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了我......的倒敘作文的開頭和結
友誼
開頭:現代人的友誼,很堅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間的寶藏,需我們珍愛。友誼的不可傳遞性,決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書。我們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誼,但我們不會和同一個人有不同的友誼。友誼是一條越掘越深的巷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刻骨銘心的友誼也如仇恨一樣,沒齒難忘。
結尾:長留史冊的,不是錙銖必較的利益,而是肝膽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誠的交往,會使我們留存著對真情的敏感,會使我們的眼睛抹去雲翳,心境重新開朗。
團結
開頭:每次聽到這首歌「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我總是感慨萬千,特別是在XX事情後,體會更是深刻
結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如同我們,在許多的困難面前,一個人總是凸顯著單薄,而無法作為,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的奇跡。
寬容
開頭: 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尚的美德。因為寬容包含著人的心靈,因為寬容可以超越一切,因為寬容需要一顆博大的心。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而缺乏寬容,將使個性從偉大墮落成連平凡都不如。
結尾: 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恆。
諒解
開頭:諒解如一杯清茶,沖淡彼此之間的誤會;諒解像一縷春風,吹化人間隔膜的冰層;諒解像一隻寒梅,預示心靈來春的溫情;諒解是一架彩虹,讓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結尾: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我們在追求團結、奮進、和諧、平等,我們同樣應該獨守那份恬然與空明,用每一句話沒一種表情向人們昭示諒解,協同人們用諒解交往。
把握諒解,社會便會進步;
把握諒解,人類便擁有財富。
理解
開頭:理解,是友誼的結晶;理解,是從信任中開出的鮮花;理解,是人與人之間關愛的光環。它能讓誤會變成點綴美麗的小瑕疵,於社會中,人們相互的理解,能使這個大家共有的家園更加繁榮、安定。
結尾:相信總有一天誤會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因為它由理解來澆灌!
分享
開頭:孤寂人生,誰來聆聽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來,誰來領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彈一曲「高山流水」,震徹群山,激揚層浪。於是俞伯牙與鍾子期共同欣賞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結尾: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
分享是一種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時,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明白了存在的意義。
快樂的分享,痛苦的承擔。在你與人分享的時候,就肩負著一份重任。讓他更快樂,讓痛苦全部溜走,讓陽光灑滿你的心靈。
集體利益
開頭:集體,是什麼概念?集體就是一個團隊,所謂的團結,就是關心集體,熱愛集體、回報集體,下面我就講講、、、、、、
結尾:正因為這樣,我們一定要團結團結,因為我們是一個集體、、、、、、
回報
開頭:(1)綠草如茵,那是草兒在回報春天;鮮花繽紛,那是花兒在回報陽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兒在回報朔風。生活,因回報而美麗。
(2)綠葉盡情地釋放自己,映襯了荷花,擠出了陰涼,雖然沒有人贊賞,最後枯黃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舊綠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軀體保護農作物,雖然最後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後悔,因為農民會因此展開笑顏。 梅,迎著風雪,一枝獨放,雖然不能改變周圍環境的寂冷,但它堅信,第一個報春的消息,迎來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報。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腳步中,我聽到了一種聲音,天使的聲音,好人總有好夢,付出總有回報。
結尾:世人總是希望這個世界給自己多少回報,卻忽略了自己到底為這個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間那桿無形的大秤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誠如一首所唱: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們只有讓自己付出,讓自己做得最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感恩
開頭: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結尾: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集體溫暖
開頭:雷鋒叔叔曾經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結尾:「一棵小樹,難經風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頂呼嘯狂風。」讓我們主動關心集體,熱心為集體做事,誠心為集體服務吧!
師生情
開頭:有一種職業最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最雋永,那就是師魂;有一種情感最動人,那就是師生情。我們擁有同一顆熾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闊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
結尾:老師是無私的,他不求得到學生的回報;老師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作為學生,我們難道不應該真誠敬獻滿腔的熱情、無限溫暖和一顆赤誠的心嗎?
奉獻
② 關於倒敘和首尾呼應的作文
嚴謹的布局: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不過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會很好寫了。鳳頭: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並且通過這些修辭手法,而統領全文主旨。豬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會恰到好處,而當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兩三段時,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會有太高的分數,因為閱卷老師在中考判卷時,每三分鍾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當大,如果不善於分段,閱卷老師可能失去耐心,從而看不完,就會草草的給出分數。所以,在我看來,一篇文章至少要分6-8個段,但不是一行或幾行一段,而是要看起來像豆腐塊,一塊塊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緊中有松,鬆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2014中考作文寫作技巧及方法豹尾:在文章的最後處,應當讓主題更突出鮮明,升華主題思想,使豹尾抽起來!或讓人感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或更進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應當再次點題,緊扣中心思想,讓貫穿始終的中心思想繼續延伸,引人深思。特別是要在結尾處,與開頭形成呼應,對比,遞進等等,來引發閱讀老師的共鳴!2.細膩的文筆:不管是記敘,議論還是散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要用細膩的文筆呈現出來,使文章中點更突出,讓閱卷老師在看試卷的過程中,有深思,放慢閱讀速度和重復閱讀的情況出現,讓閱卷老師身臨其境,從而使文章更具靈性。3.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當,錯落有致的文章上,還必須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這條線就像魚的脊椎一樣重要,這條線一定要清晰,明確,千萬不可含混不清。
下面是一篇範文: 曾經,是那雙粗壯的而有力的大手挽著我走進了幼兒園,也是那雙不變的大手挽著我走過了小學的六年。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的一個春天,父親帶我去機場放風箏。那時我還不懂事,小手拽著風箏在草坪里跑呀,跑呀,可風箏就是飛不高。淘氣的我跑到父親身邊,扯了扯父親的衣裳撒嬌道:「爸爸,風箏總飛不高,你能讓它飛起來嗎?」父親微笑著說:「好,我們這就讓他飛起來,讓它飛得很高很高。」於是,父親用他那溫暖的雙手將輕輕抱起,攬在懷中。然後,父親撿起草坪上的風箏遞到我手中,並讓我左手拿線,右手拽著風箏。隨後,他逆著風向前方奔跑,等到風勢變大,他便將右手伸到我的小手上,一同將風箏擲向空中。然後父親慢下了腳步,和我一同望著那風箏飛向蔚藍的空。那時,我一直認為是父親那雙溫暖的手給予了風箏力量,才讓它飛向自由的藍天。
③ 嘗試作文倒敘的開頭
一個漂亮的開頭常常有先聲奪人之勢,一般來說,當老師改卷時,只能粗略看過作文的部分,能夠引起他們注意的就是開頭、結尾和大概的結構安排、情節設置。面對那麼多的考卷,千篇一律的開頭讓改卷老師覺得索然無味。怎樣創造出一個吸引人的,與眾不同的開頭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告訴大家,一個好的開頭是怎樣煉成的。古人說「鳳頭豹尾」,就是說開頭要寫得有姿有彩,像鳳凰的頭那樣,有人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這些都說明了作文開頭的重要。精彩的開頭能一下子就打動評卷老師的心。怎樣寫出一個漂亮的開頭呢?且聽我們慢慢道來:1、引用名句,起點高遠。[例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猶如浩瀚無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窮盡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擷到知識果實。2、巧設比喻,形象生動。[例文]像微風拂過竹葉,像碧波輕吻著海岸,像明星裝飾著天幕,像冷雨滋潤著土地。你的出現彷彿一道閃電劃破了凝固的空氣。3、擬人上場,趣味盎然。[例文]嘿,大家好,我叫把握,與自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們共同支撐著人的大腦活動與精神。你們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4、排比造勢,氣勢磅礴。[例文]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5、巧妙設問,引人深思。[例文]團團黑黑的硝煙還圍繞在你的身邊嗎?轟隆的飛機還盤旋在你頭頂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嗎?哦,伊拉克女孩,你那雙純潔的雙眼噙著淚水,你無助的眼神充滿了恐懼。你在想什麼?6、情意深切,生動感人。[例文]雖說雁過無痕,歲月無聲,而白駒過隙的光陰卻在生命的每一個空隙里不著痕跡的流動。流年的浪花總是滌盪在渺遠的心際,水波漣漪般徐徐盪開,風中花瓣樣輕輕墜落。是什麼促使我們的憂傷、快樂、悲痛、幸福化作絲絲雨露……在靜謐的夜裡發起一輪輪的攻擊?7、題記開篇,揭示主旨。[例文]就在蔚藍變得紫紅的那一剎那,也預示著無情的黑夜即將代替這片美麗,但我仍然堅信:無情的黑夜也是慷慨的!——題記8、開門見山,入題快捷。[例文]老師,你那雙眼睛啊,時而深沉,時而明快,為我的進步歡迎,為我的消沉而不安,我的一切,無需開口便從您的眼神中得到滿意的答復。我就是在您這雙眼睛注視下,由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孩,讀完初中……9、描形繪神,過目難忘。[例文]站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初二學生,個子較高,臉型圓圓的顯得有些胖,一對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橫卧著兩道濃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經常抿著,下唇常有比上唇突出的傾向,顯出一幅永遠也不服氣的樣子,黑發理得短短的像個男孩子——這就是我。10、暗含伏筆,扣人心弦。文章開頭敘述一些使讀者一見字句便知主人公後來境況的一種方式,比如要寫一個不幸的母親,開頭便可這么寫:[例文]25歲時,一場不幸的車禍,奪去她親愛的丈夫的生命,留給她的是無盡的痛苦和兩個年幼的孩子。11、欲揚先抑,別有洞天。作者要達到稱頌主人公的目的,開頭便極力貶低主人公,說他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後一百八十度轉彎,從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此種寫法,即欲揚先抑式。[例文]我從小就恨我父親,父親也同樣恨我。12、對比映襯,言此為彼。開頭運用對比手法,陳述與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狀,來襯托主人公某方面的優良品質的寫法。[例文]美在哪裡?有人說美在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是她的眼睛;有人說,美在溪流中,飄落的花瓣是她的淚珠;還有人說,美在峽谷中,清晨的霧靄是她的面紗……美,在人們心中,是聖潔無瑕而又虛無縹緲的。但就在不久前,一個女孩的出現,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美的真諦。13、由物及人,巧埋線索。如果你要寫的那篇文章里,有一個和主人公和事件緊密相關的物品,可以成為全文的線索,也可以在設置開頭時巧妙地由物及人。開頭寫作者看到一件與所敘主人公有關的物品,睹物思人,從而引起下文對主人公事件進行敘述的一種寫法。這種寫法在追敘昔人往事時用得很多。[例文]每當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塊豆腐的時候,那位賣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軀,就會從我的記憶深處躍現出來。14、語音出場,先聲奪人。指開頭寫出主人公說的一句能表現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徵的話,緊接著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場從事的內容,即先聲後人的寫法。[例文]「求求您,大爺,賣給我一束玫瑰吧。」這是一個小作者在寫一個錢不夠而極想買一束玫瑰的小女孩時開頭運用的寫法,語音簡潔卻把小女孩迫切買花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15、渲染氣氛,釀造情緒。文章開頭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一處特有的環境或景物,渲染出一種與主人公心情或命運相關的所特有的氣氛。這種寫法,即渲染氣氛式。[例文]又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早晨,我的心情也像這天氣一樣沉悶,孤零零的走在由學校家庭兩「點」所確定的「直線」上,雨點雖然不大,可也快把我的衣服淋濕了。我討厭這天空,也討厭這單調的生活,低著頭兩眼不厭其煩地盯著兩只不停移動的腳尖……總而言之,記敘文開頭寫法很多,平時練筆的時候,不妨對著同一個題目,按照我們傳授的方法多做幾個開頭,這樣,好的開頭慢慢地就煉成了。
④ 倒敘開頭前後照應的段落(一篇作文里的開頭和結尾)(我要兩段)
媽媽的巧手
人人都有一雙手,可每個人的手並不一樣,科學家的手---智慧之手;畫家的手---丹青之手;醫生的手---回春妙手……而我卻希望有一雙媽媽那樣的手---巧手。
記得小時候,媽媽那雙靈巧的手總是縫縫補補,有時給我縫時髦的衣服,有時給我破洞的衣服上縫幾個動物圖案,就和新的一樣。
記得一個深秋,媽媽買回幾團毛線,拿起光閃閃的毛衣針,給我織起毛衣來。不到兩天功夫,媽媽便給我織好了一件漂亮的外套。我高興的穿上,站在穿衣鏡前跳著,轉著。這件外套不光有多種顏色的毛線織成,而且胸前還綉上了一個大熊貓圖案。第二天,我穿去學校,好些同學都好奇的問我:「你這衣服是從那買的?真漂亮呀!」我自豪的說:「這是我媽媽織的。」同學們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從他們眼中看出,是多麼希望也有一件我這樣的外套呀。
媽媽的巧手還能做出各式各樣美味的飯菜,如果你有口福,就可以品嘗到我媽媽的廚藝,有一次,媽媽為我做薄煎餅給我做午餐,我和好朋友一起吃午飯,媽媽就讓他帶回家給他媽媽品嘗,他媽媽吃後滔滔不絕稱贊媽媽廚藝好。
媽媽手工好,廚藝好,說真的從小就希望有科學家的智慧之手,畫家的丹青之手,醫生的回春妙手……。可現在我希望有一雙象媽媽那樣的巧手
⑤ 倒敘作文的開頭怎麼寫
一、什麼是倒敘:
倒敘就是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也就是在記敘的時間上與事情的實際是相反的。如朱自清的《背影》。
當然,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
倒敘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把結局提前,如《呼嘯山莊》;另一種是把中間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如果規范的下定義,就應該是這樣的: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先後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二、採用倒敘的三種情況、倒敘的作用:
1.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採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李星華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寫了父親李大釗的死對自己的感觸很深,再寫了父親死的過程。
2.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3.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在電影創作中,也經常用這種方法。從故事發展的結果開始敘述,然後再開始回述以往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前蘇聯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年邁的上尉帶領幾個年輕的人在掃墓,然後倒述墓碑下犧牲的年輕的女戰士們在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結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辛特勒名單》、《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等都用了這種方法。
三、採用倒敘注意事項:
1.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
2.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運用倒敘,非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不可。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待清楚。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採用倒敘應從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或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或為了結構變化的需要或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起到特殊的表達效果。千萬不可為倒敘而倒敘,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⑥ 寫人的作文用倒敘開頭議論文按事情發展順序運用對比開頭以小借大詳細。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
●那麼,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2、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2009-12-3 18:28 回復
小豬麥兜撒
0位粉絲
2樓
有些同學看見別的同學寫出一些好文章來,便驚嘆道:「這些內容,我也熟悉的,怎麼我沒能把它們寫出來!」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說穿了,那是因為你缺乏從小事中寫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驚天動地的事情是少見的,一般人所經歷的大多是平凡的、細小的事情。自古以來,好文章數也數不盡,大多寫的也是平凡的、細小的事。《紅樓夢》寫的是封建社會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瑣事,這些生活瑣事在那樣的門第中可以說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義卻是深刻的,成為舉世公認的巨著。
●那麼,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機能攝像,人的雙眼也能攝像。然而人和照相機畢竟不同,雙眼是帶著感情去選鏡頭的。觀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層,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盡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還要去挖掘它的本質,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有敏感的頭腦和銳利的好眼力,挖掘、尋找出事情中所蘊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4、「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頭對得不準,往往是主觀上(意)想「深」,客觀上(事)顯得內容單薄。因此,我們在具體寫的時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蘊含的意義時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題目叫《節日的早晨》作文,敘的內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點的情形,結尾是:吃完早點,我開了院門一看,只見人們穿著美麗的新衣服,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走向熱鬧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
這段話的結尾處,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義的毛病。如果寫好吃早點的情形,體現人民生活水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將它和「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聯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頭就對得不合適了。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不少同學的作文,不是寫拾到皮夾子交公,就是寫為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不是寫幫助同學補課,就是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總之,盡是寫一些人家寫「爛」的材料。於是語文老師常常在他們的作文後面寫上類似的評語:選材陳舊,希望今後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
●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1、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學看到作文題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聽途說,或者是從概念出發去記敘、描寫。記好人好事,總是寫「拾皮夾」、「讓座」、「為人補課」,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經歷過,是否有感觸。這樣的內容,怎麼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2009-12-3 18:28 回復
小豬麥兜撒
0位粉絲
3樓
其實,我們每個人居住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經歷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作為選材的內容,那麼,你所選擇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獨有的,新鮮生動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聽一些同學說,我們是學生,生活貧乏,看不出有什麼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敘。同學們生活面不廣是事實,要擴大作文選材的范圍,就要求我們盡可能地廣泛接觸生活。那麼是不是我們同學生活圈子小,就沒有新鮮、獨特的材料可以寫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讓你挑選。住在城裡的人,恐怕都見過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學熟視無睹,竟然讓這樣的材料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一般來說,同學們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場。接觸的人少,家人、老師、同學。同學們在作文時,所敘述的事往往是常見的。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嗎?不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敘述的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4、打開思路,擴大視野。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法國巴黎藝術館里,陳列了一座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卻沒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藝術家羅丹用斧頭砍去了。羅丹為什麼要砍掉巴爾扎克雕像的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裡,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非常滿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雕像。他的學生把雕像反復地看了個夠,後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爾扎克的那雙手疊合起來,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學生們不禁連聲地說:「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的臉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
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現在那雙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容。所以,羅丹砍掉了雕像的雙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現的意義。
雕塑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那麼,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1、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2、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2009-12-3 18:28 回復
小豬麥兜撒
0位粉絲
4樓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運轉正常的機器,文章中的一個個段落就好比機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這些零件不僅相互照應,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們連接起來。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應,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過渡段和過渡句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不然,文章就會顯得支離破碎。所以,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說,記敘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1、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2、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3、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4、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說,插敘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敘事線索銜接。敘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1、文題照應。在敘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2、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3、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寫文章應該怎樣開頭?怎麼結尾?誰也不會帶著這個問題去問警察,因為警察不是教語文的,跟他關系不大。然而有一則外國幽默,卻說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而這個警察終於談出「門道」來了。
現將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說:「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看了這則幽默,同學們可能會捧腹大笑,有的笑那個「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人,是向聾子借聽力,是向盲人問路;有的笑那個警察是:「不懂裝懂,胡說八道。」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說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說結尾要乾脆有力。
●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1、敘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2、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3、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鈴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著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干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2009-12-3 18:28 回復
小豬麥兜撒
0位粉絲
5樓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1、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鈴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這種順著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2、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3、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4、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導學生閱讀記敘文應抓住以下幾方面:
一.各種表達方式。
(1)記敘。弄清記敘的要素和線索是閱讀記敘文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分清記敘的順序與人稱。
(2)描寫。描寫是記敘文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現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中心;說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事物說得更准確、更易懂、更形象。
(3)說明。理清說明順序,抓住特徵,分清說明方法。
(4)議論。分清議論的要素和議論的方式,分析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要正確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須因人因事因物,從對人、事、物的敘述和描寫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線索及作用
文章線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以主題為線索。 2、以人物為線索。 3、以事物為線索。 4、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5、以「情」為線索。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三.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樣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2、分析文章的順序與結構。記敘文常用的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3、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記敘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比烘托法、欲揚先抑法、象徵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記敘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兩種類型,一是朴實無華,二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
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朴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五、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結構方面: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為下文作鋪墊、引起下文、承上啟下、線索、照應前文。
2009-12-3 18:28 回復
小豬麥兜撒
0位粉絲
6樓
內容方面:點明中心、深化主題。(需結合具體內容來講)
第一段的作用:
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六、常用的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七、怎樣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和感情?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題目 2、分析文章的開頭 3、分析文章的結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議論段落 5、分析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八、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九、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2)擬人: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強語勢,條理清晰,節奏鮮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引人注意與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給人以不可辯駁的力量.
(9) 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十、小說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情節可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3、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4、環境描寫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2)渲染氣氛(3)烘託人物心理或烘託人物形象(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
5、描寫的種類: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6、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
十一、表現手法(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小見大、鋪墊、烘托、襯托、對比、象徵、人稱,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卒章顯志、聯想、想像、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照應、巧設懸念、誇張、比喻、擬人、敘述、描寫、抒情、諷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識
1 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運用「描寫了……抒發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運用「描寫了……贊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運用「描寫了……啟示了……」格式
2、藝術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散文經常運用:想像(無中生有)、聯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徵(托義於物)、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方法)、對比。
⑦ 在開頭和結尾用倒敘的手法寫清潔工的作文
時間匆匆而逝,很多的記憶已隨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讓我歷歷版在目,感動不已??那一份深權沉的母愛。
那天早晨,我背著書包正要上學,媽媽遞給我一把傘,說:「孩子,天氣預報今天有雨,還是帶上傘好。」我抬頭看看天空,萬里晴空,怎麼會下雨呢?我丟下傘,一溜煙跑出門去。
正當中午放學的時候,忽然電閃雷鳴,頃刻間暴雨驟然而下。帶了雨具的同學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個個被家長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學校教書,中午從不回家。剛好,媽媽這幾天正發著高燒打著點滴。我想不會有人來接我了。我一個人在教室里獃獃地坐著,又急又餓,望著窗外嘩嘩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來。
這時,大雨中出現了一個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媽媽!狂風夾著大雨好象要把媽媽吞沒似的。媽媽掙扎著向我艱難地走來。
「孩子,快過來,穿好雨衣。」媽媽邊說邊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時,雨越下越大。媽媽的頭發,臉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著「落湯雞」似的媽媽,望著她那青白著的臉,我不禁又哭了起來……
一把傘撐起一片天,媽媽愛的傘給我快樂和幸福。事情雖然過去了很久,但它時時感動著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讀書……
⑧ 倒敘文結尾怎麼寫。急!!
您應該指的是倒敘作文吧.在記敘發展變化的事情時,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內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邊敘述容.然後再回過去逐步交代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這樣的敘述方式叫倒敘.
倒敘法寫文章開頭就寫出了事件的結局或過程中的精彩場面,在讀者的腦海里造成懸念,急於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例如,《一個粗瓷大碗》一開始就寫在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個粗瓷大碗.這樣讀者一定會想:粗瓷大碗不是很普通嗎,怎麼會陳列在軍事博物館里?它一定有非常特別的地方吧?從而就激發起讀者讀下去的強烈慾望.
運用倒敘法要先把事情的結局或最精彩的片斷寫出來,然後轉人順序就必須交代得十分清楚.所以由倒敘轉人順序時,要分段,而且要有適當的過渡,做到界限清楚,銜接自然.
倒敘的照應開頭即可,也可以發表看法,議論一番.
⑨ 一件難忘的事作文開頭結尾片段(運用倒敘 )
暑假中的生活豐富多彩,有滋有味,讓人回味無窮。有令人欣喜若狂的、有令人傷心難過的、也有令人黯然淚下的……其中,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一次和爺爺奶奶一起種菜。
那一天,我早早地做完了媽媽給我布置的奧數題,看了一會兒電視,覺得沒意思,太無聊了!
於是,我把目光轉向爺爺奶奶,只見他們挎著籃子,提著鋤頭,拿著鐮刀,一看這副「裝備」,我就知道他們一定要去田裡幹活了。我突發奇想,何不到田裡去幫爺爺奶奶一起種菜呢?我雖然表面上是去幫他們一起種菜,實際上是想去那裡玩的。我對爺爺奶奶說了我的想法,他們好像一眼就能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猶豫了一下,但是最後還是同意了。於是,我拿了一把小鐮刀,像一條小尾巴一樣跟在他們身後。
到了田裡,爺爺讓我給菜除草,而他們去種絲瓜。那是,我根本分不清哪個是菜,哪個是草,往往把菜當成草給一起拔了。這時,奶奶走過來瞧了瞧,然後,撿起地上的一個東西,對我說:「你怎麼把菜給拔了起來?」我當時很無奈:「我分不清菜和草。」「那你當時為什麼不來問我們呢?」奶奶生氣地說。我頓時無語了。接著,奶奶告訴了我哪種是菜,哪種是草。我聽了,恍然大悟。
沒過多長時間,我便已滿頭大汗,決定不幹了。我回頭看看爺爺奶奶,他們雖然汗流浹背,但也沒停下來休息過。不禁心想:爺爺奶奶都60高齡了,還要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到田裡幹活,回家的時候衣服、褲子全濕了,都能擠出水來呢。他們這么做,不就是為了賣菜賺錢,為了我能學得更好嗎?我應該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他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