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高中作文得失素材

高中作文得失素材

發布時間:2021-02-18 03:02:32

❶ 關於科技發展的得失的簡短作文素材

白色污染、濫用化工產品、溫室效應
著重講一下生態:
一、科學技術的雙重屬性——「生產力」與「意識形態」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可以說是世界范圍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語,國家及地區間的競爭更是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競爭。經過啟蒙運動後二百多年的發展,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舒適、極豐裕、極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物質生活方式充分體現了人類理性活動的巨大發展。「科技理性」成為具有天生合法性、合理性的第一理性,並逐漸滲透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是「科學」( 包括「基礎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與「技術」的合稱,「科學」主要是認識論目的,用於探索和發現自然、社會、人自身等未知領域的現象、本質及規律。基礎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注重定性的理論探索,後者則注重定向的應用性探索,與現實生活聯系更緊。而「技術」是應用科學具體化、物質化的表現,通過在生產活動中對科學的應用,以一種現實性的力量體現出來。應該說,應用科學與技術具有相同的目的和價值導向,即對規律的應用;所不同的是應用科學還處於應用性理論探索層面,而技術則處於應用性物質實踐層面,從應用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就是從抽象到具體,從「紙上應用」到「手上應用」的轉化過程。對於科學技術的屬性問題,一直以來社會普遍強調和認可它的生產力屬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就是對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地位的充分肯定。隨著社會對科學技術需求的急劇增加,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生產力的空前發展上,而對於科學技術的存在本身卻很少進行深入的反思。實際上,一味強調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屬性,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調整統治方式、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礎的重要依據,當科學技術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變數按其進步的邏輯決定社會發展和運行軌跡,並為人們帶來了更加殷實和舒適的物質生活時,人們反抗的意識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弭。科學技術成為一種更加隱蔽的統治工具和不可抗拒的宰制力量逐步侵入到人們的思想意識當中,並發展出「科技理性」作為絕對至上的理性原則來指導和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對科學技術持保守主義觀點的人認為,對科學技術的盲目信任和依賴,必將把人類社會推向一個由機器來調控世界的未來,到那時,「技術系統再也不是按照行動著的主體的協調計劃來運行,由科學、技術、工業、軍事和管理結成的自主發展的動力體系,將超越人的構思,不受社會和人的制約和指揮,成了一個自然的過程」[1]。人的主觀意識將毫無意義,人們將不得不面對「用技術對抗技術」的無奈境地。保守主義的觀點似乎又過於悲觀,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毫無民主和自由可言,人類將受控於自己的創造物而無法解脫。這一觀點同自由主義觀點其實具有相同的前提預設,即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所不同的是一個認為導向「天堂」,另一個認為導向「地獄」。圍繞科學技術的這兩種爭論都毫去例外地陷入了自己預設的理想主義怪圈,就「科學技術」談「科學技術」將無法預見「科學技術」以外的其他可能性或出路,同時在不經意間也成了「技術統治論」的幫凶,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化也會隨之加劇。

問題雖易,答題不易,且答且珍惜,點擊下面的好評有驚喜!

❷ 求關於【權衡利弊】的高中作文素材!3個

善於權衡利弊的曹操
官渡之戰結束後,曹軍打掃戰場時,在袁紹的圖書回案卷中發答現一束書信。史書上這樣記載著:「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奏日: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日: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這段文字雖短,卻把曹操在得失面前善於權衡利弊,抓大放小的政治智慧描寫得淋漓盡致。燒信固然表現了曹操寬大的氣度,但這氣度卻源於權衡利弊後理性的支撐。「信成一束」,足見給袁紹秘密寫投降信的人不止一二,然而當袁紹勢強之時,曹操自己都不能自保,此時責怪別人又何用之有?
「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不過是殺了一些在非常時期曾經動搖的人(畢竟未造成既成事實)。而「焚之,更不再問。」則向眾人展示了一個偉人之風范,最大限度地化解了消極因素,團結了更多的人為之效力。若不是曹操善於「抓大放小」,恐怕就沒有以後強盛的魏國了。
智慧與寓意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做出抉擇。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要權衡利弊,抓大放小。如果什麼都不想丟,到頭來是什麼也得不到。

❸ 高中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課文素材集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為「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海子一生短暫卻成就卓著,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 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 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後蘊蓄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 ;「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託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辟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一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一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為,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 使得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一個孤獨的吟唱者,一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著詩歌大廈,獨自品享著寂寞的美麗,他又是一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沉湎於自己想像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一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著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志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里,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裡?/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回歸。史鐵生眼裡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史鐵生能夠領悟生命的內涵,首先,在於他戰勝了自己的殘疾。前面說過,史鐵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爾劉易斯,但他們見面的時候,史鐵生卻沒有絲毫卑怯的陰影。因為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爾劉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後卡爾劉易斯輸給了約翰遜。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說,「後來知道,跑進9秒79的約翰遜戰勝卡爾劉易斯是服用了興奮劑,對此,我們該說什麼呢?約翰遜的故鄉牙買加的人們這樣說,『約翰遜什麼時候願意回來,我們都會歡迎他,不管他做錯了什麼事,他都是牙買加的兒子。』這幾句話讓我感動至深。難道我們不該對靈魂有了殘疾的人給予更多的同情和愛嗎?」在這里,史鐵生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而且還有比肉體殘疾更嚴重的靈魂殘疾的人,他們更需要同情和撫慰。因此,史鐵生終於從殘疾的陰影里走出來。記得原野在《人生》一詩中這樣寫道: 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人活著, 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 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 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詩人用了朴實的言辭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或長或短,自有論道。而貫穿其中的生命的意義卻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史鐵生在這里也給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題,人應該怎樣戰勝自己的苦難,開始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那段授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由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的電影《邊走邊唱》,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貫穿始終:「千弦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弦能帶來光明。盲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殘疾了雙腿的人對於行走的渴望,從來不會停止,在史鐵生的作品裡,我們始終能夠讀到這樣的渴望,他從來沒有掩飾過。
3、《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且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畢業後相信,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後,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其思想對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政府確定從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金的誕辰為1月15日)為全國紀念日。從1987年起金的誕辰亦為聯合國的紀念日之一。
◆夢想是生命的織錦;人到了沒有夢想的時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時候。沒有夢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貧乏的、空虛的生活。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勇敢追求和執著信念,作為青春的遺產留在心中。所以,人一定要有夢想,並且要為之不斷努力。從美國追求平等權利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到我國古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以天下為己任」都告訴我們,成功背後都有夢想的支撐。
4、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慧眼識英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忠於轉危為安。
◆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返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都值得我們學習。燭之武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於字里行間。
◆燭之武「夜縋而出」,隻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出來。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燭之武:迂迴曲折,從對方的切身利益出發,說服秦伯退兵,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熱。燭之武就是這樣的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暢談天下大勢。可以說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著出山的准備, 燭之武也是如此,盡管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一飛沖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著天下形勢,思考著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溫」,怎麼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為人那麼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瞭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❹ 有關於正確看待人生中的得與失,不要患得患失的寫作素材

正確面對人生得與失

自古以來,只要是地球人,都應明白這樣一個理.不管是建立家庭,創業,就職等,我認為必須先作出自身精神,財物的犧牲.然後才有得到和成功的可能.失去不等於是壞事,應有失去了後面極有可能有更大的得到和成功,不想失去的人醒醒吧,要明白什麼叫失去的真正涵意,要明白想得到的真正目的,失去也有走幾條路可走,得到的只有一條路可走.
以前經常聽人說為了奮斗事業失去了很多,但是他在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不是嗎?人生就是這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得必有失。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遠彌補不了,這就是要正確的面對人生得與失。
失去令人心痛,也令人悲哀,而人生最難能可貴的特質在於明知道會失去,卻仍勇於追求。這一點也不矛盾,比失去更嚴重的是,人人都知道自己最後會死,但我們每個人不都仍設法好好的活?而且不停地做生涯規劃。讓自己如何活的更好。
失去之前是獲得,以及擁有。如果沒有得,也就不會失。如果我們不想為失去傷心,也就不必費力氣去追求,強求不得。
也許,你辛辛苦苦得到的,不是你夢里尋它千網路的東西,也許追求的東西永遠是水中月,鏡中花。但它卻照亮了你人生遙遠的希望。
在這個世界上,生命的美麗不是因為美麗我們才活著,而是因為我們活著生命才變得美麗。祈禱,並不能改變上帝,而是改變祈禱的人。許多人總是把目標定得太高,結果窮其一生,還是與成功無緣。擁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應該學會習慣於失去,並善於從失去中有所得。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層。舉得起,放得下,叫舉重,舉不起,放不下,叫負擔。做你喜歡做的事,並把它當成是一種樂趣,這樣並不一定意味著生活過得輕松,但絕對可以活得更精彩。
所以不要把「失去」當成人生無限大的沮喪,也不要把「失去」當成人生中的大挫折和大失敗。在適當的時候要懂得放手,原來失去大為了前面還有一個全新的正等著。世界永遠無盡頭,人生自然要永遠往前看,「失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也就是說,人要活的超越生死,就快樂似神仙了。
一切在變,不要執著於昨天的一切,應有重頭再來的豪邁。
人生有許多得與失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你只能把給你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有時有保護自己健康的風險,愛情的、婚姻的,這樣的例子太多。因為愛情、家庭出現問題,在關鍵時刻你不避險還真不行,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往往在一念之間毀掉自己和他人。
人生好多時候人算不如天算,計算得太多,反而失去大於得到,人生隨意、心如止水,正確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人的心,只有自己最清楚,最起碼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睡覺,這是起碼的心理健康。來自外界的、親人的、同事的等等指責和誤解,摸自己的良心,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對不起別人,得到的答案是你一直在努力,自己的能力范圍幫助了別人,別人有一天總會感激你,畢竟以怨報德的人不是很多......
也許自己是個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的人,雖然免不了聽到指責,埋怨,嘲笑,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終將演變為起敬的。

❺ 關於得與失的作文素材

得與失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們共同的心願。但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又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體之得。人生亦然。 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卻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它使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 失戀,首先是一種幸運,其次才是一種不幸。失戀,為了愛是必要的,因為你如此傷心,可見你心中還是有愛的;既然你心中有愛,那對方就必定無愛,不然你們又何必分手呢?而愛在你這邊,你並沒有失去愛,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經贏得了值得羨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變得豐富,氣質也因此而成熟。 人在得意中常會遭遇到小的失敗,後者與前者比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們往往會怨嘆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萬富翁,很可能因為失去了兩百萬元的賬而鬱郁不樂;一位經理可能因為遭受總經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們計較眼前的小不如意,卻不想想自己已經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許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樂;甚至千萬富翕自殺了,經理辭職了,到頭來這些得意的人由於自己的看不開,終於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沒有絕對的事。在某些時候,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遠遠比失去的要多。英國的偉大詩人彌耳頓,最傑出的詩作是在雙目失明後完成的;德國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最傑出的樂章是在他的聽力喪失以後創作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個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他們被稱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傑,居然是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他們之所以有那樣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利害得失。科學家貝佛里奇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於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其實,「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夠正視現實。不要感嘆命運多舛不公。命運向來都是公正的,在這方面失去了,就會在那方面得到補償。當你感到遺憾失去的同時,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小夥子,還是穿開襠褲時,也記不得是哪一天,發現門前那堵牆上有一個閃光點,在陽光下耀耀生輝,艷麗無比。從此,朝思暮想,流連仰望。終於有一天,漸漸長高的小夥子決定爬上去看個仔細,百年危牆,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後,那隻顫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來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喪得很。事物的轉換總是這樣,小夥子在此之前,擁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時,卻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這正如佛經上所說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與失在我們心中,真是只有一線之隔,我們意以為得,就是得意;意以為失,就是失意,所以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統一六國,兼並天下,也能失意於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層想,我們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敗,都無法由我們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該是「生」,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嗎?因為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後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該是「死」,當這一刻來臨,我們便拋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麼得失好計較呢?

❻ 高中語文作文萬能素材

嗯,我就是一個高中生,語文成績在125--129之間吧,就是作文不太好,每次只得43--45分。

老師說我的事例很好,就是欠缺深度,與理性縱深的思考,所以分不高。
我也不太愛寫李白蘇軾之類被用的過於浮泛的事例,我三模考試時,寫的是這幾個例子。

是自己總結的,所以不太好查,不過若是中意,我可以再補充一些。

1.淳於髡貌寢志學成辯才 (自信,自強,志學,不可以貌取人,得失)
2,越勾踐三千甲敗吳 (這個比較通俗,雄心壯志,自強,不畏難,吃苦,抱負遠大,以少勝多,不可輕敵(反面來寫) 得失)
3,齊宣不疑七人薦 (信任,自信,果敢)
4,端木賜(子貢)縱橫七家,存魯,滅吳,強晉,霸越,亂齊,十年天下局生變。 (辯才,利益,自信,能力,手段,危機,聯合)
5,汪曾祺一世悠然不染塵 (寧靜淡泊,不喜塵俗,如同林逋)
6,胡適之賢母教習 (女子賢惠才能,環境影響···)
7,羅斯福決然新政,鄧小平天策改革
8,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好學,專注,毅力,抱負)
9,阮嗣宗(阮籍)竹林七賢話流觴。 (同 陶淵明)

還有一些只有古書上才有記載,網上找不到的,這些要是符合心意,就拿去用吧,不滿意我可以再更改的!!

❼ 高中作文經典素材

http://ke..com/view/1738892.htm
可以來進去源看看,分類很多

❽ 求關於得與失的高中作文素材。。。。謝謝

吳邪得到了小哥的愛失去了十年光陰

❾ 成敗得失的議論文要找什麼素材

事業的成敗得失常常是衡量人生價值天平上的砝碼。事業又是人生的長青樹,把人生溶進偉大事業的人,就會永遠年輕。人類中的精英,都熱愛他們從事的事業,他們在自己創造性的事業中,使自己偉大人生熠熠生輝。(1)引言事業的成敗得失常常是衡量人生價值天平上的砝碼。事業又是人生的長青樹,把人生溶進偉大事業的人,就會永遠年輕。人類中的精英,都熱愛他們從事的事業,他們在自己創造性的事業中,使自己偉大人生熠熠生輝。(2)事實論據警枕《資治通鑒》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部歷史巨著,共294卷。記述了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6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中國古代歷史。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這部巨著,歷史19年之久。他每天都寫至深夜,第二天未到五更便又起床。為了防止貪睡不醒,他用圓木做了一個枕頭,頭枕在上面,進入夢鄉後,只要稍稍一動,這個圓形木枕就會翻流通,把司馬光驚醒,他就立即起床,握筆書寫。他為此枕取名為「警枕」。在主持編撰《資治通鑒》中,司馬光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書中所記每一史實都從多種史料中比較選取,精詳考證,有疑問者,又另著《考異》30卷,用以辨證各種史事的不同記載。《資治通鑒》的數百萬字的初稿,司馬光都用典雅的楷書抄成的,工整不苟。司馬光的名字和這部歷史巨著一樣,永垂千古!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對西洋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11歲開始寫作鋼琴奏鳴曲,13歲參加樂隊。22歲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學習音樂,差不多就在這時患耳疾,聽覺開始衰退。從此,他就與可怕的耳聾苦戰,音樂家遭耳聾,這是慘酷的致命傷!若沒有對音樂事業的執著追求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就一定會倒在這惡運的腳下。可他面對惡運挑戰,呼喊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產生在患耳疾以後。他的全部生涯中最偉大的作品《第九交響曲》就是在他全聾後寫成的。當《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次公演時,大廳里迸發出一陣經久不息的暴風雨般的歡呼聲。聽眾對於貝多芬在場上出現,一共報以五次熱烈掌聲。按照禮節,對皇族也只用三次鼓掌禮。可是,貝多芬對此毫無覺察,因為他什麼也聽不見。貝多芬只活了57個年頭,但給後人留下大量音樂作品。主要有交響曲九部,歌劇《菲岱里奧》、歌德悲劇《哀格蒙特》的配樂鋼琴奏鳴曲32首、鋼琴協奏曲五部、小提琴協奏曲一部,弦樂四重奏16部和《庄嚴彌撒曲》等。可當死的影子迫近他的時候,他卻嘆息道:「唉!我只寫幾個音符!」(3)理論論據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陶行知《介紹一件大事》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孫中山《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本部的演說》
事業是欄桿,我們扶著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前蘇聯]高爾基《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偉大的事業不靠力氣和體力的活動而獲得成就,必須依靠忠言、權威和學識,而這三件事不會因年高而削弱,相反,年事越增,他們就越加堅強和豐富。[英]喬叟《梅利比的故事》不要因為想干大事就不做小事。日本諺語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宋張耒《示秸》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旅程。[法]巴斯德 成敗得失在瞬間 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在前進的道路上,有時會遇到突發因素降臨。對此,有的人用智慧的眼光予以誘導利用,從而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則用老眼光看問題,處理事情敷衍了之,從而引發巨大災難,這在歷史上和生活中不乏其例。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吧:大家都知道「米老鼠」之父吧!他自己租了一間車庫,車庫里氣味難聞,只有一隻小老鼠和他作伴,他則在畫板上畫畫,時不時給小老鼠一點面色屑,和它做了好朋友。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畫板上畫出了一隻老鼠輪廓,再多次加以修改。就這樣,風靡全球的米老鼠誕生了。成敗只在一瞬間,「米老鼠」之父就是因為腦子突然開竅,所以幸運地成為了一個知名人物。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因為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有人說:「牛頓太聰明了,被蘋果一砸就砸出了個萬有引力!」而我卻說他太幸運了,想想,如果他當時不是坐在蘋果樹下,而是坐在一棵椰子樹下的話,那麼砸出來的恐怕就是腦震盪了!你說,他幸運不?再偶然的成功,也有瞬間的失敗,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首民謠:「少了一枚馬掌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失去了一匹戰馬,打敗了一場戰役。打敗了一場戰役,毀掉了一個國王。」 這不是笑話,而是一個發生在英國的真實的故事。微小的細節也會帶來巨大變故,有些成功不能繞過偶然,而大多數失敗在於瞬間的失誤。這告訴我們「成大事不拘小節」是錯誤的,小節也很重要。

閱讀全文

與高中作文得失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