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溺愛的素材 議論文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對她百般寵愛,過分照顧,年幼時一切如願以償。等到上學後,在學習上,稍遇到一點困難,就受不住,回家哭喪著臉,亂發脾氣,令父母心痛,為此,代勞一切。每天的家庭作業不會做的,父母代筆完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試不及格時,父母找關系說情。漸漸地,女孩不僅情感上脆弱,而且學習缺乏毅力。上小學留一級,初中升不上,母親通過「後門」把她移到一所鄉鎮中學,混了個畢業證書。然繼父母再託人安排進公交公司當一名售票員 。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二:獨生女欣欣,家中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十分寵愛她。平時,她只吃牛奶、麵包、雞蛋,一般的飯菜嚼在嘴裡遲遲不肯下咽。穿衣服從小要挑花色品種,要比別人漂亮。在家裡對父母說話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鬧、發脾氣。在幼兒園連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門上街走幾步路就嚷著要抱。到了5歲時,還不會穿衣服,街坊鄰居都說她象個無賴的「小公主」。照這樣發展下去,適應社會都很困難,成才就更不用說了。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三:清明時節,明明全家踏青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的蘇州城外,明明被那些在墳前磕頭、燒香、燒冥幣的掃墓人吸引住了。「媽媽,他們在燒什麼?」 明明好奇地問。「燒死人鈔票。」「鈔票也能燒?」任性的明明纏著父母非試試不可執拗不過的父親只能從口袋裡掏出一把人民幣,「噝----」,點燃了火光映紅了明明興奮的笑臉,也照亮了父母惘然的雙眼。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四:張某是遺腹子,母親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繼父待他如親子。祖父母更是百般溺愛,致使張某從小十分任性,什麼事均順其心,否則,就賭氣不吃飯。一天,姐姐下班回家,將茶話會上分得的4粒糖果分給了弟弟,沒有給他。他便大發脾氣,踢了姐姐一腳,獨自進了房間,等到姐姐開門去看他時,只見一條紅領巾套住了張的脖子,一條生命就此終止。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五:小波生活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別大方,只要成績好,要什麼給什麼,用多少錢都可以。父親以自己經商的經驗開導兒子,沒有知識在外做事,是要吃虧的。母親對小波說,只要好好讀書,什麼都不要你干,筆者累死也心甘情願。家長的願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順從,不惜重金投資學習,但是不顧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發展。結果使小波產生了特殊的優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裝滿零用錢,學會了吸煙、賭博、打架。學習沒心思,考試不及格,留級還沒人收。他乾脆不進校門,和一幫哥兒門玩樂,最後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六:一對中年夫婦,年過30才結婚。中年得子,歡喜無比,將孩子當作心肝寶貝,事事依著他。孩子特別淘氣、任性、貪吃貪玩。讀小學時,父母給的零用錢不夠花,就開始東偷西摸,打架斗毆。讀初中時,竟發展到了蒙面盜竊行凶。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七:金晶晶出生在一個令同齡人羨慕的富裕農民家庭。父母前些年開金礦,積攢下萬貫家產,成為村裡的首富。父親開的是奧迪A6轎車,母親開的是捷達王,出門到村裡哪家打麻將都要開車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好逸惡勞、任性不羈的非智力因素。她學會了抽煙、喝酒,大把大把花錢,在農村,她每月的開銷是、2千元,讓別的孩子望塵莫及。沒有錢,就向父母要,少則千2千,多則上萬。有一次,她撒謊要買東西,向父親要萬元,父親一甩手給了他一疊百元鈔票,數了數是2萬2千元,不到兩個月就花光了。母親多次訓斥她,金晶晶懷恨在心。後來要不到錢了,竟然夥同男友殘忍地用鐵錘把母親砸死。
父母溺愛孩子的事例八:一位6歲的少年犯是一個獨生子,父母是工人,沒有什麼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較富裕。他從小要什麼給什麼,說什麼是什麼。父親愛喝酒,幾乎天天喝,兒子則常常同桌吃菜,有時也試著償兩口酒,父親也不加干涉,反而誇兒子「真行」。慢慢地,他7、8歲時就學會了喝酒、花錢,父親有時甚至大方到讓他從自己的口袋裡掏錢。於是,小小年紀,學會了進飯館,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說什麼:「筆者們家有錢,不讓他花讓誰花呢?」。由於他出手大方,那些行為不良的同學就圍著他轉。他又學會了吸煙、賭博。他學壞後,學習成績下降。開始,因老師督促,父母還批評幾句,見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說什麼:「將來當個工人,沒文化一樣開機器。」致使兒子常常逃學,考試吃「零蛋」,後來發展到偷盜、搶劫。終於被關進了監獄。
一天,一隻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一隻小蝴蝶正艱難地將自己柔弱的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有一個人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便好奇地觀察著。幾個小時過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來,小蝴蝶似乎沒有任何進展,看樣子它已經竭盡全力,很難再前進一步了。這個人實在看得心疼,決定幫小蝴蝶一把: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小蝴蝶便很輕松地脫繭而出了。但是它的身體萎縮著,翅膀緊緊地貼著身子,蠕蠕而動。他屏住呼吸,期待著小蝴蝶展翅飛翔,就像他美妙記憶中的那些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終於,這只可憐的小蝴蝶只是拖著萎縮的身軀和干癟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陣子,便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它還沒來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這個好心幫助它的人。這個好心人並不知道,蝴蝶從繭上的小口掙扎出來,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過這一掙扎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這樣它才能夠在脫繭而出後展翅飛翔。其實,人也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更需要自身的奮斗乃至掙扎。過分的呵護,只會使生命萎縮,甚至無異於扼殺生命。
⑵ 關於溺愛的作文素材
愛是鍾表裡的那一根發條,輕輕地擰幾下,便足以讓表繼續走下去,愛得版越深,擰得越權緊,只會使發條崩斷,適得其反因此,愛需要控制,適當的愛才會讓花兒更茁壯,天空更蔚藍,才會讓快樂的笑聲回盪於耳邊溺愛只能葬送人之所愛,朋友,請您切記,莫讓溺愛之水橫流
⑶ 以溺愛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過分溺愛就是害
這次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看見了一隻小雞雛正在用生命撞擊蛋殼,想從里邊鑽出來,這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的一篇文章——《突破「○」的外殼》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偏遠的山村,看見了一隻正在奮力沖破外殼的小雞雛,可是過了很久,蛋殼上卻只有米粒大的小洞。天真的小女孩,想出手幫小雞雛剝開蛋殼,盡管母雞在大吼大叫,她還是伸出了手,可是被媽媽制止了,媽媽說:「孩子,如果你幫助這只小雞雛剝開蛋殼,它就不能夠生存下去,你這樣做也許會害了它!」是呀!如果小女孩幫助了它,那麼它生命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挑戰,就會被小女孩「剝」去,它本應該在這次挑戰中學到的東西,也就學不到了。
這篇文章中最打動我的是那隻老母雞,他看見小女孩要幫小雞雛剝開蛋殼時,沖著小女孩大吼大叫,不讓小女孩幫助小雞雛,因為它知道,如果小女孩幫助了自己的孩子,小雞雛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死去,所以一定要讓它自己突破「○」的外殼。小雞雛的媽媽的確跟我們的父母不一樣,它愛孩子的方式是讓孩子接受挑戰,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可我們的父母卻太溺愛我們了,他們總想給我們最好的,可是卻不知到底什麼對我們是最好的。最有用的。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父母什麼累的事情都不讓我們做,只有這樣他們才認為對子女是最好的,可是如果一直這樣,那麼我們就會成為溫室里的一朵小花,離開了父母什麼也幹不成!
是呀,父母對孩子們的愛,我們都能感覺得到,可是愛的方式,不是溺愛孩子,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在現在受累。受苦,因為如果不讓孩子現在吃苦,就會讓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吃苦受累。現在爸爸媽媽是可以什麼都幫助孩子,但是孩子長大後又讓誰來幫呢?
⑷ 誰有溺愛作文的材料
是愛,還是害
父母與子女有著割捨不斷的血緣關系,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專一種延續。舐犢情深,屬為子女著想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事情。唐代詩人羅隱有兩句贈友詩:「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他推崇的是為國家大計要不惜肝膽塗地,卻萬萬不要為子孫謀家財。
林則徐寫有一幅對聯:「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說,如果子孫後代像我這么廉潔,留錢給他干什麼,他本來就很賢慧和聰明,我把錢和財產留給他反而損害了他奮斗的意志。子孫不如我,那留錢給他,反而使他好逸惡勞,坐吃山空。留的錢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為,越是增加其過錯。
古代聖賢都能如此深明大義,以超凡的胸襟對待子女問題。難道我們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嗎?對子女過度地溺愛,就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⑸ 關於溺愛的作文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愛是一種崇高境界 愛與溺愛的區分應該在與理智和盲目區別。在我專們的一生中會得到無數屬的愛,也會把自己的愛奉獻給我們愛的人 溺愛是在無形中形成的,現在很多父母把愛已經轉換成了溺愛只能一百字
⑹ 關於溺愛的作文素材 國外的
今天我讀了一組漫畫,這組漫畫引起了我的深思。
圖畫一,畫的是一位爸爸送孩子去繪畫,烈日下,爸爸為孩子打著太陽傘,背著一個畫板,臉上流著豆大般的汗水,而孩子呢,手拿冰棒高興的吃著。圖畫二,畫的是某些家長拿著熱水瓶去澆灌小花。那熱水瓶指的是父母的溺愛,那小花指的正是孩子。熱水澆花,無疑讓花兒走向凋零。
這兩幅畫都表現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溺愛。
生活中,這種溺愛到處可見,幫孩子背書包,幫上初中的孩子系鞋帶,公交車上媽媽手拎大包小包站在過道,有個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當然的坐下。在這種溺愛下,孩子們養成了一種依賴習慣,什麼都不用自己做,一切都有父母包辦。試問,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還會做什麼?會穿衣服嗎?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嗎?這種溺愛養成了他們只會向別人索取而不願向別人付出的性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一直都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不懂的去關心別人,理解別人,只等著別人來關心自己。象圖一所表現的,烈日下滿頭大汗的爸爸為孩子背畫板、打太陽傘,而孩子卻高興的吃著冰棒,他不會為爸爸擦去臉上的汗水,也不會問爸爸是否吃冰棒來降溫。敢問這樣的父母「關愛」下的孩子會去關心別人嗎?象圖二所表現的某些家長用熱水去澆灌小花,小花自然是不能用熱水去澆,這暗喻了某些家長不知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了,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怎麼能讓「小花」茁壯成長。生活中某些家長任由孩子的壞習慣,大把的花錢,打架斗毆,長大後誤入企圖。正如用熱水澆灌花兒,不但沒有茁壯成長,反而過早的凋零。所以溺愛只能害了孩子的一生,希望某些家長們能用一種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關愛孩子那是當然,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關心別人、理解別人,獨立的去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在陽光雨露下成長,不應該在溺愛中凋零。
⑺ 溺愛的作文素材150字左右
⑻ 高中作文以溺愛也是一種美麗的痛的議論文
一個孩子,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掙扎,便剪開蛹殼。不想,這只蝴蝶身軀臃腫,雙翅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
蝴蝶必須在痛苦中掙扎,直至雙翅強壯,方可破蛹高飛。人類不適當的愛,反成埋葬它的墳墓。蝴蝶如此,青少年又何嘗不是這樣?家長的溺愛,也恰似一把殘酷的剪刀,只扼殺孩子,使他們永遠無法騰飛。正如一位著名的詩人所言:「怕只怕,愛也是一種傷害。」溺愛成傷,歷史上不乏先例。仲永5歲能詩,聰穎超群,卻在父母及眾人的贊揚和寵愛之下,最終「泯然眾人矣」;趙武靈王對兒子放縱嬌慣,最終被不孝之子活活餓死;晉武帝縱寵兒子奢侈享受,其子繼位後治國無方,西晉王朝走向亡。無論是仲永之「傷」,還是趙武靈王的「悲」或西晉王朝的「衰」,都是寵愛的惡果。「寵」,是寶蓋下面的一條龍,這龍是無法騰飛的龍啊!溺愛也是一種美麗的痛。
相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王羲之年幼時,他的父親便教他習字,要求甚嚴,結果王羲之終成百代書驛;巴頓的父親要求他每早苦讀,造就了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須知這些家長並非不愛孩子,只因他們清楚,寵溺不是正確的愛,縱寵只會帶來傷害。
可悲的是,當今的某些父母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孩子矯揉造作,說這是天真可愛;孩子揮霍浪費,說他將來准掙大錢;孩子口出狂言,說胸有大志;孩子要摘月亮,這些父母就可以去找梯子。殊不知,這樣做只會使孩子獨毒驕嬌,自由放任,不懂長幼尊卑,缺乏集體觀念。如此愛出來的「小皇帝」,將來只怕是誤已、誤家、誤國的「昏君」!
家長愛孩子本無可非議。但這愛,不應是牢籠,不應是蜜罐,不應是保險箱,只應是孩子放縱時家長嚴厲的目光,孩子懶惰時家長頻頻的叮囑,孩子犯錯時家長諄諄的教誨。……因為只有這樣,蛹中的蝴蝶才能飛起,稚氣的少年才能成長;只這樣,愛才不是一種傷害。
⑼ 急急急急`````` 求議論文 有關 溺愛孩子 的素材....
鄰居有一個小男孩,7-8歲了,上小學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要吃香蕉,吵著要正在廚房裡煮飯的奶奶為他取香蕉並剝皮,老人家正忙得脫不開身,就說「你自己拿吧」。這時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動手剝吃香蕉後故意將皮丟了一地,且還感到很委屈……這是一個典型的嬌慣溺愛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和剝皮,對於一個7-8歲的孩子來說並不難,為什麼一個小學生卻要別人代勞呢?吃香蕉剝皮的責任是誰呢?可見這家人在平時教育孩子方面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溺愛讓孩子不會愛 高中生想「安樂死」
「媽媽,讓我安樂死吧!」15日晚,巴南區18歲的高中生小偉(化名)給母親發去簡訊。今年元旦,小偉與同班初戀女友蒙蒙(化名)分手後,曾兩度割腕自殺未遂。昨日,心力交瘁的母親向心理醫生尋求最後幫助。
小偉和蒙蒙是某重點中學高二學生,兩人均成績優異。小偉性格內向,與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師、雙方家長極力反對。
可兩個孩子半年後竟開始同居,成績一落千丈。因鬧別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偉提出分手。
15日晚,王女士接到兒子想「安樂死」的簡訊,嚇得臉色蒼白。其實,兒子想死已不是第一次。
大年三十晚,小偉在婆婆家吃完團年飯,獨自提前回家。他給同學打完「最後一個電話」,在卧室割腕自殺。「感覺不對」的同學及時趕到,破門將小偉送到醫院。小偉在給母親的遺書上說:「半月來,我每到晚上就一個人躲著哭泣……可沒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兩周後,小偉再次割腕自殺。為留住兒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門哀求蒙蒙和其母親幫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寫給小偉的舊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記錄的竟是兩孩子因為一個昵稱而吵架的事。
自小偉第一次自殺後,他自閉在屋裡,和母親的交流全靠簡訊。接到兒子想「安樂死」的信息,王女士被打垮了。她在給兒子的回信中稱,「如果你主意已定,等媽媽把工作交代完後,陪你一起去。」
王女士說,從小偉出生自今都對他百依百順。而且小偉一直由外婆帶大,在家簡直就是小皇帝,連雙襪子都沒洗過。「他從來都是被無微不至地被關懷著,失戀應該是他長這么大遭受的最大挫折。」
溺愛讓孩子不會愛
昨日,受王女士委託,仁格心理咨詢所趙所長親自上門開導小偉。剛開始,小偉倔強地拒絕交流。趙所長耐著性子,對著小偉「自說自話」近3個小時,一直用被子蒙頭的小偉漸漸揭開被子傾聽,並不時點頭。到談話結束時,小偉主動伸出手與趙所長握手感謝。
趙所長認為,小偉不能遭受失戀的挫折,是因為長期以來他在家中獲得太多溺愛。他長期處於被愛的位置,永遠都是他對別人說「NO」。一旦有人對自己說「NO」,他就很難接受。「怕挫折是如今獨生子女的普遍弱點,家長少些溺愛,才是真正為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