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作文以學與思為話題800字
《都市快報》的攝影記者傅擁軍一夜成名,似乎推翻了這一論斷,實則不然。傅擁軍本是攝影界的一名無名小卒,卻幾乎包攬了近年來各大新聞攝影大賽的頭獎,業內人士紛紛質疑,他卻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在一個座談會上,記者們或發信息,或打瞌睡,只有一台相機的閃光燈頻繁在會場各處閃爍,相機的主人便是傅擁軍。試想,如果沒有這種任何一次活動都要找角度拍攝的努力,又怎能獲大獎?傅擁軍的成功並沒有高人指點、領導提攜,成功地路是沒有捷徑的,傅擁軍的成功正是靠一張張照片,一卷卷底片積累而成的。攝影記者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言,那麼一代藝術大師的成功之路呢?當然也沒有!達芬奇的畫作能成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應該得益於他兒時畫過的無數只雞蛋吧!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他靠的是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從雞蛋畫起,從簡單的繪畫手法學起,逐步提升自己的實力,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風格。他沒有投機取巧,沒有尋找成功之路上的捷徑,才會有《蒙娜麗莎的微笑》。達芬奇的經歷證明:成功之路無捷徑!同樣,如果不是每天潛心鑽研魔術,並經歷了街頭魔術表演的歷練,劉謙就不可能通過八分鍾表演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海岩如果沒有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並以每年八十萬字的寫作速度來錘煉自己的語言,便不可能寫出連續幾個月位居暢銷書榜首的作品;文森米勒如果沒有從一個個小角色演起,便不可能24歲就進軍好萊塢,並以出演《越獄》男主角而一夜成名……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成功之路無捷徑。我相信,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成功的道路是用一點一滴的辛苦鋪成的,成功地獎杯也是用一點一滴的汗水換來的!反觀自身,學習的路更是沒有捷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請放棄找到捷徑的美夢,腳踏實地地向成功邁進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⑵ 以思想與行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思想與行為
好久沒有給書室添磚加瓦,要不,也不會感到這段日子過得是極其的乏味和空虛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寫的一篇關於小時候閱讀的故事.當時我留下的評論是"也許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沒有那時就有的一份對書的執著,又何來今天的余秋雨呢?"
今天在同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學校的書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買書的概念了.書架上的新書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國內的國外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雖然現在學的是與文學有些偏歧的專業,但還是難以說服內心的那份初衷.
<<人性的優點>>就是我最後決定請回來的新朋友.同學說,你剛開始不是要買那本與這相反的<<人性的弱點>>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也許看那本書容易讓人萌生悲觀的情緒,還是看積極一點的好.
當然,戴爾.卡耐基的書,我也沒有看過,也不知道他在裡面表達是怎樣的思想?之所以選擇奧格.曼狄諾,是他的一句話感動了我:希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是沒有希望,他絕對不會去計劃做任何事,最後也必然一事無成.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於播下的種子.說得太好了.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等你長大以後,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長大的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實證明父親的忠告.
中午朋友在電話里說,生日就要到,問我要送什麼禮物?這個生日很特別,過了這個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麼好?也許不能給她太大的驚喜,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曼狄諾說;人是自己品質的培養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築者.這是一個明白無誤的道理.自古國人就講內在的修養,先賢孔孟還有那麼多集大成者,無不是從自身修養做起.更何況我們這些文化精髓的追尋者呢?
在身邊時常會聽到,有些人報怨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曾經想像的那麼好.言外之意就是現實讓我們失望了,大學對不起我們,我們錯入家門了,不是嗎?
不可否認,我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現在我可以自信地告訴看見這篇文字的每位,我沒有進錯家門,大學的時光太寶貴了.
別以為我是在講假話,我想告訴你們,以前的大學她不是我們現實中擁有的,她是我的夢,一個時刻鼓勵我們前進的夢,所以她是美好的.可是真當我們夢想成真的時候,為什麼會感到失望的情緒呢?因為我們心中的沒夢了,沒有前進的動力了,我們就會報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日子.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中還應該有夢,其實現在,我們的人生道路僅是一段短暫的開始.我們是絕對不可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明天,我們的人生,只會因我們的夢想而輝煌.
俗話說;師傅請進門,學藝靠個人.有些話和有些事一樣,決不是空穴來風!
思想與行為的分裂
中國說教的書很多,但效果總是不佳,所以得到一個世風日下的結論。是否是世風日下,我不知道,但效果不佳總是真的。我向來對於思想宣傳頗不以為然,古來以思想宣傳為飯碗的人很多,但歷代歷朝在提倡什麼,便出現許多相反的例子,當然凡有什麼改革,也以失敗告終。說到底,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是分裂的,這一點導致發軔於思想領域的什麼改革設想,都在現實中碰壁流產,因為在思想與現實之間無法接軌,思想和行為二個領域,各有其機制,各有其運行規律。只因這個關系,造成中國的許多偽善與鄉願。中國文化是一種高調文化、虛偽文化,口是心非的文化。思想與行為二個領域發展很不平衡,思想的發展很快,連老人兒童都會唱高調呼口號,並且出奇的統一;古代的不識字的文盲婦女,也懂得宣揚節烈。但一觸及現實就不行,很難形成能得以遵守的行為規范。
中國的思想,從春秋以來便與現實處於對立的地位,也就是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批判的立場,力圖糾正當時人們被認為不良的行為。孔子說仁,就是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暴政而言;韓非說法,就是針對當時秩序混亂,行為失范而言;老子說無為,乃是見到當時執政者所採取的政策,都不恰當,愈弄愈壞,還不如不弄。後來這些學說的傳播演變,總離不開對當世弊端的挽救這個目的。漢時傳入的佛教,也是立意要教人解脫,其前提也是人生是痛苦的。至於道教也大率如此。孔子時代,思想還有點實踐性格,越到後來,思想家只能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終日困在書齋中,翻爛古書,與現實一點關系都沒有;而讀書人,日漸變得搖頭晃腦,為世俗人們所不齒。封建專制社會以來,統治者對思想的鉗制十分厲害,思想與現實愈加隔絕,一方面使思想家走入空對空的領域,另一方面使思想家投機趨時,為政治服務。此二者都使思想與行為更加分裂而不可彌合。
自官方參與控制思想始,流行民間比較有影響的思想都被改造,其它思想基本很難存身,思想的工具性不斷加強。改造後的思想總是教人如何服從,即把下層人的權益逐級向上層集中,這種思想由於不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很難落到實處。但由於官方控制科舉和教育,其思想通過考試得到傳播。傳播等於說已灌輸到人的頭腦中,不一定落實到行為去。這就是老人孩子都能唱高調的道理。比如看電視廣告,日復一日,我也記得「愛多VCD」、「娃哈哈果奶」等廣告詞,但我卻從來不買上述商品。為了應付考試和報告,人們發明了表面文章,自此,讀文章書籍要得真知識和真思想,比朴學家考證古書還辛苦。我說中國文化的虛偽性,是因為文化大多是文字的記載,而人學習文化,幾乎都是從書本得來。書本的可信度確實很低,因為都是做給人看的文章,即使是日記,如果是做給人看的也不可信。錢鍾書的《圍城》中,方鴻漸的父親遁翁喜歡寫日記,他本是個勢利庸俗的小鄉紳,在日記里卻把自己打扮成為聖人。錢氏說「這種精神上的顧影自憐使他寫自傳、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式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卧種種姿態,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片」。
以上所說的是思想家的思想無法指導人們的行為,至於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分裂,則又表現為復雜的性格。這種性格的特點是,他認識上承認某一思想的正確性,但未必照此執行。比如男盜女娼,世人都能認識到是一種不良行為,但這種現象卻從未絕跡。有一個地方一個官員犯罪判刑後,被請來給其它未犯罪服法的官員上廉政課,據說聲淚俱下。我想這個犯官,平日給下屬講話,或給上司匯報,對廉政的規定早已是倒背如流,現在再來給眾官表演一回,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而台下眾人聽了,也必有人竊笑:抓到你算你倒霉,還來這里多費唇舌,這些道理誰不懂?唐人元稹的《鶯鶯傳》中,張生與崔鶯鶯野合之後,崔有「自獻之羞」,張則視之為「尤物」,其思想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否定。不過唐時人們對於男女關系似是較為自由,為何獨有這個故事十分注重禮教上的事情,令人不解。
以上二例都是思想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此外還有一種類型則是思想為自己支配,行為卻由別人支配,比喻小學生想到外面玩,但老師逼著他在教室做功課。做功課是他的行為,到外面玩是他的思想。又如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毫無意義,甚至於社會有害,但為了拿報酬卻不得不做。前者受權力支配,後者受金錢支配,這二種支配力量是社會的杠桿。還有一種近於相反的類型,即思想不是為了控制自己,而是為了針對別人的。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執行起來很是困難。社會上的人大抵是採用二重標准,即對自己適用特殊標准,對別人適用普遍標准,所以就出現了貪官罵貪官、妓女罵妓女的現象。則說明,貪官是反對貪污的,妓女也是反對賣淫的,只不過他(她)採用的是二重標准罷了。
知道中國人的行為與思想是分裂的之後,許多社會上的事情便豁然開朗,再也不感到一點的疑惑與矛盾。而且,在這種狀況之下,想通過建立一套道德規范去調整一個社會,估計也將是徒勞無功的。
⑶ 急用一篇以思為話題的作文600字以上
家國之思
記得成龍有一首歌---《國家》,每次聽到這首歌,我的內心中都忍不住會激情澎湃,心潮盪漾。「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是啊,國家本就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凝聚,家本就是國的最小縮影,說的多麼形象!如今,時光如流水般逝去,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已經走過了她光輝而又不平凡的62年的歲月。對於一個人來說,62年已過古稀,而對於一個國家,62歲又是多麼的年輕!我們的國家是偉大的,我們的人民更是偉大的,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可愛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那就讓我們沿著時間的隧道逆向而行,沿著中華民族的經脈,踏遍九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去追溯掩埋在黃沙下的每一段歷史的愛國詩篇,重新感受那段平凡而又偉大的歷史吧。
在爬滿甲骨文的鍾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讓我們沿著文化這條長河,開始旅程吧!有史以來,炎黃子孫就是愛國愛家一族。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大禹治理黃河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祖國能有一個美好未來,三閭大夫屈原冒死直諫,願「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在遭到君王疏遠之後,更是毅然決然的選擇跳入滾滾汨羅,以此明鑒;兩漢之際,面對漢朝和匈奴頻繁的戰事,無數英雄豪傑跨起吳鉤,征南戰北,班固說「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愛國如飢渴」,驃騎將軍霍去病更是其中的表率,他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更是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少年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甘願馬革裹屍還!
愛國的情懷就像是血脈,不論時隔多久,仍是相牽相連,剪不斷的。隨著歷史步入唐代,一代詩聖——杜甫走入我們的心中,面對安史之亂帶來的紛亂,詩人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更是憂心,寫出了傑作「三吏」「三別」,以此來表達內心對祖國和人民的愛。作為偏安一隅的朝代,宋代在軍事方面似乎不太能嶄露頭角,面對當時朝廷的懦弱,岳飛高唱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帶領著岳家軍奮斗在第一線;文豪陸游一生都在期盼著國家的統一,也一直踐行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誓言,直至彌留之際,仍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朝宰相文天祥,為了國家和人民前去談判,卻被叛徒出賣而被關在大牢數月,生死之際他擔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死,他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管環境如何艱難,都在詮釋著「臣心一片磁石針,不指南方不罷休」;即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地方官,范仲淹也表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呵,這是怎樣的豪情與愛國情啊!
隨著時間的年輪,走過元明,來到大清,來到近代,又有許多的英雄令人側目。 面對那不濟的年代,似乎每位炎黃子孫都在思索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前有林則徐,再有顧炎武,還有魯迅,陳輝,吉鴻昌,徐特立,毛澤東,陳毅,周恩來,···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一串串閃光的事跡,擁有這么多令人敬重的前輩先賢,我們怎能不感到驕傲和自豪?「苟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一句句如血的誓言,至今仍擲地有聲,時時激盪著我們內心的愛國激情。
早在氏族部落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有了這種愛護部族、愛惜自己族民的觀念,這種觀念隨著時光的發展,漸漸演變為我們的一種本能,那就是我們的愛國情。雖然經歷了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多少民族、多少風流人物已經掩埋在歷史長河的流沙之中,但是這種源於內心的激情卻始終能激盪起人民內心的世界,所以,愛國的情懷具有一種貫穿時光的超能力,它是不會因為時間的演變發生任何變化的,不管我們的國家變成什麼樣子,不管我們的家變得怎樣的破敗,愛了依然愛 。我想說又不願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依然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於懷中;依然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飢餓的生活。祖國沒有沉沒,我們的人民怎能沉默?中山先生,在黑夜裡開始規劃治國方略,開啟了那一代人的努力探索;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起民族的血肉與骨骼,建立起偉大的新中國;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國家的新一代領導人們,在時代的潮流中,將我們的事業開展得更廣、更闊!有了這樣一群可敬的領導者,我們的國家何愁復興?站在由先哲的鮮血開拓的土地上,我們又怎麼能不愛國?
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還有下崗女工無奈地訴說,但我知道,改革的浪潮已然迭起,我們定能沖破舊觀念、舊體制的束縛,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⑷ 關於行與思作文素材
範文:
思想與行為
好久沒有給書室添磚加瓦,要不,也不會感到這段日子過得是極其的乏味和空虛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寫的一篇關於小時候閱讀的故事.當時我留下的評論是"也許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沒有那時就有的一份對書的執著,又何來今天的余秋雨呢?"
今天在同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學校的書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買書的概念了.書架上的新書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國內的國外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雖然現在學的是與文學有些偏歧的專業,但還是難以說服內心的那份初衷.
<<人性的優點>>就是我最後決定請回來的新朋友.同學說,你剛開始不是要買那本與這相反的<<人性的弱點>>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也許看那本書容易讓人萌生悲觀的情緒,還是看積極一點的好.
當然,戴爾.卡耐基的書,我也沒有看過,也不知道他在裡面表達是怎樣的思想?之所以選擇奧格.曼狄諾,是他的一句話感動了我:希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是沒有希望,他絕對不會去計劃做任何事,最後也必然一事無成.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於播下的種子.說得太好了.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等你長大以後,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長大的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實證明父親的忠告.
中午朋友在電話里說,生日就要到,問我要送什麼禮物?這個生日很特別,過了這個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麼好?也許不能給她太大的驚喜,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曼狄諾說;人是自己品質的培養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築者.這是一個明白無誤的道理.自古國人就講內在的修養,先賢孔孟還有那麼多集大成者,無不是從自身修養做起.更何況我們這些文化精髓的追尋者呢?
在身邊時常會聽到,有些人報怨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曾經想像的那麼好.言外之意就是現實讓我們失望了,大學對不起我們,我們錯入家門了,不是嗎?
不可否認,我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現在我可以自信地告訴看見這篇文字的每位,我沒有進錯家門,大學的時光太寶貴了.
別以為我是在講假話,我想告訴你們,以前的大學她不是我們現實中擁有的,她是我的夢,一個時刻鼓勵我們前進的夢,所以她是美好的.可是真當我們夢想成真的時候,為什麼會感到失望的情緒呢?因為我們心中的沒夢了,沒有前進的動力了,我們就會報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日子.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中還應該有夢,其實現在,我們的人生道路僅是一段短暫的開始.我們是絕對不可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明天,我們的人生,只會因我們的夢想而輝煌.
俗話說;師傅請進門,學藝靠個人.有些話和有些事一樣,決不是空穴來風!
思想與行為的分裂
中國說教的書很多,但效果總是不佳,所以得到一個世風日下的結論。是否是世風日下,我不知道,但效果不佳總是真的。我向來對於思想宣傳頗不以為然,古來以思想宣傳為飯碗的人很多,但歷代歷朝在提倡什麼,便出現許多相反的例子,當然凡有什麼改革,也以失敗告終。說到底,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是分裂的,這一點導致發軔於思想領域的什麼改革設想,都在現實中碰壁流產,因為在思想與現實之間無法接軌,思想和行為二個領域,各有其機制,各有其運行規律。只因這個關系,造成中國的許多偽善與鄉願。中國文化是一種高調文化、虛偽文化,口是心非的文化。思想與行為二個領域發展很不平衡,思想的發展很快,連老人兒童都會唱高調呼口號,並且出奇的統一;古代的不識字的文盲婦女,也懂得宣揚節烈。但一觸及現實就不行,很難形成能得以遵守的行為規范。
中國的思想,從春秋以來便與現實處於對立的地位,也就是說,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批判的立場,力圖糾正當時人們被認為不良的行為。孔子說仁,就是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暴政而言;韓非說法,就是針對當時秩序混亂,行為失范而言;老子說無為,乃是見到當時執政者所採取的政策,都不恰當,愈弄愈壞,還不如不弄。後來這些學說的傳播演變,總離不開對當世弊端的挽救這個目的。漢時傳入的佛教,也是立意要教人解脫,其前提也是人生是痛苦的。至於道教也大率如此。孔子時代,思想還有點實踐性格,越到後來,思想家只能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終日困在書齋中,翻爛古書,與現實一點關系都沒有;而讀書人,日漸變得搖頭晃腦,為世俗人們所不齒。封建專制社會以來,統治者對思想的鉗制十分厲害,思想與現實愈加隔絕,一方面使思想家走入空對空的領域,另一方面使思想家投機趨時,為政治服務。此二者都使思想與行為更加分裂而不可彌合。
自官方參與控制思想始,流行民間比較有影響的思想都被改造,其它思想基本很難存身,思想的工具性不斷加強。改造後的思想總是教人如何服從,即把下層人的權益逐級向上層集中,這種思想由於不符合大多數人利益,很難落到實處。但由於官方控制科舉和教育,其思想通過考試得到傳播。傳播等於說已灌輸到人的頭腦中,不一定落實到行為去。這就是老人孩子都能唱高調的道理。比如看電視廣告,日復一日,我也記得「愛多VCD」、「娃哈哈果奶」等廣告詞,但我卻從來不買上述商品。為了應付考試和報告,人們發明了表面文章,自此,讀文章書籍要得真知識和真思想,比朴學家考證古書還辛苦。我說中國文化的虛偽性,是因為文化大多是文字的記載,而人學習文化,幾乎都是從書本得來。書本的可信度確實很低,因為都是做給人看的文章,即使是日記,如果是做給人看的也不可信。錢鍾書的《圍城》中,方鴻漸的父親遁翁喜歡寫日記,他本是個勢利庸俗的小鄉紳,在日記里卻把自己打扮成為聖人。錢氏說「這種精神上的顧影自憐使他寫自傳、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式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卧種種姿態,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片」。
以上所說的是思想家的思想無法指導人們的行為,至於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分裂,則又表現為復雜的性格。這種性格的特點是,他認識上承認某一思想的正確性,但未必照此執行。比如男盜女娼,世人都能認識到是一種不良行為,但這種現象卻從未絕跡。有一個地方一個官員犯罪判刑後,被請來給其它未犯罪服法的官員上廉政課,據說聲淚俱下。我想這個犯官,平日給下屬講話,或給上司匯報,對廉政的規定早已是倒背如流,現在再來給眾官表演一回,不過是小菜一碟罷了。而台下眾人聽了,也必有人竊笑:抓到你算你倒霉,還來這里多費唇舌,這些道理誰不懂?唐人元稹的《鶯鶯傳》中,張生與崔鶯鶯野合之後,崔有「自獻之羞」,張則視之為「尤物」,其思想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否定。不過唐時人們對於男女關系似是較為自由,為何獨有這個故事十分注重禮教上的事情,令人不解。
以上二例都是思想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此外還有一種類型則是思想為自己支配,行為卻由別人支配,比喻小學生想到外面玩,但老師逼著他在教室做功課。做功課是他的行為,到外面玩是他的思想。又如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毫無意義,甚至於社會有害,但為了拿報酬卻不得不做。前者受權力支配,後者受金錢支配,這二種支配力量是社會的杠桿。還有一種近於相反的類型,即思想不是為了控制自己,而是為了針對別人的。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執行起來很是困難。社會上的人大抵是採用二重標准,即對自己適用特殊標准,對別人適用普遍標准,所以就出現了貪官罵貪官、妓女罵妓女的現象。則說明,貪官是反對貪污的,妓女也是反對賣淫的,只不過他(她)採用的是二重標准罷了。
知道中國人的行為與思想是分裂的之後,許多社會上的事情便豁然開朗,再也不感到一點的疑惑與矛盾。而且,在這種狀況之下,想通過建立一套道德規范去調整一個社會,估計也將是徒勞無功的。
⑸ 暑假行與思作文。。。。。。。。。。。。。。。。。。。
1、《暑假的辛苦勞動》(可以寫自己去打暑期工)
2、《暑假歡游》(就是寫暑專假去哪些地方旅遊屬)
3、《辛苦的暑假》(就是寫暑假去哪裡補習什麼的,或者像是上培訓班)
4、《暑假我當家》(就是寫暑假在家幹了什麼)
5、《與暑假說再見》(可以寫在暑假的辛苦勞動、趣事等。范圍很廣的,最好在暑假末期寫)
6、《暑假怪事》(這和上述的不同,這是寫暑假的奇怪的事)
7、《暑假,我家大變樣了》(可以寫暑假家裡來了一位客人什麼的)
⑹ 以「行成於思」為題寫一篇作文!
行成於思(可以舉例來說明)
如例子:
華羅庚,我們的世界優秀的數學家,在他的上學時期,並不是一個讓人看出才氣的人,但是他應是憑著自己一股鑽研勁,發奮地度數,用自己的勤奮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數學難題。
⑺ 那要為「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起個什麼樣的題目才行
學與思「學與思」是分不開的事兒,因此才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說。對正在高校完成課程學習的學生來說,「學」和「思」這兩件事兒的親密關系,是務必要整明白的。不然,幾年的苦熬,興許就白費了。說「學與思」,目的只是想想聊聊課上的知識「學習」和課下的問題「 思考」。之所以要把「學與思」分別到課上課下,主要是大學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過大,在教師授課時思考,很可能有些東西就聽不到了,因此,就只好這么遷就了。小時候總是聽大人嘮叨:幹啥事都要動腦,特別是學習。以致後來自己個兒幹了錯事兒唔得,從大人的臉上就能知道,那下面的章節該是什麼。如今輪到我這個「大人」了,感覺這題目還得說,關鍵是:學生在大學完成學業,不弄清這事兒,那虧可就要吃大發了。在大學,有效地完成課業,要實現的就是「學與思」的完整過程。掰開來,揉碎了說:「學習」實際就是既要「學」,也要「習」。「學」的過程實際就是讀書、聽課和認知;「習」的過程就是課前准備、課間記憶和課後演練。「思考」則本是實現於「學」和「習」過程中的事兒,可它也並非僅融通於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這就更需要把「思」和「考」兩個字拆開來理解了。「思」的過程應當專指提問、推理和解析;「考」的過程就是索證、論辯和評判。顯然,「學與思」兩者是既密切關聯,又難分難舍的。缺乏後者,前者無益;沒有前者,後者無用。這年代,學生的知識學習需經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等不同的課堂教學過程,其「學與思」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大學,受課程知識教學條件所限,大學生的「學」、「思」過程也部分地被劃分在了課內外的不同區域。為此,無論是高校的學生,還是教學管理人員都應對學生在課內外「學與思」的時間和空間比,給與科學的規范。尤其要注意的是,既要為學生安排好應有的「學習」時間,也要安排好相應的思考時間。那種顧頭不顧腚,缺乏計劃性的教學管理方式絕對要不得。除此之外,有關教學管理人員還應為師生適度設計和預留其它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並嚴防其它活動侵佔教學雙方所必須的「學習」和「思考」時空。 這世界,知識的存量浩如煙海,知識的增長也突飛猛進。如此難題,高校師生該怎樣應對,確已成為「難題」。但無論怎樣難,「學與思」的問題都該解決好。為此,教師應及時地、隨時隨地的下大氣力研究和調整課程設計,制定教學計劃和內容;學生亦應清楚地了解課程安排,科學安排「學」、「思」時間。師生則應做到雙邊多溝通、多協調、多合作,才能最有效地解決有關問題。說到這兒,尤其應強調的是:「學與思」的關鍵是師生雙方都應始終圍著課堂轉,如果有一方把課堂教學過程甩在一邊兒,那就沒治了。
⑻ 以思與行為話題的作文
思想與行為
好久沒有給書室添磚加瓦,要不,也不會感到這段日子過得是極其的乏味和空虛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寫的一篇關於小時候閱讀的故事.當時我留下的評論是"也許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沒有那時就有的一份對書的執著,又何來今天的余秋雨呢?"
今天在同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學校的書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買書的概念了.書架上的新書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國內的國外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雖然現在學的是與文學有些偏歧的專業,但還是難以說服內心的那份初衷.
<<人性的優點>>就是我最後決定請回來的新朋友.同學說,你剛開始不是要買那本與這相反的<<人性的弱點>>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也許看那本書容易讓人萌生悲觀的情緒,還是看積極一點的好.
當然,戴爾.卡耐基的書,我也沒有看過,也不知道他在裡面表達是怎樣的思想?之所以選擇奧格.曼狄諾,是他的一句話感動了我:希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是沒有希望,他絕對不會去計劃做任何事,最後也必然一事無成.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於播下的種子.說得太好了.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等你長大以後,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長大的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實證明父親的忠告.
中午朋友在電話里說,生日就要到,問我要送什麼禮物?這個生日很特別,過了這個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麼好?也許不能給她太大的驚喜,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曼狄諾說;人是自己品質的培養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築者.這是一個明白無誤的道理.自古國人就講內在的修養,先賢孔孟還有那麼多集大成者,無不是從自身修養做起.更何況我們這些文化精髓的追尋者呢?
在身邊時常會聽到,有些人報怨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曾經想像的那麼好.言外之意就是現實讓我們失望了,大學對不起我們,我們錯入家門了,不是嗎?
不可否認,我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現在我可以自信地告訴看見這篇文字的每位,我沒有進錯家門,大學的時光太寶貴了.
別以為我是在講假話,我想告訴你們,以前的大學她不是我們現實中擁有的,她是我的夢,一個時刻鼓勵我們前進的夢,所以她是美好的.可是真當我們夢想成真的時候,為什麼會感到失望的情緒呢?因為我們心中的沒夢了,沒有前進的動力了,我們就會報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日子.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中還應該有夢,其實現在,我們的人生道路僅是一段短暫的開始.我們是絕對不可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明天,我們的人生,只會因我們的夢想而輝煌.
俗話說;師傅請進門,學藝靠個人.有些話和有些事一樣,決不是空穴來風!
⑼ 信和思為主題寫一篇作文800字
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這樣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學習中.倘若只知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收獲,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補充.這二者是緊扣的兩環,卻一不可.正如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以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無法化為「己有」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學與思相結合,是掌握知識過程的必由只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在馬列主義傳播到中國大地的時候,以MZD、周恩來等領導的共產主義者,在吸收馬列主義精髓的同時,結合中國實情,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戰爭道路.最終締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試想.革命先輩們如果不是學而思,思而實踐,一味生搬硬套,教條主義,那麼中國革命豈不是要斷送與王明之流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科學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學習中獨立思考,「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能在當時產生?人類能夠及早掙脫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的束縛?學而思,思而學,正是這些偉大成功的經驗,同樣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光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國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的教育體制,力求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以適應明天的需要;歐洲,日本紛紛不其後塵,我們中國教育體制改革也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明天的創造型人才,正要從今天學生中培養起來.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到: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獨立見解,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來等候明天的選擇
在學習中獨立思考,是學者、大師們成功的經驗;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而培養學生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國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⑽ 以思想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思想者
在人類所有的文字中,惟有「思想者」這三個字,最為沉重。尤其在這個國王比思想者還多的地球上,思想者就更加凸現出了他的重量。
思想者的重量來自於歷史,指向於未來,並在歷史與未來之間的這個現實世界,高高地豎立起一面思想的大旗,一次次引領著我們,從歷史,走向未來。
但是,思想者總是孤獨而悲愴的,究其原因:是他的鋒芒、尖銳、深刻、另類和反叛。面對這樣的人,那些沒有開化或難以啟蒙的眾生,不僅把他當成瘋子、白痴、混蛋、妖孽、瘟疫,而且更可悲的是群起而攻之、討之、殺之、殲之……大有一種不把他五馬分屍不足以平息眾怒的架勢。因此,這幫難以啟蒙的眾生,就成了權貴們和政治集團極其殘忍地剿滅思想者的幫凶,一步步把他逼向生命的絕境,設下火坑,布下陷阱,叫他去跳下去。
思想者可以把思想侍弄得十分精當,萬分慎密,甚至是一絲不漏、光照千秋,但是,在紅塵世界,思想者往往是大大咧咧的,疏於計較個人得失、自我恩怨,正是由於這樣,在通常情況下,大量居心叵測的人,動用所謂的道德和法律,一次次把思想者打成國民公敵,關進鐵窗,困在地獄,逼向黑夜。
在這樣的黑夜裡,思想者的燈光,是最暗淡的時候。這微弱的光,難以照徹無邊的暗夜,無力喚醒蒙昧的大多數,但是,就是在這樣的黑暗中,思想者依然沒有放棄他的思索,沒有擯棄他的啟蒙,依然對喚醒大夢中的芸芸眾生充滿希望,依然高舉著思想的明燈,在腥風血雨中奔走和吶喊。但是,他沒有找到能夠同路的人,即便是偶爾找到一個兩個,也不能同行始終。這時候,思想者就只有獨自一人,舉著明燈,孤零零地與暗夜抗爭,孤零零地把光明播撒,直至生命的終點。
思想者,不是活在現實世界裡的,他要麼活在歷史的深處,要麼活在遙遠的未來。正是因為這樣,他的思想,才在現實世界中具有巨大的反判力量和重塑精神。然而,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反叛和重塑,就註定了他與眾人格格不入,與時代格格不入,與權貴們和政治集團格格不入,這就註定了他悲劇性命運的一生。
當思想者在沒有廣泛的社會良知作強大的支撐時,在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時,他和他的思想,就一定是大夜中的夢囈,是怒海中的一葉孤舟,是千軍萬馬圍殲下的一頭小鹿。
面對這一切,思想者不會選擇屈服,不會在屠刀和絞索下發抖,更不會放棄追求,拋下理想。因為,他早就把肉體的生命看得輕於鴻毛,把思想的生命看得重於泰山。在面對屠刀和絞索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大步走過去,大義凜然地赴死。在這個世界上,惟有思想者,能夠以死來加重思想的聲音,以死來增強思想的威力。
思想者雖然死了,但是,他為這個世界,找到了一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