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擺手舞作文結尾

擺手舞作文結尾

發布時間:2021-01-12 07:46:47

㈠ 介紹民俗表演的作文範文

下面我就向抄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襲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擺手舞吧!

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位於酉水河畔的來鳳縣舍米湖是擺手舞的故鄉。「擺手堂」的地坪用條石鑲嵌,平坦光滑。正中間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擺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間,人們都要到這里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祀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多是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托野雞尾巴」。「岩鷹展翅」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撒種」。「種苞谷」等;有表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現出征打仗的「開弓射箭」。「騎馬揮刀」等。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流傳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帶,尤以酉水流域為甚。

現在擺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來鳳縣的大部分區域和宣恩。鶴峰兩線的小部分區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龍山。永順兩縣的大部分區域有其鄰縣的小部分區域;在重慶市的有酉陽。黔江兩縣的小部分區域,形成了以酉水河為紐帶的土家擺手文化圈。

㈡ 初二作文擺手舞仿寫鞍山腰鼓652字

我是一名土家族人,我們這個民族有土家民族擺手舞,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擺手舞吧!
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位於酉水河畔的來鳳縣舍米湖是擺手舞的故鄉。「擺手堂」的地坪用條石鑲嵌,平坦光滑。正中間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擺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間,人們都要到這里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祀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多是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托野雞尾巴」。「岩鷹展翅」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撒種」。「種苞谷」等;有表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現出征打仗的「開弓射箭」。「騎馬揮刀」等。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流傳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帶,尤以酉水流域為甚。
現在擺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來鳳縣的大部分區域和宣恩。鶴峰兩線的小部分區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龍山。永順兩縣的大部分區域有其鄰縣的小部分區域;在重慶市的有酉陽。黔江兩縣的小部分區域,形成了以酉水河為紐帶的土家擺手文化圈。
作為一名土家族人,我感到深深的驕傲,為土家人的祖先的智慧而驕傲!

㈢ 一篇作文

人生處處有風景
人生,充滿了真切的話語和繽紛的雲彩,它們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這些都是人一生所看到的風景。有些風景很特別,也許是值得你一生去尋覓的。人生有時像一場旅行,沿途的風光使人心曠神怡。那麼,我的一生之中要看到的風景又是哪些呢?我思索著。
童年的那一天,我拾起一片樹葉,將它捧在手中,側目細視,它的脈絡是那麼地復雜又是那麼地簡單。它復雜地如同人生的道路,需要一步步摸索著前進,它又簡單地如白紙般純潔,毫無雜質是它的所有。看著那一片脈絡清晰的樹葉,我想到了許多,許多......
我似乎覺得世間萬物都要比人幸福,而這片樹葉也包含其中。它在土中生長,又回到了土地的懷抱,不正應了那句話:「落葉歸根」嗎?其實,有些人同它相比要悲慘的多,那些人憑借一股敬業精神和勇氣走完了他們的一生,卻又得到了什麼?
也許,它們什麼也沒得到,卻比得到多了一份收獲,一份滿足。
直到我已長大,每每回想童年的美好時光,都充滿無盡的惋惜,但是,我願意做一名充滿敬業精神的勇氣的人,跟那冬天的寒沒一同經風歷雪,共度人生風雨季。我已懂得,人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才能達到成功的至高點。
步入初中的我逐漸認識到歲月的流轉,晝夜的輪回,晴朗的夜空會給人以無限遐想,那些靜謐,那些孤獨與煩雜交織在一起,使人引發萬千思緒。寧靜的小屋射出幾縷柔和的光線,與那繁星密布的天空相比,更靜謐,更孤獨,也更能發人深省。
時針與分針不停地交錯著,伴隨著滴滴答答的響聲,我們逐漸進入甜美的夢鄉,而那,將是一幅更美的畫面,畫中的人將不再擁有白天的喧鬧與紛爭,更增添了一絲安靜的氣氛......直到有一天,樹葉枯萎了,心中的夢與景也隨著那魂牽夢繞的充滿哲理的人生消逝了。伴隨著人生當中每時每刻的到來,都會使人浮想聯翩,沙漠中,回過頭,沙漠上印刻的足跡也許是你一生的路;山林中,揚起頭,那翠綠的顏色遮住了你的視線,使你感到一陣陣的涼爽;小溪邊,俯著身子蹲下來,那潺潺的流水撫摸著你的臉龐......這些該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一幅幅畫面啊!
可惜,我不曾擁有過,但我的的確確看見過,那是存留在我記憶深處永不改變的畫面。
回憶的畫面,紀錄的語言,都應該是你所要把握的一處處亮麗的風景線,不能把握的,能永記在心頭,也已經足夠了,足夠了......
因為,在人生道路上擁有無限風光。而在生命中出現的,往往是那些最純粹的風景,最質朴的感情!

㈣ 土家族作文結尾

土家族的「三過年」

湘、鄂、川、黔邊界上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過三次年: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趕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過「六月年」;十月初一過「十月年」。

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趕著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在湘、鄂、川、黔邊界民間流行著四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說為了抵禦外國的侵略。傳說明嘉靖年間倭寇(日本)入侵中國,永順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領士兵三千,提前一日過了年奔赴前線,大敗倭寇,立了「東南戰功第一」。為了紀念這次征戰勝利,同時,也為表達廣大民眾對抗倭將士的深切懷念,永順縣土家族人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種「過趕年」的習俗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打敗異族的騷擾。緣於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於是,本民族頭領便施巧計,出奇制勝。頭領讓民眾提前一天過年,爾後,率領將士猝然出擊,敵人過年大吃酒肉,毫無戒備,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還有一種說法,土家族人祖先貧困,給財主當長工,窮得無法過年,不能合家團圓,只好提前一天「團年」。另外也有說,四川西陽、秀山一帶的士家族人分別在農歷三月三、四月十七過年,是因為明代萬曆年間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過年的時間也就不一樣。

從以上四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或者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汽,並且足智多謀,以奇制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過趕年」的晚上,寨上燒起沖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旺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毛古斯」。這種「過趕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氣質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歷史進程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徒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楚民族(或巴人,「南蠻」)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神,這在上家族過「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風俗與傳說里鮮明地體現出來。

民間傳說中說,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帶,因不堪忍受官府、財主的掠奪、欺壓,避免被斬盡殺絕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歷四月初八開始准備,然後悄然離開,經過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達武海派點心合時令陵山區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這里有大樹可蓋吊腳樓,有清泉可醞「苞谷燒」(家制白酒),能夠安居樂業,值得歡慶一番。於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眾就決定先過一次年:宰牛,祀神,「擺手」,唱歌。這一天是農歷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新墾的土地肥沃,五穀顆粒粗壯,六畜見風長膘,土家族人迎來了新的家園的第一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在農歷十月初一再過一個「十月年」(這也與他們的祖先——楚人以十月為歲首的「十月年」自然有關)。家家蒸「苞谷燒」,寨寨殺大肥豬,人們紛紛串寨,登門拜年,相互表達美好的祝願。

㈤ 寫怎樣跳擺手舞的作文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2000多年以前,就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土家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古老的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
擺手舞,土家語稱「舍巴日」、「舍巴巴」,漢譯「玩擺手」。每逢慶賀新年、紀念祖先或是團圓聯歡時,土家人都要跳擺手舞。在《永順府志》中對當時的擺手舞活動有這樣的記載:「各寨有擺手堂,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夜間鳴鑼擊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擺手」,此俗猶存。
每逢「擺手」時節,人們披著絢麗的被錦(被面),擎著數百幅乃至上千幅綉有龍鳳、繪著鳥獸的彩旗,同時木鼓聲、鑼鈸聲、鳥槍聲、人們的歡笑聲,匯成一派節日的喧鬧,震盪山谷。成千上萬的人圍成圓圈,男女相攜,蹁躚進退,邁開粗獷健美的步伐,擺動雙手,可以一連跳上幾晝夜。
關於擺手舞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從巴人的原始舞蹈演化而來,有人認為其來源於原始的祭祀巫舞。
民間傳說則認為擺手舞來源於普舍樹。普舍樹是神樹,相傳土家先民在遷徙的途中找不到安居的地方,這時候普舍樹自願飛進水裡,人們便爬到樹上隨樹漂流,來到現在土家人居住的地方。神樹落地生根,開滿鮮花,人們高興地圍著神樹又唱又跳,通宵達旦。從此就興起了擺手舞。另一種傳說是:在當地各土司間的一場惡戰中,彭公爵主為激勵士氣,迷惑敵方,命士兵男扮女裝於陣前跳舞,敵方軍心渙散,於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擺手舞。
彭公爵主泛指湘西最早的土司王,具體是指曾任溪州刺史的彭士愁。
擺手舞有「小擺手」和「大擺手」之分。「小擺手」在凡有土家人定居的地方都有,規模較小,只要村寨旁有一個小坪,建一座小廟,就成擺手堂。「小擺手」的舞蹈動作以模擬農事勞動為主。
「大擺手」規模宏大,舉行「大擺手」的場所是幾個縣會祀的地方或幾個鄉會祀的地方。這里坪大、廟大,到了「擺手」的季節,附近土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趕來參加。
擺手舞是集體舞蹈,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導擺者」在行列前領頭,行列間有「示擺者」作示範,行列後有「押擺者」,在鑼鼓的伴奏下邊唱邊舞。一般要跳完一圈後才換另一個動作,各個動作連接起來便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節。如:耙田、插秧、扯草、望太陽等動作連接在一起,就表現出春季勞動生產的過程。那健朴的舞姿、高亢的歌聲伴著強烈的鑼鼓節奏,給人以清新、熱烈的感覺。

㈥ 作文 土家族的擺手舞

[作文 土家族的擺手舞]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作文 土家族的擺手舞。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讀罷清朝土家詩人彭施鐸的經典傳世之作,讓人不得不遙想起當年鄂西、湘西、渝東一帶盛極一時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場面。
擺手舞按其活動規模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大擺手活動規模龐大,以祭祀八部大神為主。小擺手活動規模較小,以祭祀各地土王、表演部分農事活動為主。大擺手是在擺手堂里舉行的。擺手堂正中央,供奉著八部大神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擺手堂中間有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桿,上面兩面龍旗迎風飄揚。旗桿頂端的一隻白鶴振翅欲飛。
擺手舞按三年兩擺的風俗習慣,於正月初九至十一日舉行。每個村寨都要組成擺手排,每排人數不限,均設有擺手隊、祭祀隊、旗隊、樂隊、披甲隊和炮仗隊。
首列是龍鳳旗隊,次列是祭祀隊。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者組成,多達二十餘人。他們身著皂色長衫,手持棍、神刀、朝筒等道具,一尊者捧著貼著福字的酒桶,率領著擔五穀、擔獵物、端粑粑、挑團饊、提豆腐等祭品的人,隨掌堂師行祭事,唱祭祀歌。
祭祀隊後面為舞隊。男女老少皆可參加,他們均著節目盛裝,手裡分別拿著朝筒或常青樹枝,列隊入場,小學六年級作文《作文 土家族的擺手舞》。接著是樂隊、披甲隊、炮仗隊。樂隊分餾子和擺手鑼鼓兩種。再配以牛角、土號、野喇叭、咚咚喹等,奏出土家族節日的獨特旋律。
做完以上的程序,各隊各排進擺手堂。進堂後先掃邪,後安神。每村寨的老者拿著神聖的鐵掃把,開始譴責那些大斗進,小斗出,缺斤少兩的剝削者。以道德的鐵掃把清掃那些起心害人,行盜為業的民族敗類,充分體現了土家族人嫉惡如仇,純朴善良的美德。
祭祀完畢後,禮炮三響,撼天動地,催人起舞,全場沸騰。人們在掌堂師的指揮下,整齊地變換著舞蹈動作,時而單擺,時而雙擺,時而迴旋,舞姿優美,剛柔並濟,粗獷雄渾。
土家族人的風俗習慣,以及他們的良好美德,相融合展現出一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的藝術畫卷。
福建三明三元區三明市三元區建設小學六(1)班六年級:林晶晶

㈦ 初二作文六擺手舞仿寫鞍山腰鼓652字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2000多年以前,就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土家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古老的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
擺手舞,土家語稱「舍巴日」、「舍巴巴」,漢譯「玩擺手」。每逢慶賀新年、紀念祖先或是團圓聯歡時,土家人都要跳擺手舞。在《永順府志》中對當時的擺手舞活動有這樣的記載:「各寨有擺手堂,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夜間鳴鑼擊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擺手」,此俗猶存。
每逢「擺手」時節,人們披著絢麗的被錦(被面),擎著數百幅乃至上千幅綉有龍鳳、繪著鳥獸的彩旗,同時木鼓聲、鑼鈸聲、鳥槍聲、人們的歡笑聲,匯成一派節日的喧鬧,震盪山谷。成千上萬的人圍成圓圈,男女相攜,蹁躚進退,邁開粗獷健美的步伐,擺動雙手,可以一連跳上幾晝夜。
關於擺手舞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從巴人的原始舞蹈演化而來,有人認為其來源於原始的祭祀巫舞。
民間傳說則認為擺手舞來源於普舍樹。普舍樹是神樹,相傳土家先民在遷徙的途中找不到安居的地方,這時候普舍樹自願飛進水裡,人們便爬到樹上隨樹漂流,來到現在土家人居住的地方。神樹落地生根,開滿鮮花,人們高興地圍著神樹又唱又跳,通宵達旦。從此就興起了擺手舞。另一種傳說是:在當地各土司間的一場惡戰中,彭公爵主為激勵士氣,迷惑敵方,命士兵男扮女裝於陣前跳舞,敵方軍心渙散,於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擺手舞。
彭公爵主泛指湘西最早的土司王,具體是指曾任溪州刺史的彭士愁。
擺手舞有「小擺手」和「大擺手」之分。「小擺手」在凡有土家人定居的地方都有,規模較小,只要村寨旁有一個小坪,建一座小廟,就成擺手堂。「小擺手」的舞蹈動作以模擬農事勞動為主。
「大擺手」規模宏大,舉行「大擺手」的場所是幾個縣會祀的地方或幾個鄉會祀的地方。這里坪大、廟大,到了「擺手」的季節,附近土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趕來參加。
擺手舞是集體舞蹈,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導擺者」在行列前領頭,行列間有「示擺者」作示範,行列後有「押擺者」,在鑼鼓的伴奏下邊唱邊舞。一般要跳完一圈後才換另一個動作,各個動作連接起來便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節。如:耙田、插秧、扯草、望太陽等動作連接在一起,就表現出春季勞動生產的過程。那健朴的舞姿、高亢的歌聲伴著強烈的鑼鼓節奏,給人以清新、熱烈的感覺。
擺手舞真實地反映了土家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有表現狩獵勞動的,有表現軍事戰斗的,有表現農業生產和反映日常生活的……其中以反映農事勞動的動作最多,有砍火渣、挖土、燒灰、積肥、種苞谷、種棉花、薅草、插秧、割谷、打穀等。
跳擺手舞時唱的歌叫「擺手歌」。這是土家族古老的民間舞蹈音樂。擺手歌有齊唱、領唱、獨唱等多種形式,歌唱歷史、軍事、生產、愛情等內容。擺手舞以大鑼大鼓伴奏為主,節奏明快、簡練,舞者動作的變化聽鑼鼓「指揮」。
擺手舞的服裝也有顯著特點,大都用自織的藍、黑、紅布做成。男人用黑布或白布纏頭,穿大衣大袖無領滿襟短衣,扣子也是用布做的,僅胸襟右上角有兩個銅扣,腰系荷包。婦女寬衣大袖,褲子肥大,袖口與褲腳鑲有五寸寬的邊,內鑲七寸寬的絲絨小邊,色彩調和,朴實美觀。

㈧ 土家族擺手舞作文的開頭

① 土家特色:
1) 民俗:
◆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用來解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在土 司統治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范圍,造成分裂割據狀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春秋時屬巴國,戰國時屬楚巫郡。從唐代至宋代,鄂西實行羈縻州縣制,從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實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鄂西實行「改土歸流」,改土司制為流官制,設立施南府,轄六縣。民國成立後,廢除施南府,各縣直屬於省。民國4年,屬荊州道。民國15年,改為施鶴道,轄七縣。民國17年,改為鄂西行政區。民國21年,改為第七行政督察區,下轄八縣。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湖北省政府遷入恩施。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恩施專署,轄八縣。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住吊腳樓:鄂西的吊角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角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們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為了安全就燒起樹蔸子火,裡面埋起竹子節節,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後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夥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再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後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吊腳樓。
◆ 女兒會:是土家族的情人節,它是一個以購物為借口、以對歌為形式、以擇偶為目的的節日。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二,女兒會熱鬧開場。在這一天很多未結婚的土家幺妹就會背上各種各樣的山貨來到鬧市等待他們意中人的到來。如果哪位阿哥看上了這個幺妹,他們就會跑上前來假意買她的山貨,與她討價還價。如果這個幺妹看上了眼前這位阿哥,她就會把價格越說越低,最後甚至不要錢免費送給這位阿哥。兩情相悅的他們就會牽手到樹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會,乃至定下終身。相反,如果這個幺妹沒有看上這位阿哥她就會把價格越抬越高,最後甚至不賣了。那麼這時這位阿哥也要識趣地走開。據老一輩人說在女兒會達到高潮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土家幺妹要是看上你了,你卻沒有主動上前去買她的山貨,她就會跑過來用她的右腳踩你的左腳,這個時候您就要注意了,要是你沒有看上這個幺妹就千萬別動腳,否則您就是接受了幺妹的愛意。
◆ 擺手舞(舍巴):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祭祀舞蹈之一,主要流行於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區,以來鳳縣百福司鎮的擺手舞最為正宗。擺手舞分大擺手、小擺手。大擺手有歌有舞,陣容強大,氣勢恢弘,其歌叫「擺手歌」,全部用土家語吟唱,氣勢渾壯,動人心魄。主要內容有人類的來源、民族的遷徙、勞動的故事、英雄故事等,擺手歌也忠實的記錄了土家族的歷史文化,是土家族系列傳統文化的大匯集,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古老的土家族向我們一路走來的軌跡,堪稱土家民族的史詩,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小擺手只舞不歌,舞蹈內容主要以農事、漁獵等勞動的動作的模仿為主,舞姿優美酣暢,是民間民族舞蹈的珍品。百福司的擺手舞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擺手舞與西蘭卡普(土家織錦)並稱為土家族藝術之花。
◆ 喜事喪辦(哭嫁):女兒出嫁之前哭嫁,是土家族古老而獨特的婚俗。土家女兒從小就跟隨母親學唱「哭嫁歌」,少則會唱百餘首,聰明的女孩還會自編自唱。女孩在出嫁前數日、半月甚至一個月前開始哭嫁,或獨自一人哭訴,或親人圍坐陪哭。有哭祖先、爹娘、哥嫂、姊妹、媒人的,也有哭自己、家鄉、朋友的。其哭聲時而低沉、時而悲切、時而高亢、時而歡欣。一切的心意都在嚎啕大哭中傾訴。出嫁前夜是哭嫁的高潮,從山寨里選出九個漂亮聰明的姑娘陪哭,稱「陪十姊妹」。陪哭時,一個姑娘領唱開頭歌,接下來便正式陪哭,有獨唱、對唱的,還有輪唱、伴唱、合唱的,簡直像一場色彩繽紛的賽歌會。
◆ 喪事喜辦(跳喪、撒爾荷):撒爾荷是恩施州土家族一種古老的喪葬儀式舞蹈,其中以巴東縣的跳喪舞為代表。早在隋唐時期,土家族先民就有「父母初喪,擊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的習俗。這種習俗經過不斷傳承,逐步演變為跳喪舞。當地老人逝世後,附近鄉親皆來跳喪,悼念死者,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土家族喪事喜辦的習俗,體現了團結的民族精神和豁達先進的生死態度。
◆ 其他:肉蓮香、打烘火、跳耍耍、演羅戲、打圍鼓、儺戲
2) 山歌:龍船調、六口茶、
3) 舞蹈:擺手舞、撒爾荷、

㈨ 學跳擺手舞作文300字

隨著一陣鼓點聲,我校的擺手舞隊在操場上開始排練起來。土家族人每逢過年過節跳擺手舞是為據龍山縣里耶溪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考證,早在遠古的新石器時代,湘西就有人類在定居活動。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嶺的湘西山區,由於地處偏僻,交通閉塞,長期與外界隔絕,他們的語一言逐漸形成了土家語(也叫土家話)。這是一種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特殊語言。他們的性格顯得很純樸直爽。土家族人能跳擺手舞,會唱山歌。上家人是從很遠的地方搬遷來的.
他們帶領著全家老少,爬山越嶺,涉水過溪,來到了人跡罕至的湘西山區。這里到處都是大森林,沒有一塊土地,他們就在這里刀砍火舍,打獵物,過著原始人一樣的生活。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慢慢地,在這塊人煙絕跡的山林中,出現了一塊塊經過火燒刀耕的黑色土地。土家族人在這塊黑色的土地上一點一點地開墾。 然後就播種、鋤草,等到秋天,收割用辛勤勞動換來的莊稼。每當收割的季節過後,土家族人就要在田野里或院壩上燒起熊熊的大火,跳起歡快的擺手舞。山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跳,有的邊跳邊唱,盡情歡慶豐收。今天,我們學校的舞蹈隊,正在抓緊時間排練土家擺手舞。我們小學生學跳擺手舞不是為了祭祀祖先,而是為了歡慶快樂的兒童節。同學們隨著鼓點聲有節拍地擺起了同邊手。
如果你不了解土家擺手舞,當你看到他們都擺起了同邊手,一定會暗暗發笑,笑這種原始簡朴的舞姿。其實就是這種原始簡朴的舞姿,才能顯示出土家族的民族特點。土家擺手舞的內容包括族源遷徙,爬山涉水,打獵捕魚,火燒刀耕。擺手舞的動作變化不大,表現的都是土家族人的勞動生產、風俗習慣。但要保持那種粗獷、豪放、純朴的原始風格,要跳熟練,的確也不那麼容易。同學們的手和腳有節拍地變換著擺動著。歡快的擺手舞彷彿在訴說著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傳說。我生長在土家山寨,對這里的風俗習慣很熟悉,我喜歡土家族人勤勞、純朴、直爽的品質。土家族人與大自然奮勇抗爭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前進。

閱讀全文

與擺手舞作文結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