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作文素材態度與生活
:「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里也是同樣的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是呀,如果你追尋的是美好,你就會發現美好;如果你總是看見黑暗,那麼黑暗就會將你包圍。
米盧在執教中國足球隊時曾說過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是的,我們做任何事情,對待事情的態度是成敗的關鍵。客觀困難的確存在,關鍵在於我們是直面困難,心平氣和地分析問題中的積極因素和不利因素,想辦法解決困難,還是在困難面前垂頭喪氣、選擇不快樂,這便是一個態度問題。
人與人之間有多少區別?只有積極的心態與消極的心態這一細微的區別,但正是這一點點區別決定了二十年後兩個人生活的巨大差異。只要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不被困難嚇倒,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擁有「健康和快樂」這最珍貴的財富!
所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首先要端正態度,明白都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態度決定命運。應該說,生活給予每個人成功的機會是同等的,收獲不同,只是人們的態度不同罷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態度就是目標,是追求,是激情,是活力......讓我們擁有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地面對困難的態度,點燃自己的信念之火,學會感激充滿生機的每一天!
很高興為你解答。一、主動尋覓、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樂之道,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樂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你得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當你領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麼樣?感覺不壞吧?先別樂,等你走完其他九步之後,你就必能到達快樂的真正境界。
二、擴大生活領域、嘗試新的事物
當你肯嘗試新的活動,接受新的挑戰的時候,你會因為發現多了一個新的生活層面而驚喜不已。
學習新的技術、開拓新的途徑,都可以使人獲得新的滿足。可惜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平白喪失了使自己發揮潛能、獲取快樂的良機。
許多人以為自己應該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以穩當的方法去開拓前程。這種想法未免過於保守,因為那個適當的時機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設計、毫無差錯的電腦程式,所以應該有準備迎接挑戰的勇氣。
三、天下所有的事情並非只有一個答案
追求快樂的途徑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認定的那一個。一般人往往認為自己這一生只能成功地擔任一種工作,扮演一個角色,甚至以為如果不能得到或辦到這一點,自己就永遠不會快樂,這種想法未免太狹窄了。不能達成目標固然痛苦,可是這並不表示你從此就與快樂絕緣了,除非你自己要這樣想。
對事物應採取彈性的態度,不要冥頑不靈,記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只有一個。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放棄實際、可行、夢寐以求的目標,而是鼓勵你全力以赴,使夢想實現。
四、敢於追求夢想與希望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說為什麼如此呢?我卻夢想從未有過的事物,並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呢?」年輕人尤其應該有夢想、有希望,因為奮斗的過程和達成目標一樣,都能使人產生無比的快樂。你要有勇氣夢想自己能成為一位名醫、明星、傑出的科學家或作家……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當然你的夢想要合理和具體可行,不要好高騖遠,空做摘星美夢。比如你天生一副烏鴉嗓子,」就別夢想變成畫眉鳥!還有,你要記住,就算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也並非世界末日。布朗寧曾說:「啊!如果凡人所夢想的都垂手可得;那還要有天堂幹嘛?!」
五、只跟自己比,不和別人攀
從我們懂事以後,我們就感受到「成就」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因此年輕人處處想表現優異,以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別人才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一旦發覺自己處處不如人時,就開始傷心、自卑,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
所以你應該用自己當衡量的標准,想想當初起步錯在那裡?如今有無進展?如果你真的已經盡了力,相信一定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2. 古代名人事跡 作文素材 全面的
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於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後裔。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上將軍,封為軍師。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漸漸走向衰落,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候,孫子與有力也」。
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於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徵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並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後,由於傷感過度,賈誼也於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范曄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左光祿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書丞、新蔡太守和尚書吏部郎。官場多磨,後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任宣城太守時,曾博採魏晉以來各家關於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為我國史學名著。北宋時,人們把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范曄所寫紀傳,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煉,頗具駢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畫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傳》、《張衡傳》、《范滂傳》等。尤擅長論贊,如《皇後紀論》、《二十八將傳論》、《宦者傳論》皆為名篇。又於紀傳中收錄大量政論、辭賦、使該書兼具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另其《獄中與諸甥侄書》一文,自述寫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為主,以文傳意」的主張,反對「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的形式主義。他是南朝時較早注意聲律、文筆問題,具有進步文學主張的作家之一。
典籍要覽
《後漢書》
《後漢書》,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紀、列傳部分為范曄撰,志未作完,范被殺。南朝梁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與之配合,北宋時將兩書合刻為一書。本書在內容上「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褒黨錮則推崇李(膺)、杜(密);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惟尊獨行」(王鳴盛《十七史高榷》卷六一)。體例上新創立了《黨錮》、《文苑》、《獨行》、《列女》等類傳。本書以文采著稱於世,其中的序論和贊尤為突出,作者曾自詡為「奇作」,比之於《過秦論》。文章風格趨向駢體,寫人敘事,簡明周詳,生動感人。且收錄了大量的東漢的散文、辭賦、詩歌。學者們譽為兼有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
3. 一個古文材料 關於作文的
有個瞎子經過一條乾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版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權緊緊的,自認為(一旦)失手,一定會墜入深淵。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實地,何必(讓)自己辛苦這么久呢?」
4. 求一些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古人刻苦學習的典故匡衡鑿壁: 匡衡是漢時人.他從小時家境貧寒,但極其好學。知道同縣大姓藏書甚豐,他就去做大姓人家的幫佣,不要他們的報酬。主人感到驚奇,就說:「為何不要報酬?」衡說:「願得藏書遍讀之。」主人很感動地就把書給他看,有時夜讀無燭,他就鑿穿牆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孫敬懸梁: 孫敬是漢時人,他好學不倦,為了戰勝睡神的來臨,凡是晚上讀書,都把頭發用繩子系在房樑上,如果睡了,頭發被繩子一拉就醒過來。這樣,就可以繼續讀書了。張儀折竹: 張儀是戰國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輕時曾經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就把它寫在掌中或大腳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冊子。任末燃蒿: 任末是宋代人,他勤奮好學,編茅草,在竹木間建起小草屋,削柴做筆用,到了晚上,就燃蒿以照明讀書其求學精神,實在感人。鄭虔貯柿: 鄭虔年少時喜歡書法,這家境不佳,無錢買紙,常在慈恩寺前掃柿樹葉子,用來寫字。由於勤奮,長大後有所成就。唐玄宗建廣文館,請鄭虔當博士,人稱「廣文先生」。懷素種蕉: 唐代和尚懷素善書法,尤長草書。他家境是貧寒,買紙困難,因而在房子前面種幾棵芭蕉,取葉代替紙張,用來練習書法。他的家叫「綠天庵」,稱種芭蕉為「種紙」。歐母畫荻: 歐陽修四歲時就死了父親,孤兒寡母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守節教子,沒錢買筆,就用蘆葦桿在地上寫寫畫畫,教兒子認字。歐陽修也十分刻苦讀書。後來中了進士,文章名冠天下。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其他五家差不多都出自他的門下。柳母和丸: 唐朝柳公綽的夫人韓氏,家法嚴格整肅,是當時官宦人家的楷模。為了兒子們深夜學習有精神,她用苦參、黃連、熊膽研製成粉末,製成葯丸,讓孩子們含在口中提神。紀昌學射: 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之術。衛告訴他:「學射須先學會不眨眼。」紀昌回家後,每天躺在織布機下,睜著眼年梭子穿動。三提之後,錐尖要觸到眼睛也不會眨眼。飛衛又對他說:「要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然後再來告訴我。」紀昌以馬尾懸虱子在窗戶前面,天天看它,虱子慢慢變大了。三年之後,再看虱子就象車輪一樣,看其它東西大得象山一樣。這時,他可射虱心而馬尾不斷。這是苦練的結果。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並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李白行吟圖
[7]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他常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七言歌行篇幅長、容量大,形式自由,宜於表達詩人矛盾復雜的思想,抒發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文天祥、岳飛 金兵未滅,何以家為
5. 作文素材、古文類
我幫你在網路文來庫找了自幾百篇,免費看的!點下面的鏈接上去選吧!
上360學習網學習吧,我是360學習網的於箱老師!我們的網站上有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的視頻講解免費看!並且還有試卷可以免費下載!每份試卷的每道題都有視頻講解可以免費看!
做好以下的內容就會進步的!
1 上課用心聽,聽懂多少就多少
2 作業獨立完成, 堅決不抄襲別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襲
3.每天訂正好當天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問老師問同學都可以
4考前復習平時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如果採納我的答案為正確答案,網路知道就會顯示我們的網址!我們是網路知道開放平台合作夥伴!
http://wenku..com/search?word=%B9%C5%CE%C4%CB%D8%B2%C4&lm=0&od=0
6. 求古詩、古文、名句、作文素材TXT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內容】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7. 我想要一些寫作文的素材,古代的
展望古今中外風流人物,看歷史的車轍輾轉,留下了輝煌的痕跡,觸動了我的心靈。
項羽觸動了我的心靈。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諸侯混亂中力挽狂瀾的能者,令各路諸侯匍匐稱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動士兵的將帥,垓下一戰,不肯過江東,金戟一揚,血灑疆場。他創下一番霸業因要面子付諸流水,我為他惋惜。
蘇軾觸動了我的心靈。東坡,那個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驚魂未定中自省反思,從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會佛家之眾生平等,領道家之珍重生命,集眾家之精華,鑄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脫豁達。我為他贊許。
司馬遷觸動了我的心靈。「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的司馬遷,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宮刑之辱下,為達成先父遺願,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獄中艱苦度月,終於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傳承的《史記》。我為他的堅毅表示贊許。
梵高觸動了我的心靈。梵高,這位印象派畫家,為探究一個未被發現的新世界,不惜放棄自己的家財。論家境,他的家族是當時歐洲最大 的畫商,幾乎控制著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他完全可以迎合時尚以謀利,但是他卻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難以為人接受。終於,在巴黎一處無人知曉的角落裡,梵高像自己筆下的向日葵一樣綻放自己最後的美麗。他自盡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為他的執著贊許。
望古今中外多少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苟踐卧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強,祖狄聞雞起舞,生活即是藝術的畢加索……他們編著的篇章,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魂寶。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別有洞天。
他們的所有已經融入歷史的汗青,不管鐫刻的是人們褒揚或是貶斥,但他們遺留下的痕跡,在無聲中起舞,觸動了我的心靈。
8. 文言文作文素材(帶翻譯)
實時更新|新型肺炎疫情最新動態
、
2020疫情熱點人物作文素材
1.鍾南山院士:一言九鼎,百姓安心。
「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這是人民日報微博上對鍾南山的
評價。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
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鍾南山院士胸懷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
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而今,武漢疫情肆虐,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
「盡量不要去武漢」,- -邊自己卻登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面對未知的艱難,他勇擔大
任,一往無前,既有醫者仁心的專業技術,也有戰士迎難而上的拼搏狠勁。但是在他看
似無堅不推的外衣之下,卻深藏- -顆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熱血愛國的赤誠之情。
2.李蘭娟院士:首提封城,深入「紅區」。
封城,在中國的疾控史上,從未有過,連2003年非典時期也沒有。萬一疫情沒什麼大
事,李蘭娟一生的名譽和聲望恐都將毀於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關重大,但在她心裡,
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有網友慨嘆,鍾南山、李蘭娟是可以託付國運的大醫,
與其稱之謂院士,不如譽之為國士,發大醫國士之良知灼見,一能斷論新型冠狀病毒人
傳人;二敢第一個提出建議封城;三是親赴第一線抗擊病毒。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
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倘若先生在世,他必會贊譽這位紹興老鄉為巾幗英雄、新時代的民族脊樑。
3.張定宇院長:生命漸凍,情懷火熱。
張定宇身患漸凍症,完全可以在家治病養病,可他卻隱瞞病情,堅持工作。漸凍症,這可不是一般的傷風感冒,然而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卻幹得比一般人更帶勁。這是何苦呢?有人發出感嘆。其實這正是張定宇與他們的不同之處,不同在自我定位,不同在人生價值。在一些人看來,人生短暫,活著就要享受,而在張定宇的價值體系裡,奉獻自我才是人生價值的根本,他隱瞞病情,堅持工作,就是為了更多更好地奉獻自己,奉獻自我是他人生的終結追求,也是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動力。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清代學者趙翼曾說:「國家不幸詩家幸 ,賦到滄桑句便工。」意思是說,國家不幸,社會動盪,這對文人而言是幸事,因為這樣更能創作出優秀甚至偉大的作品。但也有 人認為未必如此,應是「國家繁盛詩人幸」, 如大唐盛世,產生的優秀詩人和偉大作品也燦若星辰。如果《人民日報》要舉辦「文學與時代」的徵文比賽,請你寫- -篇文章參賽。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發表你的看法,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自擬標題,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雙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考生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國家」「詩家」 「幸」與「不幸」等關鍵詞來分析。要運用理性思維,深入辨析二者的關系,選定主題,完成寫作任務。題目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能夠放開視野,具體分析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有與時代緊密結合的特點。要善於總結學過的素材,發現優秀文人的共性,剖析他們的成長、創作與時代的關系,把握文人自我精神塑造對於優秀文學作品產生的決定作用,明確時代對文人精神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能辯證分析,提出創見者為_上乘。行文時要有條理性、深刻性,盡可能展開橫向、縱向對比,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國家不幸詩家幸。
2.國家繁盛詩人幸。
3.生逢盛世,文學之幸。
4.任何時代都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偏題立意:
1.苦難是一-所的大學。( 題目要求闡釋「文學和時代」的關系,這里將雙概念變成了單概念,了「文學」)
2.文學的盛世。( 審題不準,忽略對文學與時代二者關系的分析)
3.欲為文學大家,必生於亂世。( 觀點太絕對,立不住腳)
4.文人、國家。( 觀點不明)
5.魯迅的文學創作之路。( 魯迅只可以作為「文學與時代」」國家與詩家」 關系的例子存在,若以此作為核心內容,是立意偏跑)
6.潦倒的文人杜甫。(同上)
... ...
[佳作賞析] :
在苦難中開出詩的花朵
你可知,詩詞之美美在何處?美在它生於苦難的土壤,卻在詩人的創作下,長成一朵詩詞之花,香遠益清,芬芳了歷朝歷代,也芬芳了詩詞之花園。正如清代學者趙翼所言:」國家不幸詩家幸 ,賦到滄桑句便工。」諸如此類之事,何可勝道也哉!君可見,南唐後主李煜在經歷了人間的浮沉、國家的興亡後,創作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詩將抽象的「愁」具體化、形象化。妙哉!妙哉!
君可見,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經歷喪夫之痛後,創作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千古名句,以直白重復的手法寫出了愁之深、愁之苦。這次第,怎- -個愁字了得,更是直接抒發愁之初。再看,"又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將愁化作有重量的事物,別出心裁。她在生活的苦難中,將詩詞之花紮根下去。待他日回首,春滿園。善哉!善哉!
君可見,愛民詩人杜甫在經歷宦海浮沉後,創作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這是何等的愛民思想。杜甫之苦,何可勝道也哉!
可如果他們沒有經歷人生的苦難, 又會如何?
南唐多了一份安寧,卻少了詩歌的花朵。李煜夜裡不再愁苦,或許會尋歡作樂,那麼他還會是詩人嗎?杜甫若仕途順達,在他當上高官後,還會這般憂國憂民嗎?
毛澤東曾言:「人間正道是滄桑。 」以滄桑為肥,培育詩歌的花朵。不僅有忘憂花,亦有迎春花。正如,羅曼-羅蘭曾言:」真正的英雄主 義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蘇軾便是如此。在遭遇烏台詩案後,他並沒有一振不起 ,而是更加超脫、更加向上。大雨滂沱時,他一人仰天長嘯,對著老天爺喊道:「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他對苦難的態度,可贊!蒼顏白發時,蘇軾仍意氣風發,自信地說道:「三十年前 ,我是風流帥!」這是他對無情歲月的態度,可敬!待他日回首,春滿園。
[點評]
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用形象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在苦難中開出詩的花朵」,給 人深刻印象,感染力強。選材經典,從李煜到李清照再到杜甫,充分表明自己的觀點。豐富的內容,給人事實勝於雄辯之感。
2020「公眾人物」李子柒
1.直面磨難,才能贏得漂亮。
在成為網紅前,李子柒是一條飽嘗人間辛酸的」毛毛蟲」。李子柒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便離婚了,父親早逝,繼母待她很不好。爺爺奶奶看她過得太苦,實在不忍心,便把她從繼母手中接過來撫養。所以李子柒從小便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去世之後,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這世上的至親之人。由於奶奶年事已高,難以供養她繼續上學, 14歲的她便輟學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也許就是千千萬萬普通打工妹的其中之一。但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選擇立刻回家,並在弟弟的幫助下, 開始拍攝視頻。就這樣,一個農村女孩在沒有背景、沒有團隊的情況下,自己身兼編導、攝像、出演、剪輯多職,開始做起了自媒體的工作。她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卻也在生活的泥濘中養出了堅韌、要強的性格。李子柒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難免經歷磨難、挫折,但這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沒面對就已經選擇了放棄。放棄太容易,可總有一天你會後悔。現在貪玩落下的功課,未來要花百倍的力氣去彌補;現在荒廢的時間,將來很可能再也無法追回。
2.學無止境,才能改變命運。
也許有人會問,李子柒在農村生活,為什麼卻成了火遍全球的「寶藏女孩」?答案是,她從未停止學習。八年的時間里, 她學習了很多技能,包括視頻,拍攝、剪輯、後期等。她說,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拍攝,自己都要一一調整 ,鏡頭只要稍微有一點瑕疵,她都要重拍好多遍甚至好幾天;為了剪好一個視頻,她常常一整天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在視頻中,她看起來無所不能: 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可以牽著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間播種。她4月會釀枇杷酒, 5月又能釀出櫻桃酒, 7月能做出七巧餅, 8月能做出蘇式鮮肉月餅。如果遇到不會做的東西,她是怎麼辦的呢?為了拍「活字印刷」, 她專門花了小半年時間去學;為了拍好視頻《蘭州牛肉麵》, 她先在面館里學了好幾天牛肉麵的各種製作工藝,然後帶著這些方法回家苦練了一個多月,沒事就揉團面練習,每天練習到胳膊酸痛,直到能完整地拉出均勻的面條時,她才開始拍攝這期視頻。她一直在學習,而且是亳不含糊地學,學不會寧可不拍。沒有人能憑天賦活一輩子,只有不斷地學習,方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學習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事,無關年齡,無論你現在是否需要它。如果貪戀安逸,過於放縱自己,養成了懶散的習慣,那麼毀掉的只能是自己。
3.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李子柒用她的視頻,讓很多隻存留在中國人記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動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繼承,李子柒做的正是這樣的事。李子柒的視頻,沒有過多高深講解,只是通過中國式衣食住行,體現生活之美好和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緻。正因如此,她的作品能跨越地域、超越語言,引發外國觀眾廣泛共鳴。外國網友評論說:「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她正在教我們認識我們所不了解的中國。」有外國網友看了她的視頻後表示,很想去中國看看。隨著中國經濟愈加發展,世界各地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愈加高漲。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優秀的文化,以真實的情感打通各國民眾共通的心靈,是對外傳播文化的方式。向世界有效地呈現中國文化之美,我們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9. 尊重古代文化800作文素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華夏民族的靈魂。身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應具備尊重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品質。
「杜甫很忙」曾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關於他的塗鴉在微愽上瘋傳與評論。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騎著掃帚化身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騎著白馬「冒充」唐僧,更離譜的是被畫成手扛機槍准備隨時作戰的士兵,一夜之間,網路上形成「兩派」——支持方與反對方。關於此現象,正方認為惡意醜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淺薄的行為。然而,反方反駁說:「杜甫塗鴉是孩子們開發想像力所創造出來的搞笑圖片,而且藉此機會可以擴大杜甫在學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讓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跡,因此不必太嚴肅。」
也許眾多人可能只是為了娛樂,所以出現了杜甫門事件。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與褻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命力,流傳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與意義。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從古典的漢字到如今的襯衫,從顛簸的馬車替換成寬敞舒適的私家車,中國人的衣、吃、住、行發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過節的傳統卻一直延續著,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節日只有中國才有,它們象徵著中國的發展史,是歷史遺留下的珍貴的產物。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不應過度推崇外國的節日與活動,譬如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彩蛋等等,這些節日是那些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的碎片,倘若我們將這碎片撿起放在我們的軀體上遮住了自身的靈魂,那麼我們既體會不到外來文化真正帶來的快樂,本國文化也會被遺忘。如此下去,我們的「靈魂」變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與線頭。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依然懷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時刻關心國家,做到真正的憂國憂民。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鍾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兩人相識太晚,作別亦是匆忙,當李白寫完送別詩之後,李杜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後一直處於思念友人的狀態中。可以看出,杜甫既是一位忠於國家又是一名重情義的詩人。雖然我沒有機會親自去參觀他當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兒一定是神聖、庄嚴的地方,它殘留著杜甫當年的思念與憂愁的氣息吧!如此偉大的人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是因純屬娛樂讓杜甫「很忙。」
尊重傳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發飽含五千年的風霜雨雪的中華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