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親們給一些能體現當今時代氣息的作文及素材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萬,其中市區面積280平方公里,人口85萬;下轄武進、金壇、溧陽三個縣級市,天寧、鍾樓、郊區、戚墅堰四個行政區和一個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常州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市區北至長江,南臨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滬寧高速公路穿城而過,民航機場通達北京、廣州、大連、廈門、深圳、海口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並具備了開通中程國際航線的條件,長江常州港萬噸級通用碼頭已建成投入運行,郵電通訊可連接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常州成為"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中國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之一,所轄三市也都先後進入了"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1995年以來,常州又連續幾年被江蘇省權威部門評為投資回報率最高地區,並成為國內第一批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優勢,經過全市人民的建設和努力,已發展成為經濟實力較強、產業門類較多、內外貿易發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工業城市。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常州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產量連續五年創歷史最好水平,1997年糧食總產和人均佔有糧食分別比19 92年增長20%和17%;多種經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已達76%,比1992年增長1.1倍;鄉鎮工業1997年完成銷售收入508億元,是1992 年的2.8倍,鄉鎮企業改制面已達90%。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汽車(摩托車)及配件、輸變電設備、電子信息及現代音視設備和新型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形成了柴油機、裝載機、變壓器、城市客車、微特電機、VCD、牛仔布、新型建材等一批優勢產品, 全市共有76隻產品在國內同行業居前5位。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發生了明顯變化,科技進步的貢獻份額工業已達41%,農業已達52.8%以上,分別比1992年提高4個和 10百分點。擴大開放、加快開發、積極推進與國際經濟接軌,這是常州堅定不移貫徹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五年來,全市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出口商品已達18大類2500多個品種,累計完成自營出口38.6億美元,年均增長46.7%;其中1997年完成12億美元,是1992年的6.8倍;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穩定在40%以上,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資逐年增加,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68億美元,年均增長47.6% ; 其中1997年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是1992年的7倍;五年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的合資項目138個,已有日本東芝、韓國現代等50家國際大公司落戶我市;到1997年末, 實有外商投資企業1504戶, 利用外資項目的科技含量提高, 平均投資額由五年前的150萬美元增加到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已佔常州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的38%, 占工業技改投入的76%,利用外資領域拓展到基礎設施、農業和第三產業等, 並發展了多種形式的間接利用外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得到較快發展,五年累計實現外經合同2億美元,興辦境外企業80家,涉及37個國家和地區。 開發區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6個省級開發區累計新批利用外資17億美元, 正在成為常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其中位於常州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全市對外開放的最大載體和窗口,道路骨架已貫通32平方公里,供水、供電、供氣、郵政等各項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日本小松、普利斯通、丸紅,美國華生、賽德,義大利雷迪斯,韓國現代,台灣光陽等10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已進區落戶, 並建成了集培育、孵化、中試於一體的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有國內30多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進駐中心。 常州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這一機遇,不斷加大改革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體制環境,努力從體制機制上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以搞活搞好國有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全市有41家企業進行了以公司制為重點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共組建省市級企業集團160多家,其中省級企業集團38家,江蘇常柴集團被列為省級重點企業集團; 新建或改制股份有限公司16家(其中4家公司掛牌上市),有限責任公司943家,一批企業進行了先售後改制試點和規范破產。通過改制融資,近兩年籌集資金16.4億余元,盤活資產存量21億多元。狠抓了再就業工程,近兩年共安置下崗待業職工3 萬人,再就業率達6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 %。全市建立了勞動力、人才、 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和會計、審計、法律等一批中介機構,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險、補充保險、社會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市場體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在各個領域逐步占居主導地位。 圍繞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常州致力於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使過去的五年成為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多、城鄉投資環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興市、連江通海、三區一線、再造常州" 的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建成了滬寧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環路、常州民航機場、長江常州港萬噸級通用碼頭、常州火車站改擴建、京杭運河常州段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通了常州地區程式控制電話網、光纜通信和移動通信網,城鄉電話機普及率22.3部 /百人;長江引水、污水處理、 供氣和魏村水利樞紐等工程也都相繼建成;舊城改造、城鄉、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已創建成為全國衛生城市。早在1986年,常州就被國家確定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十年來,常州緊緊圍繞"培養人、服務人、保護人、造福人"的宗旨,先後實施了三期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規劃,在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環境保護等領域先後完成了400 多個社會發展項目,建成了國際學校、劉國鈞職教中心、聾啞學校、廣電中心、圖書館、精神病防治中心、紅梅居民住宅小區等一批具有時代氣息,體現科學、合理、適用原則的社會綜合服務設施和社會發展"民心工程"。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又把實施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適時組織政府各部門認真研究制訂了《常州21世紀議程大綱》,並把它納入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及2010年遠景目標,正式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的16項專項行動計劃,力爭使常州成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先進地區。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繁榮,常州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過去的五年,是常州居民收入增長最快、消費結構變化最大的五年。1997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25元,農民人均收4410元,均比1992年增長 2.7倍。同時,城鄉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提前五年實現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全市平均期望壽命已達75.7歲。對照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小康水平12項指標,全市在1994年基本達到小康,提前進入了向初步現代化目標邁進的新階段。 常州市正在加快實施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城鄉協調發展三大戰略,根據"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常州將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到本世紀末,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000億元,人均GDP2. 8萬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8:38;科技進步貢獻份額工業達50%以上,農業達5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達20%以上;職工年平均工資性收入達1.35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 6000 元。 到2010年,提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經濟、社會、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B. 童年、親情、愛國思想的作文素材
小時候地趣事~
比如:小時候怕疫苗
親情~
比如:父母帶病接我
愛國思想~
比如:自己愛紅領巾
樓下錯了!
不是把整篇文章搬上來
他的是抄的~
C. 童年趣事的作文素材
小時復侯的我特別的調制皮搗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童年的一件趣事。
記得有一次回家,我看到爸爸正躺在床上睡覺,於是我的小腦袋裡便突然冒出了一個「壞」念頭,就是畫「臉譜」,當然不是在紙上畫,而是-----在爸爸的臉上畫,我先找出顏料、筆和水,隨後我在爸爸的額上小心翼翼的畫上了一個大大的「王」字,再用土黃色在爸爸臉的四周畫上一堆金燦燦的斑紋,這樣就是一隻威風十足的老虎了,畫完之後我一邊為自己的「傑作」感到高興也一邊為爸爸的臉被我畫成這樣感到惋惜,因為爸爸那張漂亮的臉被我畫成這樣真是可惜。正在我高興的看著自己的「傑作」的時候,突然爸爸醒了過來,看著他一臉茫然的樣子,我哈哈大笑起來,爸爸莫名其妙的看看我,當他看到滿地的水彩顏料和水,看著我那不懷好意的笑,爸爸連忙跑到衛生間去照鏡子,當他發現自己的臉上已經被我畫成一道一道的時候,他也顧不得臉上有水彩顏料,就飛快的跑進屋,抓起我就是一頓亂打,打的我是咕呱亂叫,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我仍記憶猶心。
你看!我小時侯多調皮呀!直到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有趣呢!
D. 作文素材:拿什麼迎接世界讀書日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是一個充滿書香的日子。然而,一年年呈下降趨勢的全民閱讀數據,讓人們開始擔心閱讀的生存環境。在傳統閱讀與現代閱讀的交融與爭鋒中,我們對省會青年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諸多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圖書館青年閱讀群體缺失,功利性閱讀日益加劇,防止電子閱讀帶來「淺閱讀」……
每到世界讀書日,不少人便糾結、羞赧,甚至黯然,原因很簡單,我們素以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矜,但多次調查顯示,我們的國民年平均讀書的數量,僅有歐美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讀書少顯然不是好事,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稱:「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於該國人的頭腦,而頭腦則取決於讀書多少。在中國旅行時我發現:城市遍街按摩店,而書店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鍾,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這話雖然不怎麼悅耳,但值得深思和警醒。
讀書的現實意義無需置喙,因此,提升國民閱讀量是當務之急,這是很顯然的事情,但筆者認為,僅僅呼籲國民提升閱讀量還不夠,還需要正視現實中的多重命題。
如何興建更多的公共圖書館?我國公共圖書館少,是不爭的事實。以色列人均讀書多,與其擁有諸多的圖書館密切相關。據稱,以色列平均4500人就擁有一座圖書館,人均擁有圖書館數量居世界第一。我國圖書館不僅少,而且許多成了擺設,比如為數不少的縣級圖書館,藏書不足,名存實亡。前不久,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通知,今年年底前,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這是一則好消息,「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一座開放、平等和自由的圖書館,對讀者來說就是天堂。但是,前提是必須有足夠多的圖書館。
還必須正視的是,在農村、鄉鎮,沒有圖書館怎麼辦?有論者認為,農民及農村閱讀人口,讀書量低,是因為購買能力和閱讀能力不行。此說不無道理,但不是問題的全部,這實際上折射出了公共服務不對等的命題,在城市,或者大中城市,不乏圖書館、閱覽室,但農村極其匱乏,這種局面亟待改觀。
如何生產更多的好書?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古人也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醫愚。但是,現實中好書真不多。據悉,僅就長篇小說而言,我國每年出版1200部以上,試問,在這些驚人數量的小說中,有多少值得國人佔用珍貴時間閱讀?可以說,那些「只為君王唱贊歌、不為蒼生說人話」的「含淚」文字,不值得讀;那些製造低級趣味、誨淫誨盜的文字,不值得讀;那些教人厚黑,宣揚蒼白而虛假的勵志文學,也不值得讀。讀這樣的書,無益反倒有害。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我常捫心自問,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個人的寫作配得上這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嗎?」有多少寫書者,能對得起文學、對得起寫作、對得起讀者、配得上時代?
此外,如何能讓人讀得起書?書籍雖被稱為精神食糧,但昂貴的書價的確讓一些低收入者望而卻步,精神食糧也不是隨便就能享受的。再比如,如何減少淺閱讀?當前,電子閱讀日益盛行,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甚至斷言——「十年之後,人人都愛電子閱讀」。一項調查顯示,選擇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比例高達24.6%,其中16.7%通過網路在線閱讀,14.9%接觸過手機閱讀。也許,電子閱讀是大趨勢,但這種閱讀往往流於表層,是悅讀、消遣讀、打發時間讀,難以深入,其弊端不容忽略。
閱讀靠自己,閱讀是權利,但同時離不了完善的公共服務。有學者稱,「讀書關繫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繫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繫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基於此,筆者期待,書價能夠下降一點,好書能夠多一些,圖書館能夠鱗次櫛比……
E. 關於楊六郎的作文素材
因為他是明代人在原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想像寫出來的,所以很少有人寫,不過我寫過,給你長的一段資料.
英雄楊延昭與古城保定的宋朝往事
英雄楊延昭與古城保定的宋朝往事
2008年01月26日 10:12 來源:保定晚報
楊延昭是一個與保定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在風雨如晦充滿民族沖突的宋朝,楊延昭在保定這塊土地上曾經度過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光,同時也是在這里他帶著深深的絕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楊延昭為保定的歷史畫卷曾添加過絢麗的—頁,我們不應隨著光陰的遠去而把他忘卻。為此,讓我們再次回到宋朝保定一帶那古角爭鳴的黃塵戰場,追述一下楊延昭在保定的那段有聲有色的歲月。
將門虎子
五代十國時期的今陝西神木北部地區,有一家在當地很有威名的世代土豪。到公元951年,北漢在神木以東地區建國,建國伊始便受到北部勢力強大的遼國的軍事重壓,急需軍事人才。恰在此時,神木這家土豪出了一位武藝高強、善騎射、以驕勇聞的青年。北漢國如獲至寶,委以重任,先後被任命為指揮使、節度使等職。後這位青年在與遼國戰斗中屢立戰功,使遼軍聞風喪膽。他就是楊業,又名楊繼業,世稱楊令公。
入宋之後,於公元979年,這個北漢國被北伐的宋太宗所滅。楊業旋即歸宋,並受到宋太宗的重用,被任命為三交(今太原市北)駐泊兵馬都部署,兼知代州,統領屯戍的禁軍和代州地方軍,防守雁門、恆山一線,繼續為宋朝與遼國交戰。
楊業共有七個兒子,他們是延玉、延昭、延浦,延環、延貴和延彬。七兒都如父親一樣也是志在戎武,都是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後來鎮守邊關二十多年的楊延昭。
楊延昭(958—1014),又名楊延郎,人稱「楊六郎」。隨父歸宋後被蔭補為供奉官,楊業對他十分鍾愛,每次出外征戰,都要帶著他隨行。還讓他獨立擔任防守任務,直接參加抗遼戰斗。戰斗中,楊延昭英勇無比,「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斗益急。」楊延昭被敵箭射穿了胳膊都不停止沖殺,可見其勇。由於他的英勇善戰,遼兵懼其威名,「聞聲驚怵避之。」
公元986年7月,宋太宗二次北伐攻遼失敗。楊業在與遼軍戰斗中重傷被俘,寧死不屈,絕食三日而死。楊延昭遂退守河北,擢崇義副使,知景州。七年後(993年)又被任為「淮南都巡檢使」,繼而改知定遠軍,扼守滄州和德州。
奔赴保北前線
宋太宗二次北伐失敗後。打算放棄燕雲失地,向國土縱深退守。曾詔問群臣邊防之策,滄州刺史何承炬提出遼兵不善水路,可利用河北中部的河川、湖網、沼澤或直接造水田來阻斷遼國南侵。宋太宗採納了這一意見,當年(986年)就著手從保州西北部的沉遠泊至滄州的泥沽海口(今天津軍糧城泥沽村),修建了一條綿亘七州軍,長達九百里的「水長城」。沉遠泊以西則設置軍寨派兵看守。從此宋遼以此界對峙長達13年,邊境暫時平穩。
到公元999年7月,剛即位不久的宋真宗忽然接報,遼國攝政的蕭太後帶尚是青年的遼聖宗將進攻宋朝,大軍已至幽州。消息傳來,宋真宗十萬火急調楊延昭自定遠軍改「保州沿邊都巡檢使」,帶兵三千奔赴前線阻敵,擔負保州(今保定市)、梁門(今徐水)、廣信(今徐水遂城)一線警備。並調傅潛任鎮(今正定)、定(今定州)、高(今高陽)三路行營都部署(官在楊延昭之上),帶兵八萬屯定州,為二線布防。
宋軍為何如此布兵?這是因為由於有「水長城」的阻隔,遼軍入河北只有一條通道,即今易縣——遂城——滿城——望都一線,這是一條四季可通的旱道。其中遂城是這條通道的咽喉,是第一道防線的重中之重。楊延昭奉調上任,遂以其副手楊嗣守保州,魏能守梁門,自己親自扼守咽喉之地遂城面敵。從此楊延昭來到保定再次走上了抗遼最前線,在這里一干就是15年。
遂城之捷
果然,只過了兩個月,公元999年9月,遼國蕭太後和遼聖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向來境沖來。他們很快越過易水,攻破遂城西北的宋軍前沿據點狼山,然後迅速包圍了遂城。蕭太後氣焰正熾,馳馬縱橫,擺兵布陣,形成了猛攻態勢。
遂城是個小城,城中守軍不滿三千,楊延昭飛書告急,請求傅潛增兵。可是河北大帥傅潛怯懦無能,被這位遼國女人嚇破了膽,不敢發兵增援,按兵定州不動。這時遼軍攻打甚急,蕭太後親自擊鼓督戰,導致城內軍民人心惶惶,情勢十分危急。
在增兵無望的情況下,楊延昭畢竟久經沙場,此時他毫不慌亂,鎮靜自若指揮戰斗。兵力不足,他便發動城內全體居民丁壯登城,披甲執械,日夜防守。指揮軍民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遼軍的進攻。
膠著一個多月後,已是十月光景,天氣變冷,城內給養日匱,遼軍攻城日急。正在千鈞一發之際,突然一股寒潮南下,氣溫驟降,滴水成冰。楊延昭急中生智,乘著夜色,發動全城壯丁澆城,水從城上饒下,沿城牆流到城外,城上城下全被澆遍。及到天明,小小遂城,一下變成了一座晶瑩光滑的冰城。
遼兵幾次攻這冰城,莫說想要爬上城來,就是走近城邊,也都個個滑倒,不得前進一步。楊延昭乘勢領兵開城出擊,遼兵倉皇潰逃,丟下無數兵甲器仗,宋軍大獲得全勝。
羊山伏擊戰
遂城大捷後,楊延昭加大了對自己管轄防線的警戒,抓緊對各城池、要塞和工事的檢查。一日,他帶兵來到遂城西五十里的羊山布防。
蕭太後一直不甘心遂城的失敗,發誓報仇,以挽回面子。聞楊延昭遠離遂城城池到達羊山,遠離後方,無險可據,遂派出輕騎兵數千人偷襲楊延昭羊山駐地。蕭太後一直不甘心遂城的失敗,發誓報仇,以挽回面子。聞楊延昭遠離遂城城池到達羊山,遠離後方,無險可據,遂派出輕騎兵數千人偷襲楊延昭羊山駐地。
楊延昭聞訊並不驚慌,立即制定了迎戰策略,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合圍聚殲的戰法。迅速把精銳部隊埋伏在了羊山的側面,形成居高臨下的包圍態勢。他則帶領少數騎兵東行至包圍圈之外,等待遼兵的到來。
果然蕭太後大軍如期而來。楊延昭佯裝進攻,且戰且退。蕭太後不知是計,窮追不舍,很快就進入宋軍的包圍圈。遼兵到達宋軍預定好的合圍地點後,宋軍伏兵突起,從山上山後殺來。遼軍措手不及,陣腳大亂,他們本就不善山地作戰,雙方一番廝殺,遼軍被打得丟盔棄甲,其中一個名王也被宋軍當場殺死。蕭太後趕緊收拾殘部奪命而逃,大敗而歸。
遂城失敗,繼而又羊山失敗,這對於蕭太後和遼聖宗急於打開向南通道打擊不小,他們決定另想出路。
夾擊廉良村
正是嚴冬季節,蕭太後決定轉而去試攻梁門(今徐水)。可是到達梁門幾番攻擊,梁門守將魏能果敢指揮,成功堅守,無法攻克。蕭太後思慮再三,又決定分兵南去攻滿城、北平寨(今順平),向東攻保州(今保定)。其時遼軍已到達保州西郊的廉良,立足集結,抓緊部署,志在必得。
其實廉良只是一個村莊,既無城池又無壕溝,只是地理位置重要,又是平原,適合遼軍騎兵行動。但此地並無險可據,極易受到攻擊。此時駐保州宋軍有十幾個士兵正在城外巡邏,忽然發現一部遼軍,宋軍士兵毫不懼怕,速隱蔽在樹林之後,一陣弓箭猛射,當場射死遼兵十幾人,嚇得遼兵趕緊龜縮廉良。
楊延昭得到遼軍集結廉良的消息及其意圖,認為遼軍立足未穩,機不可失,急從遂城追擊而來。此時滿城守將石普和田紹斌,保州守將楊嗣,梁門守將魏能也分別出城趕來,四支部隊成犄角之勢,迅速對遼軍形成合圍。宋軍總攻開始,楊延昭、楊嗣帶頭沖入敵陣,他們如魚得水,盡情廝殺。遼軍幾個月來疲於奔命,又天寒地凍,剛立足便被圍困攻擊,上下驚慌失措。再加遼國騎兵只善縱馬沖殺,不善下馬短兵相接。只幾番交鋒,遼軍就死傷數千,被俘甚眾,繳獲無數。
畢竟楊延昭等帶領的宋軍人數太少,遼軍勢眾,導致敵軍在蕭太後和遼聖宗帶領下大部逃走。
望都截擊
逃離的遼軍並沒有傷筋動骨,繼續游盪於保定一代。這期間他們曾試攻順安軍(今高陽)和北平寨(今順平),均告失敗。後遼軍改變戰術,避開楊延昭鋒芒,採取盡量不打攻堅戰,繞過城池,分東、西兩路急速向宋朝腹地突進。東路先掠永寧軍(今蠡縣),又攻下瀛州(今河間)、祁州(今安國市)和河間,進德州,入濟南。
西路繞過保州、北平寨,直奔望都。宋望都守將王繼忠,身居副都部署軍事要職,手握重兵,承擔保衛定州,阻止遼軍南下重任。然而此人貪生怕死,懦弱無能;更不善指揮。不幾交手,便敗下陣來。在保州定州一線的宋軍都監李繼宣,只知保存實力,也不願增援出戰。王繼忠極度無望,遂向遼軍投降。
宋真宗聞知大驚,關鍵時刻他想起了楊延昭,復以「州團練使楊延昭為保州威虜靜戎軍沿邊都巡檢使,代李繼宣。」並撥兵八干給楊延昭。楊延昭臨危不懼,與魏能等迅速趕往望都出戰。將遼軍一部消滅,解瞭望都之圍。
但是遼軍騎兵機動性很強,余部又繞道望都直奔定州。統兵八萬駐扎定州的河北大帥傅潛,畏懦怯戰,竟壓制部下請戰阻賊的強烈要求,閉城不出。遼軍前鋒因而在定州未受任何抵抗,一路南去,掠趙州(今趙縣),人邢(今邢台)、銘(今永年縣),迅速向南殺來。
公元1004年兩路遼軍至於澶州(今河南濮陽),懸師宋朝腹地。自此,河北大地或陷或棄,宋朝首都汴京北門猶如洞開,形勢異常危急。
真宗接見
遼軍大兵滾滾而來,已是傾巢之勢。宋朝大臣們一片驚慌,紛紛給宋真宗建言。原籍異州的王欽若主張遷都異州(今南京),原籍益州的陳堯叟主張遷讀益州(今四川成都)。只有新任宰相寇準堅持抵抗,力請宋真宗到澶州前線督師。宋真宗只想逃跑,無論如何不願前往。在主戰派的壓力下,宋真宗不得不於同年12月2日御駕親征,來到了大名。
楊延昭、楊嗣、魏能等不顧安危,帶著區區八千人馬,仍在四處追殲遼兵。聞真宗已到大名,楊延昭速進駐大名南部的內黃城,保衛北京(大名)和宋真宗的安全。
宋真宗在寇準和殿前指揮使高瓊的催促下,無奈登上了澶州城。江北宋軍見皇帝前來,士氣一下高漲,高聲歡呼,聲聞數十里,遼軍見狀,兼宋軍又射殺了遼統軍大將蕭達蘭,一下士氣大挫。
因楊延昭據敵有功,又對宋室忠心耿耿,宋真宗十分感動,決定接見並表彰楊延昭。黃帳之內,宋真宗向楊延昭詢問防邊大計,延昭對答如流,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決心。楊延昭說,遼軍孤軍深入我大宋腹地,搶去的財物都在馬上,軍隊雖多,但人困馬乏,只要我們合力反擊,是完全可以打敗敵軍的。他最後說:「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表達了自己發誓收回幽熱火地的決心,
真宗很是滿意,贊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遂以功升任楊延昭莫州防禦史,又「追敘涎昭)守御之勞,晉保州防禦使」,後又受命為高陽關路副都部署。
高陽關路(今高陽縣東)為北宋最大的地方行政區劃之一,除去下轄十二軍、州,此外還有相當於軍、州的三關,即:瓦橋關(今雄縣城)、益津關(今霸州城)、高陽關(今高陽東),戲文「楊六郎把守三關口」即指此地,是黃河以北防禦契丹的前線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長嘆高陽
由於宋朝主戰派寇準等的努力,加上楊延昭等將領忘我奮戰,尤其遼國大將簫達蘭的陣亡,遼軍處境十分被動,就示意願與宋朝議和。其實這時正是宋軍一鼓作氣,消滅入侵遼軍的大好機會。然而宋真宗不會正確判斷形勢,寧可屈辱也不願打仗,他見蕭太後有意講和,喜出望外,便私下派出官員與遼軍商討和好事宜。宋真宗給談判人員交的底是,只要遼軍北撤,宋朝可以作出犧牲。
公元1005年1月,雙方在澶州訂立盟約,約定遼軍退出澶州。條件是:宋朝每年輸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真宗與遼聖宗以兄弟相稱,宋真宗尊遼蕭太後為叔母;宋朝還要裁減河北戍兵一半。這不僅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而且使遼國吞並的「燕雲十六州」合法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之後,懦弱的宋真宗出了一口長氣。既然成了一家子,就不能再打。宋真宗害怕楊延昭闖亂子,遂命令楊延昭:「勿傷北朝人騎」,並明確告訴他,他今後的任務不是防遼兵,而是鎮壓「群盜」(即人民);其活動地區也僅限於保州,巡邊的事只能由副將去做(其實是做做樣子)。還派人到高陽去就地監視、控制楊延昭的行動。
而在這期間,契丹國內發生了重要變化,「澶淵之盟」後不久,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蕭太後和他的主要助手大丞相韓德讓,均於同年病死。.第二年,契丹又與高麗國發生戰爭,國內也出現爭奪皇權的斗爭。遼國內一片混亂,這正是宋朝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
但此時,昏庸的宋真宗已把功高望重的寇準貶斥出朝廷,而改用投降派王欽若為宰相。
這樣一來,楊延昭雖然統兵八萬,但英雄已無用武之地。楊延昭在高陽閑置長達九年,一直動彈不得,他立志趕走遼軍的宿願再也無法實現。從此,宋王朝收復幽燕失地的大好機會又一次錯過了。
更嚴重的是,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正月,宋真宗竟明令抗遼有罪。命令說:「如聞保州遣兵襲賊(指遼軍),私越北境疆域之事,尤務寧謐其令本州按罪痛繩之」。由此更加緊了對楊延昭的監視。楊延昭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還處處受到懷疑和監視,遂憂憤成疾,干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含恨而終,享年五十七歲。
目送英雄離去,想國土丟失,中原不定,生命財產不保,百姓悲痛欲絕。當他的棺木運送南下的時候,河北沿途百姓無不痛苦流淚,哭聲震天。
楊延昭,在河北保定一帶浴血奮戰十六年,和他的英雄父親楊業一樣,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保衛國家的事業。楊延昭有子名文廣,也是一位愛國將領,曾任定州路副都總管,曾多次擊退西夏騎兵。楊家祖孫三代世稱「楊家將」。他們的事跡在民間尤其在保定廣泛流傳,他們的精神將在人們心中永遠銘記,並將世代鼓舞和激發人們深深的愛國情愫
附加網路的介紹:http://ke..com/view/253886.html?wtp=tt
F. 作文材料關於「謙讓」的事例.素材或作文,大家幫幫忙
「融四歲,知讓梨」。這是《新編三字經》中「孔融讓梨」故事的一句總結語。意思專是:屬孔融四歲時已懂得把好的東西讓給他人,其次才想到自己。這古往今來,有關謙讓的故事已是舉不勝舉,可是,我感覺現在的孩子好象就缺少了這一點點的美德。
例如:發午點時,教師有意讓幼兒自己排隊去拿,結果誰都是在筐里尋尋覓覓,希望拿到一個又大又好的;拿啞鈴做操時也在器械筐里左挑右選,誰也不願意去拿那些有裂痕的啞鈴……這些情況我想哪個年齡班的孩子多多少少都類似,這就值得我們深思了。
「思想品德」課,只有學前班的教材上才有,我想,象這一類的教育應該在托班時就應滲透進去,使幼兒還不太懂得最好與最壞時,就讓他們懂得謙讓。當然,我們的「社會」教育中就已包含對品德的教育,可畢竟是做為任務向幼兒「灌輸」而已,幼兒只是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缺點,卻不知怎樣改正,甚至是不願改正,如果能讓幼兒象接觸新鮮空氣一樣,無時不刻地感覺到謙讓的存在、謙讓的美麗,那麼何愁我們的下一代不會變成「知謙虛、懂禮讓」的具德、智、體、美、勞為一體的新世紀的好少年呢!
G. 科海故事作文素材博覽的郵發代號 中考版
1.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崇真求是的科學態度;
2.引導並幫助學生深入、全面認識科學,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3.培養學生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的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四、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時不要忘記了「捕撈」語文,在活動中應努力將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語言表達、母語意識、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將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結合起來;
2.本次活動具有體驗性和智力挑戰性,所以,要著力引導學生加強科學情感、態度的體驗,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同時,要激發學生廣泛涉獵科技知識、熱衷於科技新課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語文素質;
3.本次活動可按四項內容劃分4~8個學習小組(亦可稱為合作小組)進行,在學習小組充分開展活動的基礎上,由各組推舉代表到班上統一匯報與展示。
五、活動評價
1.運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階段主要由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長評價;學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階段主要由教師評價和學生推舉代表來進行評價。
2.運用分項評價的方式。可以分別對搜集查閱資料、口語交際、寫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可以發現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強弱,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取長補短,重點加強。
3.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態度、行為表現尤其是情感態度的變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縱向比較);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評價學生搜集資料、口語交際、寫作的實際水平(同學的橫向比較)。
六、有關資料
1.科學小品的腳步(趙雪、趙之)
科學普及的形式並不限於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於文學。作為科學知識的載體,特別是作為科技新動態的載體,無論發表的速度、數量,科學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並不注重文學表現的科普短文。科普短文的長處,是直截了當;直截了當和隨之而來的快捷,是大眾傳媒需要的兩種重要品質。雖然如此,科學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科學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體都是科學,但科學小品是美文。和詩歌、戲劇、小說相比,散文小品的長處是善於兼容邏輯抽象思維與藝術形象思維,熔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故能舒捲自如,更便於游弋於科學與文學兩個領域之間。要而言之,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科學小品」的文學功能,一在窺視科學的素質和科學內含的趣味,二在發現科學與社會、生活、文化、人生的聯系。
科學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擷取宇宙的一粒微塵,大海中的一滴水,認識體系之樹上的一枝一葉,或科學與人生之網上的一二小結節。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識,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見小,小中見大。
我國科學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酈道元,北宋的蘇軾、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說家蒲松齡,更已有獨立成篇、足以傳世的科學小品。但我們這里說的「科學小品」,特指現代科學小品,即除了現代文學觀念之外,它所運用的和反映的,是現代科學觀念和現代生活觀念。在我國,這種意義上的科學小品發生在提倡科學與民主、與「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相對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據我們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學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楨、賈祖璋、鄒韜奮、劉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時的科學小品還只有科學小品之實,而無「科學小品」之名。科學小品這個概念的形成,還需等到這類文章多了以後。1934年9月20日,是科學小品史上可紀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秋,中國文壇上發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關於小品文向何處去的大討論。吶喊中,陳望道在他主編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創刊號上,通過發表周建人、賈祖璋、顧均正、劉薰宇的4篇科學小品,建立了「科學小品」專欄。作為散文小品的一個分支(也是科普寫作的一個分支)的科學小品,從此有了名字。於是在「科學小品」的名目下,團結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學小品」之名在吶喊中誕生,是科學小品發軔以後一件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此後,在「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沉寂之後的1983年,全國18家晚報以聯合舉辦科學小品徵文的活動,為它樹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後,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屆、第三屆科學小品聯合徵文,每屆應征的文稿也都在萬件上下。影響之巨,前所未有。同時,這三屆聯合徵文也是我們有機會了解了科學小品作者群的構成狀況。如今這個作者群中的絕大多數,是生活在科研、教學、生產第一線上的科技人員。他們寫的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課題,自己的觀察、積累、靈感、領會、探索、發現,原無作文之意,卻被「科學的驚異」與社會的需求卷進了這片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領海。因此新人隨時不斷出現,成了這支隊伍的重要特徵。
藉此結集的機緣,簡略地回顧科學小品的特徵和歷程,對讀者和科學小品的作者可能不無意義。因為科學小品是什麼以及它的歷史,雖說都是客觀存在,自有客觀規律和標准,但規律和標準的發現,卻只能在百花齊放的自由創作中間和百家爭鳴的獨立探索中間。獨立的探索,是「科學精神」必有之義。
(選自《中國科學文藝大系·科學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學老師——大自然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在寫給中國青少年的信中說:
我希望青少年們知道我所走過的學問之路,是一條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對於我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老師,同時也是令人無比敬畏的客觀存在。
在福井謙一剛懂事時,就經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著叫不出名字的雜草出神。他有時還會把雜草連根拔起,那翠綠的嫩葉會讓他仔細地看上半天。蝴蝶飛舞的季節,小謙一會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進附近的山裡去。山裡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傑作令小謙一百看不厭,並使他產生了探索大自然奧秘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發現,都會讓小謙一興奮好幾天,並終生難忘。
福井謙一在上學以前喜愛收集植物標本。他把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樹葉採回家,擺放整齊,長久地看著。在旁人看來,他老是對著一堆枯草敗葉發呆,似乎有點傻里傻氣,但他卻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上了小學後,他的收藏升級了,由植物轉為礦物和昆蟲。他直到老年時也忘不了曾經在大阪帝冢山一帶的丘陵採回的一塊樹狀礦石,同樣喜歡礦物的表哥告訴他這是沼鐵礦石,是遠古時代沉到湖泊或沼澤里木頭上的鐵。這令小謙一激動不已:天啊,今天的這一片丘陵在遠古時竟然是湖底!而這是由我親自發現的!
福井謙一採集蝴蝶標本的愛好一直保持到他老年以後。他成名後到美國講學,一次在佛羅里達一座機場附近的森林裡為了追捕一隻美麗的鳳蝶而誤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覽亞里桑那大峽谷時為了捕捉一隻蛺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顧得上好好欣賞著名的大峽谷風光。
福井謙一的父母認為: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第一特權,所以他們鼓勵孩子們去郊外遊玩。父親還經常在工作之餘帶著孩子們去郊外釣魚,並給他們講述魚類和釣魚的知識。福井謙一上中學後,一家人每年夏天都會在海邊租房子度假,在那裡釣魚和游泳。
福井謙一在談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時說:
我生長在一個與科學沒有什麼緣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積累起來的豐富切身體驗,促使我後來選擇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僅把我引向了化學王國,它也是我探求化學理論時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師。我的理論獲得了承認,並且榮幸地獲得諾貝爾獎。每當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為我的少年時代創造了一個能與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環境。
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理學家吉爾曼出生於法國東部盛產葡萄酒的布爾戈涅地區。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園風光。孩提時代的吉爾曼經常騎著自行車到郊外去采蘑菇。說是采蘑菇,其實是大自然美麗的風光、芬芳的氣息和令人心曠神怡的感覺吸引著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各種絢麗、奇特的花草和樹葉就都會成為他採集的對象,並製成標本,匯集成厚厚的標本冊。翻閱和欣賞這些標本冊,是他的一大嗜好。
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對小吉爾曼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動物、星辰、雲彩甚至雨雪,都使他感到奧妙無比,充滿了好奇心。只有一樣東西——雷電,令他恐懼不已。一次他在雨中騎自行車遠游,一個驚雷就落在身邊,將他擊倒,摔出去兩米遠。從這以後,他一聽到雷聲就膽戰心驚。但這絲毫沒有削弱小吉爾曼對大自然的嚮往。當他隻身在杳無人跡的荒郊野外跋涉時,經常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勇敢的探險家,嘗試著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進行考察。童年的經歷,使吉爾曼產生了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志向和對科學家的崇拜之情,最終選擇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並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切赫在小學四年級時受一位老師的影響,喜愛上了地質學。小切赫看了不少地質學方面的科普讀物,然而他更喜歡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用自己的手去尋找,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但他所居住衣阿華城周圍既沒有海,也沒有山。想要通過採集岩石標本了解地球構造的切赫,只得到一些正在進行挖掘土方作業的建築工地去。他曾經在一個修建水壩的施工現場採集了不少岩石標本,其中還有幾塊海洋動物的化石,這使他興奮異常:今天的大平原在5億年前的遠古時代原來是海洋!而那些今天已經消失了的動物通過化石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並且這是經自己的手發現的。
12歲的時候,小切赫跟隨爺爺乘火車去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旅遊。當他來到雄偉的落基山脈腳下,高興得不得了:「這才是真正的山哪。」他在這里採集了很多岩石標本,多得以至爺爺都擔心行李超重上不了火車,要把一部分石頭扔下。「這可是在衣阿華不曾見過的珍貴岩石標本啊!」哪一塊石頭小切赫也捨不得丟下。於是,他瞞著爺爺將石頭裝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小旅行袋,而且是自己背,不讓爺爺拿。旅行袋沉甸甸的,但只要能把心愛的岩石標本背回家,再沉小切赫也不覺得累。孫子喜悅、興奮的情緒也感染了爺爺,第二年爺爺又帶切赫再次去了科羅拉多。
這種對大自然的愛好,引導切赫選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用自己的手去尋找,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成為他的人生信條,並取得了重大科學新發現。
像這樣由喜愛大自然到嚮往探索科學奧秘、並最終走上科學研究道路的例子,在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中屢見不鮮。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學老師。今天生長在大城市中的孩子,整天被鋼筋、水泥包圍著,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實在是一種悲哀。
3.獲獎科學家與科普讀物
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分子生物學家奧爾特曼在應我們的請求寫給中國青少年的信中說:
在我12歲的時候,得到了一本塞里格海茨所寫的《原子的說明》一書。這本書簡明地概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的結構,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本書使我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設計不僅是科學的,並且是十分優美的;而元素周期表對於當時人們尚不知道的元素也作出了科學的預見。這一切都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可以肯定地說,這本書喚起了我對原子物理學的愛好。
由於一本科普讀物的影響,而走上科學研究道路的例子還有許多。像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醫學和病毒學家蓋達塞克和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生物化學家克盧格,都是因為在青少年時代閱讀了由荷蘭裔美國細菌學家克魯伊夫撰寫的科普讀物《微生物獵人傳》,從此愛好上了生物學。
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內分泌學家吉爾曼小時候最喜愛的書是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80天環游地球》《地心游記》《海底兩萬里》等旅行探險類書籍。這些書令小吉爾曼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書中不僅有驚險動人的故事情節,而且有豐富的地理、氣候、生物、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更令人稱奇的是,儒勒·凡爾納身患殘疾,一生中幾乎沒有遠足旅行過,卻「坐地日行八萬里」,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旅行探險故事,「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山、河流、沙漠、沼澤、海洋和島嶼。小說的主人公大多具有科學的頭腦,每當遇到困難和危險時,總能依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奇跡般地擺脫困境。而且小說中描寫的潛艇等許多科技發明在凡爾納所處的19世紀末還沒有問世,作者卻憑借著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想像和科學的預見,進行了今天看來也相當准確的描述。他的小說使吉爾曼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看到了科學技術的力量,對科學家產生了崇拜之情。這促使吉爾曼最終選擇了科學家的職業。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赫希巴奇小時候喜歡到奶奶家去玩,因為奶奶訂有一本叫作《國家地理》的雜志。這本著名雜志由美國國家地理協會主辦,創刊於1888年,是一本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科普雜志。它雖然名為「國家地理」,但雜志中的內容並不局限於美國,也不局限於地理學,它有許多關於世界各地的動物、植物、風土人情和自然科學、高新技術方面的內容,而且配有大量漂亮的照片和插圖,每一期都讓小赫希巴奇興趣盎然。在他11歲那年,新出版的一期雜志是關於天文學的特輯。北極星、獵戶座、仙女座、大熊星座、半人馬座……,那一個個遙遠而又神秘的星球,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赫希巴奇的心。看到孫子如此喜愛這期雜志,奶奶就將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赫希巴奇。小赫希巴奇總把這本雜志帶在身邊,一有空就翻看。有一次,他把雜志帶到了學校,不知怎麼回事,突然雜志找不到了。急得小赫希巴奇抓耳撓腮,眼淚都差點掉了下來。同學們急忙幫他找,終於又找到了,小赫希巴奇高興得什麼似的。50多年後的今天,在已是著名科學家的他的書房裡,在書架上琳琅滿目的科學著作之中,仍可以找到這本紙張已經發黃了的雜志。正是這本《國家地理》雜志,使小赫希巴奇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成為他走上科學之路的啟蒙老師。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在少年時代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忠實讀者,並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很大影響。當1973年福井謙一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華盛頓時,特意走訪了《國家地理》雜志編輯部,這時它的發行量已達到了每期1 000多萬冊。福井謙一還非常喜愛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撰寫的《昆蟲記》一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方式記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並且用充滿著泥土芬芳的文筆描述了法國南部一帶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小謙一上初中一年級時看到這本書後就愛不釋手,反復閱讀。這本書當時是分為20冊逐年翻譯出版的,小謙一常常是剛看完一冊,就急切地盼望著下一冊。這本書將福井謙一帶入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他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保持了一生。
許多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還是科普創作的愛好者。像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就在科研之餘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和圖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諤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他經常到各高等學府舉辦學術和科普講座,其中生命科學的系列講座特別受到聽眾的歡迎。1944年,薛丁諤把講稿整理成一本不到100頁的小冊子《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學觀》。書中,他預言了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正面臨著重大的突破,生命科學的研究深度將從生命的表面現象和細胞的層次,深入到分子的水平。他還提出將物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引進生命科學研究之中。這本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一大批年輕人被吸引到生命科學的學習與研究之中,其中就有因建立生命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而共同榮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克里克、沃森和威爾金斯,因發現噬菌體在細胞內增殖過程中作用榮獲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盧里亞,因完成世界首次分子水平上的基因重組、創立現代基因工程技術而榮獲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伯格,因發現核糖核酸(RNA)的細胞催化功能而榮獲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奧爾特曼等人。因而,這本書被稱為「給生物學界以革命的契機」。
此外,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雅洛夫人、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埃利昂、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洛姆伯根在少年時代都曾受到過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伊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傳》一書的深刻影響。而由英國生理學家劉易斯所撰寫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學》一書則陪伴了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甫洛夫的一生,並且是他走上生理學研究道路的引路人。
4.獲獎科學家與課外科普活動
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醫學和病毒學家蓋達塞克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保羅·伯格,都是在小學時參觀了紐約自然史博物館後,激發了對生命科學的興趣。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菲齊與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李普斯科姆在同一年不約而同地跟隨父母驅車數百公里,專程參觀芝加哥科學博物館。當時10歲的菲齊和13歲的李普斯科姆通過此行,產生了對科學發現與科技發明的嚮往,樹立了獻身科學事業的決心。198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卡爾在應邀寫給中國青少年的信中說:
我對科學的迷戀可能開始於一次參觀科學博物館,那時我大約七、八歲,是媽媽領我去的。這座博物館位於一幢大樓內,紐約的《每日新聞》也在這座樓里。我記得,博物館提供給人們操作展品和觀察其機械、電氣特性的機會。
在其他著名科學家身上,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而課外科技活動更是大多數榮獲諾貝爾獎科學家青少年時代的愛好,並從中培養了動手動腦、發明製作、通過實驗尋找問題與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為他們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僅僅是我們所知道在青少年時代的課外化學實驗中發生過爆炸事件的獲獎科學家就有多人,比如: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生物生理學家克里克,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庫珀,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神經生理學家休伯爾,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瑞士物理化學系恩斯特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在應邀為我們所寫的自傳中談到他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時曾說:
(青少年時代)我花費了許多時間用於製作一些無明確用途的器具上。在我房間的地毯上,經常是散亂地擺放著數以百計的金屬「梁」和小的螺母、螺桿,在它們中間是我尚未完成的半成品。……在我稍大一點的時候,我的興趣擴展到了化學游戲上。我曾和我的一個朋友用自製的火箭和火葯做實驗,實驗的部分費用來自父母給我在學校吃飯的午餐費。有一年夏天,我的愛好又轉移到了檢測我鄰居家的土壤酸鹼度和土壤中所缺少的營養物質上。
有組織的課外科技活動,對於培養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和動手、動腦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節目中曾介紹過,一位名叫索菲亞·沃爾沃的老師對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伯格產生過重要的影響,這位老師其實就是一名課外生物學興趣小組的輔導員。我們還看到: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齊是天文觀測活動的積極參加者;197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李普斯科姆在11歲時聆聽了大學教授們為市民舉辦的系列科普講座,激發了對科學的好奇心。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小學四年級時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淡路島臨海學舍活動。臨海學舍是日本專為舉辦寒、暑期青少年活動而在海濱、山區興建的數百座固定設施之一,它們統一歸日本政府首相官房廳(相當於我國的國務院辦公廳)管理,每年都有上百萬名中、小學生到這里來參加野營、自然觀察、動植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等活動。臨海學舍為福井謙一等孩子組織了大量觀察海洋生物的活動,從此福井謙一對海洋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五年級和六年級時,他又參加了分別在和歌縣箕島、加太舉辦的臨海學舍,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伴隨了福井謙一的一生。他在致中國讀者的信中說:
我希望青少年們知道我所走過的學問之路是一條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對於我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老師,同時也是令人無比敬畏的客觀存在。
福井謙一還說:若問對我立志於學問和創造起決定作用的是什麼?那肯定是和大自然的接觸。正是這種接觸培養了我對科學的直覺。……大自然不僅把我引向了化學王國,它也是我探求化學理論時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師。
美國病毒學家特明15歲那年參加了緬因州傑克遜癌症研究室為中學生舉辦的夏令營。這個夏令營以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通俗、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講述生命的奧秘和癌症研究的意義。夏令營還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解剖兔子,參加一些在中學里從未見過的實驗。夏令營激發了特明對生物學和癌症研究的興趣,他連續3年參加了傑克遜研究室的夏令營。特明上大學時選擇了生物學專業。畢業後,他利用進入研究生院前的那個暑假,又回到傑克遜研究室的夏令營,為孩子們講課和輔導。他要向當年的科學家們一樣,使更多的孩子走上學習和研究生物學的道路。在特明輔導小學員中,有一名來自紐約的17歲少年巴爾的摩,他也通過夏令營的經歷喜愛上了生物學。後來,巴爾的摩上了特明曾就讀的那所大學,又與特明同樣成為著名病毒學家杜爾貝科的研究生。師生三人合作研究發現了病毒的致癌機理,共同榮獲了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述事例充分說明了科普工作對於培養一流科技人才的重要意義,同時科普工作也為培育國民的科學素養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在目前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一時還不可能從根本上加以改變的情況下,我們科普工作者肩上的責任就更加重大了。而我們的科普場館,更要擔負起與學校不同的科技教育職能。
H. 童年趣事作文素材
童年趣事
每當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總會想起小時候與爸爸一起做的一件大傻事。
5歲那年的中秋節,我覺得好孤單,就一個人坐在門前看月亮。正當我看得入迷時,爸爸從我身後跳了出來,嚇了我一大跳,我好奇地問:「爸爸,月亮很貴,對吧!」爸爸說:「你問這幹嘛?」我天真地回答著爸爸:「我想把月亮來下來當朋友。」爸爸恍然大悟:「哦,原來我的乖女兒,想找朋友玩呀!爸爸有辦法讓你不用錢就能把月亮拉下來。」我一聽高興地不得了,急著叫爸爸帶我去。於是,爸爸牽著我的小手,跑到小溪邊,氣喘吁吁地說:「看,月亮不正在水中游泳嗎?」我高興壞了,急忙跟月亮說這說那,可他好像生悶氣似的,一句話也不回答我,急中生智的爸爸說:「乖女兒,月亮是不會說話的,你回家把臉盆拿來,我們在一起把月亮請上岸,好嗎?」我二話不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到了小溪邊,把盆遞給了爸爸。「你下去把月亮請上岸邊。「好的。」可我一下去月亮就沒了,我一上來月亮就繼續在游泳。我傷心極了,一下子撲到爸爸的懷里忍不住哭了,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乖女兒,你要知道友誼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其實,在小溪里的是月亮的倒影,你只要善與人相處就會得到更多的朋友。」從那以後,我的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不勝數。
童年是多麼有趣啊!這些珍貴的回憶我要深深地記在腦海里!
I. 「美」要適度的作文素材
詩人說,花兒謝了,是因為人們懷著渴切的愛把它緊抱在胸頭:琴弦斷了,是因為人們硬要彈出弦索不能勝任的高音。我們不願做凋花,我們不願做斷弦,我們願做雄鷹,飛翔在自由的天空。
打從娘胎里出來,父母就開始拿我們和別人比,誰先叫爸爸媽媽,誰先會爬,誰先會走……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父母們關注的焦點。稍大一些,我們又被父母強灌著輸入那些我們根本不懂的唐詩宋詞,要我們緊握起比我們的手指還要粗壯得多的毛筆去臨摹漢字,牽著我們去鋼琴室,又進油畫班,甚至在我們連中文也說不清的情況下,教我們學ABc。我知道,為了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父母不惜一切代價,花費了不少心血,然而,我們生命的一葉扁舟,又怎能承載起這中西文化的博大精深?
曾聽說,北京、武漢、西寧和宜昌等大中城市裡,各有中學生由於承受不了父母、老師、社會所強加的壓力.選擇了服用安眠葯,甚至自殺。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悲劇重演,然而悲劇卻不時登台。前不久,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在高考前對父母說:「如果我考不上大學,就去死了算了。」最後,她名落孫山,一朵含苞待放的生命之花在不該凋落的季節卻飄零了。
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何必一定要把孩子往「考大學」這座獨木橋上推呢?我初中時的同桌。中考過後對父母說自己不想讀書了.父母尊重了她的意見;如今她已成為一名出色的市場營銷員。給孩子們一片天地;讓他們自己去創造,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書讀好,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功。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不也因為「太笨」而差點被老師趕回家嗎?雖然沒有踏進大學的門檻,但他的成功卻舉世矚目。所以父母、老師們,請不要把我們死死地束縛在那座獨木橋上。「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給我們大海和藍天,我們一定會取得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
愛花兒,就讓它自由生長,相信它一定能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愛琴兒,就給它一個自由的音域,相信它一定能奏出美妙的樂章;愛我們,請給我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相信我們一定會把理想的藍圖描繪得絢麗多彩。
點評:
泰戈爾詩句中蘊涵的哲理,與成語「物極必反」的旨趣十分接近,這位考生准確地領悟了這一點,廣泛甄選貼近中學生生活的材料,有理有據地展開論述,使原詩所含的哲學思想得到了具體形象的演繹。正反結合,動人以情,曉人以理,的確是一篇優秀之作。
J. 求作文素材,要真實事例,關於適度的
花為什麼謝了呢?/我的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謝了。
琴弦為什麼斷了呢?/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節,/因此琴弦斷了。
泰戈爾這兩句簡單的詩,卻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凡事不能過度。不可強求。
花開花落自有時,大自然總能把最美麗的色彩恰到好處地調和出來。愛花之人都應知曉:順其自然才是最好,過分的期望與呵護不異於暴風驟雨,會讓花無奈地凋零。為人處事也是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承壓底線,當巨大的壓力如洪水般襲來,沖垮了這道底線時,那麼人就會像花一樣枯萎凋零。
最近讀到一則發人深思的報道:長春市一所中學某學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成績優秀,刻苦勤奮。可是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父母親友過高的期望,讓他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朝氣與活力,成績不斷下降。父母的焦慮日益增加,甚至對他呵斥打罵.但終不見效,他反而日趨自閉,以致自暴自棄。在兩次高考落榜後。無法從沉重的壓力和抑鬱中解放出來的他。選擇了跳樓自殺。他在遺書中寫道:「我再也不用背這些沉重的包袱了,我會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感謝死神,讓我得到解脫……」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類因過重的學習壓力或社會壓力而選擇輕生的例子。生命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當一個人被過分要求時,往往會走向極端。過分的期望會像一把鋒利的小刀插在承受者的胸口,讓人血流不止而走向衰亡。有句俗話謝得好:「強扭的瓜不甜。」人們一定要小心控制手中的期望和要求,不能讓其泛濫成災。
凡事要講究適度,順其自然。如果強求魯迅選擇醫生的職業,那麼我們會失去一位文壇巨匠,中國的現代文學史無疑也會黯淡許多。我們在生活中或許也會遇到過高的期望,過分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有善於自我減壓的心態,不能把壓力過分地堆積起來,這樣會讓人變得脆弱不堪,就像充氣的氣球,超過了承受能力,就難免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