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愛梅花的精神作文400字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吧!對呀,這就是宋朝著名詩人王安石的《梅花》。這首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獨自開放的頑強精神。
是啊!梅花多可貴啊!百花都在春天開放,如「玫瑰」、「牡丹」等。它們太嬌貴,一到寒冬,都凋 謝了。可是梅花卻依然挺立在風雪中,那種堅貞和頑強,給人清新優雅的感覺。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 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
看著梅花,再看看梅林,思緒萬千:它們既不要肥沃的土地,也不要溫室般的環境,生長在高山上,挺立在寒風中,多麼頑強的梅花啊!它們沒有玫瑰那樣艷麗 的色彩,沒有牡丹那樣富貴的身資,也沒有百合那樣清純的面容,但仍然招人喜歡。因為它們有不同凡俗的精神:勇敢、堅貞、頑強、不怕困難、潔身自好。
梅花美,卻把美留給了潔白無瑕的天地;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梅花俏,卻「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難、謙虛樂觀。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要向梅花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默默迎難而上。
㈡ 我愛梅花作文 600
我愛梅花
在冬天裡,我喜歡皚皚的白雪,喜歡玲瓏剔透的冰雕,但我最喜歡的就是冬天的使者:梅花。
我愛梅花,是因為它是冬姑娘最寵愛的妹妹。在寒冷的冬天,到處是一片凄涼,梅花卻成了冬姑娘唯一的驕傲。那堅硬的枝幹,秀美的花瓣,和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給冬天帶來了無限生機。
我愛梅花,是因為它的生命力頑強。在漫天飛雪,「懸崖百丈冰」的時節,萬花凋謝唯有梅花挺立於傲干奇枝中,熱烈綻放。當雪後初晴,積雪未消之際,梅花又紅裝素裹,笑面迎人,顯得格外俏麗,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喜悅。是的,它戰勝了風雪,打敗了嚴寒。我愛梅花,是因為它對人類有著很大的貢獻。當人們食慾不佳時,它可以讓人們開胃生津;當人們心情不好時,它可以讓人們驅散郁悶;它的花蕾還可以入葯,具有極強的解毒功效。。。。。。它默默地為人們奉獻著自己,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快樂!
我愛梅花,更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讓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那首小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她不畏嚴寒、清雅高尚的形象,向來為中國人民所崇拜。
梅花排名「梅、蘭、竹、菊」之首,並成為「歲寒三友」之一,它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梅花是美的,是純潔的,更是中國的象徵。我愛梅花。
㈢ 以『我心中的梅香』為話題的作文
梅花 征堅強和高雅 這個是梅花的花語 樓主你可以盡量往這方面寫
㈣ 中國人的愛梅情懷作文200字
奇傲的梅 當冬的沉寂還未蘇醒,當春的生機還未蒞臨,茫茫大地,千花萎謝,萬木凋零,然而,只有梅花,傲霜雪,凌寒風,獨自開放。點點紅梅,一似殷紅之血,片片白朵,猶如聖潔之粉。在這大千世界中,唯此皎皎,不謂霜雪,孤高自傲。一派 君子氣派。無怪乎人們贊梅、頌梅,尊敬的稱他為君子了。 梅、蘭、竹、菊、古人稱之為「四君子」,梅花居於四君子之首,可見中國人愛梅之深。松竹、梅,三者又被合稱為「歲寒三友」。中國人愛梅早有傳統,培育梅也有成績。梅花本是野生,我國人民將它馴化植養,成為花中珍品,成為我國的名花。關於梅花古書中早有記載,「梅實生漢中川穀」,引種馴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梅花已經遍及全國,處處能見,甚至做成盆景,擱置幾上,舉目就能欣賞。中國人愛梅之情還可以從書畫,詩詞中略見端倪,梅花一直是藝術中表現,謳歌的形象。梅花一度還成為中國的國花,現在群眾倡議推選國花活動中,徵集到的意見 中,矚目梅花者,仍然很多。 當然,人們愛梅不無來由,梅花的美姿,對人們就很有誘惑力,這是它的自然美,人工培植的美;它還有精神象徵的美,它的不畏嚴寒的屬性,成為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威武不屈,堅強自傲的精神象徵。 梅花的自然美姿,頗為迷人,花美,枝幹美,姿式態勢中,更別有一種情韻凡神。老乾秀花,鐵骨紅心,奇姿怪態,疏疏密密,橫橫斜斜。 梅花的品種極多。梅花容易變異,有許多變種,我國林業工作花了廾多年 調查,中國十八各省市就有二百多個品種。十二類,三十組,構成一個體系。如江梅、宮粉梅、大紅梅、玉蝶梅、硃砂梅、灑金梅、黃香梅、早梅、杏梅、照水梅,龍游梅等。品種不一,花色也不同。紅梅的花呈粉紅色,杏梅的花紅色,白梅,綠萼梅、冰梅的花白色,還有細梅的花,竟然呈綠色。梅花開花時,沒有生葉;加之花梗又短,好象花就生在枝上。還是梅花的一奇。 中國人愛梅,還表現在梅的配置植種方式 上,或者專門開辟梅園,專門劃分地域,專一種梅,或在 溪邊,苓上大 片密植,它們的名稱就能見其規模了。比如:梅園、梅嶺、梅溪。當梅花盛開時,成林的梅花更為壯觀,成堆成片,如火如雪;落芙繽紛,花開錦地,人行其中,惶若仙境。猶其萬朵梅花齊放,香氣襲人,數里之外熏人慾醉。無怪乎,在這樣時節,人們常結伴前往觀賞。只有身臨其境,方能領略其美的氣勢。人們贊美稱,這樣境界為「香雪梅」,確是名副其實。其花香花色,不知感動多少文人寫下多少佳句名篇。蘇軾寫《紅梅》,就有「灑暈無端上玉肌」之句,梅花的色澤儼然是一付醉美人的豐韻。劉後村的《漢宮春》寫梅花更入骨三分:「冰層雪積,獨伊點絳凝脂;應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豐肌」,「本不貪嬌艷,惟賞幽姿」。梅花竟然如此嬌羞孤傲,情趣盎然。 梅花的花分為五瓣,富於裝飾性,工藝品、建築設計中,梅花的圖案到處可見。梅花的商標,梅花的 ,梅花的紀念章,梅花形的果盒,甚至在蘇州鄧慰山上,梅亭本身就是一個梅花形的建築。前人還把梅花五瓣說成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福,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這些都是人們寄寓的傳統吉慶的觀念,這些內容,今天仍有價值。當然它們的內涵變了。 梅花的美還轉移到美容化妝領域《太平御覽》中還曾引了一則故事: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白日卧在含章殿下,梅花落於額上,成為五齣之花,拂之不去,三日才落,宮女都很驚奇,競相仿效,以後流傳開來,成為梅花妝。這倒是偶然美發的一種美容裝飾法,直到今天,還有在幼兒的額上,點上五個桃紅點,形似梅花,以此作為一種裝飾。在紅點映襯之下,兒童的肌膚更為明麗。這大概就是梅花妝的發展和遺意吧。 梅的枝乾的美,也很獨特,在梅的美感中佔有重要位置。林甫的《山園小梅》的詩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認為詠梅中最佳句,這樣評價毫不為過。不僅概括了梅花的美和習性,情趣和境界,最難得的是詩意地表現了梅的枝幹,所以他的詩句高人一籌。枝乾的美不如花的美那樣引人注目,因而常被人忽視。梅的蒼勁挺秀的美正在枝幹橫斜之中,其他樹木沒有這種態勢,更顯得額外的別致。 梅的枝幹 「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磐曲、偏斜、疏放 為美,在形式美學法則中也屬奇特的,而這樣梅才姿態出眾,景緻不凡。古梅和老梅,枝幹都屈曲橫陳,姿態古雅,老乾疏花,蒼苔舊節,且與花蕾清秀,嫩紅鮮 瓣,形式鮮明的對照,顯然,梅的「以曲為美」和梅的古老有關。 梅是花木中的壽星,一般的生長長期在三、五百年,更長者達千年以上,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梅,千年前的唐代梅,至今仍然枝繁葉茂。杭州超山的宋梅,傳說是蘇東坡親手所栽。「以古為美」,這更是梅的一奇。賞梅有四貴,也主張一老為貴。四貴是:貴合不貴開。」 梅的曲、疏、斜、老、和等美,還僅僅是形的美,而中國美學重神不重形,梅的美自然也有神的美。梅的神的美概括為四個字:清、奇、瘦、勁。這在藝術中,更受到詩人畫家的青睞。中國畫家的藝術創造最為典型,畫梅在歷代畫家中都頗有興致,佳作很多。 中國畫中梅的意象,形神兼備,更富於特徵。梅的美被誇張,強化:體態古怪,磐曲如龍,老乾奇特,粗細橫斜,枝梢清健,如劍似弋,羽飛箭發,便體龍鱗老斑,節節疤疤,有如鶴膝屈揭,花花明媚,蕾蕾清香,仰俯收放,百態千姿。 梅的美提高了它在花木中的觀賞價值。在名勝和公園里,多有植梅的,或沿溪造林,或山石旁點綴,甚至以它為主而建梅園,在家院小庭園中,窗前籬邊橫斜倚側,枝枝屈折,自成情趣。或作梅花盆景,散紅數點,置諸案頭,亦高雅脫俗。 梅花的香味亦 是為人稱道的,當然美感是 由視覺,聽覺所感受的,嗅覺雖有人探索研究,欲升格為藝術,終未能成功。香味並不是美學范疇,也無所謂美感,但梅花的香味濃而不艷,冷而不淡,具有獨特的清幽,和梅花的幽雅相統一,仍然可以加強人們對梅的感受。 觀賞花木中還有一種臘梅,人們常把它和梅花相混統稱為梅,在園藝學中,它們其實是不同科屬的兩個品種,臘梅屬薔薇科。但在審美價值上,它和梅花相似。花、枝、乾的美感都較接近,香氣也相彷彿,它們花期又接近,所以臘梅常和梅花間種,臘梅的花為黃色,表層如臘,更顯出特異之美,可和梅花互為調際,嬌黃嫩紅競相輝映,更加豐富美觀。雖非一族,在寒氣漫漫之時,能同獻芳姿,也很難得,在賞鑒者心目中,何必分別彼此。 梅之美,還在含苞欲放之時,及至開足,離枝爛漫,反而失去風韻。尤其是紅梅,含苞為美,一開足即減色了。 梅生長在自然之中,梅的美也應是自然為上。一切美的事物最忌諱矯揉造作,有些為了強求梅的枝幹屈曲而任意砍伐,修飾,反而不美。清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就斥責這種人工修整損害了梅的自然美「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他痛心疾首,持意,開辟一梅館,「乃誓療之,縱之,順之」解去繩縛,使梅能夠恢復自然之美。 當然,盆景也是經人工修建整飾的,高級的那是藝術,是有水平有傳統經驗和技巧的藝人的創造,那是藝術美,不能因此而認為龔自珍之論偏頗。當然他對病梅的呼救,著重 在要求個性解放,但龔自珍強調梅的自然美是很有見地的。梅的美具有精神價值,在於它成為中國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徵。它奇特的自然屬性,符合了中國人的高德觀和 理想追求。梅獨立嚴寒,抗拒霜雪,笑傲群花,正象徵著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中華民族,不胃強暴,逆境中不屈不撓,巍然獨處的美德。它先春而放,一花獨開,報春而不媚春,當萬紫千紅,春回大地時,她卻情然隱容。這是一種崇高的品德,自傲而不狂妄,高貴而不俗,有追求而不霸道,也操守,含而不露。這不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嗎? 如此說來,中國人愛梅就有雙重美學意義的了,既是欣賞自然美,又是抒發自我的懷抱,愛梅而贊賞它為「四君子」之一的人,精神境界絕非卑微。愛梅之深的人,也常以此自表高潔,詠梅詩文中,常能窺見詩人的心靈。 在愛梅的古人中,陸游也是突出的一個。他最愛梅花,並以梅花自比。「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他曾寫過許多首梅花絕句,《卜運算元·詠梅》最能體現他的操守,流傳很廣,其詞為:「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孤寂凄涼之情,直露言表。 同一梅花,換一種精神境界又會有另一種感受。毛澤東針對陸游這首詞也寫了一首,特意「反其意而用之」,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情調,「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同是梅花,表現了不同的美學觀和思想境界,梅花顯示出不同側面的美。兩首詞,一首刻劃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 一首描繪的是先爛漫山花,迎冰雪而報春的叢中一員,一首表現了壯志未酬古代詩人的氣質,一首抒發革命領袖的氣概和豪情。 藝術中如此,在欣賞生活美時,人們著眼於不同側面,這種差異也普遍存在。大家都在愛梅,審美趣味卻可能大相逕庭。 中國人愛梅之情深,相當典型。歷代都不乏這方面佳話趣事。廣為人傳說的還是寫詠梅佳句宋代林甫,他曾有「梅妻鶴子」之譽。他隱居西湖孤山,廾年不入城市,未婚,無子,在自己的宅居旁,遍種梅花,蓄養仙鶴。人奇,詩句也奇。終得詠梅魁首。當代著名園藝家用瘦鵑也自稱「愛梅成癖」的「梅迷」。他的庭院中有梅屋梅丘,種十幾棵梅樹,有幾十盆梅樁盆景。梅屋也掛著許多古今畫梅的名畫,梅花時節,他這里也「楚楚可觀。」他也有許多詠梅的詩,此中有一首是這樣:「冷艷幽香夢閑,紅苞綠萼簇回環;此間亦有巢居閣,不羨 仙一角。「巢居閣是林 的賞梅佳處。用 瘦鵑將自己的梅屋與巢居閣相比,也就自比林和清了。 梅開正是嚴寒時節,古人常以踏雪尋梅,當著賞鑒生活美的一種雅事。有時梅花晚開,竟然攜帶卧具,梅下 坐候。朱熹探梅詩句中就記載著詩人這方面心情和活動:「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晚獨開?應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繁榮未怕隋清角,疏影誰憐蘸 綠杯;珍重南憐諸酒伴,又尋江路談香來。」唐帶王維有一收卻反映著一般人的愛梅之情:「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詩絲毫不經意,而愛梅情真,梅成了遊子心中壓倒一切的眷念。 梅花還有一奇,雖然不畏嚴寒,卻生性又喜愛溫暖。所以著名的賞梅花勝地,多在南方。比如:杭州西湖孤山,武昌東湖梅嶺,蘇州鄧尉的香雪海,無錫的梅園。梅花盛開時,遠近遊人都爭相前往觀摩。 比之於中國人對梅的喜愛,梅花培植太少了。何時,有更多的梅林和梅的盆景。供更多 人來此探問梅花信息,流連遣興,陶冶情懷?! 中國是梅故鄉,十六世紀傳導南朝鮮,以後又傳入日本,日本的園藝家們嫁接 植,竟增加到四百多個品種,卻比中國多了一倍。我們這個愛梅之國,美學上見解獨到,園藝學也能並駕齊驅,才無愧於世。
㈤ 我愛梅花 作文
我愛梅花,熬雪直抄立的梅襲花,它沒有玫瑰那樣嬌艷,沒有茉莉那樣芳香,沒有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但是我卻要象它獻上一片痴情。
我愛梅花,因為它是冬爺爺最喜愛的女兒。每當雪花飄舞,冰封大地的時候,別的花都凋謝了,惟獨它傲雪直立。那滿樹的小花朵,緊緊的擁抱著灰色的樹干,遠看就像千百顆明亮的星星。
我愛梅花,因為它具有堅韌不拔的品格。有句俗話說的好:「寶劍鋒叢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是啊,梅花就是在逆境中生長的植物。每當寒風撲來時,它從不屈服,從不畏懼,依舊傲然挺立,生機勃勃。梅花從不與別的花比美,而是獨在寒風刺骨的冬天不斷的磨練自己。
梅花,你頑強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永遠另人敬佩。我愛梅花,愛它那純潔無暇,愛它那傲雪直立,更愛它那堅韌不拔的品格!原世界各地都開滿美麗的梅花!
㈥ 我愛梅花作文的開頭怎麼寫,要好
有人喜歡出淤來泥而不染的荷花,還自有人喜歡清新飄逸的蘭花,而我卻喜歡堅強、謙虛的梅花。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高可達5-6米。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冬天,梅花開時,花蕊是黃色的,花瓣是粉白色的。它有著純真清秀的外表和清爽宜人的香氣,它深深吸引我的,還有頑強、樂觀向上的品格。
號稱「報春梅」的梅花,在大地還是白茫茫的一片的時候,它就沖出嚴寒,映入人們的眼簾,預示著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就要到來。不久,植物們陸續發芽,大地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是它請來了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我喜歡梅花的色彩和讓人覺得心曠神怡的香味,但我更喜歡梅花樂觀向上、謙虛的品格。
㈦ 寫一篇關於梅花的作文,急!!!
「一樹獨先天下春」的梅花是中華大地的奇葩,是眾多民族的驕傲。據調查,梅樹野生於自西藏經滇、鄂、皖、浙直至台灣等10個省、區的山林,在我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應用歷史。神、姿、色、態、香俱居上乘的梅花,至今約有兩百多個形形色色的品種,都是從古代的野梅引種馴化、精心選育而得的精英。
梅花是家梅中的一大分支,家梅系由野梅演進而來。近百年來,植物學家、園藝學家和園林工作者在廣大地區採集、調查了不少野悔。這些野生的梅樹、是梅花原產於我國的鐵證,也是對梅花原種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活材料。
在西南山區,野梅分布的地段多較高。如在西藏波密等地,就在海拔2100~3300米處發現野生梅林。雲南省除南部外,野梅幾乎遍布全省,而以滇西北之下關、大理、洱源一帶為多(海拔1800~2600米)。在四川,則主產於丹巴、汶川、廣元、萬源、西昌、會理、漢源等山地叢林中,海拔1300~2500米。而在鄂西宜昌、恩施等地,野梅就分布在較低海拔之山地(300~1000米)。故西南山區,尤其是滇、川二省,乃我國野梅的分布中心,並延伸至鄂西一帶。
至於野梅分布的次中心,則系鄂南、贛北、皖南至浙西的帶狀地區。如在鄂南的咸寧市汀泗區聶家鄉長豐大隊後山海拔170米闊葉常綠與落葉混交林中,就有散生的野梅。野梅在江西省主產於景德鎮市瑤里鄉區石塔三礦區香菇場混交林中,海拔約300米,系零星分布。安徽省歙縣以及黃山風景名勝區東坡芙蓉橋附近(海拔約200米),1984~1985年還有野梅零星分布。浙江亦有野梅散生於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混交林中。此外,在廣西、福建亦發現有野生梅樹。
我國古人應用梅子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歷史。《書經·說命》載;「若作和羹,爾唯鹽梅」,這是殷高宗對宰相傅說他的重要性:好比做羹湯時用的鹽和梅那樣。按商代之鹽與梅,猶今日之醬油和醋。這種古代的烹調習慣,至今僅在雲南下關等地,由白族人民保存了下來。
1975年我國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正好與《書經》的記述相互印證。考古學家在殷墟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銅鼎,其中滿盛炭化了的梅核。核扁圓形,兩端尖,似較鮮物略小,呈栗黑色,而表面密布蜂窩狀小凹點——正是梅核的典型分類特徵。經碳14鑒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用梅子(果梅)於食用了。
稍遲,關於梅樹和梅子的記述越來越多。如《周禮·天官》雲:「飲食之籩,其實干萚」。經查核,萚就是食用梅子的古稱。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著名民族歌集《詩經·召南》中,有一首《慓有梅》的詩篇,它是一首熱情奔放的情歌,姑娘將梅子投擲給她看中的小夥子,寓意至深。同時,《慓有梅》反映出當時在陝西召南地區,梅樹是相當普遍的。也就是說在距今至少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引種野梅使之成為家梅的馴化過程就已經開始了。
在長江流域,古代藝梅也是從生產梅子(果實)開始的,例如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的出土文物中,許多陶罐里都盛有保存完好的梅核和梅干。同時出土的竹簡上記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樣,這都是當時梅子加工製品的名稱。這說明早在西漢初期,我國長江流域人民早已引種栽培梅樹,並多方利用梅子加工食品了。另外,在湖北江陵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中,亦發現有梅核,其歷史時期與長沙者相若。
在遠古時代,先民採集野生梅子主要是以作加工食品或供祭祀之用。但因梅花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玉白朱紅,暗香浮動,在北風凜冽的隆冬季節,唯有它「獨先天下春」。於是人們在以果為主要目的過程中,也逐漸一並欣賞了它的神、姿、色、態、香之美,引起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和嚮往。而在長期的馴化和栽培過程中,正好又有個別植株出現了復瓣、重瓣、台閣,奇異的花瓣或萼片,新奇的枝姿等等,於是有心人使其另行繁殖、栽培,從而培育成若干專供觀賞的梅花新品種。
所以「花梅」應是從「果梅」中分出來的一支奇葩,時期約始自西漢初葉。如《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又載:「漢上林苑有侯梅、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雖然這些品種只有名稱,但從字面上看,當系「宮粉」之類的觀賞品種,其中或已出現若乾重瓣新品。稍遲,楊雄著《蜀都賦》,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等記述。可見距今約兩千年前,梅已在成都作城市園林綠化材料應用了。
整個晉代,梅花常見栽培,詩人吟詠漸多。如東吳名將陸遜之侄陸凱,曾做過丞相,其文辭優雅,有個文字摯友范曄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可以「寄贈」自陸凱始,從此梅花傳友情,傳為佳話。
到了南北朝,梅花應用更多,有關詩文、韻事也盛。如《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女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梅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就是梅花圖案用於美化的發端吧。其它的如宋元年間均有梅花詩文。其中尤以何遜《詠雪裡梅》詩、庚信《梅花》詩及蕭綱《梅花賦》等,最為膾炙人口。凡此種種,足見梅花栽培、應用漸盛,日益為文士所欣賞。因此從漢、晉至南北朝,「梅於是始以花聞天下」。
及時至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梅花栽培漸盛,品種也有所增益。這就引起了文人雅士更多的關注,紛紛用梅花作為創作的主題,促使梅之聲譽大噪。象唐代名臣宋璟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自感,遂作《梅花賦》,有「相彼百花,誰敢爭先!鶯語方澀,蜂房未喧,獨步早春,自全其天」和「諒不移於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這對梅花得高名和藝梅規模的擴大,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唐代詠梅詩篇不少,如杜甫、李白、韓愈、杜牧、柳宗元、白居易、張九齡、李商隱等諸多名傢俱有梅花詩。據《華陽縣志》載:五代初,王建據蜀稱王,留在成都辟梅苑。孟知祥在成都稱王時,別苑中有老梅卧地,稱為「梅龍」。凡此種種,足見早在唐及五代,不論華東、華中或華西,都已有較多的梅花栽培。而其中心地區,則為東西遙望的杭州和成都平原。
至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機主要仍屬江梅、宮粉等型。而在四川,則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時稱「紅梅」)。如《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今日祟慶縣硃砂梅花名品仍多,實有其歷史淵源。
宋、元400年(960~1368),是我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此際梅詩、梅文固多佳作,梅畫、梅書亦脫穎而出,盛極一時。同時,梅花新的系、類、型和品種有所增加。梅花繽紛,梅影陣陣,在歷史上形成了藝梅的一個高潮。
僅以梅詩而論,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而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傳為千古佳話。其《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餞,暗香浮動月黃昏」,最為勝炙人口。再如北宋之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之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有甚多著名梅花詩詞流傳至今。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游《梅花》:「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陽宮到皖花溪。」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悔、藝梅、記梅的名家,曾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約於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足見時至宋代,梅花栽培日盛,品種不斷增加,藝梅已成為社會群眾的風尚了。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樹梅花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其《墨梅》畫及《墨梅》詩均名揚天下。王冕《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此外,元代趙孟俯、楊維幀、謝宗可、僧明本等,皆有梅詩名作。而昆明溫泉對岸曹溪寺一株元梅,趾曲蟠飛,老態龍鍾,年年猶開重瓣粉紅花,且可結實。筆者多次往觀,確認其為七百餘年前古物,且系原木。查曹溪寺元梅原有兩株,其一在「文革」期間死去,甚為可惜。現存此株元梅恐系國內最老的古梅,彌足珍貴。由上所述,足見元代雖當兵亂,而藝梅、詠梅之風未衰。
到了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代,藝梅規模有所擴大,技藝水平續有提高,新品種大量涌現,這些在書、文、詩、畫中均有反映。如明代王象晉箸《群芳譜》(1921),記梅花品種19種之多,且各附簡單記載,還將它們分屬於白梅、紅梅、異品等三大類。書中對梅花的栽培、繁殖等,亦有若干論述。在此前後,周文華著《汝南圃史》(1620),徐光啟箸《農政全書》(1636),皆列記若乾梅花品種。
至清而梅花栽培益盛,品種增多。如陳淏子作《花鏡》,記載了21個梅花品種,其中「台閣梅」、「照水梅」乃前所未有者。「揚州八怪」中,以詠梅、畫梅著稱者不乏其人。而金農、李方贗等,則更以善於畫梅而名揚四海。
關於明清之古梅,應以杭州超山之明梅為最。超山大明堂原有宋梅20株,傳系蘇軾1056年由杭州移來手植。但宋梅年老株衰,後漸陸續死去,最後一株亦於1933年2月枯斃。現存的一株所謂「宋梅」,系明代分本,樹高4.5米,最大冠幅5.1米,老態龍鍾,干已空心,著花略稀,品種名「大葉豬肝」,萼紫瓣白,花瓣5~8枚,花徑達2.6~3.3厘米,仍能結實。
辛亥革命之後,梅花栽培又有新發展,品種續有增添。如《華陽縣志》(1934)中即記有成都梅花品種八個。此時的滬、寧、蘇、杭、揚(州)、(無)錫、渝、穗、漢、昆等地私家園林,搜集的梅花品種也不少。上海黃園還從日本引入「灑金」、「垂枝」等類、型梅花品種數十,並將藝梅經驗編入《花經》(1949)一書中。
解放前,曾勉教授1942年發表專論梅花之學術論文,並記載重慶的梅花品種15個,是為科學整理我國梅花品種之始。汪菊淵與筆者在1945年擬定了中國梅花各類品種檢索表,以成都20個品種為例,進行了中國梅花品種科學分類的首次嘗試。1947年7月,筆者著《巴山蜀水記梅花》,作為上海園藝事業改進協會叢刊發行。1949年2月,在滬舉行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屬梅花展覽會。
解放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術均有飛躍的發展,品種也迅猛增加。從1958年起,除特殊情況外,每年春節在武漢東湖風景區舉辦梅花展覽會。近年南京、無錫、上海、合肥等城市也常組織梅展,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梅花引種馴化和新品種選育研究,在最近幾十年已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北京已有「送春」、「北京玉蝶」等耐寒品種可以露地越冬,在武漢也有「單凝馨」、「華農玉蝶」等先後脫穎而出。
梅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與國人的文化與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除我國外,僅東方的日本、朝鮮有較多的梅花栽培。在日本,甚至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發行專門刊物《梅》。
而在整個西方,則只大洋洲的紐西蘭開始重視梅花,有5~6個品種用於商品生產性的梅花栽培。追溯史乘,始知遲至15世紀中,我國的梅花才借道朝鮮東傳日本。早年(1879及1884)傳於歐洲之少數梅株,則系由日本輾轉運去的。目前歐洲僅在英、法等少數國家的植物園內,有梅花數株點綴共間而已。至於美國的梅花是由日本轉去,至今僅50~60年的短暫歷史,且被誤稱為「日本杏」,載培、應用很不普遍。
西方除紐西蘭人開始了解到梅花特易形成花芽,系絕佳之促成花木已用於切花生產性栽培外,其餘國家大多不知道梅花的優點,也不會欣賞梅花的神、姿、色、態、香之美。而在東方的日本,由於受到西化的影響,梅花栽培也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㈧ 求一篇關於梅的作文
在白雪皚皚的懸崖上,你是否看到過純潔的梅花,你是否感覺到她的美?她是內剛強、永恆的化身容。她曾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心,成為他們筆墨下的傑作。
梅,不如牡丹雍容華貴,她只有五個瓣,金黃的花蕊。樣子並不怎麼引人注目。在百花盛開的春天、荷花爭寵的夏日、百菊扎堆的秋朝,她從不顯露身影,只是埋頭積蓄著養料。到了冬天,百花凋謝的季節,而梅,卻迎著嚴寒鼎盛開放,與寒冷抗爭,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毛主席有詞贊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有人說:「春天是最美的,夏天是最靚的,秋天是最酷的,冬天是最冰的。」我卻不這么看我覺得冬並不比春遜色,不必夏單調也不比秋失趣。因為它有梅,報春的梅!有了她,冬天不再是冰冷一片;有了她,生機勃勃的春才會到來。
梅,亘古不變的堅韌不拔、堅強勇敢。她那默默地為大地奉獻著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我愛梅,我贊美她。
㈨ 寫一篇關於梅花的議論文
論梅花精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的成長只有經過磨煉才能鍛造精彩。
——題記
縱觀歷史,有多少英雄人物名垂千古,難道是三寸禿筆,四方硯台真就能揮就一位英雄嗎?
不,是挫折,逆境磨煉成偉人。
貝多芬一生可謂坎坷,命運多舛。一位音樂大師最痛苦的莫過於雙耳失聰,可是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憑借內心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猶如一朵梅花在嚴寒中綻放,一條魚兒在乾涸中抗爭。著名的《命運交響曲》誕生了,這首曲子向世人訴說了作者走過的磨煉人生的路途。人的成長需要磨煉。苦難可以孕育偉人。
俯首看今朝,八尺長卷,四方長桌,真能讓一位青年成功嗎?
不,成功也是從磨煉中走出。
1969年18歲的史鐵生作為知青下鄉插隊,在一次山洪暴發中,他遭遇稻暴雨和冰雹的侵襲。從此史鐵生落下雙腿癱瘓的病根,一生與輪椅為伴。當命運將他束縛在輪椅上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閱讀與寫作上。後來,他又患上尿毒症,他不得不靠每星期三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每一次透析就可能是生命的絕唱,每一次就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史鐵生頑強毅力與疾病抗爭多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病人卻寫出許多名揚中外的文學作品。他用文字,照亮世人的心靈。給人以一種綿綿不絕的溫暖和力量。
是什麼讓一個一直與疾病做斗爭的人折射出生命的堅韌和頑強?是堅強,是在困境中磨煉出的意志。人的成長需要磨煉,苦難可以鍛造精彩人生。
環顧偉人走過的浸浸人生,歷史長卷承載著多少艱辛腳印,磨煉出多少英雄豪傑。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要畏懼苦難,人的成長需要磨煉,守得雲開見日明,歷經磨煉後,方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