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同情「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一枚小小的硬幣,落進了乞討者的鐵罐子——叮當!聲音是那樣的清脆響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麼善良,我的行為多麼高尚!
一顆金燦燦的種子潛入了本是荒蕪的土壤,它是那樣的悄然無聲,既使當它帶著喜悅鑽出地面,欣賞著已經成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顯得如此安詳。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聖典上,當之無愧的應該是後者——悄然無聲的種子,而不是叮當作響的硬幣。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類組合的和諧音響。我曾苦苦地追尋過它的色彩顯像,包含著色彩三原色中的兩種。沒錯,肯定沒錯,請原諒我的自信。難道你沒看到,它給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溫暖,為同情者帶回的是收獲。
同情,是一種美。它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連結,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請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窪,那麼高山流水只能在低窪里擱淺,而無法反饋。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賜於凡民,卻永遠不能獲得交流。有的孩子說:「我也想同情和幫助別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頭就走了。」我真想告訴那孩子:去對著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吧,那臉上的表情一定象個驕傲的王子。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我的話:同情的美是流動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有人為求名而施予,那潛藏的慾念,使他的禮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種炫耀、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與功利全然無關的情感享受。只有達到主客相投,物我兩忘,天地間只有一個實際的行動,才能達到善行的頂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個扔給乞討者的硬幣。在一群圍觀者中間,施予者叮當得越多越可謂善者,旁人的贊嘆聲也越頻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於第三者的捧場,那他只是一個傻瓜,他只是用幾個硬幣租了一個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離開這個空間,誰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凈,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許連他自己也忘了曾經戴過這樣一頂桂冠。
我曾品味過這樣的詩句:
人的朋友是你的有回答的需求
他是你用愛播種
用感謝收獲的田地
他是你的飲食
也是你的火爐
國為你飢渴地奔向他
你向他尋求平安
我贊嘆這樣富有哲理的詩句,感謝它給了我第三個命題的靈感。同情的美是一種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猶如一面鏡子。人們常說,人應該有同情心。不能想像,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會沒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去張揚,看來是極其必要的,在與被同情者的關系中,了解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這便是鏡子的功能。
㈡ 以同情心為話題作文
對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給與幫助,即使最終發現他是個騙子,也絕不後悔,絕不詛咒;對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個體,報以常人的目光對待,而絕不特別對待……是的,這就是真正的同情心。
真正的同情心,絕不是那用可憐心態布施的1元錢,絕不是那將身殘人士當特別的幫助……一次真正的同情,也許能讓一個騙子從此誠信起來,也許能讓一個身殘志不殘的青年重創奇跡,又也許讓一個頹廢的身殘者獲得重生的希望……
相信吧,一次真正的同情一定比一次帶著異樣目光或者載滿悲痛情愫的同情更讓人欣然接受,也只有真正的同情才能從心靈深處幫助一個受難的人。
真正的同情,才能幫助一個人。
哪怕是送一碗熱騰騰的飯,哪怕是遞一瓶冰透清甜的泉水,更哪怕只是布施你身上僅有的1元錢,只要你用真心,用充滿善意的同情,這都是真正的同情。千萬別把熱騰騰的飯倒在受難者的身旁,更別大張旗鼓地圍著受難者布施你那可惡的十元錢,這絕不是同情,這是一種對弱者生命的侮辱和不尊重,這更是一個人品質低下的可笑的舉動。
也許因為你的嘲諷,你的大張旗鼓,讓一個剛剛燃起的火焰再此熄滅,讓一個受盡肉體上折磨的人再受精神的恥辱……別忘了,一個厭惡的眼神可以殺人,一句無意的話可以刺痛人,又何況一次充滿異樣目光的同情呢!
真正的同情,是幫助人走向光明的火把。
有些人,我們不能同情,我們更沒資格同情。因為,當他們身殘時,他們的靈魂卻比我們任何一個都要堅強、高貴。貝多芬雙耳失聰,我們卻同情不起,因為他那「扼住命運的咽喉」的靈魂創作出了多少雋永的樂章;史鐵生半身癱瘓,我們也同情不起,因為他那「頑強不屈」的靈魂創作出了多少精美的篇章;居里夫人身患血癌,我們依然同情不起,因為她那「成功路是由血汗鋪成的而並非汗水」的堅韌創造了多少化學上的奇跡……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正常的目光看待這些與我們所不同的人物,我們沒資格同情一個高尚的靈魂……
西方有句名言: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大,是因為上帝更喜歡他的芬芳。
既然如此,我們能做的是,該同情時,用真正的同情心;不該同情,沒資格同情時,我們則應用一顆平常心對待那些缺陷更大的人,甚至更多的是敬佩。
㈢ 以「同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同情與悲憫
這世界本來就是這么悲憫.如果沒有悲憫,同情沒有它存在的必要價值.上帝既然決定了讓悲憫處於這個宇宙,那麼同情的存在無疑就是對悲憫的最好的同情.
從小,我一直會對街頭乞討的人感到莫名的傷感,當初不知道這種情感叫同情,更不知道原來感情也可以用文字來定義.但是無論怎樣,我總會掏出身邊可以掏出的錢給他們.後來,我才知道,那時是一種愚蠢的天真.你就算每次給他們施捨,就算你每次給他們同情,可是你竟然不知道,他們是否對得起你的同情你的善良.他們利用了你的同情魔抓的奪過你的善良.瞬的,長大之後,我發現,其實我干凈的錢變得居然那麼臟!為什麼連孩子的同情,都是一種謀生的利用工具?生活,我從來駕馭不了別人,可是為什麼,我的同情,最認真的感情卻被你們欺騙.也許,在哪裡黑暗的地方,你們開始享受…..生存就一定意味著不擇手段嗎,甚至傷害人的純真感情.
之後,現在,就算我再次走在熟悉的大街,就算我又遇見一張張渴望的臉,就算我有很多用不完的零錢.我已不會再是當初的小羔羊,拚命往一個叫悲憫的坑裡跳了.我可以做的很善良,我一樣可以很你們一樣充滿對純潔悲憫的嚮往,可是,我,已經開始思考了,可能,這里不是詮釋悲憫與同情的最好的地方.
不想再被傷害,有時候,我在想,也許,我的被那些人欺騙的同情才是最為值得同情與悲憫的.
一天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個場景.一個外地的中年婦女在賣糖葫蘆,城管不讓她賣.她死活要賣,城管欲要搶過她手中的葫蘆竿.中年婦女一直碎碎念,說自己怎麼也沒犯著什麼.城管說,你賣了就賣了.可你站在不該賣的地方賣,就是你的不對.開始,我一直在想,這個城管為什麼要為難一個黝黑色皮膚枯黃頭發的外地婦女.大家都是生存.」 你賣了就賣了.可你站在不該賣的地方賣,就是你的不對」這句話一擊即中,同情,你就同情,可是不能為一個犯了錯的同情.更何況她還對城管的教管不以為然.她的生計不好又怎樣,外地婦女又怎樣,黝黑色皮膚又如何.只是假象而已,他們為了生存會比我們更觸犯警戒線.
空氣,倒影我純真的臉龐.我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悲憫,我開始理解,這不只是單單一種生活的情感而已,那是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同情,是對生活的態度.
不知為什麼,有天中午坐車回家.下車要換車的時候,我一路小跑,跑到我一直很想去的一個酒店.我想,為什麼人們總是希望自己一輩子住一個很豪華的酒店,總是覺得自己的屋子很寒摻.再好的屋子,再好的酒店,不過都是一樣的建築物而已.不過就是一個可以高高聳立,可以成為你心裡理想地居住環境方式.我一直望著那座冰冷的建築物,抬著頭.想,裡面的人,你們是不是生活很安寧很愉快.也許,你們為了生活而奔波.住這,不過只是路途中的一站而已.住過就算.酒店,再豪華的酒店.你只不過是一個承載著多人切盼希望的冰冷的建築物而已,你,其實什麼都沒有.人來人往,你裝下了多少人,其實你也失去了多少人...之後,沒有人會多少想念你,就算在這里住過.可是,沒有住在過這里的人,卻對你這么想念,一輩子也會拖住對你這么冰冷的建築物的思念…
愚蠢的概念,為什麼要對一座永遠不屬於你的建築物充滿渴望.那裡沒有溫暖的信仰.人們,請不要再對任何地方抱有嚮往的思念.也不要抬頭的同時悲憫自己的屋子.再多的嚮往,再多的同情,只有你自己的屋子才會幫你承擔,只有它才會默默承受這一切.要悲憫,請不要悲憫自己的生活.最溫暖也就是自己的屋子了,永遠都不會欺騙你,為你濁去外界的污濁.帶著我們不懂事的孩子進入歲月的輪回.帶著我們一點一點的長大開始懂得對家的思念.
在別人的悲憫之中,我懂得了,其實不覺得自己的屋子是溫暖的人,那是世上最為值得悲憫與同情的人.冰冷的建築物屬於冰冷的世界,不會帶給你生活的暖流.
因為悲憫的定義域永遠是零到正無窮的開區間,同情的值域是一個定值.所以無論悲憫的定義域取在區間內的任何一個實數,它所對應的值永遠是同一個.又因為悲憫的定義域取不到零,所以人的悲憫情感不可能為零或負值.所以人的悲憫情感永遠存在,而且同情部分貴賤,永遠等值存在.
悲憫會不會比較懂事,同情的照片看來多諷刺.生活算不算一種窺視,反正沒有人填心中位置.
㈣ 以同情 話題 600 作文
同情
一枚小小的硬幣,落進了乞討者的鐵罐子——叮當!聲音是那樣的清脆響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麼善良,我的行為多麼高尚!
一顆金燦燦的種子潛入了本是荒蕪的土壤,它是那樣的悄然無聲,既使當它帶著喜悅鑽出地面,欣賞著已經成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顯得如此安詳。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聖典上,當之無愧的應該是後者——悄然無聲的種子,而不是叮當作響的硬幣。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類組合的和諧音響。我曾苦苦地追尋過它的色彩顯像,包含著色彩三原色中的兩種。沒錯,肯定沒錯,請原諒我的自信。難道你沒看到,它給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溫暖,為同情者帶回的是收獲。
同情,是一種美。它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連結,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請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窪,那麼高山流水只能在低窪里擱淺,而無法反饋。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賜於凡民,卻永遠不能獲得交流。有的孩子說:「我也想同情和幫助別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頭就走了。」我真想告訴那孩子:去對著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吧,那臉上的表情一定象個驕傲的王子。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我的話:同情的美是流動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有人為求名而施予,那潛藏的慾念,使他的禮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種炫耀、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與功利全然無關的情感享受。只有達到主客相投,物我兩忘,天地間只有一個實際的行動,才能達到善行的頂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個扔給乞討者的硬幣。在一群圍觀者中間,施予者叮當得越多越可謂善者,旁人的贊嘆聲也越頻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於第三者的捧場,那他只是一個傻瓜,他只是用幾個硬幣租了一個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離開這個空間,誰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凈,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許連他自己也忘了曾經戴過這樣一頂桂冠。
我曾品味過這樣的詩句:
人的朋友是你的有回答的需求
他是你用愛播種
用感謝收獲的田地
他是你的飲食
也是你的火爐
國為你飢渴地奔向他
你向他尋求平安
我贊嘆這樣富有哲理的詩句,感謝它給了我第三個命題的靈感。同情的美是一種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猶如一面鏡子。人們常說,人應該有同情心。不能想像,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會沒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去張揚,看來是極其必要的,在與被同情者的關系中,了解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這便是鏡子的功能。
同情不是愛而愛需要同情
同情不是愛,似乎常人都無異議。但是同情與愛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所以生活中被混淆的同情而發生的愛也時有發生。說不清是同情錯了,還是愛錯了,但是同情的愛肯定是錯了的。
改革開放初期,一個香港老闆因其兒子不爭氣,整天花天酒地,老闆實在管不了了,就把他送到內地來——希望能換一個約束性較強的環境而使浪子回頭。當地一個女孩聞知此事深表同情,繼則愛上了他,不久和他結了婚。女孩希望能用自己熾熱的愛情感化他,改造他。開始時這位公子的確有些改變。但不久這位公子又回到老路,甚至變本加厲,並辱罵和毆打勸阻他的妻子,而這個女孩竭盡全力之後仍一籌莫展,整日以淚洗面,而又礙於情面無法離開他。
因為同情是感性的,所以因此產生的感情就像快餐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同情有時是一時的良心發現,也許是一時的沖動,也許是一種憐憫,也許是一種公德心,這都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種情感的表達。例如,遇到同一類的情況下,你今天可能會表達出同情心,而明天你可能因為心情原因而熟視無睹。同情與愛情相比,同情的力量遜色些,持久性也差些。因為愛情可以使人發狂,而同情不會。
但世間就是繽紛繁雜,無奇不有。因同情示愛對方、因同情而獻身的故事也層出不窮。
茨威格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中講述了另一個因同情而引起了對方的愛,最後卻因退縮而造成的悲劇。
茨威格小說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騎兵軍官,他經常到駐地的一個富有人家做客,很同情主人的獨生女,一個「生命力洋溢、雙腿卻突然因病致殘」的女孩。但後來突然發現那女孩愛上他的時候,他猶豫、害怕了,想逃離開去,而強烈的同情、憐憫和柔情又時常將其拉回。由於這女孩有一種極其敏感而又激烈的性格,後在一個醫生的鼓勵之下將她轉到一個療養院,而此時他又和女孩積極地來往,以至走向訂婚的形式。但這時,他又一次退縮了,逃離了,且向別人否認已有的訂婚。可他馬上又意識到了自己的卑鄙,決定自殺。因被上校阻止,最終決心完全承擔起自己對女孩的責任。然而,這時已經晚了,那女孩已經跳樓自盡。他帶著受傷的心走向戰場,並成為舉國聞名的英雄,可是他最不願人以「英雄」稱他,因為他覺得他的勇敢的另一面其實是軟弱和怯懦。
這就是同情的無奈和悲哀。但在社會生活中,同情是人性的回歸,是善良的體現,是和諧的美麗音符。有了同情心,世界就會處處充滿關愛,溫暖四方。
對那些被關注,被救助的人來講,同情只是一開始的「靈葯」,若不及時停葯,就可能變成凶險的毒葯。感恩戴德、感激涕零隻能看做是被同情者對同情者的訴說,而不能產生誤解。因為同情不是理性的產物,濫用同情有時也許就是害人。
出於同情的愛,未必持久;但因為愛而產生的同情,必然深刻而長遠。愛需要理解和同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因為被理解的愛就像兩顆重疊的心,而被同情的愛只能還是兩顆心,離的再近,還是兩顆心。
因同情而愛是不可取的,而愛因沒有同情也是不可救葯的。他們彼此獨立,又彼此吸引與相愛,但他們最終會彼此遠離,這是因為:愛,就會挑剔,就會苛求,愛是脆弱的,不願看到對方的不足,只能遠離,永遠在內心保留一份完美的想像。因此,愛有了同情以後就會更美麗,也會在兩性關系中維持更久的關系。
葉嘉文——《恕》
佛家雲:眾生皆可度。說的就是不管犯了多大的過錯,只要有心向善,必能回頭是岸。追求的就是一個「恕」字。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或事需要我們去「恕」。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因為有錯,所以才有對的存在。有此必有彼,試問,天下間對的事有多少?而如果我們全以堅持真理之心去剖析錯誤之事,豈不短命數年,自討沒趣?所以,面對諸如此類的錯事,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只好一笑了之,不要費神去跟自己過不去,就當是把這些東西看作是給自己磨練心志的一次考驗。能作到「恕」這種境界的,我看世上除了是真正的佛門中人以外,也很難找到其他人。因為佛門中人的心志遠勝於我們塵世人,他們心如止水,閉目靜修,彷彿完全脫離了世界,世間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他們無關,剋制了七情六慾,當然喜怒於蜻蜓點水所泛起的水紋。不然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怎麼在雪山上苦修七日不吃不喝呢?由此可見,在做到「恕」之前,做到「靜」也至關重要。
當然,沒有可能叫我們全世界的人都去出家。畢竟我們都是吃葷的,怎麼可以和只是吃素的佛教中人比呢?但是,雖然我們達不到那種境界,也可以試著靠近。做不到「恕」也跟「躁」有關,因為急躁之人,自己都顧不上,何談去饒恕別人。「靜」恰好與之相反,固練「靜」克「躁」,雖不一定能達到「恕」的境界,但對自己的身心也大有幫助,所以此乃上策也。
俗話說,寬恕別人就等於寬恕自己。別人這次做錯了事你不原諒,那下一次你犯了錯誤又有誰會原諒你呢?佛家有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人誰無過,希望人人的心胸都能像大海那般廣闊,能包容任何事、任何人。
點評:寬恕眾生,寬恕世間一切,是佛理的至高境界。作者能從佛理中去尋找「寬容」的法寶,既是智慧的閃現,也是佛教所說的緣分。人生的許多困惑,需要宗教的慰籍。
自我評價:這次作文訓練的題材的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又高於學生的生活;既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迴避的心靈課題。通過這一話題的討論、思索、寫作,學生大多能夠理解「寬容」的內涵,並能夠結合實際或書本拓展自己的認識。就寫作過程而言,遵循了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深入探究問題——闡述見解這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存在的問題有:在「寬容」這一話題的討論時結合事例不夠,以致一部分學生在寫作時也因缺少例證而流於空泛,因為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還十分有限。在寫作時,部分學生的思路還不夠廣,不會化大為小,因而難以深入。有些學生在獲取信息的渠道上還不夠廣泛,其實除了圖書、網路,還可以和自己的長輩一起探討。此外,有些學生在直接借鑒他人觀點時未作必要的注釋。
今後的對策:在話題的討論時,師生都應該多提供一些實例,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深入探究時,加強方法指導,加大信息量,努力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在寫作時,應增加修改指導程序,讓學生在修改的基礎上重寫,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此外,一些比較重要且有一定深度的話題,還要採取間隔重復訓練的方法,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寫作水平得以螺旋上升。&nbs
戴沁儒——《寬容》
寬容是什麼?寬容是一種依託於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寬容,不是放任、不是縱容,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寬容意味著尊重、信任、理解和溝通。寬容是寬松氣氛的刻意營造,是不同主張的彼此交融。寬容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點評:作者從不同角度,對「寬容」作了很好的詮釋。句式富於變化,語言凝練而有表現力。可以看出,作者因為有了足夠的課外涉獵,才有思想和語言的升華。
朱佳佳——《擁抱傷害》
寬容就是擁抱傷害的勇氣,而深追寬容的本身,竟還是愛。本來伊思庫沒有理由去愛這樣曾經殘忍地傷害過他的罪人,但他是基於崇高的信仰去愛,而我們生在國泰民安時期的普通百姓們,不容易遇上關乎生死的事,但那麼多的摩擦、誤會、錯誤仍然需要我們的寬容,彼此的寬容。周圍的親人朋友不要因為太過熟悉就對大家之間的愛視而不見。當我們相互傷害時,正是寬容現身的時候。與其面對傷害、記住傷害,不如選擇超越傷害,以釋懷來替代傷痕之處。傷害過,原諒過,最終才更相信我們的緊密。
愛是寬容的前提,所以我們應該先學會愛。
點評:作者從一個故事入手,闡釋了自己對「寬容」的理解。「愛是寬容的前提」,因為博大的愛,人們可以去擁抱傷害,這不僅是深刻的見解,而且是人生境界里的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但我想它應該是我們努力追尋的目標。
黎啟園——《寬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學會寬容,不僅是對我們自身道德修養的一種提高,而且是一面向別人展示自己道德修養高低的鏡子。
如三國時期時,一向以賢德為標榜的劉備,對於大賢龐統,曾經有過輕賢下士的經歷,把龐統調到縣內做小官,直到後來誤解才消除,隨即封龐統為軍師、中郎將。假如龐統沒有寬容劉備錯誤之心,而憤然辭去,哪有施展才華的地方,從而我們也知道,再賢德的人,也往往犯有過錯。
後來劉備攻西川,一次酒後誤責龐統,後來劉備賠禮請罪,龐統一笑了之,君臣再度和睦。如果龐統因為這點小事,而使君臣不和,那作戰一定失敗,可見寬容的威力之大,既可利已又可利人。
點評:以史為鑒,闡述「寬容」的力量。這位三國迷,已經能夠從名著中慢慢地吸取養份了。
王小婷——《寬容母親》
其實有許多孩子都無法十分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愛,直到他們做了父母,才深深地感受到為人父母的不易。當年對父母的不理解,自己的倔強與叛逆傷害了父母的情景總會浮上心頭。
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感情雖最為偉大,但表現得也最為繁瑣與細膩。這通常是不能讓孩子所為理解的。
母親常常會嘮叨,包括你的學習情況,衣著品位,結交的「狐朋狗友」等等,都會引起她莫大的關注,並對此加以評論。她們的評論稿總是長長的,沒完沒了。母親也常常會恨鐵不成鋼,心急地把你訓一頓。事後又懊悔地給你端來一杯茶,用好聽的話哄你。
但是這種種的表現,往往在孩子的眼中被扭曲,他們甚至往牛角尖里鑽。
人人都知道與外人相處時需要寬容,那麼與自己的親人相處是不是也應該為對方著想呢?許多人卻忽略了這一點,尤其是面對自己的母親時。
點評:世界上最寬容的人當屬母親,然而子女對母親則不一定都很寬容,尤其是少不更事的時候。作者正是在這一基點上進行反思,其獨特的視角發人深省。
魏佳奕——《寬容自己》
約束自己固然是一件好事,那是對自己的負責,但如果過度的約束,以至於自己無法與自己溝通,使自己內心困惑不已,那就是對自己的苛責。或許別人做錯了一件事,你可以毫不在乎,可以寬容別人;但如果是你做錯了相同的一件事,卻總是難以釋懷,總覺得自己罪不可恕。其實,那隻是對自己要求過嚴。如果你把心態放開一些,對自己寬容一點,或許事情就不會是你想像中那麼惡劣,一切其實很簡單。
寬容自己不宜過分,有過錯我們就應該認真反思,這樣我們才會有進步。我們不能放縱自己,因為那就改變了寬容的真實意義。寬容自己,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毀滅自己。
點評:律己而不失寬容,寬容而不放縱,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作者用辨證的思維,試圖闡述這種兩難的人生境地,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黎曉斯——《學會寬容》
真正要做到寬容,並不是一件易事。西方一位學者房龍說過,寬容是一種奢侈。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也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你不曾發現寬容,但在你的身邊一定會有寬容的閃光。它一直隱匿在親情友情當中,默默地「縱容」著你,為你的生活灌溉滋潤的清水。父母寬容的偉大自古以來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在今天,它也不曾改變過,就算孩子千錯萬錯,他的父母親終究會原諒他,內心還是疼愛他的。這種愛子的寬容既深邃又簡淺,深邃的是這種寬容並非人人皆有,簡淺的是這種寬容實屬天下父母的本能。
點評:人類從父母那裡遺傳並習得了許多生存的本能,也遺傳了狹義的寬容——對待自己的下一代。能否將這一美德變為廣義的美德,應該是衡量人類進化水平的一個標尺,作者希望能從西方學者那兒解開困惑。
㈤ 以同情為題寫一篇作文.
同情,是人類美好而善良的情感。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它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境界。它又是一種理解,是一種尊重。同情讓陰霾的天空陽光燦爛,讓受傷的心靈感受撫慰;同情,使弱小變得堅強;同情,使卑微變得尊貴……
同情,就是一種愛啊!
以"同情"為話題,自擬題目,體裁不限,寫一篇文章,不少於600字。 同情伴隨我長大初三(11)班 李士傑同情,是一種愛,你在付出的同時,也會得到愛的反饋!
--題記童話中的悲哀
小時候,躺在媽媽的懷里,聽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入睡。不知為何,心裡總不平靜,眼前總映現著小女孩的臉,淚就不自覺的流了下來……長大了的我才明白,原來那時樸素的同情已深深植根在我的心裡--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孤苦無依而難以入眠;為丑小鴨的無助離群而悲傷憤慨;為海的女兒的善良之死而痛哭不已……幼時的我在童話的世界萌生了同情,培育了愛恨善惡的種子。
洪流中的真情
"我們沒有家了,我們的親人啊……",電視里,災區的人們無助的眼神,悲愴的哭泣緊緊攫住了我的心,這是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的專題賑災節目。那無邊的洪水也漫上了我的心,我關注每天的消息,為災區的人們憂慮、難過,我拿起自己心愛的"小豬"跑向郵局,那裡面是我幾年的積蓄……
生活中的快樂
住校了,我經常丟三落四,一次居然把伙食費都弄丟了。唉,這一個星期可怎麼過啊?我急得抓耳撓腮,不知所措……同學們出現了,一元,兩元,五元……我愕然了,流淚了,連連對他們道謝。他們卻說:"對你,我們可不單單是同情,只因為你付出了,所以才有今日的回報!" 我笑了,原來有一顆同情心,一顆愛心能讓生活變得如此美妙!
生活並不是單向行程,只有你付出了,才會有愛的回報。當你為別人付出了同情,付出了愛,在你需要時,那份同情,那份愛就會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就會讓你的世界變得生動!
同情伴隨我長大,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評析:本文亮點:一是結構巧。"同情,是一種愛,你在付出的同時,也會得到愛的反饋!"這一題記濃縮了文章的主題。接著用三個小標題,把"同情"伴隨自己成長的過程形象展示。二是語言美。一組排比句"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孤苦無依而難以入眠;為丑小鴨的無助離群而悲傷憤慨;為海的女兒的善良之死而痛哭不已"把幼時同情的萌生生動渲染。三是主題深,本文不僅寫了自己對別人的同情,也寫了別人對自己的同情。正是自己對別人的愛心才贏得了別人對自己愛的反饋。這就啟示了我們該如何對待生活。我們需要同情初三(11)班 蘇湘然 初三了,沒有了綠茵場上的摸爬滾打,沒有了"車、馬,炮"前的冥思苦想,沒有了精彩小說中的喜怒哀樂。陪伴我們的只有"之乎者也","XYZ"和"溶解""電路"。這樣的我們,值得同情。
我也是值得同情的隊伍中的一員。與我相伴多年的漫畫一夜間"不翼而飛",和我"死鐵"的"西遊"頃刻間也"銷聲匿跡","隨身聽"、CD也跟著"身陷囹圄",我敢怒不敢言,只因為我上初三了。
媽媽在我的耳畔和風細雨,一展母愛的溫柔,中心意思是要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念中考書。"
爸爸一改粗獷的男子漢風格,對我也細心關懷,"體貼入微","女兒呀,你怎麼就緊張不起來呢?喝水都喝了二分鍾了,你想想啊,二分鍾可以做多少事?可以背5個單詞,一首古詩,兩個化學方程式……一天二分鍾,兩天呢?十天呢?到中考還有100天,女兒你算一算,只要你緊張一些,節省下來,咱們可以做很多事,學很多東西,堅持下去,還愁中考沒有希望嗎?"老天,爸爸的邏輯無懈可擊,他只是忽視了我不是"機器人"。
逃過了爸爸媽媽的"說教",又被"老班"請到了辦公室,她循循善誘,如慈母般開導我:"XX,老師們都反映你最近有點鬆懈,是不是上次成績進步較大,覺得考高中有把握了啊?我上屆有個學生和你情況相似,本來考重點穩操勝券的,結果因為他的鬆懈而名落孫山了,大家很為他可惜。你要汲取他的教訓。著名作家柳青說過:人生最關鍵的地方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他年輕的時候。你已經到了沖刺的關頭,要堅持住哦!" 聽罷"老班"的肺腑之言,我除了去"拼"去"搏"之外,還能幹什麼呢?
對著"小山"似的作業,望著同學們厚厚的"啤酒瓶",聽著低年級弟弟妹妹開朗的笑聲,我從心底吶喊:--我們需要同情!
評析:本文成功之處:一是主題深:針對應試教育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這一社會問題,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向全社會發出呼籲:同情孩子吧!把一個個小"機器人"還原成一個個生龍活虎,生氣勃勃的少年吧!二是語言有感染力:開篇一組排比句"初三了,沒有了綠茵場上的摸爬滾打,沒有了"車、馬,炮"前的冥思苦想,沒有了精彩小說中的喜怒哀樂。陪伴我們的只有"之乎者也","XYZ"和"溶解""電路"。"就把學生課業負擔重的現實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喚起讀者共鳴。後面爸爸、媽媽、老師的話符合人物身份,貌似關心,實則加壓!小作者的語言功底很深厚,駕馭語言水平很高。同情,使他自尊初三(11)班 王靜 "阿獃,阿獃" "嗯,叫我嗎?" "唉!呆啊!呆啊!" "喂,你們還有沒有同情心啊!人家弱智,你還欺負?" 阿獃,聽了這話,被深深的刺痛了。他幼時因高燒影響了智力,反應有些遲鈍,一些同學就因此嘲笑捉弄他,而好心的同學抱以的同情卻更深的傷害了他。"人家弱智,你還欺負?"久久縈繞在阿獃的耳畔,揮之不去。
"你們還有沒有同情心啊?"望著滿天的繁星,阿獃的淚流了下來,被同情的滋味是如此的錐心刺骨,他該怎麼辦呢?天上的星星啊,你幫幫我,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不要同情,靠自己的努力,讓同學們刮目相待!"星星對阿獃眨了眨眼睛。
"不要同情!"阿獃牢記這句話,開始了自己的奮斗!
清晨,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後,又噴灑上水,阿獃就開始朗讀了。看著明朗的環境,聽著阿獃的誦讀,同學們就悄悄地坐在座位上,也開始了學習。
傍晚,阿獃最後一個離開,擦凈黑板,倒掉垃圾,把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整容"完畢,才放心回家。
冬日的一個下午,雪忽然飄飄灑灑的來了,如仙子一般。不一會兒,大地穿上了白色的紗裙。到放學時,卻早已換上了白色的錦袍。同學們背起書包,嘁嘁喳喳的往外走,阿獃卻拿起笤帚揮灑在雪地。這看似"弱智"的舉動卻沒有引起同學們的恥笑,一個,兩個,五個……同學們放下書包,也拿起了工具,追隨阿獃而去…..
雪,給大地帶來了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從此,沒有人在嘲笑阿獃,也沒有人再同情他。
同情,人世間美好的感情之一,曾經深深的傷害了阿獃;也正是同情,促使阿獃從痛苦中崛起,找回了自尊。
哦,同情!
評析:本文最大的看點是選材角度獨特,同情使人受傷,同情也使人崛起,使人自尊!小小作者能駕馭這樣的選材,實在難得!讀罷此文,令人深思,以後,我們該如何對待有缺陷,有殘疾的人呢?怎樣正確施以同情呢?這是小作者給我們的另一個啟迪。走出同情初三(11)班 葛江浩 同情,有時會阻止別人前進的腳步,盡管同情者的動機是善意的。
荊棘鳥,大家都很熟識,它的使命是尋找一根荊棘刺,讓荊棘刺穿透自己的心臟,唱出最美妙的歌。如果你不忍心看那鮮血滴瀝的情景而阻止了荊棘鳥的行動,那麼荊棘鳥雖則保全了生命,卻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荊棘鳥只有走出人類的同情,才能完善自我,讓悠揚的歌聲伴隨鮮血染紅整個天空。
我們也和荊棘鳥一樣,有自己的使命。在完成使命的路途中,有艱難,亦有險阻。
如果我們接受同情,就會削弱意志,失去進取的勇氣。
記得小時學走路,磕磕絆絆,腿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望著我"蹣跚"的身影,媽媽心疼地扶我,我倔強的推開了媽媽,趔趔趄趄地往前走去,一路跟頭一路淚,我終於行走自如了。是我走出了媽媽的"同情",才有了這份獨立。
初三了,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要想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勝出談何容易呢!苦是真苦啊!我牢記"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古訓 ,日日在"書山題海"里摸爬滾打;我帶著"頭懸梁,錐刺骨"的精神,天天在無窮無盡的題海中案牘勞形;我謹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中考人"的教誨,夜夜拼搏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如今的孩子真不易啊!起得最早的是他們,睡得最晚的也是他們!唉!"是同情的聲音。
"兒子,休息一下吧!實在考不上,咱就上自費。"媽媽的"同情"傳入了我的耳膜,我不敢接受。我怕自己變得脆弱,喪失鬥志。競爭是靠實力的,只有吃苦,唯有拼搏,才能讓自己成為強者,才能踏破荊棘,走向輝煌。
同情,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它時刻縈繞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你遇到挫折,苦惱失意時;當你被荊棘刺破,想要退卻時;當你……當你……,朋友,同情就會向你涌來,請你堅定自己的立場,走出同情,把同情化作奮斗的動力,成為你跋涉旅途的加油站吧!千萬不可因"同情"而停滯你前進的腳步!
評析:同情,是善意的,有時卻能削弱奮斗者前進的腳步。小作者另闢蹊徑,以獨特的眼光挖掘了"同情"的另一個角度,令人耳目一新。
荊棘鳥完成使命,唱出嘹亮的歌,是走出同情的輝煌;我學走路,沖刺中考,也是走出了同情,磕磕絆絆,一路眼淚一路歌。小作者安排結構、組織材料也是獨具匠心的。有一種愛,很微小初三(11)班 崔曉菲有一種愛很微小,卻常令人感動得淚眼婆娑,它就是--同情。
--題記 漫步在廣場,調皮的陽光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暖紅了花的臉,溫綠了草的頭,把陣陣鳥語灌滿了人們的耳朵,我陶醉了……
"媽媽,我可以把留給爸爸的糖果送給這個老爺爺嗎?"
一聲童稚把我拉回了眼前,我循聲捕捉:一個梳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正抬頭企望媽媽的答復,媽媽臉上有著陽光一樣的笑。
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目光呆滯地坐在小路邊,他的眼前是一個破碗,裡面沒有幾枚硬幣。
"為什麼要送給老爺爺呢?"
"他餓了,我剛才問了,昨天他也沒有吃什麼呢!"
媽媽沒再說什麼,牽著小女孩的手,走到了老者面前。
"老爺爺,給你,最好吃的大白兔奶糖!"
老人伸出干癟枯柴似的手,顫抖著接過了糖,木訥的眼神開始染上了一絲春的氣息,一股潮氣涌了上來……媽媽把手裡的什麼東西塞到了老人手裡,
"老人家,自己買點吃的。"
"謝謝,你們真是好人,好人啊!"老者語無倫次,眼中的潮水終於滑落。
媽媽牽著女兒的手走遠了,我卻依然震撼在那裡。一個小小的女孩,用她那小小的同情心溫暖了一個孤苦的老人的心;一個年輕的母親,用她那無私的母愛包容並支持了這種同情。我想:這份小小的愛,會溫暖老人的孤苦,會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裡生活在陽光里;也是這份小小的愛,會在女孩的心裡膨脹,最終成為大愛,會讓無數生活在冬季的人們渴望春天,建設春天。
同情是一種愛,這種愛很微小,卻可以讓人感動一生,受用一生。
評析:以小見大,是本文的一個主要特點。小作者選取了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一個畫面,卻給了我們這樣的啟迪:同情是很小的一種愛,為什麼只有孩子願意獻出?在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的這份愛呢?小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畫龍點睛地揭示了這個問題,給我們以思考。
文中的細節描寫很有特色,"老人伸出干癟枯柴似的手,顫抖著接過了糖,木訥的眼神開始染上了一絲春的氣息,一股潮氣涌了上來……"把老人得到同情時的動作、神態暴露無遺。值得寫作時借鑒。如此同情初三(二)班 魏東堯 飛舞的雪花遮擋了城市的喧囂,凜冽的寒風盡情舒展了歌喉。遠處微黃的路燈掙扎著,想放出所有的光來驅趕黑暗。
剛剛得知母親生病住院,我急匆匆地要趕往A市。可是公共車站已經關門,無奈,我只能在冷風中等待搭車去那裡。我的心被焦急的渴望燒灼著,我擔心母親的病情啊----
"吱------"一輛車停在了我身旁 ,耀眼的燈光讓我感到一剎那的溫暖。司機向我招手:"兄弟,上車,我捎你一段。"謝天謝地,我的誠心終於感動了上帝。
我打開車門,一個中年男子伸手將我拽了上去。車內彌漫著濃濃的煙草味,一股溫暖在我心中盪漾開來-----
"這天可真夠寒冷的,剛才我來之前看了七八個攔車的,你這么著急去哪?"司機說話嗓門很大,夾帶著濃重的山西口音。
"我去A市,我媽病了,正著急沒車呢,這不,您就來了,這年頭還是好人多呀。太謝謝你了,師傅。"我邊說邊掏出一盒煙,恭敬地遞了上去。
"這世道,掙錢可越來越難了。"中年司機吸了一口煙,感嘆道。
"可不,我一個月工資,左花右花,最後剩不了什麼,我媽又病了,住院又得交錢。"……
一個小時過去了,車駛進了A市。司機對我說:"貨車不能進市區,沒法捎你了。"
"沒關系,這我已經感激不盡了,醫院離這也不遠了。我下車吧。謝謝您了,謝謝,謝謝……"我伸出手想和司機握手告別。
"還是來點實際的吧,兄弟,我們也不容易。七八天都得在車上過。"他說著踩了剎車。空氣里彌漫著香煙嗆人的味道。
車緩慢地停了下來。面對著這極具"同情心"的司機,我無話可說。我想起了斯賓諾莎的話安慰自己,"不要笑,不要悲傷,不要憎恨,只要理解就好"在這個講究實際的社會,我想應該是對的。
我猛地拉開車門走出去,外面異常寒冷。風夾帶著雪花迎面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
評析:一篇小小說,言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的是無盡的思考: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難道人人都這么實際嗎?人與人之間除了金錢,還有別的更寶貴的東西嗎?在別人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應該給予對方什麼呢?
此外,此文的人物對話很簡括,卻很有回味。結尾有韻味,值得學習。同情的味道初三(五)班 趙楠 芳香馥郁是花朵的味道,清醇甜美是友情的味道,同情的味道是怎樣的呢?我便帶著疑問去解讀同情。
小時候我曾為《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小龍女流過淚,她為了東海,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化為泉眼。這讓我產生了一種情感--同情,同情的味道是鹹的。
"他走時也才八歲多,我也應該叫他一聲大哥哥,那時的全中國還沒解放,他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生命。"他是誰?他就是小蘿卜頭。他小時只能在監獄里讀書學習,和革命前輩一樣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這時的我同情他的遭遇,而這種同情同時也升華成一種動力-我也要做光明的使者、正義的化身,以雷霆萬鈞之勢,掃除黑暗盪滌邪惡,讓所有眼睛都享受到光明,讓所有角落都充滿溫暖。同情的味道是酸酸的。
再看看伊拉克吧,曾經是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現在卻戰火連綿,百姓流離失所。一位伊拉克小女孩這樣寫到:"小鳥也不願飛回來,因為巴格達在流血。"看到這些,我忍不住潸然淚下,我的同情心想化作問候與祝福,去撫平那裡人們心靈的創傷,去驅散那裡彌漫的硝煙,讓小鳥重新回到小女孩身邊。同情的味道是澀澀的。
溫暖和暢是春的味道,熾熱奔放是夏的味道,碩果累累是秋的味道,冷峻孤傲是冬的味道。現在我解讀了同情的味道:咸鹹的,酸酸的,澀澀的。所以,我渴望陽光,渴望自由,渴望世界和平。願世界處處充滿愛,處處充滿自由和和平。
評析:本文亮點:一是題目新:"同情的味道",很形象,很吸引讀者。二是選材廣:小時為小龍女流下咸鹹的眼淚,後來同情小蘿卜頭,最後為伊拉克的水深火熱難過。選材寬泛而有深度,在同情中,我萌發了渴望,增添了動力,明悟了責任。誰該被同情初三(三)班 張帥 一隻蛇,由於迫不得已,它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被無情的人類殺害,而它卻認為,該被同情的,不是它,也不是它的孩子,而是人類自己。
--題記
我是一條蛇,是一條普普通通的蛇,自從我出生的那天起,我就被人們所厭惡,說我臟,說我狠毒,說我忘恩負義。我真的有那麼罪惡嗎?不錯,我們蛇的身上帶有大量病菌,的確很臟,但我們也是被傳染的呀!我們有時也咬傷牲畜,咬傷人,但那也是生活所迫。說我們的祖先咬死過救它的人,誰有證據嗎?難道誰也不懷疑這個說法的對與錯?我們不僅失去了清白,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權利,最終,我的許多夥伴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難道人類那麼殘忍,一點同情心也沒有嗎?
就算我們的確有那麼多缺點,我們就沒有一點好的地方?我們整天辛苦地捕食鼠類來幫助人們治理鼠患,保護糧食。我們有時還捕食野兔,幫助人們消滅兔災,保護青草。我們為保持生態平衡做著巨大的貢獻,難道這些人類一點也沒看到?
我悲痛極了,我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博得人類的憐憫之心,哪怕一點點也好。然而我錯了。昨天,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一大群人圍住,我看到有一個人把它挑起放入瓶子里,然後讓其他人觀賞戲弄,我心痛,我憤怒,然而我卻無可奈何。我等待著機會,我要救我的孩子。可是,太晚了,那些人抱來一隻鵝,於是,我的孩子便被一口吞食到鵝的肚子里。孩子,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可是,媽媽又能怎樣呢?我悲傷地扭曲著身子回到那冷冰冰的地洞里,眼前一片漆黑……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世界上只剩了人類自己,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我看到他們在哭。
於是,我不再憐憫自己,我開始同情人類,上帝賦予他們如此聰明的大腦,讓他們來主宰世界,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由於無情地戕害其他生物,他們被埋葬在自己手中!可憐的人類啊!
評析:一條蛇在悲哀的訴說,它的失子之痛令人同情。這不是小作者的立意所在,讀完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值得同情的是人類自己。於無情的捕殺中,失去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明智選擇。這才是小作者的真正意圖。
採用童話形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同情,撐不起你的天初三(四)班 楊璐 走在過街天橋上的時候,總見到一個乞丐,混濁的眸子,襤褸的衣衫,臟而蒼老的臉,每每經過,都會產生一種感嘆,"衣食無靠,世事艱難,連晚年都不能享天倫之樂,多可憐啊!"或許這就是同情,觸痛人性最溫柔的角落。有人說:"因為同情,這個世界才有溫暖。"
初一時的一次月考,名落孫山後我哭幹了眼淚,得到了很多同學的安慰,我悲傷的心暫時得到了慰藉。回家後告訴媽媽,我得到了別人的同情,可是媽媽卻嚴肅地告訴我:"如果你是一個強者,你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如果失敗了想要站起來,你真正需要的是堅強。
母親的話曾讓我一度不能理解。在我的心目中,同情應是一種人性的光輝,一種自然純潔的愛,一種心靈的力量,可以將希望與信念傳遞。
可是,我又漸漸地了解到,只有弱者才會被同情。不論是賽場上失誤的隊員,還是在事業上一事無成,都會得到人們的同情。但是真正的強者,卻不會以此撐起自己的人生。
同情是一種愛,是一縷融化別人心頭冰霜的春風;被同情,是一種感動,是一絲心靈得到撫慰的滿足。它讓我想起那個乞丐,他或許幻想著靠別人同情,永遠沐在愛的春風里,心安理得的享有那份愜意和滿足;或許他還奢望能靠這淡淡的感動維持自己的生活,撐起遮風擋雨的天空。
於是,在風雨飄搖的夜晚,我們曾渴望一縷同情的目光,在寒風凜冽的時節,我們曾幻想一句同情的問候,在走投無路的絕望面前,我們乞求一雙同情的援助之手將我們拉出黑暗的峽谷。
然而,同情撐不起你的天,你的世界需要你的信念,你的堅強,你錚錚的鐵骨,你永不言敗的宣言。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被同情覆蓋的包圍圈。
無論今後遇到怎樣的痛苦,怎樣的困難,都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同情,都不要幻想同情能把你拯救。因為你要始終銘記:同情撐不起你的天。
評析:在風雨飄搖的夜晚,我們曾渴望一縷同情的目光,在寒風凜冽的時節,我們曾幻想一句同情的問候,在走投無路的絕望面前,我們乞求一雙同情的援助之手將我們拉出黑暗的峽谷。"因為同情,這個世界才有溫暖。"朴實,卻包含哲理。三是立意深,宕開俗意,深挖"同情",呼籲人們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同情,要用自己的信念,堅強,錚錚的鐵骨,永不言敗的宣言撐起自己的那片天。心靈的解脫三(1)班 陳萍同情是愛的釋放,是心靈的解脫。
--題記 天氣已近初冬,寒風瑟瑟。
我獨自徘徊在一家書店,驀地,我發現了夢寐以求的劉墉的《螢窗小語》。啊!我驚喜地拿過書,摩挲著那精美的扉頁,聞著那淡淡的墨香,瀏覽著那詩一般的語句,真是愛不釋手。店員笑著對我說:"快買吧,這可是最後一本了。"我忽而想起,自己根本沒帶錢,我連忙請求他為我留下這本,我馬上回家拿錢。我回家拿了15元錢,便以最快的速度騎車回到書店,匆忙的鎖好車,剛想疾步跑進去,忽然,一個人影擋住了我。
"可憐可憐,給點錢吧。"一個蒼老,微弱近乎自語的聲音。
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老乞丐,他頭發蓬亂,遮住了半個臉,衣衫襤褸,一手拄著棍子,一隻手向我伸著,那手很臟而且開裂似樹皮,在風中顫抖著,一雙渾濁的眼睛,露出乞求的目光。我從沒這么近的看過一個乞丐,不由嚇了一跳。
"真讓人同情。"我想,盡管總聽人說現在的 乞丐都是裝的,但我總覺得這話和他聯系不起來。"可是,我要去買書呀。"我把手伸進衣兜,猶豫著。我猛然躲開他,快步跑進書店。
"當流星劃過夜空,晚風輕扣著我的窗欞……"坐在書桌前,讀著這優美的句子,卻怎麼也找不到最初的心動,那個老乞丐的影子總在眼前浮現。我不由地想:他真可憐,老了以乞討為生,人的生命就如宇宙中的塵埃一樣微小,在這西風凜冽的季節,或許他就在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悄然的離開這個世界。
想到這,我不由的自責、內疚、難過起來,心情沉甸甸的。
一連幾天,我都處在這種感情的折磨中。我也特意去書店門口找過他,但都沒看到。
又是周末,我憂郁的走出家門,沒想到,竟然在家附近看到了他。他在人群中乞討著,人們大多如避瘟神般躲避著。我欣喜地趕緊跑回家,拿出我所有的零花錢,在人們驚詫的目光中,毫不吝嗇地都給了他。
雖然我的錢並不能改變他的命運,但我的心從來沒有這么輕松過,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我感覺那是一種心靈的解脫。
同情是人的天性,是一種品質,對人同情是愛心的釋放,正是因為有了同情和愛心,世界才變得如此絢麗多彩。
評析:本文亮點:敘事具體生動,有故事情節,以情感人。小作者把自己同情老乞丐的過程再現讀者面前,感染著讀者,激勵著讀者。此外,小作者的語言功底也很深厚,"我驚喜地拿過書,摩挲著那精美的扉頁,聞著那淡淡的墨香,瀏覽著那詩一般的語句,真是愛不釋手。"
㈥ 誰有」同情」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同情心
那天中午奶奶病了,躺在床上說渾身不舒服,爺爺忙了一上午,眼看十二點四十了,便叫我自己去端碗牛肉麵吃。
我披上那件藍呢子大衣,戴上圍巾、棉領裹得像「北極熊」,照了門口的鏡子便出門了。
寒風陣陣吹過,喝下一口牛肉麵湯,熱乎乎的,舒服極了。
「你吃完了沒?」只見一個不怎麼年輕的人站在桌子那邊。他看上去不太精神,黑色的臉上刻著道道皺紋,只是那雙眼睛格外專注,緊緊盯著我,不,盯著我的碗。我愣住了,轉頭看爺爺,「把剩下的撈完……」爺爺語氣很堅決,於是我乖乖地把筷子伸向清湯中,只剩幾片菜葉、蒜苗,還有一塊小肉末,我將它放進了嘴裡。
「我可以端走嗎?」我不知該怎樣說,便默默地放下了筷子,准備起身離去。可他的眼神里分明有說不清的凄涼、哀怨,還是痛苦?那雙枯黃而沾滿泥土的手輕輕地端走了碗,我能看見的只有他背過身時棉衣上的大洞。
他捧起碗放到嘴邊,當碗被放回桌上時已露出了碗底。當時大概有四五個吃面的人同時回轉頭看他,有的嘴裡不知在嘀咕什麼。周圍復雜的目光讓我窒息。
我忍不住重新打量他,只看到褲腿也破了,其實他全身上下,根本不用再找一個修飾詞,因為「破爛」已經可以一概而論了。
漫天的雪花向地面襲來,高大的常青樹在寒風中亂擺,白雪堆落在人的腳下,被踩得「咯咯吱吱」地響。剛才牛肉麵館的一幕使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你幹嘛不留下半碗,幹嘛連最後的兩塊肉丁也要撈完?為什麼不索性再買一碗面,送給那可憐的人……難道人的成熟就是麻木、自私,最後變得「冷血」?越想越氣,我甚至責怪當時身邊每一個人,也跟我一樣掠過一絲同情,卻都冷漠以待……
雪,漫天飄散後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落在屋頂,落到樹梢上,或乾脆摔下來,躺在地面上。而我的心也隨著漸漸停了的雪,平靜下來。
我同情社會上的弱者和不幸的人,可他們需要的是最實際的物質幫助,這樣的人太多,也許根本幫不完。
在茫然的風雪中,只能期待他,他們,包括我們每一個人互相關愛!
盡管風更急,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