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挑戰文化名人話題作文

挑戰文化名人話題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17 05:42:32

A. 以機遇與命運為話題的作文800

有人說:「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還有人說:「機遇只垂青那些瀟得怎樣迫求她的人。」沒錯,但都只是道出了獲得機遇的必要條件。事實上,有了「有準備的頭腦」和「懂得怎樣追求」的人並非都能如願以償,因為並不是任何時候,每個人的命運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正如要想果實豐碩,種子固然重要,但適宜的生長條件同樣舉足輕重。因而我要說,機遇同樣偏愛有利的外部條件,而且只有開放的社會環境,才能為更多人孕育更多更好的機遇。

機遇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但傳統的封閉的社會只能提供有限的且對大多數人並不均等的機遇,在舊時代,機遇並非個人所能把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可謂不「懂得追求」,但等著他的卻是自投淚羅的結局;陶淵明自幼立志「大濟蒼生」,可謂「有準備的頭腦」,但到頭來也不得不陷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無奈;白居易多麼躊躇滿志:「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結果卻只能發出「世間盡不關吾事」、「世事從今口不言」的悲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看來曹雪芹既有「有準備的頭腦」,又「懂得怎樣迫求」,但機遇又何曾光顧過他?「舉家食粥酒常賒」不說,未滿半百就凄然長逝,留下的只是琴劍在壁、「新婦飄零」,別說看到自己的作品刊行於世,竟連八十回之後的手稿也不能保全!「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是不能相容於他所處的具體時代。」(余秋雨話)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因而可以這么說,謀求社會進步,從一定意義上看,也就意味著為人們創造更多的均等的機遇;搞改革,也即意味著探索一套為人們提供更多均等機遇的機制。人人都有機遇,人人就都有了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挑戰,有了挑戰就能激活人的內在動力,人人都有了活力,那麼整個社會便充滿了無限的生機。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各個層面上的謀事者深思。

B. 以「名人的魅力」為話題的作文

名人的魅力
站在岸邊,我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遼闊,奔放;仰望天穹,我感受到了天空的魅力——深邃,神秘;聆聽流水,我感受到了小溪的魅力——溫柔,清澈;欣賞藝術,我感受到了名人的魅力——個性,張揚。
你,李清照,歷史上芳名遠播的女詞人。你是那雨中的夜空,清爽聖潔而又有一絲淡淡的凄涼。物是人非讓你日晚倦梳頭,至親的失去,讓你的愁只恐那雙溪舴艋舟也載不動。雨是神仙手中寶貴的聖水,用聖水洗過的夜空在人們眼中是無比聖潔的。沒有了一絲污染的夜空就像你——李清照一般。在封建時代,你突破重重關卡,用手中的筆寫出了自己的心聲,向封建統治者大聲宣告挑戰。用你柔弱的身體挑起了沉重的擔子。

你用委婉的文字詮釋著你的才華,表現了你對親人的懷念,「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你,李清照就像那雨中的夜空,清爽聖潔而又夾雜著一絲淡淡的憂愁,才華橫溢是你鑽石般閃亮的魅力。

夜空之所以美麗少不了那滿天繁星的點綴。那一顆顆閃亮的明星發出動人的光芒,吸引著人們。而名人,也以其高貴的品質、心靈及美貌,成為人們心靈中最耀眼的星辰。

追憶名人事例,欣賞名人的魅力,似那點點繁星般動人。西施,李清照,你們就是那地面上最閃亮的星星。以你們的絕倫美貌、過人才氣讓自己發光,發亮,成為那奪人心魄的至美閃光點

C. 作文挑戰文化名人節目的 熱播引發怎樣的思考

挑戰,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面臨著挑戰,挑戰現在,挑戰未來,更主要的是挑戰自己。

挑戰自己,就要放飛我們的生命,也許高處不勝寒,也許前方很渺茫,即使是黃昏,也必然布滿歌唱的流霞。所以,只要戰勝自己,就會取得勝利。

其實,更高的山並不是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邁開的第一步是挑戰,改變不適當的習慣是挑戰,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是挑戰,承認錯誤也是一種挑戰……

從前有四個旅行者,他們一起尋找傳說中神奇的仙果,他們懷著不同的願望,但都為了一個目的,一起出發了,他們歷辛艱苦,互相攙扶,互相鼓動,艱難采著每一步。歲月的刻刀磨去了他們年少的輕狂,在他們的額頭眼角刻下滄桑。他們開始衰老。他們中的三個人都放棄了,可是只有其中的一個人一次次挑戰極限,死裡逃生,長的像他五十年不停追尋的漫長歷程。

終於有一天,他踏上了一塊平地,他的手和臉已蒼老得失去了知覺,只有一顆心依然頑強跳動,他看不明聽不清,只能用心細細地感覺到這片土地,聞到葉的清香,花的濃烈,果的馥郁。他吃力地摘下一枚軟果,咬了一口,奇跡般出現了,他清晰地看見果樹成行。只有親自摘品采新鮮的仙果,才能是最大的收獲。

三個人面面相覷,是後悔自己的不堅持還是懊喪自己沒有挑戰自己,他們失敗了,好後悔!這是因為沒有成功地挑戰自己。

失去月亮,再不能失去星星,再努力一點,前方有夢 ,可追夢的腳步是艱難的,前路茫茫,有些心怯,有些迷茫,只有先挑戰自己,才能夠成功地挑戰人生,相信風雨洗禮後,天空才能出現彩虹!

我們要歡笑地面對人生,只有經過挑戰,才能磨練出自己的意志和成就。

D. 作文挑戰文化名人節目的熱播引發怎樣的思考

挑戰,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面臨著挑戰,挑戰現在,挑戰未來,更主要的是挑戰自己.
挑戰自己,就要放飛我們的生命,也許高處不勝寒,也許前方很渺茫,即使是黃昏,也必然布滿歌唱的流霞.所以,只要戰勝自己,就會取得勝利.
其實,更高的山並不是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邁開的第一步是挑戰,改變不適當的習慣是挑戰,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是挑戰,承認錯誤也是一種挑戰……
從前有四個旅行者,他們一起尋找傳說中神奇的仙果,他們懷著不同的願望,但都為了一個目的,一起出發了,他們歷辛艱苦,互相攙扶,互相鼓動,艱難采著每一步.歲月的刻刀磨去了他們年少的輕狂,在他們的額頭眼角刻下滄桑.他們開始衰老.他們中的三個人都放棄了,可是只有其中的一個人一次次挑戰極限,死裡逃生,長的像他五十年不停追尋的漫長歷程.
終於有一天,他踏上了一塊平地,他的手和臉已蒼老得失去了知覺,只有一顆心依然頑強跳動,他看不明聽不清,只能用心細細地感覺到這片土地,聞到葉的清香,花的濃烈,果的馥郁.他吃力地摘下一枚軟果,咬了一口,奇跡般出現了,他清晰地看見果樹成行.只有親自摘品采新鮮的仙果,才能是最大的收獲.
三個人面面相覷,是後悔自己的不堅持還是懊喪自己沒有挑戰自己,他們失敗了,好後悔!這是因為沒有成功地挑戰自己.
失去月亮,再不能失去星星,再努力一點,前方有夢 ,可追夢的腳步是艱難的,前路茫茫,有些心怯,有些迷茫,只有先挑戰自己,才能夠成功地挑戰人生,相信風雨洗禮後,天空才能出現彩虹!
我們要歡笑地面對人生,只有經過挑戰,才能磨練出自己的意志和成就.
殘殤2206 2014-09-23

E. 我們需要優秀高雅的文化的作文800字

閱讀材料,按要求作文

(1)2004年2月5日晚間,在北京密雲縣第二屆迎春燈展的第六天,因一觀燈遊人在公園橋上跌倒,引起身後遊人擁擠,造成踩擠傷遊人特大惡性事故,37人亡,15人受傷。

(2)他再次希望澄清目前的謠言:我想我的到來首先是充實教練組的,並不是為了擠走某人,我想這些傳說都不是事實。

(3)搶工作,中國大學生擠破頭。

(4)火車擠不下了,請改坐汽車或乘飛機. 鐵路部門緊急呼籲。

……

擠,在中國司空見慣,「擠」讓人歡喜,讓人憂,「擠」給人類帶來痛苦,帶來悲慘,帶來困惑,也帶來競爭,帶來進步,帶來興奮……你有過「擠」的經歷嗎?你對「擠」有何看法,請以「擠」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角度自選,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解 題 指 導:

「擠」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它。而「擠」有高下之分,有境界之別。這樣學生選材立意要高雅,而不能庸俗。你可以寫「買票」時的擁擠,也可以想到「擁擠」的公共汽車……面對「擠」,我們是怎樣應對的,如何處理的,由過程,想到結果……你可以寫場面,可以發表見解。

話題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有因擠釀成慘劇,有人才的競爭,有擠車的……要想有新義,就要賦予了「擠」以新內容和涵義,如:在沒有了「擠」的環境中「養尊處優」,失去了王者豪氣,生命也會失掉輝煌的色彩。正是擠的出現,喚醒了你的「生存意識」,使你振作了精神,恢復了馳騁天下的雄風。是現實生活的擠,帶來了危機意識,引出了挑戰精神,激發了生命豪情,提高了生命質量。至此,我們應該明白,設計這個話題材料的用意在於說明:生活需要擠。是啊,生活需要擠,有了擠就有了目標,有了擠就有了壓力,有了擠就有了精神,有了擠就不敢安於現狀,停滯不前。國家、民族、集體、個人都需要強有力的「擠」。「擠」也會災難,有可怕的後果。

你可以通過歷史興亡的故事、現實生活的見聞、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擠」對於提高生命質量的意義。也可以寫文明的人類,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擠」理解為自己,因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還在前頭,人的腳步就不會停下。一旦千山萬壑踩在腳下,真正的「擠」便是「自己」。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最強大的就是自己心態。總之,只要與「擠」這一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話題作文,命題的材料不能只是單一的寓言式或假設的情景,脫離我們的生活。有可能取材於現實社會的熱點問題,這樣,材料和考生之間有親和力,學生有話可說。話題的形式一年一變,今年開放中有限制,「擠」一字話題,新穎,宿構可能性不大,能夠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優秀作文:

「擠」出另一種人生

張曉雨

雍容華貴的牡丹,錦簇成團,分外乍眼;芝蘭劍草獨生幽谷,香遠益清。

成群結隊的蒼蠅,蜂擁而至,好不熱鬧;獨來獨往的蝴蝶佇立花頭,翩翩起舞。

有人嚮往擁擠熱鬧的人生,有人鍾愛「清新致遠」的寧靜,有的擠進高堂明鏡,有的擠落阡陌田間。

秋風蕭瑟的汨羅江畔,形容枯槁的楚國大夫,仰天長嘯,「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楚國怎麼容得下他那顆「惠質蘭心」。他被擠出了楚國,卻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懷著對楚國人民的熱愛,對卑鄙小人的蔑視,選擇了永遠做一株清香的蘭草。

滾滾東去的黃河倒映著清蓮居士那桀驁不馴的身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何等的豪邁,可是,昏暗的朝廷卻容不下這粒沙,他倍受排擠,最後只能離開長安。他被排擠出了仕途,卻進入另一種人生。他夢游天姥,和仙人對酒當歌,豈不快哉!他漫遊天下,寫下雄奇壯美的詩篇,不比摧眉折腰開心。

悠悠南山下,我看到了手捧菊花,怡然自得的陶淵明。他曾經胸懷報國之志,但污濁的池塘怎能注入清水,他被擠到了南山,方知「今是而昨非」,從此,以菊為友,以酒為樂的隱居生活才是她的追求。

星空之下,火光之中,空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周瑜被擠倒了,是被他自己的不能坦然面對的狹隘給擠倒了,如果,他能心如止水,多一份曠達,做一個心胸寬闊的人,也許天下又多一個長壽的儒將。

被人排擠的辛酸,也許是福,也許是禍。如果沒有被人排擠,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屈原的執著,李白的豪放,陶淵明的悠閑,或許,公瑾依然「羽扇綸巾」,只要能坦然面對,禍也許是福,因為那時我們已經進入了另一種人生。



劉丹丹

兩個人同時通過很難,所以總會有個人努力先過去。

題記

她與他是同學,經濟系,他來自農村,成績優異;她成績平平,但爸爸是富商。畢業在即,大家忙於應聘。

一天,她與他不期而遇,在一個三資企業的面試會上。

「嗨,有把握嗎?」她打量他的衣著。

「盡力吧!」他話語不多。

輪到她了,她神采飛揚的進去了,帶著對他的輕視。

該他了,步履從容。

以後的日子,是漫長的等待。

她的爸爸頻繁的出現在考官的家裡,……

他的爸爸頻繁的出現在地里,後面跟著他。

一天,他與她又一次邂逅,她去購物,他去給人家補課。

「嗨,再多試幾家吧,那份你是沒有希望了。」她嘲笑他。

「謝謝,我看不必了,這個月的21號,我就上班了。」他很平靜。

「什麼?」她呆了。

「不可能!」她狂奔回家。她的爸爸也是一臉的困惑。

18日,她接到一份郵單,上面的錢數一分不少。

論「擠走他,我稱雄」

於一凡

中國的古代歷史是一部充滿了硝煙的政治畫卷,換一句話是滿是紛爭與血腥的人性爭奪。有的人就在這種爭奪中失態,面目猙獰的叫囂:「擠走他,我稱雄。」

「擠走他,我稱雄!」我們暫且不用人格的標准去衡量它的對錯,單單用競爭的原則去說:擠走他,我真的能稱雄嗎?——不,不可能。

魏國大將龐涓,統率數十萬大軍,不可一世。然而,當孫臏以他那瘦削的身軀投奔他時,龐涓害怕了,心頭驟然萌生了一種想法:擠走他,我稱雄,不能超其才,自當毀其身。於是,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演了一出孫龐鬥智的好戲。龐涓擠走了孫臏,在他看來「稱雄」指日可待,可是,取而代之的是榕樹前的引劍自殺。

龐涓的悲劇與其說自作孽,不可活,倒不如是一種非正常扭曲的競爭意識使他走向了無底的深淵。因為,只有真才,真賢,真英雄才能經得起競爭的考驗,最終毅然而立的必定是強者。「擠走他」,不能表示「我稱雄」。

相反的我們看到了另一幕:蕭何夜下追韓信,把他推薦給劉邦。鮑叔牙冒力薦管仲為相,以圖霸業。

不但不擠,反而薦之,扶之,用之,愛之,留名青史。

遺棄「擠走他,我稱雄」的不良心態,讓我們在競爭中看得更遠,迎接我們的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擠」文化

郎蕊

世界變得越來越濃縮,也許是人數量的增加,或許是人的意識的膨脹,那個曾一度碩大無比的地球,現在竟一瞬間濃縮成了小小的玻璃球。所以,人要想生存,擠,理所當然;擠,無可非議。

擠,在中國司空見慣,大家坐車要擠,找工作擠破頭,擠來擠去,不知不覺地醞釀出「擠」文化。並且,歷史悠久,綿綿悠長。

古代的不少愛國志士,因小人的排擠,丟了官,失了寵,擠丟了飯碗,也擠丟了宏圖大志,擠丟了報效祖國的機會。只好結廬名山,樂山樂水。這樣一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人,成了名人;山水,也名山勝水;就連那茅草屋,都成了名勝古跡,供後人頂禮膜拜。這真不失為一種「擠」文化——擠出來的文化。

現代社會,競爭意識更是推波助瀾,豐富了「擠」文化的內容。不擠,就會沒有飯吃;不擠,就會低人一等;不擠,就會被歷史淘汰;……人們就在這近似殘酷的擠中生活,在擠中展示自己的風采,在擠中積淀文化,實現自我,升華人生。擠,成了社會進步的方式;成了人生必喝的「功夫茶」。

我認同擠,喜歡擠,它讓你認識了自己,認清自我。縱然有時「擠」得很殘酷,如果用法律來規范,用道德來監督,驅除「擠」文化的劣根性,讓庸俗變得高雅,讓野蠻變得文明。在「擠」面前,我們要達觀,要豁達,要變通。這才是真正的「擠」文化,有中國特色的「擠」。

人無競爭不立

閔長龍

在報上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搶工作,中國大學生擠破頭。一個「擠」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僧多粥少的社會現實。也許,你會覺得這未免有些殘酷,有損文化人的形象。但,這就是競爭,沒有經歷競爭的人是不可靠的,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所以,人無競爭不立。

小草之所以嬌嫩,是因為她經過暴風雨的洗禮;鋼鐵之所以堅韌,是因為他受到過烈火的錘煉。人也不能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現實總是無情的,也從來不同情弱者。要想較量中拔的頭籌,就得有敢「擠」的精神。籃壇巨星「飛人」喬丹,小時候,也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孩子。他用超過別人百倍的努力,與人競爭,在眾星雲集的NBA賽場上,用自己的實力六次問鼎總冠軍。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並不是運氣好,不只是技高一籌,主要是他時刻充滿了自信,凡是敢爭,敢拼。

生活中,你面對競爭,是否像童第周那樣路燈下讀書,不奪第一誓不罷休;是否如毛澤東那樣有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大氣概。面對機遇,是否有李太白那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壯志。……

朋友們,新世紀的陽光已經照耀我們。人生的道路有你自己去選擇,但,無論你用何種方式去實現你的夢,不要忘記:人無競爭不立。

怎一個\'擠\'字了得

人擠、車擠、樓更擠,怎一個\'擠\'字了得,這就是生活,現代社會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擠」。君不見,密雲縣燈展因擁擠釀成慘劇;君不見,大學生求職擠破頭。

人多,這是勿庸質疑的原因。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坐車,逛商店,走一走,看一看,你會親身感受到什麼是人擠人了。然而,我所說的人擠決不僅僅是指在數量這一方面的現象了。

時代賦予了「擠」以新內容和涵義。那就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能擠者,善擠者則生,不能擠者反之。這就是人才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也是城市迅速發展的必然產物。生物學中有個「適者生存」的原則,同樣在人類則有「能擠生存」的邏輯。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那些自認為進入了「象牙塔」則萬事大吉的朋友們,千言萬語恐怕也抵不上抽個機會,親自到求職現場這樣的擠勁十足的場所里去感受一番,呼吸一下那兒摻有十足商業氣息的空氣,這樣一定會讓你茅塞頓開,你也將知道該如何善待你的學業了。

現在的樓房,越蓋越高,你不會看到只十餘層高的房屋的,居民住宅也不象普通城市以六、七層為標准了,絕大多數都十多層,甚至幾十層的高樓住宅。高樓大廈是生活又一大景觀,各式各樣的大樓,相互簇擁,恰似在比誰更高。乘著每秒9.1米的高速電梯登上高樓時,你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這里,擠就是生命,擠就是力爭上游,擠就是發展向前。

鑽機在岩石里擠,它才在寂寞、枯燥的工作中譜出流熱溢火的壯歌,才能在單調乏味的日子裡釋放出自己的能量、閃耀出自己的輝煌。

擠,就如同刀尋找劍;歌詞尋找旋律;駱駝尋找沙漠;金剛鑽尋找瓷器……

擠,並不是盲目地尋找「挑戰者」。在這兒必須弄清楚的一點就是:我們在給自己尋找「對手」,而不是尋找「敵手」。我們並不想呈一時之能而四面樹敵八方威風。我們也絕不想把對手打倒在地,然後氣喘吁吁地決出勝負、分出高低。

在擠中,說白了就是自己強壯自己、自己錘煉自己。讓那顆歷經風霜的心在跌宕起伏的歲月里,能夠不斷地迎接機遇與挑戰,並且把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作為自己不斷成長的營養。

這樣,從一定意義上說,又何嘗不是在檢驗自己的那根名叫命運的彈簧,到底能夠承受多少來自生活的重量?!

倘若把這種擠勁借鑒到校園里,那麼若干年後的研究生、博士生不再是寥寥數人。

可見,擠就是動力,擠就是生長點。

閱讀材料,按要求作文

(1)2004年2月5日晚間,在北京密雲縣第二屆迎春燈展的第六天,因一觀燈遊人在公園橋上跌倒,引起身後遊人擁擠,造成踩擠傷遊人特大惡性事故,37人亡,15人受傷。

(2)他再次希望澄清目前的謠言:我想我的到來首先是充實教練組的,並不是為了擠走某人,我想這些傳說都不是事實。

(3)搶工作,中國大學生擠破頭。

(4)火車擠不下了,請改坐汽車或乘飛機. 鐵路部門緊急呼籲。

……

擠,在中國司空見慣,「擠」讓人歡喜,讓人憂,「擠」給人類帶來痛苦,帶來悲慘,帶來困惑,也帶來競爭,帶來進步,帶來興奮……你有過「擠」的經歷嗎?你對「擠」有何看法,請以「擠」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角度自選,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解 題 指 導:

「擠」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它。而「擠」有高下之分,有境界之別。這樣學生選材立意要高雅,而不能庸俗。你可以寫「買票」時的擁擠,也可以想到「擁擠」的公共汽車……面對「擠」,我們是怎樣應對的,如何處理的,由過程,想到結果……你可以寫場面,可以發表見解。

話題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有因擠釀成慘劇,有人才的競爭,有擠車的……要想有新義,就要賦予了「擠」以新內容和涵義,如:在沒有了「擠」的環境中「養尊處優」,失去了王者豪氣,生命也會失掉輝煌的色彩。正是擠的出現,喚醒了你的「生存意識」,使你振作了精神,恢復了馳騁天下的雄風。是現實生活的擠,帶來了危機意識,引出了挑戰精神,激發了生命豪情,提高了生命質量。至此,我們應該明白,設計這個話題材料的用意在於說明:生活需要擠。是啊,生活需要擠,有了擠就有了目標,有了擠就有了壓力,有了擠就有了精神,有了擠就不敢安於現狀,停滯不前。國家、民族、集體、個人都需要強有力的「擠」。「擠」也會災難,有可怕的後果。

你可以通過歷史興亡的故事、現實生活的見聞、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擠」對於提高生命質量的意義。也可以寫文明的人類,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擠」理解為自己,因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還在前頭,人的腳步就不會停下。一旦千山萬壑踩在腳下,真正的「擠」便是「自己」。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最強大的就是自己心態。總之,只要與「擠」這一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話題作文,命題的材料不能只是單一的寓言式或假設的情景,脫離我們的生活。有可能取材於現實社會的熱點問題,這樣,材料和考生之間有親和力,學生有話可說。話題的形式一年一變,今年開放中有限制,「擠」一字話題,新穎,宿構可能性不大,能夠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優秀作文:

「擠」出另一種人生

張曉雨

雍容華貴的牡丹,錦簇成團,分外乍眼;芝蘭劍草獨生幽谷,香遠益清。

成群結隊的蒼蠅,蜂擁而至,好不熱鬧;獨來獨往的蝴蝶佇立花頭,翩翩起舞。

有人嚮往擁擠熱鬧的人生,有人鍾愛「清新致遠」的寧靜,有的擠進高堂明鏡,有的擠落阡陌田間。

秋風蕭瑟的汨羅江畔,形容枯槁的楚國大夫,仰天長嘯,「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楚國怎麼容得下他那顆「惠質蘭心」。他被擠出了楚國,卻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懷著對楚國人民的熱愛,對卑鄙小人的蔑視,選擇了永遠做一株清香的蘭草。

滾滾東去的黃河倒映著清蓮居士那桀驁不馴的身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何等的豪邁,可是,昏暗的朝廷卻容不下這粒沙,他倍受排擠,最後只能離開長安。他被排擠出了仕途,卻進入另一種人生。他夢游天姥,和仙人對酒當歌,豈不快哉!他漫遊天下,寫下雄奇壯美的詩篇,不比摧眉折腰開心。

悠悠南山下,我看到了手捧菊花,怡然自得的陶淵明。他曾經胸懷報國之志,但污濁的池塘怎能注入清水,他被擠到了南山,方知「今是而昨非」,從此,以菊為友,以酒為樂的隱居生活才是她的追求。

星空之下,火光之中,空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周瑜被擠倒了,是被他自己的不能坦然面對的狹隘給擠倒了,如果,他能心如止水,多一份曠達,做一個心胸寬闊的人,也許天下又多一個長壽的儒將。

被人排擠的辛酸,也許是福,也許是禍。如果沒有被人排擠,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屈原的執著,李白的豪放,陶淵明的悠閑,或許,公瑾依然「羽扇綸巾」,只要能坦然面對,禍也許是福,因為那時我們已經進入了另一種人生。



劉丹丹

兩個人同時通過很難,所以總會有個人努力先過去。

題記

她與他是同學,經濟系,他來自農村,成績優異;她成績平平,但爸爸是富商。畢業在即,大家忙於應聘。

一天,她與他不期而遇,在一個三資企業的面試會上。

「嗨,有把握嗎?」她打量他的衣著。

「盡力吧!」他話語不多。

輪到她了,她神采飛揚的進去了,帶著對他的輕視。

該他了,步履從容。

以後的日子,是漫長的等待。

她的爸爸頻繁的出現在考官的家裡,……

他的爸爸頻繁的出現在地里,後面跟著他。

一天,他與她又一次邂逅,她去購物,他去給人家補課。

「嗨,再多試幾家吧,那份你是沒有希望了。」她嘲笑他。

「謝謝,我看不必了,這個月的21號,我就上班了。」他很平靜。

「什麼?」她呆了。

「不可能!」她狂奔回家。她的爸爸也是一臉的困惑。

18日,她接到一份郵單,上面的錢數一分不少。

論「擠走他,我稱雄」

於一凡

中國的古代歷史是一部充滿了硝煙的政治畫卷,換一句話是滿是紛爭與血腥的人性爭奪。有的人就在這種爭奪中失態,面目猙獰的叫囂:「擠走他,我稱雄。」

「擠走他,我稱雄!」我們暫且不用人格的標准去衡量它的對錯,單單用競爭的原則去說:擠走他,我真的能稱雄嗎?——不,不可能。

魏國大將龐涓,統率數十萬大軍,不可一世。然而,當孫臏以他那瘦削的身軀投奔他時,龐涓害怕了,心頭驟然萌生了一種想法:擠走他,我稱雄,不能超其才,自當毀其身。於是,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演了一出孫龐鬥智的好戲。龐涓擠走了孫臏,在他看來「稱雄」指日可待,可是,取而代之的是榕樹前的引劍自殺。

龐涓的悲劇與其說自作孽,不可活,倒不如是一種非正常扭曲的競爭意識使他走向了無底的深淵。因為,只有真才,真賢,真英雄才能經得起競爭的考驗,最終毅然而立的必定是強者。「擠走他」,不能表示「我稱雄」。

相反的我們看到了另一幕:蕭何夜下追韓信,把他推薦給劉邦。鮑叔牙冒力薦管仲為相,以圖霸業。

不但不擠,反而薦之,扶之,用之,愛之,留名青史。

遺棄「擠走他,我稱雄」的不良心態,讓我們在競爭中看得更遠,迎接我們的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擠」文化

郎蕊

世界變得越來越濃縮,也許是人數量的增加,或許是人的意識的膨脹,那個曾一度碩大無比的地球,現在竟一瞬間濃縮成了小小的玻璃球。所以,人要想生存,擠,理所當然;擠,無可非議。

擠,在中國司空見慣,大家坐車要擠,找工作擠破頭,擠來擠去,不知不覺地醞釀出「擠」文化。並且,歷史悠久,綿綿悠長。

古代的不少愛國志士,因小人的排擠,丟了官,失了寵,擠丟了飯碗,也擠丟了宏圖大志,擠丟了報效祖國的機會。只好結廬名山,樂山樂水。這樣一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人,成了名人;山水,也名山勝水;就連那茅草屋,都成了名勝古跡,供後人頂禮膜拜。這真不失為一種「擠」文化——擠出來的文化。

現代社會,競爭意識更是推波助瀾,豐富了「擠」文化的內容。不擠,就會沒有飯吃;不擠,就會低人一等;不擠,就會被歷史淘汰;……人們就在這近似殘酷的擠中生活,在擠中展示自己的風采,在擠中積淀文化,實現自我,升華人生。擠,成了社會進步的方式;成了人生必喝的「功夫茶」。

我認同擠,喜歡擠,它讓你認識了自己,認清自我。縱然有時「擠」得很殘酷,如果用法律來規范,用道德來監督,驅除「擠」文化的劣根性,讓庸俗變得高雅,讓野蠻變得文明。在「擠」面前,我們要達觀,要豁達,要變通。這才是真正的「擠」文化,有中國特色的「擠」。

人無競爭不立

閔長龍

在報上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搶工作,中國大學生擠破頭。一個「擠」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僧多粥少的社會現實。也許,你會覺得這未免有些殘酷,有損文化人的形象。但,這就是競爭,沒有經歷競爭的人是不可靠的,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所以,人無競爭不立。

小草之所以嬌嫩,是因為她經過暴風雨的洗禮;鋼鐵之所以堅韌,是因為他受到過烈火的錘煉。人也不能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現實總是無情的,也從來不同情弱者。要想較量中拔的頭籌,就得有敢「擠」的精神。籃壇巨星「飛人」喬丹,小時候,也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孩子。他用超過別人百倍的努力,與人競爭,在眾星雲集的NBA賽場上,用自己的實力六次問鼎總冠軍。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並不是運氣好,不只是技高一籌,主要是他時刻充滿了自信,凡是敢爭,敢拼。

生活中,你面對競爭,是否像童第周那樣路燈下讀書,不奪第一誓不罷休;是否如毛澤東那樣有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大氣概。面對機遇,是否有李太白那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情壯志。……

朋友們,新世紀的陽光已經照耀我們。人生的道路有你自己去選擇,但,無論你用何種方式去實現你的夢,不要忘記:人無競爭不立。

怎一個\'擠\'字了得

人擠、車擠、樓更擠,怎一個\'擠\'字了得,這就是生活,現代社會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擠」。君不見,密雲縣燈展因擁擠釀成慘劇;君不見,大學生求職擠破頭。

人多,這是勿庸質疑的原因。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坐車,逛商店,走一走,看一看,你會親身感受到什麼是人擠人了。然而,我所說的人擠決不僅僅是指在數量這一方面的現象了。

時代賦予了「擠」以新內容和涵義。那就是人才與人才之間的競爭。能擠者,善擠者則生,不能擠者反之。這就是人才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也是城市迅速發展的必然產物。生物學中有個「適者生存」的原則,同樣在人類則有「能擠生存」的邏輯。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那些自認為進入了「象牙塔」則萬事大吉的朋友們,千言萬語恐怕也抵不上抽個機會,親自到求職現場這樣的擠勁十足的場所里去感受一番,呼吸一下那兒摻有十足商業氣息的空氣,這樣一定會讓你茅塞頓開,你也將知道該如何善待你的學業了。

現在的樓房,越蓋越高,你不會看到只十餘層高的房屋的,居民住宅也不象普通城市以六、七層為標准了,絕大多數都十多層,甚至幾十層的高樓住宅。高樓大廈是生活又一大景觀,各式各樣的大樓,相互簇擁,恰似在比誰更高。乘著每秒9.1米的高速電梯登上高樓時,你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這里,擠就是生命,擠就是力爭上游,擠就是發展向前。

鑽機在岩石里擠,它才在寂寞、枯燥的工作中譜出流熱溢火的壯歌,才能在單調乏味的日子裡釋放出自己的能量、閃耀出自己的輝煌。

擠,就如同刀尋找劍;歌詞尋找旋律;駱駝尋找沙漠;金剛鑽尋找瓷器……

擠,並不是盲目地尋找「挑戰者」。在這兒必須弄清楚的一點就是:我們在給自己尋找「對手」,而不是尋找「敵手」。我們並不想呈一時之能而四面樹敵八方威風。我們也絕不想把對手打倒在地,然後氣喘吁吁地決出勝負、分出高低。

在擠中,說白了就是自己強壯自己、自己錘煉自己。讓那顆歷經風霜的心在跌宕起伏的歲月里,能夠不斷地迎接機遇與挑戰,並且把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作為自己不斷成長的營養。

這樣,從一定意義上說,又何嘗不是在檢驗自己的那根名叫命運的彈簧,到底能夠承受多少來自生活的重量?!

倘若把這種擠勁借鑒到校園里,那麼若干年後的研究生、博士生不再是寥寥數人。

可見,擠就是動力,擠就是生長點。

F. 老師布置了讓我們准備一篇作文的題材:走近歷史文化名人。

天地蒼茫一根骨
——走近歷史文化名人之司馬遷
一.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向強權屈服,具有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
天漢二年 ,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辯言:"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還是會效忠漢朝的。」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護短開脫,把他投人監獄,並處以了腐刑。
有人說,司馬遷失敗了,因為他最終沒有讓皇帝信服自己為李陵的辨護,而是受到了皇帝極其嚴厲的懲罰;也有人說,司馬遷真蠢,他只不過是一介弱小文人,卻竟然敢於直言抵觸神聖不可侵犯的天下至尊,這不是以卵擊石嗎;也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說,司馬遷真是太天真了,因為,他甚至以為僅僅憑借著一己的力量就可以扭轉其它所有人難以改變的想法和言論。這些話似乎都沒錯,可是,真的就是這樣的嗎?
我們怎麼分明看見,在他的身後卻醒目地書寫著四個金色的大字呢——「信念」還有「真理」。
對,他的直言犯上其實是為了堅持自己作為一個史官所應該堅守的一分公正還有客觀啊。這是司馬遷所畢生信奉的原則與真理,正是憑借著對這分真理的堅定信仰,人群之中,弱小的司馬遷毫不遲疑地站了出來,和庭上幾乎所有的人對峙,甚至和皇帝對峙!
如果,這個信奉的真理不是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與他的靈魂合而為一,一個小小的太史官又何來這么大的勇氣敢於昌著生命危險為一個「千古罪人」據理力爭呢?
司馬遷的確是弱小的,也確是天真的,但是,在他弱小的身軀中,卻暗暗隱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是一種不畏強權,堅持真理的抗爭精神。是的,就是這種精神,它真實的存在於每一位對真理有著堅定遵從信仰的人們身上,伽利略是如此,布魯諾更是如此。
他們都是弱小的,但他們也是強大的,因為,他們用同樣的命運和執著在向我們昭示著另外一個鐵一般的真理——我們的身軀可以被摧毀,但我們的信念不可摧毀!
二.為了人生的崇高理想,人應該學會在困境之中毅然崛起
服刑之後,身受奇恥大辱的司馬遷也曾經想到過死,甚至也許想過無數次,但是,他最終選擇了生存。人的一生,可以做出很多的選擇,但是對於生死,我們不得不慎重。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對人之生死意義做出極為冷靜理智的深思之後,司馬遷選擇了生存。他知道,他還有比去死掉更重要的事情。
「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 司馬遷想起了父親病危之時,曾拉著自己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的這句話。
正是這句話,正是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想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託在白己身上時的那分沉重而殷切的期望。
於是,在寫給好友的《報任安書》中,他想到了仲尼還有屈原,「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是啊,仲尼困厄,屈原受逐,左丘失明,孫子臏腳,他們的痛苦處境和我不是一樣的嗎?但是即便是多麼痛苦,他們都沒有放棄自己最初那分堅定的人生理想,那麼,我又為何要向痛苦與屈辱低頭呢?
「就極刑而無慍色」——身體的苦痛算什麼,旁人的譏謗算什麼,為了完成父親的囑托,為了實現崇高的人生的理想,即使所以的痛苦集於一身,又有何妨!
這是司馬遷為完成人生理想的一次堅定表白,更是他對苦難命運的一次勇敢抗爭,於是,我們看到,一個偉岸的身軀終於在一片燭光搖曳的暗室之中毅然崛起!一部偉大的《史記》,正在一個人的筆下漸漸成形,散發出耀眼的萬丈光芒!

鐵骨錚錚好男兒,壯哉司馬遷!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走近歷史文化名人之蘇軾篇
前言
同學們,還記得嗎,在900多年以前,在濃密的山間樹林中,有過一場並不特別的風雨?
還記得嗎,就是在那片冷風凄雨之中,在那條崎嶇難行的泥濘道路上,有這樣一位老者,他腳著著芒鞋,手持著竹杖,陣陣的涼風吹過他蒼白的發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軀上,而他卻渾然不覺,依然悠然吟嘯,緩步徐行;
還記得嗎,在那個曾經烈火雄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古赤壁前,有這樣一位老者,他面對著滾滾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種種過往,不禁從胸中傾瀉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壯美篇章,回首自己這風雨飄零的一生,他更是從心底翻湧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千古長嘆!
是的,這個人,便是蘇軾。
蘇軾,中國文人心中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書法家,大文學家,佛學大師,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是的,我們可以給他灌上許多諸如此類的名號,但是,無論我們如何的褒揚他,都絕不會顯露出一丁點的過分與誇張。
他,不僅有著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和睿智的思想,更可貴的是,多舛的命運和人生路途的風雨飄零,並沒有讓他高尚的人格遭到一絲的磨滅,相反,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之後,他依然還擁有著一分寧靜如月,曠達如風的難得心境;
人生的風雨何其多,但是,即使路上的風雨再大,即使在他人都感到狼狽困頓之時,他卻還依然能夠吟嘯徐行;惟大英雄能顯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風流。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豐碑!
風雨人生路,超然曠達情
回顧蘇軾的一生,我們不得不提到兩個很關鍵的字——貶謫。是的,憑借驕人的文學才華進入到官場之中,對於蘇軾來說,也許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但是,為人正直,愛憎分明,從不隨波逐流的性格,卻註定了他在今後的那條出仕之路上必然要走得格外的坎坷與艱辛——因為與朝庭大員政見不合,蘇軾一次又一次的被捲入到此起彼伏的政治風波之中,成為朝庭內部權利斗爭的犧牲品。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貶謫,黃州,杭州,密州,湖州,惠州,一次比一次偏遠,甚至在海南,我們也不難發現他的足跡。
一.被貶黃州,用極積應世的心態變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合適定位
烏台詩案,蘇軾差一點就被送上了斷頭台,後來,他被貶謫到了地處偏遠的黃州,一住便是四年。雖然,蘇軾並未因此丟失掉寶貴的性命,但這次事件無疑成為了他在漫長曲折的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沉重而冷酷的打擊。我們甚至有些無法想像,從春風得意備受文壇大家歐陽修所推崇的科場奇才,到初出茅廬,躊躇滿志,又深得仁宗皇帝賞識的青年才俊,再到謫居他鄉,失意落寞的戴罪犯官,這人生的巨大落差,會讓蘇軾的內心經歷多大的痛苦與掙扎。在這之前,蘇軾的求學入仕之路不可謂不順暢之極,只是這時,我們卻不得不有些擔心————在現實與理想的激烈沖突之中,他還能從痛苦失意之中走出,重新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嗎?
所幸的是,蘇軾沒有讓我們失望!在黃州的四年歲月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怨天尤人,悲觀消沉的蘇軾——一邊是主持興修水利工程,一邊是獎勵發展農業紡織———我們處處都可以看見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後來,黃州的百姓們十分感念這位父母官,還為他修築了一座祠廟來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如果說,存在痛苦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那麼,蘇軾的人生也無疑是不完美的。但是,開朗樂觀的心態和積極濟世的人生態度,卻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意義上的完美的蘇軾——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並在這個位置上發揮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蘇軾的種種言行,無疑為後世之人做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榜樣。
二.數次登臨赤壁,在對古人過往的沉思與對失意人生的深刻思考中,構築起自己寧靜如月,曠達如風般的精神家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一天,蘇軾來到了黃州的古赤壁前, 面對著滾滾而去的江水,他想起了那個曾在三國時期如火如荼的戰火風雲中談笑自若,叱吒一方的大都督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拂去歷史煙雲的迷濛色彩,英雄的颯爽英姿彷彿還鮮活可見,只是,面前這條滾滾而去的江水卻將所有歷史的繁華沖刷的乾乾凈凈,當年的英雄,身在何方?他們曾經立下的赫赫戰功,今又何在?
蘇軾沉默了,他不禁反問自己,難道自己不也正像那東吳的督都嗎?在自己的心中,不也曾經如他般激盪著一腔指點江山,治國平天下的壯志豪情嗎,而此時呢?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時光流逝,歲月漫漫,歷史的變遷,千百年來,便是如此,但是,當年那些戰功赫赫的英雄志士們,他們如今又在哪裡呢?——原來,一個人,無論他曾經擁有多大的功名,或者擁有多麼顯貴的地位,其實還不都是要註定被這滾滾而去的時間洪流所沖刷得乾乾凈凈嗎,人生本就如一場夢幻啊,又何苦還讓自己不能開懷呢?
於是,面對著滔滔的江水,蘇軾不由得從內心發出了一聲千古長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哪裡是在憑弔古人,分明是在憑吊他自己那宦海沉浮,如夢如幻的人生啊。這是他歷經風雨之後的坦然,更是他從痛苦失意之中獲得超脫的真情告白。
也是在這同樣的赤壁前,蘇軾再次來到這里,這一次,是和他的朋友們,月光淡淡,清風徐徐,客人們飲酒高歌,歡愉無比,但這時,面對這眼前美景,無邊樂事,朋友之中不由得有人發出了人生短暫的悲嘆之語,然而,蘇軾揚酒答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寬慰客人不要感嘆人生的虛無與短暫,告訴客人,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它們自己存在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人也沒法改變的,既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又何必為它再去感傷呢,不如忘記這些,好好的享受這眼前的無邊美景,享受歡愉無邊的人生呢?

蘇軾的勸解寬慰是成功的,客人終於轉憂為喜。我們知道,當時的蘇軾,己經身遭貶謫,但他竟然能夠用自己的感悟去寬慰悲傷的他人,試想,如果,蘇軾本人沒有獲得對自己多舛人生,坎坷命運的清醒思考和認識,獲得徹底的超然,又怎麼能夠做到這樣呢?

有一位哲人,曾經問到過人們這樣一句話,他問:「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上的嗎?」人們作了很多的回答,但是答案卻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哲人說:「哭泣,是因為,他們早己預見到了人生的苦難。」

這個答案也許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他的確道出了我們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真理般的事實。

的確,人生是痛苦的,一生之中,我們得經歷很多的挫折磨難與打擊,但是,我們卻仍然擁有得到快樂的權利,畢竟,人生並非只有痛苦與悲傷。抬頭看看吧,天是那麼藍,花兒是那麼芳香鮮艷,頭頂的陽光,那麼溫暖,天邊的那輪新月,那麼明亮,那麼皎潔,我們也許失去了很多,可我們卻仍然無條件的擁有它們,我們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
蘇軾和我們一樣,他的人生也有著許多的痛苦失意,但是,他並沒有消沉悲觀,他知道,無論境遇如何多變,無論他的人生失去再多,那輪明月,那陣徐緩綿長的清風,卻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靈寶藏,更是他疲憊靈魂得到安撫與慰藉的溫暖家園。
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沉重,漫漫的人生之路,我們是否也應該如蘇軾般,漸漸學會在自己的心中,為自己那個疲憊的靈魂建築起一座溫暖舒適的精神家園呢?
三.人生的風雨,當我們坦然面對時,它們一點也不可怕
對了,還記得文章開始提到的那場風雨嗎,那是一場平常的風雨,並不特殊,但是,它卻偏偏讓蘇軾——並且是被「烏台詩案」逼上了絕境的蘇軾——趕上了。此時的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己有三個年頭了,而且己經徹底的從痛苦沉淪之中解脫了出來,於是,一場再平凡不過的風雨與這位經歷人生挫折卻依然超然曠達的蘇軾相遇,一首千古絕唱便又產生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詞中的狂風暴雨,不就是蘇軾所面臨的嚴酷現實嗎?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淋濕了他的全身,但卻使他清醒了:巨大災難降臨,只有無所畏懼,安之若泰,才能不被它壓垮。即使終生湮沒於「煙雨」之中 ,又有何懼哉?
被貶杭州: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又一次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的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被貶海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這是他被貶至天涯海角地海南所作的詩。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場的污垢。他寧願一輩子做一個普通的嶺南人,每天嘗盡甜美的荔枝。你看,這是一個何等豁達的心境,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均無法阻擋他心靈的前行。他要讓他的一生過得甜美、豁達。
被貶密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寫作這首詞時,蘇軾己被貶謫到密州,與家人,與摯愛的兄弟己經六七年未曾見面,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必須自是難以排譴,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悲傷嘆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他讓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讓他的風雨的一生得以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思人的心靈。這個時候,他把豁達的心交給了飽懷思念之情的人們。他要告訴他們——生活的風雨摧不倒我們,我們同在。
結語:回顧蘇軾的這一生,幾多風雨,幾多坎坷,然而甚至在讓他幾乎喪命的逆境之中,他也仍然保持著堅貞的氣節和獨立的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即使被貶謫到再偏遠的地方,他仍然盡到自己全力去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架橋鑿井,賑災施葯,都於史可證;總之,無論蘇軾走到哪裡,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裡的天空中,響徹在那裡的人們的心坎上。
然而,更值得我們肯定和記住的是,在蘇軾多次遭遇貶謫動盪不堪的一生中,即便是在身處絕境之時,他也依然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蘇軾的確為後人修築留下了許多的道路和橋梁,但是即便它們如何的結實牢固,也終會被風雨所侵蝕,最終化為只能供人瞻仰的歷史遺跡;可是,蘇軾的思想,蘇軾面對人生風雨時超然與曠達的人生態度,卻無疑為後世之人做好了一個永不磨滅的榜樣!
蘇軾,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不朽的蘇軾!

激昂的靈魂在歌唱
——走進歷史文化名人之貝多芬
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這是一個庄嚴、肅穆、永久值得後代紀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點左右,暴風雨夾雜著幾聲滾滾悶雷,震撼、席捲了音樂京城維也納。此時,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譜線上的最後一個休止符。據目擊者說,在罕見的雷鳴電閃過後,貝多芬猛然張開了眼睛,舉起了右手,望著緊握的拳頭,表情十分嚴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戰的統帥,正在命令士兵沖向敵軍陣地。
據說,一個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輩子如何活過來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頂峰和總結。如果我們把貝多芬的歷程看作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交響曲,那麼,他臨死的表現和氣度,便是最後樂章的最後幾個光輝和弦的長達十幾個小節的激越轟鳴。
在貝多芬的許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躍升到一個新層次的彈跳點;是為了引導後面更為壯麗樂句的崛起,總是充滿了新奇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充滿了種種的深意和內涵。在凝固的一剎那,一切聲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這正是整個樂曲中最令萬千聽眾肅然起敬、發人深思、教人做豐富遐想的絕妙地方。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生命本身又何嘗不是時間的藝術?貝多芬生命的最後休止符比他任何作品中的從休止符都更完美,更富感染力,更具有生命力。那以後,整整一百六十年過去了。可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類心靈的深處回盪。
在這個世界上,貝多芬是喧騰眾口、有口皆碑的德國人姓氏之一。這個姓氏所創造的音響世界,就是意味著教人挺起腰板站著生,就是意味著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運的嚴峻挑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貝多芬音響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氣、倔強和膽識;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獨立的頭腦霍地站起來;教欠缺意志和自信力的空虛心靈奮發向上。
有一位聽眾曾說,他熱愛貝多芬的音樂,是因為他在裡面聽到了一種使人思索嚴肅問題的心理氣氛和環境。——多精闢的一段自白啊!或許,迪斯科能讓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過,那僅僅是情緒的短暫宣洩。而貝多芬作品則不同,它能在你的內心漸漸積淀出永恆的自信力,而且能升華為一種風雨不蝕的信仰,轉變成誰也侵佔不去的一座精神財富之山。
似乎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過了,也被世界說過了,那麼,現在我們還能再說些什麼呢?
我們想,只要有道不窮的藍天、白雲、星星、月亮,有傾吐不完的人類命運,有研討不盡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就會有永遠可講的貝多芬。別的毋庸贅言,僅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平靜的定音鼓開始,然後是木管在D大調上做答,便足以令人恆聽恆新。這並不奇怪!因為貝多芬的音樂創作,正是他對整個人類命運的熱切關注和憂慮的結果。
今天,我們每每演奏、欣賞貝多芬的樂曲,都可以被看成是對貝多芬之魂的紀念和崇敬。而一個民族紀念與自己相距一個多世紀、遠隔萬水千山的另一個民族的文化偉人,正是對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紀念,也正是一種自信心的強有力表現。
讓貝多芬所創造的音響世界的壯美,不斷豐富、滋潤和啟迪我們的內心世界,給我們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熱量吧!
材料中蘊含的主要話題與觀點:
一.當理想遭遇殘酷的現實時,放棄還是堅持
當生活的苦難挫折向我們襲來,殘酷的現實讓我們的理想變得遙不可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是放棄還是堅持?是要成功還是要失敗?
貝多芬聽不見了,我們難以想像,對於一個摯愛著音樂的音樂家來說,失去聽力該是多大的一種折磨與痛苦!可是,貝多芬沒有停下來,他依然昂首挺胸的走在那條音樂的漫漫長路上,盡管這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曲折坎坷之路,但我們卻無法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哪怕是一絲遲疑猶豫的神色。風雨襲來,但他前進的腳步卻從來沒有停止。
是的,上帝可以剝奪摧殘我們的身體,但是,他卻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從我們身體里奪走堅強的精神。只在我們還活著,只要我們還存在,我們便不可以停止前進的步伐,即使道路多麼泥濘艱難,風雨有多大,我們依然昂首挺胸,毅然前行!
孔子說,生無所息。人生的路上,我們不能停止。
二.理想,是我們的精神之源,為了理想,我們無所畏懼
小時讀書,老師會經常問到我們一個問題,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是的,人人都需要一個信念,一個最想望實現追求的理想。而正是憑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成就了音樂史上一位偉大的天才,貝多芬;也正是因為這分執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成為了貝多芬一次次戰勝身理苦痛與生命極限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新世紀的年青一代,我們可否也保存著自己心中那個堅定的人生理想,找到不斷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之源?
三. 肉體的痛苦與靈魂的快樂
什麼是痛苦,世上果真的絕對的痛苦嗎?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人生中一個莫大的挫折。但是,他卻憑借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岩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旋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這是一種單純自然的快樂,一種來自於音樂的快樂,在這個用音樂構築的神奇世界裡,他盡情的享受著這種讓常人難以理解的歡愉。
貝多芬是痛苦的,但那僅僅針對於他弱小的軀體;在他心中那個音樂的神聖國度里,他的靈魂是快樂的,更是自由的。
世上並無絕對的痛苦,但願我們都能在難以避免的痛苦之中找尋到那分不可丟失的快樂。
高考滿分作文:貝多芬告訴我……
無數次駐足,無數次徘徊,我實在不願去窺探您耳聾後最初的心境,也不願去撩起那段我認為是痛苦無比的記憶。
於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諦聽,諦聽您的《命運》《田園》《第九交響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傳》上有關您的文字。但是,您卻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有些迷茫:您雙耳失聰,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臨當時輕佻樂風的挑戰……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裡嗎?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於是,告訴我……
雖然患有耳疾,卻擁有音樂--這是一個可以讓您的思想、情感任意賓士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淼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著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您也獲得了解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裡。
您雖然生活貧困、悲苦,卻有一顆高昂的頭顱。永遠都無法忘懷,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脫帽致禮,而您站立在那兒,讓那些貴族向您致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權貴低頭,您將自己的人格,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
您雖然失去了一切"歡樂",但您卻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者的身份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懂了!
創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面對許多災難,於是,我們常常怨天尤人,慨嘆上蒼的不公,現在想想那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我們自己才是命運的締造者:
我們無法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無法改變上蒼給我們的"厚禮",卻可以調整自己的處世態度。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我們無法改變出身,卻可以控制人格……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直面坎坷的從容和身為萬物之靈的睿智去把持自己,駕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懷才不遇,憂國憂民
——走近歷史文化名人之杜甫
讓紙張挽起時代的屏幕,讓筆墨播轉回歲月的車輪,讓我們對你的遙望在歷史長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築成的時代橋梁。
站在樓房的最高層,在滿天星斗中,不知哪顆是你的靈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裡是你的歸宿,無邊星海中,不知哪裡穿梭著你的身影,無知的我,只能在腦海中勾畫你的臉龐,在心目中想像你的才華,在周記中構思你的偉大,在朦朧的睡夢中勾勒屬於你的「盔甲」。

G. 以「品味」為話題的作文

品味幸福
幸福,總是不經意間流露。
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呢?」滿臉的迷惑,漫長的憂郁,沒有頭的思緒……
一種奉獻?一種滿足?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愉悅?一種感動?還是一種說不清,但能讓人心溫暖
讓人感動的東西?
不管怎麼解釋,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詮釋,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一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幸福,但那並不是相似的。
小時候,每當我不聽話時,媽媽總是說:「你們現在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時的我,總是一臉迷茫的看著媽媽,再使勁的想,我的幸福就是這樣的嗎?我的幸福究竟在哪呢?
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老師去學生家家訪,那家人很窮很窮。當老師到學生家時,透過窗戶看到這樣一幕:他們一家正圍坐在桌子邊,品嘗著再普通不過的水果——釉子。母親慢慢地仔細地剝去釉子的皮,在她把剝好的釉子一片一片遞給她的孩子時,她的眼睛閃爍著一種特殊的光芒,那是幸福的顏色!忽然間明白,我們平時追求的幸福原來就是這么簡單,它無時無刻的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曾發現。
原來這就是幸福。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
簡單的幸福。
寒冷的冬季,呼嘯的北風囂張的吹著。凍的我直流鼻涕。不知道是誰,遞來一張潔白的紙巾,一股暖流頓時充滿了全身。剎那間,我不再覺得風那麼刺骨了,反而覺得異常溫暖。我品味著幸福。
早晨的大街上,所有的孩子都匆忙的趕著去上學,我急急的步伐被身後陌生而又稚嫩的聲音叫住,我一臉不悅的回過頭去,一個天真的小女孩跑過來,說:「大姐姐!你的東西掉了!」接著就拉過我的手,把校徽放在我手心上,機靈的一笑,又跑走了。所有的不悅被她天真的笑容凍結。那時,我感受著幸福。
晚上,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中,媽媽忙碌的身影在廚房若隱若現。早已餓了的我有時不懂事的抱怨為什麼不早點兒燒好,媽媽也皺了皺眉頭,使得額頭原有的幾絲皺紋更深了,嘆氣說:「誰叫你每天這時候回來,早燒了菜不早涼了?晚燒了,又被你埋怨」。是啊,他們是可以早點吃的,為何等我?所以我沒有反駁,也不想反駁,更沒有理由反駁。因為那時,我被幸福包圍著。
我有同學,有朋友,有老師,有親人,我還有更多更多的,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一種美好?一種幸福?我在不經意間被幸福包圍
被幸福感動。其實,何止是我自己這樣,大家不都是無時無刻的感受幸福嗎?
又有人問我:「幸福在哪兒呢?」
這次,我沒有一絲的猶豫,堅定的告訴他,幸福是無處不在的。它無形的縈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又總是不輕易的被我們發現。幸福,需要品味。

H. 以挑戰自然為話題的作文

險處多變幻

——以「探險」為話題的作文指導

海爾兄弟給了你遐想,魯濱遜給了你信念;徐霞客使你懂得求實,阿蒙森使你心生敬畏;余純順讓你流淚,哥倫布讓你振奮……曾經這些探險英雄的傳奇故事深深打動了你的心!

要寫以「探險」為話題的作文也「不必取長途」。找來你最喜歡的人物的有關材料,細致讀讀,用他們的樂觀、勇敢、挑戰等精神再一次洗禮自己的心靈,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浮躁、懦弱,你可以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把英雄故事和你的生活經歷、感受相結合來寫,這樣就是一篇讀後感。但是要想把讀後感寫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空洞的議論,這就需要你抓住「感點」——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往往感受最深的地方不是空泛的品質精神,它可以是一些細節——動作、心理、眼神、微笑,或是一個小小的事件。比如「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去寫他們獻身科學的意志;斯科特為死去的首先到達南極點的阿蒙森為首的挪威人作證,去寫他們誠信、坦然面對失敗的精神;奧茨為了怕拖累同伴,向威爾遜要了十片嗎啡,以便必要時結束自己,劉連滿為夥伴們搭「人梯」攀岩,把最後的一點氧氣留給戰友,自己昏昏睡去,去寫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楊利偉在訓練時嘔吐昏迷,去寫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和為國爭光的責任感;魯濱遜用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幸與不幸,好處與壞處公正排列,去寫他們戰勝孤獨、寂寞,熱心工作生活的調整心態、學會生存的意識和本領;余純順毫不哀嘆自己的種種苦難,挖個坑面向家鄉坦然地死去,去理解生命的內涵……打動你的何止這些呢?在你讀書時,不妨把這些感動你的細節畫下來,然後生發開去寫,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融入到探險家的生命世界裡了。

可是,你也許在被這些探險家的精神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冷靜的思考?你在想: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到今天的文明繁榮,確實經歷了無數次的探險,但是我們今天還有沒有必要探險?像柯受良、堯茂書那樣的飛躍和漂流是不是無意義的冒險?有些是不是金錢的浪費和生命的虛擲?面對地球大爆炸的時代,被探之處在留下人類足跡同時,是不是也從陸地、海洋到太空留下了灰塵和垃圾,危害人類?是啊,探險也是一把雙刃劍,你可以從相反方面出發,引資料說道理,就一方面或多方面發表自己的觀點。

你也可以掩卷,把心中澎湃的感情用詩意的筆觸抒發出來。但是寫詩容易流於吶喊呼號般的抒情,所以你可以運用那些有鮮明地域特徵的事物作為你寄託感情的形象。比如:羅布泊里的白沙、小鳥、樓蘭美女、千年的樹根;珠穆朗瑪峰尖上的閃閃星光、下邊茫茫的夜色與深淵;南極厚厚的白雪、難以尋覓的足印;魯濱遜荒島上的帶著花朵香的墨水、鶴嘴鋤、木針草線;楊利偉眼中的藍色星球、潔白的雲朵;奧茨凍掉的腳趾,斯科特與威爾遜在睡袋裡緊緊的擁抱……在這些事物里融匯你的感情,把抽象的精神贊美具體化了,才會讓人感覺到真實,打動自己打動別人。

寫探險類的作文確實難寫,但是險處多變幻,你不妨也作一次精神的探險,那也許正是你展示才情的好機會呢!

例文一:冒險不等於探險

我今天在網上看完《會唱歌的土豆》這本書,我心裡激動萬分,真希望能隨著古麗娜他們一塊去探險,走過遼闊的草原,穿越縱橫險峻的天山,經歷古堡之夜的陰冷,毒蠍叮咬的痛苦,懸崖餘生的後怕,遭遇狼群的驚險......當他們終於發現土豆會唱歌的奧秘時,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真為他們高興,同時深深地佩服他們的探險精神。

是啊,大自然有多少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古今中外,許多偉人都具有探險精神:李時珍走遍名山大川,嘗遍百草,寫出了《本草綱目》;徐霞客游遍大江南北,考察河流山川,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鄭和七下西洋,為中外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一生奉獻給了全人類,他們的也就是探險的一生,這種勇於探險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當我興沖沖的把想法告訴爸爸時,他卻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他說,探險與冒險只是一線之隔。我陷入了沉思,試想:如果阿墩摔下懸崖,如果丹丹中毒身亡,如果他們走不出迷谷……只要其中一個實現,那就是不可彌補的悲劇,將給家庭帶來多大的痛苦啊!這次探險就毫無意義,就是最大的冒險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不能盲目模仿,不能走過頭,否則就會走向反面,人是要有一點探險精神,探險不一定要冒險,應在大人的帶領下進行科學的考察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敢於解決問題,勤動腦經,其實也是一種探險精神。

想到看了這本書能懂得這么多的道理,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的話:「只有勇於探險的人,才能攀上科學的高峰,莽撞和冒險對科學是毫無意義的。」讓我們學習書中古麗娜他們的勤於思考,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探險精神,但不能盲目模仿,我們做事要有目標,有計劃,爭做新世紀的好少年。

例文二:我夢見到亞馬遜河去探險

晚上,我躺在床上,一會兒就睡著了。

漸漸地,我感覺有人在推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同班的幾個好夥伴。她們對我說:「今天學 校組織去亞馬遜河探險,我們一起去吧!」「太棒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在地理課上, 我們曾經學過:亞馬遜河是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它的周圍還覆蓋著地球上 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至少已存在了一億年之久。這次學校真是為我們 創造了好機會,去揭開那原始森林的神秘面紗。

我們乘坐「神毯」來到了這片森林的邊緣。一路上的飛行使大家都疲倦了,但誰也顧不上休 息,整整背包一起走進了這神秘的森林。這片森林遮天蔽日,十分寂靜,但有時也會聽到些 不知名的動物「哇哇」地叫,那叫聲在我聽來十分悲涼、怕人,就像是在哭。腳底下鋪了厚 厚一層的落葉,象軟軟的地毯,但是樹葉已經失去了通常的綠色,變成了深藍、暗紅、深紫 色 ,或者乾脆就是黑的了,遠遠看去如同整片整片的烏雲落到了地上。

森林有時濃密,但有時又相對的比較稀疏,在稀的地方就可幸運地看見巴掌大的藍天,一圈如同白天打著手電筒似的 陽光。這里到處可見幾千年樹齡的大樹,樹幹上纏滿粗大藤蔓,它們不分你我擠在一起 ,像在爭搶著什麼東西。路已走了很遠,不知誰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喊起來:「快看,瀑布 !」我們也都奔過去,看到那高掛的水簾,雖然只有那麼一窄條,但給人的感覺卻像仙女織 出的絲帛,扯不斷,卷不完,一直與長滿綠絨絨植物的石頭相觸,而後匯成涓涓細流注入水潭。

轉眼間,已近黃昏時分,我們加快腳步,渴望找到一個有人家的地方住下。我們又走了 幾里路,終於發現一個池塘,在池塘上有幾座當地人搭建的小木屋,我們走了進去,裡面的 物件大都是用木頭,樹皮製做的,非常別致。這好像是一個小的部落,那兒的人看見我們都 非 常驚奇,其中一個首領似的中年男人對其他人說了些什麼,他們就各自忙開了。中年男人笑 著走過來嘰哩咕嚕說了一陣,雖然我們聽不懂,但我們知道他們是友好的。接著他帶我們參 觀了其它的木屋,我們還跟他學會了一些手勢禮節。當晚,我們就住在那裡,有些同學還拿 著小本借著手電筒的亮光記錄這一天的事情,還有些同學在整理白天採到的植物標本。回到城 市後,我們向有關部門匯報了那裡的地質環境及風土人情,這為他們研究原始森林提供了很 大幫助。

「嘀嘀嘀……」我睜睛一看,我還躺在床上,鬧鍾已經叫我起床了,原來這是個夢。我真希 望這個夢能變成現實,我將來也要作個探險家,為人類研究原始森林作出貢獻

I. 初中作文:以「我最崇拜的名人」為話題600字以上 要有簡評的

聞一多(1899年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huá),號友三,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趕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青島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青島大學文學院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並講了話。他一開頭便憤激地說:聞一多先生在昆明慘遭暗殺,激起全國的悲憤。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強調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殘殺了一個多麼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最後他悲憤地說: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常跟我們說要活到80歲,現在還不滿48歲,竟慘死在那卑鄙惡毒的槍下!有個學生曾瞻仰他的遺體,見他「遍身血跡,雙手抱頭,全身痙攣」。唉!他是不甘心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寫詩歌頌聞一多:
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聞一多的兩次轉向:
1.由狂放歸於沉靜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從湖北鄉間一戶富裕人家來到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學專攻美術。從考入清華到1925年留美歸來這十餘年間,聞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藝術與文學之間,對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國近兩年的時間里,聞一多耳聞目睹的都是陰謀、戰爭、屠殺,面對民族的巨大災難,他再也難抑悲憤,發表了《貢獻》、《罪過》、《收回》、《你指著太陽 起誓》、《心跳》、《一句話》等充滿愛國激情和痛撻社會現實的詩歌。但火山噴發之後,他又備感無奈,最終走了一條文人的傳統老路,躲進書齋,鑽入故紙堆, 成了對世事過問無多僅求獨善其身的冷靜學者。
2.由「自由學者」轉為鬥士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聞一多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處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從北京到昆明的大轉移中,聞一多參加了歷時兩個多月、橫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餘華里的 步行團。對社會下層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變化的契機。同時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迅速貧困化,使他觀察問題的角度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
聞一多的變化,是從1943年春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在昆明發售開始的。蔣介石在這本書中公開宣揚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專制主義。他不僅反 對共產主義,連自由主義也不能容忍,認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機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隱患」。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們所難以接受的。聞一多這樣寫 道:「《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在我個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簡直被那裡面的義和團精神嚇一跳,我們的英明的領袖原來是這樣想法的嗎?五四給我的影響 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向五四挑戰,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聞一多偶然讀到了延安詩人田間的幾首詩,深為其中的戰斗精神所震驚,立即寫了《時代的鼓手——讀田間的詩》一文公開發表,在大後方引起了一陣波動。 隨後他又寫了一系列針對現實的雜文,開始吶喊。同時他急切地閱讀各種左傾書籍,詳細了解共產黨的各種情況。趙超構的《延安一月》中關於全延安只有「四個警 察」的記述使他印象極為深刻,認為「只有在那樣的新社會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無阻礙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詩人浪漫氣質的聞一多的轉變是迅猛徹底的。他於1944年夏在羅隆基、吳晗的介紹下秘密加入民盟,並表示「將來一定請求加入共產黨」。從此,他在共產 黨的秘密領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爭民主的運動中去。當然在內心深處他對學術並不能完全忘懷,曾多次對人說自己感到有些空虛,希望實現政治民主之後便回到書房 好好讀十年、二十年書。但這已無法實現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後一次演講》後,便被暗殺於昆明街頭。

閱讀全文

與挑戰文化名人話題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