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淡泊的作文素材(最好是關於感動中國的),200字左右阿
哥 田雨 不給分 要你命啊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專得各種獎屬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Ⅱ 淡泊名利為素材的作文,800字以上
陶淵明
山腳下,斜倚著五柳先生殘破的小屋,在世人皆沉湎於金錢權勢時,陶淵明選擇了恬淡處之,吟誦著「少無
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詩句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生活。正是這種恬淡的生活使他成
為了田園派的創始人。如果陶淵明沒有回歸這種恬淡的生活,想必他也不會專注於感受美好的田園生活,更
不會從這平靜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他也就不會成為田園詩的創始人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正是這份恬淡實現
了陶淵明的理想。因此,恬淡處世幫助我們成就自身的價值。
秋陽杲杲。南山,小路,蜿蜒;東籬,陽光、灑滿。一個身影,白須、白袍,白色的衣角隨風輕輕地擺動,
折下一盞金菊,
抬頭仰望遠處的夕陽,
拭去額頭的汗珠,
揮罷衣袖,
他輕聲吟道:
「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
」
他選擇了掩埋記憶,忘掉所謂的功名利祿,忘掉所謂的封官拜爵,他醉心於田園之間,卻得到了「悠然見南
山」的寧靜和「復得返自然」的恬淡。掩埋了記憶,他得到了內心的寧靜。
陶淵明大約生於東
晉
哀帝興寧三年(
365
——
427
)字元亮,一說名潛,號
「
五柳先生
」
,死謚
「
靖節
」
,潯陽柴桑
(
今
江西九江
西南
)
人
,
出身於破落
仕宦
家庭。曾祖父
陶侃
,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
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
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後棄官歸隱。後世稱靖節先生。有《
陶淵明集
》。
陶淵明
隱逸文化總的風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遠
李白
青蓮居士,在夢中的天姥山的石階上,腳著謝公屐,看海日,聞天雞,醒來便仰天長嘯出門去,不肯摧眉折
腰事權貴,他選擇了騎鹿游名山,失去了權勢,卻得到了開心顏。
他選擇了掩埋記憶,忘掉官場的爾虞我詐,忘掉當朝的浮雲蔽日,他縱情於山水之中,卻得到了「李白斗酒
詩百篇」
「詩仙美名千古傳」的美譽。掩埋了記憶,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
謫仙人
」
,中國
唐代
偉大的
浪漫主義
詩人,被後人尊稱為
「
詩仙
」
,其詩大多
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
杜甫
並稱為
「
大
李杜
」
,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
「
小李
杜
」
。
李白祖籍隴西
成紀
(現
甘肅
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公元
701
年
2
月
28
日(武後長安元年夏歷正月十六)
生於
四川
省江油市
青蓮鄉
。
另一種
說法
是其父從
中原
被貶中亞西域的
碎葉城
(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
所生,
4
歲再遷回四川
綿州
昌隆縣(今四川省
江油市
)。其父
李客
,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於
盛唐
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游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
湘江
,東至吳、越,寓居在
安陸
(今湖北省安陸市)、
應山
(今湖北省
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
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理想。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
太原
、
長安
(今陝西省
西安
市),
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
山東
任城(今山東省
濟寧
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
詩篇
。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
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
與韓荊州書
》,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
天寶
元年(
742
年),因道士
吳筠
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
翰林
,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
白初因才氣為
玄宗
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
生活。
安史之亂
發生的第二年(
756
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
李璘
的
幕府
。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
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
夜郎
(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
叔
當塗
縣令
李陽冰
,不久即病卒。
蘇軾
赤壁下,飄盪著蘇子的扁舟。被貶後的蘇子並未藉手中的筆無盡的訴說著不被認可的苦悶,恬淡的他只是借
了幾分酒力信口吟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句,也由此得出「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
臾」的人生哲理。若是他沒能恬淡處世,而是一味的排遣狹隘不能自拔之情,縱然文麗詞美也無法吟詠間成
為絕唱,更不會在嘆息間得出人生真諦。正是恬淡面對圍攻他誣陷他的政敵,使蘇子於駭浪波濤間得出人生
真諦。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來到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瀾不驚。我聽見遠去的吶喊穿越時空,激盪迴旋這
黃色的渾流。當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點燃了兩
岸的蘆葦,濃黑的煙霧彌漫了整個天際,於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那是歷史的心跳與呼吸。
而今夜,我又來了,帶著朋友,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
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亘古不變的憂愁。只是千年前那場著名的戰役,已找不到它的一絲一縷的痕跡。而我的
心,亦迷惘而空靈。
蘇軾(
1037
年
1
月
8
日-
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
「
東坡居士
」
,世稱
「
蘇東坡
」
。漢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
蘇軾
是
蘇洵
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
1057
年(
嘉祐
二年),與弟
蘇轍
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
「
三
蘇
」
,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韓愈
,
柳宗元
,
歐陽修
,
王安石
,蘇軾,蘇洵,蘇轍,
曾鞏
)。史書記載蘇軾
「
身
長八尺三寸有餘,為人寬大如海
」
。蘇軾中
進士
時二十一歲,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
地任職。
1080
年(元豐三年)因
「
烏台詩案
」
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
種田,故自號
「
東坡居士
」
,人稱
「
蘇東坡
」
。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
州、潁州、揚州、
定州
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
公。
Ⅲ 議論文素材 淡泊 50字左右
從訓練的一段議論文;在實踐中;一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這是很容易做到。基諾族* I
二,內學習證明這是容收集你積累的材料問題被議論提出,組織,總結出論點和證據,梳理記憶。很多好辦法,有大量的網上整理論點和證據材料,推薦給學生。形成一系列。然後開始寫段落展示的訓練方法使用各種爭論,這是爭論的重點訓練,這里良好的訓練,議論文一定會成功。
現在推行素質教育,傳統的背材料已經沒用了。我建議你更關注社會和民生問題,有自己的看法的寫作。
我在上海,今年剛參加了高考。前不久,讀報紙,評論今年的上海卷作文「他們」,大多數學生都在材料的出現移動的情況下寫的社會,幾乎沒有現金。首先,教育與當前構圖線的質量,材料是難以掩蓋,而其次是因為當前強調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注重自己的社會,並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Ⅳ 作文素材 貪心(淡泊)
點石成金的故事,,,阿里巴巴與40大盜里的哥哥,,,還有一些貪官污吏,,,
但是貪心卻可以化為你上進的一種動力,,,要合理地運用,,,這樣正反寫很好,,
Ⅳ 關於淡泊名利,拒絕浮躁的名人素材
諸葛亮、李白、陶淵明、劉禹錫等古代文人志士,他們都是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Ⅵ 需要一些淡泊名利的議論文素材,誰能提供
淡泊
(1)引言
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2)事實論據
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Ⅶ 有關淡泊的議論文素材
淡泊(1)引言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3)理論論據[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Ⅷ 關於淡泊的材料作文開頭
誰年少時沒有過一個孤獨而又熱血的夢?
每當我從迷離的夢中驚醒時,兩隻眼睛總是呆滯地望著對面一片雪白的牆壁,回憶著夢中那奇特的感受,彷彿這就是來自遠方神秘的召喚。
我從小就不甘平凡,且意向遠大。我嚮往著那聳入雲霄的高峰,那一望無際的藍色的海洋,那白雲藍天下溫暖的大草原,甚至是萬年冰封的延綿雪山,南非叢林中的原始部落,漫漫黃沙中的雄偉遺跡,十死無生的神秘百慕大三角地帶……這些既不是妄想,也不是頭腦發熱。這是一種追求自由、新奇、刺激的生活方式,是偉大的冒險精神的釋放,是對人生意義的盡責。
那麼,就讓我們挎上背包去冒險吧。「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人們不甘被禁錮的靈魂在發作,人怎麼能夠終日活在碌碌無為而又平庸的勞作中,一天到晚只為三餐而奮死掙扎,致使於思想被塵封,向上積極的熱情也早已被澆滅,人生就這樣被埋沒在高速運轉的城市之中呢?這是可悲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人生。就算用自我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也只不過是一名配角而已,只為活在別人的眼裡,從而喪失了真正的自己。
而我,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絕不會留下一絲遺憾。你可以說我痴心妄想,但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許有一天,我會在冒險的旅途中發現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遺跡,去感受那高度文明的神奇城市;也可能有幸破解百慕大三角的秘密;發現傳說中極其稀有的「時空隧道」蟲洞,從而讓人類展開對另一個世界的探索征程;我還要挑戰北冰洋中的怪物「克拉肯」,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像人們口中所說的那麼強大;或許我研製出了超光速飛船,去廣袤無垠的浩瀚宇宙中遨遊尋找新的家園;也許我破解了人類基因的密碼,可以使人無限延長壽命……總之,冒險是我對生活的希望,是我存在的意義。可能會有人說我瘋狂,可誰知我追求的卻是真理?
我想去冒險。我想遠離這個揮金如土的城市,回歸大自然母親的懷抱。在這里沒有險惡的人心,有的只是純真與美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成為一個無法逾越的傳奇,一個不朽的神話!我就是,未來的大冒險家!
Ⅸ 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事例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
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
後來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9)淡薄作文素材擴展閱讀:
陶淵明生平: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字是元亮,他為自己取的號是「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早年生活比較貧苦,雖然父親還算有錢,但是在父親死後便家道中落。
之後一直在為了生計奔波。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淵明一直走走停停,經常辭職回家一段時間,再復出。
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兩家的思想有關。陶淵明自幼喜愛讀書,儒學經典與道家珍藏他都喜歡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著揮之不去的儒道兩家的痕跡。
既想為官一方,又想回家隱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了彭澤令的官職之後,終於將對官場的失望轉換到實際行動之中。
僅僅接過官職八十多天,陶淵明便辭職不幹了,之後也再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淵明便是看穿了這種黑暗,明白體制內的人們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葯。
他不願也像這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他不願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陶淵明的隱居期間,有許多人勸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於是做下的決定便再也不隨意更改。後人談起陶淵明,多是以高潔、隱逸之詞形容,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徵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
《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Ⅹ 議論文素材----淡泊,(急需)
淡泊——加減人生 讀過一篇隨筆《生活的簍子》,很受啟發:一個生活沉重的人去見智者,智者給他個簍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撿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等那人走到終點,累得趴下。智者說,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往自己的簍子里放東西的過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選擇是做「減法」人生了。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就是減法,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節制、感恩、惜福、避禍,說的就是人生需要減法。張良當年歷盡艱辛幫劉邦奪天下,功高蓋世,可他卻毅然辭官不做,歸隱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樂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韓信也是戰功赫赫,但他對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於官場,最終卻丟了性命。可見減法使人消災。生命是一道算術題,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個日子,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功名和財富卻隨時間推移做著加法。可是有一天當這兩條曲線交叉時,生命的顯示屏上就會出現零,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再多的也都帶不走。這就是生命的算術公式。殘酷而真實。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慾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它們是生命中的兩個輪子,不可或缺。一個是孔子孟子「兼濟天下」的歷史使命和社會擔當,一個是莊子老子「順乎自然」的內在修養和自我完善。加法減法並用,兩個輪子齊轉,生命之旅才會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