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作文有哪些方法
「作文、作文,作得頭疼。」怎樣寫作文呢?面對這個問題,相信無論對於國內的孩子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個大難題,一個困擾大家很久的大難題。但所幸的是,國內的孩子,面對寫作文,即使再難也會七拼八湊地給你寫上一大段。可憐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語言環境,缺少時間的情況下,又要讓他們接觸陌生的寫作。這無疑又加重了他們學習的負擔。這「寫」吧,孩子犯難。不「寫」吧,老師犯難。這學習語言哪有光聽、讀、說,不寫之理。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常常會在拿起筆寫作文的時候,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經常會抱怨著:「我沒有東西可以寫」,「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在這時,老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學齡水平,可以區別對待。例如教學中文教材第四冊的班級中,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貓,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講一段話,要求根據從頭部到尾部的順序講清楚,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寫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圖寫話上,要求做到先來講,後來寫的過程。這樣一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會話能力,一方面又幫助學生練筆。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在高學年的班級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尋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對於我們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如今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詞彙缺乏。比如在寫作時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考慮到別的形容詞。
2、句子不通順。在學習中我們的孩子們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語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寫作時,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一個日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例如「書我讀了」(正確是「我讀了書」)、「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確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在寫人物作文時,對描寫人物特點時,沒有舉例具體說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動。
針對以上一些特徵,如果選用一些同年齡孩子的佳作,印發給學生閱讀,對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構思作適當的評點。這么一來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不會讀書和寫作的同學作一點指導。日積月累,他們自然會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寫作是一種創作。要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觀察積累,記憶儲存;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在教學中,我建議學生們多多閱讀,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讓學生多收集模範文章和剪報,抄寫和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讓他們記熟和運用。熟能生巧,經過練習,筆頭熟了,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也就能得心應手了。海外孩子學中文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肯學,一定能學好
B. 寫材料作文有什麼好方法
「給材料作文」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根據題目的要求,可以寫成記敘、說明、
議論等各種文體的作文。因為近年來給材料寫議論文的情況較多,這種作文又有
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把這個內容放到這里來講,並著重談談根據材料寫議論文
的方法。
給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常見的有一篇文章、一條新聞、一個
事件、一種現象、一則寓言、一幅漫畫,還可以是一首詩、一段歌詞、一組素材,
或者一句格言、一個成語、典故等等。
給材料作文題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樣的,有的要求讀一篇文章後寫讀後感,
有的要求根據材料自選角度寫議論文,有的要求根據圖畫、圖表寫一段說明文字,
還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為開頭續寫,或根據材料擴寫、縮寫。
鑒於以上情況,面對給材料作文的題目,必須注意仔細審題、辨明文體,認
真分析材料、准確領會題旨。據此確定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方法與前邊所講的一事一議的議論文和讀後感的寫法大
致相同,區別在於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內容不同。一事一議的文章開頭要概述
事件,讀後感的開頭部分要概述所讀的書或文章的內容,給材料議論文的開頭則
要概述題目所給的材料。
這類議論文的基本思路是:
(1)概述材料大意
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題目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
容簡要敘述,引述時還應注意選擇與下文即將提出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與中心
論點無關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出中心論點
這一中心論點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提出的,因而,認真分析材料,從中提
煉出恰當的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觀點提煉得不準確,文章就「跑」了題,後
面的文字寫得再好也無濟於事了。
(3)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
這部分是議論文的主體,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充分闡明論點的正確性,使文
章具有說服力。分析說理過程中既要廣泛展開,闡述一般規律,又要聯系實際,
說清現實意義。
(4)結尾呼應開頭,或進一步強調論點,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提出希望
要求
怎樣從所給的材料中提煉觀點呢?一般說來,可以有三種方法:
一是概括法
運用概括法在只有一則材料的情況下是要通過分析理解抓住材料的中心和本
質。例如:達·芬奇畫蛋的故事敘述了畫家小時候學畫的經歷。其中既有對達·芬
奇的評價,又有他學畫蛋的過程,還有他的老師對他的教導。這一連串的材料究
竟包含了什麼道理呢?通過分析,可概括出一個觀點--基本功的重要性。
在題目提供了兩則以上的材料時,運用概括法就是要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有
一個題目給了三則材料,要求根據材料寫議論文。
A有人問世界著名球星貝利他最滿意的進球是哪一個,他回答說:「下一
個。」
B有人問我國著名導演謝晉他拍得最滿意的影片是哪一部,他回答說:「下
一部。」
C魯迅先生說過:「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認真思考一下不難看出,這三則材料的共同點都是在講「不滿足已有的成績
才能進步」的道理。找到了這一共同點,文章的中心論點就可以確定下來了。
二是引申法
運用這種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聯想,由此及彼,
由表及裡,從而提煉出更深、更新的觀點。例如「濫竽充數」的典故從一般意義
上來說是在講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最終總要現出原形。從這個道理引
申開去,我們可以想到人必須有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三是類比法
給材料寫議論文的材料有不少是寓言故事,還有的是列舉自然界的某些現象。
對這類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論事,而應當運用類比聯想的方法,想一想
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的社會現象。比如「暴風可以吹斷一棵大樹,但在森林面前
卻是無能為力的。」這一諺語講的是自然界的現象,如果根據這一材料寫議論文
就決不能只停留在分析為什麼「暴風吹不倒一片森林」,而應當聯想到人類社會
中「集體力量大」的道理。
在分析材料、提煉觀點時還應注意的一點是思路要靈活,要學會多角度分析
問題。比如「濫竽充數」這一成語故事從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煉出幾個不同的觀
點.達·芬奇畫蛋的材料,從廣義上說,可以提煉出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的觀點;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可
以悟出「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很重要」的道理;從教師的角度則可以探討
「名師出高徒」、「抓好基本功訓練的必要性」的問題。
多角度地分析問題,不僅有助於提煉出富有新意的觀點,同時也有利出培養
思維的變通性、發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須從題目要求出發,不能脫離材料
牽強附會,同時還應從自己熟悉的、有創見的方面選擇恰當角度、確立文章的中
心。
C. 幾種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來自積累。學生手中掌握了豐富的作文材料,習作時就會有事可敘,有人可寫,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難就轉化為易,心理上的懼怕也就變為喜歡了。
教師應怎樣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積累作文材料呢
一、背誦積累。指導學生熟讀背誦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能使學生從中得到較多的語言儲備,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學生讀而不背,作文時就會感到筆力不足,詞語貧乏。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年齡段是一生中記憶的最佳時期這一特點,對學生加強背誦指導,強化記憶,幫助他們積累起終生受用不盡的材料。 一般說來,教學每冊教材,教師要做到:①選擇一些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的優秀課文,讓學生整理背誦掌握全篇。②對於不便全篇背誦的課文,可選擇其中片斷,指導學生背誦。並要他們抄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課余飯後,一早一晚,進行吟誦、品味、內化。③指導學生摘錄課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這樣,學生不僅能從中熟悉各種各樣的句式、段式、篇章結構方法,了解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系,鞏固學習成果,而且便於把書本里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作文時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結構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二、生活積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才能長流不竭。幫助學生積累生活,是學生作文之溪長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①指導觀察,讓學生運用教材中學到的觀察方法,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事情,從中捕捉和積累作文材料,提高觀察分析事物、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②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參觀、旅遊、勞動、科技活動等,每次活動都要有目的。活動前要有準備,活動中要細心指導學生感受生活,活動後要認真幫助學生回顧總結。③引導學生通過電視、電影、廣播等視聽途徑積累材料。經常有目的、有選擇地組織學生看愛國影片、兒童節目、《新聞聯播》、《人與自然》等,以擴大學生的見聞,豐富學生的生活。④鼓勵學生勤動筆,及時作些記錄,堅持寫觀察日記,作好文字積累。
三、閱讀積累。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搜集和積累材料,鼓勵他們自學閱讀,隨時摘錄,堅持寫讀書筆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把材料分類,如按內容分成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 通過以上多種渠道的積累,學生胸中有材料厚積而薄發,作文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寫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了。
D. 寫材料作文的方法
一、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
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二、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材料】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最後,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分析】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個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裡拉個不停。家人不堪這種「鋸床腿」的干擾,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饒。小女孩一氣之下跑到一處幽靜的樹林,獨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聽到一個老婦人的贊許聲:「拉得真不錯!」老人繼而說:「我的耳朵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於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來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會連聲贊許:「謝謝,拉得真不錯!」終於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發現,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鋸床腿」了,便驚奇地問她有什麼名師指點。這時,小女孩才知道,樹林中的那位老婦人竟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她的耳朵也從未聾過。
【分析】贊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材料】據《深圳風采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關系法
【材料】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系是父與子的關系,其正常關系是骨肉關系、親情關系,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系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六、明確褒貶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個麵包師長期從他的鄰居--一個農民那兒購買黃油。有一天,他竟然發現黃油的分量不足。以後,他定期稱量,每回都是這樣。於是,麵包師把農民告到了法官那裡。農民在法官面前辯解說:「麵包師向我購買黃油的同時,我也一直從他那裡購買同樣重量的麵包,並且以他的麵包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我的砝碼不準,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他的過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
【分析】這則材料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它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啞口無言」是貶義詞,暗示了命題者對麵包師的行為持否定態度。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做人要誠信,如果心懷不軌,居心叵測,自己也必將被背叛和欺騙。
七、多向輻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
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系立意;既可以聯系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系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
在誕生過張衡與祖沖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97歲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國家主席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這則材料,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1)從主席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我們國家以及國家領導人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3)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我國在科學領域也要」年輕化「。
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後,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材料】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
「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材料】從前,有位年輕的獵手槍法極准,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只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在了它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裡,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槍……
【分析】這則材料中共出現了四個「人物」--年輕人、長者、雁奴和雁群。審題時,學生可以舍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群的關系入手確定如下立意。
(1)從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為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
(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九、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材料】
一、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當斷臂的維納斯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趨之若鶩的好事之徒。他們提出了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異想。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二、有一次,記者問棒球明星史蒂夫o加里威:「你從來沒有哭過嗎?」史蒂夫回答說:「是的,我從不掉淚。」記者又對他說:「我認為你倒不如像大多數人一樣,有時不妨也掉掉淚,這樣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感情豐富的男子漢。」
【分析】這兩則材料表面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分析,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在本質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顯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記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這就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據此學生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狹隘的經驗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馬克思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2)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備,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分析】
(1)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未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十、尋互補法
【材料】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此外,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學生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審題立意強化練習:
1、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安泰是眾所公認的英雄,所向無敵,地神蓋婭是他的毋親。安泰在格鬥時,只要身不離地,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夠擊敗任何強大的對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敵制勝的奧妙,被一個叫赫拉克勒斯的對手發現了,於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寫了三個人物,先要弄清他們的關系,安泰和蓋姬是母子關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敵人,一向無敵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離開了力量之源-大地母親。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立意:
從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敗的原因,一向無敵是因為不斷從大地母親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為離開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沒有了力量之源,可見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體才能有所作為。
從母親的角度看,她給予安泰力量,卻不給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對安泰的悲劇她有責任。所以適當的給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從赫拉克勒斯的角度來看,他能打敗安泰的關鍵在於他掌握了對手的致命弱點,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戰不殆。
2、(一)志願軍英雄馬玉祥曾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個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我也是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個老『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夠個兵的份量就心滿意足了。」
(二)拿破崙說:「不想當眾帥的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請你聯系時代的特點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寫成一篇議論文。
【分析】先找出兩則材料的同和異,談的都是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問題,但看法迥異。對馬玉祥的話,應抓住關鍵的一句,「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就心滿意足了」,理想的確立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在普普通通的崗位上照樣能幹出成績來,能實現自身的價值,要正確理解「兵的份量」的具體內涵。而對拿破崙的話我們要作具體分析,不宜籠統地肯定或否定,想當元帥的兵是有目標有理想的,但要明確為誰而當、為什麼要當元帥這些問題,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審題時還應注意「聯系時代特點」這句話,也就是要立足於時代的高度,結合當代青年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來思考這一問題,同時還應聯系自身的實際來確立人生的目標。比如你欣賞老黃牛還是千里馬,我們的時代需要老黃牛的精神,千里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為:
人生既要有拿破崙那種雄心壯志,也需要馬玉祥那樣甘於從平凡做起的精神,因為任何雄心壯志的實現,都離不開腳踏實地地苦幹。
3、從前,在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時,總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最後,洛克菲勒還指定他為自己的繼任者,成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
請就此材料,寫一篇文章。
【分析】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誰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與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後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實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體現了敬業精神,這正是築起大廈的基礎。
4、張老師在一次上語文課時,誤將「晏」寫成「宴」,李明同學當即指出了他的錯誤。張老師把「宴」改成「晏」之後說:「唔!漢字就是這個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擺的位置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外國文字可不會這樣。」誰料話音剛落,李明同學又舉手了。張老師問李明同學有什麼問題,李明同學說:「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學的做法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分析】解答過程如下:
第一步,認真閱讀。
這是答好供料作文題的前提和基礎。此題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學生李明連續兩次當場指出老師的錯誤。
第二步,提煉觀點。
從邏輯上講,對李明同學的做法,無非是三種態度:要麼贊同,要麼反對,要麼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於是,提煉觀點如下:
①李明同學勇於質疑,求真求實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學不顧場合、對象,讓老師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學勇於質疑的精神可嘉,但具體做法還可商榷。
在實際答題中,有些同學提煉出的觀點竟是「張老師的行為崇洋媚外」,這顯然有些跑題了,寫的不是李明的行為而是張老師的行為了。
第三步,聯想素材。
上述三種觀點均可以寫。如選定第三種觀點,那麼,不妨全面展開聯想,想到什麼就先記下來。例如可能會想到以下各條
①當說不說的好好先生②鄒忌諷齊王納諫③敢於直諫的魏徵④《火刑》(布魯諾)⑤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⑥面對歹徒,敢說敢斗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⑧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⑨外國文字與外國月亮⑩愛迪生晚年自以為是,一無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綱。
根據選定的觀點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寫作提綱。限於時間,此提綱不宜過細。下面是一份擬好的提綱:
①中心論點:
李明勇於質疑的精神值得學習,具體做法還可商榷。
②引論:簡述材料,提出論點。
③本論:A、列舉、簡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現象。
B、結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說理。
C、論「進諫」需要勇氣。
D、結合有關哲學原理分析。
④結論:總結全文,辯證分析。
⑤素材:A、商紂王、魏徵B、布魯諾、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鄒忌
從上列提綱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兩條顯然應刪除。②③⑦屬同類素材,④⑤⑩應歸為一類……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選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寫成文。
5、一位裁縫在吸煙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裙子燒了一個窟窿這,致使其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借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並精心飾以金邊,然後,將其取名為「金邊鳳尾裙」。不但賣了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材料中的裁縫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藝,使自己擺脫了失誤不利的局面,變廢為寶,走向成功。在理解題意的時候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來准確把握立意的關鍵。「不小心」「廢品」「為了挽回損失」等詞可以幫助我們明確「金邊鳳尾裙」的發明並不是主觀創新和時尚潮流的產物,而是一種「挽回損失」,靈活地變「廢」為寶的作品。「憑借其高超的技藝」「精心」「取名為『金邊鳳尾裙』」等詞句告訴我們裁縫能夠變廢為寶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觀上並不放棄,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藝高超,創意無限。
因此,從立意上看,我們認為以下幾種立意屬於准確地理解材料,應判切合題意,內容項在一檔打分。
(一)人要從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棄的精神。
(二)人要從失誤的陰影中走出來,就需要聰明過人的智慧、靈活變通地思維、高超絕妙的技藝。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兩點可同時採用,也可從任意一個或幾個角度立意。
以下幾種立意屬於較准確地理解材料,應判符合題意,內容項在二檔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誤打倒。(二)要戰勝困難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戰勝挫折才能成功。
這幾類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現象,而沒有深入理解裁縫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內容只評為二類。
以下立意屬於對材料的理解存在一點偏差,應判基本符合題意,內容項在三檔打分。
(一)創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則屬於偏離材料,應判離題,內容項在四檔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創作」「我們不應盲目追求潮流」等。
E. 素材作文命題有何方法
素材作文命題有何方法?
一,命題作文的命題類型主要有三種
(一)完全式命題作文,即題目+要求。題目通常是一個詞、一個短語或者一個句子,「要求」則是若干說明,規定本次作文的體裁、選材范圍、字數等。如2009年四川省的高考命題作文《熟悉》、湖南省《踮起腳尖》等。(二)材料式命題作文,即材料+題目+要求。這種類型是最近幾年高考出現的一種新型命題方式,就是先給出一段材料,而後給出命題,再提出寫作「要求」。這種形式與話題作文極為相似,應該說是命題作文與話題作文的嫁接。既有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又具備命題作文的限制性,這類命題很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2009年高考北京、重慶、江蘇、山東都採用了材料式命題作文。(三)半命題作文,即給出一個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添加詞語,形成完全式命題作文,題後也有相關的寫作要求。如2009年湖北卷作文題目:請以《站在 的門口》為題寫一篇文章;福建卷作文題目:《這也是一種 》。
二、命題作文的審題技巧
(一)抓住題眼,確定重點。命題作文的關鍵是審題,必須找准題目中最能體現題旨的關鍵字詞,也稱「題眼」。抓住「題眼」,是確立文章寫作中心和採用文體的關鍵。詞語式命題如「他們」、「嘗試」等,這類標題本身就是題眼。審題時,要理解詞語的內涵和外延,要切入題意的深層。短語式標題往往以一個偏正、並列、動賓等結構的短語形式出現,如「在自然中生活」、「舉手投足之間」。這類命題限制性更多,審讀題眼尤為重要。如「心靈的選擇」,抓住題眼「心靈」,才會理解不能寫一般的選擇,而是要寫「心靈」深處產生的觸動、掙扎時的心路歷程和情感世界,這樣才能切合題意。句子式標題常常以一個觀點式的形式出現,如「不要輕易說不」,標題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關鍵詞「輕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點,突出中心。
(二)由表及裡,揭示寓意。標題的含義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淺表的,也有深層的;有明言的,也有隱含的。有些命題採用比喻、象徵手法,命題者擬出一個作文題,常常不只是要求我們寫表面的東西,還要求我們寫出包含在題目中的深層含義。審題時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應該透過表面意義去挖掘內在的含義以及隱藏在背後的寓意。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幫助人騰飛的要件,「隱形」是指別人看不見,「隱形的翅膀」可以理解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親人朋友的關懷和鼓勵等。2007年高考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無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悅的東西。又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語文帶給我的心靈的潤澤。
(三)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進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我們需要化虛為實;還有些命題虛實兼備,考生寫作時需要虛實結合。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腳尖》,實指是人為了提高自身高度,腳尖著地;虛指是寄寓人們要腳踏實地,全力拚搏,努力爭取達到更高的標准。又如2006年高考遼寧卷《肩膀》: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屬於虛實兼備的作文題。實指是,如寫「父親的肩膀」,寫一曲親情的頌歌。虛指是,寫要承擔責任要團結協作(「並肩作戰」);別人給我們打下的基礎,英國科學家牛頓說過「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實指時,「你」就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身邊的事物或人物,如「父親」、「同桌」、「友人」等,來抒寫動人心魄的親情、友情乃至美好純真的愛情等。虛指時,「你」就應該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時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寫想與某位歷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學名著主人公的手,也可以寫想握住「節約」的手、「誠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四)把握內涵,梳理關系。兩年前有些高考作文命題是由兩個以上的概念組成的關系型作文命題,審題的關鍵是要在把握概念內涵的基礎上,找准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梳理出兩個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如《一步與一生》、《人與路》等。一般有依存關系、條件關系、因果關系、層進關系、取捨關系等。如2006年高考江蘇題:「人與路」是一個思辨型命題,考生要搞清人與路之間的關系。抓住第一句啟示語,考生可以談勇於開拓,敢於創新。抓住第二條啟示語,考生可以談人不應當因循守舊、盲目模仿。抓住「路」的比喻義,將「路」理解成奮斗路、富民路、強國路、愛心路,等等。考生這樣審題,在寫作時就會思路暢通,得心應手。
(五)添加詞語,構成語境。詞語或短語式命題,審題時,我們可以用「添加詞語,構成語境」的辦法來完成審題,即在所給定的詞語前或後添加詞語或短語,來顯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緊扣中心。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熟悉》,審題時可以在詞語後再添加內容,使命題更明確,如「熟悉的身影」、「熟悉的胡同」、「熟悉的笑容」等;也可以添加內容,使命題更具體,如「熟悉胡同的往事」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審題過程中,以上幾點往往需要綜合運用。
F. 素材作文命題有何方法
三目條件運算是可以嵌套的,如有以下的語句,則max表示的是a、b、c三個數中的最大值,其值為。
你問是其實是多則材料作文題,相關資料如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多則材料作文題的審題立意指導[寫作指津]當新材料作文成為高考作文的新寵之後,多則材料的作文命題也就應運而生,而且成為熱點。多則材料作文題由兩則或兩則以上的材料組成,材料與材料之間往往有一定的聯系,或在思想內容上,或在邏輯關繫上,或在結構形式上,或在時空組合上。多則材料之間的關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幾則材料並列,互為補充,對同一問題作相同層面的敘述、描繪、闡發。如2011年高考全國課標卷:有一種熱帶觀賞魚??一類是幾則材料對立統一,對同一問題提供兩組相對或相反的事例。如2007全國卷Ⅱ:一、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由以上兩道作文題可以看到,第一道作文題中的熱帶觀賞魚、狼、羅森塔爾挑選學生等三則材料,呈現的是互為補充的並列關系。第二道作文題中的兩則材料,一個是反面的,叢飛幫助別人,別人沒有幫助他;另一個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學生幫助別人,別人也幫助他。多則材料作文題比單則材料更加豐富復雜。由於多則材料容量大、條件多、組合關系復雜,所以在觀點的提煉上,較單則材料難度大得多;在提煉論點方法上也和單則材料不同。多則材料的內涵之間不可能互不相干,總是在某一點上將它們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因此多則材料的審題和觀點提煉,就是要運用多種方法去分析材料,找出幾則材料組合的「內在聯系」點,為作文的立意點。具體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1)抓核心句法。核心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或者幾段材料的主旨常常體現在核心句上,抓住這些核心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如果寫作2011年高考全國課標卷作文題,我們只要抓住「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一核心句,立意與擬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因為這三則材料雖各有側重,反映的主題卻是相同的。熱帶魚的材料側重告訴人們,人才成長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寬松的環境;狼的材料側重告訴人們,好奇心在人才成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羅森塔爾的心理測驗則告訴人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才成長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突出「人的成長與成才」是它們共同的主題。(2)綜合歸納法。有的多則材料,不管是理論材料,還是事實材料,不管是漫畫材料,還是文字材料,各則材料的內涵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對,卻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於一點立論,文章勢必片面而缺乏說服力。這類材料就要用綜合分析法,將各則材料的內涵加以分析,綜合歸納出一個全面正確的觀點來。例如上面列舉的2007全國卷Ⅱ,只要將兩則材料進行歸納綜合,無論是正面事例還是反面事例,其實質都與提倡助人為樂的美好品德有關,批判個別冷漠和不道德的行為,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圍繞這些精神實質立意無疑都是正確的。再如第一題,這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因不理解而嘲笑。第二句話是說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這兩句話都說的是生活中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現象,是果。第三句是說原因:用眼睛或智力了解,沒有用心。同時,告訴人們用心了解。三句2.話的共同點可歸納為:了解他人要用心,而不是眼睛或智力。用心了解他人,就能懂得他人的快樂,就不會嘲笑他人。這便是這組材料的立意點。(3)化大為小法。如果對多則材料進行整合「求同」,所得到的角度較大,或者較空洞抽象,那麼就有必要把大角度化小一點,把抽象概括的一句話變為具體可感的若干側面,調動知識積累,發揮想像力,進而確定立意。如上文所舉的2011年高考全國課標卷就可由「人的成長與成才」這一大的角度,化為若干個較小的角度,如:①成才需要自由空間;②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③成才需要自信;④環境與成才的辯證關系;等等。這樣,既可從一個人自身挖掘促使其成才的種種因素,也可以從成才的外在因素方面,更可以把內外因結合起來談,這樣化大為小後,考生就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運用所掌握的素材和寫作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閱歷,寫出異彩紛呈的文章來。(4)辯證分析法。這種分析法適用於各則材料的內涵相互對立,且各則材料的觀點都有道理,卻又不全正確。對這類材料,不能簡單地肯定某則材料的觀點,或否定某則材料的觀點,而應作辯證分析,歸納出一個辯證的觀點,作為作文的論點。如根據下面的兩則材料進行寫作:一位哲人曾說:?成功和失敗,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從零開始』,才可能有永遠的新天地。?另一位哲人說?一個人可以棄舊圖新,可以再接再厲,卻不能『從零開始』,因為歷史是一個永遠的存在。?乍看這兩則材料,兩位哲人對是否「從零開始」這一問題的看法產生了分歧,甚至形成對立,如果就此草率地以某一方面的論點作為中心論點,在論述中難免會顧此失彼,違背了全面理解材料的原則。怎樣運用辯證的思維將看似矛盾對立的兩個觀點統一起來呢?深入分析材料便不難發現,前者勸導人們要有向前看的眼光,對於過去的失敗與成功,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再接再厲的恆心;而後者提醒人們,在邁步前行時,也不要忘了積累和記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更不要忘了歷史的責任與時代的囑托。把兩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辯證的分析,就可以確立中心,涉筆成文了。再如第二題。對這類材料,應作辯證分析,歸納出一個辯證的觀點。就這組材料而言,愛因斯坦的觀點——做好一件事而精彩,普通人的觀點——終生吃苦,活得精彩。由此,我們可以找出幾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吃苦——做好一件事——活得精彩。可見,吃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做好一件事又是活得精彩的前提。據此我們可以引出這樣的觀點:我們不但要用吃苦精神做好一件事,獲得精彩,我們也要用吃苦精神做好每一件事,這樣我們可能終生吃苦,但我們一生都活得精彩。(5)異中求同法。對於不能一眼看透的多則材料,在確立論點時,那就要著眼於對照比較,異中求同,由表及裡,深入底蘊,找出能統攝各則材料的思想觀點。能統攝各則材料的思想觀點就是中心論點。如第四則。我們首先必須尋覓這兩則材料的共同的本質意義。這兩則材料我們可以運用追問的方式,獲取它們的本質內涵。其實質應該是:基礎與提升的關系、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獨辟蹊徑與超越他人、堅持個性與創新方法、理性地對待前人的成績、辯證地對待祖輩的功績等。這樣可以擬定題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切莫迷失在偉大面前、沉醉還是創新、尋覓自己的用武之地、選擇超越等。第七題題目所提供的材料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認真分析,還是可以從「思維的片面性」上找到它們的交叉點——它們都暴露了人們看問題的誤區:以偏概全。據此可以確立如下的論點: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不然就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實戰演練]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①同一扇窗戶,向上看是風景,向下看是泥淖。②把臉迎向陽光,心情就不會被雨淋濕。③與其抱怨造物者在玫瑰花叢里附上尖刺,何不感謝造物者在尖刺上添加了玫瑰花。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提示]這三則材料都說明了對待生活的應有的態度。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他(她)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的質量。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心境心境,境由心生,就看你自己如何取捨。世界上許多生活環境優越的人整天看到的是爛泥,而許多生活在逆境中的不幸者卻找到了星星,例如拿破崙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可他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現生命是這樣美好。」她的一生留下許多不朽的著作。對待生活,我們應該抱有怎樣的態度?快樂和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對於我們青年朋友來說,確立怎樣的幸福觀關繫到我們的生活質量的好壞。生活中有順境和逆境,如何去面對?這些都是立意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寫作時,要做到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用樂觀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不順,正確對待生活中存在的問題。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提示]「安得廣廈千萬間」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名句,意思是「怎麼能夠得到千萬間高大的房屋」。如果單獨從這詩句去理解,有可能會曲解它的意思,為什麼呢?「安得廣廈千萬間」,我們從字面上看去,很明顯,這是杜甫在感嘆沒有房子而想要房子,他想要得到千萬間高大的房屋。得到之後,怎麼?是自己住?還是別人住?所以,正確理解詩句還得結合原文的有關內容,「安得廣廈千萬間」之後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原來,杜甫得到房子不是為了自己住,而是給天下窮苦的讀書人住。只要天下人免除痛苦,詩人就是「受凍死亦足」。這是由己及人,由個人的苦樂想及天下人的苦樂,由個人的安危想及國家之安危。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前途以及與廣大貧寒之士共患難、同命運的深厚感情,抒發了詩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悲憫、博愛情懷。所以,本文的寫作重點應該放在杜甫詩句的悲憫精神、普世價值和博愛情懷上。要推己及人,為別人造福。
G. 寫好作文的方法有什麼
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常常會在拿起筆寫作文的時候,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經常會抱怨著:「我沒有東西可以寫」,「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在這時,老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學齡水平,可以區別對待.例如教學中文教材第四冊的班級中,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貓,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講一段話,要求根據從頭部到尾部的順序講清楚,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寫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圖寫話上,要求做到先來講,後來寫的過程.這樣一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會話能力,一方面又幫助學生練筆.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在高學年的班級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尋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對於我們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如今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詞彙缺乏.比如在寫作時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考慮到別的形容詞.
2、句子不通順.在學習中我們的孩子們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語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寫作時,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一個日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例如「書我讀了」(正確是「我讀了書」)、「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確是「我先吃」、「我先走」).
H. 中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魯迅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寫作來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觀察、體會,否則,寫作的源泉將枯竭。同學們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多看、多聽、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開的時節,仔細觀察田野、路邊、草地、校園等萬物復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時節,仔細觀察狂風暴雨,觀察烈日,觀察高溫下人們的活動;秋風送爽的時節,寒風凜冽的冬日,留意周圍事物的變化;在清澈見底的溪邊、湖旁,觀察魚類的安閑、游戈;在馬路旁觀察車輛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裡、市場上,觀察顧客、售票員之間怎樣買賣商品……從各個角度廣泛地積累材料。
第二,積極參加活動,努力創造素材。
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創造素材,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如「六·一」國際兒童節、元旦的游園活動或文藝晚會,及各種節日開展的「獻愛心」等演講或活動,在慶典中不斷觀察、思考,積累素材;秋天,積極參加老師組織的秋遊,留心周圍事物,用心記下所見; 科技活動開展的科技製作競賽,說話課開展得到詩歌朗誦或故事演講比賽,寫字課開展的書法比賽,語文活動課開展的拼音拼讀比賽、成語比賽等,在各種活動中將所獲得的素材儲藏在自己的腦海。當寫作時,就能從豐富多彩的素材中選取合適的材料,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
第三,堅持多讀書,吸取素材。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堅持多讀書,在讀書中不斷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熏陶,並不斷積累,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美句子、一個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為我們積累的素材。而且,我們可以把語句、片段摘錄下來,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來,日積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選」。它將為學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過讀書,學生還可以學習各種寫作方法、文章結構等,為我們的作文提供了指導。總之,多讀書,豐富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寫文章便有「源頭活水」,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四,及時記錄。
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及時地記錄在本子上,也可以寫成日記、隨筆等形式,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動筆寫作時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I. 作文素材,關於方法的
毅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成全了天下無數的英雄豪傑。 司馬遷忍辱負重鑄就了千秋史書是我們所共知的,他所流的血汗之多也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但他所具有的那種堅持到底的毅力,我們中幾人可以企及?二萬五千里的征程是何等的艱險困苦,如果沒有毅力,沒有無數顆具有毅力的堅強的人,中國何來今天?又何來今日的你、我、他?你、我、他心中又怎會銘記「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詩句?毅力,乃是成就千秋大業的基石。 張海迪是一個成功者,是一個為人敬仰,受人崇拜的強者。如今的霍金更是讓人驚羨不已,連他那斜斜的姿態和拚命忍住流口水的樣子,都已定格在無數人的心中。「毅力」兩字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顯示。身體殘疾怎樣?病魔纏身又怎樣?在堅強的毅力面前,它們也只有俯首稱臣的份呢!是毅力讓殘缺的軀體綻放無盡的光華。 毅力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永遠站著的精神,毅力是一種姿態,是一種永不倒下的姿態,毅力是一種象徵,是一種勝利終屬於我的象徵。 正因為有了堅強的毅力,才有了山間松竹「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颯爽英姿,才有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堅忍不拔,才有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永不復返。 毅力是一種美的象徵,是一種趨近完美的標識。寬闊的胸膛,我們認定那是堅強的展示,威武高大的身軀我們指定那是強者的特有,酷呆帥透的面孔也被我們簡單地定義為機靈聰明有頭腦。那麼,其他的人呢?噢,對!還有一顆心!一顆有堅強的意志、堅忍不拔、永不言敗、堅持到底的恆心。有了這樣一顆心,你就是英雄中的英雄,強者中的強者,就是泰山頂上一青松,頂天立地傲蒼穹,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堅持
人生便如一塊香料,是只有在堅持的信念為柴,堅守的行動為火炙烤中才能散發出最濃郁的芬芳。
一個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卻是不容易的。記得幾年前那個曾經感動了神州大地的王順友。馬班郵路上一個人 一匹馬,用一生的腳步踏出一條架在山區里的綠色通道。無可否認,他很平凡。但我們更應肯定,他確實偉大。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一走就是幾十年。就算是一捧粗沙,也早就被磨成潤珠了。倘若少了這份堅持,我們又去哪裡尋找這份感動,尋覓這種精神?
堅持讓平凡變成偉大。但是淺嘗輒止也同樣讓一位天才黯然神傷。
他是一個神話,一個物理世界的傳奇人物;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他開啟了科學歷程的新紀元。但有一次他失敗了。在想黑洞研究的過程中,他中途放棄了。因為這個問題的結論與他預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幾年之後,他的這一結論卻成為另一位物理學家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依據。他懊悔地說:「我本來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棄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一把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無論你是誰,只要你抓住了堅持這把鑰匙,成功的曙光就會毫不吝嗇的照向你。但一旦放棄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勝利女神也會悄然離開。
《浮士德》一步幾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一生的努力。相比於今天的快餐文化,那裡面寫滿了堅持。在這個物慾橫流 紙醉金迷的社會里,人們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堅持。為什麼古今中外無可計數的作品隨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為什麼幾十年著述而成的《本才綱目》流傳至今?又為什麼天才的愛因斯坦會懊悔不已?又為什麼一個平凡的郵差永駐人們心間?是堅持!堅持著以理念已被封為創業者的必備素質之一。有了堅持,才能劈荊斬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堅持了,自己努力了,為什麼還不成功?那是因為堅持還沒有累積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有了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沒有堅持,就註定失敗。對於成功,堅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1、改革、創新
▲《讀書》雜志引用過這樣的詩句:世界在倒廢紙簍,倒掉了種種舊觀念。
▲廣東人戲謔東西部差別時說:我們廣東人專門研究中央說哪些不能幹,沒能乾的堅決不幹,至於沒說的,我們都干;而你們則專門研究中央說了哪些能幹,說了的才幹,沒說的都不幹。
▲孫建軍《非常朋友》:開放是每一朵花的權利。
▲全新的發明極少發生,創新幾乎總是將兩種以上已知的觀念以新奇的方式組合在一起。(《讀者》2002/1)
▲在這個世界上,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其實何止藝術,就是人類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也是離不開創造力的。(斯妤)
▲王敦洲談到有人輕視錢鍾書的創造,以為它不能立即兌換成生產力。「但我要說,它即使就是游戲,也只有人類才會有如此傑出的游戲;而這樣的『游戲』,對於人類自信心的增強,對人類質量的提高,又該具有何等難以估量的意義啊!」(王敦洲《我讀錢鍾書》)
▲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飛船時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2、善良、人性
▲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雨果)
▲贊揚不一定要付出代價,同情往往要作出某種犧牲。
▲玫瑰是美的,而更美的是它所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亞的一首詩)
▲《聖經》中說:「懷著愛心吃蔬菜,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香得多。」
▲為培養善良之心,即使不能做到以身飼虎,至少應控制一下我們自己的貪婪之欲,給動物更多一些關懷和幫助。
▲人類有許多偉大的優點,但有一條普遍的缺點,就是在物慾與理智的較量中,物慾往往占上風。(當代教育家劉征)
▲魔鬼的引誘勝過上帝的召喚。
▲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四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離婁上》)
▲即便是在慾望的風暴之下,一不小心還會有冬眠的情感種子破土生長。(韓少功)
▲天使有時只需一個微笑,就會讓整座魔鬼的宮殿坍塌。
▲孩子從不綻開功利的微笑,也不流下偽善的淚水,他們的歡笑和眼淚都是情感的珍珠。(當代作家鄧皓)
▲在良心與暴力的對抗中,暴力總是最早的戰勝者。……同時,在良心對抗暴力的斗爭中,良心總是最終的勝利者。
▲一位詩人說過,對於一個詩人來說,如果雙眼成了斷流的黃河,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人性天然就有弱點。
▲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蕭蕭》「前言」中,有這么一段話:「我只建造一座小廟,在這座小廟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3、奮斗、成功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梁實秋)
▲冰心早期的一首詩吟道: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殊不知當初她的芽兒滲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有個著名的PMA成功黃金定律,認為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朝詠外語於晨曦中,暮攻難題於華燈下
▲堅信駱駝總會走出沙漠
▲巴爾扎克小說中有一段話:「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賽查·皮羅多盛衰記》) 世無聞,古人惟恥。(司馬遷《感士不遇賦》)
▲生活因為背負苦難而變得堅實,人生因為坎坷而成就多彩。
▲走出沙漠,是河流的選擇。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的人。(巴斯德)
4、平等、正義
▲有一篇評論新編崑曲《鍾馗》的文章說:「無論是官是民,是親是友,是受惠者,是非受惠者,在體現人間正義、正氣、友與愛、願望和理想的這個巨大的形象面前,統統應該跪下來。」
▲這世上到處有人下人。由於遺傳,智能不如人,就要受別人播弄;由於教育,常識不如人,就要受別人欺瞞;由於環境,憑借不如人,就要受別人踐踏。(台灣作家王鼎鈞)
▲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林肯)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開始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西方有諺雲:遲到的正義等於沒有正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願意用生命來捍衛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伏爾泰)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19世紀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
5、藝術、審美
▲汪曾祺:一個真正能欣賞齊白石和柴可斯夫基的青年,不大會成為一個打砸搶分子。
▲甘瓜苦蒂,物無全美。
▲美必須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讓人有想像的餘地。
▲最完美的人只存在於悼詞里,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於廣告里。(一位評論家的話)
▲世上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
▲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庄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培根)
▲在一定條件下,朦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雲:「馬上看壯士,月下觀美人。」
▲俗話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6、理性、思辯
▲世界上只有一條金科玉律,這就是,世界上沒有金科玉律。(蕭伯納)
▲當代教育家劉征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微人之言,其重千鈞。
▲多元的時代,應該有多元的聲音。
▲大哲羅素說,參差百態乃幸福之源。
▲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泰戈爾)
▲所謂垃圾,就是放錯了地方的好東西。(西方一句名言)
▲有一句給人印象挺深的廣告詞,叫做「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懷疑比忠誠更接近上帝。
▲古西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
▲如果把你的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份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培根)
▲一切幸運都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決非沒有希望。(培根)
▲有人說,我們處於物質過剩而思想短缺的年代。
▲在17世紀,萊布尼茨說了一句經典性的話: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