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寫好作文怎麼積累素材
一 要積累作文材料
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是寫好作文的首要條件。許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腦子有一個豐富的材料庫,寫起文章來,就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同學們要寫好作文,也必須花大力氣積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倉庫裝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段話中說的前兩個倉庫正是同學們寫好作文應必備的。
1、積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堅持寫觀察日記。同學們寫日記的通病是記流水帳,自己覺得沒意思,也就懶得寫了。建議你們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寫:「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能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
|2、積累「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一方面靠課內閱讀,把語文課堂中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還要靠課外閱讀,堅持寫摘錄式的讀書筆記。如果每段摘錄用一張紙片,就是讀書卡片。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強,時間長了,要記的內容多了,總會遺忘一些。如果一邊讀書,一邊把認為很精彩的內容摘錄下來,不僅能避免遺忘,而且翻閱起來也很方便。
所謂值得摘錄的「精彩內容」。與閱讀者的興趣、愛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關,並無統一標准。一般來說,精彩警策的語句,生動形象的描寫,新穎深刻的觀點,活潑有趣的對話乃至優美的詞語,都可以分類摘錄。為了以後查閱方便,在摘錄原文的後面註明材料的出處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學寫過摘錄或讀書筆記,但堅持寫的不多。一項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廢是很可惜的。有人統計:馬克思寫《資本論》,寫過「摘要」的書籍多達1500多種;列寧寫《哲學筆記》,直接引用的哲學著作多達數十種。像革命導師那樣,堅持寫摘錄式讀書筆記吧,它能使你成為聰明、充實、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後寫作時文思敏捷筆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漸進的規律訓練
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長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訓練的序列。怎樣的序列是最合理的,從眾多寫作人才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異彩紛飛的「序列」,還很難談那一種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下面介紹「七先七後」的訓練序列,也許是比較具有普通意義的一種,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使用。
1 先練習寫記敘、描寫文章,後練習寫說明、議論的文章。
2 先練習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後練習寫別人轉述的事
3 先側重訓練觀察和積累,後側重訓練分析和表達。
4 先練習寫單純的事,後練習寫復雜的事。
5 先不受寫作「框框」的限制,放開膽子寫;後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點作規范訓練。
6 先「模仿」,寫依樣畫葫蘆的文章;後「創造」,寫新穎別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寫長,強調擴展與鋪陳;後力求把文章寫短,講究簡潔凝煉。
以上「七先七後」,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具體到抽象,和能力培養的規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於以何時或達到何種程度作為先與後的界限,這又是個不能「一刀切」的問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有的同學將上述七先七後交替反復安排,如模仿創造再模仿再創造,也未嘗不可。
三 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同學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後,作文訓練踏上新的歷程,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寫作習慣。從作文比賽獲獎同學的寫作經驗中,我們總結出下面七條良好的寫作習慣,供同學們參考。
1 「天天動筆,多少寫一點」的習慣。不少獲獎同學說他們的作文獲獎,歸功於他們堅持寫日記,時間多則多寫,時間緊則少寫,哪怕少到幾十個字,也從不間斷。這的確是經驗之談。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即能使筆頭子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構思,寫作文提綱」的習慣。寫作文切忌寫了上段還不知道下段寫什麼,一定要通篇構思,並且用提綱的形式把構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來。長期從事寫作的人動筆前也是有提綱,不過有的把提綱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罷了。
3 「默誦文章初稿」的習慣。古代寫詩,有「吟」和「哼」的習慣,因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問題來的,念出聲。如果是在考場上,就只能默讀,才能發現句子是否順通,語氣是否連貫,文脈是否流暢,音韻是否和諧。
4 「認真修改」的習慣。古人雲:「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經驗。如果沒有這個習慣,要寫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說假話」的習慣。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點虛假都騙不過讀者的眼睛。如果同學們初學寫作就染上無病呻吟的絕症,作文的前途幾乎就沒有好起來的希望了。
6「不要硬寫,強迫自己寫」的習慣。魯迅說寫不下去不要硬寫,當然是對的,因為硬寫出來的東西免不了虛假。但是,同學們面隊老師的作文命題,如果一時寫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寫」為由而不交卷。一時寫不下去,放一會兒是可以的,但要強迫自己去思考,去徹底清查你的「材料庫」,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題的材料。經過多次「強迫自己寫」,思路打開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 「保持文面整潔,書寫力求規范」的習慣。現在的青年學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儀表,這是無可非議的。「文面」整潔和書寫規范就是作文的儀表,自然是非講究不可的
——————————————————————————————
你的建議.
1就跟樓上說的一樣,訂一些好的雜志是十分必要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也不會太乏味.但是前提是必須基於你對她有興趣.沒有興趣就算訂了也毫無作用.
建議訂購:<<讀者>>其實有幾年高考的作文題可以從上面看到影子.而且這本雜志本身是很值得讀的.<<意林>>這是我初2時無意間發現的一本雜志,我自己很喜歡.它裡面都是先講一個小故事,然後總結出人生道理,對素材積累很有幫助的.
2可以買基本高考滿分作文.我自己沒買,不過覺得應該會有作文.看看他們是怎樣寫的,為什麼會打滿分.特別是老師的評語一定要看,這樣才能知道他們真正的閃光點在哪裡.
3有了一定的素材並不意味可以寫出好文章哦~『所以積累很重要.就算你看了很多好文章,但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容易遺忘,我們老師建議我們要有個摘抄本,可能你們老師也說過了吧,但是很少同學會做,這是很重要的哦.把自己喜歡的或認為寫的好的抄下來,沒事的時候看看,開始可能覺得沒什麼用,但如果你堅持的話 ,就會看到效果的.
4還有哦,寫作文時不要敷衍.這真的很重要.本來寫作文的次數就不多.敷衍一次就錯過了一次鍛煉的機會,因為老師會指出你的錯誤和需要更正的地方,建議找老師當面修改,這樣會更全面.
最後祝你文章越寫越有感覺哦,呵呵.
對了,還有你問的積累.就是上面說的好的句子,自己喜歡的.至於背?只要自己沒事的時候多看看,就會有影象,沒有必要背吧.
因為你寫作文時它只是給你一個思路.但是那些很經典的句子,寫的很有文採的可以背背.
——————————————————
考場作文由於時間有限,選取角度時宜採用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的方法。化大為小,即採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入題,從小處入手,從大處著眼,用小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這樣,往往能化難為易。以小見大,即所寫的小事應該能夠反映重大的主題,「從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考生以「剌秦」為題,描寫了荊軻剌秦王時的心理活動,極寫了荊軻在犧牲自我與統一中國之間作出的可貴選擇。由於入口小,自己對這個故事熟悉,寫起來揮灑自如,並反映了人民渴望統一的重大主題,贏得了高分。又如,另一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從昭君出塞這個故事入手,刻畫了中國古代女性王昭君在民族關系緊張時深明大義、舍小我顧大我的高貴品質。由於入口小,既能使自己寫起來得心應手,又能反映珍視民族團結的重大主題,得到了好評。
3、展開聯想和想像:
寫作文一般不要就事論事,應該緊扣主題展開聯想和 想像,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馳騁於古今中外,盪漾於天地四方,這樣才能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使文章瑰麗多姿,讓人看了愛不釋手。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對於「心靈的選擇」這個話題,就有一位考生從屈原的潔身自好,想到現時社會出現的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建議屈公在「棄官從文」「半官半隱」「以油潤官」之間作出選擇,以此諷諭時人,針砭時弊,得到評卷老師的贊許。
豐富的聯想能夠讓我們視通萬里,合理的想像能夠使文章輝映四壁,我們應該學會使用。
(七)話題作文得分技巧:
1、標題要顯眼。「題好一半文」,好的文題應該簡明生動、新穎獨特,為此,應該精心設計,認真推敲,仔細琢磨。作文時,我們可以根據試題的要求和本文的實際,或者以題顯旨,或者推陳出新,或者巧用修辭,或者點石成金。
2、開頭要惹眼。開頭切忌講些無關緊要、偏離題意的話,要盡快入題,吸引讀者。為此,可以巧設懸念,以發人深思,可以引用詩詞,使詩情洋溢,可以講述故事,引人入勝,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還可以蘊含哲理,耐人尋味……總之,開頭要有統攝全篇、點明題旨、先聲奪人的功效,這樣才能為全篇打下良好的基礎。
3、主體要耀眼。為此應該:
(1)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打破思維定勢,學會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學會聯想和想像,使構思不落俗套,別具一格。
(2)關注現實生活與社會熱點問題。一般來說,在緊扣話題的前提下,直接從現實生活落筆,可以使文章的內容鮮活,將社會熱點問題信手拈來,能夠吸引讀者,使人讀有所得。
(3)傾注真情,思想健康,感情真摯。只有掏出心來 ,寫真事,抒真情,不搞「假大空」,才能打動讀者。
4、文句要搶眼。文章要有文采,文句除了要通順外,還應該做到生動形象,長短變化,錯落有致 。為此,寫作時應力求做到使抽象材料形象化,形象材料具體化,具體事理哲理化。同時,還應該適當地使用各種修辭方法,使用各種特殊句式(設問句、反問句、對偶句、排比句、倒裝句、獨詞句)。在句式的選用上,為了不使文章顯得單調乏味,使語言富有文采,還應該做到整散結合、繁簡結合、文 白結合、長短結合、雅俗共賞。此外,在寫作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籌。做到了這幾點,就能給別人以深刻的印象,提高作文的水平。
5、結尾要亮眼。對於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我國古代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鳳頭」自然是說要有一個好開頭,「豬肚」則是說中間要有足夠的容量,而「豹尾」是要求結尾要簡潔有力。所以,對於文章的結尾,也應該精心設計。結尾時,通常是或呼應開頭(或題目),使首尾一貫,或畫龍點睛使主題升華,或卒章顯志,點明主題,或留有餘地,令人回味……總之,要做到簡潔扣題,精采有力,這才是大家所期望的。
6、文面要順眼。寫文章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寫作時,除了努力做到內容美之外,還應該做到形式美。為此,應該力求書寫工整,段落勻稱,卷面整潔,這樣,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得到較高的評價。
7.話題作文的寫法:
審題:捕捉顯性信息,挖掘隱性信息。
立意:褒揚真善美,貶抑假惡丑;關注世界風雲,把握時代脈搏。
選材:選手頭最多的,感受最深的,最能表現主題的。
構思:選定文體,選取角度,展開聯想和想像。
五、話題作文得分技巧:文題要顯眼、開頭要惹眼、主體要耀眼、文句要搶眼、結尾要亮眼、文面要順眼。
雖然是摘抄的,但我祝你考個好成績!!!!!!!
❷ 如何積累寫作素材
自古以來,創新從來就不是「無中生有」和「憑空想像」出來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創新的發展過程,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是有依據的,在現有事物的基礎上「被挖掘」出來的。
曾經有一個關於創新的著名故事。1836年,年輕的查爾斯·達爾文在一次印度洋航行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一座珊瑚礁中往往生活著大量的海洋生物,而珊瑚礁附近的小塊陸地上,或者珊瑚礁以外的海水中生物的種類卻要少得多。
年輕的達爾文在當時,並沒有很快地發現這個現象背後的奧秘,但是他開始對一個靈感進行思考,而正是這個靈感,為他30年後寫下巨著《物種起源》奠定了了基礎。
對於達爾文來說,他的偉大創意就誕生於此。經過幾十年時間的培育,最終開出了創意之花。
那如何收集更多資料和就元素?搜集到這么多信息之後又該如何使用?靈感女神何時才會垂青?
日本著名信息整理和智慧創造法的開創人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這樣說: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找回獨立思考的原味,還需要一冊筆記本就可以做到。」
他自己本身也是這樣做的。奧野宣之每天在本子上記錄「人生或生活(life)的記錄(log)=生活記錄lifelog」,記錄自己的行動與思考,做了什麼,吃了什麼,想了什麼,近乎完整得記錄下一天生活的脈絡。
在他的筆記中,你可以看到:一個月前的會議紀要、兩周前的企劃案、一周前的剪報、三天前的讀後感、昨天會面人的名片和談話內容。而這些,都成為他之後一篇介紹產品軟文的素材,其中的讀後感還成為與一位新認識的朋友聊天的談資。
奧野宣之始終覺得,記錄了才有存在感。
通過重讀筆記,他回顧當年的自己、幼稚的話、更加可以找到進步的空間,看到今天的成熟,個人的成長和努力的成就感。通過10年記錄108本手帳筆記,奧野宣之從中不斷挖掘靈感,實現大量知識生產,並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總結的方法和感受編輯成一本書分享給苦於無法獲得靈感的創意人士。
他說:「創意生成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加深記憶理解,讓原創思考遍地開花。」
這不是我們大多數苦於沒有素材的一般人所急需的最有效的信息搜集方式嗎?
然而,這樣一本實用性創意指南並不復雜,書中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通過自身經歷和通俗的語言重點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整理規則、如何積累、如何產出創意。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原創內容的產生步驟:
1、用筆記整理信息的三條規則:
△一元化
什麼是一元化?就是不分類別,盡情記錄,將你想要記錄的一切信息都納入這一冊筆記本中。
工作中的創意、讀過的書、靈光一現的感想、報紙、雜志、他人的留言、信件、明信片、出息的會議、培訓時的記錄、列印的郵件、對電影的記錄、私人日記、用完的票據等等……把這一切都記入到一冊筆記中。
你可能會說,這么多信息,我要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其實不用。
將信息一股腦地放進一個筆記本,就像收拾孩子的玩具箱,你一定會找到你想要的信息,我們不用刻意去整理和分類,因為這樣很容易將時間和精力耗散掉,按照一些簡單的方式,我們可以輕松地記錄、安心地尋找,重點是能夠持續堅持下來。
那如何才能讓信息容易尋找?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就能准確定位出來它所在的位置?這就需要我們第二個原則:
△時序化:
添加日期標簽,按照時間順序來記錄。換句話說,就是從頭開始按順序使用筆記本。
這里要簡單介紹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6位日期記錄法。
年份後兩位+月份兩位+日期兩位,合計為6位數字。例如:【171008】=2017年10月8日。
作者介紹,他用這種方式記錄了10年,從未發生過不清楚記錄時間的情況,如果一天內多次在筆記本上記錄信息,即使不添加6位標簽,也可以通過內容的前後關系來得知。他舉了一個小例子:
【130708】參觀的宣傳卡
【130709】書評《第一次普選與選舉海報》
【130710】《朝日新聞》報道《對參議院選舉中各黨派獲得議席的預測》
【130711】某次聚會的流程和收到的名片
【130712】度過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論文集錦的列印件
可能已經不記得當時為什麼要記錄下這些零碎的信息,但是通過將自己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可以弄清楚資料之間的關系。在上面這些信息中,後面他翻到這一頁筆記時,就能夠想起「2013年7月參議院選舉」迫近的時候,他對關於選舉和政治思想史的書籍有了興趣並進行了大量閱讀。
有了記錄,後期再次閱讀和提取信息的關鍵在於對索引整理,因此有了我們第三個原則:
△索引化:
所謂索引,並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尋找信息的線索。如果我們在尋找某一條信息的時候,有了「XX筆記在第1冊的6位數字標簽'130227'這一頁」的話,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素材或者零星印象將越來越清晰。
我們可以在每一冊筆記結束後,為該冊筆記做一份手寫目錄,將重要的信息編輯到首頁里,手寫的過程也是鞏固和加深記憶的過程,在日後尋找過程中翻閱目錄即可。
還可以用粘貼標簽的方式代替目錄,在貼標簽處寫好分類。
同時,在切口處塗上顏色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還想在10年後擁有自己的資料庫,那麼在電腦找那個建立索引數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里,作者建議我們採用筆記本編碼——日期——檢索標記——條目標題的方式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筆記本資料庫,這樣日後查找時就非常方便了。
2、如何積累:書寫和剪貼的小竅門
△字母速記法:
用羅馬字首字母來略記,可以加快我們記錄的速度。當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採用略記的方式,而是將我們常用的內容進行略記。例如:地名、人名等等。
△內容符號化:
我們還可以將經常寫的內容用符號簡單來代替,包括訪談記錄和讀書筆記中的高頻詞。
R:閱讀
M:電影
T:電視
會:會議
P:計劃
素:素材
A:想法
E:飲食
……
還可以自創一些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元號,這樣翻閱筆記本時,可能還會有會心一笑的小驚喜。
△巧用分隔線:
一天內發生的事情,如果不想重復寫下6位日期,可以採用不同的分隔線,讓內容分塊,這樣閱讀時也能明白上下內容的區別。
△重用「超黃金地段」:
一般來說,筆記本的開頭和最後一頁都不會記錄任何內容,作者奧野宣之將之成為「度假勝地」。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他會把讓人感到心情愉悅的「珍藏品」放進去,貼在上面,有孩子玩耍的照片、有粉絲的感謝信等等。當你打開筆記本時,看到這些內容心情就會變得愉悅放鬆,無意間的一瞥可能會改變你此時記下關鍵信息的心情,也會讓你變得更有鬥志。
△活用剪報、腰封、紀念品:
新聞的內容一般在開頭一段就做了概括總結,我們剪貼時只需要剪貼最核心的部分就夠了;
書籍的腰封往往概括了書籍的作者、書本的主要內容和推薦閱讀的理由,也是我們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果我們把它們剪貼下來,後面翻閱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想起書本的內容和最精彩的地方,所以這一部分千萬不要輕易丟棄。
一些紀念品能夠成為我們的時間記憶的法寶,比如說咖啡店裡的一個杯墊、購物時候的小票、甚至一張傳單如果引起了你思緒的聯想,都可以成為筆記本里的一枚重要的記憶線索。
試想一下,某一天翻開你的筆記本,想起十年前的某一瞬間你當時關於工作或生活的某一點思考的經歷歷在目,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也可能成為你日後創意的一部分。
3、如何產出:靈活運用素材的技巧
獲取創意的過程,其實結合作者和美國創意學大師詹姆斯的說法有五個步驟:
步驟1:收集——積累嘗試與作為研究課題的知識
步驟2:咀嚼——閱讀、回想、深入思考積累的信息
步驟3:發酵——脫離課題,在潛意識層面思考
步驟4:頓悟——創意的產生,突然之間驚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驟5:具體化——將創意化為成果
首先,但對於收集來說,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即便在寫筆記時感覺自己的觀點不夠精彩,也未必是壞事。
作者提到,他有一天在報紙上讀到了駐沖繩美軍基地相關問題的報道,深有所感,就將報道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直接寫下了自己的想法:「不停往沖繩派駐軍隊,真是太不像話了。」
剛落筆,他就不由感到這個想法沒有意義。會做這種評論的人比比皆是,真正有意義的應該是會去思考:「該如何解決了?」
他便寫下了:「這么多人都覺得不公平,為什麼政府會熟視無睹?如果要講公平承擔義務,在我們自己居住的街上駐軍,我們能接受嗎?」「歷史上,遠東的軍事制衡是怎樣保持至今的?」
就這樣,寫著寫著,他就引發了新的思考,並深入研究,為他之後的文章提供了素材。
所以,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這樣看來,我們一點都不愁沒有素材來源,只能怪我們平日里思考太少。
其次,對於咀嚼,奧野宣之提出了一個觀點:無目的地重讀。
怎麼做到無目的重讀呢?其實開始的時候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在自己閑暇和無聊的時候,拿起往日的筆記本,沒有目的的翻閱,最好是從前往後翻,距離我們關心的事物越遠越好,你會有意外發現。
此時信息已經進入了大腦的潛意識里,然後再聯想到我們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就會從中發現一些我們曾想都沒有想到的視角。
通過筆記,我們接觸自己過去的思想,會動搖自己當下的世界觀,重讀筆記與過去的自己對話,長久以來的問題意識就會浮出水面,可以進一步加深思考。
另外,我們要主動地對同一主題的內容進行對比閱讀分析。這樣就可以從中發現新的線索和視角,讓創意的組合具有更多可能性,也會讓我們的思維廣度在讀擴張。
最後,對於所有信息整理了一輪,如何對現有的信息組合,形成創意?作者奧野宣之提出了三種方法:卡片重組、移植信息、復印拼貼。
△卡片重組
重讀筆記的過程中,將同一主題的信息整理出來,80字左右,一張卡片對應一條信息,背面留空白,然後像撲克牌一樣在餐桌等較大的空間里鋪開,你會重新閱讀引入眼簾的內容,你會發現以前沒有注意過的出人意料的組合。
△移植信息
使用大號紙張,將記錄在筆記本上的資料情報移植到紙張上,賦予其新的內涵。適用於一萬字以內的文章創作以及就某一主題進行的數月思考的整理。
其實這個方式可以與思維導圖一起運用,整理筆記本信息的同時將腦海中的信息一同梳理一遍,將內容分條縷析地寫下來,再回來重新讀一遍,會發現有些信息是重點,你會一再劃上記號,這就有可能是你可以使用的素材和創意點。
△復印拼貼
與移植法相同,如果覺得手寫信息麻煩,可以考慮用復印的方式,將信息復印出來,然後貼到空白的大號紙上面,將各個內容都整理下來,很快,你就有厚厚一沓復印的原創素材內容了。
無論是對於在漫長人生中讀的書,還是經歷的事情,甚至靈光一現的瞬間,我們的記憶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將生活中這些細微的想法和靈感記錄下來,成為我們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創意,有這樣一個筆記本在身邊,有技巧地記錄和思考,就能有扎實的收獲。
讀書筆記幫我們改變讀書方法,信息整理幫我們改變思維方式,隨時帶一個筆記本在身邊,將重要的信息記錄在案,有一天,你會發現,靈感女神就在身邊。
❸ 如何寫作文怎樣積累素材
多看
多學
多想
天天堅持記日記
寫讀書筆記
一件事情的可以用來說明什麼
你的觀點是什專么
這件事可以證明屬你的觀點么
把你的素材分類
同樣的一個故事從不同角度
可以有不同看法
也要注意語言
比如說都是看
可以換很多別的詞表達
望
瞟
瞪
盯
瞅
窺
瞄
見
察
其實作文和閱讀是一體的
一個表達
你說的話讓別人理解
一個理解
別人說的話你來理解
堅持吧
一天看一篇文章
分析明白
中心思想是什麼
作者是怎樣圍繞這個中心思想來寫的
有哪些好詞好句
如果同樣這件事情讓你寫
你會怎麼寫
自己寫下來對比原文
你寫的好在哪
作者寫的好在哪
分析自己的不足
下次注意
也分析作者的不足
你來修改
怎樣寫會更好
每天背點好的句子
段落
仿照這個句子段落你來寫別的
最重要的
是堅持
一點一點累積
時間久了
自然作文會有提高
❹ 初中作文積累素材的方法有哪些
一、 課題名稱
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二、 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學生每當作文時總會唉聲嘆氣。盡管他們用牙咬著筆桿,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也還是寫不出幾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這樣就形成大事沒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當然就沒什麼內容可寫了。葉聖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因此,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積累作文素材,才能解決學生作文「沒話可說」的問題。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提出本課題,希望通過探索、實踐,能夠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義
在小學階段,作文不僅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還擔負著為初中、高中打基礎的任務。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階段,學生善於模仿,樂於表達,記憶力好,想像力最為豐富,是培養良好習慣、積累知識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提升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培養他們的作文熱情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四、 研究目標
1、 背誦目標
背誦古今優美詩文45篇;
背誦名言警句60句;
背誦現當代和外國文學作品中優美語段12段。
2、 觀察目標
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
掌握一些觀察方法;
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3、讀書目標
隨身攜帶一本書,枕邊擺放一本書;
常去書店去買書,見縫插針來讀書;
常與同學來談書,常與朋友交換書;
常與父母互講書,常向老師來求書。
4、寫作目標
(1)內容:以反映師生、社會生活內容為主。
(2)形式:寫好一篇文章,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3)對生活的反映:能選擇生活素材並組織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體現對人生真諦的感悟,對人品精華的品悟,對人情意蘊的感受和對人世滄桑的體會。
五、研究內容
1.關於作文素材積累的思想、理論、理念的研究;
2.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提高學生直接積累素材的能力;探討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間接積累素材的能力;
3.探討教師如何組織活動,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積極參加活動、調動寫作興趣和動機,形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促使學生由「無事可寫」向「有事可寫」轉變的探索與研究;
4.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作文教學的滲透性、生成性的探索與研究。
六、研究方法
見「行動研究」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前期測試報告;
2.學習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方法及作文素材積累的成功經驗;
3.進行相關活動的收集與設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訂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檢測、評估與小結;
3.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寫個案分析、專題研究文章或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進行研究資料分析與數據檢測統計,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與有關論文;
2.接受終審評估、結題驗收研究成果。
八、課題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開題報告、階段匯報、中期匯報和結題報告)
2、教師研究隨筆、個案研究、案例分析、論文。
3、學生作文集。
4、學生其他成果展示。
❺ 作文素材如何積累
如何積累寫作素材
首先,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在課內書本上還是在課外閱讀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名人名句,優美語句等等,此時你就要把它們抄寫下來,抄寫到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寫上你的感悟感想等等。這樣不僅積累了一些寫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而且還鍛煉了你的寫做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2
其次,有靈感時就要及時寫下來:中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比較少,但是這並不表明他們對生活毫無感覺,有時侯或許一次考試失敗的經歷都可以成為他們作文寫作時的素材。因此,這就要求初中生在學習生活中哪怕有一點點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時寫下來,抓住寫作的靈感。宋代的歐陽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而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詩人梅堯臣也隨身帶著口袋想到好的詩句時就隨時記下來。
3
再次,要多讀多背:有專家指出在准備中考作文時頭腦中至少要裝50 篇範文,其實我認為要把背誦範文或名家名作的過程貫穿到整個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而不僅僅是在初三準備中考的時刻。語文的學習同英語的學習一樣,也有語感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多讀多背,而不能成為「啞巴語文」的學習者。當有了我們平時語文學習中所背誦下來的文章積淀時,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游刃有餘,左右逢源了。
4
最後,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任何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表達的更加的真切感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實地記錄下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積累寫作的素材。
每當布置作文,學生冥思苦想,我啟發列舉老半天,學生還總要發難:老師我寫什麼呀?學生不是暗暗叫苦,就是疲於應付,要不克隆一篇,草草了事。
我覺得,確實有困難。讓六年級的學生寫出深刻大義的文章是不現實的,還應從生活小處著手,必須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但是小孩子未必是個有心人,要讓孩子去積累生活,還是要有些方法。
一,利用現在學生寫隨筆的有效方法,做個有心人,隨時將觀察到的人和事記錄下來。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寫日記的好習慣,所以可以藉助隨筆記錄生活。在隨筆中反映出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從而使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來。這樣積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試中碰到某一類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從自己的素材庫中,提取認為最新鮮、最能表達該主題的材料來,加以構思寫成文章,這樣在考試中不會出現面對作文題目覺得惘然,陷入無從下筆的窘境。
二,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思考者和評論者。我自己是個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在學校生活中和學生接觸很頻繁,學生學校生活幾乎盡收眼底。我甚至在處理學生矛盾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詳細真實的記錄事件原委,不少於500字,細扣事件的細節,並利用班會午休發動全體討論發表見解。
例如張子婷在心理課上竊讀,書本被心理老師沒收。接連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我始料未及。我藉此發動同學大討論,並且要求每個同學從自己的視角記敘事件,然後從自己的角度評價張子婷、張敬宇、班長、好朋友的言行,評判對錯。我給全班命題《黃老師發怒了》,因為,那次我真的生氣了,而且是開學的第一次!交上來的文章,讓我欣喜,我在班中朗讀了最內向的一組同學的文章:耿麗娜、譚志海、陳思佳、張睿,那麼栩栩如生!
例如馬燕偷偷吃糖,被同學發現了。按照要求,馬燕真實敘述了事件,並作了保證檢討。但是檢討書不是我的目的,我們一起交流,讓馬燕思考:吃糖事件之後對馬燕有何裨益呢?是否明白一些道理呢?把這份心得寫入文章,文章立刻有了立意。
再如焦棟打架。焦棟題為《冤枉啊!》。我就在課堂上集體修改,學生趣味盎然,幾次修改後,文章生動有生活。
讓同學明白寫作就是寫生活,寫身邊發生的事,讓你悟出一份理。這樣一來處理問題需要,二來讓學生學會敘述,三來讓學生明白成長做人的道理——達到教育目的,更重要的事,學生覺得作文時有話可說,而且中心明白無誤。
幫助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真正到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游刃有餘,不會為沒有寫作的素材所困,文素材的積累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❻ 寫作文 怎麼積累素材
其實素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的表達,是你分析事物的角度
關於表達,可多看看一些版散文,權相信那種細膩的表達足以讓你著迷。如「心底是一片血紅,那是生命的顏色」
角度問題,舉一個很俗的例子: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寫華盛頓的誠實,卻很少關注他的父親,可憐那位偉大父親,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里一直被好多寫作文的人忽略了他那份深沉父愛,忽略了包含著細膩與寬容的父愛。
最後再啰嗦幾句:初三了,若作文保持在你說的那個分數上不少了,在提高也是分值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時間,望權衡利弊。《昔年本人曾走過你今日之路,故特此提醒,一笑》
❼ 如何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寫作指導教學!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❽ 寫作文怎麼積累素材
積累素材很多時候學生寫作為不知道該怎樣下手,理不出文章的思路,不會表達或者缺乏表達的技巧寫不出好的語言,這個時候就要學會積累素材。
積累素材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也不需要整天抱著作文書背,簡單點記住以下兩點:1、多觀察。觀察是寫作的第一步,要想寫出你所要表達的事物就要學會先觀察事物。比如說寫松樹,就應該從它的外形開始寫,像綠色的寶塔或像一把綠色的大傘。樹葉像一根根綠色的針,一簇簇擠在一起,像綠色的蒲公英一樣;然後寫它的習性,一年四季常青,保持綠色的奧秘原來是它針狀的葉子保持了水分給予了營養;最後寫樹的精神,不畏嚴寒、四季常青象徵了那些堅守節操有著高尚品德的人。再比如寫事情,你首先觀察到事情發展的現象,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看到事情的過程,事情是怎麼一步步發展的,抓住事情的關鍵,突出詳細的寫,注意動作、語言、心裡等的一系列描寫;最後總結事情的結果,這件事導致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從這個結果中你有哪些感受,懂得什麼樣的道理,升華下主題,總結下來。這些都是需要平時不斷地去觀察、去練習。寫作源於生活,學會用藝術化的語言來描寫生活。
2、多讀書。一想到寫作文,大家都會想到多讀作文書,最好是背下來。當然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我不太贊同都死記硬背,這樣容易把作文寫「死」(死板的意思,一個班很多同學都背過這篇作文,結果出來幾十個雷同版本這樣是不可取的)。多讀作文,是為了讓同學們有一個寫作的思路,這樣的作文該怎麼寫,人家是怎麼寫的哪些地方值得借鑒。當然作文中那些好的句子、段落可以摘抄下來,熟讀成誦慢慢地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學著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那些好的句子為自己所用。在讀作文書的基礎上推薦同學們多讀課外的一些優美的文章、故事,比如《青年文摘》、《讀者》、《意林》、《智慧林》等雜志,也可以買合訂本的書,合集的《智慧背囊》、《心靈雞湯》、《感動中小學生的100個故事》等等,這些書都很不錯。建議同學們在看課外書的時候參考老師和家長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興趣,不要不加選擇的去看很多、很雜的課外書,這樣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一本好書就像一個好朋友,可以教會你怎麼識理做人,而一本壞事就像一個壞朋友引你走上歧途,毀了一生,所以我們要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選擇一本好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