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以東北民俗為話題的作文

以東北民俗為話題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06 13:17:00

『壹』 東北民俗作文兒,200字

哥是東北人

『貳』 東北民風民俗作文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多種居民,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通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成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於抹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開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房組成,中間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著款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飯過程中,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里,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夏至北海人習俗,都會買荔枝跟狗肉來吃。
北海每逢大的節日或慶功典,都有舞龍、舞獅、燒炮助興及送紅包的習俗,為的是討個吉利和討個熱鬧。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現代化和豪華化。
婚俗。北海舊的婚俗和家一樣,也有哭嫁的習慣,並且還充滿了迷信色彩,只能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來回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婚嫁實行的是新人新風尚。
7月14鬼節---北海風俗.
北海每年的農歷7月14,稱為鬼節。
家家戶戶殺雞殺鴨燒香拜神拜祖宗。

『叄』 關於東北民俗民風的的作文

推薦參考:
吉林省的地方節日性活動很多,以「長春電影節」、「長春汽車博覽會」、「吉林市霧淞冰雪節」、「通化人參節」等較有影響。這些活動均由政府出面組織。兩年一次的電影節在八月中下旬舉行,每次電影節都有海內外電影界名星及大腕參加,備受矚目。汽車博覽會和人參節則以招商活動為主。霧淞節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舉行,因為只有這時才是觀賞霧淞奇景的最佳時機。

主要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活動首推吉林北山廟會,該廟會於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舉行,屆時有來自北方數省的十數萬群眾參加,盛況空前。

吉林朝鮮族傳統習慣中,較為重要又延續至今的主要有3月3日春遊活動和9月9日登高活動。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帶著豐盛的食物到山川、公園或風景區野餐,並開展各種文體娛樂活動。

黑龍江鄂倫春族的風葬儀式,神秘而隆重。人死後先要用冰雪水或是河水,給死者沐浴凈身,再剝取樺樹皮縫制一個棺材。也有用一粗圓木,對半劈開,上下中膛挖空,然後將死者放入空腹的粗圓木內。死者裝殮後,就要選擇一個兩棵松樹相距1米左右的地方,進行風葬。在離地面高約2米左右的地方,將樹干砍斷,在兩個斷樹幹上各放一塊橫木板,然後再把棺材放在橫木上,屍體的頭要朝西南。
在出殯前,死者的親戚以及生前好友都聞迅趕來,並在葬地燃起火堆。他們把死者的生前「三寶」──獵馬、獵犬、獵刀放在屍體旁,然後用槍把獵犬打死。最後要處死獵馬。在處死獵馬時要把馬的四蹄綁在樹上,在馬的眉心正中處插上一朵鮮紅奪目的大紫香花。待天黑下來以後,一個身穿各色毛皮拼制的「神衣」、腰間掛著鋼鈴的薩滿,突然跳出人群。這時死者的家屬要捧上來3碗烈性酒向薩滿致意。薩滿把酒一飲而盡,然後猛地操起大斧,跳到馬頭前默默地禱告。趁馬不備之時,揮動大斧將其砍死。把馬皮扒下,馬肉扔掉,用馬皮把馬頭及五臟包起來,掛在樹上。陪葬馬時還要說幾句話,告訴它別想家,也別再回來了。如果殺不起馬時,就將死者在世時所穿的衣物馱在馬上,圍繞棺材走幾圈。
棺材懸在空中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掉下來了,也不再去管它了。
街津口是赫哲人最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赫哲人每三年的6月28日,在街津口舉辦一次「烏日貢」大會,「烏日貢」赫哲語意為「歡樂喜慶」,開始三五成群相聚,後又以各方各地來人形式出現,到1985年演變成全民族大聚會的「烏日貢」大會。
大會在赫哲漁村內舉辦,充分體現了赫哲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以文藝(民歌、舞蹈、民間樂器)、體育、山水產品烹調獻藝為主要內容。會期正處山青水秀、魚船上躍之季,多以露天、簧火晚會形式出現。

遼寧盤錦紅海灘觀賞會從2001年9月在盤錦的大窪縣雙檯子河口舉行,是遼寧金秋國際旅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到9月觀賞「紅海灘」的最佳季節,八方遊客紛至沓來、雲集盤錦,以求一睹「紅海灘」的壯麗與浩盪。

「紅海灘」是由生成在遼東灣灘塗上的大片「鹼蓬萊」形成的,這種植物在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至九十月間便慢慢地由綠變紅、由紅變紫,象一幅巨大的猩紅色的地毯鋪展在延綿豐余華里的平闊海灘上,蔚為狀觀。

這種「紅海灘」只在盤錦的沿海灘塗出現,其他沿海地區尚未發現,而「鹼蓬萊」在其他地區甚至盤錦境內其他地方也有生長,卻不像這里的變紅變紫。因此,盤錦「紅海灘」堪稱「自然之謎」、「世界奇觀」。

「紅海灘」一帶還棲息著230多種鳥類,其中有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一、二類珍稀野生保護動物三十多種,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神奇的「紙海灘」已被列為「遼寧五十佳景」之一,成為遼寧省旅遊局對外整體推出的國際旅遊精品。

「紅海灘」的景觀特色及旅遊價值得到了旅遊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並被專家學者劃為高級旅遊資源。但是紅海灘的生態保護狀態令人堪憂,目前,專家們正在規劃建設遼河三角洲生態旅遊區,保持適度開發,保持生態平衡,使盤錦紅海灘日後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旅遊區。

『肆』 東北民風民俗作文開頭怎麼寫

東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這里世代生活著滿、蒙、赫哲、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錫伯、等原主民族,直到清兵入關以後,才逐漸有大量的漢人湧入。隨著東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東北方言 。東北方言雖然屬於北方方言的一種,但由於其語言底層還保存著很多反映當地少數民族民族風俗文化的詞語,從而使東北方言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特色。

一、風物詞語
1、房舍
東北有句俗話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說的就是滿族的傳統居室特點。滿族老屋一般是三間或五間,房頂用草苫,土牆,坐北朝南,大多東邊開門,形如口袋,便於取暖,俗稱「口袋房」。一進門就是廚房,稱為「外屋」或「外屋地」。西側是卧室,稱為「裡屋」。裡屋築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匚」型火炕,稱為「萬字炕」,或稱「轉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西炕為窄炕,下通煙道,不住人。滿族尚右(即以西為上),所以西炕是供神供祖之處。「南北炕」則以南炕為上,長輩睡南炕,晚輩睡北炕。煙囪在屋外西山牆旁獨立築起,為圓形,高出房檐數尺,通過孔道與炕相通。現在的民居對這種傳統格局有所繼承也有所改善,一般是磚瓦結構,中間開門,稱「對面屋」。中間一進門是「外屋」,東西兩側是「裡屋」。大多隻有一面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的景象更是難得一見了。除正房(又稱上屋)外,有的人家還建有東西廂房(又稱「下屋」),房前屋後再用牆或「障子」(柵欄)圍起來,稱為「院套兒」。
「地窨子」現在一般指室內地面低於室外地面的低矮簡陋的小房子。其實它最早是指赫哲族人的原始居所,赫哲語為「胡日布」,主要在冬季寒冷時居住。蓋的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二到五尺的深坑,四周寬狹根據人口而定。坑頂用兩根粗木做梁,再搭上檁和椽,支起「人」字形架,最後在上面鋪好笤條和草,培上厚土即成。門窗一般設在陽面,早年以魚皮糊窗。屋內有的搭鋪,有的搭炕。它是1945年以前赫哲族的主要居所,現作為漁獵時的臨時住房。
「馬架子」曾經是鄂溫克、赫哲、錫伯等民族舊時的一種傳統居室,是在地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東北現在還有一種稱為「馬架子」的簡陋住房,以樹木支撐,上鋪樹枝,抹上草泥,室內只有低矮的地鋪,就地攏火取暖,外呈馬鞍形,故名為「馬架子」,多為看護瓜菜時的臨時住處,也叫「窩棚」。

2、用具
「悠車(兒)」是懸在空中可以悠盪的搖籃,是滿、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傳統的育兒用具,在東北漢族農村地區也比較流行。用薄木板揻成,長圓形,有底,樣式如船,用四根繩子系在房梁或檁子的掛勾上,離地面或炕一般有三四尺的距離。搖籃的四壁都塗彩繪畫,有的在悠車的繩上系著鈴鐺和玩具。滿族有關於悠車來歷的傳說,清代蔣良騏《東華錄》載:「太罕始生時,仙女以樺皮為車形,搖渡鴨綠江。以故北地嬰兒彌月,即行上車。車為橢圓形,懸革於梁下,結銅環,人往來推之,嬰兒自睡。」 這就是東北俗諺所說的三大怪之一「養個孩子吊起來」。
「爬犁」(雪橇)是東北林海雪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牛爬犁、馬爬犁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赫哲人的狗爬犁。狗被赫哲人稱為「金不換」,它不僅是獵人狩獵的助手,又是運輸中拉雪橇的能手。赫哲人素有養狗之俗,清朝的一些書籍將赫哲族地區稱為「使犬部」或「狗國部」。元朝和以後的明清之際都在這里設置「狗站」。狗橇一般載重約250公斤左右。拉雪橇狗最多十幾條,至少也要兩條以上,「狗橇」是當時冬季傳遞信息、運輸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現在東北的一些地方雖然還可以看到狗爬犁,不過大多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的特色項目了。

3、服飾
「靰鞡」(也作烏拉)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鞋,是滿族人最先發明和穿著的。一般用牛皮或鹿皮縫制,幫與底為一整塊皮子,鞋臉帶褶並有穿鞋帶的耳子。《雞林舊聞錄》記載:「用方尺牛皮,屈曲成之,不加緣綴,覆及足背。」鞋裡要絮靰鞡草(也作烏拉草),此草「草色深碧,其細如發,長者有四尺余,吉省各地皆產;溪谷岩石中蒙叢下垂,入冬不枯,性溫暖,能禦寒避濕,東人常取之鋪卧榻,農工等人均以著履。」 靰鞡鞋即由靰鞡草得名。靰鞡曾經非常流行,上至可汗貝勒,下至農工商賈,甚至犯人都穿這種鞋。後來一種帆布面棉膠鞋也稱為「棉靰鞡」或「膠皮靰鞡」。靰鞡也被稱為「靰鞡頭子」(略含貶義)。東北還有一句由此產生的歇後語,「靰鞡頭子邁門檻——先進者兒」。「者兒」與「褶兒」諧音,以靰鞡頭子鞋面褶多故。

4、飲食
東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廣為人知的像滿族的「薩其瑪」、「豌豆黃」、「白肉血腸」,朝鮮族的「冷麵」、「打糕」,但平時吃得最普遍的還是各種「餑餑」。在東北的一些農村,春天吃「豆面餑餑」,將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水浸泡後磨成面,上鍋蒸熟,將炒熟的黃豆也磨成面,均勻地鋪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後卷好,再切成段,又稱「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葉餑餑」(或作「波羅葉」),就是在柞樹或椴樹的葉子上攤上粘面和豆餡後對折蒸熟而成。秋冬時節,往往用黃米磨成水面,或者夾小豆泥蒸粘糕餑餑,或包上小豆餡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會做很多,放在外面凍上,隨吃隨餾。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蘇子葉餑餑」。「蘇子葉餑餑」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餡,再用蘇子葉裹上蒸熟。因為狀似耗子,又叫「蘇耗子」。做這些「粘餑餑」本是滿族的風俗,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於遠程外出從事射獵活動,另外,粘餑餑還是他們祭祀用的食品。現在,在東北這些餑餑家家都會做,人人都愛吃,它們的來歷反而被人忽略了。

5、動植物
東北有一些動植物是與當地少數民族有關的,如高麗參、高麗果兒,高麗是朝鮮歷史上的一個王朝(AD918-1392),我國習慣上多用來指稱朝鮮或關於朝鮮的物產;再如韃子香(興安杜鵑),韃子是舊時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另外「金達萊」是朝鮮語的音譯,「烏拉花兒」、「烏拉草」中的「烏拉」是滿語的音譯。東北還有一種叫「飛龍」的鳥,又名「榛雞」,身體大小和斑鳩相似,生活在寒帶紅松、冷杉等樹林里,肉味鮮美。《黑龍江外紀》記載:「江省歲貢鳥,名『飛龍』者,應系『斐耶楞咸』之轉音也。」「哈什瑪」是產於東北各省的一種蛙,身體灰褐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雌性的體內有脂肪狀物質,叫哈什瑪油,中醫用作強壯劑。「哈什瑪」是滿語音譯。

二、習俗詞語
1、游戲
「抓嘎拉哈」是東北地區漢、滿、蒙、赫哲、達斡爾等民族比較流行的一種民間游戲。嘎拉哈是滿語譯音,俗稱「背式骨」,用羊、豬、狍子、鹿等到動物後腿關節上的小骨頭做成。滿族有金兀術勇取狍子、野豬、黑瞎子的嘎拉哈的傳說。嘎拉哈四面凸凹不平,各地都有特定的名稱,吉林的葉赫稱為「珍兒」、「肚兒」、「輪兒」、「坑兒」,遼寧北部稱為「珍兒」、「輪兒」、「殼兒」、「背兒」。嘎拉哈在清代有多種玩法 ,本來是男人從事的游藝活動,後來逐漸變成婦女和兒童的游戲。現在通行的玩法是先將嘎拉哈散開,拋起小布口袋,在其尚未落下時,依次翻動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規定個數抓起嘎拉哈,以合要求且口袋不失手者為勝。
「跑馬城」是一種兒童游戲,分為人數相當的兩列,兩列相距約十幾米,相對而站,手拉手形成人牆。游戲開始時,甲隊喊:「急急令!」乙隊喊:「跑馬城。」甲隊喊 :「馬城開。」乙隊喊:「打發小姐送信來!」 甲隊喊:「要哪個?」 乙隊喊:「要某某。甲隊喊:「某某不在家。」 乙隊喊:「要某某某。」這時甲隊的某某某便向乙隊的人牆奔跑並猛力撞去,如果把乙隊的人牆撞開,就贏回一個人帶回甲隊,如果沒有撞開,自己就歸為乙隊。然後再由乙隊先喊,反復進行,最後哪隊人多哪隊獲勝。這個游戲是滿族人闖關守城的一種反映。
「騎馬戰」也叫「騎馬打仗」,本來是滿族和錫伯族兒童的一種游戲,騎同伴身上的雙方或幾方互相推拉,設法把對方拉下「馬」,拉對方下「馬」者為勝。這個游戲體現了這兩個民族喜歡騎馬征戰的尚武精神。

2、風俗
元宵節晚上,農村有「蒸面燈」之俗。蒸面燈也叫「蒸十二月燈」或「驗月份」。就是用豆面或蕎麥面做12個直徑約3厘米的小燈碗,分別在碗口捏出1-12個花牙,各代表一個月,然後下鍋蒸,熟後看燈碗內的干濕來「預測」年內的旱澇、冷暖。也有的在面燈中放黃豆粒,通過蒸熟後豆粒膨脹的大小來「預測」。
俗話說「十五十六走百病」,東北農村正月十五還有軲轆冰的習俗。這天傍晚,大姑娘小媳婦成群結隊到郊外冰上翻滾,口裡念誦:「軲轆軲轆冰,不腰痛不腿疼。軲轆軲轆冰,身上輕一輕。」《柳邊紀略》卷四載:「十六日,滿洲婦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連袂打滾,曰脫晦氣,入夜尤多」。
元宵節是漢族的節日,「蒸面燈」和「軲轆冰」本來卻是滿族的風俗。但由於東北各個少數民族長期雜居,這些風俗早已打破民族的界限,成為當地共同的傳統.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的一項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芒神是東方之神。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宮廷內、府衙門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的賀節,也是一種迎春活動。在清代,還有所謂"拜春"的習俗:"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粉為丸,祀神供先,其儀亞於歲朝,埒於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的活動,與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動的一種。迎春儀式,又稱行春。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這是一種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於宮詞,多為絕句,文字工麗,內容大都是歌功頌德的,或者寓規諫之意。 "立春"日貼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伍』 以民俗為話題的作文 800字左右 快啊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對當時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紅樓夢》中也有描繪:"院子內安下屏架,將煙火設吊齊備,這煙火俱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緻.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的花炮。說話之間.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滿天星'、'九龍入雲'、'平地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星小炮仗。"從這也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期間,各街巷通衢里,大戶人家懸燈結綵。街頭巷尾,鄉里材社,到處百藝雜陳,各獻高技,熱鬧非凡鄉間多延請戲班劇團演戲,還開展聽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種的娛樂嬉戲,也有舞獅子,耍龍燈等種種文體活動。人們歡天喜地,共慶新春。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鍾,母親起床,把事先准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裡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著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裡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清明掃塵
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准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著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說,也只有踩著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裡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准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么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陸』 關於東北民風民俗作文5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柒』 寫東北風俗的作文,急啊

也是東北人家中必備的食物,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送走舊日貧窮困苦、龍鳳呈祥等、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氣」,是為了有黃有白。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福」字以前多為手寫,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宋以後,也是供品,新年來到」。每逢新春佳節,這些不僅是東北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的食品,叫作「隔年飯」,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東北人的風俗習慣東北人很大氣愛喝酒酸菜。最後,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講究就不少。 我國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在東北、「福運」,年前燒好,老東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芥末墩兒,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五穀豐登。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金銀滿盆」的「金銀飯」,抖空竹,插上松柏枝、抽陀螺。春節貼「福」字,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祈福迎祥的慶典幾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送窮時。 舊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後來就和「吉慶有餘」相聯系、南煎丸子,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口琴,表示「福倒(到)了」、捻陞官圖、豆豉豆腐。看來。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 1。春節時,放「滴滴金兒」:「糖瓜祭灶,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魚必須是鯉魚,是東北人冬天必備的菜東北人過年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玩牛牌,謂之「守歲」,談笑暢敘,有蜜供,都將「福」字倒過來貼,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耍影戲人,「耗子」.隔路—泛指人的個性強。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在我國民間,不合群。東北有首民謠、關東糖等小食品。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現在市場上,寫的就是「福」字。早在宋朝時。「福」字代表著「幸福」,上面放紅橘,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元寶肉、米粉肉,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在這「一夜連雙歲,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既要為「窮鬼」准備象徵性的車船、辣芥菜。所謂「雜拌兒」、擲骰子。過年擺供,一家老小。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各有各的辦法、吹琉璃喇叭,送窮風俗依然流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叫做「年飯」,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一種很有特色的過年風俗,一切辭舊迎新。所以,是年年有剩飯、「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紙牌,要供過年,圖案有壽星壽桃。為珍惜已逝的歲月、打十胡。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辭歲時的美食,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以東北來說、瓜子和「雜拌兒」。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乾果.通常必要有紅燒肉、點走馬燈。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年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打麻將,從掌燈時分入席,吃長生果(長生不老)。老東北過年還會備很多糖果。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紅燜肘條,由膠狀麥芽糖製成,只有一個放有硬幣、四喜丸子。除夕之夜,可以葷素一齊上,各地送窮,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豬肉凍兒,魚既是美食:吃棗(春來早)、魚凍兒,吃杏仁(幸福人),送窮風俗已相當普遍,邊吃邊樂,東北俗話叫「 二米子飯」、烏菱、豆兒醬,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燉羊肉,是「有金有銀,這叫作「平平安安」,盛放在竹籮中、鯉魚跳龍門,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雞凍兒,其意就是祭送窮鬼。東北人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歡聚一堂。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薩其馬等,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甜中略帶些酸味兒,就是現在的什錦果脯,主一年諸事順遂,家人團圓,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尤其是北方,吃柿餅(事事如意)。送窮風俗的儀式大多是。正月初六「送窮」、商店中均有出售,不願與人交流。全家都要換上新裝,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在江南

『捌』 東北的傳統習俗(作文600)

東北人的風俗習慣
東北人很大氣愛喝酒酸菜,是東北人冬天必備的菜東北人過年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 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我國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陞官圖、擲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紙牌、打麻將、打十胡。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過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在東北,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東北俗話叫「 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是「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在江南,年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一種很有特色的過年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早在宋朝時,送窮風俗已相當普遍。宋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送窮風俗的儀式大多是:送窮時,既要為「窮鬼」准備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看來,各地送窮,各有各的辦法。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代表著「幸福」、「福氣」、「福運」。在我國民間,尤其是北方,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都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到)了」。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寫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上、商店中均有出售。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春節時,老東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薩其馬等,這些不僅是東北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的食品,也是東北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東北人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就和「吉慶有餘」相聯系。所以,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東北過年還會備很多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就是現在的什錦果脯。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1.隔路—泛指人的個性強,不願與人交流,不合群。

『玖』 東北民風民俗的作文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裡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我的家鄉在東北,現在生活在大連,不管去怎麼理論,我也應該是個東北人了吧!有句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過話說回來,東北那裡和其它地方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吧!首先,東北地區民居就與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東北那裡,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房。東北人在住房上從不拮拘,從不去認認真真地分什麼卧室、什麼客廳、什麼廚房的。他們所做的,僅是一牆之隔而已。東北的廚房有一口地窯,不太大,用來存放土豆之類的食物。東北的廚房還有一口生活的爐子,燒出的熱氣通過一根鐵管子給輸送到卧室,用來取暖。再看,就是兩口鑲在大水泥中的鍋,當然,要一個通口來生火用。中間56個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軟軟的床(我現在也是!)而東北那,睡得卻是「炕」,所謂「炕」其實是一種又長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兩三米呢!)。床下有一條空洞,是用來連接廚炊的。這樣一來,當外面在做飯時,你做在熱炕頭上,如果是冬天,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呀!東北民居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客廳,從正門進去,先是廚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有一間小屋子。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就會毫無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顯親切!其次,東北人家的口味也與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東北人尤其愛吃燉菜。什麼豬肉燉粉條什麼小雞燉蘑菇什麼土豆燉排骨,都是東北人的最愛。再說,東北哪裡的文化習俗也與其它地方的文化習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幾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東北的二人轉卻是不同凡響,清新脫俗。二人轉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小到十幾歲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隨時隨地那麼來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飾。可以一邊哼哼歌曲,一邊載歌載舞,又養眼有養心,不開心時來上一段,說不定心情會多雲轉晴呢!最後,東北人的性格也與其它民族有些不同。東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特樣風情,讓人頓生親近之意。有句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就是東北這些獨特的民風、習俗養育了像東北人這樣大方、豪爽、不拘小節的民族吧!

閱讀全文

與以東北民俗為話題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