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以磨難為話題的作文要600字以上
①《磨難》
曾幾何時,聽到有人對酒當歌,慨嘆人生苦短,道路漫長。身在擺脫不了的困境,有時很茫然,甚至看不到一條可以通向黎明的道路,有時也很得意,甚而可以忘掉身後那歪歪扭扭可憐的腳印。然而我們終歸要行色匆忙地步入忙碌的人群里去,接受命運的安排——選擇一種所謂的態度來面對新的磨難。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旅程無非兩種,一種只是為了到達終點,那樣生命只剩下了生與死的兩點;另一種是把視線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那麼他的生命將是豐富的」。有些人總是想得到最完美的結局,覺得那樣生命才有價值,但我們與其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從困境中解脫出來,還不如真正投入到困苦中去搏鬥一番,接受命運的磨練。
有些人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活著一輩子總擺脫不了磨難的糾纏?其實,人生是一個奇數,正因為它有除不盡的地方,才有豐富的韻律。如果生活中沒有矛盾,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我們生存的意義何在?正是我們面臨苦難而又去擊敗苦難,正是我們有過迷離而又擺脫迷離,才能在生命這一過程中拔節,使生命變得充實多彩。
就像我們在看山的時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覺得這山沒了山的性格,而寧願去打量一塊平地。我們在看海的時候,如果海無波瀾,便認為這海沒有海的骨氣,而寧願去欣賞一條小溪。所以,那些正在詛咒著所遭遇的坎坷與挫折的人,別再抱怨上帝的不公與冷落,因為這恰恰是命運的垂青。即使你第100次摔倒,也要第101次地爬起來。或許不經意間,那所經歷的磨難,已成為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看那些曾從磨難中走出來的人的成功的背後,都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正如孟子所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既沒有面臨生存的威脅,也不用去憂國憂民,我所經歷的磨難無非是一次考試的失利,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面對這些,我知道我沒有理由不去堅強地面對,從失敗中奮起,我還可以重新振翅高飛!
笑傲磨難吧!——磨難也會望而卻步!
笑傲磨難吧!——你的努力和付出永遠和成就成正比!
笑傲磨難吧!——讓你不屈的身影成為人生中最亮麗的風景!
②《磨難》
梅花因為經受信了風雪嚴寒,所以開出了不凡;王石因為經受住了千雕萬琢,所以光澤傳世;張素因為承受住了巨大的壓力與精細的切割有了鑽石的光彩晶瑩;天空也因為承受住了雷鳴暴雨的洗劫才讓陽光更務燦爛動人。人的一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塊璞玉。經得住打打磨經得住時光的檢驗與品味,就有了傳世之光,經不住就只有埋沒沙土,與石無異。
都道玉琢而成器,人學而致材。這「學」聽去簡單明了,可過程卻是波折艱辛。名傳萬載的英雄不會是坐擁其成的幸運兒,不會是好逸惡勞的王孫分公子,他們往往是出身市井本是布衣卻赤手空拳闖出自己的天地。一路由羊腸小道到康莊大道,途中艱險如人飲水。我們口口聲聲傳頌他們的艱韌,他們的氣度,他們的頑強,他們的不凡……而自己卻往往在現實面前躊躇不前,被生活的猛虎攔道而心畏,不知所措。我們在這樣的考驗面前能夠放棄嗎?不!我們應大聲地拒絕內心的膽怯。
是誰曾經輕聲低唱「陽光意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是誰即便數九寒天也依然聞雞起舞?
都道是人生短短數十載而已。生命,每個人都有一次,行將就木時誰也無權說「請讓我重來一次」。難道這唯一的,屬於我們自己的、短暫的生命我們應當、我們可以彈指一揮間讓它化白紙一般地就燃盡逝去嗎?不!我們應是傳世的美玉而非黯然的砂石!我們不能像地板一樣伏在地上羨慕昂然的英雄雕像。我們應在年輕時激情面對重重挫折,以最堅韌昂揚的姿態迎接挑戰,即便不能成為英雄也要無愧於自己的生命!
松柏歷經酷暑而不凋,挺立山顛直指浩渺蒼宇。它的根扎在堅硬的岩石,該經受多大的磨難才終於在寒風中長成啊!即便是那些折卧泥底的花枝也一刻不停地承受著時間的考驗,最後讓歷史把自己錘煉成為黃金般的石油。
我總是想我的生命不知會有多長,也許很短吧?成長像是一條河流流向海洋的歷程。有繁花盛開的幸福美好,也有流經荒漠戈壁的寂寞;可能是流在平滑的沃野,也可能需要淌過千溝萬壑的高原;會經受尖銳石礫帶來的刺痛;也會經歷由萬丈絕崖落下的粉身碎骨……如果我都承受住了,那麼這河流的流程是多麼精彩!它一定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烈動魄;一定會有令人淺斟低唱溫婉柔媚,……當我經受住這重重的磨難,最後河流涓涓而來,閃著時間為它鍍上的光彩,匯入大海汪洋。
也許我最後不能成為大樹,不能成為英雄,只是平凡的無名小卒,但我一定會為我的一生感到驕傲,對自己的生命無愧。我知道真正有意義的一生就是能承受住巨大的考驗,就是無怨無悔,是不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作一條河,一條經受得住萬丈考驗的河,流瀉下最壯麗的瀑布,流向最浩瀚的海洋,把困苦當作上帝的禮物,讓人生更加光亮!用磨難作為火種,點燃精彩的生命!
『貳』 以「苦難」為話題的作文
苦難是人生的最好老師
文章來源:文章作者:憤怒的小烈發布時間:2007-03-27
【汪順生報道】
苦難是通往真理的最好老師,它激發了我們潛在的能力,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性情和耐力,教會我們認識真理的手段。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而有《國語》……」那些最偉大的人無一不是苦難的學徒,無一不是歷進千辛萬苦才能成就的輝煌。苦難能磨練人的性格和毅力,能教會人們學會對付成功的方法。人沒有象司馬遷那樣被人閹割、象屈原那樣被人讒害之類的經痛苦歷,也就不可能有大《史記》《離騷》的絕唱之作。
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無底深淵,但對於一個有能力的人來說,苦難則是一筆財富,甚至是成為偉人的墊腳石。拉梅奈說:「不懂得苦難的裨益的人,並未過著聰明而真實的生活。」沒有苦難的折磨,就不會有崇高思想的生成。苦難是我們伴隨生與死折磨後,最有用、有益的財富。林肯幼時喪母,初戀情人早逝,夫人精神歇斯底里,中年喪子,後又死於謀殺,是痛苦和厄運成就了林肯獨特的思想境界。
世人或許很容易看到偉人們的痛苦,卻未必能明白偉人們在痛苦中領悟的境界。昂貴的痛苦和厄運,往往讓一個人成了一個偉大的人。茨威格說:「命運總是喜歡讓偉人的生活披上悲劇外衣。命運就是用它最強大的力量考驗最強大的人物,用荒謬的事變對抗他的計劃,使他們的生活充滿神秘莫測的諷喻,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設置重重障礙,以便讓他們在追求真理的征途中鍛煉得更加堅強。命運戲弄著這些偉大人物。但這是大有補償的戲弄。因為艱苦的考驗總會帶來好處。」
凡是有才能的人總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壓迫,沒有一個不受到外界的壓迫而偉大的人。堅強的人如果不被邪惡的世界所毀滅,他就會發奮要改造這邪惡的世界。許多人一生之所以偉大,都是來自他們的苦難經歷。是苦難激發了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苦難給予了他們與抗爭的動力。沒有苦難,崇高就不能生成;沒有挫折,人的精神就不能提升。世界上從沒有未經過艱難困苦而成為真正偉大的人。美國學者馬爾藤博士說過:「困難是我們的恩人,有了困難,才能攔住與淘汰去一切不如我們的競爭者,而使我們得到勝利。」
厄運是先覺的伴侶,苦難是先覺的老師。先知先覺似乎是上帝派到人間承受、體驗和反抗痛苦的「怪物」。上帝既然賦予了他們一顆體驗人間痛苦的敏感之心,這使得人間的任何壓迫和不幸都能對他造成極為慘烈的內心疼痛和反抗。結果,愈是反抗就愈痛苦。以至於人類的任何苦難都能對他刺激他們去反抗,從而把落到別人身上的苦難招引到自己的身上。
世上最精緻的瓷器,都要經過多次燒考。沒有多次燒烤的瓷器,永遠不會堅固和精美。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在漫長的燒烤環境中禁得住磨練的人,才會有可能成功。就像一首歌的歌詞一樣,「不經風雨,那能見到彩虹;人生豈能隨隨便便成功」。
挫折是前進中才有的困境,逆水的人才會遇到挫折,那些總是一帆風順的人,是不可能品嘗出困難的艱辛。許多人都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逆境,正是艱難的逆境,最終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
逆境總是垂青成功者,命運往往總在最艱苦的逆境之後出現轉機。拿破崙說:「最困難之時,也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塞繆爾.斯邁而斯說過:「痛苦,就是用一隻強有力的手,操縱一張沉重的鐵犁,深深地犁進難以開墾的土地,但是這土地只要翻開,他的肥沃就會讓土地接出豐碩之果。」
最大的幸運者,也是最大的苦難者。如果苦難不能使他們低頭,那麼苦難就會助他們成功。當一個人突然陷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擺脫的困境時,他往往會出現想像不到的品質和意志。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一生無一不是伴隨著坎坷中踉蹌而行。許多才華橫溢而又品性善良的人們,僅僅因為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沒有出現可以使他們得以磨練的挫折,他們註定是要失敗的。苦難真的是財富?
「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充滿激勵奮進意味的話,但學會正確對待苦難更有現實的意義,畢竟,苦難不是幸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會上,那些堪稱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了舅舅家,而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時間他只能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里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有聽你說過這些?」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了,才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呢?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煉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吧。
艾頓的一席話,使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麼,讓苦難不再成為屈辱的前提是,堅強面對,不屈不撓,勇於奮斗,最終戰勝苦難,讓它成為你人生中真正值得珍視的財富!
(選自《百柳·讀者·文匯》)
[品讀]
「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富有激勵奮進意味的話。然而,本文通過在一次聚會上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的一段談話,以及丘吉爾自傳中的一段話,對「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提出了辯證的看法: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人來說,只有堅強面對苦難,不屈不撓,勇於奮斗,最終戰勝苦難,才會讓它成為人生中真正的值得珍視的財富。
[美文鏈接二]
苦難如梯
有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滑雪運動員。然而,不幸的是她竟患上了骨癌,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鋸掉了右腳。後來,癌症蔓延,她先後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宮。
接二連三的厄運不斷降臨到她的頭上,卻從來沒有使她放棄心中的夢想,她一直都告誡自己:「我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決不輕言放棄,我要向逆境挑戰!」
她沒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頑強的生命鬥志和無比的勇氣,排除萬難,終於為自己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包括奪取了1988年冬奧會的冠軍,並在美國滑雪錦標賽中贏得了金牌。甚至在後來,她還成了攀登險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國運動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著名滑雪運動員——黛安娜·高登。
人生包含苦、辣、酸、甜。人生的豐富多彩,不僅因為太陽的輝煌,也因為閃電的凌厲;不僅因為愛情的甜蜜,也還包括相思的痛苦。如果說缺少太陽的人生是黯淡的,那麼缺乏磨難的人生則是蒼白的。有日照中天時愜意的光明,必然有黎明前黑暗的陪襯。誠然,人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受苦受累。尋找生活的樂趣,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不錯,生活樂趣難尋,所以才需要尋尋覓覓。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顯得珍貴;只有尋尋覓覓、伴著痛苦的歷程而得到的收獲,才有不凡的興奮、意外的驚喜。
一個人受多少苦並不感人,感人的是如何面對苦難——能否不斷超越自己,奮力拚搏。有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過:苦難是一架梯子,對於強者來說,它通向成功的殿堂,對於弱者來說;它則通向黑暗的地獄。
的確,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道路。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我們的人生態度。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決定什麼樣的人生軌跡。
(選自《天津老年時報》)
[品讀]
《苦難如梯》一文由美國運動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著名滑雪運動員黛安娜·高登歷經苦難實現自己夢想的事引入話題;運用富有哲理的語言,告訴人們「人生包含苦、辣、酸、甜」,「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顯得珍貴;只有尋尋覓覓、伴著痛苦的歷程而得到的收獲,才有不凡的興奮、意外的驚喜」,「一個人受多少苦並不感人,感人的是如何面對苦難——能否不斷超越自己,奮力拚搏」。
文章結尾通過一位作家的話「苦難是一架梯子,對於強者來說,它通向成功的殿堂,對於弱者來說,它則通向黑暗的地獄」,啟迪人們: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因為「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決定什麼樣的人生軌跡。」
[習作欣賞]
抖落肩上的苦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青春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可是,我的生活卻充滿了苦難。我曾以為這是我的不幸,但切身經歷告訴我,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題記
媽媽累垮了
兩個月前媽媽不小心摔壞了腿,沒等養好,又整天不停地下地拾棉花、收玉米。長期勞累加重了她兩腿的負擔,醫生說以後必須在床上休養,再不注意,就可能站不起來了。
我知道,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們姐弟二人,媽媽在幾十畝地里是怎樣乾的;我也知道,勞累了一天的媽媽每天回到家裡又是怎樣乾的。有時候,我真想和媽媽一起干,可媽媽說:你的任務是學習,決不能讓家裡的活兒影響了你的學習。」我只能在學校里努力地學習,用一張張獎狀和一摞摞獎品來撫平媽媽臉上的皺紋;我只能回到家後盡力幫媽媽做飯、洗衣、喂牲口,放假時跟媽媽一起下地幹活兒。
可是,媽媽還是累倒了。面對著媽媽的眼淚和爸爸的愁容,剛剛14歲的我面對這么多苦難感到難以承受,它簡直令我窒息,使我喘不上氣來。
毅然早當家
爸爸喝了幾天的悶酒之後,咬牙決定:帶媽媽去北京看腿。爸爸四處借錢八方求人,終於准備妥當。
爸媽動身前的那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媽媽看著我和弟弟兩個人,又流淚了。她一哭,我和弟弟也忍不住放下碗筷跟著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爸爸摸著我的頭說:「妮兒啊,從明天起這個家就交給你了。」我看了看爸爸,看了看媽媽,看了看身旁6歲的弟弟,毅然地說:「你們放心去吧,我一定把家看好。」媽媽流著淚拉過弟弟:「孩子,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在家聽姐姐的話,別到處亂跑,晚上吃飽飯就自己睡覺……」6歲的弟弟睜著大大的眼睛說:「媽媽,你去看病吧,我都知道!」
爸爸媽媽走了以後,每天早晨5點鍾我就醒了,醒後立即起床,穿衣洗臉做飯,喂好牲口;接好自來水,然後叫醒弟弟,幫他穿好衣服。吃完飯,刷鍋洗碗,又把牛牽出去,我這才騎自行車把弟弟送到幼兒園,然後匆匆來到我的學校。下午5點半,我放學後接弟弟回家,做飯、喂牛、洗衣服,吃完飯和弟弟一起寫作業,弟弟寫完後自己看一會兒電視,9點鍾的時候,我們姐弟二人一起上床睡覺。躺在床上,我才覺得渾身都那麼酸疼。我好想爸爸媽媽呀……
堅強去面對
十幾天過去了,我已習慣了每天忙碌的生活。一天政治課上,老師說:「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堅強地去面對,不要逃避,不要畏懼,要勇敢地接受挑戰,戰勝
困難,戰勝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我的心跟著一顫。是啊,即使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去戰勝它。我要抖落肩上的苦難,讓旅途中的自己更加充實,讓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
陽光總在風雨後,我相信風雨之後有彩虹!
『叄』 以磨難為話題的作文
笑傲磨難
曾幾何時,聽到有人對酒當歌,慨嘆人生苦短,道路漫長。身在擺脫不了的困境,有時很茫然,甚至看不到一條可以通向黎明的道路,有時也很得意,甚而可以忘掉身後那歪歪扭扭可憐的腳印。然而我們終歸要行色匆忙地步入忙碌的人群里去,接受命運的安排——選擇一種所謂的態度來面對新的磨難。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旅程無非兩種,一種只是為了到達終點,那樣生命只剩下了生與死的兩點;另一種是把視線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那麼他的生命將是豐富的」。有些人總是想得到最完美的結局,覺得那樣生命才有價值,但我們與其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從困境中解脫出來,還不如真正投入到困苦中去搏鬥一番,接受命運的磨練。
有些人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活著一輩子總擺脫不了磨難的糾纏?其實,人生是一個奇數,正因為它有除不盡的地方,才有豐富的韻律。如果生活中沒有矛盾,沒有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我們生存的意義何在?正是我們面臨苦難而又去擊敗苦難,正是我們有過迷離而又擺脫迷離,才能在生命這一過程中拔節,使生命變得充實多彩。
就像我們在看山的時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覺得這山沒了山的性格,而寧願去打量一塊平地。我們在看海的時候,如果海無波瀾,便認為這海沒有海的骨氣,而寧願去欣賞一條小溪。所以,那些正在詛咒著所遭遇的坎坷與挫折的人,別再抱怨上帝的不公與冷落,因為這恰恰是命運的垂青。即使你第100次摔倒,也要第101次地爬起來。或許不經意間,那所經歷的磨難,已成為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看那些曾從磨難中走出來的人的成功的背後,都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既沒有面臨生存的威脅,也不用去憂國憂民,我所經歷的磨難無非是一次考試的失利,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面對這些,我知道我沒有理由不去堅強地面對,從失敗中奮起,我還可以重新振翅高飛!
笑傲磨難吧!——磨難也會望而卻步!
笑傲磨難吧!——你的努力和付出永遠和成就成正比!
笑傲磨難吧!——讓你不屈的身影成為人生中最亮麗的風景!
『肆』 以磨難為話題的作文 800字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其本身就是一種災難。長期生活在一順百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篩選不出強者,人類就不會進化,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就必然會出現庸人得勢、豎子成名、良莠不分、優劣難辨的可悲局面。這世界還有什麼競爭意識?還有什麼遴選機制?還有什麼公正法則?還有什麼高尚理念? 假如世人一生順利,遍地黃金,隨意拾取;滿街美女,投懷送抱。那麼這茬人及後代一定會成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八旗子弟的歷史悲劇就是明鑒。古今中外均有一條社會規律:富貴不過三代。看來富貴溫柔真如同一把無形利劍,它削去了人的錚錚鐵骨、堅強意志、奮斗精神和沖天豪氣,將猛虎變為貓咪,將雄獅變為綿羊,將雄鷹變為麻雀,將龍種變為跳蚤……由此看來,「自古紈絝無偉男」,此說信矣!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磨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膽識、進取、意志和堅韌等一串串閃光的字眼便沒有任何社會意義,甚至可能會從字典中刪除,黯然「下崗」。然而,現實中,正是這些千古不朽的社會理念在支撐著人生的框架,在構建著人生的坐標,在書寫著人生的底蘊,在指引著人生的航向……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人類的智慧將無異於三歲孩童。因為磨難乃系人類的良師,它教人振作,教人奮進,教人警醒,教人超越。正是磨難本身使人產生了對於環境的種種「適應性」,誘發了人的種種潛智潛能。環境需要聽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聽覺功能;環境需要視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視覺功能;環境需要思維,人便促使大腦日益聰睿精進。假如人生沒有磨難,人體的各種功能必將全面退化,最後可能倒退回原始狀態。 所以,我們不能不由衷地說:「磨難」實乃人類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劑和奠基石。 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下來就掉進福堆里,左擁右抱,百般呵護,不經受種種磨礪,不遭受些許苦難,這種環境能培養出棟梁之材嗎? 有人說過,人的臉型就是一個「苦」字,天生就該受盡各種苦難。此言似乎不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涯,無時無刻不在與艱難、困苦、疾病、災禍打交道。然而正是由於人類歷盡磨難而甘之如飴,才將我們的生命演繹得如此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如詩如畫,如夢如歌…… 我們不必學那些宗教殉道者,將苦痛和對於苦痛的意識及感覺作為一種享受和目的;也不必學那些大言不慚的虛偽學人、流氓政客包藏禍心地教唆、「指導」人們去履艱涉險、赴湯蹈火,自己卻享受著種種現代文明成果。我們是具有正常生理及心理功能的人,有七情六慾,知道趨利避害,懂得享受生活。我們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後」,「吹盡黃沙始見金」。所以我們對於人生中的各種磨難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我們向「磨難」要勇氣,要智慧,要韌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擺脫的「磨難」,盡管來吧!早些來吧!我們昂首挺胸地站立著!絕不膽怯!絕不屈服!絕不......
『伍』 以磨難為話題的作文題目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自苦寒來。」寶劍只有經過錘打磨煉才會有削鐵如泥的鋒利,梅花只有經歷過嚴冬的寒冷才會散發出誘人的芬芳。而我們人又何嘗不是一樣?人生就像寶劍和梅花一樣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磨煉。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那麼,我想這場旅行中一定會有許多未知的困難等著我們去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我們會被一些困難所打敗,有的人會選擇放棄,而有的人絕不屈服,即使失敗,也不輕言放棄,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重來,這就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放棄的人,是的,他們不會失敗,因為他們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但同時他們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而不屈服於困難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但他們至少努力過,奮斗過,經受過困難的磨煉,造就他們更為頑強的意志,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大海,只有經歷過波濤洶涌才叫雄渾;大樹只有經歷過風吹雨打才叫挺拔;人生只有經歷過種種磨難才叫完整。但是人們都希望生活中的磨難能少一點,漫漫人生路能好走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誰願意承受失敗的痛苦?誰願意接受磨難的折磨呢?誰不願意每天都開開心心,做什麼事都稱心如意呢?是的,我們都想,但是有些困難又不可能避免,於是我們就常常報怨:為什麼我們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為什麼我們每天只能睡六七個小時,為什麼我們不能做我們想做的事……這樣的報怨不會起任何作用,我們還是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既然無法改變,還不如樂意接受。
我們都想得到快樂,其實,困難並不代表著會讓我們不快樂,這兩者之間是不存在矛盾的。相反,當我們戰勝困難之後,會收獲到很多的快樂。這將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當我們滿頭白發的時候,回憶起往事,我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
但是,一個人究竟要經過多少次的磨難才能成功呢?我們總報怨生活給我們的磨難太多,人生之路太曲折、坎坷。但是,沒有誰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古往今來,哪一個偉人沒有經歷過種種磨難呢?正是因為他們經歷的磨難比我們多,付出的努力比我們多,才成就了一代偉人。如果我們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來人間跑一個空趟,又有什麼意義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正如保爾那坎坷的一生,才練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磨難可以讓一個驕傲的人變得謙虛;可以讓一個幼稚的人變得成熟;可以讓一個愚昧的人變得聰明。年少輕狂的我們鋒芒畢露,生活中的磨難一次次地打磨了我們的稜角,讓我們鋒芒漸收,心平氣和。
一個真正的強者,不是他的實力有多強,而是內心的強大。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當我們真的強大到面對生活的磨難毫不畏懼的時候,我們會享受那個過程,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沒有經歷過刳骨剔肉的痛苦,又怎會得到心靈上的幸福。
我想我終於可以微笑著面對生活給的磨難了,經歷越多,收獲越多。我不想成為一個不堪一擊的弱者,我不想到老時可悲到連一點美好的回憶都沒有,我想成為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我不羨慕那些生活中的成功者,因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做到。面對生活給的磨難,我只想說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陸』 以「磨難」為話題的作文
磨難的價值
磨難是人生的幸運,而舒適則是扼殺意志向的溫床,把自己的根扎深,在磨難中厲練自己,這是鐵成鋼的最好辦法,也是沙礫成為珍珠的唯一方式。
婦孺皆知,再直的道路也總會有幾個坑坑兒;再平靜的海面偶爾也會掀起波濤;再矮的山丘也總會有一面是陡坡。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跨過這些坑,征服這些波濤,攀登那些陡坡。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一個歷練自我的契機……
古語有雲:「自古英才多磨難」。的確,翻開歷史的宗卷,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浮現在眼前。哪個輝煌的背後沒有經過磨難的歷練?
孔子的高徒顏回,家境貧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著身子,他處在如此的逆境卻「自得其樂」,學有所成。於是,孔子便在《論語•雍也》中留下了這樣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贊揚顏回是一個「士志於道而不勝惡衣食者。」
一個人在磨難中成長,他便具備了精益求精的氣質。磨難,給予我們的不一定只是氣憤、無奈和恐慌,有時它還是我們進步的基石和成功的階梯,這就是磨難的價值。
天空不只有蔚藍,雲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綠,花兒不會永遠綻開。換一種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與磨難,也許你會發現磨難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幸福!
也許,有一天你會懂得,磨難的價值,它那絕非一般的價值!
『柒』 以《苦難》為話題的作文
苦難 幸福的源頭
翻到語文書的後幾頁,你會看到高爾基的小說《童年》的片段,我把這幾頁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那些不幸的人一次次的出現在我的面前。粗粗看去,他們冷酷、謾罵、自私、毆打,漆黑一團。但是在這漆黑一團的背後,隱藏著外祖母和阿廖沙們善良的靈魂,閃耀著「人的光輝」。難掩內心的激動,我趕緊買了一本《童年》。
這部小說從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他同母親乘船遠道投奔外祖父寫起,以母親去世,外祖父把他趕出家門「到人間混飯吃」作為結束,詳盡地描述了阿廖沙童年在外祖父家中親歷的那些往事,真實的記錄了他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見所聞。外祖父的冷酷,兩個舅舅的扭曲變態,令人發指的殘忍,外祖母的慈祥,染坊伙計的遭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幅幅悲慘的畫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裡。
阿廖沙,那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孤苦少年,面迎苦難,處於生活的艱難狀態,經受著巨大的,難以言狀的不幸,我弄不清楚,到底是他的什麼打動了我,誘惑了我,感召著我,使我長久的深思,我在字里行間尋找著,我終於找到答案了:那打動我,誘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難。肯定是!
看過阿廖沙的童年,再看看我的童年,我有了幸福感。是那種心醉神迷的慶幸,我不再只是抱著給父母學習的想法。阿廖沙的經歷使我警醒,經歷過飢寒交迫,更知道豐衣足食的滿足;經歷過生離死別,更知道情誼無價;經歷過九死一生,更知道生命的含義。
不要害怕苦難,挺過暴風雨,就將迎來五彩斑斕的彩虹,《童年》告訴我,磨難是人生必經的,我們不能逃避,從容的面對他,這樣才有細心駕馭自己的命運,當失敗來臨的時候,被別人誤解、冷落、傷害的時候,依然能夠堅定不移地迎接和承受。
『捌』 以苦難為話題的初中作文
通向人類真正偉大的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條——苦難的道路。——題記苦難是每個人都不希望得到的一種煎熬。可是,人生百年,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命運總是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障礙,讓我們經歷種種苦難。再回首,我們會發現走過的路是神聖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難竟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我渴望苦難,因為它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經歷苦難。司馬遷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他還是寫出了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是他開創了以記傳體寫史的先例,讓祖國文化精神財富上更上一層樓。他的成就一部分是苦難的功勞,在獄中讓他更有信心寫好著作。還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踐的卧薪嘗膽,才有孫康映雪苦讀......只有苦難的金色,照在理想的道路上,才能使人到達成功的終點。
我渴望苦難,因為它可以磨礪人的品質。古語雲:「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人經受過磨礪就會如脫胎換骨一般,霍金經受著輪椅上的苦難,是他意志堅強,智慧超群,從而為人里開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貝多芬經受著耳聾的苦難,他學會了「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強地面對生活。苦難的金色,曾照著人的身軀;洗盡懶惰、狹隘、不思進取等鉛華之色,給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質,留下人生該有的本色。
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我想沒有這樣的人。你會說王子?不,他的一生也有苦難: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每聽到天災人禍的事他總說:「天吶!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苦難來到他頭上了,在戰爭中父王被殺,母後自盡,自己當了奴隸,受盡折磨成為殘廢行乞度日。王子說過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身上都得受著,除非死了。
苦難不是絕對的,生命中雖然沒有永遠的快樂,但是,苦難的盡頭就是快樂!讓我們昂首帶著微笑去迎接苦難,用樂觀、堅強、拼搏去澆灌生命之花吧!
『玖』 以苦難為話題的文章
原創
社會苦難的反思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觀
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位十九世紀俄國文學殿堂里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在其文學的世界中以其夢魘般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令人驚恐、戰栗、窒息、壓抑、絕望的現實,如同白夜裡綻放了一朵令人眩暈的黑色之花,閃爍著陰郁與寒冷的光華。他將其苦難的生命體驗和絕望的靈魂存在惡狠狠地壓碎,然後壓榨成其獨有的藝術汁液,汲滿藝術之筆的容囊,瘋狂般的將其傾斜而出。於是,俄國文學的天空剎那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如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他手中的筆,摧殘了其絕望而苦難的生命,也是以其生命的毀滅為代價,拉開了現代派文學舞台的序幕……
苦難的誘因
任何生命的頓悟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是對生命的深刻體驗:出生在一個破落的軍醫之家,過著貧病交加、飢寒交迫的生活,一生差不多都在債主逼債的境遇中度過,受博利葉空想社會主義和別林斯基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帶著不甘被嘲笑的強烈自尊,懷著對窮人和不幸者的深刻同情,以及對自由和人類幸福的嚮往,加入了彼得拉謝夫斯基進步團體,1849年,他和此革命小組中的另20名成員被判處死刑,臨刑前一剎那沙皇諭旨,免去死刑,改服苦役和兵役,前後十年西伯利亞流放生活的殘酷迫害,使他原來就有的癲癇病更加加重,生活更加苦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與苦難結伴而行的一生,肉體與精神的折磨伴隨了他一生。刑場槍決的剎那,赦免的詔令從天而至。死亡的體驗以及存在的偶然與幻滅,無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中留下了一道至深至巨的溝印。十年的流放生涯,痛苦的經歷,又鞏固和拉深了這道溝痕,這一道靈魂的創傷,對他,是終生都難以撫平與癒合的,而且,這種創傷的存在並不是靜止的,它隨著時光的流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中漸漸成為時常躁動與喧囂的夢魘,擴散成籠罩其整個生命與靈魂的毒霧。無法想像終生都伴隨著這種夢魘生活,也同樣無法想像這種存在的艱難與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於是分裂,心理於是畸形,然而,更讓人無法想像的是他還要用一種正常的生活姿態來遮掩這種分裂與畸形。其痛之深,其苦之巨,是怎樣的難以想像?一生的苦難磨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先的少年意氣,卻為他提供了別人所缺乏的寫作題材,親見和親歷痛苦,讓他從一個居高臨下的同情者的地位驟降為一個並肩受苦的人,在苦難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開始尋找人類苦難的根源並探尋可以拯救人類的苦難救贖之路,這樣的沉思造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壇獨特而巨大的聲譽。
苦難的解讀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處女作《窮人》中,他最早看到貧窮是引發苦難的一個誘因。傑渥式庚同瓦爾瓦拉之間的通信和對話之所以能夠進行下去正是因為貧窮問題,它是苦難的外在誘因。作者在描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同時,深刻的揭示了造成苦難的內在原因:腐朽的社會體制。傑渥式庚從17歲起便在衙門里勤勤懇懇工作,30年過去了,別的那些善於鑽營拍馬或玩弄詭計的人,都一個個升上去了,可他仍然呆在老地方。正是因為專制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才造成小人物的貧窮和苦難。
《窮人》中的主人公傑渥式庚已經在開始思考了,思考的一個契機是因為憐憫而產生的愛,也包括被憐愛。他突然強烈地愛上了一個同樣貧困交加,比他年輕得多的弱女子瓦爾瓦拉,正是對她的憐愛引發了他的思考,他開始萌生起一種自我意識,知道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認識到「就算我外表上沒有出眾的地方,沒有風度,沒有氣派,然而我畢竟是一個人,拿我的心靈和思想來說,我是一個人。」 他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得屬於自己的那塊麵包,「那雖然只是一塊普通的麵包,甚至又干又硬,然而這是我勞動得來的,我吃它是合法的,無可指摘的!」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讓傑渥式庚有這樣的情感發出內心,那麼,貧窮就僅僅是貧窮本身,還算不上苦難。
在經歷「死亡」和苦役,經歷了「煉獄中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極度孤獨之後,我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與《地下室手記》中,才發現他獲得了一種「新的視角」(舍斯托夫語),「才開始從死反觀生,從痛苦反觀希望,從『地下室』來看『地上的芸芸眾生』。」他努力掙脫 「死屋」,然而他離開了「死屋」才發現:人還被更大的、更內在的、植根於人本性的「地下室」包圍著。這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已不僅僅是關注弱勢群體,而是將筆觸伸向所有人的苦難,不僅是注意外在環境引起的不幸,而是更注意潛伏在人性深處、人的本性中的不幸。「魔鬼同上帝在進行斗爭,而斗爭的戰場就是人心。」人心的煎熬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才是真正的苦難所在,是人的良知和善良本性對於一切人的不幸與遭難的反應,是有人的良知參與其中的禍事災難,是一種強烈的不安、顫抖和無力感。
苦難的解脫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這條路上苦苦尋覓過。對於解脫他有兩種出路:生或死,而且都做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種聲音是肯定死亡,否定希望,摒棄一切想像的詩意的美化與安慰,正是這種美化和安慰使我們習慣於那些可愛的詩人們對人類生存的危險和恐懼的掩飾。在他的作品中,「自殺」是個不斷出現的意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中的斯維德里蓋洛夫、《卡拉瑪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群魔》中的基里洛夫等等人,或者沒有找到在這種困境中活下去的理由,或者他們相信根本就沒有理由如此荒唐地活下去,於是,只有自殺。古羅馬散文家、博物學家普里尼(Pliny)說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把「人生」拖到最後。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優厚的財富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死」,自殺是人的自決能力的極致,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謂的「理性的自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來死亡是脫離苦難最直接的選擇。可是人不能都懷著如此悲觀的念頭,也不可能人人都去自殺,那就要找到替代自殺的救贖。
陀氏作品中的第二種聲音,即真正的來自「天國」的聲音,它向我們顯示了不同於死亡的因素,即另一種現實,另一種本質:人的良知。盡管人類生活處處有戰爭和苦難、卑辱與偽善,但總是還有另外的東西存在,那就是人面對上帝的良心和能力。即使良心也會引領我們穿越痛苦和死亡的恐懼,導致不幸與罪責,但它終究會使我們擺脫孤獨而無法忍受的無意義狀態,使我們進入與意義、本質和永恆的關系之中。這種對苦難的救贖精神體現在索尼婭(《罪與罰》)和梅思金公爵(《白痴》)的信念中。索尼婭(《罪與罰》)在苦難和不幸中堅持福音書的精神,她不顧拉斯柯爾尼科夫對自己的冷漠無情,卻以自己受難不幸的愛終於感化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冷酷,讓他可以「俯下身去,懷著歡樂和幸福的愛心親吻了那片骯臟的大地」。梅思金公爵(《白痴》)則是帶著童貞般聖潔的「痴心」進入了一個苦難的世界,他顯示給苦難世界中的人們以愛心,他對菲里波芙娜和羅果靜一樣給予深切的同情,他沒有把羅果靜看作是「情敵」,而是同樣流著淚親吻羅果靜,這絕非人的自然意志能達到的,「你們的仇敵,你們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這個至善至愛的象徵才是俄國未來的希望。
陀思妥耶夫斯基處在一個深刻的社會變動之中,他一直有意識地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來表現這種變動,來探索處在這種變動中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在陀氏所有的作品中始終滲透著一種宗教的、渴求永恆的精神維度,這一維度對於中國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我們無法抗拒它們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卻又經常會受到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的限制,理解這樣的價值信念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有相當的困難的,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絕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生來尋找擺脫生存困境的道路,尋找苦難的救贖之路,他對於擺脫人本困境給出的答案,與其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毋寧說是為活著的人們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任何個體的受難都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而陀氏的苦難救贖之路,無論你認同與否,都需要個體生命的經歷!
參考書目: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故事總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2、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3、何懷宏:《道德•上帝與人》,新華出版社
4、《卡拉瑪佐夫兄弟》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5、雅斯貝爾斯:《人的歷史》,見《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6、董尚文:《聖愛與反抗》,見《外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一期
7、《卡拉瑪佐夫兄弟》,前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8、《聖經•路加福音》
9、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10、參馬利坦:《人與人類的處境》,見《哲學譯叢》,1963年第十期
11、杜宗義:《小人物悲慘命運和高尚情操的真實寫照——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
12、秦得儒:《〈罪與罰〉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點》
13、考夫曼編著《存在主義--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薩特》,陳鼓應、孟祥森、劉崎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
14、《地下室手記》,劉凱譯,收入《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15、王聖思「《地下室手記》和存在主義小說」,見《外國文學評論》1993年第2期
16、盧那察爾斯基「思想家和藝術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見《論文學》,蔣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17、王婷婷 《同行於苦難的救贖之路——史鐵生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觀比較》
『拾』 求以苦難為話題的作文600字左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於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個機會,肯於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凶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採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於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希望,等待著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屍爐。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里的經歷和思考。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里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說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後一項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