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作文應該怎樣審題
② 高考不同類型作文怎樣審題
高考作文材料類型千萬變化,不同類型的材料審題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筆者把近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作了一下簡單總結,歸納出六種最具代表性的材料類型。下面,筆者以2006年高考的作文材料為例,把每種類型材料的最佳審題角度推薦給大家,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一)對比型
這種材料類型的特徵是:題中所提供的材料基本可以劃分兩部分,內容相對或相反。話題一般為關系型。這種材料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在審題時,不僅要注意這兩部分內容之間的區別,更要看到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立意時既要堅持兩點論,同時又必須堅持重點論。這樣才能做到既全面,又重點突出。如2006年高考浙江卷:「生無所息生有所息。」有的同學只注意到「生無所息」,圍繞「惜時勤奮」立意。或者只強調「生有所息」,從人的「生理特點」出發,寫娛樂休閑的重要意義。其實這兩種角度都是片面的。「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表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實際上並不矛盾。前者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後者強調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所以最佳的角度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為了理想和追求,既要孜孜矻矻,同時為了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又要注意勞逸結合,圍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立意,就較為全面了。當然這二者並不是對等的關系,寫作時應有所側重。
(二)寓言型
所給的材料一般是一則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節的故事。這是最傳統的材料類型。它的立足點是道理或哲理。在審題時,首先要把這些「讀」出來,然後把它作為寫作角度。所以在閱讀材料時,必須特別關注寓言中「主角」的言行,問題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尤其是結尾部分議論性或哲理性的的語句,這些都是理解材料至關重要的信息。讀懂材料是審題的關鍵,因為一旦理解出現偏差,作文就會面臨跑題的危險。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雨燕減肥。」雨燕在第一次離巢前,必須減肥(鍛煉,控制食物的攝入)。理解這則寓言的關鍵信息是結尾一句話:減肥之後,它們就能展翅高飛。它揭示的道理就是: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經受磨煉(從本領到意志),這才是本題的最佳立意角度。審題時,如果把視角僅僅集中在「減肥」二字上,圍繞「時尚」來寫,那就跑題了。
(三)鬆散型
與寓言型材料相反,鬆散型材料淡化審題。甚至不需要審題,寫作角度就在材料當中。它的優點是角度相當寬泛,什麼層次的考生都有話說。它側重考察的是考生的立意和表達。寫作時無須另起爐灶,只要從材料所提供角度當中任選其一,或把幾個角度合而為一即可。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本書……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了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材料中一共提供了六種「書」,七種「讀書」方式。這樣,從理論上講,材料至少提供了42(6×7=42)種角度(姑且這么認為)。當然角度並不止42個,只不過沒必要再去另選罷了。
(四)問題型
材料是當前社會存在的某個熱點問題或生活中常見的某種社會現象。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題時,首先要准確把握材料所描述的是一個什麼社會問題,把「靶子」選准,然後再作深入具體地分析。為了使自己的見解能更加深刻,最好從具體問題出發,利用哲學上的分析問題的方法(辯證的、發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藉以提高認識的深度和高度。重點分析問題的根源、危害,探討解決方案,而不能僅僅局限在問題的表面上。如2006年高考全國卷II:「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僅從「閱讀率不斷下降」這個角度下筆,分析其原因,表達一種憂慮。雖然也能夠扣題,但過於片面。因為從整則材料來看,雖然傳統閱讀方式有所下降(1999年為60.4%,2005年為48.7%),但是由於網上閱讀率的大幅提高(1999年為3.7%,2005年為27.8%),所以整體閱讀率實際上是上升(1999年是64.1%,2005年是76.5%),這才更加全面和客觀。我們也可以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這個問題:傳統閱讀方式(圖書閱讀)下降,新的閱讀方式(網上閱讀)上升,後者必將取代前者,這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因為網上閱讀有著傳統閱讀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信息量大,而且更加便捷。
(五)獨詞型
題中沒有材料,僅提供一個詞語或短語,作為話題或題目。一遇到這類題目,很多同學感覺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口)。這時,我們不妨借用管理學中「5W1H」理論,對話題提幾個問題: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怎樣做(how),什麼時候(when),是誰(who),什麼地方(where),甚至更多問題。這樣,話題就會由抽象變得越來越具體,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維的缺口,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對話題的深層認識。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首先思考「who」:我想握住誰的手?親人、友人、戀人、老師、同學、偉人、名人,甚至希特勒、小布希、伊拉克難民、瀕臨滅絕的生物、理想、信念、真理、青春……然後思考「why」:我為什麼要握住他的手?想表達感激、傾慕、敬仰、思念,還是規勸、責問、關愛、奮進……最後思考「how」:怎樣才能握住他的手?我應該怎樣去做?等等。這樣思維的角度一下子就展開來了,而且問題越多,思維也就越深入。然後確定一個角度來寫就可以了。
(六)解詞型
這種類型材料的特點是:選取一個詞語,作為話題或題目。審題時,如果材料中對詞語作了解釋,那麼每個義項都可以單獨作為寫作角度。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意氣』一詞,有三個義項,①志向、趣味和性情。如意氣相投。②意志和氣概。如意氣昂揚。③偏激、任性的的情緒。如意氣用事。」三個義項每個都可以單獨作為寫作角度。如果只有一個義項,我們還可以結合獨詞型材料的審題方法,多問幾個「什麼」。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願景:所嚮往的前景。」首先思考「who」:誰的願景?可以從自身出發,古今中外,各色人等的願景,甚至文學形象,瀕臨滅絕的生物,地球的願景等等。然後思考「what」:願景是什麼?只要確定了「who」,這個問題就好確定了。接著思考「how」:怎樣才能實現這個願景
其實,不管什麼樣類型的材料,材料說明都至關重要。它就是寫作提示,啟發你去思考。更重要的是,它為寫作提供限制,是命題人所劃定的「圈」,只要不出「圈」,一般就不會跑題了。
③ 高考作文如何審題詳細一點!
、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2.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好事之徒」,「趨之若鶩」,貶斥之情溢於言表,顯然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要有獨特的美;②要順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如不顧材料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不怕難」、「堅持就能成功」之類的觀點,就有跑題之嫌。
3.互補完善法
示例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孰是孰非?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而各種方法也並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效果則更佳。
4.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5.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由於材料作文加重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是很容易跑題的,所以應該充分的把握,上面就是一些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對於不同的材料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審題,就很容易的理解題意確立主題了。
④ 高考話題作文如何審題
一、吃透材料,根據命題意圖確立觀點
話題作文的材料具有雙重身份,它既是話題的引語,又是對作文的提示語。話題材料中總是隱含著命題者的一些意圖,如對作文范圍與立意的某種限定等。審題時,首先就要把隱含於材料中的命題者的意圖讀出來,並據此確立自己文章的觀點。?
2001年高考作文題的話題材料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須有所取捨時,將誠信拋掉了。對於人生來說,誠信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麼可以拋棄呢?盡管這個故事並沒有結論,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誠信不可拋。要按這個道理立意,就是命題者通過話題材料給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話題雖然只是誠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須按誠信不可拋來寫的。。?
再看下面的題目:?
中國足球隊經過44年的努力,經歷了6次失敗之後,終於圓了進軍2002年世界盃的夢。對這次沖擊世界盃的成功,有人評說是我們機會和運氣好,既未與日、韓照面,又避開了伊朗、沙特。否則,結果如何還很難說。你認為是這樣嗎?請以運氣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註:2002年世界盃,日、韓兩國為主辦國,其球隊直接出線,不參加亞洲區的選拔賽;中國隊在亞洲區十強賽的分組中,抽簽編入B組,伊朗、沙特在A組)
這個題目的話題材料中說中國足球隊出線是靠運氣,顯然有失片面。因此,話題材料中的問題:你認為是這樣嗎?就隱含著一個不是這樣的答案。看出了這一點,就知道要在辯證立論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運氣的作用,也不可把成敗的根本原因歸於運氣,起根本作用的還是主觀努力和實力。如果寫這個題目時,以好運來了擋也擋不住立論,就與命題者的意圖相悖了。?
⑤ 高考作文要怎麼審題
為文之道,千頭萬緒,包羅萬象。但我們也可以一刀兩段,把這個復雜的問題切成「寫什麼」和「怎樣寫」兩大塊。考場作文,首先要考慮的是寫什麼,其次才是怎麼寫。寫什麼的問題解決得好,作文往往成功了一半。
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這話說得沒錯,但不夠到位。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下,學生的生活經歷一是缺少豐富性,二是缺少差異性。如果籠統地講「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結果文章往往難逃雷同的陷阱。比如2004年上海高考作文的話題是「忙」。如果只強調寫熟悉的生活,那麼許多考生馬上會想到高三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這正是他們最為熟悉的。事實上當年也確有不少考生以此為素材,結果是了無新意,鮮有佳作。
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寫你獨有的生活。有的學生反問:我們都是同齡人,經歷大同小異,哪來獨有的生活呢?我給他的回答是——舍大同,取小異。
為了使這條建議更具操作性,我們可以為「寫你獨有的生活」這句話加一個注腳:回顧經歷,區別他人。這八個字就是找出自己「小異」的方法。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地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學生都應該回顧和翻撿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找出與眾不同的那份生活。這份生活,正是你藉以取材的最佳土壤。在高考考場上,考生應該樹立一種自覺意識:在命題允許的范圍內,我要力求從那塊最獨特最肥沃的土壤中取材,我要拿最有價值的東西示人。
為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塊取材的沃土,不妨再鋪設兩塊跳板。
⑥ 高考作文怎麼審題
審題要慢,並從短小的幾句話中找出關鍵詞,如果是動詞和名片語合的話題,那麼版關鍵詞一般是動權詞,主要體現動詞的動作過程,如果是名詞的話題,關鍵詞則是名詞,把握其內在立意。
也很重要的一點是分清所給話題里關鍵詞的存在關系,是對比,是包含,是並列等。分清是單角度還是多角度書寫。
⑦ 高考命題作文如何審題
通常,人們將審題立意作為一個問題來談,其實它們有聯系,更有區別。審題主要是指對材料、文題的認讀與理解以及對考題要求的把握,也就是弄懂試卷上「給了什麼題和什麼材料,做了什麼要求」;立意主要是指對材料、文題審讀之後,確立觀點,即文章的中心論點或文章的中心。
審題,是應試作文的頭等重要的事情。審題准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文章的成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一步錯了,全盤皆輸。因為應試作文與自由創作不同,它的目的在於選拔,是在特定場景和特定時間內,根據特定的要求進行寫作。應試作文在篇幅上、題材上的、觀點上作了限制,自我發揮的餘地小。同時,它的評判者僅是兩三位閱卷老師,評判時不能像文學作品欣賞那樣,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是完全按評卷標准進行評判,且評判的時間極有限。因此應試作文.審題就更為重要。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審題,就是指對考題的認讀與理解。其過程包括品讀試題——領悟命題主旨——確立表達中心三個過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弄清命題形式;二是弄清題目(話題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三是弄清與作文題目有關的命題要求。
考試作文的命題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全命題式、半命題(話題作文歸入半命題)、不命題(即由寫作者自己命題,如材料作文);盡管它們有交叉的關系,但在審題立意的方法上是一致的。考場作文為了統一評價尺度,體現公平競爭,在命題上往往要在立意角度、寫作范圍、文體特點等方面擬定要求,因而寫作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因此,評卷老師都看重審題和立意,並將考生作文是否切合題意當作一條重要評分標准。如果考生對文題的材料、題目或話題的內容範圍和含意沒能准確把握,雖是洋洋灑灑,卻文不對題,這就是審題的失誤。一旦作文偏題或離題。這篇作文的主要分數就失去了。
在應試作文中,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主動自覺地接受文題的制約,在規定的范圍內去爭取最理想的效果。因此,過好審題關。本單元主要從題型類別、文體特點、顯隱要求等方面來介紹掌握審題的一些要求和技法。
第一節 探賾索隱,依題求旨
——命題作文的審題
一、抓准題眼,明確重點
——直接命題式作文的審題
知識導學
全命題式的作文命題,命題就是文章標題。一般有詞語式、短語式和句子式,看似題目清楚、簡單,審題的難度看似不大,實際上,即使是由簡短的幾個字構成的作文題.裡面也會蘊蓄著豐富的含義,它同樣需要我們細致揣摩、認真分析、准確理解,從而為文章寫作確定正確的方向。
面對這類作文題的審題,要學會抓准「題眼」。這個題眼是文題中對題意起決定或導向作用的關鍵詞語。審題時要注意到它,抓准題目中的「題眼」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寫作時要緊緊扣住它。如《詩意的生活》與《詩意地生活》,關鍵就在「詩意」二字,而「的」「地」則表明修飾限制關系不同。「的」表定語限制關系,寫作要求偏重於敘寫富有詩意的生活場景和感悟,發現和贊美生活中美好的因素;而「地」表狀語限制關系,寫作要求偏重於敘寫用詩意的眼光和生活態度面對(本身並無詩意的)生活.創造美好的生活。
方法導引
全命題式的典型格式:題目+要求
題目就是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規定了本次作文思想內容方面的要求。「要求」則是若干說明,規定本次作文的體裁、選材范圍、寫作方法、篇幅等形式方面的要求。
針對這類作文題,審題抓「題眼」時要注意:
1.從標題的語言結構關系著手找出作為「題眼」的關鍵詞語。如果標題是主謂結構,題眼一般是謂語,如「知足常樂」,題眼應在謂語「常樂」上。「常樂」的「樂」之前還有一個修飾語「常」,這也是我們審題時不能忽略的。如果我們只抓住「知足」,大談「知足」的好處.「不知足」的壞處,而把「常樂」置之度外,就離題了。如果我們敘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總是快樂的經歷、感受.或者論述知足為什麼總是快樂的道理,這就切題了。
如果標題是偏正式結構,題眼一般是修飾語。處於中心詞位置上的詞,直接規定寫作內容與角度;而修飾成分的詞語則往往影響選材。如「北京的符號」,「題眼」是「北京」,限制了寫作的范圍。2006年湖南題「跑的體驗」,題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標題是動賓結構,題眼一般是動詞。如2002年E海題「面對大海」,題眼應是「面對」,重在「面對」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聯想。
2.標題「記……」「談……」「小議……」「駁……」中的動詞已限定了文體,題眼應該在後面的關鍵詞語上。如2006年湖南題「談意氣」,題眼就在「意氣」上。
3.如果文題只是一個詞或短語,標題本身就是題眼,就要准確、全面理解該詞或短語的含義,不僅要理解標題的字面義,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其內在深層義。分析標題詞語的內涵、外延。可大題小作。如《追求》,從字面上看,題目很虛很大,不知如何下手,這類題目就要從小處來寫,運用增加內涵(添加修飾限定成分)的辦法(如「一個老教師的追求」,「我的追求」)縮小外延。或修辭擴展法:如《考場》《位置》《燈光》《考驗》《橋》《理想》《心願》等,均可運用比喻、聯想、借代、象徵等手法,化虛為實,以點帶面;或者藉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
佳作導讀
詩意地生活
這是個下著小雨的清晨,我們行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風撲面。(記敘文的筆法非常符合作文題目中「地」的要求,表現一種動態,一種生活方式,一組生命活動。)
小雨。雨在空中迴旋飄飛,密密地打在臉上,冰涼冰涼的。這瀝瀝稀稀的雨,向著遠處延伸,終於成了一簾白幕,把天地萬物遮擋得嚴嚴實實。我們在雨中前進,任這上天賜的甘霖濕透全身每一個角落,從頭到腳,由嘴到心,那心裡有詩在流淌,它漫過心坎,靜靜溢出「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路。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爛泥。它們偎依在你的腳下,奔放地獻給你那橘黃色的吻。路在這雨中醉了。醉得沒有了前行的路。「多歧路,今安在?」我們站在雨中帳然。
山。路就在山腰上。山並不高,她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漢子,她是這水鄉里生長的姑娘。雨的潤洗,這姑娘愈發俊朗了,用迷人的笑迎著我們。於是我們也醉了,我們摒棄了路,越過草叢,越過荊棘,緣著樹木,攀上大石,向著山頂進發。山的肌膚是暖的,散發著騰騰的熱氣;山的笑容是綻開的,散發著幽幽的清香。這山比不上「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卻也如此令人陶醉。(「詩意地生活』』當然不能少了「詩」。這些詩描述的是古人「詩意地生活」的情形,也正是今天需要去實踐,去體會的生活態度。)
水。站在山頂,遠遠的小城環抱在水的懷里。「一條古時水,在我手心流」。我們都攤開手掌,讓雨水在上面匯集。那些細小的溝渠剎那間就填滿了,匯成小流,匯成溪,匯成江河,匯成大海,終成一片汪洋。我們都感動了,淚水也就勢匯進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嗎,站在這山上,我們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們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濤洶涌,肆意汪洋。
風吹起來了。「風啊,你吹起來吧,搖動我呆滯的目光,成兩條波光瀲灧的溪流,我將以你的慈愛,重以手指,蘸著時間。」我已經忘卻了這詩人的名字,卻永遠記得這詩。風吹起來了,帶來遠方的寒意,遠方的歌,遠方的希望。
我們站定,向遠方致敬。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卻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詩。
我們都說,要永遠詩意地歌唱,詩意地生活。
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歌啊,我們自己的詩。
葉芝說,我將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文章從游歷中對「雨」「路」「山」「水」「風」的感受入手,巧妙地點出人應「永遠詩意地歌唱,詩意地生活」的題意。構思比較巧妙,符合題意。寫景非常細膩、形象,語言流暢、優美,結構嚴謹,讀來給人關的享受。)
誤區導診
在審題中,要善於領會題目中的一些隱性要求。這些隱性要求包含在文題中,既隱含了對文章體裁的規定,又隱含了對寫作手法的限定。不能正確理解這些隱性要求,同樣會導致審題的偏差。有的題目的題眼並不限於一個,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只是側重點不同,審題要特別注意。如「詩意地生活」一題,「詩意地」三個字隱含的信息:生活本身不是全然美好、浪漫的,有太多的艱難困苦,但我們可以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創造美好幸福。下面一篇文章顯然就離題了。
詩意的生活
我們曾經歷過詩的時代,身處詩的海洋。工作如詩,生活如詩,奮斗如詩,精神如詩。詩振奮人,人振興詩,因為好的詩歌可以產生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詩歌可以培養一個民族的浪漫和理想主義的情懷,鍛造一個民族的創造力。缺少了浪漫情懷,缺少了激情四射,人生不僅是單調乏味的,生活也缺乏鮮亮的色彩。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詩歌的民族。放眼望去,漫漫歷史長河中無不閃爍著詩歌的璀璨。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茅屋被秋風所破歌》、張繼的《夜泊楓橋》、自居易的《長恨歌》、蘇軾的《赤壁賦》、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臧克家的《有的人》……這些詩在人們心中,似閃電劃破靜寂的夜空,給人以神奇、光明和力量,滋養、熏陶、感動、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這些年人們精神文化娛樂生活日趨多元化,舞廳、酒吧、卡拉OK、電視、網路等似乎都在擠占人們的生活空間。我們的詩歌亦由此而離開了老百姓,離開了激情浪漫的生活。詩歌,不能成為時代的缺席者,它應和時代與生活緊密相連。時代需要詩歌的號角,人們需要詩歌滋潤心靈、激發豪情。「詩言志」在一定意義上,詩更屬於大眾。詩是一種精神和心靈上的升華,能喚起人們心中的詩意和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俗話說「詩人在民間。」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深入民眾,詩人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創作出真正反映時代精神的佳作。思想家海德格爾有一句名言:人,詩意地棲居。對理想生存方式詩性追求,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內心期盼。因為,充滿詩意和激情的生活,才是一種具有較高境界的生活。以智慧和汗水創造如詩如畫的業績,我們不妨拿起筆,謳歌時代,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詩意,多一份色彩。(詩意誤以為詩歌了。)
二、理清關系,明確限制
——關系式命題作文題的審題
知識導學
關系型作文題是被公認的一種較好的作文命題形式。它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語組成。概念與概念之間可能蘊涵著多向度、多層次的內在聯系。這種關系型題目思維量大,富有思辨性,增強了作文的限制性。關系型作文題能較好檢測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考查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近幾年的高考的命題看,命題者十分青睞關系型作文題。如2003年的《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2004年浙江《人文素養與發展》、天津《材與非材》、遼寧《自豪和平凡》、重慶《自己的認識與別人的期待》,2005年全國題以《位置與價值》《忘記與銘記》等,2006年重慶題《走與停》,2007年四川《從一步到一生》,2007海南《論科學家的創新與創造》等。
關系型作文題的審題要運用辨明關系法審視,從邏輯關繫上審定題旨。因此辨清並抓住概念之間的關系,多角度、多層面的解剖題意,就成了立意構思、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了。
方法導引
關系型作文題的審題,首先要准確把握作文題面含義,其二要善於把握標題中各詞語之間的內在關系,三是要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層含義及內在邏輯關系。
關系型作文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主要有:
1.對立統一關系即指構成作文題的要素之間存在著就是要素之間是矛盾對立的,或這存在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關系,兩者是對立統一的,是至相轉化的。對任何一方都不作簡單的肯定和否定,這種題目不能只顧及其對立面,也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如:「自由與紀律」,沒有「自由」,也無所謂「紀律」;沒有「紀律」,也就沒有「自由」。兩者對立統一。或變通理解為:沒有紀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的約束。再如「難與易」「美與丑」「優勢與弱勢」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抓住它們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的關系作出辯證的闡述或表現。
2.相依關系。又可稱做兼融關系、並存關系,兩個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離。例如2004年全國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於「相信自己」和「聽取意見」,不能因為強調前者就全面否定後者,也不能因為強調後者就全面否定前者,兩者應該兼融並存,可以側重寫「相信自己」,也可側重寫「聽取意見」,但都必須兼及另一方面。即使別人的意見是錯誤的,也有從反面借鑒的價值,調整和提高自我。總之,立論不能絕對,要辯證思維。再如「謙虛與表現」,可以解釋為「既要謙虛待人,又要善於表現自己」;「成人與成才」可以理解為「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後要成才」或「要成人,
更要成才」。
3.條件關系。兩個概念,一個是條件,一個是結果,構成條件關系。2004年浙江卷「人文素養與發展」,「人文素養」是條件,「發展」是結果,兩者的關系實際上在話題前的引子中就有交代:「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必然會制約個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換句話說,只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個人乃至社會、國家和民族才能得到長期的發展。再如「吸收與創造」,題意應該是:要創造就必須廣博吸收,而吸收也應以創造為目的,這才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4.交叉關系。兩個概念,部分互相重疊。即甲的部分就是乙,乙的部分就是甲;反之,甲的部分並非乙,乙的部分並非甲。如「高分與高材」,可以這樣理解:高分可能是高材,高材也可能是高分;高分未必是高材,高材亦未必是高分——再深入一步鑽探:我們的教育要重視培養高材。由此看來,交叉關系的話題比之其它關系的話題,應該說,有更復雜更深刻的思辨性。
5.因果關系。兩個概念,一個是原因,一個是結果。而這種關系可以是單向,也可以是雙向。所謂雙向,即互為因果。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是「兼聽」的結果;「暗」是因為「偏聽」導致的。
6.層進關系。兩個概念存在著先後、難易的關系,後者比前者更進一層。如「創業與守業」,「創業」和「守業」都是大業,但在今天「守業」是事業的鞏固和發展,它要比「創業」意義更深遠。
7.是非取捨關系。即指關系型作文題要素之間為是非關系,一對一錯,對它們只能有所取捨選擇。也可稱之為有此無彼式。如:「偏見與關愛」。只能理解為「要消除偏見,勇於關愛」,如作其他理解,則是不科學的。
隨著關系型作文命題形式的成熟與發展,可能還會出現其他關系,只有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楚構成題目的詞或片語彼此之間的特定關系,關系辨明了,審題的任務才能基本上就完成。
佳作導讀
忘記與銘記
席慕容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著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花開花落、葉枯葉落,靜觀天外雲卷雲舒、風停風起。在路上,我們經歷著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
東坡披發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潛伴著「庄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籬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丑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著,在這之外,同樣又有在右岸快樂生活著的人們。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的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她永遠銘記著這一生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爭渡」途中所做出的選擇。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為那是他用於「澆灌」他的「花兒」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的靈魂。凡·高用《向日葵》永遠記住了他的船」……
這些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忘記與記憶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童年,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於「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獨有的船上,知道——忘記在左,銘記在右,中間是無盡穿梭!
誤區導診
在審題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審視題目本身以外,還必須對題後的「要求」反復閱讀與思考。也就是說,對題後的「要求」的理解,同樣是審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不可疏漏。要通讀「要求」,體會全段文字的主要考查角度。關注補充性的說明文字,特別是那些讓考生「不要怎麼樣」這類以否定句形式出現的句子。這往往是命題者對我們的善意提醒,有時甚至是明確的規定。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寫作的方向,將我們拉出偏離題意的誤區。
准確把握「要求」部分的中心詞。實際學習中,為了使我們對要求部分的理解更准確、更具可操作性,我們可以採取語法分析的方式來理解該部分的主旨。其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該部分的中心詞,進而達到對文體及中心內容的確定。
2.不可偏倚。要細致分析「要求」中的修飾成分,從而了解其在作文內容、范圍、形式、角度等方面的規定。
當然,除「要求」中明確寫出的限定以外,我們在日常寫作中還要善於領會各類文題或要求中一些隱藏的帶有常規性的要求。
材料: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那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的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易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以「鑰匙與鐵棒」為題寫一篇作文。
鑰匙與鐵棒
鑰匙為何能打開一把鎖?因為鑰匙最了解鎖的心,它抓住了鎖的本質。由此,我聯想到中國的教育問題,應試教育好比鐵棒,而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才是打開教育之鎖的一把鑰匙。
我們的鄰居——日本為何可以飛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當時,日本官員被派遣去德國向西方學習。當日本人看到德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時,驚呆了,他們意識到科技的推動力量,於是回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久,日本也擠進強國之列。中國如今也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找到了發展的鑰匙。
然而。怎樣能找到打開教育之門的鑰匙呢?如果找不到,我們的教育會一直落後下去的。
先從高考說起,我們為了高考而付出重大的代價值得嗎?看看我們的歷史書,政治書,為何我們要把它們掌握得滾瓜爛熟?我們歷史書里表達的觀點也只是中國一部分人的觀點,我們有必要記得那麼牢固嗎?完全沒有必要的。你若對歷史有興趣,可以多了解不同的觀點,為何死死抓住一種觀點不放?這是拿鐵棒開鎖。
我們可以借鑒一下美國的教育方法。他們學歷史並沒有像中國這樣統一的教材,有很多版本的歷史書供他們選擇。這樣一個寬松的環境,能讓學生的才能得到自由的發揮。要知道自由的力量是強大的。像古希臘這樣一個彈丸之國靠什麼打敗強大的波斯?因為他們擁有最有利的武器——自由。一個自由的士兵的力量遠遠比受鉗制的奴隸的力量大。我們沒有足夠的空間,就沒法使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導致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是一樣的,等於思想是被鉗制的。中華民族如何成為具有創造性的民族?
中國的教育制度是根深蒂固的,這與社會制度有很大關系。一個專制的制度決定著它的教育也是專制的。教育的成功建立在社會民主、自由之上。
我期待著一位像拿破崙一樣的巨人摧毀那舊鐵棒,用像貝多芬一樣強有力的手拿起自由的鑰匙打開教育之鎖。
(鑰匙之所以能夠輕易開鎖,「了解心」是關鍵。對於一般的事物、問題而言,「心」是指思想的實質和情感的隱秘之處。「鐵棒」天生不是開鎖的料,只會砸「鎖」、撬「鎖」——但那樣鎖就會受到傷害,就不再是鎖了。解決問題,要找規律、看實質、抓關鍵;順隨規律,就會得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否則會蠻干。可以談思想和情感話題:只有把握住人的內心情感的脈絡,才能打開對方封閉的心靈之窗。這篇文章基本符合題意,但觀點不集中,重點轉移到「需要什麼樣的鑰匙」上去了。)
⑧ 2015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怎麼寫立意審題解讀
2015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應該怎麼寫,立意審題解讀
好多年沒有想過重新做一做高考的題目了,只是不知怎麼突然產生了這么一個念頭。絲瓜藤和肉豆須,這是今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說心裡話,從我看到這個題目到現在一直在考慮這么一個問題:肉豆須到底是什麼東西。或許會有朋友告訴我不要在意這些無用的細節,然而我這鑽角尖的勁上來還真是拉不住。
有的朋友告訴我她想寫濟南的創衛,來呼應命題中的順其自然;有的朋友則告訴我,他想寫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還有人告訴我,想寫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考試中,中國的作文有這么一個特點:如果你的思想與出題者不符,無論你有著多麼華麗的辭藻,不管你寫著多麼深刻的人生,都逃不過一個跑題的結論。而這也正是我對所謂的作文題目深深不齒的原因之一。
我努力說服自己不去追究所謂的肉豆須究竟是什麼,然而我也並不自信自己是否讀懂了題目背後的內涵與深意。道家講究出世入世,既然此刻已身在滾滾紅塵中三十載,雖資歷尚淺卻也看夠了這大千世界。或許這糾纏不清的絲瓜藤與肉豆須,也正是對一生的寫照呢!就如同這無根之水,生於天,死於地,中間是它的一生。
說到人生,我特別喜歡《蘭亭》中的這幾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對於生活,我們或灑脫,或豁達,或越走越執著,或越走越清醒。然不管怎樣,走過的這一路總會與諸事萬物糾纏不清,或隨波逐流,閉上眼患得患失;或看破虛妄,睜開眼雲淡風輕。
人的一生,或許只是生活對我們的一場歷練,越是經歷的多,越是感嘆生活的不易。佛家用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來敘說人生之苦,而與我們一生始終糾纏不清的也正是這些牽絆,就像南唐後主李煜的那一句「剪不斷、理還亂」一般。誰都明白這就是生活,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破生活。活在當下,對於太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但同時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奢求。
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投身於生活,而後又都在幽幽暗暗之中反復追尋之後才明白,什麼才是生活,什麼才是真。追尋簡單的生活,那需要我們去除那些復雜,不讓自己在復雜中隱藏,不讓復雜在生活中隱藏。然而太多的人是給生活增添了太多了糾纏,就像這絲瓜藤與這肉豆須。給生活太多的負累,我們也就會被生活所累。
生活是什麼?一首歌,一場夢,亦或是一盤棋,一壺茶。不管怎樣,太過理想化不是生活的真諦。太多的牽絆,太多的糾纏,這才是生活的真。我們要做的不是過分的去劃分清楚這些所謂的糾纏。管它什麼是絲瓜藤,又管它什麼是肉豆須,它若糾纏就讓它糾纏,瓜熟蒂落,順其自然
⑨ 高考作文如何正確審題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好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