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楊修作文素材

楊修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2-11 19:47:33

Ⅰ 我說楊修 500字作文

一、
楊修,有名的聰明人,當然我只是根據小說寫的來說,是不是真的我不做考證。但是我說他其實不夠聰明,或者是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

身為聰明人,楊修為何不懂察言觀色,現代人提及察言觀色,對於一個人的印象總是不那麼好,總是要跟這個人的品行掛鉤。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會察言觀色沒有什麼不好。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個人愚見,察言觀色只要不是用來不害人,那就沒什麼不好。你可以用會察言觀色形容這個人,也可以說此人善解人意,這後面的話是不是聽著就好聽多了?

身為曹操主簿的楊修,明知曹操此人善妒,善疑,還不懂掩飾其鋒芒的話,未免不夠聰明。如果曹操不是掌握你生殺大權,對你造不成威脅的,那你只管鋒芒畢露,問題是,你的命是捏在別人手裡,你還在他面前表現的那麼聰明,你那不是找死嗎。聰明人要在適當的時候,要會裝傻。孫臏受龐涓嫉妒,被處以臏刑,人家怎麼逃的,不就是裝瘋嗎。

上次看電視忘記誰說的,現在很多成功人士看上去都像智障,看上去整天笑呵呵,傻乎乎的。那就是呀,人家是有大智慧,而不是你那些小聰明。再說了,大眾都仇富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嗎,你看著傻,實際上人家心裡都明白,只是沒給你表露出來而已,這種人呢才是難對付的,也不是楊修那種「聰明人」。
二、一千多年前的立秋日,有一片無辜的樹葉被無情的秋風掃落;有一根急奏的琴弦被纖指彈斷;也有一個人望著蒼穹慘然的發出了「夫復無罪,懷璧其罪;欲加其罪,何患無詞」的憤慨,繼而他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吟唱里踏上了黃泉路。奈何橋上,又多了一個年輕的過客。

奏一曲哀惋的琴瑟為他送行,換來的卻是催淚滂沱;譜一篇悼念的詞章為他留世鳴冤,卻又寫不出只言片語。也只好由那南歸的大雁用玄色的羽翅劃痛我的眼睛。

他就是楊修,那個自持其才,敢把天下之士小覷的狂客;那個經常在眉宇間流露出孤傲氣勢,曹操麾下的謀士。

他與名滿天下的大才子曹植交好,文章往來,互抒己志。而曹植在父親眼中的地位,更是讓這個謀士以為自己認對了對象,以為曹操之後,曹植必為魏主,那麼他們所推行的以仁義治理天下的政治抱負便可一舉實現。然而他錯了,錯在他自己低估了曹操,錯在他把一切看得太簡單、太單純。

以仁義治理天下或許在和平的年代可以行得通,但在那個諸多霸主都想對中原分一杯羹的亂世,卻是最愚蠢的想法。曹操大限時對眾人遺言:「……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植,為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此不立。……惟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以此便可以看出曹孟德想成就的是千秋霸業,而如果要讓他把曹植立為嗣子,必是一萬個不願意,因為治天下不是做文章,而那樣做無疑是給蜀、吳兩國創造進軍中原的良機,必將導致曹操幾十年苦心經營的北方天下劃上飲恨的句號。至此,我們也只能用楊修生不逢時來給他個人做個牽強的定論。

自以為是的人格缺陷蒙蔽了他的雙眼,對花園門上的「活」字知曉其意,讓曹操面喜心忌;對「一盒酥」的張揚更讓曹操對他深惡痛絕;而用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比喻,說出曹操對關西的態度,那份狂妄自大便足以讓他死上十次了。

雖然在今天,「持才傲物」的態度還有待爭議,但回到那個政治局勢混亂、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任何一個政治統治者都不會允許自己的屬下如此放肆,即使他有再大的才能。行天下可以靠仁義,而立天下靠的卻是威嚴。

加上他小覷天下之士的狂妄,必然為同僚所不容,這無疑也確定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劇。國未報而身先死,業未立而命已亡,三十四歲的楊德祖,就像那片過早飄落的黃葉,就像那根被無奈而撥斷的琴弦,生命在莫須有的罪名下也終結了,一腔熱血因為不合時宜的政治,灑在了歷史的舞台上。

天邊一隻落單的歸鴻,在蒼穹下沿著祖先翅膀劃過的痕跡,飛過這片浸潤過他熱血的土地,那聲聲啼血的哀鳴似乎在講述著那個曾經無奈的故事。

Ⅱ 「張揚過度」的作文材料

你要 張揚過度……
我要 不張揚誒……
你有沒得?

曹操建造花園時,動工前工匠們請曹操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曹操看了什麼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忙驚動去問楊修。楊修說:「丞相嫌園門設計的太大了,」工匠們按楊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裡非常高興,問工匠們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們說多虧了楊主簿的指點。曹操口中稱贊楊修,心裡卻嫉恨楊修的才華。

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是受的意思,為辭。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贊美。」曹操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准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准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45歲。

Ⅲ 以楊修之死為論據,論點謙虛的作文

《謙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在曹操和蜀軍僵持不下之時,曹軍的主薄楊修卻因一根「雞脅」掉了性命。而在此之後他便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代表,而曹操殺死楊修這件事,也成為了曹操忌才的典型表現。對楊修的死,《三國演義》中解釋為「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一針見血的指出,楊修之死與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關。《三國志》中也寫到「太祖既慮始終有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這里雖然提到楊修那「袁氏之甥」的身份也是導致其被殺的原因之一,但也承認楊修之死和他的才華有關。於是這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說起才華的話,曹操手下,有才華的人真是不可勝數。像郭嘉、程昱、荀彧、賈詡之流哪一個不是才華橫溢。為什麼他們就沒有因為才華招來曹操的忌妒?那麼是因為楊修的才華犯了曹操的忌諱嗎?眾所周知,曹操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小氣的人。就拿張綉來說,當年發動兵變殺了曹操的兒子和愛將典韋,後來又投降曹操,還是受到了曹操的禮遇。大度的曹操連殺子之仇都可以諒解,為什麼就不可以原諒楊修對自己的冒犯呢?那麼是不是楊修有什麼特殊的「才」,這才會讓大度的曹操無法容忍,而一定要將他除之而後快呢?《三國演義》中楊修的才華主要是通過以下事件來體現的:闊門事件。曹操讓人造一座花園,造好後,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後在門上寫上了個「活」字就走了,結果是「人皆不曉其意」,楊修卻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 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麼,只有楊修看明白了門上的字的含意。並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訴了別人。曹操知道後,心中便對楊修有「忌」了。夢中殺人事件。曹操為了防止別人暗害自己,便對別人說自己夢中好殺人,讓大家不要在自己睡著時接近自己,並裝模作樣的殺死了一個替自己蓋被子的近待。結果是「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而又只有楊修了解曹操的意圖,並對別人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知道後更是「惡之」。曹操暗試曹丕、曹植事件。曹操想考查一下曹丕、曹植的臨機處事能力。故意讓兩人出城,卻在暗中吩咐門吏不讓兩人出城。結果,曹丕老老實實地退回來了,而曹植卻在楊修的指點之下,殺了門吏。楊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操的意圖。而曹操知道後已經不是簡單的「惡之」,此時的他已是怒火沖天。從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楊修特殊的才華其實就是對曹操意圖的洞察力。用夏侯敦的話來說,就是「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楊修就像是一個高明的心理專家,在「眾人皆醉」之時,他卻可以「獨醒」。他總是可以准確的掌握曹操的心理動態。在楊修面前,曹操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所有的秘密都一覽無遺。曹操本來就生性多疑,他當然不會願意自己的部下將自己完全看透。在部下面前,曹操更願意保持一種神秘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部下。而曹操的大部分部下對曹操的意圖的確是常常摸不著頭腦。可曹操的種種小把戲卻無法瞞過楊修,本來楊修把握住曹操的意圖也就罷了,可他卻不肯將之藏在心裡,反而屢次把曹操的意圖解釋給別人聽。這樣一來,曹操所追求的神秘感便盪然無存,他對部下的控制力無疑也會隨之減弱。於是,當楊修再一次從一根「雞脅」中看出曹操退兵意圖,並毫不顧忌的將之告訴夏侯敦時,曹操終於對楊修忍無可忍,他以「亂我軍心」為名,將之殺死。可憐楊修看穿了曹操這么多次,卻始終沒有看出曹操早已經對自己死了殺心,還是一如既往地將四處傳播曹操的各種意圖想法,最終導致自己被殺。從這點來看,楊修也並沒有完全看透曹操

Ⅳ 我心目中的楊修500字作文

凡看過《楊修之死》這篇文章的人,都會為才子楊修「恃才放曠」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對曹操那種「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為感到憎惡。但是我認為曹操那麼做是無可奈何的。
曹操的無奈,其實是對楊修這種性格的無奈。在《三國演義》中,楊修恃才放曠且鋒芒畢露而不懂得收斂,稍有機會,不管什麼場合什麼對象,便開始賣弄才
華,以顯示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其中諸如「一盒酥」和「猜字謎」等事件,便是極好的佐證。然而對於這些,老謀深算的曹操並不欣賞,每次都「雖喜笑,然
而心惡之」。寫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曹操嫉妒楊修才華,其實這只是一種十分膚淺的表面現象。因為對於大政治家曹操來說,他在臣僚們面前的每一個舉
動,都有其潛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謎」事件來說吧,在我看來,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們的游戲之作,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些游戲都具有很強的
政治試探性。老謀深算的曹操,想從中看看出臣僚們對自己的心思了解多少,明白多少,這對於曹操來說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別人看破,那麼這
個人就失去了其價值,而楊修想靠才華領取政治資本,卻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為自己的慘局,埋下了禍根。
但我認為楊修最後身首異處的主要原因並非上面這些小事,而是楊修參與了曹氏集團的權力之爭。試問哪一朝最高統治者喜歡別人來管自己的「家事」呢?從這個角度說,楊修的死是必然的。
處死楊修,是曹操無奈的選擇,而曹操因處死楊修而落了個「嫉賢妒能」的千古罵名。楊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兇手。

Ⅳ 楊修資料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九年,卒時方四十四歲。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而楊氏一門家學亦頗淵源,《後漢書》記載楊震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而楊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震子楊秉「秉字叔節,少傳父業,兼明《京氏易》,博通書傳,常隱居教授……桓帝即位,以明《尚書》征入勸講……」,秉子楊賜「……少傳家學,篤志博聞。常退居隱約,教授門徒,……建寧初,靈帝當受學,詔太傅、三公選通《尚書》桓君章句宿有重名者,三公舉賜,乃侍講於華光殿中……」,賜子楊彪「……少傳家學……熹平中,以博習舊聞,公車征拜議郎……」,是以楊氏一門,於東漢末年中的才學聲名,幾與孔氏世家並駕,而官爵顯赫猶有過之。

楊修因為家學淵源而人又聰慧,所以當時頗有令名。(註:時常見有人將《世說新語》中「楊修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不在。楊修時為君平設。有果楊梅,君平以示修:此實君家果。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也。」一則中的楊修誤為此楊修,實則非也,《啟顏錄》之記載明言此楊修為「晉楊修」,而孔君平也是晉人,事頗明,是以兩個楊修非是一人),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三國志》雲「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後來於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處死(楊修墓現在華山腳下的河灣村附近,今僅存墓碑一通,立於村西南魏長城遺址上),楊修死後約三個月曹操亦亡故。

按照《三國演義》小說的說法,楊修死是因為「恃才放曠」,又遭曹操忌才,所以在征漢中的時候為曹操借口「雞肋」一事被殺。其實不然,歷史上的楊修並沒有死於漢中,而且楊修的死更多的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並不是僅僅因為他所擁有的才華。

首先,我們來說說楊修死於何處以及曹操有沒有在漢中因為「雞肋」一事而殺他的問題。所謂「雞肋」一事的確有,事見於《三國志》和《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楊彪、楊修附錄,意同而言詞稍異,《後漢書》中的全文如下:「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修所著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文中並沒有說曹操因為「雞肋」一事而殺楊修,尤其是後面有「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一句,說明這件事只是舉個例而已,說楊修的死,也只說「因事殺之」,則這個事可以很多「事」,不見得就是「雞肋」一事。又按《三國志》《曹植傳》中裴注雲:「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死後百餘日而太祖薨」,則明確地說楊修是死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再查《三國志》《武帝紀》得知曹操於建安二十四年的活動如下:「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後。遣於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按此處記載,曹操在三月進軍漢中,「夏五月」已經回長安,八、九月間自洛陽南下救曹仁至摩陂時關羽已破,於是在冬十月回軍洛陽,此後未再復至漢中。楊修既然是死於二十四年秋,而他死後百餘日而曹操亡故,按曹操死於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因此楊修應該大約死於曹操救曹仁期間的二十四年九月中,不超過「冬十月」。所以楊修不當是為坐「雞肋」一事而死於漢中。又因為在楊修死後,曹操曾經給楊彪寫過一封信表示哀悼:「操自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鍾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杖一枝,青氈床褥三具,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畫輪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青牛孛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赤戎金裝鞍轡十副,鈴苞一具,驅使二人,並遺足下貴室錯彩羅縠裘一領。織成驊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書中有「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鍾鼓之音,主簿宜守」一句,表明楊修是死於軍事,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楊修是死於曹操征關羽的「軍摩陂」軍中。

楊修死的罪名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死因比較復雜,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治上的兩大因素。

一,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利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二,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沖突,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彌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見忌。

楊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時,應該說還是比較為曹操所信任的,《三國志》《曹植傳》雲:「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觀這兩段,說明兩個問題,一,楊修才華出眾,所以才會為曹操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這樣來說,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對他比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會把這個職位交給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一句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說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反過來說,這個又可以證明楊修這個時候應該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系比較密切,不然無由出現「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情況。

在當時,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

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於書札,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三國時期集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諸多名號集於一身的曹操,也許開始在心裡更傾向於曹植一點。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而曹植頗有乃父之風,《曹植傳》說他「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又說他自小就善於作文,「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城,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所以曹操對他「特見寵愛」。本傳記載「(曹)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也就是說,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儀、丁廙兄弟與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於丁儀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結果曹丕勸阻說丁儀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1)。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當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而曹植這個時候「特見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2)。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占優,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曹丕要勝一籌。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晉書》雲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事無記載,不過他的官位是中領軍,相當於現在的政委一職,應該也不會是個好相與的角色。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斗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三國志》《曹植傳》裴注中就有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和當時僅是朝歌長的吳質在鬥智中敗下陣去的記載,而且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吳質可謂知己知彼矣,楊修空負才名,可惜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說不出。其餘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園門中加「活」字為嫌闊,曹操寫「一合酥」解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辤(辭)」等等(3),都只能說明楊修的聰慧,然而只能說是小聰明,說過點甚至可以說只是猜文字謎的工夫好,並沒有見他與丁氏兄弟在政治和軍事上有什麼建樹可言。此後,曹丕因為曹植的文采極好,自己實在不是他對手,心裡頗為著急,以至「悵然自失」,吳質又一次逆轉了形勢,致使曹操再次對曹植有了看法:「魏王嘗出征,世子及臨菑侯植並送路側。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4),吳質可謂善解人意也,這個工夫比之楊修的解字謎工夫要實用多了。

曹丕於是就這樣在四友的策劃下,於奪嫡的爭斗中逐漸佔了上風。同時他又適時地展開了公關攻勢,塑造自己的形象,「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曹操)宮人左右,並為之說」(5),同時拉攏曹操手下的謀士重臣賈詡等人,再加上曹植身上詩人的狂放風格經常發作,「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6),曹植開始逐漸失寵。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國的都城鄴城賓士於弛道中。弛道,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曹植這樣做,可以說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結果是「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7)。曹丕最後做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用便是曹操謀士賈詡的一句話,《三國志》《賈詡》傳說:「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操雖然有詩人氣質,但首先是個政治家,賈詡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的利弊和前車之鑒,對於他來說,他死後維持政權的安定和長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讓路,包括自己個人的好惡。而郭嘉、荀彧等人對他的長處評價中就有「善斷」一說,所以他馬上做出了決斷,於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太子。 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較缺乏政治上的應變能力的。

然而曹操在處理完了立嗣的問題後,馬上從政治角度出發,考慮到了曹植和曹丕爭嗣的後果不能小看,因為兩人周圍都有一群謀士,而曹操是深知謀士力量的,所以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在救曹仁的軍中將楊修估計是隨便按了個什麼罪名就斬首了。《三國志》是這樣說的:「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這里,首先說了「終始之變」,再加上楊修「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所以殺了他。可見楊修除了因為參與了奪嫡的原因被殺以外,還有的原因就是「有才策」和「袁氏之甥」。

不過單是有才策,是不會被曹操殺頭的。曹操手下,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這些人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遠過於楊修,卻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的。單是「袁氏之甥」也不會被殺,象龐德在馬超手下就已經具勇名,他的親哥哥又在劉備手下為官,曹操一樣用他和曹仁一起對付關羽(9)可見就算有才又是袁術外甥,也不至於被殺。這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因為楊修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觀點不同,所以才遭忌。

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的改革派。在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的時候,楊彪是尚書令,也就是相當於丞相的角色,就已經對曹操有所看法。「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又「(建安)四年,復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諸以恩澤為侯者皆奪封。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10),案《三國志》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二十一年夏五月才進為魏王,而此雲「(建安)十一年……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則可見並不僅僅因為是楊彪因為「見漢祚將終」才這樣的。其中原因是就是因為建安元年的時候,曹操覲見天子而「彪色不悅」。所以曹操緊接著就以興平二年袁術僭號天子的事情株連楊彪,理由是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意圖除去這個政敵。這個時候,另一個與曹操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又與楊彪交好的大臣孔融聽說了,連朝服也來不及穿就來曹操處說:「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易》稱『積善余慶』,徒欺人耳。」曹操辯解道:「此國家之意。」孔融當即說:「假使成王殺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又繼續要挾曹操「今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曹操這個時候在朝中的根基還沒有穩,羽翼尚未豐滿,還要藉助孔融等名士來收買人心,於是不得已「遂理出彪」。但孔融此人,也是一個長於清談的狂放之士,幾次在曹操推行新令的時候和曹操過不去。又冷嘲熱諷。當時因為戰亂頻起,天又災荒,民不聊生,所以曹操下令禁酒以節糧,孔融就去書諷刺曹操說:「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御史大夫郗慮知道這個事情後,便「免融官」,那知道他「雖居家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還「常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曹操破袁紹後,曹丕娶紹子袁熙的夫人甄氏為妻,他又調侃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因為孔融博學,還以為是書傳所記,就問孔融出處,孔融就說:「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11),所以孔融終於被曹操找個借口殺了。和他最相得的彌衡,也因為看不起曹操,被放逐到劉表那裡,結果也不討劉表喜歡,被劉表部將黃祖一刀殺了。彌衡在評論許昌眾人的時候,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也就是說只看得起這二人,其他人不足道。而孔融推崇劉備更過於曹操,他們對曹操以及曹魏的重臣如荀彧、陳群、司馬懿等是很看不起的(12),因此可以說處處與曹魏政權作對,可惜又沒有政治和軍事上可以對抗的能力和實力,因此只好在口頭上占些便宜,最終被曹操一個個地斬除了。所以楊修死的第二個原因,是他隸屬於曹操對立面的政治陣營的一員,並非是僅僅因為有才與是袁術的外甥才死的。

說到此處,楊修的死因也基本上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說前面說過的有關楊修的兩則故事。

一個是關於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事。

查此事出於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原文有:「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幾句,案《後漢書.曹娥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為立碑」,考曹娥碑碑文有「上虞縣令度尚字博平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撰」的字樣(13),上虞,縣名,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古隸會稽郡。所以這個碑是在會稽,又據清光緒《上虞縣志》載:「曹娥廟在十都曹娥江西岸,舊在江東,屬上虞,後以風潮嚙壞,移置今處,隸會稽」,所以這個碑是在現在的紹興上虞,曹操一生沒有過江南,可以很明確地推斷這個事情是純粹虛構的。或許羅貫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他的《三國演義》里將這個事情演化到是曹操過藍田的蔡文姬家裡,看見了碑文的拓本來掩蓋這個明顯的紕漏,也算是用心良苦。另外說句題外話,曹娥碑現在尚存,我曾經去看過,不過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長度尚立的碑早已散失。後來在東晉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也曾經到廟書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此碑絹本手跡現存遼寧博物館,上有梁代徐僧權、滿騫、懷充等人題名,還有韓愈、宋高宗等人題款。而現存的曹娥碑系在宋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女婿蔡卞重書的。此碑高2.3米,寬1米,為行楷體,筆力遒勁,流暢爽利,在我國書法史上較高的地位,由於已歷千年,所以可稱是彌足珍貴。

第二個是關於楊修解曹操的「一合酥」為「一人一口酥」的問題。我因為受一位任職於中學的好友之託作此文,所以發現在現行的初中課文《楊修之死》中有「操自寫『一盒酥』三字於盒上,置於案頭」一句。在這里,這個「盒」我認為應該是「合」字。因為按照《漢書·律歷志》曰:「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則這里的「一合」,應該是個計量單位,而不是我們現在通常意義上的「一包」或者「一盒子」的意思;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註:「合」又讀gě,容量單位;再查《說文解字》中只收有「合」字,並無「盒」字,而《說文解字》是由許慎(約公元54年一149年)編纂的,因此應該在三國的時候應該還沒有這個「盒」字;而且,古人寫字是豎寫的,如果是「盒」字就應該念成「一人一口皿酥」,這樣就解釋不通了,只有是「合」才可以說得通;所以「盒」字的產生可能是由後人取「皿」字的儲物之意與「合」字的其中一個字義結合衍生而來的。或許作為課文的編者只考慮了用字的規范性而沒有考慮到古代根本就沒有「盒」這個字,因此用了「盒」字。但是,做為一個歷史故事,我覺得還是要尊重歷史上文字的用法,而且以現在的用法,是不能合理地解釋這個故事的,所以還是用「合」字,然後在後面加個註解解釋一下比較好,不然,難免有誤導之嫌。

Ⅵ 求三國中楊修的資料和有關的故事

楊修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公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薄。後被曹操殺害,死於公元219年,卒時方44歲。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

楊修九歲時,有一個叫孔君平的人來拜見楊彪,楊修因父親不在家中,忙砌茶讓座,並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顆楊梅玩笑地說:「楊梅,楊梅,名副其實的楊家果。」楊修立即問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嗎?」孔君平為楊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園時,動工前工匠們請曹操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曹操看了什麼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忙驚動去問楊修。楊修說:「丞相嫌園門設計的太大了,」工匠們按楊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裡非常高興,問工匠們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們說多虧了楊主簿的指點。曹操口中稱贊楊修,心裡卻嫉恨楊修的才華。

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是受的意思,為辭。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贊美。」曹操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准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准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45歲。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集成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公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候箋》、《節游賦》、《神女賦》、《孔雀賦》等。後人有詩贊楊修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Ⅶ 以楊修之死為話題800字作文

讀完,《楊修之死》後,細細體會才逐漸發現楊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楊修本人恃才放曠,聰明反被聰明誤造成的。
楊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提出修改園門,從「一盒酥」理解出一人一口酥甚至連曹操夢中殺人是謹防被人殺也猜透了,完全不顧曹操的面子,這怎能不讓曹操作為一名君主而心生嫉妒,對他感到厭惡呢?
按道理楊修的才能並不是沒有優勢,只是沒用到合適的地方。曹操作為一名君主為了江山社稷必定需要一位聰明才智的人為其出謀劃策,隨便殺他不免有不忍之心。只是楊修太過自信,在生活上楊修耍耍小聰明也就罷了,還把自己卷進了一場政權爭斗之中,只堅信曹植會成為王位繼承人,誰知世事難料,在曹丕已經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定會成為這場戰斗的犧牲品。不僅是曹操為身後的接班人的安危考慮要殺掉他,曹丕也會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而謀害他。總之,楊修已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令人費解的是,楊修對曹操的心思總會一一猜透,但卻未能知道曹操對他的嫉恨程度之深。否則為何不加以防範,謙虛謹慎些呢?在曹丕藏吳質事件中,曹操明顯偏向曹丕,不分是非妄下結論故意讓楊修難堪,只是此罪不足以殺掉楊修。遺憾的是,楊修卻沒有絲毫懷疑,繼續毫無顧忌,不分場合的賣弄聰明,置軍紀於不顧,一聞「雞肋」就自動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也做歸計,雖然,最終他的猜測是正確的,但這並非小事,一定要與曹操商量,擅自做主,讓曹操顏面何存?也正好讓曹操找到殺修的借口——惑亂軍心。所以,楊修真是小事聰明,大事糊塗。
綜上所述,不得不說楊修的死有點咎由自取了。當然曹操也並非無過,他的心胸狹窄,陰險狡詐,自私自利使他產生了殺修之心。但這是次要的,假如楊修收斂點,對自己的才智不要太過張揚,爭取立下一些汗馬功勞,以他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會落下這樣一個悲劇。
古人雲: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在此,只有為楊修感到深深的惋惜了。聰明本是好事,用不到點子上,也會變成壞事。

Ⅷ 看初三課文楊修之死,寫作文《楊修我想對你說》

一、注意審題
小作文的審題(即審讀材料)很重要,決定著文章的成敗.因為一個小作文的回材料中,往往隱答含了若干個寫作要求,如不細心審讀,抓不到這些隱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現錯誤。
二、注意語言的簡潔
這一點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數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語言要求簡潔明了.其二,如果是寫應用文,則語言也一定要簡潔,因為語言簡潔是應用文寫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力求結構完整
小作文是片斷性作文,而非篇章.雖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結構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夠做到結構完整,則效果會更好。
四、注意表達方式的運用
受文體的制約,一篇文章總以某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表達方式為主.小作文也應注意這一點.如江西省2002年中考語文小作文題為二選一,(1)通過某一情景或場面,描寫你最喜歡的色彩.(2)就你最喜歡的色彩,發表議論.無論選哪一題,或描寫、或議論,總得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但如果能兼用其他表達方式,如兼用議論和抒情,表達自己對某種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愛之情,則能使短文大為增色.

Ⅸ 名人故事 作文素材 30個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老舍教子平凡

〔做木匠、瓦匠同樣有意義〕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絕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不必非入大學不可〕老舍先生在信里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於一個貪官污吏,你說是不是?」

〔兒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他主張兒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

〔不以兒童為玩物〕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寫作大綱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度和胸懷。

〔鼓勵創造〕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認為是一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作,興之所至,加減筆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造力

李嘉誠教子自立

香港巨富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見地。他非常注意對孩子人格與品性的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不僅讓孩子們列席「旁聽」,還讓他們插話「參政議政」,主要是學習父親「不賺錢」、以誠信取勝的學問。

後來,兩個兒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了,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李嘉誠從小就讓他們接受苦難教育,並且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教導他們節儉。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導兒子。溫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外面的艱辛,比如,一同坐電車坐巴士,看路邊報攤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那種苦學態度。

李嘉誠堅信,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他說:「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也有約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其餘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人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一個『義氣』,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

Ⅹ 楊修的生平事跡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公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薄。後被曹操殺害,死於公元219年,卒時方44歲。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
楊修九歲時,有一個叫孔君平的人來拜見楊彪,楊修因父親不在家中,忙砌茶讓座,並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顆楊梅玩笑地說:「楊梅,楊梅,名副其實的楊家果。」楊修立即問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嗎?」孔君平為楊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園時,動工前工匠們請曹操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曹操看了什麼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忙驚動去問楊修。楊修說:「丞相嫌園門設計的太大了,」工匠們按楊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見改造後的園門,心裡非常高興,問工匠們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們說多虧了楊主簿的指點。曹操口中稱贊楊修,心裡卻嫉恨楊修的才華。
曹操與楊修騎馬同行,當路過曹娥碑時,他們見碑陰鐫刻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理解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正要回答,曹操說「你先別講出來,容我想想。」直到走過三十里路以後,曹操說:「我已明白那八個字的含意了,你說說你的理解,看我們是否所見略同。」楊修說:「黃絹,色絲也,並而為絕;幼婦,少女也,並而為妙;外孫為女兒的兒子合而為好;是受的意思,為辭。這八個字是『絕妙好辭『四字,是對曹娥碑碑文的贊美。」曹操驚嘆道:"爾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欲進兵,怕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逢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雞肋,沉思不語。這時有人入賬,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准備歸程。將士們問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師,楊修說:「從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魏王班師就在這幾日,故早准備行裝,以免臨行慌亂。」曹操早恨楊修才高於已,今見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45歲。
楊修一生著作頗豐,結集成冊的兩文稿已失,今公存作品數篇,其中有《答臨淄候箋》、《節游賦》、《神女賦》、《孔雀賦》等。後人有詩贊楊修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相關:《楊修之死》 作者:羅貫中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敦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准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敦。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敦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敦寨內軍士,各准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敦問其故。敦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競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三十四歲。
羅貫中在寫楊修之死時好像也在竭力的告訴我們,楊修之死是因為曹操「忌才」。用書上的原話來說:「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然後,通過六個小故事來印證了他的觀點。一是曹操在花園的門上寫一個「活」字,是曹操為了賣弄一下自己的才幹,而楊修這傢伙不給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鏡不可——曹操「忌之」。二是遠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給曹操,被楊修一人一口與眾分吃了,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賣弄小聰明——曹操「惡之」。三是曹操本想以夢中殺來警戒大家,楊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惡之」。四是楊修告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反被吳質用計陷害,曹操認為楊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惡之」。五是曹操本想試一試曹丕、曹植的才幹,可楊修偏要教曹植怎麼做怎麼做,結果被曹操知道了,壞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楊修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後以「雞肋」事件「惑亂軍心」為借口殺死了楊修,也成了楊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個客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有明顯的尊劉貶曹之傾向,作者本意就是要貶曹操,這也難怪,在這段文字中也竭盡誇張之能事,貶斥曹操。之所以大家也認為曹操是「忌楊修之才」就是從這里來的。
要真正的找出楊修被殺的原因,關鍵還得注意理解羅貫中說的這句話:「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什麼呢?曹操「忌」的是楊修不給他面子。關於面子,這是中國人的傳統中最關心和重視的東西,所謂的「人有臉,樹有皮」。楊修多次不給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讓曹操忌恨他,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諱。奴才是幫主人咬人的「狗」,怎麼能反過來咬主人,不給主人面子呢?
楊修是個人才,屬古代知識分子中的精英類人物,其地位和職業與蔣介石身邊的陳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委以「總知外內」的主薄,成為丞相曹操身邊的一位高級幕僚謀士,理應算得上一位重臣。在發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等事件後,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備之,直到後來楊修又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度不滿和嫉恨。《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曹操如何處置楊修的:「太祖既慮始終有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曹操在漢中戰事中,隨便找了個借口罪名,誅殺楊修後,又厚葬之,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屬。曹操這位白臉奸雄,對殺人後又為其送葬的手段,向來運用的十分老道嫻熟,讓外人看不出半絲假公濟私、公報私仇的痕跡,給局外人留下殺得在理,曹操又不得忍痛不殺之的印象。曹操此番秀做得實在高明,雖然頗似貓哭老鼠,但此招比孔明揮淚斬馬謖還要陰上十倍。楊修之死的詳細細節,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的最為詳實生動,雖然是演義化了的小說,同樣讓人看不出曹操謀殺楊修的蛛絲馬跡,而是秉公處置「雞肋事件」,嚴肅軍紀,按律斬了楊修,做得即天衣無縫,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隱患,解除了百年之後的後顧之憂。在曹操眼中,為了日後曹家社稷江山與千秋大業的穩固,殺一個楊修何足掛齒?其實,在曹操與楊修兩人的關繫上,最為直觀集中地體現展示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與知識分子間的關系本質,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具有極重的疑懼心態,為維持其統治體系的運轉,而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矛盾狀態。有人曾形象地把這層關系,比喻為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在骨子裡,封建統治者是鄙視家族外的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他們把自己當成皮,將知識分子當成毛,只要保證皮的完好存在,拔掉幾根毛即使脫掉一層毛,都無所謂,還會自然地不斷萌生出新毛來的。於是在中國大地上,便上演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二桃殺三士、朱元璋計殺群臣……等一幕幕充滿血腥的歷史悲劇。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這些依附在皇權這層牛皮上的毛,自然是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由此便演繹出層出不窮的個人奮斗的人生悲劇來,歷史長河驚濤海量無情地吞嗜了屈原、杜甫、陸游、韓愈、李斯……等無數文人精英們的雄心壯志,壯哉,悲哉!
楊修,做為封建時代的一名謀士幕僚,堪稱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典型人物。若對其客觀地評價,該君才華學識是出眾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面,也是相當准確迅速敏捷的,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見的准確,才為此掉了腦袋,反丟了自己的卿卿性命。曹操殺楊修,當數古代知識分子遭受迫害打擊,最為典型的惡性冤案,楊修到了陰間仍會耿耿於懷,其冤魂不會輕易散去。

楊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楊修因為家學淵源而人又聰慧,所以當時頗有令名。(註:時常見有人將《世說新語》中「楊修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不在。楊修時為君平設。有果楊梅,君平以示修:此實君家果。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也。」一則中的楊修誤為此楊修,實則非也,《啟顏錄》之記載明言此楊修為「晉楊修」,而孔君平也是晉人,事頗明,是以兩個楊修非是一人),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三國志》雲「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後來於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處死(楊修墓現在華山腳下的河灣村附近,今僅存墓碑一通,立於村西南魏長城遺址上),楊修死後約三個月曹操亦亡故。
按照《三國演義》小說的說法,楊修死是因為「恃才放曠」,又遭曹操忌才,所以在征漢中的時候為曹操借口「雞肋」一事被殺。其實不然,歷史上的楊修並沒有死於漢中,而且楊修的死更多的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並不是僅僅因為他所擁有的才華。
首先,我們來說說楊修死於何處以及曹操有沒有在漢中因為「雞肋」一事而殺他的問題。所謂「雞肋」一事的確有,事見於《三國志》和《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楊彪、楊修附錄,意同而言詞稍異,《後漢書》中的全文如下:「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修所著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文中並沒有說曹操因為「雞肋」一事而殺楊修,尤其是後面有「修之幾決,多有此類」一句,說明這件事只是舉個例而已,說楊修的死,也只說「因事殺之」,則這個事可以很多「事」,不見得就是「雞肋」一事。又按《三國志》《曹植傳》中裴注雲:「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死後百餘日而太祖薨」,則明確地說楊修是死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再查《三國志》《武帝紀》得知曹操於建安二十四年的活動如下:「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後。遣於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按此處記載,曹操在三月進軍漢中,「夏五月」已經回長安,八、九月間自洛陽南下救曹仁至摩陂時關羽已破,於是在冬十月回軍洛陽,此後未再復至漢中。楊修既然是死於二十四年秋,而他死後百餘日而曹操亡故,按曹操死於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因此楊修應該大約死於曹操救曹仁期間的二十四年九月中,不超過「冬十月」。所以楊修不當是為坐「雞肋」一事而死於漢中。又因為在楊修死後,曹操曾經給楊彪寫過一封信表示哀悼:「操自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鍾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杖一枝,青氈床褥三具,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畫輪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青牛孛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赤戎金裝鞍轡十副,鈴苞一具,驅使二人,並遺足下貴室錯彩羅縠裘一領。織成驊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書中有「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鍾鼓之音,主簿宜守」一句,表明楊修是死於軍事,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楊修是死於曹操征關羽的「軍摩陂」軍中。
楊修死的罪名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死因比較復雜,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治上的兩大因素。
一,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利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二,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沖突,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見忌。
楊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時,應該說還是比較為曹操所信任的,《三國志》《曹植傳》雲:「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觀這兩段,說明兩個問題,一,楊修才華出眾,所以才會為曹操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這樣來說,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對他比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會把這個職位交給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一句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說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反過來說,這個又可以證明楊修這個時候應該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系比較密切,不然無由出現「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情況。
在當時,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
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於書札,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三國時期集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諸多名號集於一身的曹操,也許開始在心裡更傾向於曹植一點。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而曹植頗有乃父之風,《曹植傳》說他「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又說他自小就善於作文,「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城,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所以曹操對他「特見寵愛」。本傳記載「(曹)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也就是說,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儀、丁廙兄弟與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於丁儀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結果曹丕勸阻說丁儀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1)。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當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而曹植這個時候「特見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2)。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占優,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曹丕要勝一籌。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晉書》雲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事無記載,不過他的官位是中領軍,相當於現在的政委一職,應該也不會是個好相與的角色。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斗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三國志》《曹植傳》裴注中就有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和當時僅是朝歌長的吳質在鬥智中敗下陣去的記載,而且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吳質可謂知己知彼矣,楊修空負才名,可惜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說不出。其餘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園門中加「活」字為嫌闊,曹操寫「一合酥」解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辤(辭)」等等(3),都只能說明楊修的聰慧,然而只能說是小聰明,說過點甚至可以說只是猜文字謎的工夫好,並沒有見他與丁氏兄弟在政治和軍事上有什麼建樹可言。此後,曹丕因為曹植的文采極好,自己實在不是他對手,心裡頗為著急,以至「悵然自失」,吳質又一次逆轉了形勢,致使曹操再次對曹植有了看法:「魏王嘗出征,世子及臨菑侯植並送路側。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4),吳質可謂善解人意也,這個工夫比之楊修的解字謎工夫要實用多了。
曹丕於是就這樣在四友的策劃下,於奪嫡的爭斗中逐漸佔了上風。同時他又適時地展開了公關攻勢,塑造自己的形象,「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曹操)宮人左右,並為之說」(5),同時拉攏曹操手下的謀士重臣賈詡等人,再加上曹植身上詩人的狂放風格經常發作,「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6),曹植開始逐漸失寵。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國的都城鄴城賓士於弛道中。弛道,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曹植這樣做,可以說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結果是「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7)。曹丕最後做太子其中起最重要作用便是曹操謀士賈詡的一句話,《三國志》《賈詡》傳說:「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操雖然有詩人氣質,但首先是個政治家,賈詡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的利弊和前車之鑒,對於他來說,他死後維持政權的安定和長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讓路,包括自己個人的好惡。而郭嘉、荀彧等人對他的長處評價中就有「善斷」一說,所以他馬上做出了決斷,於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太子。 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較缺乏政治上的應變能力的。
然而曹操在處理完了立嗣的問題後,馬上從政治角度出發,考慮到了曹植和曹丕爭嗣的後果不能小看,因為兩人周圍都有一群謀士,而曹操是深知謀士力量的,所以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在救曹仁的軍中將楊修估計是隨便按了個什麼罪名就斬首了。《三國志》是這樣說的:「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這里,首先說了「終始之變」,再加上楊修「有才策」,又是「袁氏之甥」,所以殺了他。可見楊修除了因為參與了奪嫡的原因被殺以外,還有的原因就是「有才策」和「袁氏之甥」。
不過單是有才策,是不會被曹操殺頭的。曹操手下,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奇變橫生的賈詡,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膽有謀的程昱等等,這些人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遠過於楊修,卻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的。單是「袁氏之甥」也不會被殺,象龐德在馬超手下就已經具勇名,他的親哥哥又在劉備手下為官,曹操一樣用他和曹仁一起對付關羽(9)可見就算有才又是袁術外甥,也不至於被殺。這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因為楊修和曹操等人的政治觀點不同,所以才遭忌。
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的改革派。在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的時候,楊彪是尚書令,也就是相當於丞相的角色,就已經對曹操有所看法。「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又「(建安)四年,復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諸以恩澤為侯者皆奪封。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10),案《三國志》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二十一年夏五月才進為魏王,而此雲「(建安)十一年……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則可見並不僅僅因為是楊彪因為「見漢祚將終」才這樣的。其中原因是就是因為建安元年的時候,曹操覲見天子而「彪色不悅」。所以曹操緊接著就以興平二年袁術僭號天子的事情株連楊彪,理由是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意圖除去這個政敵。這個時候,另一個與曹操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又與楊彪交好的大臣孔融聽說了,連朝服也來不及穿就來曹操處說:「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易》稱『積善余慶』,徒欺人耳。」曹操辯解道:「此國家之意。」孔融當即說:「假使成王殺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又繼續要挾曹操「今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曹操這個時候在朝中的根基還沒有穩,羽翼尚未豐滿,還要藉助孔融等名士來收買人心,於是不得已「遂理出彪」。但孔融此人,也是一個長於清談的狂放之士,幾次在曹操推行新令的時候和曹操過不去。又冷嘲熱諷。當時因為戰亂頻起,天又災荒,民不聊生,所以曹操下令禁酒以節糧,孔融就去書諷刺曹操說:「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御史大夫郗慮知道這個事情後,便「免融官」,那知道他「雖居家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還「常嘆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曹操破袁紹後,曹丕娶紹子袁熙的夫人甄氏為妻,他又調侃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因為孔融博學,還以為是書傳所記,就問孔融出處,孔融就說:「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11),所以孔融終於被曹操找個借口殺了。和他最相得的禰衡,也因為看不起曹操,被放逐到劉表那裡,結果也不討劉表喜歡,被劉表部將黃祖一刀殺了。禰衡在評論許昌眾人的時候,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也就是說只看得起這二人,其他人不足道。而孔融推崇劉備更過於曹操,他們對曹操以及曹魏的重臣如荀彧、陳群、司馬懿等是很看不起的(12),因此可以說處處與曹魏政權作對,可惜又沒有政治和軍事上可以對抗的能力和實力,因此只好在口頭上占些便宜,最終被曹操一個個地斬除了。所以楊修死的第二個原因,是他隸屬於曹操對立面的政治陣營的一員,並非是僅僅因為有才與是袁術的外甥才死的。

閱讀全文

與楊修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