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杜牧作文素材

杜牧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0-12-14 06:29:32

1. 怎樣學好語文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學生的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葉聖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一、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浙江省紹興市的高考狀元魏益佳高考語文成績136分,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後,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成語典故、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二是考點積累法。就是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於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於辨析疑點。如復習漢字字形時,就可以從易混點的角度進行總結:例如,復習漢字的字字形的識記,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積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寫錯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與肄業「肄」; 寒喧的「暄」與喧鬧的「喧」。

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定數量」,在大綱中規定為《蜀道難》、《聲聲慢》、《長亭送別》等詩詞曲50首,《勸學》、《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古文20篇(段)。這是對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在這方面不肯花時間,到了考試時再問怎麼辦,就好像揪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那真是毫無辦法了。
(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語言修養和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對高三語文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活躍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增加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需要注意了是,我們還要有「學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學生問我,我這個學期摘抄了兩大本,怎麼一到作文時,仍然感到無話可說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你有「兵」不會用「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積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寫文章時用,到時候你要想到這些材料,要學會用,這發問的同學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寫時,就沒有用的意識。我們的學習時間是十二分的珍貴,我們抄東西時,一定要想到有用沒有用,如果這個材料沒用,那我寧願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內舉行一個語文學習經驗介紹會,胡森介紹說,他抄一個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註,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觀點之下。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很值得學習的。可以說胡森的這種做法,是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試一試。
(十)答題技巧。答題技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些同學失分,不是失在知識能力上,而是失在沒有題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能使復習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復習語病題時,就要在把握六種病句特點的同時,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審讀法。審讀法就是通過審慎的閱讀,發現句子的毛病。一般說來,大凡讀起來別扭,聽進來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處,再仔細分析判斷,查清語病的原因,然後加以修改。例如「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讀第一分句「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就會覺得不通,要在其結尾加上「情況」或「狀況」之類的詞語比較順暢。
(2)緊縮法。緊縮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飾成分去掉,就其主幹部分,檢查語病。例如,「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把它緊縮後就是「他按排了內容、時間、人員以及問題。」顯然,「按排」與「問題」搭配不當。
(3)類比法。也可以稱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懷疑有語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語病,那麼原句也有語病。例如,「今年春節,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這句話通不通,可以用類比法來檢驗:「這個工廠的幾十台機器,幾百個工人放棄休假。」「這所學校的幾十間教室、幾十名教師放棄休假。」顯然「機器」、「教室」、「消防車」都不會「放棄休假」。
(4)比較法。在選擇有語病的項時,四個選項中往往有兩個容易排除,剩下這兩個,就為難了,那個干擾因素比較大的選擇項,也給人似是而非的印象,這時就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比較。如果是確認兩項都有問題,就選擇問題較大,較明顯的那一項。
再如,現代文閱讀題:
一、要有文本意識。
我們必須學會從原文中把答案「扣」出來的本領,而不是叫你憑想當然的,按自己的觀點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觀點,但這個思想觀點它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同學們在做題時,往往不是篩選作者的觀點,而是寫出通常認為的正確觀點。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二、要有語境意識。
體察語境,提高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句的能力是提高現代閱讀水平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具體的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語句的含義。在一個語段中,語句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省略和隱含某些意義,是相輔相成的。有的先後相承,有的互為補充,有的先定范圍再做闡發,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對相語句熟視無睹 ,閱讀理解必然脫離語境的偏差。
例如,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開頭寫一隻烏篷船「將大不安載給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動搖」,到了下一章的開頭卻說「未庄的人心日見其安定靜了」中間隔了一章的記敘描寫,再往後寫盤辮子,寫不準革命,寫趙家遭搶阿Q終於沒有上前,又有一句,「這一夜沒有月,未庄在黑暗裡很寂靜,寂靜得像羲皇時候一般太平」

答題技巧是一個大課題,對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講也十分重要,將來我們再專門講,這里先把問題把出來,請同學們自己不斷的總結,積累自己的答題技巧。
古人說:「江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知識積累越豐富,聰明才智越易於發揮,而且有利於能力的形成。
二、閱讀的習慣。
(一)誦讀。誦讀就是有聲的讀書。古代人把上學叫做「讀書」,可以看出傳統的語文教育思想對「讀」的重視程度。今天 許多學生語文素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而沒有認真的進行過「誦讀」的訓練。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選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要認真的誦讀,除些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並茂的文章,拿來反復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實際上,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並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有些選擇題,你做對了,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這並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實際上你是憑語感做對的,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從誦讀中來。
高考的題,就有一個考察誦讀的題目。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樣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這么一條小船。(而且、況且、何況)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三個詞都表示遞進關系,都經常用在第二個分句的開頭。我們確實無法確認該填入的是哪一個詞。同時,作為一名高生,不可能把現代漢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條分縷析的去掌握,即使你記住了它們的一些基本用法,碰到具體的語句時,也不好斷定。但是,如果你試讀一下,就能斷定該選的詞語是「何況」,你選「而且、況且」讀起來就不順暢。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平時講話寫文章,「而且、況且」後面的語句一般都比較長,而「何況」後面的語句,則都是比較短的。許多語文試題都是這樣,憑語感就能做對,因此,只做題不讀書,對於提高語文能力來講,是捨本逐末。
(二)精讀。從形式上看,與誦讀相比,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即默讀;從本質上看,他是一各伴隨著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對於精讀來說,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即發現問題,實際上有效的閱讀,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例如,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一回,林沖去買酒時,作者寫道「那雪下得正緊」,清代學者金聖嘆,讀到此處不禁贊道「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也指出,「『緊』字用得富有神韻」,為什麼這個詞備受贊賞呢?替換成別的詞,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為「大」,只寫出了雪的大小;改為「猛」,只寫出了雪的力與勢;改為「急」,只寫出下雪的速度。而一「緊」字,不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義,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點也不放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緊」字,它暗合情節的發展:就在這寒氣襲人,朔風刺骨的悲涼的氛圍之中,一場加害林沖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形成,陸虞侯一夥的黑手正在伸向林沖,使讀者感受到林沖的處境正如這風雪天氣一樣越來越險惡,這便是金聖嘆講的「境界全出」的內涵。
(三)多讀。古人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於多讀名篇佳作,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自然就會有比較,有鑒別,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讀了《荷塘月色》中關於月色的描寫,就想起「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的朦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恬靜,覺得有那麼幾分相似,由是而到畫面所顯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讀,我們就明白一個高中生課外該讀什麼的問題。我覺得一要挑選《語文讀本》是的一些篇目來讀;二是讀一點名著,按照國家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一個高中生至少也得讀20部以上的名著,這個數字對於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說,可能有點大。但現在的學生是一本都不讀,這就會造成文化底蘊、文學素養等方面的缺失。我們應該盡量的多讀,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兩個作家的作品來讀,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藝術感染力強、容易與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選》、《余秋雨文集》等。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是社旗縣人,他從高二時開始讀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藝術趣味對他的影響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他寫「選擇博愛」,明顯受到冰心早期散文愛祖國、愛自然、愛母親的泛愛思想的影響,加之語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滿分,語文考了136分。他讀書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是功利主義的閱讀,而是把書當成營養品,吸收其有用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藝術趣味。三是讀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學們中間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讀一些品位較高的雜志。從寫作的角度看,可以讀《讀者文摘》、《青年文摘》、《讀寫天地》、〈〈作文與考試〉〉〈〈作文通訊〉〉等;從閱讀的角度,可以讀〈〈語數外學習〉〉、〈〈中華活頁文選〉〉、〈〈中學生閱讀〉〉、〈〈閱讀與欣賞〉〉等。
(四)勤動筆。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要隨時記下有用的知識,生字、新詞、生動的語句,優美的語段,將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二是點評閱讀材料,對其內容、結構、語言、手法直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獨到的點評。點評式的閱讀,是中國傳統的閱讀方法。古代有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金聖嘆點評〈〈水滸傳〉〉,現代有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三是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把讀與寫結合起來。
三、寫作的習慣。
(一)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礎。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含自身周圍環境見聞),這是極為豐富而行動的材料來源;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三是課外閱讀(書籍、報刊、影視等)中發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斷、名言警句等。《讀者》、《青年文摘》這兩本雜志故事性較強,很多同學喜歡看,但是不能「過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來。剛才我講到,摘抄時要有用的意識,還有一點是怎樣用的問題。我們同學訂閱的9月16日的《語文報》刊載了一篇《帶著自信上路》一文,本文作者何明燦,是我校高三實驗二班的學生,現在東北大學讀書,下面我們讀讀這篇文章,感受一下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帶上自信上路
河南太康一高 實驗班 何明燦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濤,而是心頭矢志不變的羅盤:自信。 -------題記
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啊,夢想成功的青年,面對險象環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帶上自信,滿懷希望,才能揚帆破浪,從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從險灘惡水駛向碧水藍天------
聽一聽潘多和小澤征爾的故事,或許你會增長幾分自信。
刺骨的寒風夾著雪花和冰凌無情地打在臉上,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悶,腳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從那塊巨石上滑了下來。就快到峰頂了,隊友們都翻過了巨石,就剩潘多一個了。作為唯一的女隊員,她並不認為比別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巔。隊友們也都鼓勵她。她臉色發紫,氣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緊牙關,一點一點------潘多翻過了巨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了峰頂,立在雪中,她感到不盡的驕傲和自豪。
自信給潘多以力量,給潘多以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以巨大的毅力沖破層層險阻,翻過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點,實現了夢想,成就了歷史上的那次壯舉。
著名音樂家小澤征爾也是一位在自信中獲得成功的典範。在一場國際音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上,前兩名選手在指揮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小段不悅耳的演奏,但都「認真」指揮過去了,還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澤征爾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登上指揮台的。演奏十分順利的進行著,跟前兩位一樣,他忽然看到樂譜上有一小段不和諧。他試著指揮,但終於停下來,問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錯了,裁判冷眼相待:「請繼續演奏,這是最權威的樂譜!」小澤征爾又試著指揮,但終於又停了下來,說是樂譜搞錯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視權威,他卻堅定地喊道:「不!這一定是弄錯了!」這時,裁判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恭喜小澤征爾,獲得了大獎。
前兩位指揮家難道沒有發現錯誤嗎?然而,成功只垂青於小澤征爾這樣有自信的人。
面對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對面「權威」,小澤征爾用自信質疑。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摯著,帶上自信上路,用實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教師點評]新穎的標題、醒目的題記、亮麗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點,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個典型事例,分別說明在困難、機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後的分析,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結尾收束全篇,點明題旨。

[點 評]文章開頭用精煉的文字點明了寫作的緣由,並緊扣材料提出了觀點:知恩圖報。主體部分沒有採用傳統的「承、轉」之法,而是從容不迫的講述三個「知恩圖報」的小故事,在饒有趣味的敘寫中闡明自己的觀點,頗有諸子散文借寓言講道理的遺風。結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內涵,使主題思想更加明確、深刻。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如何使用別人文章的材料這方面對同學們有一點啟發。
(二)、善於思考。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考生要想寫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文章,就必須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其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裡」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精深的思考則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要學會從小處入手,向深處開掘。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剖析開掘,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於細微處體現偉大的精神。例如《冬天裡的那一點點熱》一文,寫自己由於虛榮心嚴重,怕別的同學嘲笑,不敢將茶蛋帶到學校去吃,後來經過對賣茶蛋的阿姨艱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毅然將原來躲藏在人後吃的茶蛋帶到「吃漢堡」的同學的面前。以此來向虛榮的「我」告別。作者寫道:「(茶蛋)外皮苦澀而堅硬,裡面卻是熱氣騰騰的,燃燒著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脫艱辛和單調,而生活的美麗和熱情就蘊藏在這艱辛和單調中,需要去發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憐。」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意義,是積極的思維與朴實的生活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三)抄寫範文。作文水平較差,起點很低的同學,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一是選合適的範文,例如,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或同學中的優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寫,不可看一兩個字,抄一兩個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三要堅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麼至少堅持兩個月,即可有顯著效果,如果堅持半年,那麼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都管用。
(四)、勤於練筆。「曲不離口,拳不離口」,寫文章也是如此。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經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斷、生活場景等,積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觸動了心靈,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時的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來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閃耀著個性的靈光,寫進文章就會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五)、反復修改。我教過的一些能寫文章、能發表文章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很注意對自己文章的修改,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後,總願意聽聽老師的意見,然後或作修改,或者重寫。這大概是他們能寫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師都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是不現實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領,自己動手,勤練修改,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麼修改,再徵求老師的意見,或試改後再聽聽老師的意見。修改文章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所寫文章確實可以改,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在內容、結構、語言沒有大的問題,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離題,內容空洞,思路混亂,語言太差,就不適合修改,因為修改也不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試中經常是三類文或四類文的較低檔次那你先在抄寫上下功夫。
(六)、規范操作。考場作文不同於一般的文學作品,也不同於平時練習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操作規范,只有遵守這些操作規范,才能拿到高分。
1、先列提綱的習慣。
平時訓練中,有的同學不注意編寫作文提綱,寫出的文章,往往前緊後松,頭重腳輕。由於高考語文的文字書寫量較大,作文時,一般考生都不寫草稿,這樣先列題一個詳細的提綱,按照提綱行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2、迅速入題的習慣。
迅速入題就是開門見山,迅速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時分幾層說,也要做到「開篇點題」,然後再層層推開,把主題說清楚,那些「客套話」、「過場話」大可不必說。如寫議論文,要盡快進入說理,不能大量復述話題材料,或大擺存在的問題。因為「以敘代議」往往會沖談說理的內容。
3、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潦草,亂塗亂改,字跡難辯直接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閱卷教師的情緒,甚至因此而得低分。而整潔的卷面、端正的字體,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閱卷老師的睛睞。平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考場上認真對待,打造一個給文章增色的文面。
4、依題行文。
「海闊憑魚躍」,海中的游魚是無比自由的,但它也不能游到岸上來,從這個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話題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話題涉及的范圍內行文,即依題行文,做到「符合題意」,為拿高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5、遵守規則。
考場作文是一場有規則的比賽,每一個參賽者都必須遵守其中的規則。例如:(1)字數,高考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這就是一個規則,寫的太多,給人臃腫之感,少了按規定每50字扣一分,實際操作起來所扣分數比這個規定要高得多。(2)高考作文文體自選,但一旦選了某種文體,考生又必須遵守這種文體的寫作規范,否則就會失分。(3)不寫錯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錯字連篇,文面不潔,往往使一些人的高考作文歸入第四類卷。高考作文評卷細則規定:3個錯別字扣1 分,實際上因錯別字扣分大大高於這個規定。文面不潔,是不良學習態度的反映,字體潦草,隨心所欲的塗改,致使卷面墨跡斑斑,作文分數可

2. 怎麼能學好語文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學生的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葉聖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一、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浙江省紹興市的高考狀元魏益佳高考語文成績136分,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後,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成語典故、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二是考點積累法。就是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於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於辨析疑點。如復習漢字字形時,就可以從易混點的角度進行總結:例如,復習漢字的字字形的識記,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積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寫錯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與肄業「肄」; 寒喧的「暄」與喧鬧的「喧」。

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定數量」,在大綱中規定為《蜀道難》、《聲聲慢》、《長亭送別》等詩詞曲50首,《勸學》、《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古文20篇(段)。這是對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在這方面不肯花時間,到了考試時再問怎麼辦,就好像揪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那真是毫無辦法了。
(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語言修養和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對高三語文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活躍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增加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需要注意了是,我們還要有「學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學生問我,我這個學期摘抄了兩大本,怎麼一到作文時,仍然感到無話可說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你有「兵」不會用「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積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寫文章時用,到時候你要想到這些材料,要學會用,這發問的同學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寫時,就沒有用的意識。我們的學習時間是十二分的珍貴,我們抄東西時,一定要想到有用沒有用,如果這個材料沒用,那我寧願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內舉行一個語文學習經驗介紹會,胡森介紹說,他抄一個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註,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觀點之下。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很值得學習的。可以說胡森的這種做法,是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試一試。
(十)答題技巧。答題技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些同學失分,不是失在知識能力上,而是失在沒有題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能使復習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復習語病題時,就要在把握六種病句特點的同時,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審讀法。審讀法就是通過審慎的閱讀,發現句子的毛病。一般說來,大凡讀起來別扭,聽進來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處,再仔細分析判斷,查清語病的原因,然後加以修改。例如「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讀第一分句「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就會覺得不通,要在其結尾加上「情況」或「狀況」之類的詞語比較順暢。
(2)緊縮法。緊縮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飾成分去掉,就其主幹部分,檢查語病。例如,「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把它緊縮後就是「他按排了內容、時間、人員以及問題。」顯然,「按排」與「問題」搭配不當。
(3)類比法。也可以稱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懷疑有語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語病,那麼原句也有語病。例如,「今年春節,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這句話通不通,可以用類比法來檢驗:「這個工廠的幾十台機器,幾百個工人放棄休假。」「這所學校的幾十間教室、幾十名教師放棄休假。」顯然「機器」、「教室」、「消防車」都不會「放棄休假」。
(4)比較法。在選擇有語病的項時,四個選項中往往有兩個容易排除,剩下這兩個,就為難了,那個干擾因素比較大的選擇項,也給人似是而非的印象,這時就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比較。如果是確認兩項都有問題,就選擇問題較大,較明顯的那一項。
再如,現代文閱讀題:
一、要有文本意識。
我們必須學會從原文中把答案「扣」出來的本領,而不是叫你憑想當然的,按自己的觀點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觀點,但這個思想觀點它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同學們在做題時,往往不是篩選作者的觀點,而是寫出通常認為的正確觀點。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二、要有語境意識。
體察語境,提高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句的能力是提高現代閱讀水平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具體的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語句的含義。在一個語段中,語句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省略和隱含某些意義,是相輔相成的。有的先後相承,有的互為補充,有的先定范圍再做闡發,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對相語句熟視無睹 ,閱讀理解必然脫離語境的偏差。
例如,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開頭寫一隻烏篷船「將大不安載給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動搖」,到了下一章的開頭卻說「未庄的人心日見其安定靜了」中間隔了一章的記敘描寫,再往後寫盤辮子,寫不準革命,寫趙家遭搶阿Q終於沒有上前,又有一句,「這一夜沒有月,未庄在黑暗裡很寂靜,寂靜得像羲皇時候一般太平」

答題技巧是一個大課題,對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講也十分重要,將來我們再專門講,這里先把問題把出來,請同學們自己不斷的總結,積累自己的答題技巧。
古人說:「江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知識積累越豐富,聰明才智越易於發揮,而且有利於能力的形成。
二、閱讀的習慣。
(一)誦讀。誦讀就是有聲的讀書。古代人把上學叫做「讀書」,可以看出傳統的語文教育思想對「讀」的重視程度。今天 許多學生語文素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而沒有認真的進行過「誦讀」的訓練。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選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要認真的誦讀,除些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並茂的文章,拿來反復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實際上,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並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有些選擇題,你做對了,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這並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實際上你是憑語感做對的,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從誦讀中來。
高考的題,就有一個考察誦讀的題目。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樣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這么一條小船。(而且、況且、何況)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三個詞都表示遞進關系,都經常用在第二個分句的開頭。我們確實無法確認該填入的是哪一個詞。同時,作為一名高生,不可能把現代漢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條分縷析的去掌握,即使你記住了它們的一些基本用法,碰到具體的語句時,也不好斷定。但是,如果你試讀一下,就能斷定該選的詞語是「何況」,你選「而且、況且」讀起來就不順暢。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平時講話寫文章,「而且、況且」後面的語句一般都比較長,而「何況」後面的語句,則都是比較短的。許多語文試題都是這樣,憑語感就能做對,因此,只做題不讀書,對於提高語文能力來講,是捨本逐末。
(二)精讀。從形式上看,與誦讀相比,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即默讀;從本質上看,他是一各伴隨著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對於精讀來說,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即發現問題,實際上有效的閱讀,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例如,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一回,林沖去買酒時,作者寫道「那雪下得正緊」,清代學者金聖嘆,讀到此處不禁贊道「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也指出,「『緊』字用得富有神韻」,為什麼這個詞備受贊賞呢?替換成別的詞,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為「大」,只寫出了雪的大小;改為「猛」,只寫出了雪的力與勢;改為「急」,只寫出下雪的速度。而一「緊」字,不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義,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點也不放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緊」字,它暗合情節的發展:就在這寒氣襲人,朔風刺骨的悲涼的氛圍之中,一場加害林沖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形成,陸虞侯一夥的黑手正在伸向林沖,使讀者感受到林沖的處境正如這風雪天氣一樣越來越險惡,這便是金聖嘆講的「境界全出」的內涵。
(三)多讀。古人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於多讀名篇佳作,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自然就會有比較,有鑒別,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讀了《荷塘月色》中關於月色的描寫,就想起「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的朦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恬靜,覺得有那麼幾分相似,由是而到畫面所顯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讀,我們就明白一個高中生課外該讀什麼的問題。我覺得一要挑選《語文讀本》是的一些篇目來讀;二是讀一點名著,按照國家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一個高中生至少也得讀20部以上的名著,這個數字對於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說,可能有點大。但現在的學生是一本都不讀,這就會造成文化底蘊、文學素養等方面的缺失。我們應該盡量的多讀,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兩個作家的作品來讀,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藝術感染力強、容易與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選》、《余秋雨文集》等。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是社旗縣人,他從高二時開始讀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藝術趣味對他的影響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他寫「選擇博愛」,明顯受到冰心早期散文愛祖國、愛自然、愛母親的泛愛思想的影響,加之語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滿分,語文考了136分。他讀書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是功利主義的閱讀,而是把書當成營養品,吸收其有用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藝術趣味。三是讀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學們中間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讀一些品位較高的雜志。從寫作的角度看,可以讀《讀者文摘》、《青年文摘》、《讀寫天地》、〈〈作文與考試〉〉〈〈作文通訊〉〉等;從閱讀的角度,可以讀〈〈語數外學習〉〉、〈〈中華活頁文選〉〉、〈〈中學生閱讀〉〉、〈〈閱讀與欣賞〉〉等。
(四)勤動筆。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要隨時記下有用的知識,生字、新詞、生動的語句,優美的語段,將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二是點評閱讀材料,對其內容、結構、語言、手法直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獨到的點評。點評式的閱讀,是中國傳統的閱讀方法。古代有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金聖嘆點評〈〈水滸傳〉〉,現代有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三是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把讀與寫結合起來。
三、寫作的習慣。
(一)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礎。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含自身周圍環境見聞),這是極為豐富而行動的材料來源;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三是課外閱讀(書籍、報刊、影視等)中發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斷、名言警句等。《讀者》、《青年文摘》這兩本雜志故事性較強,很多同學喜歡看,但是不能「過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來。剛才我講到,摘抄時要有用的意識,還有一點是怎樣用的問題。我們同學訂閱的9月16日的《語文報》刊載了一篇《帶著自信上路》一文,本文作者何明燦,是我校高三實驗二班的學生,現在東北大學讀書,下面我們讀讀這篇文章,感受一下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帶上自信上路
河南太康一高 實驗班 何明燦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濤,而是心頭矢志不變的羅盤:自信。 -------題記
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啊,夢想成功的青年,面對險象環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帶上自信,滿懷希望,才能揚帆破浪,從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從險灘惡水駛向碧水藍天------
聽一聽潘多和小澤征爾的故事,或許你會增長幾分自信。
刺骨的寒風夾著雪花和冰凌無情地打在臉上,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悶,腳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從那塊巨石上滑了下來。就快到峰頂了,隊友們都翻過了巨石,就剩潘多一個了。作為唯一的女隊員,她並不認為比別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巔。隊友們也都鼓勵她。她臉色發紫,氣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緊牙關,一點一點------潘多翻過了巨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了峰頂,立在雪中,她感到不盡的驕傲和自豪。
自信給潘多以力量,給潘多以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以巨大的毅力沖破層層險阻,翻過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點,實現了夢想,成就了歷史上的那次壯舉。
著名音樂家小澤征爾也是一位在自信中獲得成功的典範。在一場國際音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上,前兩名選手在指揮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小段不悅耳的演奏,但都「認真」指揮過去了,還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澤征爾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登上指揮台的。演奏十分順利的進行著,跟前兩位一樣,他忽然看到樂譜上有一小段不和諧。他試著指揮,但終於停下來,問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錯了,裁判冷眼相待:「請繼續演奏,這是最權威的樂譜!」小澤征爾又試著指揮,但終於又停了下來,說是樂譜搞錯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視權威,他卻堅定地喊道:「不!這一定是弄錯了!」這時,裁判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恭喜小澤征爾,獲得了大獎。
前兩位指揮家難道沒有發現錯誤嗎?然而,成功只垂青於小澤征爾這樣有自信的人。
面對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對面「權威」,小澤征爾用自信質疑。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摯著,帶上自信上路,用實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教師點評]新穎的標題、醒目的題記、亮麗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點,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個典型事例,分別說明在困難、機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後的分析,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結尾收束全篇,點明題旨。

[點 評]文章開頭用精煉的文字點明了寫作的緣由,並緊扣材料提出了觀點:知恩圖報。主體部分沒有採用傳統的「承、轉」之法,而是從容不迫的講述三個「知恩圖報」的小故事,在饒有趣味的敘寫中闡明自己的觀點,頗有諸子散文借寓言講道理的遺風。結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內涵,使主題思想更加明確、深刻。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如何使用別人文章的材料這方面對同學們有一點啟發。
(二)、善於思考。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考生要想寫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文章,就必須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其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裡」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精深的思考則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要學會從小處入手,向深處開掘。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剖析開掘,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於細微處體現偉大的精神。例如《冬天裡的那一點點熱》一文,寫自己由於虛榮心嚴重,怕別的同學嘲笑,不敢將茶蛋帶到學校去吃,後來經過對賣茶蛋的阿姨艱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毅然將原來躲藏在人後吃的茶蛋帶到「吃漢堡」的同學的面前。以此來向虛榮的「我」告別。作者寫道:「(茶蛋)外皮苦澀而堅硬,裡面卻是熱氣騰騰的,燃燒著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脫艱辛和單調,而生活的美麗和熱情就蘊藏在這艱辛和單調中,需要去發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憐。」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意義,是積極的思維與朴實的生活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三)抄寫範文。作文水平較差,起點很低的同學,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一是選合適的範文,例如,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或同學中的優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寫,不可看一兩個字,抄一兩個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三要堅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麼至少堅持兩個月,即可有顯著效果,如果堅持半年,那麼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都管用。
(四)、勤於練筆。「曲不離口,拳不離口」,寫文章也是如此。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經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斷、生活場景等,積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觸動了心靈,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時的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來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閃耀著個性的靈光,寫進文章就會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五)、反復修改。我教過的一些能寫文章、能發表文章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很注意對自己文章的修改,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後,總願意聽聽老師的意見,然後或作修改,或者重寫。這大概是他們能寫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師都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是不現實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領,自己動手,勤練修改,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麼修改,再徵求老師的意見,或試改後再聽聽老師的意見。修改文章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所寫文章確實可以改,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在內容、結構、語言沒有大的問題,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離題,內容空洞,思路混亂,語言太差,就不適合修改,因為修改也不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試中經常是三類文或四類文的較低檔次那你先在抄寫上下功夫。
(六)、規范操作。考場作文不同於一般的文學作品,也不同於平時練習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操作規范,只有遵守這些操作規范,才能拿到高分。
1、先列提綱的習慣。
平時訓練中,有的同學不注意編寫作文提綱,寫出的文章,往往前緊後松,頭重腳輕。由於高考語文的文字書寫量較大,作文時,一般考生都不寫草稿,這樣先列題一個詳細的提綱,按照提綱行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2、迅速入題的習慣。
迅速入題就是開門見山,迅速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時分幾層說,也要做到「開篇點題」,然後再層層推開,把主題說清楚,那些「客套話」、「過場話」大可不必說。如寫議論文,要盡快進入說理,不能大量復述話題材料,或大擺存在的問題。因為「以敘代議」往往會沖談說理的內容。
3、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潦草,亂塗亂改,字跡難辯直接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閱卷教師的情緒,甚至因此而得低分。而整潔的卷面、端正的字體,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閱卷老師的睛睞。平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考場上認真對待,打造一個給文章增色的文面。
4、依題行文。
「海闊憑魚躍」,海中的游魚是無比自由的,但它也不能游到岸上來,從這個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話題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話題涉及的范圍內行文,即依題行文,做到「符合題意」,為拿高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5、遵守規則。
考場作文是一場有規則的比賽,每一個參賽者都必須遵守其中的規則。例如:(1)字數,高考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這就是一個規則,寫的太多,給人臃腫之感,少了按規定每50字扣一分,實際操作起來所扣分數比這個規定要高得多。(2)高考作文文體自選,但一旦選了某種文體,考生又必須遵守這種文體的寫作規范,否則就會失分。(3)不寫錯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錯字連篇,文面不潔,往往使一些人的高考作文歸入第四類卷。高考作文評卷細則規定:3個錯別字扣1 分,實際上因錯別字扣分大大高於這個規定。文面不潔,是不良學習態度的反映,字體潦草,隨心所欲的塗改,致使卷面墨跡斑斑,作文分數可想而知。

閱讀全文

與杜牧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