的世間踽踽獨行,沒有人能夠懂得自己真正的痛苦,因為世間絕不存在相同的感同身受。他對著這無奈的世間大喊自己心中悲憤,無人回應。旋而周之,嘆世間滄桑,人情淡薄,竟想到死。
但仍有身殘志堅的勇士屹立不倒。
他們或是拄著拐杖,或是帶著假肢,即使搖著輪椅。沒有一個人會否定戴假肢的舞蹈工作者在台上跌跌撞撞的深情獨舞,沒有人會蔑視斷臂運動員跳水姿勢的滑稽可笑,沒有人敢不敬畏史蒂芬霍金那本穿越時空的《時間簡史》。
他們,站了起來,得到了整個世界。
當我再次坐在公交車上不知要到何處去時,懂得了渺小的我們能通往的稀缺道路。
或許,那兩個字叫做努力吧。
我們沒有可以拼的爹,沒有豪綽的家庭,沒有驚鴻一瞥的長相,沒有黃鸝般的歌喉,我們只能努力。世上的人太多了,每個人放在人群里都是不起眼的沙。當我們感慨自己與世無意義的時刻,不如靜下心,不如站起來,看看這個世界。
或許,只有站起來,欣賞這個美好的世界之後,才會明白,唯有埋頭,才能出頭。
或許有天,萬里無雲,天氣正好,天空正藍,世界都屬於我們。
做人三境界:不知足知足知不足
做人要有境界。在「足」與「不足」間,人的境界一分為三。
做人第一境:不知足。
不知足是一種貪婪,而貪婪是人的天性。我們貪婪陽光,貪婪雨露,貪婪食物,貪婪舒適,貪婪讀書,貪婪游戲等等。貪吃可以成為美學家,貪玩可以成為旅行者,貪讀可以成為學問家。大凡有所成就者,都需要一種「貪」的精神。魯迅先生說,不知足是人上進的車輪。每一個追求進步的人必須有一種不知足的精神。社會上的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狀元不是貪婪的結果?百姓口中的三教九流,哪一流的魁首不是貪婪的產物?有句話說,不痴不傻不足以成大事。所謂的「痴」和「傻」,本質就是一種貪婪,不過這種「貪婪」,是對工作事業的貪婪,是對人生的執著而已!但是,此種貪婪雖能成就人,但卻不能成就人的境界。按照一代哲學大家馮友蘭的看法,人的境界來自對人生的覺解。覺解不同,境界自然有異。因此,不知足的沖動只能算是最低境界而已。
做人第二境:知足。
知足常樂。生活本來是快樂的,人世間為什麼還有苦悶呢?其根源就在於貪婪無度。貪婪具有兩面性,用得好可以為人造福,用不好只會徒增煩惱。這就需要對人生的覺解。《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這個「止」就有「足」的意思。在生活中,當我們能做到「止」,就意味著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目標。這一「止」固然有限制的意思,但也由此為人生找到了一個支點,一塊基地。人的事業、功業將由此生發新芽,人的境界也將由此而進入一個新的天地。於是《大學》接著講,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覺解到這一程度,生活何憂?當然,知足並不是差不多,而是一種對自我的真切了解;知足也不是沒有標准,而是源於對標準的真切認知。但是,知足畢竟還存在著這種消極的傾向,這種「缺陷」決定了其必然為更高的境界所超越。
做人第三境:知不足。
知足而知不足。沒有知足,就沒有知不足。只有真正達到了「知不足」的境界,才能自覺克服「知足」所內含的弊端。比如做一件事,做了個馬馬虎虎,便以知足搪塞。殊不知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足,或只能算是消極意義上的知足。積極意義上的知足是知不足,即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麼。由於知曉己之不足,前進的目標自然會更明確,前進的信念也會更堅定。由此,人之內在力量就會爆發出來,人之進步才能獲得更為持久的動力。與人生第一境的「不知足」相比,「知不足」不是「一根筋」式的苦幹、蠻干,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式的積極作為;不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建立在自我覺解基礎上的持久自覺。盡管在表現形式上二者相差無幾,但是在精神面貌上,「知不足」自然會更為自信,更加從容。
做人就是做境界。我們需要這份執著,也需要這份情操……
跨越雷池
古語有雲: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是一種束縛,一種限制,告誡人們這里是警示,不能越過半步。漫溯於歷史悠悠長河,徜徉古今,雷池雖是界,但也總有敢於越過這鴻溝的人……
德者行於人生路上,對世間塵俗不屑一顧,跨越仕途的名利之地,實現國家民族之榮耀。春秋戰國,天下紛爭,還記得那個流離於汩羅江邊行吟洋畔的三閭大夫嗎?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是以見放、怎能無怨乎?可三閭大夫偏要不啜那糠糟酒食,偏要在舉世之濁而獨醒一人,跨越弛儀那群小人設下的名利浮華的雷池,懷抱一顆為楚國江山社稷、蒼生百姓的命運之心,屈平跨越了,屈平超脫了,他為國家存亡,天下蒼生而死,為高潔不屈、潔身自好的高貴人生而死,豈不是千載後世人之榜樣?
有德之人不汲汲於名利,不著重得失,為國家而跨越污濁的雷池,壯哉!
智者蹣跚於對真理崎嶇彎折的求知之路上,無知的恐慌與畏懼襲擾著他們的心,然而真理是光明的劍,斬斷那束縛光明的枷鎖。
於是,牛頓懷抱心中對真理的崇高嚮往,超越在神學世界中天地萬物運動謬論的黑暗雷池,朝著心中三大運動規律前進;達爾文歷經了無數海上晝夜探索的挫折,面對教會亞當夏娃、上帝創世的思想枷鎖,超越吧,超越現實的無知,探索未來的奧秘,用《物種起源》融化這真理面前污濁的雷池,尋求真理的光明。千年前,從普羅泰格拉到蘇格拉底,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延續到那個真理向權勢屈從的,絲毫沒有人民自由的中世紀的法國,伏爾泰用古樸的人文主義和天斌人權超越君主專制下的愚昧與無知,用自由與平等的烈火讓封建的雷池不再畏懼人們脆弱的心靈!
智者走在路上,懷抱真理求知的信念,超越無知愚昧的雷池,可敬也!
惟有那庸人俗者汲汲名利,患得患失,跨越雷池,卻是違法。超越現實的規則與約束,卻是違背良心的、讓人唾棄的選擇。
庸者跨越雷池,吾棄之矣!
人生路上,哭哭笑笑,悲歡離合,我們且要懷抱超越現實與思想拘束的限制,跨越精神的雷池,成為為國家而超越,為真理而突破的智者,切不可成為那庸人,無視生活的規則。
吾生矣,勉之哉!
常懷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對世間事物心懷尊重的態度,以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規范自己、引導自己的行為,使自我心靈寧靜、滿足,同時也使世界逐漸失去醜陋得一面。
我們一些人重物質,重享受,這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不常懷敬畏之心,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常懷敬畏之心,就要始終地敬畏自然。
在社會文明不發達的的過去,我們用「天人合一」的觀念看待自然。這是一種敬畏的心理,於是我們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是,如今,當我們忽視自然規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時我們可有想過,這種漠視自然的態度會讓我們自吃惡果嗎?還記得因砍伐紅樹林而減弱了自然對人們的保護作用而使蘇門答臘的大海嘯釀成逾十萬人的死亡的慘痛教訓嗎?
因此,我們面對自然時要時刻抱著敬畏之心,節制自己的生產、生活的行為與慾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常懷敬畏之心,還要始終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對貧苦人們的愛就是處於她對生命的尊重,哪怕這個生命如此卑微。她曾把一個瀕臨死亡的老人帶回救護所,他躺在床上,緊緊地握住修女的手,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如今我活得像個人,謝謝你!」尊重人的生命,視他人與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個人的價值與尊嚴,而不因他的種族、財富、地位、學識等而鄙視他、漠視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則使自己成為「上帝的沉思者」,獲得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這個准則,用「用偉大的愛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喚起全世界的良知。這就是常懷敬畏之心的最高體現了。
因此,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每一個生命,平等地關愛自己、關愛他人。
常懷敬畏之心,還應該對文化有一種敬畏的態度。
季羨林回憶自己的梵文老師西克先生時,說他雖然年過八十,但仍然認真地指導他唯一的學生,並把傳承自己畢生之學給一個異國學生看作他餘生神聖的使命。我想,這就是一個真正學者的態度:負責任地研究、謹慎地傳承。這與當今一些對傳統文化毫不懷抱敬畏態度,戲說歷史的「學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因此,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知識與學問、文化與傳統,這也是學問的生命所在。
無論是對自然、對生命,還是對知識,我們都要常懷敬畏的心理,不要縱容自己逾越那條道德准線,讓自己的行為始終與起碼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則,我們不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亂、無序。
人啊,還是要常懷敬畏之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才能使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和諧,使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
Ⅱ 《知止是 》作文600字
據說尊貴人家的宴請,干鮑的個人分量只得半隻,燕窩也不會
超過三湯匙。所以許多人參加越高端的聚會,越會暗自抱怨吃不飽
,必定要在路邊攤補充一碗打鹵面。
知止,的確是一門學問。前段時間我跟同行討論著書選題,我
們不約而同地認為,現在無論什麼素材,如粵劇春秋、美食沉浮、
音樂世家等等,無一例外都要與重大的人文背景相關,不牽扯到孫
中山、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之類,便多少感覺這樣的書寫沒有意義
。有這樣的糾結是很可以理解的,就連《舌尖上的中國2》也因為
某些地方過於人文、置食物於不顧,而受到觀眾的批評。可見這種
傾瀉式的處處人文,總有一天會像「心靈雞湯」一樣,再鮮美也擋
不住反胃。
登山者被反復問到為什麼要登山,托詞而答「山在那裡」;「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只是單純寫景,但都被賦予了無限的人
文內涵。
而所謂的人文精神,其實有時恰恰是一種不著一詞的意會,是
一種對內心的默默召喚。就像一朵玫瑰,我們很難完全區分它的形
式和內容指向,因為它們完全融為一體了。一個工匠把手藝做到盡
善盡美,其人其物本身就很人文,完全沒有必要人為地拔高。所以
「適度」是最高的褒獎,因為恰如其分讓人覺得是這么回事,心悅
誠服。而那些情真意切卻離題萬里的表白,就是過度的濫情,無論
多麼高妙,都變成了阻礙和負擔。全身上下堆積名牌的暴發戶為我
們所不齒,但是過度人文的毛病幾乎人人在所難免,一不留神就顯
得過於語重心長。
一部《紅樓夢》,有人看到的是興衰史,有人感慨的是情為何
物,還有人記住的是《好了歌》,而對於「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飲」這句話,同樣可以自成一盞燈。猶如足以淹沒我們的養生大潮
,不就是一個「少」字嗎?少吃、少喝、少荒淫無度,自然就身心
健康了。所謂「時代病」,也無非是我們擁堵的慾念無法實現而顯
露出的症狀。這是一個高度膨脹的年代,包括我們的抱怨和謾罵都
高度雷同,毫無節制的發泄或大打出手時有發生。無論正面還是負
面的信息都一瀉千里,讓人有剎車失靈之感。所以我們要研究的不
僅是出發、奮斗、成功、擁有,還有反思、內斂、節制和知止。
Ⅲ 皈依自然 作文素材
無量天尊!
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之一。為了增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觀念,挖掘、弘揚已有文化資源中的生態智慧,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道教,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具有深邃的生態智慧,值得我們關注和借鑒。 道教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系。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太平經》說:「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當先安其天地,然後可得長安也。」要「安天地」,就要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因此,《陰符經》開篇即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天之道」就是認識自然規律,「執天之行」就是掌握和利用自然規律。人類的本領就在於此,所以說「盡矣」。若不懂得自然規律,憑主觀意志盲目行事,便如《道德經》所言,是「不知常」,必然「妄作,凶」。故而《陰符經》告誡人們:「自然之道不可違。」 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有按照道賦予它的本性自然發展的權利,人類不應該隨意對它們進行殺戮,阻礙它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應該「與天地合其德」,對萬物「利而不害」,輔助萬物成長,而不應該以毀滅各種自然物的行為來扼殺宇宙的生機。 道教認為,「天道無為,任物自然」,人們應該遵循天道,不要隨意干預自然界的客觀進程。為了在對自然物採取的各種行為中正確地貫徹「自然無為」的原則,道教主張以「道」觀物,反對以「我」觀物。以「道」觀物,實際上就是從宇宙整體的角度來審視萬物,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到不同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所處的序列、所起的作用,從而能夠根據自然本身的價值,從生命物種的保存、進化和生態系統的完整、穩定、完美出發,採取符合生態規律的行動。以「我」觀物,則往往會從自身利益或主觀主義出發,導致干預自然的行為。而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往往會誘發連鎖反應,有時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 道教認為,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最有智慧的物類。因此,道教把人放在「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太平經》)。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太平經》說,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界更加完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平經》以自然資源的充足與否為標准來評價人類社會的貧富。《太平經》說:「所謂的富裕,就是 什麼都不缺。對於世界來說,天下萬物都生長出來,一樣也不少,這才叫富裕。上古時候,萬物齊備,可稱得上富裕。中古時候,物種已有所減少,可稱之為小貧困。如今物種越來越少,已是大貧困了。」《太平經》這種以能否保護世界上物種齊全為標准衡量貧富的思想,不能不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道教主張「仙道貴生」,敬重生命是其重要教義宗旨。針對道門中人,道教在戒律中完全禁止殺生。而對普通人,道教則希望人們把慈悲之心擴大到動物身上,不要隨意殺戮眾生。《太平經》說:「夫天道惡殺而好生,蠕動之屬皆有知,無輕殺傷用之也。」 道教對保護植物也作了一些規定。《老君說一百八十戒》說:「不得焚燒野田山林。」「不得妄伐樹木。」「不得妄摘草花。」 道教戒律中還有保護土地及水資源的規定。《老君說一百八十戒》說:「不得以毒葯投淵池江海中。」「不得妄鑿地毀山川。」「不得竭水澤。」「不得以穢污之物投井中。」「不得妄開決陂湖。」這些戒律對在農業經濟條件下制止環境污染起過一定作用。 道教的人生觀也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智慧。道教提倡「少私寡慾」,主張「知止不殆」。這一思想,對於我們樹立適度消費觀念,以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對全球性的環境惡化問題進行反思時,許多有識之士指出: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是人類生活方式的問題。正是那種向外索求式的、以滿足各種慾望為目的的生活方式導致了對環境的掠奪和破壞。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則是無窮的,為了緩和這一矛盾,人們在謀取利益的時候必須要有所節制。只有如道教所說的「知止」、「知足」,才能維持人與自然的諧關系,才能「常樂」、「不殆」。
Ⅳ 求高三作文素材!!!
生活中處處是素材,我記得我高三時也老缺素材,再給你點,關鍵是看你怎麼把例子拽到自己的中心上,呵呵come on^_^。
高三作文素材
一、 理論論據
我們的成長就是無數個故事的疊加,成長有故事,也同時需要故事,那麼就讓我們每天記下一句名言或思考一個故事,並留下一個故事吧!這樣的人生相信一定會更加的精彩!
★人生箴言★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2我認為人生中不能沒有爽朗的笑聲.爽朗的笑是"家庭中的太陽"。在這樣的生活態度中,每一天都會給我們留下一些明朗愉快的東西,只看人的陰暗面的生活態度,最後只會擴大陰暗抑鬱的世界,從而導致自己的失敗。
3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斷創造新事物的創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社會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發現新鮮的感動和喜悅的人,可以說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創造性的人.我希望從風中顫動的一片樹葉上也能聽到光線的脈搏的跳動;我希望能培養出一顆在路旁開放的無名的野花上也能發現美的心靈.但這有可能是感傷.我希望的豐富的心靈,應該充滿了正義和勇氣,能以強韌的身體力行去沖破任何驚濤駭浪.
4一味地把他人與自己相比,這種生活態度是渺小的.他人有他人的使命,自己有自己的使命,應當以這樣廣闊的心胸,從昨天到今天,一步一步地登上進步與向上的坡道.這樣的力量才是真正的青春活力.
5信用這東西積累起來很難,毀壞起來卻很容易.花十年時間積累起來的信用,可能會由於一時的微小的言行而喪失.僅憑雕蟲小技粉飾表面的鍍金,到關鍵的時刻會剝落罄盡.能在苦難中勇往直前地完成自己使命的人,最後總會贏得所有人的信用.即使每天做著朴實無華的、誰也看不見的工作,但能夠重視它,為了自己的建設,頑強地一步一步地前進.我打內心裡尊敬這樣的人.
★世紀留言★
1我激盪於綿綿不息的生命洪流中,就應當追逐洪流,並且追過它,自己製造更廣更深的洪流.要把一切腐朽的垃圾沖流干凈。 _____巴金
2我們渴望陽光燦爛,但對那些陰雲低垂的日子不應該忘記.也許還會有壞天氣。______周大新
3螺螄殼是蝸牛的家,宇宙是星星的家。
4走近心靈,才能傾聽心靈的跳動;走近情感,才會感覺情感的熾熱;走近尊嚴,方能體驗尊嚴的高貴;走近寬容,方可體驗寬容的博大。
5讓紙筆架起虹橋,讓心靈跨越陌生。
6我不願做吐絲自縛的春蠶,不願做迎風流淚的紅燭,不願燃燒與毀滅接踵,不願奉獻與貧寒相連,不願犧牲與辛酸攜手,不願奮斗與埋沒相伴。
7和睦可以建造大廈,而猜疑卻會毀掉它(法國)
8同志間要是沒有和諧的氣氛,一切都順利開展(俄羅斯)
9不經艱難難得安樂,離開和睦難有幸福(蒙古)
10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等於生活在地獄里(土耳其)
11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諧之神的巨大神廟(伏爾泰)
1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普希金
13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雪萊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14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的麗蝶,累累的美果,但我們很少去停留觀賞,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趕到我們幻想中更加美麗的豁然開朗的大道。然而在前進的程途中,卻逐漸樹影凄涼,花蝶匿跡,果實無存,最後終於發覺到達一個荒漠。——薩拉
★生命的價值★
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界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的和諧,建立自己內心的和諧。(高爾基)
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德席勒)
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彎抹角,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的多了。(英穆爾)
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樂趣。(中國梁啟超)
人生在這里只有兩分鍾的時間:一分鍾微笑,一分鍾嘆息,半分鍾愛,因為在愛的半分鍾里他死去了。(法左拉)
人啊,你是微笑與眼淚之間的鍾擺。(英拜倫)
人生是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痛苦和歡樂組成的。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於心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侈。(法巴爾扎克)
人生有如赴宴,不可喝的過度,最好趁喉嚨未渴便離去。(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懂得何時該抓住利益外,還要懂得何時放棄利益。(英迪斯累里)
人生就象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的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德保羅)
世界上的事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法巴爾扎克)
人生不是一枝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枝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讓它燃的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人們。(英蕭伯納)
人生有兩個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蕭伯納)
平凡之中自有不平凡之處。歸根結底,人的價值存在於平凡的事業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華,它的凝聚點體現了一個人的全部人格、情操。(日鈴木健二)
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因寒冷而打顫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貴。(美惠特曼)
人的一生是背負重荷涉足遠路,不可操之過急。(日德川家康)
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顆隕落的流星,連一分熱也留不下。(法羅曼羅蘭)
人生如河流,我從不怕逆水行舟。(法拿破崙)
負著虛空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這是怎麼可怕的事啊!(魯迅)
★生活的真知★
生活有千百種形式,每人只能經歷一種。別人的幸福,那是想入非非,即便得到也不會享那個福。-----紀德
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燒。膽怯而貪婪的人選擇前者,勇敢而胸懷博大的人選擇後者。------高爾基
人有兩種生活方式:是順應社會還是順應自然。------雨 果
揀最好的生活去過!習慣會使它充滿歡樂。------愛比克泰德
世界上只有兩種生活方式:或靠自己的勤勞,或靠別人的愚蠢。二者必居其一。
------拉布呂耶爾
每一動物都希望按自己特定的方式生活,獅子希望過獅子的生活,人希望過人的生活。
------弗蘭克•梯利
進步是人的生活方式。------雨 果
正如身材矮小的人可以是完美的人一樣,圈子小的生活也可以是美滿的生活。
------塞涅卡
我認為覺悟到生活的意義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的生活方式。------湯川秀樹
我們的生活水平方式越趨同一,我們對更深層的價值觀,即宗教、語言、藝術、和文學的追求也就越執著。------奈斯比特、阿伯迪妮
世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條生活的道路。------亞•索爾仁尼琴
以一種邪惡的、不智的、失節的和不潔的方式活著,就不僅是很壞地活著而是在繼續不斷地死亡。------德謨克里特一個人正在過的生活並不一定是他真正應該過的生活。---王爾德
任何有自尊心的人都不願違背自己的方式生活,任何稍有點頭腦的人都不願無聊地生活。------桑塔亞那
一些人逃避生活,另一些人則全心全意獻身於它。前一種人到了晚年精神貧乏而且缺少值得回憶的往事,而後一種人則在這兩方面都是富有的。------高爾基
自我控制應當成為生活的基調。……美好生活是由理性來指導的,並且緊緊抓住崇高的理想。
------莫里斯
沉思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莫里斯
要是你懂得如何思索和安排你的生活,你就是完成了一項最偉大的工作。------蒙 田
生活是無可選擇的,對它,你們必須接受。惟一的選擇就是如何生活。------比 徹
生活而不為生活俘虜。------羅曼•羅蘭
人類偉大而光榮的傑作是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生活。 ------蒙 田
生活的美妙就在於它的豐富多采,要使生活變得有趣,就要不斷地充實它。-----高爾基
生活是一場戰爭。一切權利屬於勝利者!-----羅曼•羅蘭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生活是……理想與可能兩者之間不斷的妥協。——羅 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 聃
生活的誘人的變化:它的甜蜜,它的痛苦,它的豐富,我必須要嘗一嘗。——拉格洛孚
要想生活得快樂,就必須熱愛生活。——約翰遜
必須在生活中尋求支柱,要是沒有這個支柱,即使沒有疑問,生活也會過得膩煩的。
——岡察洛夫
人的一生就是進行嘗試,嘗試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愛默生
生活之術,像角斗術,而不像舞蹈藝術,因而,它應該心甘情願,堅定地迎接突然出現、未預料到的襲擊。——馬可•奧勒留
生活的最大缺陷在於它永遠不是十全十美的。——塞內加
一個人沒有過不慣的環境,特別是他看到周圍的人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列夫•托爾斯泰
誰的思想最豐富,感情最純正,行為最高尚,誰的生活就最充實。——菲•貝利
二、 事實論據
故事一:斷箭的啟示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庄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我一直背著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成績的取得寄託在老師身上;把希望寄託在爸媽身上;把幸福寄託在兒女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故事二:生命的價值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故事三:昂起頭來真美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故事四: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故事五:飛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故事六:陰影是條紙龍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只能容納幾只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裡面死了,無一倖免!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扎,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當祖父把幾只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鍾,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溫馨提示: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思想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洞天。
故事七: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車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溫馨提示: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故事八:心中的頑石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媳婦早有心理准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鍾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故事九:追求忘我不要把自己當作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只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溫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故事十:樂觀者與悲觀者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艷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裡。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掏著什麼。「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溫馨提示: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提醒同學: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還有一些要是願意可以去網上搜搜的,很多的,要注重熱點。
比如李小龍的例子:1、風景:他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是中國的傲骨,中國的脊樑,在外國人看來他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的風景線。
2、偶像:李小龍作為偶像很好寫的,你肯定會。
3、記錄微笑:通過看李小龍傳奇我看到了他打敗外國人時露出是微笑,並與對手友好握手。我把他的微笑記錄出來,提醒自己戰不驕,敗不餒。
4、比:憑著一股好勝的氣焰,天生並不強壯的李小龍卻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無數人才,他苦心鑽研,刻苦練習,把自己作為對手(還可以寫《對手》),與原來瘦弱的自己與內心相對比,最終練就了一個好體魄,練就出了一顆英雄的心。
Ⅳ 知止而行的作文素材
略結合命題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滿智慧的點評,認真審讀文題「靜的內魅力」,可容以體悟到,文題的中心語是「魅力」,關鍵的修飾語是「靜」,此篇作文要以「靜」為思維基點,以「靜的魅力」即「靜」所帶給人們的美的享受和凈化心靈、提升心靈為主旨下筆行文。
Ⅵ 高中語文課本中寫作文的素材
2008高考作文課文素材集
1、《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里,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裡?/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回歸。史鐵生眼裡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史鐵生能夠領悟生命的內涵,首先,在於他戰勝了自己的殘疾。前面說過,史鐵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爾•劉易斯,但他們見面的時候,史鐵生卻沒有絲毫卑怯的陰影。因為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爾•劉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後卡爾•劉易斯輸給了約翰遜。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說,「後來知道,跑進9秒79的約翰遜戰勝卡爾•劉易斯是服用了興奮劑,對此,我們該說什麼呢?約翰遜的故鄉牙買加的人們這樣說,『約翰遜什麼時候願意回來,我們都會歡迎他,不管他做錯了什麼事,他都是牙買加的兒子。』這幾句話讓我感動至深。難道我們不該對靈魂有了殘疾的人給予更多的同情和愛嗎?」在這里,史鐵生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而且還有比肉體殘疾更嚴重的靈魂殘疾的人,他們更需要同情和撫慰。因此,史鐵生終於從殘疾的陰影里走出來。記得原野在《人生》一詩中這樣寫道: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人活著,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詩人用了朴實的言辭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或長或短,自有論道。而貫穿其中的生命的意義卻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史鐵生在這里也給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題,人應該怎樣戰勝自己的苦難,開始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那段授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由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的電影《邊走邊唱》,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貫穿始終:「千弦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弦能帶來光明。盲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殘疾了雙腿的人對於行走的渴望,從來不會停止,在史鐵生的作品裡,我們始終能夠讀到這樣的渴望,他從來沒有掩飾過。
2、《米洛斯的維納斯》(清岡卓行)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楊玉環因其肥而更顯其雍容典雅之態,趙飛燕因其瘦而更添輕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嬌媚婉轉之韻;梅艷芳雖天夭其壽卻芳華絕代,給人們留下了永遠光輝燦爛的藝術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紅樓夢》而辭世,卻引出了後世無數痴人說紅樓論紅樓續紅樓,萬古流芳;維納斯雖失雙臂卻從其出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一直傾倒了全世界的觀賞者,漂向了更遠更遠的國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時代。以上這些,都說明了這樣一個美學命題:缺憾也是一種美。
◆斷臂的維納斯不過美在「她」首先是「維納斯」。因為「維納斯」這個名字首先就是美的概念了。其次因為「她」是兩千多年前的「維納斯」。兩千多年以前的雕塑工匠,能將女人肌體創造成那麼一種藝術的品格,確系不俗了。而最主要的,「她」美在「她」的斷臂。美在她是一個亘古之迷都是有魅力的,一個亘古之迷才尤使斷臂的維納斯美名著世。
◆生活本身也像那些雕塑品,對任何一個人來說,也都是殘缺的,也都必然是殘缺的。斷臂的維納斯似乎告訴我們――愛從不意味著給予什麼和接受什麼…… 命運三女神似乎告訴我們――對所謂命運而言,頭腦是不起作用的…… 勝利之神似乎告訴我們――勝利是要付出代價的,其代價有時有如頭顱…… 每每想到這些,我對生活的本質也就理解得更明白了一些。歸根結底,因完美之不可求,才便有殘缺之美啊……
◆維納斯痛失了兩條美麗的臂膊,似乎是殘缺而不完整的;但從虛實相生的辨證角度看,她「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斷了胳膊,固然使人們的審美想像受到了現實事物的局限;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外激發的的審美想像,使精神可以擺脫現實事物的羈絆,在廣袤無垠的時空中自由馳騁,任心所之,無拘無束,使每個人都獲得各自所追求維納斯雕像的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在這里,殘缺因想像而生成完整,這不僅也是一種美,而且是一種超越的美,是一種虛實相生的美,是一種藉助藝術空白而表現出的偉大的美,它涵容了有關維納斯的一切至善至美的理想形態。在西方雕塑中,與「米洛斯的維納斯」同為法國羅浮宮「三寶」之一的「勝利女神」雕像,羅丹的《沉思》和《巴爾扎克像》,布魯爾的《絕望的手》等等,也都是「缺憾美」的範例。總之殘缺也是一種美,它需要通過審美想像去獲得。
◆在清岡卓行的心目中,有思想有靈魂有生命的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雖為人所求,卻非生活所需,如果這也算美的話,最多也只能算含淚的美,血染的美和殘忍的美。或許清岡卓行並非這種原意,可他實在不應該用這樣的語言來表達,尤如「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林黛玉流露出迷死人的病態美,於是藝術的人們都祝願她永遠病入膏肓,這無益於人們的生活,不符合人類生活的要求。
◆嚴格地講,我們很難斷定有臂的維納斯和斷臂的維納斯哪一個更美,因為審美標准本來就帶有主觀性和相對性。恩格斯曾說,真實的藝術是真善美的結晶,美的創造是人類對於自身生活的美化,並不是可以憑著人們的主觀意願任意為之,無所依傍的。我想,我們對往昔的依懷是為了更好地珍惜現在,我們對缺陷的珍重是為了不再有缺陷。如果再有人像清岡卓行那樣在維納斯有思想有靈魂有生命的時候,為了尋求所謂能給人無窮遐思的殘缺美而造就殘缺的話,那麼,這只能表明人類倫理的殘缺、道德的殘缺和美的殘缺!
◆「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當你覺得自己是殘缺的,而有一個不殘缺的比照著的時候,神就存在了。(史鐵生)
◆余秋雨在《廢墟》中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種事物過於完美,就給人不真實,就脫離了大眾的實際,與人們意念中的感覺不切合。而殘缺美是一種幻想美,一種彌補美,一種在心靈里重塑的藝術。」
◆讓人產生同情的事物是否就是美的事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山之美,美在其高峻;河之美,美在其秀麗;海之美,美在其壯闊……所有這些事物能夠引發人類的情感,有崇敬,有仰慕,有依戀……是下位對上位、低位對高位的須仰視之情感,同情則相反,是上位對下位、高位對低位的惻隱和憐憫之情,說得過分一點,同情意味著施捨。
◆孟子曾說「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維納斯沒有身體各部位驚人的協調,沒有豐腴、溫暖的肌膚,沒有優美的曲線,就不可能成為美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她無意識間丟失的雙臂,激起了所有觀賞者的無窮的遐想,完成了「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就是「空靈」。
藝術是「充實」與「空靈」的完美結合。維納斯之所以成為世界十大雕像,就在於此。
◆美是一種發現,美在心靈,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可怕的不是軀體的殘缺,而是靈魂的醜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庄》(動人之處在於留下的遺憾和懸念)
◆清岡卓行並不是殘缺美的首創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的論述,老子雲「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環肥燕瘦西子病,可她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為什麼呢?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能夠流傳至今,成為千古絕唱。為什麼呢?英國王妃黛安娜如流星般逝去曾令多少人為之悲痛惋惜,可是也有人說,王妃的早逝也是一種美。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缺憾也是一種美。
◆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曾經創作了一個被稱為最短的科幻小說的作品,只有一句話:「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3、《鴻門宴》(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然垓下一戰他卻一敗塗地,終釀千古遺恨,何也 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是因為沒有奪取天下的深謀遠慮。
至垓下被圍,烏江亭長勸項王渡江東稱王,以期卷土重來,然項羽卻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最終「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真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史記》作者司馬遷說「自衿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指出項羽缺乏政治家的謀略,只依賴武力。毛澤東則說「不可沽名學霸王」。而項羽呢?他在慘敗的局面下還不能正確反思自己一潰千里的原因,還以炫耀武力為榮事,兩次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上天。如此糊塗豈非敗情之悲嗎?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麼?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項伯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他就立即改變了「擊沛公軍」的主張,樊噲指責他「欲誅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續也」,雖然語言尖銳,他卻「未有以應」。可見他雖然武力上是絕對優勢,心理上卻不堪一擊。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准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心理上的脆弱。
作為楚國貴族的後裔,項羽卻有許多缺點錯誤,甚至有不可饒恕之處,這是必然的。但他畢竟為推翻暴秦作出過一定的貢獻,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用陰謀等等,應當實事求是地給以肯定。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4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點撥]:杜詩認為真正的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或許可以東山再起,在雄渾的歷史畫卷中抒寫屬於自己的一頁。王詩在客觀分析項羽兵敗事實的基礎上,作出大膽地設想,即便江東才俊如今還在,他們是不願與項羽從頭再來的。認為項羽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李詩洋溢著對項羽的贊美與敬仰,褒贊其為「人傑」「鬼雄」,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毛詩通過對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徹底革命精神。頸聯運用項羽這一典故,勉勵全黨全軍要抓住戰機從勝利走向勝利,不能學習楚霸王項羽沽名釣譽的做法。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逝」,賓士。這首楚刺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現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並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鍵是在歷次戰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競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後,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麼安排你呀?」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後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道故鄉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後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同為交戰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4、《歸園田居》與《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時代,東晉王朝已面臨瓦解,人民的起義、統治階級內部的勾心鬥角,都使社會環境愈加混亂污濁。由於受傳統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環境的影響,他因而有著「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兩種截然不同的志趣。當他帶著「大濟蒼生」的願望踏入仕途,社會的現實卻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發展的機會。剛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慣官場種種的黑暗現象,於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辭官而去。但是,他仍然希望尋找到能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於是又再三地出仕,可惜,在那混亂的時代、黑暗的社會當中,他始終沒能找到可供自己安身立命的處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陷入應該選擇「仕」還是「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終於,他因為不願奉承位輕權重、跋扈非常的督郵,不甘「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兒」,毅然辭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澤令,也結束了他的出仕生涯。
◆「心為形役」,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為衣食所迫而出來做官,既如此,那就沒有什麼惆悵悲傷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輕松。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束,未來的順心的生活即將開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過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麼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於言表!所以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是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背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於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在和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嘗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離官場的輕松、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敘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
◆小船在水面輕輕搖盪、漂浮著,微風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著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後的山泉。青山回響著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遠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溫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里,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閑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脫、無羈。)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裡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松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世、氣干青雲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
◆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盪,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涌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著輕爽的河風,立於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溫馨的家居。他的神態是那樣的幸福、輕松、安詳、超脫,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呢!
◆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聖價值發生沖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現代人,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羈鳥——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借安祥靜謐的田園村居生活,烘托有翅不能伸的「羈鳥」,借「困守籠中」的「羈鳥」隱喻「誤落塵網」的作者的心緒。「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對於鳥兒來說,藍天是它的嚮往,山林是它的家園,飛翔是它的生命,可是《歸園田居》中的這只毫不經意地出現的「鳥」,早已遠離了家園,失去了自由。它久在樊籠,有翅難飛,行為人役,心為俗累,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強歡顏笑、搖尾乞憐來討得主人的歡心。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藍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無告地生活在主人為它量身定做的美麗而牢實的金絲籠里。可以想見,一旦它能沖破牢籠,回歸自然,那該是何等撼人心魄的興奮和喜悅啊!其實,這只求飛不得的「羈鳥」就是「誤入官場」的陶淵明難堪處境的寫照。可憐的詩人不也正象那隻哀哀無告、苦苦掙扎的「羈鳥」嗎?正如山林是羈鳥的渴盼一樣,田園也是詩人的歸宿,那裡有雞鳴狗吠的祥和幽靜,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飄香,有村落炊煙的溫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實,更有纖塵不染的心性高潔,擁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擁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
◆歸鳥 —— 《飲酒》(其五)是陶淵明眾多「歸鳥」詩篇中最能體現詩人回歸自然,回歸性情,保持真我思想的詩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游目騁懷,參透自然,卻故意把自然「真意」說得如此飄緲朦朧,其實稍加玩味,便不難發現真意是什麼。秋菊自開自謝,保持一份潔白淡泊;南山自古及今,保持一份肅穆庄嚴;太陽朝升暮落,保持一份秩序寧靜。自然萬物,各隨其分,各安其道,消長生息,窮通演化,莫不自自然然,實實在在。飛鳥投林的描寫更是充分強化了這一天地觀念。像天地萬物一樣,飛鳥早出晚歸,遠近覓食,有困頓勞碌的疲憊和緊張,也有安頓休息的輕松和愉悅,有呼朋引伴的熱鬧,也有失群掉隊的孤單,該去則去,該回則回,一切隨順自然,和山林、夕陽、南山、秋菊、東籬構成了一幅天然純美、自然靜謐的圖畫。在這幅圖畫中,在投林歸鳥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作者游歷南山,參閱天地,猛然間,豁然開朗:自己不也正如一隻疲倦歸飛的鳥兒嗎?山氣彌漫,日落西山,該回家了,家在哪兒呢?不在宦海官場,不在利達富貴,不在榮辱沉浮,家在山水田園,家在南山秋菊,家在山林夕陽,那份出於自然、回歸自然、纖塵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詩人真正的精神家園啊!抱朴返真,回歸自然,這才是詩歌「歸鳥」意象真正要暗示我們的內涵。可以說,這只小小的歸鳥,這只與同伴同飛、與山林同眠、與夕陽同行、與自然同道的小鳥,還與詩人同心,正是這種天人合一、人鳥同道賦予了陶詩以深刻的哲學內涵。
◆「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文人士大夫的愛菊,遠祖是屈原,有詩為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但真正的始祖卻要論有菊癖的隱士陶淵明,他不但種菊,以菊下酒,還寫下不少詠菊詩。「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凌寒而開,幽香燦爛,「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遺民鄭思肖)正是這樣一種孤芳自賞的高傲品質吸引了詩人、造就了詩人。在詠菊詩中,我們容易感受「戰地黃花分外香」、「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戰斗與輝煌,可曾體察到陶淵明筆下的「佳色」之秋菊、採菊之「悠然」的質朴與平淡?「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是陶淵明委順自然大化生命觀的寄託,也是陶淵明傲然脫俗的人格象徵。
◆詩人愛菊,更愛松。在中國文化中,松樹的地位極其崇高,當得百木之長的榮譽。孔子對松的贊語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話同他的思想一同進入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歲寒三友松、竹、梅,松居首位。!「三徑就荒」何足惜,有「松菊猶存」悅其心、「撫孤松」快其意足矣。青松是孤獨的,亦如寂寞的陶淵明;青松是挺拔的,亦如傲岸的隱逸者。人生最可貴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貧瘠、菊的凄美,如果沒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挺立一生的主體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見高枝」呢?
◆今天的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去品讀陶潛,即從人性的角度來考慮其價值和意義。因為陶潛的選擇恰好代表了人們對精神自由的終極追求:個性的張揚和人性的解放。自然的人在社會中常常扮演著不同角色,但不是每一個角色都讓人稱心如意。由於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責任,家庭的義務,個人的名利等等的約束,人們無法擺脫,無法超越,而不得不從事一些本來不願意從事的職業(包括官職),說一些不想說的話(包括應酬),於是如陶潛所說的「心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隸,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們的內心又時時刻刻渴望著能擺脫俗世的煩惱,能自由輕松地生活。所以,敢於放棄社會責任(不止是官職),做回他自己(不止是「歸園田」),按照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去生活的陶潛,才成為了許多人推崇的偶像。
◆所以陶潛放棄的不是某個官職,而是一種讓他不自由的「社會角色」,他要做回了一個自然的、完整的自己,讓自己曠達的天性得以保全。在《歸去來兮辭》結尾一段中,他更是直接表達了這個觀點。他說:因為「吾生之行休」,加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他決定和以前的那個影響他限制他的「社會角色」決裂,「委心任去留」,「樂夫天命」。不要忘了他「性本愛丘山」。
***篇幅實在有限,若想看使用範文,請登陸blog.sina.com.cn/sunnytonic
Ⅶ 高中語文作文需要積累的素材,名言名句、能摘抄的各種
• 為人類的幸福而勞動,這是多麽壯麗的事業,這個目的有多麽偉大!——聖西門
• 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穆尼爾•納素夫
• 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並使自己擺脫虛榮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 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巴爾德斯
•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愛因斯坦
• 科學決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馬克思
•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吳運鐸
•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歐文
• 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魯迅
• 牛吃草,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還是當一頭黃牛最好。我甘願為黨、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王進喜
• 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象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麽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羅佐夫
•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麽幸福啊!——貝多芬
• 創造,或者醞釀未來的創造。這是一種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於這種必要性得到滿足的時候。——羅曼•羅蘭
•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森村誠一
• 科學家的天職叫我們應當繼續奮斗,徹底揭露自然界的奧秘,掌握這些奧秘便能在將來造福人類。——約里奧.居里
• 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 如果幸福在於肉體的快感,那麽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赫拉克利特
•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理
• 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艾青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
• 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徐特立
• 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馬克思
• 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羅曼.羅蘭
• 當你幸福的時候,切勿喪失使你成為幸福的德行。——莫羅阿
• 猝然死去本無甚苦痛,長期累死倒真難以忍受。——佚名
•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愛因斯坦
• 建築在別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徐特立
• 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癒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魯迅
•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王爾德
• 謙卑並不意味著多顧他人少顧自己,也不意味著承認自己是個無能之輩,而是意味著從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威廉•特姆坡
• 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是唯一該臉紅的動物。——馬克•吐溫
•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樓。——馬克•吐溫
• 人生並非游戲,因此,我們並沒有權利只憑自己的意願放棄它。——列夫.托爾斯泰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莫泊桑
•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錢;光有金錢而沒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會是會崩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痛苦換來的是結識真理、堅持真理,就應自覺的欣然承受,那時,也只有那時,痛苦才將化為幸福。——張志新
• 嚴肅的人的幸福,並不在於風流、娛樂與歡笑這種種輕佻的伴侶,而在於堅忍與剛毅。——西塞羅
寫作文你可以借用,但是要把這些句子變成自己的,而不是抄襲,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求敢於放下的素材!
【作文素材】
1、放下壓力
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緊緊抓住不快樂的理由,無視快樂的理由,就是你總是覺得難受的原因了。
2、放下煩惱
快樂其實很簡單
所謂練習微笑,不是機械地挪動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變你的心態,調節你的心情。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裡來,驅走恐懼,驅走黑暗,驅走所有的陰霾。
快樂其實很簡單,不要自己不快樂就可以了。
3、放下自卑
把自卑從你的字典里刪去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強大的人。內心的強大,能夠稀釋一切痛苦和哀愁;內心的強大,能夠有效彌補你外在的不足;內心的強大,能夠讓你無所畏懼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過所有的建築和山峰!
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4、放下懶惰
奮斗改變命運
不要一味地羨慕人家的絕活與絕招,通過恆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擁有。因為,把一個簡單的動作練到出神入化,就是絕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爐火純青,就是絕活。
提醒自己,記住自己的提醒,上進的你,快樂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5、放下消極
絕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那麼,請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讓積極打敗消極,讓高尚打敗鄙陋,讓真誠打敗虛偽,讓寬容打敗褊狹,讓快樂打敗憂郁,讓勤奮打敗懶惰,讓堅強打敗脆弱,讓偉大打敗猥瑣……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一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沒有誰能夠左右勝負,除了你。自己的戰爭,你就是運籌帷幄的將軍!
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為美好的現實,但美麗的夢想同樣可以裝點出生活的美麗。
6、放下抱怨
與其抱怨,不如努力
所有的失敗都是為成功做准備。抱怨和泄氣,只能阻礙成功向自己走來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氣和地接受失敗,無疑是智者的姿態。
抱怨無法改變現狀,拼搏才能帶來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沒,只要一心想著閃光,就總有閃光的那一天。
縱觀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跡,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壞牌的人創造的。
不要總是煩惱生活。不要總以為生活辜負了你什麼,其實,你跟別人擁有的一樣多。
7、放下猶豫
立即行動,成功無限
認准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准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頭。機遇就像閃電,只有快速果斷才能將它捕獲。
立即行動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動吧;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好的機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動,成功無限!
有些人是必須忘記的,有些事是用來反省的,有些東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該放手時就放手,你才可以騰出手來,抓住原本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時的猶豫,留下的將是永遠的遺憾!
8、放下狹隘
心寬,天地就寬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人,才能奏出和諧的生命之歌!
要想沒有偏見,就要創造一個寬容的社會。要想根除偏見,就要首先根除狹隘的思想。只有遠離偏見,才有人與內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我們不但要自己快樂,還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分享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更高境界的快樂。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人,才能奏出和諧的生命之歌!
四、【寫作示例】
勇於放下 活得自在
在非洲,土人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 fèi):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裡面,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子,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伸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狒狒。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麼不松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是,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只有狒狒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放不下手中的職務、待遇,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的工作;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結果常常是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佔有欲,有些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的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後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慾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時不在路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只載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該放下的「堅果」果斷地放下。
放下是一種感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越放下,越自在」是一種頓悟後的豁然開朗;一種如釋重負後的輕松如意;一種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還需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需要你懂得珍惜現在,多些成熟,少些煩惱;多點深思熟慮,少點後悔遺憾。需要你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多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需要你拋棄一些塵世的煩擾,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
其實生活中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只是自己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自己在努力地追逐著快樂,卻又總放不下心中的累贅,把不該看重的事情看得太重,總想放下些什麼,卻總也放不下。每日在塵世穿梭忙碌,每天忙著經營自己的世界,對工作、生活、朋友、親人……的期望值不斷升高,可是到頭來卻什麼也沒有改變,什麼也沒有得到,想想,自己是多麼的幼稚與淺薄。
放下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若總是把不如意的事記在心裡,只會自己更加地不開心。對一些不快樂的事情應坦然面對,波瀾不驚;對工作生活中的瑣事,要該放手時就放手;對一些恩怨情愁,不再糾纏,不再為自己增加無謂的煩惱……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
放下壓力,活得輕松;放下煩惱,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懶惰,活得充實;放下消極,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猶豫,活得瀟灑;放下狹隘,活得自在……
禪宗故事
禪宗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僧趕路,遇美婦為河水阻,求二僧背之過河。少僧誠惶誠恐,以出家人不近女色婉拒;次求老僧,僧背之,過河,登岸。僧與婦各奔東西而去。途,小僧怨老僧不守清規,不以然,稱助人亦善舉。少者依喋喋不休,老僧笑,「老衲早已放下,爾何未放下?」
常言道:「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大行不拘小節,一事當前,勇於擔當,事後則徹底「放下」。相反,「小人」往往執著私利,患得患失,或拘泥成規,畏縮不前,既「拿」不起,也「放」不下。
人世紛繁,塵事庶務,名利地位,私心慾念,聲色犬馬,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什麼都抓在手裡,其實也是累贅。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資濟世,或甘於淡泊,既入得世,又出得世,勇於並捨得「放下」;他們在「放下」的同時,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這種幸福或許是無形的,卻是雋永的、更高層次的。它使人格得以提升,使人生趨於完美。
人生惟有「放下」,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前不久,在鄉下,看到有兩個農民大伯,桌上一盤二兩燒臘,一盤花生米,一瓶江津老白乾,你一杯我一盞地相互敬著酒,單純滄桑的臉上爬滿了笑容,一幅滿足陶醉的樣子,讓人好生羨慕。他們沒有太多的私慾,頭腦里也絕對沒有股票、房價、明星、官品等字眼,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每逢趕場日,偷偷買掉老母雞下的蛋,和老朋友一道下館子里喝上一頓飽酒。
人一生有太多的煩惱和痛苦,名利、地位、美色、無不誘惑著你。看到別人有房有車有情人,一些人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有賣身求榮者,有一脫成名者,有貪污受污者,有權力尋租者,有殺人越貨者,他們最終得到的只是世人的唾棄!惟有「放下」,才活得灑脫、自在。
曾子說:「知止而有定,定而有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其實,「放下」是另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
人生有退有進,有舍有得,「退」與「舍」未必不是好事。你見過農民插秧嗎?當沒有退路時,也就是功成名就之時,有詩為證:「身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妙,退後一步卻向前」。
試看古今中外之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情所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卻不知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放下」,在於退,在於舍。一人處世,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更是一種膽識。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之,就是一種睿智。一種極高的境界。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但這種超脫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事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