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專注與全面發展作文開頭結尾
第一次買來書那是2013年源9月的一天,,我上小學一年級,剛開學的第二天,這一天是星期五,老師布置要我們每人買一本書名叫《三新一點通》的輔導資料。於是,星期天,我把其他作業已寫完之後,就去買《三新一點通》這本書。星期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照耀著大地,彷彿一切都要著火似的。我頂著火熱的太陽,一路小跑,跑到了一個名叫《新華書店》,於是我就進了書店。書店裡人買書的、看書的人非常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人小孩,真是人山人海。人們的讀書聲、喧嘩聲真讓人震耳欲聾,簡直是歡鬧的海洋呀!我來到了學慣用書區,這里的書也太多了吧!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我要的《三新一點通》。我實在著急了,就去問服務員阿姨。我說:「阿姨《三新一點通》在那裡呀!」服務員阿姨說:「在門口的服務台就有《三新一點通》這本書。」於是,我便來到了門口,一看,真的有《三新一點通》。我向售書的阿姨問道:《三新一點通》的價格是多少?阿姨說:「九元錢!」我買了書。很高興的說:「謝謝阿姨。」然後就飛快的跑回了家。這是我第一次獨自買書,我很高興,我一直難以忘懷。
❷ 數字發展史作文開頭
科技和人類是一對不可分的好朋友,一旦科技離開美好人性 ,科技就會變成不則內不扣容的殺人惡魔。翻開近現代科技發展史,就是一部邪惡交織的歷史。汽車的發明,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實現了一日千里的夢想,但發明至今,死於車禍的人數遠遠超過二戰死亡的人數。電腦的普及,縮短了距離、擴大了視野,但無數的孩子走上了網路游戲虛擬的世界,從此萎靡不振。愛因斯坦說:科學和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會合。科技是一匹白駒馬,美好的人性和文化藝術是它的主人。如果我們端正了自己的心,才能夠千里追風,否則只能是人仰馬翻。
❸ 有關創新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創新,是學習的生命力。它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中放射萬丈光芒,引導人們不斷前進,走向成功之路。
翻開人類歷史長卷,有多少偉大的科學實踐者不正是通過點燃創新――這盞明燈而達到成功彼岸的嗎?就拿物理學家法拉第來說吧,他在奧斯特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產生了新的研究思路,提出能否實現磁生電這一偉大的構想,經過一系列的試驗於探究,他終於成功了,從而開創了電學事業的先河。他不正是由於創新精神而獲得成功的嗎?
培根曾經說過,「只見汪洋就以為沒有大陸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這些「拙劣的探索者」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創新的精神。科學發明需要創新精神,學習同樣需要創新精神。英國有個人叫亞克敦,可謂是世界上讀書最多的人,他閱讀過的書不計其數,可最終卻毫無建樹,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將書本只是加以創新,轉變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與之相反,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對資本家發給工人的工資產生了疑問,正是抱著這種求索創新的精神,他不斷深入工人群眾,調查研究,終於發現了剩餘價值的秘密,為了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學習必須有創新,否則,即便讀萬卷書,也是徒勞無益的。
學習貴在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學有所成;只有發揚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一名合格的弄潮兒!同學們,行動起來,讓我們為祖國的明天而奮斗吧!
❹ 科技發展開創時代類的作文的開頭結尾
科技發展開創時代類的作文的開頭
當我還在孩提的時候,就聽老師講「科學」二字回,那時不懂答其含義,只知道不能吮手指,因為手臟有小蟲子,吃進肚子要打針服葯。當我邁進小學門檻以後,初步認識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如伽利略、愛因斯坦、錢學森……那時,我心中萌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和學科學的願望。如今,我是七年級學生了,乘上「探索號」巨輪,航行在科學知識的海洋里:從生物、動物到植物,從太陽系、銀河繫到無垠的宇宙,我們在學習實驗與觀察中發現真理。
結尾科學不但是反映自然、社會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而且是國家和人類發展的強大力量。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❺ 請以「一天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為開頭,想像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
題目:魚雨
正文:今年夏天我們這里下了一場奇怪的雨。一天早上,狂風大作,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下著,下著,突然聽見房頂響起了乒乒乓乓的聲音。莫非下冰雹了?不對呀?如果是下冰雹,聲音應該很密,很清脆才對,不可能又沉悶,又稀稀拉拉的。就好像有什麼很重的東西砸在房頂上似的,而且院子里也有同樣的聲音響起。從窗戶向天空望去,果然,有一些黑乎乎的東西從天空中掉下來,砸在院子里的積水中,濺起很大的水花。大家害怕被砸到,誰都不敢出去。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我們跑出屋子一看,立刻驚得目瞪口呆,請你想像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絕對想不到,院子里居然橫七豎八地躺著幾十條魚,它們已經擱淺了!正在拚命掙扎。「有魚肉吃啦!」爸爸一聲驚呼。大家七手八腳地去捉魚,然後,把捉來的魚養在水缸里。我們支起梯子,爬上房頂,房頂上也有十幾條魚,有的已經摔死了!我們把它們撿回來。今天的意外收獲可不小啊!村子裡的其他人家也同樣收獲滿滿,大家都在討論著這場奇怪的雨。爸爸說:「附近的海里肯定刮過龍卷風,把海里的魚也一同帶來了!隨著風力減弱,就降落下來。」我說:「下雨,落下魚來不算什麼,希望下次下一院子鈔票,我們就發大財了!」全家人哈哈大笑。
❻ 關於企業創新未來發展的作文開頭怎麼寫。。。
國慶假期間,我每天晚上7點30時都會准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泰州回4頻道的《天天730》「家有答好兒女」節目。每期主人公都像磁鐵一樣深深吸引著我,他們的感人事跡令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在這些大哥哥大姐姐中,我最崇拜的小姐姐就是大馮中心小學六(1)班的陳秋陽同學,因為她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取得前十強的好成績。前十強可不是容易的事啊!那是全國兩千多名中小學生參加的活動。瞧,她的小車跟原裝的相比,只有三個輪子,而且身體很輕。在比賽那麼短的時間內,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創意設計呢?陳秋陽說,早在兩三個月前,她就開始研究,如何使車子的重量減輕,減少行進時的阻力,因此,每天裝車卸車,試驗了無數次,終於拿定主意:車輪變成塑料絲的,車身改為泡沫的,僅用三個輪子,車身做成流線型。陳秋陽就這樣成功了。
她還在課余時間,設計寫字台,方便使用,並有多家訂做,這不得不再次讓我崇拜她。小小設計師點滴成功,怎能不激起我的創新細胞?
自從看完這期節目後,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以後做事要向陳秋陽姐姐一樣多用心琢磨,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二是學習、生活中多學習,有創新意識。我堅信,夢想,就從創新起航!
❼ 數字發展史作文開頭
人類是動物進化的產物,最初也完全沒有數量的概念。但人類發達的大腦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已經達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這樣,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由於記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漸產生了數的概念。比如捕獲了一頭野獸,就用1塊石子代表。捕獲了3頭,就放3塊石子。"結繩記事"也是地球上許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類共同做過的事。我國古書《易經》中有"結繩而治"的記載。傳說古代波斯王打仗時也常用繩子打結來計算天數。用利器在樹皮上或獸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擺在地上計數也都是古人常用的辦法。這些辦法用得多了,就逐漸形成數的概念和記數的符號。
數的概念最初不論在哪個地區都是1、2、3、4……這樣的自然數開始的,但是記數的符號卻大小相同。
古羅馬的數字相當進步,現在許多老式掛鍾上還常常使用。
實際上,羅馬數字的符號一共只有7個: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這7個符號位置上不論怎樣變化,它所代表的數字都是不變的。它們按照下列規律組合起來,就能表示任何數:
1.重復次數:一個羅馬數字元號重復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減: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右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橫線:在羅馬數字上加一橫線,表示這個數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國古代也很重視記數符號,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鍾鼎中都有記數的符號,不過難寫難認,後人沒有沿用。到春秋戰國時期,生產迅速發展,適應這一需要,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種十分重要的計算方法--籌算。籌算用的算籌是竹製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規定的橫豎長短順序擺好,就可用來記數和進行運算。隨著籌算的普及,算籌的擺法也就成為記數的符號了。算籌擺法有橫縱兩式,都能表示同樣的數字。
從算籌數碼中沒有"10"這個數可以清楚地看出,籌算從一開始就嚴格遵循十位進制。9位以上的數就要進一位。同一個數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幾百,放在萬位上就是幾萬。這樣的計演算法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因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進位制時已到了公元6世紀末。但籌算數碼中開始沒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為"┴ ╥ "。數字中沒有"零",是很容易發生錯誤的。所以後來有人把銅錢擺在空位上,以免弄錯,這或許與"零"的出現有關。不過多數人認為,"0"這一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
說起"0"的出現,應該指出,我國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現很早。不過那時它不表示"空無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頭"、"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還有一個零頭五。隨著阿拉數字的引進。"105"恰恰讀作"一百零五","零"字與"0"恰好對應,"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義。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羅馬數字中沒有"0"。其實在公元5世紀時,"0"已經傳入羅馬。但羅馬教皇兇殘而且守舊。他不允許任何使用"0"。有一位羅馬學者在筆記中記載了關於使用"0"的一些好處和說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
但"0"的出現,誰也阻擋不住。現在,"0"已經成為含義最豐富的數字元號。"0"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氣溫0℃,並不是說沒有氣溫;"0"是正負數之間唯一的中性數;任何數(0除外)的0次冪等於1;0!=1(零的階乘等於1)。
除了十進制以外,在數學萌芽的早期,還出現過五進制、二進制、三進制、七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二十進制、六十進制等多種數字進製法。在長期實際生活的應用中,十進制最終佔了上風。
現在世界通用的數碼1、2、3、4、5、6、7、8、9、0,人們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它們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後來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的數學融進了自己的數學中去,又把這一簡便易寫的十進制位值記數法傳遍了歐洲,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阿拉伯數字。
數的概念、數碼的寫法和十進制的形成都是人類長期實踐活動的結果。
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人們發現,僅僅能表示自然數是遠遠不行的。如果分配獵獲物時,5個人分4件東西,每個人人該得多少呢?於是分數就產生了。中國對分數的研究比歐洲早1400多年!自然數、分數和零,通稱為算術數。自然數也稱為正整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後退、上升和下降、向東和向西。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如果再加上正分數和負分數,就統稱為有理數。有了這些數字表示法,人們計算起來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數字的發展過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發生了。讓我們回到大經貿部2500年前的希臘,那裡有一個畢達哥拉斯學派,是一個研究數學、科學和哲學的團體。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本源,支配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因此世間一切事物都可歸結為數或數的比例,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諧的源泉。他們所說的數是指整數。分數的出現,使"數"不那樣完整了。但分數都可以寫成兩個整數之比,所以他們的信仰沒有動搖。但是學派中一個叫希帕索斯的學生在研究1與2的比例中項時,發現沒有一個能用整數比例寫成的數可以表示它。如果設這個數為X,既然,推導的結果即x2=2。他畫了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設對角線為x ,根據勾股定理x2=12+12=2,可見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即是所要找的那個數,這個數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該怎樣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後認定這是一個從未見過的新數。這個新數的出現使畢達哥拉斯學派感到震驚,動搖了他們哲學思想的核心。為了保持支撐世界的數學大廈不要坍塌,他們規定對新數的發現要嚴守秘密。而希帕索斯還是忍不住將這個秘密泄露了出去。據說他後來被扔進大海餵了鯊魚。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們後來又發現了很多不能用兩整數之比寫出來的數,如圓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們把它們寫成 π、等形式,稱它們為無理數。
有理數和無理數一起統稱為實數。在實數范圍內對各種數的研究使數學理論達到了相當高深和豐富的程度。這時人類的歷史已進入19世紀。許多人認為數學成就已經登峰造極,數字的形式也不會有什麼新的發現了。但在解方程的時候常常需要開平方如果被開方數負數,這道題還有解嗎?如果沒有解,那數學運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樣處處碰壁。於是數學家們就規定用符號"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虛數就這樣誕生了。"i "成了虛數的單位。後人將實數和虛數結合起來,寫成 a+bi的形式(a、b均為實數),這就是復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用虛數和復數表示的量,所以虛數總讓人感到虛無縹緲。隨著科學的發展,虛數現在在水力學、地圖學和航空學上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在掌握和會使用虛數的科學家眼中,虛數一點也不"虛"了。
數的概念發展到虛和復數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連某些數學家也認為數的概念已經十分完善了,數學家族的成員已經都到齊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國數學家哈密爾頓又提出了"四元數"的概念。所謂四元數,就是一種形如的數。它是由一個標量 (實數)和一個向量(其中x 、y 、z 為實數)組成的。四元數的數論、群論、量子理論以及相對論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人們還開展了對"多元數"理論的研究。多元數已超出了復數的范疇,人們稱其為超復數。
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向量、張量、矩陣、群、環、域等概念不斷產生,把數學研究推向新的高峰。這些概念也都應列入數字計算的范疇,但若歸入超復數中不太合適,所以,人們將復數和超復數稱為狹義數,把向量、張量、矩阿等概念稱為廣義數。盡管人們對數的歸類法還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認數的概念還會不斷發展這一點上意見是一致的。到目前為止,數的家庭已發展得十分龐大。
❽ 作文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好開頭結尾
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太多了像最早火葯的發明,使人類能劈山開路、架橋、建築,專帶動了各項事屬業的發展,軍工也得到迅速發展; 造紙和印刷技術的問世,人類有了書寫條件產量,推動了人們文化、藝術、語言、科技、經濟等等的廣泛交流; 指南針的發明,促進航海、貿易的發展,完成了地理大發現,使人類認識了地球;現在的雜交稻、超級稻的科技成果,提高了糧食解決了世界上人口的吃飯問題;像神舟五、神舟六……這些太空梭幫助宇航員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在太空中漫遊;人造衛星為我們提供了衛星雲圖和天氣預報,還能轉播電視信號;機器人能做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潛入深海考察,闖入火場救人……
人類還發明了電話、電腦等,這些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話: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以通過電話,輸上號碼就可以和對方進行語言交流,這就是電話給人類帶來的奇跡。發明了電話人們有發明電腦。電腦可以通過網路搜著自己找的資料、通過聊天室與遠在別處的親朋好友文字、視頻對話。還可以給對方發E-mail幾秒鍾就可以收到,這樣既節省了紙張,還可以讓對方快快速收到……
科技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改善了我們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❾ 有關科技發展變化的作文開頭
在20世紀,人類發明了許多對我們有用的物品,如:電話、電腦、電視……,這些物品使現代人類很方便干一些事情。
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是只要拿起聽筒,撥幾個號碼,不用花幾分鍾,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進行語言交流,這就是電話給人類帶來的奇跡。電話已經發明有100多年了,在現代社會中,它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爺爺奶奶遠在上海,如果生了病,爸爸只要打個電話問問情況,覺得不是很嚴重的病,就提醒他們該吃什麼葯,或該注意些什麼就行了,可是這要是在過去,那就麻煩了,需要寫一封長長的信,並且還要等上兩三天才能收到,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家裡人多著急呀!20世紀,是電話給我們帶來了方便。
有了電話還不夠。人類又發明了電腦,電腦比電話還好,電話只能聽到對方的聲音,而電腦則又可以進行文字溝通,還可以在網上打可視電話,能夠看見對方。我有一個表哥和一個表妹,他們在遙遠的美國,我們溝通的方式就是上網聊天,他們能看到我在彈琴,我也能看到他們倆擺弄的新玩意,多有意思呀!如果有什麼節日,發一個E-MAIL,幾秒鍾對方就能收到,既可以節約紙張,還可以快速讓別人收到。
20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使我們人類生活更加方便,在以後的生活里,科技將會繼續發展下去。
關於科學發展利大還是弊大這個辯題,我一致認為利大於弊。
人類的生活沒有科技是不行的。從原始人說起,他們沒有吃的,餓了啃樹皮、喝人血。自從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人類終於發明了水稻、小麥、青稞等糧食,人們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一個人不進步是可悲的,一個國家不進步是沒落的:一個世界不進步是黑暗的。幾千年來,從馬車變成了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變成了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天涯海角變成了近在咫尺、視頻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利的一面,必有弊的一面,我們不能光定反定了利的一面。比如大氣污染,專家早已推出了預防預案;白色垃圾,統一處理;汽車尾氣造成氣溫變暖,科學家們也研發了太陽能汽車。
世界發達國家都提出了低態經濟的新發展模式,如:太陽能空調、太陽能電池……
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必將解決一切科學發展所帶來的弊端;科技發展必將把人類帶入更美好的生活境界;科技發展必將把世界改造的更加完美無缺。所以,我認為科技發展利大於弊。
事例:
1.以前開采黃金,只是用人工開采,要浪費約有60%~70%的黃金,用科技發展的現代化機械可以完好無損的開采。沒有科技發展,浪費的就是金錢。
2.病人生命垂危時,如果在以前,一定是坐以待斃,可實現可以通過先進的科技發展儀器,晚會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沒有科技發展犧牲掉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