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給我一篇以羞恥之心為話題的作文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聖靈充滿」的優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知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把恥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後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 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葯。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所謂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於恐懼之中,這懲罰並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三曰「知恩」。知恩,就是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姿態,是人性的一種證明,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輝,雨雪滋潤,大自然哺育了萬物生靈;父母養護,師長教誨,親朋們扶助著我們成長。人生在世,誰能夠離開社會而生存,誰沒有受過別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倘若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沒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個人,幹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當然,關鍵是要知道什麼是錯,什麼是對,什麼叫恩,什麼叫仇,這種分辯是非的能力的形成還是要靠後天的培養。所以良知是天賦的道德,道德靠後天的修養;道德的淪喪,是教育的失敗,而良知的淪喪,就是人性的泯滅了。「文革」破四舊,破除了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道德傳統,一些人也因之喪失了良知。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個弟子叫婁師白,從小在齊先生身邊長大,後來批判白石老人,他就改了名字叫婁批白。一「師」一「批」,良知何存?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又改丟了不少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人的私慾刺激人的創勁和干勁的結果,使社會良知大面積坍塌。湖南婁底市中心醫院,不願參與醫療腐敗、為患者節約每一分錢的醫生胡衛民在醫院被孤立得呆不下去,而被100多名職工舉報的醫院負責人卻因為醫院賺錢「業績突出」,被當地政府委以重任。這是官場潛規則挑戰社會良知的典型例證。
良知也許與生俱來,但保持良知要靠自覺磨練。歸來吧,良知! 用這個自己再搜點該添加的文采就可以吧~
㈡ 知恥為話題的作文
什麼是恥辱?恥辱,詞典上解釋為「因聲譽受損害而至的內心羞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恥辱是對人的行為的一種社會評價,是對那些不履行社會義務、違背社會公德、違反國家法律並造成危害等各種錯誤行為的否定、貶斥和譴責。孔子講過:「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在國家興旺之時,自己貧賤,說明沒有為國家效力,應引以為恥;相反,在國家危難之時,你個人卻發國難財而富起來,更是可恥。
為什麼要知恥?知恥,是人性的標志,是人與禽獸的重要區別。懂榮辱,明邪正,知羞恥,這是中國人文精神中,最有價值的內核之一。苟子曾說;「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古人也說過:「士而不先其恥,則為無本之人。」還說:「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以知恥作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和信條——「君子不食嗟來之食,志士不飲盜泉之水。」不是不能,而是不願,因為那樣做了,會讓他們感到羞恥。一個人有了知恥之心,當他受到他人或社會的譴責、唾棄時,就會感到羞辱,從而改過自新,努力做一個符合道德准則和社會規范的人。知恥,才能有所不為。人有了羞恥之心,就可以自覺地不去做各種可恥之事;就會堅持正義、遵循道義,堂堂正正地做人。對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知恥,可以轉化成為一種精神動力,可以轉化成為民族的凝聚力。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備受西方帝國主義欺凌、壓迫,可謂國恥累累。面對祖國的危亡,無數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赴國難,雪國恥,以身殉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秋謹「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吉鴻昌胸前高掛「我是中國人」……這些名人行為無不昭示著孔子講的「知恥近乎勇」。「勿忘國恥」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自尊、自信、自立的民族魂,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艱苦奮斗、奮發圖強、促進民族復興和祖國富強的巨大精神力量。
怎樣知恥?知恥之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教育和培養形成的。忽視對新一代國民進行「知恥」的教育,是當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大缺陷,也是導致當代社會上道德滑坡,世風日下的一個重要原
㈢ 老師讓我們以恥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關於最近的一次考試
罪
罪
過
過
望著這幾道題,他茫然了。
筆桿愈來愈滑,時間愈來愈少。這天殺的考試!他暗暗罵道。
想想以前,考試算什麼?他是學校的驕傲,同學的偶像,老師的寵兒„„「意興風發,
恰同學少年„„」是他自豪的寫照。想到這兒,他嘴角漾起一絲笑容。
但他馬上清醒過來,分數!這兩個字眼拚命地嚙咬著他蒼白的心臟。因為一次成功的
考試,他進入了這所讓莘莘學子魂牽夢縈的學府。本想在這里盡情發揮,開辟自己的天地,
然而又是考試,讓這個肥皂泡瞬間破滅。那是一個陰郁的下午,眼見同學們都握著一張張
漂亮的成績單,他低下頭去„„
老師的冷漠,同學的嘲笑令他不得不痛哭。其實那次考試,只不過是因為一個失誤,
一個農村孩子又怎知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只是一個考試的失誤,令他不得不接受冷眼。
又有一次,一個成績很好的同學踏上講台大聲叫道:
「我的目標是――超過
X X X
!
」
全班嘩然。他聽到自己的名字後立馬轉將過去,任憑眼淚肆意地流淌„„
日復一日,想要用考試證明自己的想法破滅了。他在努力,而尖子班的題也在偏多增
難。成績日益下滑和冷眼譏笑,令他不得不承認失敗。
而這次期末,為何在筆記上算過千萬遍的公式竟突然忘記?英語口語的優秀,物理實
驗的天才,化學熟練的操作卻不起任何作用。他不懂,為何這些城區的老師只看考試的剎
那,而對於平時„„
㈣ 請以恥為題寫一片1000字作文
提高自己。堅持學習固然重要,積極求問更屬難能。遇到問題時,既要向年長者去問,又要向年輕人去問;既應向資深的專家學者問,也要向普通勞動者問。向比自己年輕或職位低的人請教是很不容易的。那麼,讓我們看看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聖人是怎麼做的。孔子說「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問於人。一次,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說:誰說孔子是有學問的「聖人」,懂得禮儀?你看,他來到太廟,見什麼人都要問,遇到什麼事都要問。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說道:我對於不明白的事,遇人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孔子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呢?
②要做到不恥下問,首先應虛心求問 。學習知識沒有虛心求問的態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學的人不一定精通歷史,精通數學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見。學問是無邊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年輕,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經驗;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輕人的敏感。任何領域都有許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識,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只要你虛心就可以發現你要學的東西,也只有你虛心才能學到你要學的東西。所以,不恥下問要從虛心的治學態度開始。
③要做到不恥下問,就要勤於求問 。聰明的人知道多問就會增長知識。諸葛亮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從古至今人們無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來源於他經常地向下屬和百姓請教。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與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講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復,曠闕損余……」意思是說: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為了匯集大家的才智來做好工作。如果只考慮個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級求教,那麼缺點和損失就會越來越多。在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只有勤學、勤問,才能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更新知識,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適應時代的需要。
④要做到不恥下問,還要善於求問。古人把求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字之書」另一類是「無字之書」。所謂「有字之書」即書本上的知識,「無字之書」是社會知識。社會知識就是我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獲取的知識。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想學到知識,就要會看、會聽、會想、會問。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要領和竅門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但只要我們善於向有實踐經驗的人求問,便能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
⑤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受到人們的贊頌。春秋時代衛國大夫孔圉死後,衛國國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謚號——「文」。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孔圉也有錯誤,不應給予這么高的評價,於是去問孔子,孔圉為什麼能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意思是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敏,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且不認為羞恥,所以國君賜給他一個「文」的謚號。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要提倡和發揚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要獲真知識,必得口常開,「遇事一問,必長一智」,問能者、智者、強者,也問不如己者,知識學問才能不斷豐富提高。
㈤ 以恥為題作文
恥辱
禮儀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文明,一種親和力,它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從學禮開始。談吐文雅,舉止大方,彬彬有禮。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構建人生大廈的基石。每每懷著愉悅的心情出遊,卻總是遇到令人掃興的事情:當你正全神貫注地欣賞美麗的風景時,卻有「XXX到此一游」這樣的字眼映入你的眼簾,你會感到這些字有多麼的刺眼;當你正在波光粼粼的湖中游覽時,卻發現有一團垃圾漂浮在湖面上,船上的遊客滿不在乎地將手中的垃圾拋入了湖中,此時你會感到多麼的痛心;當你正漫步在林蔭小道上時,卻看見有人無視於牌子上寫著的「愛護花草樹木」,公然地走進草坪嬉戲、拍照,甚至摘取花朵,折斷樹枝,此時你的內心會多麼震撼!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人到加拿大旅遊,許多地方牌子上的文字都是英文,而惟獨公園里那些「請勿踐踏草坪」之類的警示牌告是用中文寫的。那位遊客問道:「為什麼這些要用中文寫呢?」那裡的人竟這樣回答道:「因為做這種事情的大多是中國人。」可想而知,當時中國遊客有多麼尷尬、痛心、悲憤了。我們也不免深思,中國人的行經真的如此不堪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如今,中國人的禮儀、教養和內涵都跑哪兒去了呢?我們大家都需要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都希望我們的生活能夠更美好,可是那些不文明的現象卻在一點點地摧毀這個美夢。為了自己,為了大家,為了中國,請養成文明的習慣。旅遊者應當記住這樣一句話:「除了垃圾,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作為祖國的花朵,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更應養成文明的習慣,有了禮儀,有了文明,才能夠真正與國際接軌,才能夠更迅速地推動祖國的發展,才能為祖國更美好的未來添上更絢爛的一筆!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只要適時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孩子們的心靈里生根,並在青春花季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我們為了祖國更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洗刷恥辱的印記,讓國際友人對我們刮目相看,讓我們攜手共進,齊創和諧社會。
㈥ 作文:以「恥」為話題作文,今晚必須完成!800字左右
知恥而後勇
世界之大,勇者當頭。自不知恥,何以為勇?「恥」是人們千避萬諱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經之路。「知恥而後勇」,是千百年來中華美德的結晶,是歷史跑道上催人奮進的槍響,是宇宙萬物生存發展的前提。因此,「知恥而後勇」自古不變的真理。
「知恥而後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實寫照。能夠承認恥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團火,不久就可以燃燒整個草原。人若能達此境界,也可謂不枉此生。南唐後主李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成為千古絕唱;唐代詩人杜甫,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道出愛國深情,波蘭綱琴家肖邦,棄安逸悠哉之心,創造驚世舞曲。三者皆深知亡國之朝之恥,勇頌情懷。面對「恥」,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
「知恥而後勇」,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勇」如一輛開墾農田的托拉機,而「知恥」則是元油和動力。如果沒有他們,你寸步難行,而他們的存在,使開發無處不在。「貧油國」之貌,激勵數萬油田工人奮力堪測,讓大慶創中國之奇跡;法西斯之名,引得德國民眾知恥阡悔,受世界人民敬仰。如若沒有承認羞恥的勇氣,又怎能在變化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相反,卻若地躲在黑暗的角落或「光明正大」地以恥為榮,只能成為歷史的笑柄,最終也得淹沒在嘲笑和鄙視之中。比如日本,不敢幹接受現實的制裁,一方面篡改侵華歷史,另外還參拜靖國神會。這只能將自己的尊嚴踩在腳下,將社會的發展推入無底深淵。
所以,「知恥而後勇」是一根翯,將人生的船劃向成功的比岸;「知恥而後勇」是一束箭,將信念射向光明的頂點;「知恥而後勇」是一片林,將誓言撐向無邊的藍天。
「知恥而後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實寫照,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同樣,也是一條自古不變的真理。
㈦ 以「恥」的感悟為題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網路)
㈧ 以榮和恥為話題的作文
政權概念上的「中國」,就要從華夏族的建立開始說起。從華夏族建立以來,或許是更早更早之前,上天就註定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存在。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華夏族建立,勞動創造和文化知識的逐步建立和走向高峰,預示著中華民族基礎正在打下,勢力的磚塊一塊一塊地砌上,直至成為一棟高樓。鴉片戰爭,當時中國正處於貧窮落後,18世紀中期,中英貿易中國出超,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英國政府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這一行為引起了禁煙運動的推出,因此又觸及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此英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鴉片戰爭。中國發生了先後兩次鴉片戰爭卻沒有更大反抗能力,使得經濟一再落後。然而今天,我們龐大起來了。面對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我們中國屹立不倒。現在的我們,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優質。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現在眼前的遺篇美好景象而忘卻了我們中國人曾受過的屈辱。我們謹記我們的恥。一百多年中的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卻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和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內入!」可謂慘不忍睹!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歷史上, 痛定思痛總是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歷史上的斑斑蟈蟈使我們痛心疾首,但是,我們要謹記我們的榮!2008年8月8日,一個我們永生難忘的重大意義時間。我們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第29屆運動會拉開了帷幕。在我們熱情與期待中,各個運動選手不負眾望,奪得了51面金牌,21面銀牌,28面銅牌的優異成績,位居榜首。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我們的榮和恥,永遠都在平行線上,所以,我們要知道,什麼值得我們一他為榮,什麼是我們視他為恥的:「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的祖國靠我們,世界的未來靠我們!
㈨ 以恥為榮,不只是丟臉600字作文
有一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流芳萬世。這就是清正廉潔、萬民敬仰的包拯。在宋代,他因整頓吏治、懲治*、解除民困而被稱為「包青天」,後世則敬稱他為包公。包公出生在合肥,成名在端州(今肇慶),揚名於開封。而在端州流傳最廣的一件事是包公「不持一硯歸」。當時端州出產的硯十分珍貴,被作為獻給皇帝的貢品,實行限額開采。過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進貢」名義層層加碼掠奪百姓,而包公離開端州時卻「不持一硯歸」,千百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
至今,每年的國慶節期間,肇慶人們在旅遊風景區七星岩演出戲劇,贊頌包公的豐功偉德。千秋功罪,人民評說;是非曲直,人民裁決。包公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氣立身從教,兩袖清風以德育人。因此,他受到了萬世人的敬仰。
群眾是水,幹部是舟。千年古訓記在心頭,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現在,以*為首的國民黨在台灣人民心中的地位日趨下降,國民黨內的腐敗作風漫延,已不得人心。近日,扁家因涉疑濫用「國務費「被抄,還有人預言*將會被判25年之久。在一水之隔的祖國大陸的共產黨則堅守著「八榮八恥」的原則,要求共產黨員要廉潔奉獻。權大,不能偏離航線; 官大,要促一方發展,才能做老百姓的 「父母官」。
反腐倡廉,不僅是某些人的工作,它還需要全民動員,只有大家行動起來,對大官小官掛起一面疏而不漏的網,才能起到監督的作用。同時,為官者也要做到立身修心當以「德』』為先,清正自律當以『『廉』』為本。你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也會永遠懷念你的。
作為平凡的人民大眾的我們也可以做到廉潔每一天,自律每一事。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我們隨手可以做到的事了,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關風扇,吃飯時節約糧食,逛街不亂扔垃圾、、、、、、這些雖是小事,但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小事不做好又哪能成大事呢?
在我們肇慶學院有一位深受師生敬仰的老奶奶,兩三年來她一直為節約能源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每當學生下課後,年老的她走完一間又一間教室,關了一盞又一盞燈,一個又一個風扇,風雨無阻。學生們大受感動,因此很多同學離開教室時都會自覺的關燈關風扇。同學們還自發組成一個節約能源委員會,每天下課後都會安排會員到教室去巡查,為節約能源貢獻自己的力量。
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很多人的力量加起來就可以排山倒海了;也許一件小事是無關痛癢的,但很多小事加起來就成為一件大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要廉潔一生,必須從小開始。無論將來我們成為了教師還是公務員或者是*,我們都要做到以廉為榮,以貪為恥。
水以清為貴,人以廉為尊。我們要自尊自愛,勤勤懇懇做事,乾乾凈凈做人。
樹新風爭創八榮
㈩ 以「羞恥之心"為話題 的作文
知人間有羞恥
黃中建
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有羞恥之心,這是人類不同於禽獸的顯著標志之一,這似乎屬於必然,然而在當今卻產生了危機。
請看下面一組生活鏡頭:
——在干凈整潔的街上,一行人張口吐出一口濃痰。一位戴紅袖章的老者走上前講:「隨地吐痰,不講衛生,罰款1元!」行人扔出一張lO元的鈔票,隨口又吐了幾下,並得意地說:「零錢不用找了!」
——在考場E,—名女考生撩起裙子,行行公式映人眼簾。當她第三次『揭幕」時,被監考老師當場抓獲。她卻全無羞愧,昂首挺胸,步出考場。
——北方某市為迎接國際雜技節在當地舉行,特意在街道上設置了一些花壇。某日,當園藝工人正在整理一個花壇時,突然有人大喊一聲:「這個花壇他們不要啦!」於是,路過的車輛紛紛停下來,車上的人忙不迭地跳下來,加人搬花行列。附近的單位甚至還為此開來汽車……一會兒,萬盆鮮花被哄搶一空。
——某大城市進行了一場高雅藝術演出,舉辦者以為觀眾也必然「高雅」起來,約定先看戲,後付錢,結果容納一千餘人的大劇場僅收到560元錢,還有200元是某知名人士贊助的。
……
如此等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這真是不識人間有「羞恥」二字。在當今社會,某些人的羞恥心在淪喪,這淪喪的結果必然要帶來人類文明的大倒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講禮義廉恥的傳統美德。今天,社會呼喚著羞恥意識的回歸,人們需要有羞恥意識。中國人向來是把「侮辱人格」視為大不敬,也把「喪失人格」視為大不義的。而人格的完善靠什麼?法紀制約固然重要,但有羞恥意識,自尊、自愛、自重、自覺,不也是升華人格的一個動力嗎?
有羞恥意識,是一種自我批評。「櫛,所以去亂發;浴,所以濯膚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這種「刮肌貫骨,改過懲非」的自我教育能力,沒有廉恥,不求進取,恐怕是要走下坡路的吧!
有羞恥意識對每個人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有了羞恥意識,才能有效地抑制邪欲,規范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調節,減少或避免無恥之行以免墮入牲畜之列。如果不是羞恥意識盪然無存的話,上文所舉那些「無恥之徒」也不至於如此自鳴得意,招搖過市;社會上那些利慾熏心、坑蒙拐騙、奴顏媚骨的人,臉皮不會如此之厚,心不會如此之黑,膽不會如此之大!
誠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但如果堅持錯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勢必跌人「谷底」,永不超生。人只有知羞知恥,才能改惡從善;只有知羞知恥,才能遠離恥辱。
陳毅元帥有詩雲:「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魯連不帝秦,田橫刎頸死。」(見《冬夜雜詠??含羞草》)光明磊落、嫉惡如仇的陳老總一生最痛恨那種不知羞恥為何物的無恥之徒,而對魯仲連、田橫這樣的高義之士推崇有加。人為萬靈之長,不可無羞恥之心。無羞無恥,何以為人?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公民,則更應該具備一點羞恥意識,恥於違法亂紀,恥於不講公德,恥於玩忽職守,恥於損公肥私,恥於損人利己,恥於喪失國格、人格,恥於做一切不利於黨和人民的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一個無愧於心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