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按照談骨氣寫一篇談志氣的作文 不少於六百字
人生要學得有志氣
初三上學期的時候,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談骨氣》。它講的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有骨氣。不過我認為人應該有骨氣,但有時也可通融。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歷史上有許多成就大事的人物,雖功成名就,但也曾受敵國侮辱。如,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被敵方抓住,並被迫給吳王做車夫,受盡侮辱。回國之後,他卧薪嘗膽,終又擊敗吳國。如果勾踐在吳王讓他做車夫時,仍堅持強硬的「骨氣」,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又何來重新立國之光輝業績。古時大將韓信也曾有過跨下之奇恥大辱,而他也甘願犧牲自己的人格最終功成名就。再有,戰國時期的秦王嬴政可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記憶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逼秦王莫犯安陵國,否則便殺了秦王,秦王表面上答應,以求得氣氛上的緩和。後來,秦王還是出兵滅了安陵國。這可真是「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能屈能伸」。如若他仍堅持保其骨氣,則勢必激起唐雎的怒火,那麼秦王便有可能一命嗚呼。所以當生死關頭之時,應做到伸屈自如,不應一味的保持「骨氣」。
另外有一些人認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最終卻一事無成。如,項羽和劉邦爭奪帝位之時,被劉邦的軍隊擊得落花流水,項羽認為這可是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已無顏苟活於世,便於烏江邊自刎。其實,成敗乃兵家常事,倘若他能夠看開一些,先回東北養戰,日後卷土重來,還可能與劉邦再次一決雌雄。
所以,我認為在生和義不能兩全之時,不應一味「捨生取義」,而應以顧全大局為原則,靈活地理解「骨氣」的含義,以圖東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日之苟活,當為來日之騰達。
本文針對課文《談骨氣》提出了自己的論點,富有新意,並運用大量事實論證了中心論點,說理寓於事例當中,很有說服力。
談骨氣作文400字
B. 談骨氣作文怎麼寫
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等的實例,用文字抒發情感。。。
C. 以」談骨氣」為題寫一篇由排比句構成排比段的作文
《談骨氣》吳晗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民族。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後,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後者,要把這片忠心紀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於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
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並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起來反抗。
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捨,不吃這碗飯,後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捨,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還有個例子。民主戰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鍾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高度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D. 以 談骨氣 為題的議論文怎麼寫
寫作證明某個觀點的正確性為目標的議論文,通常可按「引議聯結」的常規思路進行寫作.課文《談骨氣》和《說「勤」》就是這類議論文的典型例文.下面結合例文,談談閱讀和寫作此類議論文時應掌握的幾個要點.
引——提出觀點,確立總綱.
針對論題以肯定的判斷提出一個鮮明正確的觀點,是這類議論文常規的開頭方法.觀點的提出,通常採用簡要引述的方法,如《說「勤」》那樣以精闢的俗語、名言引出「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好學」的觀點:也可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如《談骨氣》開篇第一句便直截了當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觀點.觀點一經提出,全文選擇和組織材料進行論證的總綱也便確立了.注意運用這種常規的開頭方法可以幫助初學者糾正開頭拖沓冗長以致兜了半天圈子還不知觀點為何的通病.
議——闡釋論題,概括議論.
觀點提出後,不要急於列舉材料進行論證,一般先要就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議論:一是對論題作精要的闡釋.如《談骨氣》緊扣「骨氣」這個論題,既引用了孟子的名言解釋其「英雄氣概」的含義,又揭示其「堅定不渝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的基本特徵,精要地闡釋了論題的內涵.又如《說「勤」》,則以五個「勤於」對「勤」這一「美德」的基本特徵作了總體闡釋.二是對觀點作提綱摯領的概括議論.無論是《談骨氣》中「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優良傳統美德的民族」、「我們祖先表現在骨氣方面的許多動人事跡……」,還是《說「勤」》中「古今中外凡有建樹的人,在其歷史的每一頁上,無不用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勤」,都以極其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的事實,既對觀點作出初步的總體論證,又為下文選擇材料確定了方向.可見,這種議論在證明型議論文中起著上承觀點下啟具體論證的樞紐作用.寫作時有意識地進行這樣的議論,可以幫助我們糾正急於列舉材料加以論證而忽略以必要的議論作過渡的通病.
聯——運用材料,展開論證.
寫作此類議論文主體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聯系實際運用充分的材料——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論證觀點的正確性.在初中階段,重點是學會精心選擇和組織典型的事實論據.事實論據的組織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幾個典型的材料各自構成一個層次進行論證,如《談骨氣》的主體部分,三個材料對應孟子的三句話從三個方面分三個層次論證;一種是多個材料歸為幾類分幾個層次論證,如《說「勤」》的主體部分,六個材料歸為兩類分兩層論證.無論採用哪種組織方式,每個層次一般都要按照「提出層次論點→概述一個或數個同類材料→對材料進行精要的議論分析」,即「分論點十材料十議論」這一常規結構來寫作.《說「勤」》主體部分的兩個層次,便是典型的實例.《談骨氣》的三個層次,雖都只有「材料十議論」兩小層,但也只是為了避免重復而省略了分論點,如欺欺人果補充出來,則依次是孟子的三句話.分論點的確立,不但能使中心論點得到具體展開,而且能使論證過程更顯得條理清晰.材料後的議論,可說是聯結材料與觀點並使兩者渾然融會一體的紐帶,通俗點說,這種議論起著明確地揭示「運用的材料完全可以證明觀點」這一重要作用.明確了這些,可以幫助我們逐步糾正只重材料堆砌而忽略議論分析的通病.
結——總括議論,激勵勸勉.
總括議論,就是要在結尾處對全文內容來個收攏,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回應開頭處的觀點.如《說「勤」》肯定了「只有勤,才可能成為『天才』,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談骨氣》強調了「有骨氣」的時代意義,都以肯定的語氣、概括的語言收束全文,呼應觀點.寫作議論文的目的,除了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以指導行動而外,還要對人進行激勵勸勉.如《談骨氣》的最後一句,直截了當地號召人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說「勤」》則說得含蓄些,「我想每一個渴望得到真知、取得成就的人,是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義的.」勸勉激勵的話,既要精練而富有感情,更要注意得體而誠懇,在措辭語氣等方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吳晗作為一位著名的學者和青年們的導師,不用振聾發饋的號召就不足以發揮他的感召力;而林家箴平易近人的誘導則可以引人深思感悟.作為學生,則不宜居高臨下地勸勉和發號施令.
以上所介紹的以證明某個觀點的正確性為目標的議論文的常規思路以及具體的寫作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初學者如能理解掌握,反復訓練,定會走出議論文寫作的困境.
中考有整密的思維是拿高分的關鍵,
E. 談骨氣的作文開頭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的一句耳熟能詳的詩句,想當年文天祥錚錚傲骨,無論敵將如何勸降,他都 寧死不屈服。。。(往下寫吧,作文就是有依據的去天馬行空的想)
F. 幫我拉篇談骨氣的作文
談骨氣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話很好:「富貴不能淫,貧專賤不能移,威武屬不能屈。」學了吳晗的談骨氣,知道文天祥拒絕高官厚祿、窮人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寧死屈,等等都是古代人的骨氣,而我們現在呢?我們青少年呢? 有位打工青年在外國老闆製造的罰跪事件中,寧願被開除也決不下跪。多數人贊揚這位 青年有骨氣,然而也有一些人說:「只要有錢,跪一次又有什麼了不起!」 前者值得我們贊賞,而後者卻值得人們批判,骨氣是一種堅強不屈的氣節,是一種英雄 氣概,是一種人格、國格。後者不止尚失了自已的人格和骨氣也給讓我們國家失去顏面,讓我們鮮艷的紅星紅旗變得暗淡。骨氣不止是自已的人格,還是國家的國格,做為青少年的我們也要向前者學習。保衛我們高尚的骨氣,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國格。 有一次中國派代表去參加一次全國性少兒比賽,當時中國代表到了以後發現自已國家的國旗沒有冉冉升起,代表馬上找到了主辦方,要求掛上我們中國的國旗,主辦方賠理後馬上把國旗掛了上去,這件事受到了大家的贊賞,做為青少年我們也應這樣,當我們與其它國家交流決不卑恭屈膝。 做為青少年的我們更要有骨氣,捍衛自已的骨氣,人格和國格。
G. 以談骨氣為話題寫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不提倡,不壓制,人的自然情感,社會進步了,早戀來的也比較早了,因此合理的疏導與教育是好事, 把這里融入作文,理性的看待早戀就好了,中心思想 合理 理智 淡淡的明白人生的情感 嗯
H. 作文 觀談骨氣有感 800字
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晗先生曾寫過一篇<<談骨氣>>的文章,其開頭開門見山的提出自己的觀點,讓每一個中國內人讀了之後心潮澎湃,似乎有一種激動,後面較自然的連接上孟子的話,接下來層層深入,步步遞近,三個事實論據將論點推向頂峰,這星期我們語文老師在上這課,,我認為老師的講解太粗略了,太片面了,別看老師寫了大半塊黑板,可我認為還挖的不透,似乎缺少一種對教科書質疑,批判的精神.
人無完人,吳晗先生也如此,他的文章的思想有局限性,這點我下課與老師已談論過這點,我認為吳晗先生在這一篇文章中盡寫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容,似乎太片面了一點了吧,在語文老師的眼中,抗日戰爭中,拿著大刀向前沖的最後慘死在敵人機關槍下的是有骨氣的,雖然有看上去骨氣,為國捐軀,但照我的話說就是無謂的犧牲,人的肉體能和槍炮比嗎,沖上去一窩,還為殺成鬼子,為爹娘報仇,自己反而下去陪爹娘了,所以我認為有骨氣不體現在這,就拿課文中的列子來說吧,南宋末年,文天祥不投降行嗎,面對元軍猛烈的炮火,但他依然不投降最後死在地牢中,悲!!!
<<嗟來之食>>中的那個飢餓的人吃了飯在把哪個賞飯的人暴打一頓不就得了,何必餓死呢,這看上去是骨氣,起實質卻不是,這是一種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