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作文素材,印第安人走路很難,等等靈魂。也就是慢生活節奏。這個素材完整怎麼說,詳細點,就當寫作文
你好!我來自作業幫專業團隊。也就是你們的超級學霸,採納後馬上為您解決問題。謝謝合作!
『貳』 如何學好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通過次數的累積,達到一定的記憶。
那些文章寫得好的人,他們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他們是天生就懂得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的讀到好的文章,從中領會了如何更好的去組織語言。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這都是對文化底蘊的積累。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
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里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記憶的積累,突破常規,舉一反三,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東西。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么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叄』 關於,從快節奏中慢下來去品位生活的作文素材。最好是名人事例,或名人名言
實事求是講,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過去您沒覺得肉貴那是因為過去您壓根不怎麼吃肉,割二毛錢肥膘就全家包餃子。要是肉價還是前兩年那價,國家就是把全國變成大豬圈也不夠您狠吃的。—— 王朔
『肆』 關於慢節奏的寫作素材 高中作文
低效率的效果
透過劍橋法律系厚重明亮的玻璃牆,窗外是一片英國常見的綠地。在綠地的那一頭,Gonville&Caius學院正在大興土木,修建自己的樓房。曾聽到同在法律系訪學但已於上月一年期滿回國的老張說起過,在他來之前這里的施工已經開始了。就我的觀察,到現在為止,地基還沒有完全弄好,估計到我訪學結束(再過8個月)是肯定無法完工了。
類似的拖沓案例還有我所在劍橋的住所前面的那家鄰居。可能也就是翻修房子,我住進來以前已施工多久沒有問過,只是我的中國房東也許是為了吸引我前來居住,告訴我說還有兩個月就結束了。但時至今日3個多月過去了,雖然樓房主體的腳手架的確已經拆掉了,不過聖誕節來臨時周圍仍然用鐵絲網圍著,估計至少還得兩個月才能完工。
英國人的慢節奏是出了名的。老張曾跟我談起過英國人的做事風格:在做出正式決定之前一定要經過反復周密的論證,這還不夠,還一定要徵求相關人
的意見;但一旦決定了,就會極其認真地來對待,而從不會為了趕時間而加班加點。
聯繫到國內建築施工速度的驚人和時而報道的豆腐渣工程,於是我的腦海中產生了一個有關效率和效果的悖論:片面追求高效率不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良好的效果有時的確需要慢節奏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