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走出懶惰的陰影
作文素材:
《走出懶惰》
2011-09-10 | 閱: 轉: | 分享
一、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惰性使人受害,卻令人偏愛。
懶惰做為人的劣根性的一種,是深藏於我們自身的真正反對自我的力量,這種力量反對我們對自身進行任何積極的改造。
第一、向偉大目標舉步的頑強阻擊者——惰性,它是在開始行動時就遇到的阻礙。中國古話——「萬事開頭難」,「開始」對於懶惰著來說是一種令人厭倦的時刻。實際上懶惰就成為一種背棄,一種對生活所應承擔的背棄。人生是有責任的,這個責任驅使他不是為自身的舒適清閑,而是為了履行自身責任區從事艱難的活動。惰性的表現形式是不願從事活動,不願佔有自身價值,在骨子裡它是對生存重負的恐懼,以及在生活困難面前真正的懦弱無能。
第二、閑適和安逸導向自我全面退卻。按照惰性的指引,人們的選擇必然奉行「最少努力原則」,尋求「最小抵抗路線」和「最小風險系數」。馬斯洛發現:每個人的內部都有兩種力量,一種力量出於畏懼而堅持安全的防禦,傾向於倒退,緊緊依附過去,它害怕承擔機遇的風險,害怕損壞了他已有的東西,害怕獨立、自由和分離;另一種力量推動它向前,建立自我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充分發揮他的一切能力,建立面對外部世界的信心,同時也認可他最深邃的、真實的、無意識的自我。這兩種力量在經常斗爭著,這種斗爭是人在一生中每時每刻都面臨的。
第三、運用自身能力的無形阻滯力。人的自身的潛能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實現的。(一個極端吝嗇的百萬富翁永遠是一個貧窮的乞丐。因為實際上的財富並不屬於他,他簡直是一貧如洗。)同樣擁有潛能的人,如果不能通過積極的行動釋放與運用這種潛能,那麼,這種潛能就會消失。行動,不僅是對自身潛能的發現,也是對自身潛能的提高。行動,能使你產生勇氣,增強信心,在你面前展現出希望,且一事成可致另一事成。
第四、誘導智慧處於昏睡狀態的催眠曲是思想上的惰性。惰性包括行動上的惰性與思想上的惰性。有一種人樂於行動卻懶於思考,實際上他是想藉此掩蓋思想上的懶惰。「思想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普朗克
思想的惰性常常比行動的惰性更頑固和更難克服。愛迪生辦公室里懸掛著一條警語:「人總是千方百計逃避真正艱苦的思考。」才智若不和奮發有為的志向相結合,便根本得不到充分發揮的機會。
惰性使人成為無所歸依的漂泊者。懶惰的生活實際上既莫名其妙,又不著邊際。懶惰者有時雖也覺得懶洋洋的生活是滿不錯的,但是,他們難以忍受懶惰生活帶給他們的空虛。實際上,無所事事的生活要比緊張創造的生活更容易引起人的睏乏和厭倦。正因為精神的空虛,懶惰者才會到生活中去尋找刺激、娛樂失去分寸。無度的消遣;獵奇愛好以消磨時間,還有能產生各種病態的心理。惰性使人受害,卻令人偏愛。
二、剖析惰性的深層結構
第一、人的天性中的惰性因子
非常勤奮的人也和常人一樣,要經常受到惰性的纏繞。人既有活動進取和發展的要求,又有惰性的傾向,這種矛盾,部分是由於生理原因——人的器官既有活動的需要,又有休息的需要。同時這也是一種心理反應——人既需要釋放能量又需要聚集能量。[正統的行為定義心理學派認為:人類總是在為解除緊張狀態而尋求一種平靜。]因此,人類的大部分行為都可以用「緩和緊張」的動機來解釋。惰性則被視為「緩和緊張」努力中的一種。
馬斯洛心理學認為:「害怕與勇氣,停滯與發展,安全與成長的斗爭,是一種永遠的內心斗爭。」
第二、人的慾望中的惰性因子
《列子。楊朱簡》:「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死後都只剩一堆白骨,故人生「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之色。」
一個人如果把他的感官享樂和自然生理慾望擺到應予優化滿足的位置,他就必然地要走上追求享受和懶惰之路。(不良習性積成的懶惰
第三、人的生活中的惰性因子
不是誰的本性傾向於懶惰還是傾向於勤奮,而是生活狀況把他們塑造成了那樣的人。心理學家把習慣看作人的「第二天性」。不管懶惰的人還是勤奮的人,一種行為習慣形成之後,就會變得相當頑固。懶惰既然成為一種習慣,它也就依然慣性而自動地發生作用,久而久之,懶惰者也就察覺不到自身的懶惰。懶惰者總以各種理由來欺騙自己,使自己認為自己不懶。
第四、歷史發展河床沉澱的惰性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懶惰曾是一種榮耀,自由民和奴隸主決不能隨便去幹活,否則將失去榮譽。
第五、傳統文化負面因素滋養的惰性
由於我國有數千年封建統治和小生產自然經濟的歷史,長期來社會交往水平很低,人們不易表現出強烈的進取意識,與這經濟基礎相適應。我國傳統文化中也具有怠惰、保守等負面因素。
第六、作為一種手段而被使用的惰性
懶惰常作為偽裝無能,逃避更高責任的一種手段。懶惰,有時被作為對上級、對雙親、對老師、對集體發泄不滿的一種手段。懶惰有時也是護身符,使人很少品嘗失敗的滋味。惰性使一個十分復雜的結構體,把惰性看得過於簡單,認為只要有克服惰性的意願,就能輕而易舉地走出惰性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第七、惰性的理性根基
懶惰的人視勤奮的人為愚蠢,安樂一生是死,勞累一生是死,何必自找苦吃呢?
惰性的理性大廈的三根支柱:關於人生無意義的虛無主義觀念;追求怡然閑適的養生主義觀念;追求感官享受的享樂主義觀念。
我們不能因為永恆的人生並不存在就放棄對現世意義的追求。人是要死的,但人所創造的業績都會永存,這種永恆的業績不愧為人的第二生命。惟其由於生命的短促我們才應加倍的珍惜它,而不致於使它無價值而來,無價值而去。人具有兩種天性,既懶惰的天性和嚮往成就和榮譽的天性。生命就是奮斗就是抗爭,就是輸入和輸出,就是吸收和發揮。
純享受的背後是一無所有,享受著東西,有現在無將來,有片刻的佔有而無永恆的價值。享樂花費時間,但享樂並不能把時間據為自有。生命不是一瞬間的,它是持續的和不間斷的。生活於這種不間斷之中的人的價值,不應由於某個歡樂的時刻或歡樂時刻的總和,而被消耗殆盡。沉緬與無限制享樂的人,實際上正在為自己製造空無所有的將來。羅素:「為了促進生活,必須看重單純生活以外的某些事情,為生活而生活的是動物。」洛克說:「人在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種行為時,一定不看它們是否能引起暫時的快樂和痛苦,一定要看它們是否能引起未來的、完全的、永久的快樂。」
三、割斷和惰性的情感聯系
第一、惰性的情感紐帶
惰性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成就,但是它可以帶給我們閑逸和舒適。惰性不是振奮人心的,它無法滿足我們自尊自強的心理要求;但是惰性卻是安謐恬然的。它可以使我們自憐自愛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惰性使一個善於用軟功的極難對付的對手。
法國思想家 弗朗索瓦•拉羅什富科說:「懶惰它是我們所有激情當中一種潛意識的激情,沒有哪一種激情比它更頑固和更難對付的了,盡管它所帶來的損害往往躲過我們的注意。假如我們仔細思考它的影響,就會確信它頑強地,竟然巧妙地掌握我們的全部情感、願望和欣賞力。它像吸附於大船底的印頭魚,像暴風雨來臨前的死一般的沉寂,卻比任何風暴和暗礁更加危害我們重要的事業。在懶惰的安靜中,精神上獲得靜悄悄的樂趣。正因為這樣,使我們忘掉了最熱烈的願望和最堅強的志向。」
和惰性的斗爭,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情感的抵抗。懶惰以它的欺騙力量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使我們有意無意,情不自禁地向它靠攏。
第二、情感對惰性的依戀和需求
脆弱的情感喜歡的是安逸平穩,而艱苦的勞作,長期的奮斗,堅忍不拔的努力,卻需要我們的情感承受沉重的負荷。情感愈是受到打擊便愈傾向於退向惰性。一個人為追求某個目標經歷艱難而未能如願時,有時會遷怒於目標本身。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而未獲得成果,便對努力是否值得產生疑問,與其接二連三的遭受挫折,不如安安穩穩的享受一番,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失去了精神支柱和情感上的鼓舞力量,心甘情願地在平庸的泥潭中蹣跚而行。當你被困難和挫折弄得心力交猝之時,抵抗惰性的心理防線往往會陷於崩潰的境地。別人的輕視對自身的惰性起到了暗示和強化的作用;自卑的認知使惰性在自貶的過程中獲得了合法生存的理由。
第三、驅使惰性會引起情感的對抗
強迫自己表現出某種行為,只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作用,決難維持下去。只要我們的情感討厭某種行為,它就會自動地找到一種理由攻擊這種行為。
四、惰性的危害
第一、惰性導致對勞作的厭惡
勞動是個人體格智慧和道德趨於完善的源泉。逃避勞動,就是逃避自我完善。懶惰者害怕勞動把勞動視為負擔,視為苦役。其實勞動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僅是光榮的,有意義的而且是十分有趣的,是個人賴以進行創造活動的舞台,是創造和實現自我的手段,是使人獲得全面發展和培養高尚品質的途徑。馬克?吐溫:「一個人在工作中得到的享受越多,從中獲得的報酬也就越多.」愛因斯坦:「促使我從事科學工作的是一種要懂得大自然奧秘的不可遏制的願望.。」格言:「當你覺得創造還是艱苦的時候,那你還難以做出什麼。只要你覺得克服困難的過程本身有一種崇高的享受之時,你才擁有希望。」
用工作和事業上更久遠更內在更深層的享受,去取代那些短暫表面和膚淺的享受。酷愛工作的奧秘就在於從自身的工作中獲得了極大的精神滿足。
走出惰性之難不是人們捨不得惰性,而是捨不得惰性給自己的快意。為了過高慾望所驅使而忙碌不堪的人,生活毫無樂趣可言。他們不懂悠閑地過日子。口頭禪「時間不夠用」他們不知不覺地迷失在自己的追求中,而失卻了自我。勞作本身既不是痛苦,也不是難挨的重負。
輕松地挑起沉重的擔子。人要處理的工作量越大,就越需要培養起好的習慣,需要掌握調節和防守自己的藝術。不適當的目標會使人的汗水付諸東流。需要慢功夫的事情辦得越快。只會增加失望的可能性。廢寢忘食只能作為一陣子的突擊,任何人都難以長此以往。想要更好地利用大腦來處理某一特定的事物,你就必須暫時使頭腦放鬆多多消遣,有時甚至離題越遠越好。經常沉思的人睡眠好,當我們真正感覺神經鬆弛時,我們就感到內心平穩精力集中,生活充滿活力。人們一旦意識到對自己要求太嚴的時候,就應當著力去排除那些對工作有害的壓力。
成就快樂和悠閑的三重和諧。人的幸福需要三個方面的和諧比例:一要有所作為;二要得到快樂;三要獲得休息和悠閑。按照這種生活和諧的藝術安排從事勞作才能走出惰性。
第二、惰性造成潛能的荒廢
黑格爾:「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
第三、懶惰使人失卻自立的脊樑
懶於選擇,懶於自立,懶於創造,一切聽他人的吩咐,隨波逐流。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維護自主權就是維護做人的尊嚴
對於軟弱者來說,任何一種壓力都能促使他背叛自己。任何人如果不能發揮他的自主性,他就將不能駕馭環境,也就無法充分地利用環境,完全依賴環境的人將會為環境所奴役,他們不能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得到他人的歡迎、稱贊和恭維。當「取悅於人」成為一種需要或成為一種刻意追求的目標時,便意味著我們把自己的意念和言行准則交給了別人。取悅於人的結果,會使我們形成一種軟弱的自我意識,最後產生「自我棄絕」,前人的經驗不可少,但不可能代替我們的探索,我們只能從現實出發改變現實,從自我出發確定自我。依賴和服從是一種生存的惰性,順應外部世界將可能丟失自主性,渴望自主而又害怕自主的二難心態,過於依賴環境意味著自由的喪失,依賴和順從會偏離真實的自我,盲從他人可能毀棄自己的前程。不要把自我價值戴在他人袖口上,依靠自身力量駕馭命運之舟。
第四、惰性不除就沒有自我的改造
自我要更新,成長就是更新。固守過去如何的說法,只能使人自暴自棄。新我不應成為舊我的簡單重復。今天的我應當離於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將高於今天的我,我們應當用這樣的要求來檢驗和指導自己。自我的滿意、肯定和贊賞是必要的,不如此我們就將無法維繫心理的平衡,無法獲得健康的自我認知。但另一方面,對自我的滿意不應該變成滿足現狀。在「自戀情結」的作用下,人們對於「舊我」總是戀戀不舍,而你的「舊我」對你也似乎忠心耿耿,形影相隨。當你放棄掉舊的生活模式時,會感到不自然,產生一種對新生活的生疏感,想像力是無限活躍餓因素,它和惰性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要麼是惰性扼殺了想像力,要麼是想像力沖破了惰性。
左拉:「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努力探索他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高爾基說過一句很豪邁的話——「人類面對的一切,都不會讓我感到陌生。」
五、克服惰性
第一、釋放天性中的惰性抗體
早就有人形容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們意蘊深處有發展和創造自我的強烈慾望。布澤曼認為,激勵我們的力量來自於遺傳的自我擴張力量。哲學家馬里(法)堅認為這種力量來源於人的內部的「力的自由」和「自我完美」的慾望。對於意識健全的人來說,沒有哪一個人願意自己是窩囊廢,沒有哪一個人願意自己默默無聞,或者渴望自己久居人下。我們的責任是努力的維護這個本性——發展、創造和完美自我的慾望,發展這個本性,實現這個本性,不使這個本性被壓抑,被銷蝕,或被塗改成其它的顏色,更不能因溫度低更使本性「結冰」。
人的一生實際上都處於不斷追求之中,自我的發展完全是生命的自然進程,是個性的內在渴望和要求。是人的本性的流露和外現。因此,它具有不可理喻的性質,是一種可與意會而難以言傳的東西。我們不必苦苦尋求自我發展的動力源是什麼,其實它就是我們對於生活的渴望,對於生命的厚愛。
第二、改造環境中的惰性因子
走出惰性,必須在內心世界和外部環境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惰性和與之對應的活力是人類環境中的一對孿生子。惰性和活力作為一對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的。活力不能持久釋放,否則就會出現能量的枯竭;惰性也不能永久存在,因為一旦惰性延續下去,就會導致落後而被淘汰。社會變革中一方面:社會需要變革使其充滿活力;另一方面:社會又需要穩定使其有條不紊。無穩定的變革無法順利進行,無變革的穩定也無法發展前進。惰性和活力的共存巧妙地維持著自然社會的平衡和人的心理平衡。
當那些活力釋放最為活躍的人,終於成為競爭的優勝者為自己爭到一塊舒適的領地去容易被這塊領地所陶醉、所腐蝕,而逐步喪失其活力,在這塊領地上安置上惰性的溫床。懶惰者和懶惰者之間也有斗爭:消極怠工的懶惰是對強者專制的反抗,尋找靠山的懶惰是對其他同類型懶惰者的排斥;心灰意冷的懶惰,則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強者和弱者都進行評擊。這種惰性和惰性的碰撞,使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不是引發互相牽制,互相拆台,互相捆綁和互相傾軋的社會漩渦,這種漩渦把人們進一步拖入惰性的深淵之中。更大的社會漩渦則來自惰性和活力的正面碰撞。
在漩渦場中人們對惰性和活力把持不定,理論上說個人與社會只有充分發揮活力,保持銳氣才能前進,才能發展。也就是說個人和社會都應當充滿銳氣和活力,但實際生活中,卻有一些人因為銳氣太盛,活力太強。要求變革、探索、開拓和創新,而屢屢碰壁,連連跌跤。有的人盡管很能幹,卻由於懶惰而埋沒了才華。被社會的競爭所淘汰,在無所作為中默默無聞虛度一生。但另一些人,卻由於受到惰性的庇護,循規蹈矩、墨守成規,而在激烈的社會變革中避過了風險,避免了失敗的打擊,生活很優哉游哉。事實告訴我們:懶惰有弊也有利;勤奮也有弊利。利弊相較,正負相抵,孰優孰劣進行選擇就相當困難了,於是出現了調和者、投機者、依附者。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可以說是活力不斷戰勝惰性的過程。為了生存,為了發展,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必須要對自身蘊含的活力進行激發。在最初的人類社會中,惰性和活力的比例是相當懸殊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殘酷的物種競爭,迫使人類使盡渾身解數來拯救自己,迸發出全部的活力進行征服自然的奮斗,惰性簡直沒有多少生存的餘地。榜樣的激勵,教育的推動,成功的鼓舞,競爭的驅使,都是社會環境對人的活力進行激發的有效形式。環境對人的惰性的助長:1、舒適的環境會成為滋生惰性的溫床。2、簡陋的環境會成為掩護惰性的借口。3、庸俗的環境也會有力的助長惰性。4、艱難的環境會成為人們從勤奮走向懶惰的轉折。5、處於被譏消的環境有時會把人逼向惰性。6、論資排輩的習俗也會打擊年輕人的活力而培養惰性。
奮起改革產生惰性的環境:1、應自覺地和環境惰性力量相分離。2、要保持環境的相對獨立性。3、要學會做環境的主人。4、要有一種改造社會環境的責任意思。5、要勇敢的接受來自環境的挑戰。
第三、解放創造力必須打破惰性
因循守舊至今仍有生命力,因為,它有一層厚厚的惰性保護層。固循守舊症心理學上稱「僵屍迷戀症」,因循守舊的方法既可以逃避思考,也可以逃避選擇,更可以逃避責任,可謂「一舉而多得」,堪稱懶惰者的「好友」。可實際社會是多變的,在多變的社會中,如果試圖一定要弄清楚「生活到底是咋樣」,並預先為自己設計好一整套生活模式,那麼,這樣的努力將是徒勞的,毫無意義的。客觀世界時不會讓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的。人生即選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但我們所選擇的機會,卻有可能是虛假的,一旦選錯了。就可能造就終身遺憾。「心理定勢」就是人們在感知,評價客觀事物時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准備狀態,是人們依據已有的印象、知識、經驗等感知和評價當前對象的一種心理現象。有必要從心理上「反定勢」,做法:把一個問題充分展開,盡量提出多種方案,多種設想,以擴大選擇的餘地。當思維在一個方向受阻時要能馬上轉移到另一個方向,不使自己沿著無希望的死胡同鑽進去。
【法】哲學家 埃米爾?查蒂爾:「如果我們只有一個主意,那麼沒有比這個主意更危險的東西了。」有時候人們過分愛面子也會造成「方法固著」心理,莫把模仿當做成功的捷徑,過多的模仿勢必會壓抑你自己的創造力。雪萊:「我自己的作品縱使一文不值,畢竟是我自己的作品。」所謂高效方法,只能在某時某地針對某人來說是高效的。並非用到任何地方都是可行的。要獲得高效的方法,最可靠的不在於模仿別人,而在於深入地研究自己。
學習別人的方法時把握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善於找出事物的特殊矛盾,並把別人的好方法和自己從事工作的特殊矛盾相結合,由而產生出適合於自己的方法。第二,善於移植別人的方法。一種學科的成就方法,對於另一學科往往有借鑒意義,經過一定改造後,往往成為一種很好的方法。第三,善於結合,既能從他人那裡吸取許多方法上的優良之點,取其精華,重新組合出一種更好的方法。
第四、排除不思進取的惰性牆基
不思進取是一種自我沉淪。舒適的生活助長不思進取症,「窮則思變」以對平庸的畏懼感警醒自己,一個不思進取的人如果對自己的平庸毫不在乎,安之若素,那他的惰性多半難於救葯了。在人們缺乏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來實現自己的意圖是時,開拖之詞加速了人們的退卻。丟掉「如果失敗」之類令人掃興的想法吧,換上「如果肯努力,成功可能性會大些」,這種更現實更積極的「如果」。壓力既是對自身惰性的進攻,也是對自身進取的強化。心理壓力是一種內壓力,保持這種壓力需要自我封閉退路。競爭,則是摧毀惰性的一種外部壓力,我們不應去作不切實際的幻想,應當順暢地自然地積極地去表現自我,這是走出自我的重要一步。
第五、警惕有所成就後的惰性膨脹
失敗打不倒的人,卻易被成功打倒。因為陶醉於成功時,惰性便象發酵的面團一樣的膨脹起來。一個人所獲得的成就,僅僅是對他過去辛勤奮斗的報償,只標志著過去。對已有成就的陶醉曾經消磨掉無數奮斗者的進取心。你應淡化你的成就感,也許在你的特定范圍,特定行業內,你的成就已經高出其他人,但不意味著你已經取得了最好的成績。在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你也於只是一個成就平平的人。真正遠大的志向不是一時的成功,也不是某一個生活目標的實現,而是終身為某一目標奮斗。
第六、莫讓惰性在等待拖延中滋長
立刻行動是成功的要素之一。精力在成功中充實,而在等待拖延中衰退。等待是對人們雄心大志的一種潛移默化的瓦解。眼界太高的人容易手低。愛因斯坦:「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入『永不』之門。」
等待出不了效率,效率就在於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在棘手的事情面前不可退避,克服的方法在於學會按事情的輕重加以安排,集中精力對付那些難做的然而意義更大的事情。萊金提出的「ABC」原則認為,一位管理者每天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件件做完,因此把事情分成A、B、C三類。
克服拖延的辦法,首先在於丟掉拖延的借口,要善於見縫插針抓緊時間,也就是雷鋒說過的「釘子精神」。有些事情非要不塊時間不可,可以先做起來,哪怕只是開一個頭。 今日事,今日畢!
第七、堅定不移地擺脫惰性
要使自己的生活發生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要有強烈的改變自己的願望,內在願望很強烈,那麼,微弱的導火索也會引起很強烈的反應。把握生活的深層目的,把生活看做是一種奮斗,一種責任、一種創造,一種奉獻。按照生活的真諦去安排生活,實在是我們克服惰性培養自覺地積極進取生活態度的第一要素。沒有責任意識的人,將沒有外在的事業和其自身價值同化,於是自身便成了毫無意義的空虛之物。以創造生命價值的激情沖擊惰性,真正對自身責任和使命有著深刻感知的人,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把履行責任看做是不得而已的被動行為。以迫切的成就飢餓感抵禦惰性,以常懸於心的目標抗衡惰性。努力的激情就產生於遠大的目標之中,一個牢記自己目標的人,常有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之感,很難心安理得地在惰性中逗留。
2. 有關社會現象高考作文素材
舌尖上的浪費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這種「舌尖上的浪費」引起人們的關注。「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中國為什麼不抵制日貨
現在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到世界當中了,以日貨做比方:日本品牌但製造在中國,一味的盲目抵制日貨,只會起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用。對事態起不到什麼威懾性輔助作用,反而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中國需要民族品牌,但這個品牌是要真刀真槍跟洋品牌干出來的,是通過商戰拼出來的,而不是發動十四億中國人去嬌生慣養的。 中國是過馬路問題討論
前段時間網上頗為流行一個「中國式過馬路」的段子,「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在調侃的同時又生發出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意識問題的討論。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亂闖紅燈是不文明的行為,但是生活中還是有好多人對此事明知不當為而為之。究其原因,除了因為人們總是認為交通事故這樣概率極小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的從眾心理外加群體效應的影響,想一想,紅燈車少時如果身邊的人都過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邊等綠燈,人們心裡總會有一種自己看起來很傻的感覺。更何況如果「湊夠了一撮人」,情況就變成「車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幾率自然也就近乎為零,那麼大多數人在這時候都是會選擇混在一群人里大搖大擺地橫跨馬路,這樣的心理導致了更多的闖紅燈現象。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交通管理與設置方面的缺陷,很多時候紅綠燈給車通過的時間有兩三分鍾,而給人過街的時間只有十二三秒,時間經常來不及,況且,過街橫道線要三四百米遠才能有,天橋或地道有長長的上下梯步。這是公共交通資源上,強勢、弱勢的分配不公。
因此,對於「中國式過馬路」,不能只是調侃調侃就一笑而過,覺得好笑,是因為這個詞說出了事實,會因為這個詞而會心一笑的人,在碰到其他社會不文明現象而抱怨時,是否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文明行為中的一員呢?耐心等綠燈亮起、規規矩矩排隊、不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這些顯然都不是大事,然而「素質」卻在這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顯現出來了。
對行政管理部門來說,更應該努力採取措施使我們的道路更安全、通暢。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既要用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同時也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和及時的警示。
3. 關於社會方面的作文素材
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對這段時光的回訪只能在深夜看書時的冥想中,只能在甜美的夢境里。如果有時光隧道存在,很想穿梭回到童年。因為,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那些日子,充滿了玩的快樂。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門前的院子里,我的小朋友總是一呼百應。我們玩普通的游戲,比如跳皮筋。是這樣的玩法:若有八個人,分兩組,各出一人撐著皮筋,從腳踝開始,一點一點向上升,看哪組跳得最高。那種情形有點象兩隊PK升級,最後,我總是能跳到最高。這時,兩組基本上就只有兩個人了,大家睜大眼睛看誰能跳得過了「小舉」,一般過「小舉」就得有高水平了,還得助跑。若都過了「小舉」,我們最後就比拼「大舉」這個級別了。我先快速助跑,然後雙腳背身跳起,用腳尖去勾皮筋,成功時大家高興得歡呼,失敗時只能一聲長嘆,常常玩得不知天黑。有時,我的姐姐也加入我們玩的隊伍,她來主要是為我們排練節目,當大院里的人無聊得發慌時,我們這個小小演出隊會出場為他們演出。記得有一次快過年了,大院里的人真的集合在禮堂里,等待我們的表演時,我非常興奮,也很緊張。我獨唱《映山紅》,記得是上台了,小小的我唱出的歌聲是顫動著的,但唱完了,聽到了「如雷鳴般」的掌聲,幸福的感覺,快樂的感覺,溫暖了我的童年。
那些日子裡,充滿了吃的快樂。我生長在南方,小時候吃過的東西,到了成人後,好多已成為記憶。那時常常竄到同學家的甘蔗地里去吃甘蔗,吃得嘴角裂開;吃那些紅紅的水水的甜甜的櫻桃,但吃不多,因為媽媽買得不多,可能有些貴吧;不過,沒水果吃的時候,我還會和小朋友們吃生地瓜,吃生紅薯,在放學的路上跑到水田裡去挖荸薺吃,有時在水裡里涮涮擦擦啃了皮兒就吃了,不管衛生不衛生,真甜到心裡。秋天來臨的時候,還和同學上拐棗樹,勾拐棗吃,是一種軟軟的清甜記憶。那時,奶奶還會在夏天給我們烙槐花餅吃,上樹摘槐花的活兒我包了,我從沒摔過。槐花餅很香,但現在我怎麼做卻也做不出童年那種味道了。
4. 萬能作文素材
1、牛頓忘記吃飯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後找不著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里,然後走了。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准備吃飯。但當他看見盒子里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4、王勃生命,對他太吝嗇了!他卻仍在身後留了累累秋實。他沒有被時間謀殺,反而跨越了生命,永遠燦爛於文學歷史的天空。
5、李白一星升起,他燦爛的是整個盛唐星空。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用酒滌盪自己的秉性,用詩放牧自己的靈魂!13.女中豪傑:武則天一朵深宮玫瑰卻偏偏如此鏗鏘,一雙嬌弱的肩膀卻擔起天下的希望!三從四德禁錮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繹著屬於你的繁華。
5. 我國的傳統文化 老師讓我們明天寫作文 這些素材要用的麻煩了 謝謝 我懶的搜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版、射、御權、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具體有: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茶、中葯、文房四寶等
6. 懶惰作文素材
故事一、頭懸梁,錐刺股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佔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1、天賦如果無益於人世,必將一天天衰減下去;天賦若是被懶惰所左右,旺盛激越的事業心就沒有指望了。——克雷洛夫
2、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泰勒
3、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別人的成功。——米爾·勒納爾
4、世界上只有一個怪物,就是懶漢。——卡萊爾
5、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茅盾
6、時間是個常數,但也是個變數。勤奮的人無窮多,懶惰的人無窮少。——字嚴
7、國家之前進在於人人勤奮、奮發、向上,正如國家之衰落由於人人懶惰、自私、墮落。——斯馬爾茲
8、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富蘭克林
7. 關於社會生活的作文素材
1 父母給孩子買N多輔導書,拔苗助長。2政府為「形象工程」把好馬路重修,還不顧民眾環境。3孟母三遷。4國家重獎科技工作者。
8. 作文素材,歷史和現今的勤勞和懶惰的人
從前,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里,住著一位農夫,他只有很小的一塊田內地,但是他卻非常珍容惜,一直都很認真地耕種。有一年,他的收成很不好,到了春耕的時候只剩下一小袋種子,他視如珍寶。播種的當天,天剛一亮,他就從床上爬起來,來到了他那塊田裡。 他十分小心,生怕遺失了每一粒種子。到了正午時分,太陽毒辣辣地烘烤著他的脊背,他感到很疲乏,便停下來在樹旁休息。當他坐下的時候,一把種子突然從袋子里灑了出來,掉到了樹干下的一個樹洞里。雖然只是一點種子,但這個農夫來講,每一粒種子都是寶貴的,丟失了都是損失。 農夫心疼不已,他拿著鏟子,開始挖這株樹的樹根。天氣越來越熱,汗水沿著他的脊背和眉毛滴了下來,但他還是不停地挖。當他終於挖到種子時,他...
9. 關於拒絕懶惰的作文素材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錢偉長早上五點就到圖書館里看書 但他發現有一個人比他還早 而且已經背完一些東西了 他是……我忘了是錢學森還是華羅庚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