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斷舍離議論文素材 求解
最近,「斷舍離」在微信朋友圈很火。這一概念原意為鼓勵「放下心中執著」,有人將此融入日常生活:舍棄家裡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游刃有餘的自在空間。的確,「斷舍離」折射的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存智慧。
與物質短缺的過去相比,現在人們的需求多能得到滿足,甚至往往是舊的未去,新的又來。手機型號必是最新款,衣服首飾必是最時尚,「新消費主義」成為一些人的崇尚。甚至對於信息的消費,也惟恐漏過自己所應該知道的,以致沉迷於信息海洋之中。然而,在不斷追求、不斷滿足之中,不少人並未因此獲得一種充實的幸福感,內心裡卻常常充滿焦慮、孤獨甚至恐慌。這讓一些人變得疑惑,幸福不就是慾望不斷被滿足嗎?為什麼滿足後反而有時又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有人問米開朗基羅,他是如何雕刻出《大衛》的。他回答說:很簡單,我去採石場,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衛。我要做的只是鑿去多餘的石頭,去掉那些不該有的大理石,《大衛》就誕生了。其實,人生同樣如此,只有不斷剔除多餘的部分,「幸福」的輪廓才會慢慢顯現。這多餘的部分,就是「過載」於自己的慾念。 《老子》有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事實上,一味熱衷於獲取,追求享受,只會在物慾的漩渦中迷失方向。要追求幸福,獲得那種輕盈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